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大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民族;宗教;常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千百年来,各民族交流融合缔造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的空前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各民族地区的相对封闭性被打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并从事社会各行各业工作,更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各民族、风俗习惯有差异,了解必要的民族宗教常识才能在交流中有效的避免误解和冲突,才能真正保障互相了解、互相尊重。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应认清当前形势,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普及民族宗教常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

二、高校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的必要性

1、政策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高校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进行民族常识、民族政策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是学生掌握我国国情、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也是学习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央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并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与法规,为协调民族关系树立了规范,高校作为育人场所,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亦是高校职责所在。

2、形势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间人口移动频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涌入城市,各民族间杂居现象十分普遍。如广东省,据2009年01月15日《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10万人。其中,外省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150万,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友好和睦相处,正确处理民族间的关系,对高校来说同样是一个重大课题。同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两基”教育,不断丰富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致力于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已形成可观的规模。近年来,高校中因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差异互不了解导致的涉及民族、宗教的学生事件并不少见。学生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利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学生交流与学习,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因差异形成的矛盾与冲突。高等院校作为普及和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重要阵地,面对学生民族多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加强民族宗教常识普及力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民族理论和知识教学。

3、自身发展需要

高校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是适应时展与自身发展的需要。民族宗教常识包含众多内容,涉及宗教、文化、历史、语言、饮食、服饰、禁忌等各个方面,可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状况、风俗习惯以及各宗教主要教义与禁忌等内容,有助于大学生拓宽眼界,丰富人文内涵,完善知识结构。虚心借鉴学习其他民族传统文化同样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包容多样的文化心态,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有一定作用。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常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加强对民族宗教常识的学习,具备重要德育意义。当然,开展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与了解尊重,最小限度地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摩擦与纷争,保障校园和谐与稳定。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宗教常识教育现状与问题

1、缺少民族宗教常识课程教学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缺乏相关民族宗教常识的内容,在我们所熟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谈及民族、宗教时多论述我党民族政策路线、民族团结重要性以及我国政策等内容,较少涉及基本民族宗教常识与民族理论。除个别民族类院校外,普通高校学生在日常课程教学中难以接触到完整、全面、客观的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在普通高校中,在公共课设置中涉及民族宗教常识教育的也为少数,学生与教师缺乏在课堂上获得这方面知识的机会。同时,在我国高校中缺少关于基本民族宗教常识教育的材。

2、缺少具备优秀民族理论素养的专业教师

首先,一部分教师对民族宗教常识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占高校学生比重较小,如无特殊情况,不易引起任课教师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对涉及民族、宗教的内容一笔带过。与此同时,大部分思政类或相关学工部门教师自身对基本民族宗教常识了解程度不高,民族理论修养不够,因此无法在教学或行政中有效传播与阐释。另外一些教师在涉及民族、宗教问题时仍用阶级的观点来看待,拘泥于陈旧的理论教条,缺少与时俱进的眼光。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如果自身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就无法在教学中全面的教授与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

四、高校加强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之途径

1、提高重视力度,增加财政投入

高校领导班子要充分重视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对贯彻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民族团结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地位。通过对教职工的培训、课程改革等实际行动,切实把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同时学校应该增加财政投入,在改革与教学过程中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2、推进课程建设,培养优秀教师

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尚无全国统一性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材,这要求高校要结合我国国情与具体校情制定教材。同时要加强课程建设,要兼顾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在教学中全面普及民族宗教常识。此外应积极培养一批懂民族宗教常识、知民族宗教理论的优秀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注重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民族知识和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生动全面的讲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及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提高学生对民族宗教问题的清醒认识。

3、加强校园宣传,注重教育实效

对内宣传对学校的理论教育、思想引领和舆论导向、文化氛围等的营造有重要影响,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高校加强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需要进行校园宣传,通过宣传的导向与教育功能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知识。在宣传工作中一要保证宣传信息的正确性与导向性,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二要保证宣传信息的时效性与包容性,避免选用过时的、含有陈旧民族观、宗教观的材料;在宣传内容上应做到丰富多彩、全面具体的介绍民族宗教常识,帮助学生、教师树立全面的认识。此外宣传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必要时可进行相应摸底工作,了解在校师生民族宗教常识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运用校园新媒体,避免枯燥的说教式灌输。

4、丰富校园活动,尊重多元文化

尊重多元文化则要求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宗教文化。要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将民族宗教文化纳入和谐校园建设的范畴中。学校应提供各类平台,鼓励少数民族、有的大学生参加校园活动,通过互相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联系与交融,让学生在文化碰撞中逐渐克服文化封闭,形成开阔包容的民族宗教观。在开展校园活动时,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在对本民族文化自豪和认同的同时,也对其他文化保持尊重和接纳的意识,最终促使校园形成开放、平等、互相尊重的多元化校园文化。

五、结语

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是关乎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大事,根据中国社会实际,党的十更是在新时期指出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作为党的理论宣传阵地以及教书育人的场所,高校应发现自身在民族宗教常识普及教育上的不足,结合校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校园多元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宗教间的和谐交流与共存,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中耀,栗迎春.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110(2)70-73.

[2] 吴鹏.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07)79-81.

[3] 买买提.吐合提.浅谈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2)94-96.

[4] 钟梅燕,贾学锋.当代大学生民族理论和民族常识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以宁夏高校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 2010(1)85-89.

[5] 王成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7(8).

[6] 王成平.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群体[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1).

[7] 黄羽新,徐魁峰.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J].学术论坛,2006(9)177-180.

[8] 谢东莉,史宝麟.民族理论和知识与当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6)110-113.

文学常识大全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教育为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努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常识宣传普及活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生活安全常识,避免人身伤害和意外事故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三、宣传内容

(一)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学校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安全、燃气安全、防溺水、防雷电等知识。

(二)应急救助和自救、互救常识和技能。

(三)日常意外伤害事故警示教育。

四、责任分工

安全常识宣传普及活动,实行县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业务指导,乡级人民政府督促检查,村委会(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健全网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宣传网络。着力构建完善全社会安全宣传网络体系。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宣传专(兼)职队伍,充分利用村委会、社区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工会等组织构建安全宣传组织网络,加强安全常识宣传教育,建立“专职与业余、行业与社会、政府监管与群众自发”的安全常识普及宣传队伍,将安全宣传渗透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提高安全知识普及面。

(二)建设阵地。一是媒体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形式努力营造宣传氛围。县电视台要开辟宣传专栏和公益广告,广泛宣传生活安全常识。二是室外宣传。各村居、单位、企业、公共活动场所在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或LED显示屏等,宣传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同时通过设置安全横幅、标语、板报、安全宣传画,不定期宣传安全常识、公开安全工作要求、公布警示案例等。三是室内宣传。要在办公室、宿舍、食堂、体育场馆设置安全宣传栏、宣传海报、安全警示语,定期出刊主题板报,开展安全常识宣传。四是流动宣传。要通过组织宣讲团、学校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学校等多种形式,构建安全常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流动宣传平台。五是近距离宣传。充分利用企业内、学校网站、校讯通、手机短信等平台,将安全常识不定期地向农民、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普及,切实让安全知识家喻户晓,提高全民安全常识。

(三)丰富形式。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行业划分,编印安全宣传手册,在人流密集地段和办公区张贴横幅、标语,设立宣传橱窗、板报、电子屏,用文字、图画、警示短片等方式传播安全常识。要结合“防溺水百日安全宣传教育”、“防灾减灾日”、新学期“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漫画创作、安全文艺汇演等形式,扩大职工群众学习安全常识的参与面。要采取赠送安全常识教育光盘、制作图文并茂的安全常识展板,将安全常识送进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定期开展各类安全预案演练活动,通过演练让人民群众、师生在活动中掌握自护、自救技能,并通过职工、学生将安全常识技能带进每一个家庭。

文学常识大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常识性课文 直观教学手段

语文被称为学科教学中的“百科之母”,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课。除了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智力训练外,语文教学和科学常识教学相结合也是小学语文课的又一特点。在这些常识性的语文课文中传授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矿物、理化等自然科学常识和社会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常识。通过这些科学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所必不可少的。

这些常识性的课文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提高读写能力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科学常识,从而进一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思想。教学这类课文兼有语文教学和常识教学的双重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把好这个“度”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教好常识性课文,首先要知道常识性课文有哪些特征,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的普遍特征中,抓住常识性课文教学的特殊特征,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常识性课文一般是以说明为主的文体,“说明”是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功能等特征做客观科学的说明,使学生对事物有所了解,从而获得知识。此类课文大致有以下特点。

1.在故事中说明一定的科学常识。常识性课文往往也有一定的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情节,并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这是为了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采取的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在妄言中以虚设的拟人、童话的方式来表述某种真实的科学常识。例如《院子里的悄悄话》就把两棵槐树比拟为祖孙两人,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年轮、树冠在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记录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又准确真实地传授了科学常识。

2.在叙述中注意逻辑条理的清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叙述比较难懂的科学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如《蛇和庄稼》一课中蛇吃田鼠,田鼠糟蹋了不了庄稼,庄稼得到了好收成,所以为使庄稼丰收可以多放蛇;村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土蜂的活动就不会受到影响,苜蓿是靠土蜂传授花粉的,因而苜蓿就会长得好。这里的蛇吃田鼠,田鼠吃庄稼和猫吃田鼠,田鼠影响土蜂,土蜂影响苜蓿的传粉,这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3.在表述中强调语言文字的准确。常识性课文的语言准确、简明、缜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选用词语、准确描述事物训练的好素材。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语,引导阅读品析,感悟叙述的客观性,领悟用词的精确性。常识性课文教学除引领学生穿行在文本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密林中外,还应让学生借鉴和倾吐,让学生在模仿中习得。

如《回声》中水波的“荡”回来和声波的“返”回来有着不同的含义。又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通过“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这些词句的描写,就非常清楚准确了。再拿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来看,课文中是说“一脚一脚”地向前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这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里的“爬”是植物的一种生长状态,不同于动物的“爬行”可见常识性课文用词用句的准确,这要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4.在阐述中运用具体的数据。这样的例子几乎在所有的常识性训都能见到,以表示科学知识的精确无误。如《太阳》一课中,对太阳的“远”、“大”、“热”都有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等等。这样对事物的阐述具体、精确,让我们感到科学知识的真实可信,来不得半点虚假。

5.在内容中具有特定的思想教育目的。同所有的课文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目的,而常识性更具有特定的、的思想教育内容:有的可培养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破除迷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的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有的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有的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可见常识性训的思想教育,在强化素质教育的当今有着特定的意义。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呢?

在语文教学中,常识性课文有着如下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需要加强同知识的结合,是基本要求。常识性课文既是语文教材又是科学教材,所以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学习知识;在弄清知识中学会准确、简明、有条理地表达。在重视词语概念教学,特别是专有名词和科学术语的概念,在不加深高难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言和学生年龄特征讲清楚。如《新型玻璃》上的各种玻璃的名称原由,要让学生理解。又如《琥珀》中的松脂球、琥珀等概念,要让学生明白。在教学中要注意动作变化的关键性动词和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形容词。

要准确完整地讲清句子的含义。如《爬山虎的脚》中“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这里的“相当”是“大体”、“够得上”的意思,不可用“非常”一词替换。要讲清句子的含义,必须把其中每个分句的意思和相互间的关系讲清楚,这样对全句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还要注意层次之间、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从知识的角度讲清课文的篇章结构,这是有别于一般课文分析篇章结构的不同之处,例如《海底世界》一课先从海底的宁静、黑暗、寂静引到深海中仍有鱼儿在游动,有动物在发声;再写到各种海洋动物的各种活动方式;最后写到海底的地形引到动植物及蕴藏的矿藏。这样,全文开始的引向和结尾的总述把全文联成了一个整体。

2.加强直观教学,是重要手段。常识性课文中讲到的事物和知识,大部分都不是学生常见和理解的,教师又不可讲得过深、要求过高,因此教学中的插图、标本、电视片、演示等均是我们常用的直观手段,以使学生加深印象,加快理解。如《曹冲称象》、《捞铁牛》等课中的有关浮力知识,教师做适当直观演示,可生动形象地解决学生关于“浮力”知识的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的习惯。

文学常识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此过程中英语成为首要的交流语言,它的应用也是最广泛的。在语言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跨文化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其他外语文化时既要保证本土文化不被腐蚀,又要对其学习的目的语文化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要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我国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可以接触到其他语言,也有机会去了解它们的文化。通常,语言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我们开设的日常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但是,当前的教学工作令人担忧,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高校开展了较多的实用性英语,也称为专业英语,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而且当前的大学也注重英语等级考试,高校学生常常为了应对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学习英美文学。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本原则

在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本原则有两个,即实用性与交际性。教学的文化内容,不仅要突出语言的实用性、材料的真实性,更加重要的是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他们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培养他们合理的跨文化心态。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语言功底不够扎实,学习能力也偏弱,他们只能认识英美文学的表面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传授,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的内涵本质。语言不仅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它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三、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1.提高英美文学课的地位

为了满足社会对英语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英美文学在高校中逐渐被一些实用性英语课程所替代。这样的状态使得英美文学处于下风,许多学生都不去学,甚至都放弃了这门课程。目前,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英美文学课程的课时太少,有一份关于全国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表明,“70%的高校都减少了英美文学课的课时,其中5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增加课时”。英美文学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英美文化的底蕴,因此,增加英美文化课的教学课时势在必行。

2.加强高校师资力量

英美文化教学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教师通常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英美文学的独特魅力。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成功。我们可以开展文化交流会,让教师充分地进行知识交流,不仅可以加强教师对英美文学的认知,还可以加强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

3.优化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

以往的英美文学课程教授的作品多是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虽然其阅读欣赏价值很高,但年代久远,在某种程度上已无法反映当今的英语国家文化现状。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需研读现当代外语文学作品,使学生从中感受、接触到当代西方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有整体规划,并且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讨论和演讲,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学习文学知识,又可以领悟到文学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提升文学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文学常识大全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负责人和处理人,在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就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 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4)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3 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4 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全是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的保障,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趋于多元化,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功利的驱使,安全教育往往被学校所忽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导师,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和真情,把辅导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论文,2007(18).

[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