首页 > 文章中心 > 灌溉机

灌溉机

灌溉机

灌溉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S7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资源作为生态与环境的基本要素,又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被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世界性课题之首,水与发展、水与环境,水的管理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配置,节约用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 关于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1.1 节水灌溉节水灌溉,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节水灌溉的内容大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1.2 节水灌溉技术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 、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 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1.2.1 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1.2.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 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1.2.3 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

1.2.4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其中,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采用高标准的量测设备,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水情。2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

2.1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根据《中国水利年鉴 2005》的统计数据,截至 2004年底,我国灌溉面积为0.615×los 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0.562×los hm2,节水灌溉面积为0.203×los 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6.1%;其中喷滴灌和微灌面积315.447 X lo4 hm2,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15.5%,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6%;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70.627×lo4 hm2,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23.1%;其余为渠道防渗和其他节水工程,占节水灌溉面积的 61.4%。2005年的耕地面积为1.221×los hm2,由此看出,全国约有1/2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约2/3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在节水灌溉面积中,采用现代先进节水灌溉方式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节水改造,输水渠道的防渗衬砌率不到 30%。

2.2 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出现的问题

2.2.1 节水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未形成水市场,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虽然我国近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包括节水在内的节能条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节水法规制度方面的建设很不完善,尤其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其次,农用水价偏低,未形成水市场,调节手段单一。再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优惠措施不到位,都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实施。

2.2.2 多头管理导致“水乱”,影响节水灌溉推广。地方水务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出现“城乡分割、职责交叉、多头治水”等弊端严重,在水资源与供水管理 、排水与河道管理、河涌综合整治涉及的截污、堤岸建设和环境、绿化工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涉水工程审批等环节上权责不明,政事和政企不分,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其次,重建设、轻管理仍然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2.2.3 农民群众的认识程度低,不具备水资源危机意识。很多地方老百姓养成了“一条土渠一把掀,开个豁子随便浇”的大漫灌思想,认为“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水是用不完的”,对水资源缺乏认识不到位,没有水资源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淡薄,导致了抵触情绪。又由于节水灌溉将打破以往农作方式,这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问题,因循守旧的思想促使着他们抵触此类工程。

2.2.4 地方政府支持与否是节水灌溉推广的瓶颈。很多地区借节水灌溉的幌子骗取国家资金,这些工程往往是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往往是“领导来了放一放,领导走了盖起来”,甚至到最后不了了之,给当地的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新疆很缺水,群众普遍对节水工程有较高的认识,再加上兵团化的管理,对推广节水灌溉起到了组织保障。但对于有水灌溉的西部平原区来说,就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去节水灌溉。即使做了节水的工程 ,但也不会有节水的积极性。以灌区工程为例,灌区做了节水工程措施节水了,但直接的问题是灌区管理部 门收缴的水费少了收入就少了,这个损失如何进行弥补。节约的水如果用到工业上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那就是全社会收益,应由政府主导来对灌区管理部 门做补偿 ,但现在尚未建立一个有效的补偿机制。

2.2.5 节水灌溉只适合规模化生产需要,投入很大。节水灌溉的工程一次性投资是很大的,以喷滴灌为例,教科书中说的造价约15 000元/hm2,其实这个造价应该是说管网部分,而非全部工程。一个节水灌溉工程需要有动力源、水源、取水设备、水处理设备、输水管、分水的三通、多通、灌水器等多种设备。这里水源部分又有河水、泉水库水、方塘水、井水等 ,而这些拦蓄设施的造价是很高的。 由于集中种植,又涉及到产品销售等问题,不适合散户发展节水灌溉。因此说节水灌溉只适合规模化土地种植采用 。

2.2.6 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不到位。投资建设了节水灌溉工程,有时候却得不到足够的技术培训,甚至由于各种原因,得不到后续的技术支持因此,对作为使用者的农民群众来说 ,节水灌溉工程就等于毫无用处。总之,资金、政策、管理、观念 、技术支持等问题制约着节水灌溉的推广。

2.3 逐步推广节水灌溉,循序渐进

2.3.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策,要首先在群众中建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节水,积极投入到节水灌溉的开展中去,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快速推广,使农民节水增产增收。

2.3.2 政策配套改革,加强引导。加快我国的节水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健全,尤其加快水价改革措施,加强节水灌溉中的管理环节,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 的良性循环,通过管理降低成本,理顺体制,提高节水效益。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节水,加强引导力度。

2.3.3 快建立水市场,形成补偿机制。在加快水价改革的基础之上,更需要加快研究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促进节水意识。而在水市场的框架 内,建立合理、有效的补偿机制,形成“谁收益,谁补偿”的用水氛围,带动农民群众节水的主动性,进而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 。

2.3.4 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更有效推进节水灌溉。现在相当多的地方比如广州,已经开始成立统一管理涉水事务的水务局,类似这样的理顺的管理结构,将有利于解决水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瓶颈 ,更能有效推进节水灌溉。

2.3.5 优先在灌溉条件差地区进行推广。灌溉条件差的地区,粮食产量低,通过广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增产,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农 民致富,在区域性的范围内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

3 结束语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

、女、蒙古、1969年2月出生,本科、水利工程师,1992年10月参加工作,从事基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基础农田水利灌溉管理。

[参考文献]

[1]柏晶伟 .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迫在眉睫[N].中国经济时报,2/)06—07—26(3).

灌溉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水稻;灌溉;云南昆明

中图分类号 S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013-01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虽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只有2 2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目前,云南地区连续多年干旱,而城市和工业用水量却逐年增加,农业用水量必将逐渐下降,农业缺水将日益突出,农业供水不足将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又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传统的水稻灌溉主要是采用淹水灌溉方式,灌溉用水量较大,水的生产效率低,影响水稻的高产。面对水资源日趋紧缺的现状,节水灌溉将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必然趋势[1]。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大多数水稻种植区采用浅—深—浅相结合晒田的水层模式。进入80年代后,随着北方地区水资源日益紧缺,水稻种植区开始试验研究先进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90年代以来,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水稻灌溉新技术,如控制灌溉、非充分灌溉、薄露灌溉等技术的应用,使水稻产量有所提高,但各地因气候环境的不同,研究的节水灌溉方式也有所不同[2]。因此,根据云南省昆明市的气候特点,利用“云南农业大学水稻所试验地”和仪器设备,对水稻进行节水灌溉研究,把土壤水分、作物生理等与水稻生长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对利用灌溉水量调节土壤水分、水稻生理生态需水变化、水稻生长的促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水稻生理生态需水具有可调性,即可通过灌溉供水控制稻田土壤水分,来调节水稻需水规律,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充分利用降水量,在获得水稻高产的同时大幅度节约灌溉水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设在云南省昆明市北郊云南农业大学水稻所试验地,海拔1 900 m左右,土类为砂质红壤土,黏性较大,肥力较高。供试水稻品种为滇杂31号,是当地良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浅湿灌溉、控制灌溉、湿润灌溉,以常规灌溉作对照(CK),具体水层设计见表1。试验在大田中进行,采用对比法,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为130 m2(13 m×10 m),地下水埋深0.59 m。所采用的农艺措施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返青期

因插秧时秧根受到损伤,吸水力弱,容易凋萎,故插后田间必须有水层,才能维持稻体的水分平衡。但为提高土温,水层以浅为宜,过深,不但土温低,风大还容易引起漂秧,影响成活。昆明地区水稻返青期是5月初,此时雨水较少,紫外线较强,为避免伤害秧苗,此期可灌水较深。因此,在返青期各灌溉方式的水层设计为:浅湿灌溉为40~20 mm;控制灌溉为50~20 mm;湿润灌溉为40~20 mm;常规灌溉为50~20 mm。

2.2 分蘖期

水稻在较高的温度、充分的水分、养料和通气条件下,才能很好地分蘖。因此,这时应灌以浅水层或浅水层与湿润相结合,以便提高土壤温度,促使分蘖早生快发。在密植、多肥情况下或重质土壤上分蘖末期,还应落干晒田,以促使茎秆健壮,根系发达,防止倒伏。此期间,昆明开始进入雨季,要充分利用降雨量,而且做好排水措施,以保持水稻较高的温度,使水稻更好地分蘖。水层设计为:浅湿灌溉为30~5 mm;控制灌溉为30 mm~80%;湿润灌溉为20 mm~90%;常规灌溉为50~10 mm。为了减少无效分蘖,在分蘖末期,各灌溉方式均要适当晒田3~5 d。

2.3 拔节孕穗期

此期稻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对气温和水分状况极为敏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幼穗迅速伸长,是决定颖花大小和发育及枝梗是否退化的关键时期,如遇低温或水分缺乏,就会影响穗的发育造成穗小粒少的结果,所以此期一般保持较深的水层。昆明此时已经全面进入雨季,温度变化较大,很容易影响稻穗原始体的分化。因此,要充分利用降水,保持较深的水层,来维持稳定的温度,保证稻穗原始体更有效地分化。

2.4 抽穗开花期

如果土壤缺水,空气干燥,在高温影响下,植株失水,可能使花粉在传粉时死亡,或花粉发芽力减弱,受粉过程受到破坏而导致大量的秕粒,使产量减少,故应灌一层水或保持高度湿润[5]。昆明此时还处在雨季,雨水充分,如果能有效地利用降水,保持植株含水量,就可以减少秕粒,增加产量,该试验条件下,以控制灌溉水稻产量最高,达11 800 kg/hm2(表2)。

2.5 灌浆至成熟期

水稻籽粒的饱满度和品质取决于灌浆期的各种条件,如果灌浆期缺乏必要的水分,则使供给籽粒的可塑性物质减少。成熟期的前期乳熟阶段是能量转化、淀粉积累强度较高阶段,但是水稻自开花以后,根系退化,吸收力减弱,叶的有氧呼吸也减弱,所以此时应采取干干湿湿的灌溉,提高土壤通气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保持吸收力旺盛的根系和尽量多的同化能力高的功能叶片,这样才能保粒增重,获得高产。黄熟以后,田间水分状况对产量已无影响,但为了促使早熟及便于收割,宜将水层逐渐排干[6]。

3 结论

综合评判这3种灌溉方式的优劣,必须从水稻全生育期的生长发育考虑,以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但综合来说,控制灌溉是当前云南昆明地区水稻生产中较为理想的灌溉方式。

4 参考文献

[1] 李远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M].武汉: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秋菊,李贤明,赵宏亮,等.控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206-208.

[3] 陈刘华.水稻优化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2):42-44.

[4] 尹南先,陶明华,丛明祥.水稻需水量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1999(8):43.

灌溉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污水灌溉;有机质;玉米长势;产量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044-02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污水的产生量越来越大,现在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有部分进行中水回用,但如何将污水资源化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污水灌溉无疑是目前利用污水的一大趋势。目前, 我国污水灌溉面积已超过1.33×106 hm2[1]。本文研究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有助于当地农户有效施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2]。它能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还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它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3]。因此本文就污水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分析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来反映污水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计及供试土壤

夏官营地区是榆中县全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区,海拔1 720m,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350mm左右。实验田选在夏官营大学城附近,其污水来源主要是大学城的生活污水。在该地区选取两块理化性质及种植方式一致的玉米地作为污水灌区和井水灌区实验田,在两灌区玉米的出苗期(5月28日)、拔节期(6月28日)、灌浆期(9月17日)采集灌溉用水和土壤样品,作对照试验。最后测量两灌区成熟期玉米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灌溉用水化学需氧量(COD)用重铬酸钾法,土壤有机质含量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玉米植株测量株高、叶宽(叶片最大宽度)、叶长;玉米穗部测量千粒重、穗重、干重等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水质有机物含量主要由COD与BOD5来表示,其中COD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而水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质。研究表明,污水灌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1],实验研究不同时期灌溉污水中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出苗期、拔节期、灌浆期三个时期污水COD含量分别为井水的4.97、5.91、67.02倍,明显高于井水。说明污水中还原性物质特别是有机物的含量明显高于井水,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而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且同一时期的污水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井水灌区高出6.37%,10.36%,2.57%,综上污水灌溉可以适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2 污水灌溉对玉米长势的影响

玉米的产量最终取决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与转化[4],叶片光合作用是物质生产的基础[5],一种作物生产的总干物质,可因叶量的多少不同而异[6]。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玉米植株地上部分以叶片为主,用来截获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生产干物质。因此叶片的数量和外部形态尤为重要,此外株高对光能的截获也有很大的影响[7]。以此为依据,在玉米的成熟期对两灌区玉米叶片和株高进行测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为:污水灌区叶长121.05cm,叶宽12.36cm,叶片数14,株高309.8cm;井水灌区叶长105.50cm,叶宽11.25cm,叶片数14,株高247.9cm。

结果表明,玉米的长势好坏关键在于它的光合作用,叶片数相同情况下主要看其叶片大小,可以看出污水灌区玉米叶片比井水灌区叶片长而宽,说明污水灌区叶片吸收光能的效率高于井水灌区。且污水灌区玉米株高高于井水灌区,若玉米植株过矮叶片间会有严重的遮光问题,叶片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对光和作用的影响相比较之下较小,截获的光能会减少,所以污水灌区玉米截获光能的效率高于井水灌区。综上污水灌区玉米的长势优于井水灌区。

2.3 污水灌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的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绿色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产量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8]。因此对比两灌溉区成熟期玉米的千粒重、干重、穗重(风干,去苞皮),可分析两灌区玉米的产量差异与污水灌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为:污水灌区千粒重410g,干重4 008.00g,穗重387.2g;井水灌区千粒重370g,干重3 732.04g,穗重356.4g。

结果表明,污水灌溉的玉米千粒重相对于井水灌溉平均增长了10.8%、穗重增加了8.6%、干重增加了7.4%。说明污水灌区由于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井水灌区高,促进了污水灌区玉米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的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1)综合以上实验,可得用生活污水灌溉可以提高灌溉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生活污水中含有的较多有机质,会在土壤中积累,进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并被植物吸收与利用;2)用生活污水灌溉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的产量。生活污水灌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可以使得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并且提供其他营养元素,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进而促进污水灌区玉米茎、叶的生长,提高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玉米干物质产量,使玉米的产量提高;3)污水灌溉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但具体的灌溉模式以及清、污水的配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友保,刘登义.污灌对作物生长及其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4):555-557.

[2]吴春艳,陈义,杨生茂,等.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肥力的演变[J].浙江农业学报,2008,20(5):353-357.

[3]王莹.土壤有机质与氮磷钾的相关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7):32-33.

[4]孟战赢,王育红,沈东风,等.豫西地区高产条件下不同品种夏玉米生理特性研究[J].种子科技,2011,29(2):23-25.

[5]吴建明,梁和,陆国盈,等.密度和肥料对高油玉米生理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4):392-396.

[6]谢贵水,陈帮乾,王纪坤,等.橡胶树光合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6):317-323.

灌溉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田灌溉;井型选择;机井设计

中图分类号:S2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36-1

1 井型选择

1.1 管井

对于井径较小、井深较大,以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钢管、铸铁管等为管材的水井,一般统称为管井。由于它是用钻机凿成和机械提水,故又称为机井。管井是使用最广泛的井型,不论是开采深层压水或是开采浅潜水均宜采用。当含水层埋深大于30米时,采用管进更为适宜。管井采用钻机施工,成井快,质量好,成本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钻井机械和提水设备的改进,管井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1.2 筒井

筒井是一种井径较大、井深较小的井型,因形似圆筒而得名。筒井由井头、旱筒、进水部分和泥沙部分组成。筒井可分为小口筒井和大口筒井。凿井时常用人工开挖和机械排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井壁多用砖石等材料衬砌,或用混凝土预制管。筒井具有结构简单,维修容易,取材方便等优点,是农田灌溉开采潜水的主要井型。筒井适用于潜水丰富,埋深较浅,补给充沛,含水层透水性较差或良好的地区。另外,筒井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一个名称,我国在1986年以后已不再使用筒井这一名称。

1.3 筒管井

筒管井是筒井和管井结合使用的井型。它适用于上层潜水含水层厚度小,出水量不大,而下层又有埋藏较浅,富水性较好的承压水地区。筒管井易于施工,投资较少取水方便,在下列情况下采用:一是用人工开挖筒井深达地下水位,继续开挖有困难时,可改用钻机向下施工,打成管井;二是旧筒井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出水量减少,可在旧筒井的底部打管井增加井深,以恢复或增大出水量。

1.4 辐射井

由垂直的大口径集水井和辐射状分布的集水管(辐射管)组成。它具有取水范围大,单位降深的出水量大等优点。辐射井适用于:埋藏浅、厚度薄、富水性强、有补级来源的砂砾含水层;裂隙发育、厚度大的黄土含水层;富水性弱的砂层或粘土裂隙含水层。集水井的井壁和井底一般都是封闭的,它本身并不直接从含水层中进水,以便于施工、维修和防止井淤。集水井的主要作用是汇集辐射管的来水,安装抽水设备,为辐射井的施工提供场所。所以集水井的直径大小,主要取决于辐射井施工和安装抽水设备的需要,而与其出水量大小无关。

1.5 虹吸井

虹吸井是由中间的集水井和周围2~4眼水源井用虹吸输水管连接起来的井组,又称联井。在砂层较薄、单井出水量小、地下水埋藏浅的地区,为集取较多的水量,常采用这种井型。水源井至集水井的距离一般为60~100米,井深15米左右,井管常用450毫米的水泥滤水管。集水井的井径、井深可适当大一些。水源井与集水井之间直径80毫米左右的塑料管或铁管作虹吸输水管连通。虹吸管埋入地下1~2米,以防冻裂,其两端分别插入水源井和集水井中,并应埋入动水位以下1~1.5米。虹吸管通过排气管与真空泵连接。抽水时,先开动真空泵,使虹吸管内形成真空,再开动机泵抽水,使集水井水位低于水源井水位,水源井中的水便通过虹吸管源源不断流入集水井,使出水量大大增加。

1.6 坎儿井

坎儿井是地下水平取水建筑物,由立井、集水廊道和明渠组成。它适用于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厚度较薄,地面坡度较陡的地区。在我国新疆地区,高山融雪水经过冲积扇上部透水性很大的漂砾卵石地带进,大量渗漏到地下,变成地下潜流,位于山前洪积冲积扇下部和冲积平原上的耕地,即可利用坎儿进引取地下潜流进行农田灌溉。集水廊道是为了拦截地下潜流和连接立井的输水管道,出口处的底面应与地面齐平,比降应小于潜流的水力坡度,一般为0.1%~0.8%。

2 机井设计

2.1 机井的一般结构

井头在井管的上端,由封闭物顶部至井口段的井壁管周围,用砖石筑或用混凝土浇筑成井头,以便安装抽水设备和保护井口。井头出口处的井管应与水泵或泵管连接紧密,以防污水和杂物进入井管;井壁管为不透水的实管,安装在隔水层、咸水层、流砂层、淤泥层和不取水的含水层处,起固井止水作用;滤水管为透水的花管,是井管的进水部分,安装在取水的的含水层处,起拦沙和滤水作用;沉沙管又称沉淀管,为实管安装在井管的最下部,一般长5~10米,用以沉淀抽水时从含水层中带来的泥沙,以便定期清理,防止井淤。沉淀管的下面为底盘和导向木塞,施工时起托住井管和导正管子的作用,下完井管后即为井底。在井管与钻孔之间的环状空隙中,应分别填入不同的填料。在滤水管填规格砾料,以便拦沙滤水和增加出水量;在井壁管和沉淀管填粘土球或用水泥封闭,以免咸水、污水进入井中。

2.2 井管的类型和选择

井管的类型很多,主要根据井类型实行选用。当井不深时,可采用造价低的水泥管、石棉水泥管、塑料管和铸铁管;当井深较大时,则应采用强度较大的钢管或玻璃。

2.3 滤水管设计

灌溉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价机制;水权转让;承受能力;超定额

前言

随着国家对水利事业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水利改革不断取得进步,水利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水权制度和水价机制改革也逐见成效。但是,在我国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农业、农村人饮供水工程都建设在偏远山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水利工程基础薄弱,水行政管理矛盾突出,水利改革推进缓慢,水价改革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农业供水工程,施工条件艰苦,运行管理环境较差,工程造价高,运行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实现农业供水水价与工程运行成本、农民可接受水价三者之间的平衡。造成农民的实惠与农业供水水价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水费缴收困难,进一步引起工程运行管理困难,可持续运行受到威胁,形成恶性循环,西部地区水利、水价改革尚处于初始摸索阶段,因此,探讨及研究区域农业灌溉供水水价政策和机制,为区域内各类灌溉工程灌溉水价机制的制定及工程实施后水价实施及工程运行,推进当地水利改革,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有着深远意义。

1 水价核定原则、构成及分类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同一供水区域内工程状况、地理环境和水资源条件相近的水利工程,其供水价格按区域统一核定,即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二期工程范围内统一水价。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成本和费用按国家财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及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核定。水利工程的资产和成本、费用,应在灌区工程农业供水、农村人饮供水、城镇供水等各项用途中合理分摊、分类补偿。水利工程供水所分摊的成本、费用由供水价格补偿。具体分摊和核算按《测算办法》的规定执行。水利工程供水经营者的人数按当地政府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定员标准计算,超员部分和从事三产及其他非供水生产的人员在定价成本中不予考虑。若利用贷款、债券建设的水利供水工程,供水价格应使供水经营者在经营期内具备补偿成本、费用和偿还贷款、债券本息的能力并获得合理的利润。经营期是指供水工程的经济寿命周期,按照国家财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分类折旧年限加权平均确定。根据国家经济政策以及用水户的承受能力,水利工程供水实行分类定价。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供水对象分为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价格。农业用水是指由水利工程供给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等用水;非农业用水(本灌区内)是指农村人饮供水、城镇供水。农业用水价格按补偿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和税金。非农业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和依法计税的基础上,按供水净资产计提利润。净资产在供水、防洪、发电等项目的分摊办法,按《测算办法》的规定执行。属社会公益性质或财务收入较少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主要考虑维持工程正常运行,按补偿供水经营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和税金。

2 基本水价的分析与制定

基本水价的分析与制定分四个步骤进行,包括总成本费用测算,农业水价承受能力分析,工程融资能力分析和推荐基本水价。

(1)总成本费用测算。首先应分析工程的总成本费用,根据《水价办法》,供水生产成本是指正常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工资、直接材料费、其他直接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水资源费等制造费用;供水生产费用是指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合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考虑到以农业灌溉为主的灌溉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质,本着减轻农民群众负担的原则,一般不考虑分摊乐滩水库的运行调节费用。按以上原则计算项目的总成本费用,并按有关规定,根据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及有效供水量,在不计税金及利润的情况下,按生产要素成本法将投资分摊至用户。

(2)农业水价承受能力分析。根据相关规定及同行业分析经验,通常从工程成本水价与农民收入的协调性、灌溉水费占灌溉增产效益比例、灌溉水费占亩均产值比例等方面分析农业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从三个方面:工程成本水价可行性分析;按灌溉水费占灌溉增产效益比例分析农业水价;按灌溉水费占亩均产值比例分析农业水价,最后综合以上分析农业水价承受能力分析,确定灌区农业承受最大的合理水价。

(3)融资能力分析和推荐水价的确定。拟定充分考虑灌区现状实际供水原水价格、成本水价等因素拟定多个水价组合方案分析项目的融资能力,根据贷款能力测算的原则、方法和条件,对各方案进行贷款能力测算,经综合分析明确醒目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筹措方案及最优的水价方案,结合成本水价和用户承受能力分析推荐基本水价。

3 水价机制研究

3.1 实行阶梯水价、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

城镇居民用水、农村人饮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用户端水价计收与现行城镇居民用水、农村人饮用水水价制度衔接。具体执行办法由有管理权限的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农业用水实行定额内优惠水价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其中超定额部分分两级水量计价,即按用水量共分三级计价。第一级为定额内水量;参考已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地区水价水平,第二级水量为定额水量的1.2倍,水价为基本水价的1.5倍;第三级水量指超出第二级水量。

3.2 推行水权转让

灌区内可细化用水组织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兼管有效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明确用水组织水资源资产产权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制度,鼓励和引导分区间、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积极培育水市场,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灌区内用水户主要对节约的水量进行转让,转让形式既可以由政府对节约用水量进行回购,也可以进行用水户间相互转让。水权转让不得侵占粮食基本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1)用户间水权转让。同一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内部的转让,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统一协调、用水户之间平等协商,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由灌区管理单位协调。水权转让情况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灌区管理单位登记在册,记录转让时间、水量、价格等主要信息。(2)政府回购水权。政府或其授权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可利用节水鼓励基金、其他财政专项资金和水费收入等,按不低于用户购买水价,对节约的水量进行回购。(3)跨区域、跨行业转让。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的前提下,节约的用水量可以向灌区管理单位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提前申请,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将农业节水水量向其他行业转让,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3.3 水价补贴及节水奖励

(1)水价补贴

灌区水价补贴,主要包括对灌区管理单位、种粮农民用水组织的补贴。对灌区管理单位的补贴,根据工程供水特性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荐经营成本水价为基本水价,可保证灌区工程的基本运行,但不足以补偿灌区工程总成本,无力应对灌区工程大修等事件,因此需要政府对灌区管理单位予以工程运行总成本的补贴,为灌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对种粮农民用水组织的补贴,灌区定额内用水水价采用测算的经营成本水价,该水价与现状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接近,略高于现状水价,在用水户承受能力范围以内,易被当地用水户接受。因此,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政府对用水户进行水价补贴。当发生种粮食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用水户因尝试新型种植方式初期,产业效益不足以抵偿成本时,可向当地水管部门申请水价补贴。水价补贴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一、国家、当地政府及有管部门专项资金款项;二、社会捐赠等资金渠道获得的资金;三、节水奖励基金。

(2)节水奖励

随着全国农业水价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部分地区通过实行节水奖励措施在倡导农业节水方便效果明显。因此,乐滩灌区应借鉴其它地区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提出节水奖励措施,鼓励和引导用水户节约用水,逐渐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节水奖励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一次性发放奖励,按人均或亩均给予节水奖励,主要对象为:积极采用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和设施进行节水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由高耗水粮食作物调整为耐旱高效粮食作物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二是以用水定额为标准,以实际用水低于定额的水量为节约水量,管理部门自行制定节水水量单价,按量给予节水奖励。节水奖励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一、水费收入、高附加值作物或非农业供水利润、水权转让收入;二、国家、当地政府及有管部门专项资金款项;三、社会捐赠等资金渠道获得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