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灌溉工程论文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精选

灌溉工程论文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有些地区都实行了节水灌溉,技术相对成熟,但仍有很多地区因多种原因不能采取节水灌溉,还是以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浇水灌溉,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巨大的浪费,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缺水的国家,得不偿失。如何全面实行节水灌溉工程的覆盖,用最小水量达到最大灌溉面积,提高经济效益,是每个水利工作者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对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好地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提高农业总体产值。

1.1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灌溉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节水灌溉技术种类很多,但每种灌溉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充分论证和分析,采取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地区往往不能兼顾这些因素,而盲目选择一些高新技术,而最新的、最先进的未必就是最适合的,盲目选择的结果往往造成经济成本增加而灌溉效果却并不好的情况。经济强一些的地区,可考虑喷灌或者是微灌技术,经济差的地区应最大程度减少投资,要考虑合理规划沟渠,采取渠道防渗措施进行节水,对于经济作物可考虑采取喷灌或者微灌的方式。

1.2要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投入力度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力度较之以往有所加大,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逐年增多,但在节水灌溉方面的政策支持及投入上仍然严重不足,政策不完善,投入也明显不足,这方面也是制约节水灌溉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要在这方面有所侧重,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保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力促进节水工程规划和建设,狠抓节水灌溉措施的落实,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1.3要把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进行有机结合农业生产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农业的总体产值,增加经济效益,但以往的水利农业是按两条线来走的,节水灌溉做到了节水,但农业生产上却没有明显的提升收益,农业生产没能和节水灌溉有机结合,虽然节约了水但没能提高生产效益,同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要把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有机结合起来,节约水源,又能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

1.4培养农业生产者新的思想意识我国的农业生产者,主要是以广大农民为主,由于地域特点、生活习惯、传统思想、文化程度等因素的束缚,大多意识相对保守、思想陈旧,对于新事物接受较慢,往往需要很长的适应期。以往的农业生产都是大小漫灌,浪费严重,这与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及水价的相对低廉有直接关系,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水利知识,提高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水资源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灌溉用水水价,以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建设。

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全面由于政府在节水灌溉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支持,再加上以往的灌溉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以及农民收益较低难以有更多资金用于投入工程建设,所以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一些新技术难以广泛采用,而有些工程在使用过程中老化失修而失去应有的功能,达不到节水增效的目的,有的甚至不能使用,致使新型节水灌溉技术难以落实,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2农民保护灌溉工程的意识较低国家在节水灌溉工程政策及制度方面的缺失,加上农民对工程的保护意识不足,使得很多工程设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故意盗取、损坏灌溉设施屡有发生,而受损后的设备又不能及时得到修理和维护,从而导致部分设备丧失作用,又需大量的资金去维修灌溉设施又或者重新购置灌溉设施,导致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加大,政府压力增大,而效果却是一般,使人们失去动力。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从专业内部来讲,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以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托,其合理性最终取决于是否满足对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刘强等,2009)。因此,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增强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学生对目前课程的评价与需求,本文选择公共管理学课程作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学生个人能力、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5个方面的20个问题。问卷调查于2014年5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经管专业的11级2个班中展开,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30份问卷全部有效,有效率达到100%。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从学习成绩的判定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是中等偏上的,其中成绩一般的学生最多,占50%,这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对农林经管专业的了解程度,70%的学生反映出一般的特点。对于大三的农林经管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竟然对该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反映出需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对该专业表现出喜欢态度的学生仅仅占16.7%,而较喜欢和一般喜欢的学生占73.4%。从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来看,60%的学生认为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用功程度是最主要的因素,这就说明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爱好是至关重要的。

2.课程设置方面。从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清晰度来看,仅有6.7%的学生认为自己很清楚课程目标,而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一般(53.3%)。这反映出作为公共管理学的目标设置不够清晰。从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判断上来看,认为公共管理学是核心课程的占16.7%,是重要课程的占36.7%,是比较重要课程的占26.7%。这说明,学生对公共管理学这门课比较看重,并视为重要课程来学习。从开课的学期安排来说,46.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适,33.3%的学生认为有些偏晚。同时,关于学时长度,50%的学生认为较合适,23.3%的学生认为较短。目前,公共管理学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开课,部分同学面临考验复习和找工作的问题。

3.教材和教学内容方面。从选用教材的实用性来看,70%的学生认为选用的教材是较新颖的,这反映出学生对教材的认同感。从教材结构的安排来看,认为教学内容合理与较合理的分别占6.7%和23.3%,而认为一般的占53.3%。这说明很多同学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不是非常满意,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以改进。

4.教学方法方面。理想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郑丽凤等,2011)。因为调查问卷采用喜好程度排序的方式,为了全面捕捉学生对教学方式不同的偏好程度,第一位次的选项计6分,第二位次的选项计5分,依次类推,最后一位次的选项计1分。最后,计算每个选项的总得分并排序。计算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偏好排序依次是:实践实习,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理论授课,课后习题。这种结果说明,学生对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是最喜欢的,因此其预期的效果应该最好。而对于纯粹的理论教学,则不是最佳的授课方式。

5.课程考核方面。目前,公共管理学的期末考核分为期末试卷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一般来说分别占比70%和30%。表示赞同该比例的学生占70%,剩下的30%的学生表示不赞同该比重。持反对意见的学生中,100%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践考核环节,还有20%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

三、结论与建议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1.对工程档案认识不到位。施工单位不少管理者,对于工程档案工作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因为工程建设只要以质量为中心,按照施工的要求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达到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工程就可以顺利完工。因此,他们并没有把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有的单位虽然安排了人员,但他们对工程档案缺乏正确的认识,不精通档案专业知识。有的基层单位由于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单位领导让单位办公室人员兼职这份工作。虽然办公室对于文件及资料比较熟悉,但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毕竟不是简单的文件收集、保管和利用,而他们整理出的档案也和岗位要求相差比较远。

2.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许多单位没有制定比较完整统一的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无章可循。部分工作人员工作被动,工作相互推诿、敷衍塞责,造成许多文件资料原始记录无法找到,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有的单位虽制定了工作制度,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规章制度写在了纸上,挂在嘴上,形成档案管理工作形式化,走过场现象。突出表现在于档案工作交接时比较混乱,给日后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3.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近年来,档案管理人员比较少,大部分由工程管理人员兼职档案工作,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在面对具体工作时,素质不高,能力欠缺,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比较差。再加上该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难度,造成人员不安心工作,影响了档案工作持续有序开展。

二、做好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管理,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把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程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文/索学艳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成立档案工作管理机构或部门,抽调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责任心的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工作项目建设档案。并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及时整理汇总。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档案变化情况,使档案人员进一步了解掌握工程开工竣工情况的进展,为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打下良好基础。

2.完善制度,规范档案工作管理。健全完善的制度,是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各项目建设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是要制定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具体明确归档的范围及保管期限,规定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使公路行业的工程档案管理稳步有序发展。二是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争取工程建设相关部门支持和配合,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监督和指导。做到工程即时完工,档案及时归档,然后验收入库。四是要把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验收。

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参与意识和效益意识。努力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服务,为公路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和有力凭证。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建设,并结合归档的工程档案资料,有针对性的提供工程档案服务。同时,要加大工程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深入研究工程档案,积极开展工程档案编纂工作,为工程建设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自1999年增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发展速度非常快,从最初的2所,发展到今天的六百多所。十几年间,专业建设也是突飞猛进。在中国知网上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为篇名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查到三百多篇相关研究文献,而与此不相匹配的是,《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相关的建设却略显薄弱,以“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建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仅搜到不足十篇的研究论文。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现实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一)教学内容不合理本课程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相关管理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定义各个基本概念的依据,对公共事业管理对象(客体),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科、教、文、卫、体等公共事业的管理活动,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法律、技术方法,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进行研究。传统的课程内容设计主要分两个体系:一个体系是以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过程为主轴组织教学内容;另一个体系是以公共事业的分类管理为主轴组织教学内容。两个体系各有侧重点,前一个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后一个体系的基础。由于课时有限,公共事业的内容广泛又庞杂,两个体系的内容不能全部介绍,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侧重理论基础。虽然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是纯理论太多,结构不合理。且我国公共事业体制正处于变革的阶段,纯理论的教学缺乏与实际相结合,有些理论无法学以致用,学生对公共事业活动不能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二)教学模式陈旧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也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一般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知识是单向传授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尽管不少教师也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但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学生没有走向社会,自身的知识面不够宽广,不能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所以对互动的议题摸不着头绪。许多教师本身也没有从事过实际的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在公共事业管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往往与理论和实际都不挂钩,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双方能力的不足影响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最后又回归到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统模式。

(三)实践性教学不足实践性教学是高校为学生适应社会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性质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在逐步增加。但是,纸质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学生实践能力的真正提高。由于学校在资金投入上的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落后,许多需要在实验室和校外实习组织开展的实践课根本无法操作,教师只能在教室里通过案例讲解的形式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的学时形同虚设,更重要的是,难以培养出动手能力强,与社会接轨的专业人才。(四)教学考核体系不健全课程考核既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映,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目前,《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平时出勤、作业与期末一次性考试作为最终的评价。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课堂的学习,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只懂得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以此来应付考试。结果考试一结束,所学的内容就大部忘掉了。如此的考核方式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也不易发现教学中的不足。由于基础没有打牢,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因此受影响,最终专业技能不强,工作难找成为必然的事实。

二、《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的反映和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的保证。虽然教学管理制度在一定时期和目的下具有稳定性,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原有的以刚性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由于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了教师教学改革尝试,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而必须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改革的根本在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破制度的标准化与细致化,实现弹性管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从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兴趣,实现教与学的双重提升。

(二)优化教学内容《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学科的知识体系,又要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可将全部理论分为基本理论与新理论,基本理论是精讲和重点讲解的内容,以保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新理论可以课上略讲配合课后学生的自学研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的知识始终与时俱进。公共事业的分类管理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水平与业务水平。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走出去,一方面通过参加学科的专业培训,与界内的学者与同行学习交流,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与一些公共事业组织有合作关系,在实践中收获、丰富理论知识。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首先,要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和资金投入。教师要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学校对在科研立项中从事实践性教学研究的项目应给予大力支持。其次,加快校内实验室建设。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实验室应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基础上、借助模拟、仿真等手段和虚拟环境,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教学的综合性场所。可以借鉴已建成类似实验室大学的经验,取长补短。第三,扩展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应积极主动与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开展项目合作,在合作中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流程,了解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体制和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做讲座,以自身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

(五)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要围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一目标,所以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可采用的有效方法。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公共事业问题和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虚拟再现,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以此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课堂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抽象知识的形象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与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公共服务意识及综合素质。

(六)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应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考核也是多元化和全方位的。首先,要打破期末“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增加期中考试的环节,期中和期末的成绩各为总成绩的40%,其余的20%为出勤、课堂表现(听课态度、提问和讨论)、作业等,这样就避免了“平时不努力,期末忙突击”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试题形式要灵活多样,变以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为知识考核和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因此机械记忆类的考试题目比重将逐渐减少,案例分析、材料分析、小论文和调研报告类的题目比重不断增加。同时,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要注重对考核信息的分析和反馈,发现教学中的盲点和弱点,为以后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总结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课程设立在工文结合的专业课程里,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事物的思辨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而现在多数课堂都是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教材大同小异、教师仅仅注重课堂写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很多实践应用的能力培养。解决其教学瓶颈问题必须在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原则基础上,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工作,“公共关系”课程必须重新调整。

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公共关系”课程在很多高校被列入专业课,但有一些则是公共课、选修课。这决定了很多教师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建设存在误区,认识不够,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对教学内容系统研究,也不存在前期企业调研,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与现有“公共关系”课程岗位相差甚远。

2.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很多教师参与了课程项目化改革,没能真正理解什么是项目化教学,授课方式还是以讲授为主,给学生按部就班地布置作业为辅,没有课后实践。教师一堂课下来都是在讲授教材理论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忽略了学生主体,忽视了课堂氛围,导致教学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上课睡觉、说话、玩游戏,很多问题凸显出来。

3.课程项目化教学流于形式,忽略项目实施情况目前,参与“公共关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部分教师能在课堂完成任务,但项目的实施过程过于呆板教条,学生只是单一完成了课堂任务,理论上看学生是以课业为主,“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课堂上只是单一地用教师的课程项目化模式在训练学生,忽略了课后评价体系,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存在良莠不齐现象。

二、“公共关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1.调整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针对“公共关系”课程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的情况,教师要重新构建教学体系,以“公共关系”课程应用岗位为基础,构建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公共意识,掌握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组织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公共关系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企业危机预测分析与处理,公共关系文书的撰写,公共关系沟通技巧等系列主题。根据以上主题进行设置岗位,针对岗位流程具体分析,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即可设计成企业形象调研(Enterpriseimagesurvey)、企业形象策划(Corporateimageplanning)、专题活动开展(Thematicactivities)这样几个模块,把公共关系带进企业工作流程模块设计里,按照工作流程的教学更清晰明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整体课程脉络的把握,打破了教师只教书本上知识传统做法,重新构建了教学内容体系。

2.多种教学法并存,营造生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针对教学方式单一情况,教师可以考虑多种教学方法并存,融入到公共关系课程中来,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首先设计好模块,进行整体课程设计,设计必须是可实际操作、可践行的项目。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每次任务。根据岗位流程设计教学任务。工作过程导向法、情景式模拟教学法、角色体验法等都充实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氛围,也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