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提高肺活量

如何提高肺活量

如何提高肺活量范文第1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副教授、MICU 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和结核病学分会委员。

擅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胸膜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疾病、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技术、肺血管疾病以及重症肺疾病的救治。

今年11月16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该如何寻医问药?本期,我们采访吴本权主任,请他为我们讲讲慢阻肺的治疗。

发现慢阻肺

FP记者:慢阻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目前发病率为多少?

吴主任:慢阻肺是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因素主要为alpha-1抗胰蛋白酶缺乏,该酶缺乏与非吸烟者的肺气肿有关,但在我国未见正式报道。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空气污染物的吸入(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包括烹调时产生的大量油烟和生物燃料产生的烟尘),感染(细菌和病毒等),社会经济地位(可能与室内外空气污染程度、营养状况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患病率、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期我国对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虽不能根治,但经过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和病情进展,阻止肺功能下降和降低病死率。

FP记者:慢阻肺一般会有哪些比较典型的症状?哪些情况下应警惕,及时就医?

吴主任: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呈间歇性,早晨严重,逐渐出现早晚或全天咳嗽,但夜间咳嗽不明显。咳嗽后有少许黏液痰,清晨较多;合并感染后咳脓性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也是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仅在劳力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甚至休息时也觉得呼吸困难。当然还会有全身症状,严重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慢阻肺存在“静息区”,轻中度慢阻肺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察觉肺功能的缓慢下降,有时仅在活动后气促,多数活动耐力下降。而且慢阻肺患者多为老龄人,他们自以为与身体功能状态下降有关,并且吸烟者长期具有咳嗽排痰与已经发生慢阻肺后的咳嗽咳痰难以识别。因此一旦出现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气促,需要及时就医作肺功能检查,因为肺功能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不过还要作胸部X线甚至CT检查,用以确定肺部并发症,并与其他相似疾病相鉴别。此外,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对易感人群的肺功能检测的重要性,及早发现才能有效防治。

治疗慢阻肺

FP记者:对于慢阻肺,治疗方法有哪些?请您具体谈谈。

吴主任:第一是戒烟,迄今能证明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措施仅有戒烟,吸烟为慢阻肺的重要发病因素。吸烟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数较非吸烟者为多。被动吸烟也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以及慢阻肺。孕期妇女吸烟可能会影响胎儿肺脏的生长及在子宫内的发育,并对胎儿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第二是学会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如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锻炼等。

第三是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

第四是选择药物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应在同一水平维持长期的规律治疗。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五是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对血流动力学、血液学特征、运动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长期家庭氧疗应在极重度慢阻肺患者中应用,具体还是要听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是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可以使进行性气流受限、严重呼吸困难而很少活动的患者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慢阻肺患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其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措施。在呼吸生理治疗方面包括帮助患者咳嗽,用力呼气以促进分泌物清除;使患者放松,进行缩唇呼吸以及避免快速浅表的呼吸以帮助克服急性呼吸困难等措施。在肌肉训练方面有全身性运动与呼吸肌锻炼,前者包括步行、登楼梯、踏车等,后者有腹式呼吸锻炼等。在营养支持方面,要求应达到理想的体重;同时避免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过高热量摄入,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

第七是外科治疗。肺大疱切除术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并使肺功能得到改善。术前胸部CT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及全面评价呼吸功能,对于决定是否手术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是肺减容术。通过切除部分肺组织,减少肺过度充气,改善呼吸肌做功,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但不能延长患者的寿命。主要适用于上叶明显非均质肺气肿,康复训练后运动能力仍低的一部分患者,其费用高,属于实验性姑息性外科的一种手术,不建议广泛应用。目前还可以用生物减容和介入减容替代手术造成的创伤。

第九是肺移植术。对于选择合适的慢阻肺晚期患者,肺移植术可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但技术要求高,花费大,很难推广应用。

FP记者:目前临床上治疗慢阻肺,最常用的药物有哪些?请您谈谈这些药的作用与用法。

吴主任:①支气管舒张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较适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若效果不显著,建议加用抗胆碱能药物(为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等)。目前临床应用的有舒利迭或信必可联合思力华。对于较为严重的慢阻肺加重者,可考虑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及茶碱类药物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药代及药动学特点不同,且分别作用于不同大小的气道,所以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大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亦不多。但最好不要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

②糖皮质激素:慢阻肺加重期的住院患者宜在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基础上,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激素的剂量要权衡疗效及安全性,建议口服泼尼松30~40毫克/天,连续7~10天后逐渐减量停药。也可以静脉给予甲泼尼龙40毫克,每天1次,3~5天后改为口服。延长给药时间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使不良反应增加。

③抗生素:慢阻肺急性加重多由细菌感染诱发,故抗生素治疗在慢阻肺加重期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当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有痰量增多及脓性痰时,应根据慢阻肺严重程度及相应的细菌分层情况,结合当地常见致病菌类型及耐药流行趋势和药物过敏情况,尽早选择敏感抗生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易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应密切观察真菌感染的临床征象并采用防治真菌感染措施。

FP记者:急性发作时,患者可以选择哪些药物?这些药具体应该如何使用?

吴主任:慢阻肺加重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在门诊或家庭治疗,但需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决定去医院治疗的时机。

慢阻肺加重期的院外治疗包括适当增加以往所用支气管舒张剂的剂量及频度。若未曾使用抗胆碱药物,可以用异丙托溴胺(可必特)或噻托溴胺(思力华)吸入治疗,直至病情缓解。对更严重的病例,可给予数天较大剂量的雾化治疗,如沙丁胺醇2500微克,异丙托溴铵500微克,或沙丁胺醇1000微克加异丙托溴铵250~500 微克雾化吸人,每日2~4次。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加重期治疗有益,可促进病情缓解和肺功能的恢复。慢阻肺症状加重,特别是咳嗽痰量增多并呈脓性时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用何种抗生素应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

FP记者:您是如何治疗慢阻肺的?

吴主任:我们在门诊经常遇到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这些患者的主诉为慢性咳嗽、咳痰,多年伴有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难逐年加重。经过肺功能检查,不少患者的肺功能重度甚至极重度受损,也就是说他们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此时往往采用药物控制来减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比较重要的药物有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微克/500微克)、信必可(福莫特罗/布地奈德)(4.5微克/160微克)联合思力华(噻托溴铵)(18微克),而极重度患者需要予以家庭吸氧治疗。

当因感染诱发慢阻肺急性发作时,门诊治疗措施有限,主要是抗感染、皮质激素和茶碱静脉治疗,缓解后则恢复平时的规律治疗,严重或治疗无效则需及时住院治疗,措施包括雾化激素治疗和无创通气甚至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以改善呼吸功能。

除了上述治疗外,不管肺功能损害程度如何,对吸烟者必须劝其戒烟,难以戒断者可以服用新型非尼古丁类药物畅沛(伐尼克兰)。

预防慢阻肺

FP记者:对于慢阻肺该如何预防?

吴主任:预防慢阻肺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

吸烟是最主要的高危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约90%有吸烟或曾有吸烟史,吸烟者易于忽视早期症状如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等,因为吸烟本身就容易引起长期反复的咳嗽排痰,从而掩盖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症状,引起肺功能持续损伤及气流阻塞不断加剧。戒烟是减缓慢阻肺进展的唯一有效措施,越早戒烟,对改善肺功能越有益。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戒烟都有益于防止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

控制职业和环境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吸入,可减轻气道和肺的异常炎症反应。积极防治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系统感染,可能有助于减少以后慢阻肺的发生。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细菌溶解物、卡介菌多糖核酸等对防止慢阻肺患者反复感染可能有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帮助改善机体一般状况。

如何提高肺活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125-02

心脏骤停是指任何心脏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它一种临床最危急的重症[1]。据国外统计,现发生在院内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仅为20%~30%,存活率仅为6%。而国内救治成功率、存活率更低。由此可见,如何正确的实施心肺复苏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是摆在每位医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200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行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进行总结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1月-200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行心肺复苏的患者,男43例,女25例,年龄11~72岁,平均(51.2±2.6)岁。其中颅脑外伤21例,心脏病20例,脑血管意外19例,电击伤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2例,有机磷中毒2例,重度CO中毒1例,溺水1例。

1.2 方法

采取标准心肺复苏术,予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胸外心脏按压、除颤、肾上腺素静推等,并根据病情予积极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及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1.3 复苏标准

(1)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出现规则的自主心率,且血压≥120/80 mm Hg,维持时间>30 min;(2)存活标准:患者自主呼吸、心律、意识恢复至入院前水平。

2 结果

本组68例患者,最终心肺复苏成功者21例,成功率30.9%,存活9例,存活率13.2%。

2.1 病因

本组患者根据病因分为颅脑外伤组、心脏病组、脑出血组及未归类组,病因分析结果见表1。

2.2 地点

本组68例患者,根据发病地点分为院内及院外两组,院内外抢救效果见表2。

2.3 复苏开始时间

68例患者,根据复苏开始时间分为0~4 min组、4~10 min组、10 min以上组,相关数据详见表3。

2.4 肾上腺素用量

68位患者均使用肾上腺素,根据其用量分为标准剂量组1 mg/次和大剂量组0.1~0.2 mg/(kg・次),详见表4。

2.5 年龄

不同年龄段抢救成功情况详见表5。

2.6 性别因素

不同性别抢救成功情况,详见表6。

3 讨论

3.1 病因分析

表1示,患者原发病对心肺复苏成败影响较小,而对患者的存活率影响极大。这由于现阶段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格南氏评分低于5分)、大量脑出血的患者救治,受到医学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健制度缺陷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此类患者部分由于病情太重无法救治,更多是由于治疗经费缺乏而延误救治最佳时机导致死亡[2]。故颅脑外伤组、脑出血组患者虽然在急诊的初级心肺复苏能取得较好的成功率,但由于原发病恶化导致最终存活率极低,这既是医学工作者,同时又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心脏病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均较好,原因一是在于全社会对心脏疾病的广泛认识,同时是急诊广泛开展冠心病绿色通道,使心脏病患者复苏率、存活率明显提高。

3.2 地点分析

表2示,院内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明显高于院外组。原因在于发生于院内的患者由于早期实施标准心肺复苏术,各脏器缺氧时间短,并发症少,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3 复苏开始时间分析

由表3可见,心肺脑复苏开始时超过10 min,复苏率明显下降,且存活可能性几乎为零。相关动物实验亦表明心脏停跳15 s脑可利用氧耗尽,延髓为20~25 min。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均说明心肺脑复苏开始时间与复苏率、存活率密切相关。其原因在于心肺脑苏复苏开始过晚,脑缺氧过久(一般>10 min),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心肺脑复苏最终失败[3]。

3.4 肾上腺素用量分析

肾上腺素是目前公认的心肺复苏最有效的药物,但其用量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根据表4我们可见大剂量肾上腺素能提高心肺复苏率,但不提高患者存活率。研究表明心脏恢复自主心跳的必备条件是冠状动脉灌注压≥2.0 kPa[4]。冠状动脉灌注压取决于主动脉舒张压与右心房压之间差值。故提高主动脉舒张压能提高复苏率。标准剂量肾上腺素以兴奋心脏β受体为主,大剂量以兴奋α受体为主。α受体兴奋使外周血管收缩增加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提高冠脉灌注压,故能提高心肺复苏率。但大剂量肾上腺素减少心排血量,增加心耗氧量,容易诱发室颤和心跳过速,增加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故大剂量肾上腺素可提高近复苏率,却不降低患者远期死亡率。主张心脏停跳10 min以内采用标准剂量给药,≥10 min以内采用标准剂量给药,≥10 min每隔3~5 min按每次2、3、5 mg依次递增,最大量不超过0.2 mg/(kg・次)[5]。

3.5 年龄因素分析

由表5可见,年龄是心肺复苏成败的影响因素之一,特别是影响患者的存活率。这是因为年龄越大的患者,其所伴有心肺方面疾患就越多越重,且身体各脏器对心脏停跳后缺氧的耐受越差,增加了复苏的困难及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

3.6 性别因素分析

由表6可见,性别差异对患者复苏成功率、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心肺脑复苏是临床危急的重症,影响心肺脑复苏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内外各种文献及临床观察可见,尽早尽快有效的实施心肺脑复苏,特别是把握最初的4 min是影响复苏成败的关键。这不仅需要医疗工作者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广泛开展心肺脑复苏知识普及,完善院前急救系统,提高各级医院心肺脑复苏水平,开辟更快捷有效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院前急救、复苏后重症监测一体化体系,提高各种危重病救治水平是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有效途径。笔者体会到CPR作为一种综合急救技术,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合理用药选择、脑复苏的方法、临时心脏起博在CPR中的应用、复苏后综合症的全面认识及处理问题,这都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徐永春,冯刚,雷明慧,等.心肺复苏时静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主动脉内压力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1):16.

[2]黎沾良.现代危重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4-46.

[3]金辉.猝死的院外急救及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4):250-251.

[4]叶达华.心肺复苏及复苏后处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危重和急救医学,2001,13(3):183.

如何提高肺活量范文第3篇

COPD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这不仅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的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萎缩,从而降低肺通气功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且更影响到机体的免疫防卫系统,使肺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引起肺部的反复感染,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由于本病的病机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临床上应根据肺脾肾虚损的孰轻孰重、痰浊的寒热属性,以及痰瘀互结以何者为主等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COPD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该文在早期预防的基础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60例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在我单位治疗的C0PD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3~77岁,平均67.9岁;病程4~24年。对照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78岁,平均67.7岁;病程3~22年。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予西医常规治疗。①一般措施:喘甚者取半卧位;痰盛者翻身拍背以助排痰,或以吸痰机鼻导管吸痰;持续低流量吸氧。②抗感染:感染严重者采用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尽量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③解痉平喘:选用氨茶碱、β2-受体兴奋剂等。④支持疗法:保持充足的营养及能量供应,但避免糖类过多,适当增加脂肪与蛋白质的摄入。⑤并发症处理:予利尿、脱水等治疗脑水肿;予制酸、止血治疗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润肺止嗽汤(药物组成:紫苑20 g,款冬花8g,地龙18g,僵蚕18 g,代赭石18 g,党参15 g,黄芪15 g,全瓜蒌15g,葶苈子15g,桃仁12g,红花12g,苏子10g,水蛭10g,制天南星10g)。(注:具体剂量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调整)。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咳嗽、咳痰情况,如痰外观、痰量、痰是否易咳出;呼吸频率、有无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等呼吸困难表现;紫绀、意识状态等;当病人突发胸痛要警惕气胸。

2.2休息与活动 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或半坐位。病情缓解后鼓励患者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2.3饮食 因COPD患者呼吸负荷加重,能量消耗增多;又因呼吸困难、缺氧及药物副作用等使进食减少,因此,此类病人营养不良十分常见,这可使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应注意增加营养摄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故COPD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还应注意少吃产气食品如豆类、薯类;食物要易嚼、易咽,并应少量多餐;如无禁忌每日饮水量至少要1.5L。

2.4呼吸肌功能锻炼

2.4.1腹式呼吸:肺气肿患者常呈浅而速的呼吸,呼吸效率低。让患者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通过腹肌的主动收缩与舒张来加强膈肌运动幅度,可使呼吸阻力减低、肺泡通气量增加、呼吸效率提高、耗氧量减少,从而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耐力。训练方法如下:可采取立位、坐位或半卧位。开始训练时以半卧位、双膝半屈曲最适宜。如采取立位时上半身应略向前倾,以使腹肌放松、舒缩自如,全身肌肉特别是辅助呼吸肌尽量放松。嘱病人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开始训练时,患者可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前胸,以感知胸腹起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例为1:2~3,每分钟10次左右,练习数次后可稍事休息,两手交换位置后继续进行训练。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min。熟练后可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并可采用各种体位随时进行练习。如能将缩唇呼气融入其中,更能有效增加呼吸运动的力量和效率,调动通气的潜能。

2.4.2缩唇呼气:在呼气时缩唇,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气体经缩窄的口作唇缓慢呼出称缩唇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7~8次/分,每次10~20分钟,每日训练2次。因肺气肿患者肺泡弹性回缩力减低,小气道阻力增高,呼气时小气道提早闭合致使气体滞留在肺内。缩唇呼气的作用是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以利肺泡气排出,改善肺泡通气量。

2.5长期家庭氧疗的护理 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应向病人说明长期家庭氧疗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一般采用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氧浓度25%~29%),吸氧时间应在每日15h以上。

2.6药物治疗的护理 按医嘱应用抗菌药、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等药物,说明气雾剂用法,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7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长期呼吸困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家庭关心、照顾也会因久病而减少,因此病人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病人与家属、单位间的沟通,给予其心理、经济支持。

2.8健康教育 向群众进行预防COPD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特别是宣传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指导群众戒烟;改善大气环境、工作环境及室内环境,避免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吸入。另外,还应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练,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有COPD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COPD并及时予以干预。防治原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

2.疗效评价

2.1肺功能评价[1] 采用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气流阻塞是通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减少来评估。

2.2疗效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显效: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紫绀消失,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肺部口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双下肢水肿消失,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1.33 kPa(10 mm Hg)以上,氧分压(PaO2)上升1.33 kPa(10 mm Hg)以上;有效: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紫绀减轻,肺部口罗音明显减少,PaCO2下降、PaO2上升,但未达到1.33 kPa(10 mm Hg);无效:症状、体征及PaCO2、PaO2无改善,肺功能、心电图无改善。

2.3生活质量评定[3] 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卡氏评分法,根据Karnofsky 计分标准, 治疗前后给予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10分以上者为提高; 增加或减少10分以内者为稳定; 减少10分以上者为下降。

2.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

3.结果

3.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3.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见表2

3.3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定卡氏评分 见表3

如何提高肺活量范文第4篇

重度肺气肿的内科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近年来开展肺减容术(lungvolumereductionsurgery.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取得了较为满足的近期效果,本文就其理论基础及有关临床新问题做一综述。

1历史及理论基础

本世纪50年代末,Brantigan等首先提出了LVRS的概念,他们认为摘要:通过切除部分无功能的肺组织,减少肺的容积,可以增加远端支气管的拉力,部分恢复小支气管管径,增加气流传导性。基于这一观点,他们对33例患者施行了分期双侧LVRS,第一期手术死亡6例(18%),第二期手术无死亡,所有患者术后主观症状改善,临床显效率75%[1,2。但是,Brantigan的报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90年代初,Cooper再度率先重新开展LVRS,最初的20例无一死亡,临床疗效显著,术后FEV1%较术前增加了82%,RV%减少了39%[3,引起了胸外科界的广泛关注,此后,肺减容术在西方国家得到迅速开展。目前认为,LVRS产生疗效的机理是摘要:①增加肺的弹性加缩力,部分恢复小支管管径;②缩小肺容积,部分解除胸廓及膈肌的运动受限,恢复胸廓弹性,改善肺顺应性和呼吸泵机制;③切除严重病变肺组织,减少无效通气,恢复正常通气血流比率,从而改善肺弥散功能;④恢复肺,胸廓及膈肌的弹性可以增加胸腔负压,有利于减少肺血管阻力及右心负荷[4。

有产肺减容术的基础探究开展较少。Huh等以弹性酶诱导兔发生肺气肿,然后做肺减容术,检测静态肺顺应性,动态呼气速和肺容积,发现诱导肺气肿后肺容积增加,静态气道压力下降,气道呼气流速下降,而LVRS后功能残气量减少,其数值在一定范围内和切除的肺组织重量存在比例关系,静态气道压力和呼气流速恢复,证实了肺减容术后肺的弹性和气道传导得到改善[5。Sciurba等检测20例肺气肿患者LVRS前后的静态呼气末食管内压力,绘出肺压力-容积曲线,以反映肺的弹性改变,发现术后食管内压力明显下降,肺弹性明显改善,肺弹性改善和肺总量减少呈比例关系;肺弹性改善和肺残气量减少不呈比例关系[6。Gelb检测12例LVRS后静态脉弹性回缩压力,发现术后2年时弹性回缩压力值仍比术前值高,FEV1的改善主要和弹性回缩力相关[7。

2病例选择标准[3.6.8~17

总的来说,LVRS应考虑用于重度弥漫性肺气肿,肺破坏不均一,肺过度充气,经过内科治疗临床症状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具体选择标准摘要:①年龄<75岁;②明显呼吸困难,内科治疗无效;③胸部CT和核素肺扫描显示有组织严重破坏,通气血流严重失调;④FEV10.5L-1.2L,FEV1%<30%-35%,FEV1/FVC<0.5;⑤TCL>120%-130%,RV>140%-250%;⑥PaO2>50mmHg,PaCO2>50mmHg⑦肺动脉平均压<35mmHg;⑧戒烟>6月;⑨营养状态较好(70%-130%标准体重);⑩无严重心、脑、肝、肾疾患。患者愿意积极主动配合,承担手术风险。一般地说,经过筛选后,只有20%的患者适合LVRS[8。

以下情况一般认为属手术禁忌年龄>75岁;近期未戒烟者;存在明显支气管痉挛或呼吸道大量分泌物;支气管肺感染期;既往曾接受胸科大手术;严重冠心病,充血性心衰;临床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平均压>35mmHg或收缩压>45-50mmHg),高碳酸血症(PaCO2>55mmHg);一氧化碳弥散率<20%预计值,吸氧>4升/分,呼吸机依靠,癌症患者预计生存期少于2年或5年内曾患癌症,酒精或药物成瘾,精神性疾病史,近年消化道出血史,活动性肠炎,超量服用皮质激素(强地松>15mg/d),肝肾功能不全,脊柱弯曲畸形。尽管多数作者支持上述禁忌证标准,但是,仍有对肺动脉高压和高碳酸血症患者施行手术的报道[18。Criner报告3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和肺心病依靠机械通气11~16周的患者施行LVRS的结果,PaO2/FIO2术前229±48mmHg,术后304±8mmHg,PaCO2术前60±9mmHg,术后44±3mmHg,FVC术前1.09±0.05L,术后1.63±0.52L,最大吸气力术前29±12cmH2O,术后57±22cmH2O,术后脱离呼吸机10~21天出院[19。

3术前检查及围术期处理

胸部X线摄片,高分辩率CT,肺定量同位素通气血流灌注扫描,心脏超声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具有非凡意义。胸部X线摄片应摄后前位及侧位,并摄深吸气位和深呼气位平片,借以了解肺的容积和呼吸时膈肌动度,帮助判定选择病例。高分辩率CT和肺同位素通气血流灌注扫描的目的是了解肺破坏的不均一性,查明肺的破坏程度及部位,以便选择病例及设计手术切除顺序和部位。心脏超声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可以了解心脏功能及肺动脉压情况。

此外,为了反映患者心肺功能,便于客观评价手术效果,一般还做以下检查。①肺量计检查,分别于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测定;②运动能力测定,多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③呼吸困难指数及计分摘要:Mahler呼吸困难指数,变异呼吸困难指数;修订后的英国呼吸困难计分(MRC指数);④血气分析,重点测定休息及运动后,吸空气及氧后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⑤肺弥散功能(DLco);⑥生活质量评定摘要:NHP表,MOSsF-36表;⑦气道阻力测定;通气机制测定,包括呼吸功,动力性,顺应性及固有呼气末正压;最大呼气及最大吸气流量;踏步机试验;肺动脉插管;体积体重分数。

术前非凡的预备工作是肺康复计划[3.8.12,多数学者主张术前实施6周,部分学者则仅作鼓励或并不要求,还有的改为术后实施。

4有关手术新问题

减容手术总的原则是切除部分无功能的肺组织,使原本无充气膨胀的肺容积缩小。手术先做肺破坏严重的一侧,后做另一侧[16。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留置硬膜外导管以减少麻醉用药量和术后止痛。其术式和方法并不统一,有开胸施行,也有经电视胸腔镜操作;有单侧手术,也有双侧手术,双侧手术又有同期和分期之分;最初采用经典肺楔形切除[1.2和激光肺切除[6.10.14,由于并发症较多,后来改用缝切器械(stapler)[8。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多采用正中切口,单侧切除下叶或后部病变时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或前外侧开胸切口。一般采用多处肺楔形切除,但以下情况需采用肺叶切除摘要:拟切除肺叶内存在癌结节,或整个肺叶完全破坏[8.20。肺叶切除约占10%。切除靶区的确定除依据术前CT检查及肺同位素扫描结果外,术中判定十分重要。术侧肺充气后停止通气,静待数分钟,相对存在功能的区域将由于气体吸收而出现肺萎陷,相反,无功能的靶区含气量不见减少。切除过程中应反复充气试验检查肺的切除量,切除肺组织的容积应占每一侧肺的20%-30%[3.6.15,或上叶的一半。对广泛弥漫的气肿肺泡不可强求彻底切除,否则易导致切除过多。除应注重肺的切除部位和切除量外,修整保持肺的外形亦十分重要。手术后尽管肺体积变小,但是,一般不至于造成胸膜残腔,假如确已出现,可以做胸膜顶蓬成形加以避免[8。手术后每侧胸腔置2根闭式引流管,肺压缩>30%时应加负压吸引,长期漏气者用Heimlich瓣排气。

5疗效及并发症防治

LVRS手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18天,手术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电视胸腔镜下单侧缝切器手术者6月后FEV1%提高0.22L(32.9%),FVC提高0.35L(21%)[11;双侧者3月后FEV1提高0.34L(55%),FVC提高0.24L(12%)[12。通常,上叶破坏重者疗效最好[13,使用缝切器较使用激光切除疗效好[11.15,并且长期漏气和迟发性气胸发生率低,死亡率低[15,不再依靠吸氧的比例高[11;同期双侧手术较单侧手术疗效好,肺功能改善较单侧手术者约高60%。开胸手术和经胸腔镜手术的疗效及风险无显著差异[12,16,但经胸腔镜手术组可以早出院。年纪>70岁,抑郁,焦虑,吸氧>4升/分者疗效较差[13。

虽然LRVS的近期疗效较为显著,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探究,目前探究表明LVRS的疗效至少可以保持2年[8,取得最大疗效的时间是术后3-6个月,6个月后疗效开始缓慢丧失[21,22。在Roue报道的13例单侧或双侧LVRS中,术后6月时除1例外都获得了主观和客观指标的改善,但此后呼吸改善开始损失,术后18月后,7例仍保持仍改善,其中6例FEV1值得高于术前值,术后36月时,4例(31%)呼吸困难仍比手前轻,3例(24%)仍保持客观指标改善,但是,2例随访4年的患者手术疗效已完全消失[21。

LVRS的手术死亡率约是2%-9%,围手术期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近期的死亡原因还有摘要:心胸血管卒中,长期感染,消化道出血和穿孔。最常见的并发证是长期肺漏气(>7天),发生率为30%-60%,主要原因是肺针眼漏气,减少肺漏气的办法有摘要:①使用缝切器,较激光切除和缝针合漏气明显减少;②牛心包补片[23,24,或可吸收性polyglactin加固修补针眼[25;③肺针眼处使用粘合剂和特可靠(thacocomb,挪威奈科明公司)。探究表明使用牛心包补片和polyglactin可以使肺漏气发生率及漏气时间减少,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和感染率,但是住院费用没有降低[16。

其它并发症还有摘要:二次手术(漏气、活动性出血,残腔),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精神障碍。

6LVRS和肺移植术的关系;肺癌手术中LVRS的应用

LVRS治疗肺气肿具有见效快,可避免移植并发症及排斥反应的优点,可以用于部分不适合肺移植的患者(年龄大,患有冠心病等),也可以用为部分有肺移植适应症患者的另一种替代选择或作为向肺移植过渡的桥梁[3,8。肺移植术的疗效更好,不能耐受LVRS的患者仍可考虑接受肺移植术。外科治疗肺气肿的疗效以双侧肺移植术最好,其次是单侧肺移植术,LVRS及后6个月的疗效约为同期单肺移植术疗效的1/3-1/2[9。

由于LVRS改善了肺气肿患者术后肺功能,因此,肺叶切除联合LVRS可以使部分严重肺气肿合并破坏组织中存在肺癌者重新获得手术治疗机会,手术后恢复较为顺利,并且肺功能指标改善[20。

如何提高肺活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学生 肺活量 检测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一直以来是我国关注的重点话题,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衡量,其中肺活量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为肺活量是青少年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体质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肺活量是反应人体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一、相关名词的界定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呼吸机能的功能和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肺活量因年龄、性别而异, 且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的关系密切,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肺活量大小产生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生在徐汇区体质健康检测中心做检测,随机抽取若干个中小学男女生,其年龄为6岁到15岁,班级平均人数为30人左右。

(二)研究方法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规定的方法、仪器和要求,测量学生的肺活量指标,本文主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逻辑分析法为辅助进行分析而得出结果。此外,使用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获知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男女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肺活量与BMI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

六到七岁的一年级男女生,肺活量高低起伏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869ml―1686ml。二年级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明显要高于一年级,女生的肺活量最低数值明显高于男生。年龄层次在八岁到十岁的三年级学生,肺活量数值渐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有一明显的地域差异现象,来自新疆的女孩,经过标准测试,其数值(2166ml)明显要高于同年龄层次的男生和女生。四年级的年龄区间在九岁到十岁,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数据差异性较为显著,男生要高于女生。五年级男女生的肺活量数值要高于一到四年级相同性别的学生。另外,体重是影响肺活量数值高低的重要因素。

根据机测数据显示,六年级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较五年级相比,增长缓慢,并且男生和女生肺活量数值相差不大。年龄为十二到十四岁的七年级,男生和女生的肺活量数值有显著升高。八年级的男女生肺活量数值相差不太明显。年龄在十四岁到十五岁之间的九年级,相比低年级,男生的肺活量数值提升幅度明显增大,但女生肺活量数值较低年级增长较慢。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生监测结果分析,以及参照标准参考值,经过紧密的逻辑分析,所得结论如下:

1.中小学男女生肺活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和区域特征。

2.五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处于升学阶段,肺活量增长明显减慢,以此说明,学业负担的压力对肺活量的增长有显性的影响。

3.根据以上中小学肺活量数据获知,学生们的肺功能发育正常。

4.男生的心肺功能明显优于女生。

5.参加体育锻炼对提供心肺功能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6.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生的健康体质状况呈现正常。

(二)建议

第一、学校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体育指导思想,应把学校体育、健康卫生工作安排进学校教育的重要板块,采取合理、灵活的方法,适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鼓励其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第二、教师要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以及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制度,争取做到劳逸结合。

第三、地方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实践经费的投入,确保学生所参与的体育运动有相应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第四、建立激励和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中小学生健康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楠.2004-2009年大连市中小学肺活量、视力状况的追踪研究[J].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