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范文第1篇

1.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洪秀全重新封王;三河镇大捷;上海战役;安庆保卫战和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北伐的失败和天京事变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②利用注解,适当引入史学界的争论,使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3.①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②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太平天国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可以是一支革命的主力军但绝不能成为一个胜利的领导者。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分析天京变乱,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因果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重点分析

①天京变乱是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由胜而衰的转折点。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重点。因为这是两课书最后的落脚点。而且,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将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点突破方案

①天京变乱: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补充的图片和材料来介绍天京变乱的背景,然后分析其原因和危害。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参见“难点突破方案”。

难点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难点,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教师可以结合前面对《天朝田亩制度》及天京变乱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为什么领导者会产生封建特权思想?在学生的讨论(或自由插言)中,如果有的发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就应当予以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上正轨。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①在分析天京变乱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天京变乱分别给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带来什么影响?

②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为什么领导者会产生封建特权思想?

③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重点:①天京变乱;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首先提问:“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是怎么样到来的”?

一、天京变乱

教师补充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之路?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天京变乱分别会给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带来什么影响?

二、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

简单讲解。洪仁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为后面的“新思想的萌发”中还要讲,这里只提起学生注意这个问题即可。

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着重指明下面几点即可: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

天京陷落简单讲解。

关于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教师可以结合前面对《天朝田亩制度》及天京变乱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为什么领导者会产生封建特权思想?在学生的讨论(或自由插言)中,如果有的发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就应当予以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上正轨。

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正确地认识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为什么领导者会产生封建特权思想?

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天京变乱原因的分析、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一、天京变乱

二、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

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1.再破江北大营

2.三河镇大捷

3.再破江南大营

4.太平军东征苏南与进攻上海

5.安庆陷落与陈玉成被俘就义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

1.清军围攻天京

2.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范文第2篇

?

关键词:太平天国;西方列强;清政府;外交;洪仁??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伴随着天京江面的瑟瑟寒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历来史家分析的很多,笔者主要就天朝(以下的“天朝”都是指“太平天国”)在外交领域的失策选取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天朝的外交思想、外交努力以及洪仁?的外交主张作了初步探讨,并就其外交失败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粗陋认识。?

一、一相情愿的外交思想?

由于太平天国与西方列强同是信奉上帝,天朝从一开始就视洋人为兄弟,不能清楚地识破他们的侵略行径及其实质,对他们几乎完全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1853年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的诰谕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1]?

此诰谕中允许外国人“自由出入,随意进退”“经营商业,悉听其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太平天国来说,几乎没有好处,只能有利于列强的经济文化渗透,因此实质上是有损于国家的。?

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列强越来越公开地支持清政府,甚至派兵“助剿”太平军,但天朝的领导者们却仍然认为洋人与他们“同拜上帝耶稣,一教相传,并无虚假损害之念。”“义谊之笃,如同一家。”[2]不光希望列强严守中立,甚至还妄想他们协助灭清,这是天朝领导人狂热的宗教情节在作祟,对同信一个宗教的列强抱有幻想,但后来局势的发展情况表明这无疑又是太平天国的一相情愿罢了。?

二、彻底失败的上海外交?

1860年太平天国与西方列强关于上海问题展开的一系列外交活动突出体现了天朝在外交上的愚昧无知。?

1860年7月1日,太平军逼近上海,但鉴于上海的通商口岸地位,太平天国方面有所顾虑,因此当时天朝的当政者(政治上是洪仁?,军事上是李秀成)始终没有攻取上海的坚定决心,而把希望寄托在和平谈判上。?

关键性的失误在于谈判对象的选择上,太平天国的当政者们竟然选择了两个外国传教士作为谈判对象,但这两个人是根本不具备西方各国的官方代表资格的。天朝的当政者们却对两位传教士的话信以为真,以至于李秀成会坐着轿子率领大军大摇大摆地进入上海城,遭到洋人的炮击还浑然不知,事后还大骂洋人“背信弃义”。事实上,西方各国根本没有任何一位具备官方代表资格的外交官与太平天国达成任何口头或者书面的协议,同意天朝军队进入上海,而唯一具备官方代表资格的各国驻沪领事是拒绝与太平天国方面就上海问题作任何实质性谈判的,只是太平天国方面不愿面对现实罢了。?

另一个致命错误则是根本性的,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太平天国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染指上海。因为上海是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集中之处,染指上海必然引起列强的干涉,而上海对于太平天国本身却没有多大战略价值。对上海的染指使列强找到了借口公开武装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给当时举步维艰的太平天国营造了一个更为不利的国际环境,正如茅家琦先生所总结的那样:?

“(太平天国)更主要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使外国资本主义长期执行中立政策。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反动王朝,避免两面受敌。由于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使自己陷于两面受敌的地位,这个错误又集中表现在处理进攻上海问题上。”[3]?

三、悲剧人物——洪仁??

洪仁?历来被史家认为是太平天国中最有近代先进外交思想的人物,诚然,他在对外政策的某些方面与其前辈相比确实有了一定的进步。?

他在1859年提出了所谓“柔远”的政策:“凡外国人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4]在洪仁?之前的太平天国当政者主张暂缓通商,而在这里洪仁?的政策是自由通商,这对于争取西方国家的支持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另外,他还主张“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诽谤国法也。”[5]意思就是说虽然允许自由通商,但不许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违反中国法律,这无疑是一显著进步。?

对于中外礼节和习惯的差异问题,洪仁?之前的当政者在西方使节访问太平天国时多要求使用天朝礼仪,这会带来诸多的不便,而洪仁?却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主张“尔不轻跪,我不轻出,各守其礼,是为两得。”[6]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然而遗憾的是,洪仁?主政的时间不长,他的这些对外主张连同《资政新篇》中的若干重要内容一样,在太平天国的后期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再者,他虽然对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作了一些改进,然而其不足之处仍然是十分明显的,例如他在其著作《资政新篇》中将中国分为“中地、满地、蒙古地、前藏、后藏”,而非一个统一的整体,由此既可见其狭隘的民族观,又可见其观念的淡薄。另外,他与其他的太平天国领导人一样,被狂热的宗教情节所左右,认为西方各国与天朝信仰相同,是“兄弟之国”,于是对列强的入侵放松了警惕;即使后来由于深深地被自己的“洋兄弟”所伤害,而导致他的外交思想发生急剧地变化,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西方列强的幻想,把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归因于“洋兄弟”的背信弃义。再者,对于上海问题的外交失败,洪仁?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太平天国唯一一位具有近代先进外交思想的人物,竟然在上海事务上表现的那么的无知和糊涂。?

总的来说,洪仁?是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是太平天国为数不多的对外部世界有直观认识,且具有近代改革思想的人物,然而他主政时间太短,其政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根本无法得到有效地实施。在外交方面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太平天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其前期的外交努力是务实的,但由于时运不济以及天朝自身的局限性而最终走向失败。洪仁?在被杀之前就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写道:“说到我朝祸患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但一自妖军贿买洋人,以攻我军,我朝连续失城失地,屡战屡败,我军无力抵挡,末日快到了。”[7]在后人看来,把太平天国失败的“祸患之源”归于此未免有失偏颇,因为这显然忽视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内因;但这句话可以说是洪仁?在付出惨痛代价后,对其外交思想最后的总结。

?

四、关于太平天国外交失败的原因分析?

掩卷深思,太平天国的外交为何会走向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其外交思想的一相情愿、外交活动的愚昧无知以及外交主张的不切实际导致其外交活动中的种种失策,还因为太平天国和西方列强之间有两个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第一,太平天国坚持中国的独立,这和西方列强的殖民利益存在根本冲突;第二,太平天国坚决禁止鸦片贸易,而当时西方从鸦片贸易获得的暴利,远远超过正当商业贸易的获利。这两大矛盾决定了太平天国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上都不符合西方列强的利益,这决定了西方不可能支持太平天国。 ?

然而,这并不表示太平天国的外交必然会走向失败。天朝是有机会争取到西方的中立的,也就是至少使之不帮助清王朝,事实上他们也一度做到了。这一可能性存在的原因是:第一,太平天国本身的蒸蒸日上,使西方列强不敢轻视其力量,不得不慎重考虑与之为敌的后果;第二,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政策比清王朝开放得多,他们对所有没有政治恶意的外国人都抱欢迎态度,对和西方进行商业贸易表现得非常积极。因此,如果太平天国成功夺取政权,西方将可以不必依靠鸦片贸易,而能和中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外贸关系,这是符合其长远利益的。?

但是,正如太平天国的英国友人指出的,如果太平天国能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西方出于对其势力的忌惮和对长远商业利益的需要,是可能采取中立,坐观其成的态度的(正如后来西方对待国民政府北伐的态度一样)。但是由于太平天国本身的内讧和种种决策失误造成其非但没有越来越走近胜利,形势反而越来越不利。如此一来,西方开始不再担心他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而他们也没有耐心去等待那个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的长远利益了。另一方面,太平天国的对手清王朝却做出了“借师助剿”的决定,全面而彻底地接受西方以协助其镇压太平天国为条件提出的交换要求,如此一来,西方的政策全面倒向清王朝就是必然的了。因此,太平天国在外交上的彻底失败的原因固然有其外交活动的失策之处,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列强对其彻底失望。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910.?

[2]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760-762.?

[3]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8.?

[4]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中的《资政新篇》[g]//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34-35.?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太平天国;腐败;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02-02

读郑大华教授《晚清思想史》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感触颇深。其中,郑教授认为“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主要表现为对洋务运动的影响”。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深表赞同。但郑教授认为“实际上与清王朝相比,太平天国更有理由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因为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闭目塞听,固守祖宗成法,坚持夷夏之辨,比太平天国要腐朽得多,保守得多”,“太平天国最高领导者洪秀全,比之清王朝的最高统治着慈禧也要开明一些”。但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见教于方家。

一、太平天国的极权统治

我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郭廷以先生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蠢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满地荆棘,丧失的生命最少为二千万至五千万。以富庶主城的长江下游各省,受祸尤烈,几乎无地不焚,无户不掳。幸存者亦均面无人色,垂毙。真是中国历史上的浩劫惨剧”。

郭先生的话也许会让人一时感到震惊,未免有夸大之嫌,但仔细品味,深入挖掘,也不无道理。太平天国的整个体系是军事的,也可以说是军事、政治、社会组织一元化。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是清一色的武职官员。军师、丞相、检点、指挥、侍卫、将军是中央官,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是地方官,同时亦是军中官。太平天国的政治是极端中央集权制。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双重领袖。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就迫不及待地摆出“生之、任之、富之、贫之、贵之、战之”(《管子・论法》)的君主威严。他申明“天王乃降旨主断,或生或死,或予或夺,军师遵旨处决”。天京事变中,洪秀全铲除杨秀清、诛杀韦昌辉、逼走石达开,将一切大权牢牢控制在洪氏族人手中。他自己也曾说“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自此洪秀全成为唯一的绝对的一国之主。绝对的权力缺乏监督而导致绝对的腐败。

中央权力集中于洪秀全一人之手,而地方政权的无序化则导致权力失控。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建立了省、郡、县三级地方政权。天京事变后,三级职官的设置和执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省行政官员除了以前设的职官外,又出现了佐将等官员。此外,在各郡县又增设了许多官僚机构。如1860年以后,在苏福省三个县各派将佐“管理某县事”。这样使得地方政权机构十分臃肿,再加上后期滥封王爵,便形成了郡难以节制县,中央难以指挥地方的紊乱现象,加剧了地方行政上各自为政,军事上互不相属的局面。最终导致乡官制度流于形式。

总之,太平天国中央职官制度带有明显的等级制和世袭制的特点,再加上地方政权无序化的状态使得太平天国的统治在中央极端集权腐败,在地方权力失控无序。它统治区的老百姓不会真心拥护这个政权。

二、太平天国的腐败现象

从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破,太平天国的腐败之风就日渐蔓延,愈演愈烈。这也是太平天国政权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概括起来,其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集团大兴土木,广建宫室

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引导了这股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不正之风,恶劣风气由此开始。洪秀全为了改建天王府,“毁行宫及寺观,取其砖石木植,自督署至西华门一带,所坏宫廨民居,不可胜计,以广其地,日驱男妇万人,并力兴筑,半载方成,穹极壮丽......工甫成,即毁于火.......四年正月复兴土木,于原地重建伪宫,曰宫禁。城围四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五色缤纷,奢丽无匹”。其他各王也是如此,上行下效。罗尔纲经过考证调查,认为忠王李秀成的王府让李鸿章见后都大为观止,称之为“神仙窟宅”。上层诸王互相攀比,大造王府宫殿。

2.各级官员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聚敛私财

天京事变后,“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被打破。太平军将士贪污受贿,不择手段;聚敛私财,互相攀比。李秀成收复苏州后,就从上交天京的钱粮中“将现款一百五十万元及无量数之宝物尽入私囊”。其他各级将领也极力聚敛私财。1862年,会王蔡九隆的一个部下到平望镇,向乡官强征银钱,因钱未足数,就将当地师帅五马分尸。有一部分乡官也依仗权势,,如常熟乡“以利为文,以刻为能,厚敛讹诈,以肥其家身”。

3.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大摆仪仗,讲究排场

天王洪秀全用餐前,“好些衰弱可怜的女子或进或出,各提盘碗、筷子及其他用品以伺候御膳用”。用餐时则“鼓声、锣声、炮声交作”,“直到膳毕各声始停”。其他各王以及侯、丞相若要出行,朝中大小官员兵士都得回避,否则冒冲仪仗就要斩首。甚至在平时用餐时,也需鸣锣击鼓,奏乐助兴。如驻扎在常熟东周市的某太平军朝将,“每日晨起放炮之声,伪典乐者即吹打至洗脸毕方止。吃饭亦然,凡为贼目者,无不如是也”。

太平天国自兴起到灭亡,战事频仍,前方普通将士浴血奋战,后方从天王到各级管理者却大讲排场,大摆仪仗,这样的政权又怎能长久。

三、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力量

我们固然不能因为太平天国是一个封建政权就否认它有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可能性,但从它的统治政策以及统治阶级内部比清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腐败现象,实在难以让人信服这样的一个政权一旦统治整个中国会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有学者列举事实,太平天国确曾缴获、购买一些洋枪洋炮,并且设厂进行了有限的制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它设立近代工厂的遗址、实物和文字资料。当时的太平天国正与清王朝激战之时,为了军事斗争的需要,太平军将领购买、使用一些洋枪洋炮不能算是军事近代化。至于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近代化的实际意义。前者只是一种空想,一个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根本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实行。至于后者,他只是洪仁个人经历的产物,同太平天国起义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事实上,《资政新篇》的内容自始至终都没有在太平天国政权中实施过,也无法实施。

那么,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是地主阶级,也是封建统治者,为何说洋务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呢?1840年中国近代史开始之时,中国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要由这样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必须在经济上实现由小手工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转变,有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由传统的封建思想向近代思想的转变;必须在政治制度上完成由君主制向民主制的转变。这三者缺一不可。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由资产阶级来推动和实现。

在中国,由于处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即中国近代史开始之时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以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为契机的。所以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不是靠资产阶级来推动的,而是依赖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人。这些人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但它们本身深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并且在跟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在镇压国内起义的战争中眼界逐步开阔,思想更为开明,所以他们能够主持近代化运动。

四、结语

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开始直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破太平天国灭亡,他持续时间之久,伤亡人数之众,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不能与之相比。他之所以会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有很大关系,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据前边所论述的,定都天京后迅速腐化变质,而且比要的政权更为腐朽。如果统治整个中国,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至少需要推迟。但不可否认的是,洪秀全以反满相号召,自其开始活动以至失败,共十四年。其中占有南京十一年,安庆九年,九江五年,苏州四年,杭州、武汉近三年,对清政府的打击之大前所未有。客观上迫使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被动地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以才有洋务运动的开展。史学界很多学者对此已做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从这一点讲,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2]太平天国研究会编.太平天国与近代中国[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3]郭廷以.近代中国变局[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4]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史景迁.追寻近代中国(上册)[M].温洽溢,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社,2001.

[6]郑大华.晚清思想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王国平.太平天国政体与“神权政治”[J].史林.2002,(4).

[8]马德东.太平天国统治下的南京(1853―1864)―以社会经济为主的考察[J].社会科学辑刊,2006,(2).

[9]王明前.太平天国的乡官任用标准和社会功效[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10]黄素敏.洪秀全的帝王意识与太平天国的悲剧[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9).

[11]陈家楠.夏楚楚.腐败―太平天国夭折的重要原因[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12]张英杰.太平天国败亡原因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3).

[13]赵葆惠.夏东瀛.腐败不除,天国难兴―太平天国腐败问题初探[J].齐鲁学刊,1998,(1).

[14]谢世诚.太平天国与吏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3).

[15]楚双志.太平天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再分配格局的形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范文第4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布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及意义。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概况。北伐失败的原因。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师讲述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的经过,学生总结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从而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北伐军将士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的中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决定了太平天国在承担反封建任务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重任,这是过去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

地位分析:本节课讲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和五口通商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了中国,中西之间的激烈碰撞,原有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这对太平天国运动从发动形式到整个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因其明确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到了最高峰。

重点分析: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是重点。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必须分析的类似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并不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而像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同时可以描摹出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作为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早期的几件大事,都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⑵《天朝田亩制度》是重点。因为它不仅涉及了土地制度问题,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司法等各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必须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主要侧重《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它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根本任务,规定了土地分配的方法,体现了农民的要求,是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但另一方面还应正确认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与落后的一面。初中学生全面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建议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讲解太平军进军路线,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关于“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及对产品的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革命性的一面,但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从而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教法设计:教师结合地图、图表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3.金田起义(1851.1.11)

4.永安建制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2.西征军的胜利与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到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可进行复习提问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也可指导学生阅读引言。

讲授新课: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教师指出,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其次,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中国的财政金融受到严重威胁。

通过对“银贵钱贱”现象的分析,理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纳税负担增加,致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破产,天灾人祸使得人民陷入饥饿死亡的困境,广大农民被迫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2.“拜上帝教”和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可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洪秀全的身世及创立“拜上帝教”的简要经过。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引用的洪秀全诗作,理解洪秀全的远大革命志向;已融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义,说明鸦片战争先进中国人开始在政治上从西方寻找救国方案。

指出洪秀全和冯云山深入到广西贫苦群众中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他们和冯云山一起,后来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骨干。

3.金田起义(1851.1.11)

1851年1月11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决心清政府的罪恶统治,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受太平”的愿望。教师指出直接原因:19世纪中期广西连年灾荒。

4.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向西攻入武宣东乡。3月,洪秀全在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今广西蒙山县)。在那里,洪秀全颁布军律、历法,制定官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这是是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已初步具备了立国的规模。介绍官制、分封诸王的情况。让学生搞清永安封王都分封了哪些王?所封诸王都受哪个王的节制?这样的分封可能带来的隐患是什么?注意强调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就是1851年秋天的永安建制;太平军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1853年春天占领南京,并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以后。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1851年9月—1852年4月,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时间,此时,清军已包围了永安。洪秀全为了摆脱清军的围困,于1852年4月开始突围北上。5月,在进攻全州的战役里,南王冯云山不幸中炮牺牲。这对太平天国来说,无疑是巨大损失。接着,太平军攻入湖南。在这一带,有四、五万农民和大批挖煤工人参加太平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9月,在攻打长沙的战役中,西王萧朝贵又不幸中炮牺牲。萧朝贵是贫苦农民出身。他忠实坦诚,勇敢刚强,每临战阵,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太平军的一员猛将。他的牺牲,是太平军的又一重大损失。

1853年1月,太平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50万人。他们沿途诛杀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2月,50万大军分水陆两支出发,沿江而下,向南京挺进。太平军的官兵绝大多数过去没有打过仗,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把他们带到了战场。他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多次打败了多于自己几倍的敌国。清政府派出镇压太天国的大臣赛尚阿、徐广缙以“日久无功”的罪名被革职拿问了。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从此,在南方出现了一个与北方的清政府遥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概括一下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纲领经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污吏,焚毁田契债券,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另外,清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也是太平军节节胜利的一个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做简短讨论,评价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它有什么进步性?还有哪些不足?封建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这也是农民受剥削的根源。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好迫切的要求。他们为此也进行了无数次的斗争。《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土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的总结和发展,把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革命意义。但是,这个制度本身又带有空想性。太平天国所描绘的这种“无处不均匀”的理想社会蓝图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办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的图景,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一制度本身是小农思想的产物,是想以小农经济来改造社会,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不可能成功。由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和连年战争形势,它的分田方案没有实行。

结合教材提供的太平天国的妇女服饰和结婚证书的图片,单独强调一下其制定的一些尊重妇女的政策。

三、北伐和西征

1.北伐军的失败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革命政权,清朝统治,又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有学者认为欲以区区2万人的北伐军去清朝统治是不可能的。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失去了夺天下之志,而是偏安一隅,北伐只不过是以攻为守罢了。

引导学生分析北伐失败的原因,得出其主要原因是北伐军人数少,又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但北伐军震憾了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大大鼓舞了北方人民的斗争的功绩不可没。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范文第5篇

一,研究成果寥寥。对于太平军北伐的策略及战术,也是议论多多,观点不一。

太平天国之所以要进行北伐,主要是由于当时太平天国虽然已经定都天京,但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清军在天京周边的孝陵卫和扬州附近分别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各路清军和地方团练部队大规模开赴天京,试图把太平天国围歼消灭。为了打破此种被动局面,并达到清政府的目的,太平军发动了北伐。

1853年5月中旬,太平天国北伐军由扬州誓师,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插入了清朝的心脏地区,一度战果辉煌,极大地撼动了清政府。可惜阜城之战后,北伐军一路失利,最终在高唐被老奸巨猾的僧格林沁围剿。北伐军长驱6个省,转战5千里,连克数十城,历时两年多,最终全军覆没,英勇悲壮地失败了。

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自述里谈到“天国十误”,第一误就是北伐军失利。这是自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天国遭受的最严重的挫折。其失败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决策过急,轻敌冒进。太平天国领导人是本着解天京之困的目的而发动北伐的,此时太平天国自身根基不稳,却急于派出部队远离大本营作战,深入清朝心腹地区,冀图占领天津之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如此轻敌冒进,必难成功。这样的决策,造成北伐一开始就是悲剧。第二,兵力单薄,寡不敌众。与前后出动数十万大军西征作战相比,北伐军只有区区2万人,所以历史学者一直认为,北伐军只是一支用于牵制清军八旗主力南下的偏师。虽然这2万人是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是跟随洪秀全一直从金田打出来的广西籍将士,也就是日后曾国藩多次提到的“老长毛”或“桂籍长毛”,但毕竟难敌25万前来应战的清兵。因此尽管北伐军战斗力凶悍,沿途也吸收了两三万踊跃参军的百姓,仍然双拳难敌四手。第三,孤军奋战,后援不继。北伐军远离后方作战,推进速度极快,而北伐开始以来,天京方面一直没有提供任何粮食和衣物,打到天津时,天气转冷,北伐军无御寒衣物,广西士兵从小生活在温暖的南方,面对冰天雪地的战场,非常不适应。另外,援军派出过迟,且于中途溃散,北伐军由此失去了突围南返的希望。第四,停止进攻,贻误战机。北伐军进攻至天津后,即遵照洪秀全的命令停战待援,从而失去了机动作战的时机,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