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灵家园论坛

心灵家园论坛

心灵家园论坛

心灵家园论坛范文第1篇

一、岁月积淀的意蕴美

在轻狂而不知疲惫的年龄失去了双腿,在生命之花怒放时突然遇到一场倒春寒,稚嫩的心灵难以承受沉重的苦难。因而,“我的脾气坏到了极点,经常发疯似地离开家,从那院子里回来又中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极度的自卑和绝望使作者发疯一样的到园子里,又中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地坛的每一棵树我都去过,差不多每一平方米的草地都留下了车轮的印记,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季节,我都在园子里呆过。内心的苦闷与彷徨跃然纸上,然而岁月是痛苦的消融剂,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与磨砺,完成了自我精神的救赎,造就了作者积极向上精神的珍珠。依然在命运的挣扎中,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感受到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二、弥高弥坚的静物美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荒芜但并不衰败是地坛的重要特征,在作者的眼里自己与地坛是有缘分的,历经沧桑在原地呆了四百年,只为与自己倾诉衷肠,那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地坛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在作者正意气风发的时候,却遇到了如此大的不幸,他无意中发现的园子,却成为了他终生的挚友。他与园子颇有一种同命相怜之感。地坛曾经那辉煌的玉砌雕栏早已剥蚀坍圮,留下的只有散落的残垣,这不正如史铁生风华正茂,却残废了双腿,留下他残缺的人生嘛!地坛为这个可怜人准备好了一切,在喧嚣浮华的城市里,为他提供一个如此清幽的地方,在双腿刚残废的时候,是他最脆弱的时候,他去那儿,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不需要面对任何人的怜悯,但是也不能够忍受任何的嘲笑,他只有一个人静静地呆在那儿疗伤,疗身体之伤,疗心灵之伤。宁静的环境为作者对生命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思想的飞跃做出了坚实的铺垫。

三、无与伦比的母爱美

母爱是湛蓝的海水,承载着母亲沉甸甸的爱;母爱是甘甜的露珠,滋润孩子干渴的心灵;母爱是鲜艳的花朵,装点孩子人生的旅途。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母亲不仅给了自己血肉之躯,还有对残疾儿子的终身呵护,无论孩子是健康还是终身与轮椅为伴,无论孩子是英俊还是丑陋,无论孩子是富裕还是贫穷,与自己魂牵梦绕的永远是母亲。残疾的儿子无法找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美好的愿望顷刻间化为了泡影。儿子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心里默默地承受着,在母亲的心里,儿子的安康与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儿子的快乐是母亲最大的安慰。作者每次出门,母亲从不问为什么,只是送行伫望。无数次焦虑地去园里找儿子,不知在园子里找了多少次,在园里走了多少路,见到儿子在园子里,就悄悄地离去,一时见不到儿子,就步履莽然而急迫,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母爱总是充溢着母亲那样伟大、包容、坚韧地承受子女一切的苦难的无私愿望,哪怕是最痛苦的内心煎熬与精神折磨。当儿子摇着轮椅走进园子时,母亲是十分幸福的,母亲用苦难的铁杵磨砺成爱的钥匙,最终开启了儿子封闭的心锁。眼角一行即将被风风干的泪,那滴泪水变成深蓝博大的海洋,引领作者超越自身躯体的残疾的印记,走出虚无与堕落,直面人生的风雨,给予了作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新生。

四、内心坚强的成长美

史铁生从地坛得到了生的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他看到园中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怎能不为之而欣慰感动,在这样一个荒芜的被人遗弃的园子里,还能感受到如此生机,这让他感受到了生命力的旺盛。静坐在地坛里,他一连几个小时会想着死的事或是为什么生,但在地坛的常年熏陶下,他想通了人生的意义,并不断地排解心中的郁闷。再看他闲下来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观察着园中的小生物,他对它们的描绘是如此的细腻,那些如雾的小蜜蜂,摇头晃脑的蚂蚁,累了祈祷的瓢虫,寂寞的蝉壳,个个写得生动逼真,富有机趣。在那一片安宁的境地,他能够倾听到满园子草木竟相生L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我说过这是心灵的契合,他与地坛的一景一物已经达到了心心相印的地步。

纵观史铁生与地坛的情感交融,地坛的变迁承载着作者内心成长的历程,地坛以其独有的魅力,呼唤其对生活、对人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在生存与毁灭间做出了凤凰涅的选择,彰显了豁达生活的魅力,为当代社会文学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王安琪.母亲更是一座地坛――《我与地坛》解读[J]. 语文新圃,2002,(z1).

心灵家园论坛范文第2篇

犹记得,“2008年中关村论坛”闭幕后,时任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此向记者道来:“14日我们预计有300人来就满意了,当时准备了600个座位,14日凌晨我们加印了800份资料,但当天上午来了1200人,全场爆满,形成了国际会议上少有的‘站听’场面。”

站听!此言不虚。随后的几年时间,中关村论坛都被一群热爱科技,酷爱创新的人士簇拥着前行,尤其是每年论坛的开幕式环节,更是一票难求。

虽然说“创新与发展”是中关村论坛的永恒主题,但在科技变革一日千里的大背景下,每年的中关村论坛都有不同的侧重:2007年的主题是“创新、合作与发展”、2008年是“科技——全球创新挑战”、2009年是“创新创业能力与企业家精神”、2010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2011年是“创新驱动”、2012年是“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今年9月,中关村论坛即将迎来第七个年头,其主题确定为“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

七年前,中关村示范区的面积是232平方公里。2012年扩容后达到488平方公里。由此,中关村的政策空间和物理空间散布得更加广泛,多年来“一区十园”的稳定格局被“一区十六园”瞬间打破。

七年前,中关村示范区的总收入为9035.7亿元,尚未达到万亿产值,利润总额仅为786.2元。而2012年总收入达2.5万亿元,利润总额1788.6亿元。

随着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壮大,中关村论坛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科技、产业界高层人士相互交流、增进共识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关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品牌活动。

从“北京论坛”演进

七年前,第一届论坛的名字并不叫“中关村论坛”,而叫“2007国际科技园区北京论坛”。主办单位是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还有一个支持单位是国际科技园协会。那年,来自全球30 多个科技园区的嘉宾聚会中国北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科技园区的代表和中国54个高新区的特邀代表,就各国高新区在创新、合作与发展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共同发表了《国际科技园区北京论坛共同宣言》。第一届论坛的主题“创新、合作与发展”是北京市领导和科技部领导亲自敲定的,可见领导对中关村论坛的重视。

一年后,当“2008年中关村论坛”召开的时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与信息化部成为了新增的两大部级主办单位。历数各界中关村论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七年中关村论坛中唯一一次作为主办单位参会的。

要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是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新组建的部委。当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新组建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2008年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为了纪念中关村20年的发展和成就,中关村管委会在北京市政府领导下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创新之路--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成就展”展示了中关村20年来自主创新的非凡历程和最新科技成果;全国第一部记述科技园区发展历程的志书《北京志·中关村科技园区志》在京首发。它们与“2008年中关村论坛”共同掀起了纪念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的高潮。

记者依然清晰地记得,“2008年中关村论坛”来了世界范围内的一些重量级嘉宾,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若尔斯·阿尔费罗夫、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还有两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图灵奖(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获得者:1992年图灵奖获得者巴特勒·莱普森、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当“2009年中关村论坛”拉开帷幕的时候,主办单位又增添了新的血液——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战略与保护”成为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并开设了专场。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中关村至关重要,因为中关村大量的版权、著作权、软件都是技术,如果不能保护,那么谁还愿意花钱去投入、去研发呢?我们对专利、标准、版权、著作权等不仅要保护,还要采取措施鼓励、资助企业去申请专利、著作权等,来减轻企业的负担。”夏颖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可喜的是,今年7月30日,中关村成立了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这标志着在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的基础上,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示范区时代

熟悉中关村的人都知道,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掀开了中关村发展新的篇章。中关村成为我国首个部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9年中关村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创业能力与企业家精神”,看似与首个部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整个行业在变化、经济形式在变化,企业如果不能适时调整战略,企业就待不住。这要求企业家的目光要高远,追求要高大,意志要坚定。这正符合了《批复》的要求,要加快改革与发展,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尽管2008年,联想集团风光无限地成为了“全球500强企业”,成为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但是在该年论坛的开幕式上,联想巨亏背景下重新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柳传志发出了“企业如果不能适时调整战略就会面临失败”的警示。事实证明,柳传志的复出是有力的,也是及时的,彰显了中关村企业家精神。

与2009年相比,“2010中关村论坛”是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确立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后,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2010中关村论坛”紧扣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目标,主题演变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年会围绕中关村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着重探讨了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中关村论坛”主办单位增添了中国工程院,到2011年的时候,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也加入到主办单位中来。

就在“2010年中关村论坛”闭幕百日之内,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中关村示范区要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按照“需求拉动、机制创新、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建设原则,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切实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激励自主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发挥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的示范作用。

这为“2011年中关村论坛”“创新驱动”这一主题的确定增添了砝码。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债务危机加重,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新的科技革命可能形成。“2011 年中关村论坛”主要探讨了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的问题。

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示范区要秉承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创新示范、引领未来的宗旨,坚持“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中关村重要的规划都在此次论坛上得到了弘扬。

“一区十六园”时代

在“2012年中关村论坛”到来之前的7 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做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发展与转型交织,机遇与挑战并行的关键时期。那么,国家高新区,尤其是中关村如何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成为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呢?

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2012年中关村论坛年会组委会名誉主席万钢在2012年中关村论坛致辞中的回答也许可以管中窥豹:“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个部级高新区和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肩负着引领我国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竞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使命,对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关村论坛在新的形势下,共同探讨科技创新的开放与合作、全球创新资源的流动与重组,是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交流平台。”

全球合作很重要,市内园区统筹也不可忽视。论坛过后仅一个月,2012年10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批复》(国函〔2012〕168号)正式下发。至此,中关村示范区由“一区十园”发展到“一区十六园”。这是高层酝酿已久的政策,也是中关村人期盼已久的果实。

藉此,中关村创新产业发展布局将显著优化。到2015年,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的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定位明确,基本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一区多园”、各具特色、重点建设“两城两带”的发展格局被浓墨重彩地写下。

据规划,到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主要形态,以“两城两带”为重点,各分园之间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战略格局。

心灵家园论坛范文第3篇

英中金融界聚首共商资产管理

近日,2010年英国・中国资产管理研讨会在金融街举行,英资投资管理公司、中资投资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约100余名嘉宾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资产管理。据了解,此次研讨会是西城区与伦敦金融城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的重要活动之一,对进一步扩大金融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西城区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讨会由英国驻华大使馆、北京金融街商会、苏格兰国际贸易局联合举办。研讨会上,来自英国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创利得资产管理公司、Baillie Giflbrd基金管理公司、安本资产管理公司、信石社会改善投资管理公司、标准人寿(亚洲)投资公司,与全国社保基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机构的专家、金融人士一起研讨了中英两方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合作发展趋势。

海淀区

举办金融安全宣传周

9月3日―10日,为进一步加强市民的金融安全意识,普及金融安全知识,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海淀区举行了金融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金融安全知识,以及科技金融创新成果。

宣传周期间,海淀区金融办组织市民在专门设计的万人签名条幅签字,呼吁市民参与支持金融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并向过往的市民发放《首都金融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致市民的一封信》、《防范非法集资小常识"和调查问卷,还针对市民关心的金融安全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传授理财技巧。

丰台区

千灵山建成北京最长观光索道

9月16日,全长1869米的北京目前最长的观光索道――千灵山索道建成运营,游客仅用28分钟即可登上千灵山极乐峰,游览北京最大的石窟寺群,远眺繁华壮观的北京城。

据了解,2003年王佐镇政府投巨资对千灵山进行了全面开发修建。重修后的千灵山已成为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身,以佛教洞窟为特色的著名风景区。而建设千灵山索道为了进一步丰富南宫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有关方面预计,它将强力拉动南宫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此外,位于千灵山景区内石灰遗址公园也于9月19日正式开放。遗址公园通过真实场景,阐释、塑造出不同时期开采石料、烧制石灰的工艺流程。

房山区

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热议永定河

9月9日,以“把握机遇,跨越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房山举办。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是由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大兴五区政协主办的区域性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把握机遇,跨越发展”。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论坛把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的实施与建设作为中心内容,组织各方力量开展系统深入的研讨,并首次将河北省涿州市和固安县纳入该论坛。

门头沟区

以世界徒步大会树精品山地品牌

作为经北京市政府批准的第一个国际化山地品牌活动,9月23―24日门头沟成功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山地徒走大会。这是继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国网球公开赛、斯诺克公开赛之后推出的又一国际精品体育品牌,主会场在全国旅游名镇――斋堂镇,途经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永定河大峡谷、黄草梁、灵岳寺,沿途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历史韵味深厚。

本届大会的举办将有力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的改善,增强旅游服务设施接待能力,提升山区小城镇国际化水平,向世界展示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和客商来山区观光、旅游和投资。此外,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通过逐步发展,将拓展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车等一系列山地体育活动。

通州区

全市首个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开园

9月25日,全市首个建成的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正式开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具有生态功能完善、注重节约环保、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等四大特点,是全市首个获得批复和开工建设的通州新城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新城的环境品质,大幅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使市民能够近距离的享受生态休闲。同时,该公园也是全市正在打造的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城郊郊野公园、中心城休闲森林公园三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大运河森林公园位于北运河两侧,占地面积10700亩,总投资6.6亿元,与一般的城市公园不同,大运河森林公园秉承“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整体布局。

通州区领导表示,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建设,将逐步改善北运河区域的生态环境,提升新城形象和环境品质,拉动新城核心地段的潜质,增强对优质项目和高新人才的吸引力,为建设生态、低碳、人文的新城提供强力支撑。十二五“期间,大运河森林公园将与五河交汇的“湿地公园”、两站一街的“站前城市公园”、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主题公园”,共同构成通州绿色旅游的新亮点、新品牌,成为与现代化国际新城相匹配的绿色名片。

延庆县

全市最大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落成

9月17日,被称为“延庆城市客厅”的北京延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落成并全面启用。该中心占地面积1200多平米,具有旅游咨询、信息查询、现场问询、资料查询、纪念品展示、救援帮助、投诉接待、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北京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旅游咨询站。

该中心位于延庆县城中心,谓河生态走廊北岸,南接八达岭高速快速连接线,是进入延庆各个旅游景点的中心枢纽,具有鲜明的城市地标性特点。该中心的建成,是延庆县旅游咨询服务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提升旅游咨询服务的新起点,对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促进延庆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名区具有重要意义。

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落成为契机,延庆县正式启动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化的创建工作。作为被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五个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之一,延庆将逐步建立起符合延庆旅游业发展特点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培养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势、具有高水平企业标准的旅游示范单位,形成旅游环境秩序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借金秋采摘推出延庆旅游套票

9月18日,以“休闲延庆,快乐金秋”为主题的第九届延庆金秋采摘节暨第六届张山营镇葡萄文化节拉开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全国优质葡萄生产示范基地”的张山营镇,自2009年开始大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镇,推广沼渣沼液还田项目,对果品采用有机管理,创建了有机果品4000余亩,使果品品质逐年提高。

心灵家园论坛范文第4篇

说实在的,在此以前,我对史铁生知之甚少,皮毛而已。史铁生逝世的那几天看网,无数网民整齐地认可这么一个中国当代作家,国葬般地祈福铁生走好,让自诩为会写几笔的我,渐渐地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我该好好读读他。

史铁生,二十一岁坐上轮椅再也没下来。后来得了尿毒症,需要通过透析来维持生命。直至生命的终结,他一直在沉思,沉思着生命,把生和死放在肩上,如此淡定和从容。在他看来,“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一个好端端的人是用脚走路的,史铁生不能走,能量就回到了心里,别人用腿丈量土地,他从脚到脑都在体察心灵,《我与地坛》便是最好的见证。

史铁生创作于二十年前的散文名作《我与地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经典力作。我却并没有在史铁生生前读到,是遗憾的事。日前我真正地读起来,才感到过去读过的文字是如此的不及,突然幸庆平生终于能读到这至真至诚的生命的绝唱和灵魂的交响。( : )

地坛为明时建筑,正好在史铁生家附近。对于靠轮椅代步的史铁生,这清静的园子便是他的机缘,好像“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准备好了”的所在。地坛无论如何修葺,它的古老是抹不掉的,老树和颓墙,正支撑他去默坐和思想。地坛的野草荒藤,空旷无边,正容纳着一个坦荡的思想,史铁生每每带着本子和笔,可以恣意勾勒,明净的文字,却不被祭坛的神神鬼鬼牵绊。相反,他倒用宽厚的手掌,温情的心灵,体察世界。地坛数年的整葺雕琢,让地坛有了新的活法,正如人的生命。然而再大的整葺也改变不了的,像园子里的阳光,落雨,像园子里的噪杂和静寂,像园子里的古柏和泥土。

曾在一些景点,像北泉寺,我看到了唐柏,像黄山,我看到了古银杏。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生命的前进和静止。抚摸古树,心绪飘向云深不知处的遥远。

上帝把这个园子的角落赐给了史铁生,于是他从死想到了活。上帝把园子的味道让史铁生嗅了,就这说不清记不住的味道引起他常常地去耗尽体能,耗尽思想,于是他想到了活法。突然有一天上帝说,他的文字烟云一样飘逸在这片天空之上,他就消失在这片园子里,到上帝那些寻找新的诗意栖息地了。

疼爱,关怀,理解史铁生的人有很多,母亲无疑是这最中之最,一个母亲摊上这样一个二十一岁就双腿残废了的儿子一定是其后半生最致命的伤。但母亲能做的能说的,就是让儿子延续有益的生命,幸福地活着,除此别无所求。史铁生创作的动机就是“我那时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然而当史铁生的小说发表,作品获奖时,母亲已不在人世。他母亲49岁猝死,用史铁生的话说,上帝是对的吧,一个母亲怎能为他的残疾的儿子承受这么大的苦难?

他痛悔多少次没有读懂母亲,痛悔母爱的遗失,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了。谁都有母亲,并非谁都痛悔自己对母爱的回报。幼年时只知道嬉闹,少年只知道伸手,参加工作了,只知道自己繁忙地应付着世界,真正等到娶妻生子,儿子长大了,或许才想到回报,而此时母亲也带着遗憾,远离了我们。

1989年,比史铁生小二十岁的残疾人编辑陈希米,与史铁生结合,成了史铁生生命中的又一个保护神。他在文章中屡次提到妻子对他的关爱,让读者每每会掉出眼泪来。陈希米是理解丈夫的,在史铁生走后,捐赠了他的一份肝脏,救治了天津的一个患者,留下了他的脊椎和大脑,供医学研究,在八宝山没举行任何遗体告别仪式,只有几个好友,将其灵柩抬上担架,缓缓地推向焚化炉……希米不希望大家哭,她说,铁生不愿意让大家哭,希米为铁生坚持着低调,坚持着一生的平实,坚持着一生战胜灾难和残缺的感悟和思考。

再回到《我与地坛》。

在史铁生眼中,四季不是简单的冷暖,任何一事一物都是一个季节,被时光淘洗。“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零的烟斗。”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冬之洁,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让我们快乐起来,用心沐浴生命的每一束阳光。

文学源于生活,史铁生的生活就是十五年如一日地固守地坛,看着园子里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人。这些活生生的人,撞入了他的视野,撞入了他的记忆,撞入了他的文章。

陌生和熟悉只是一语之隔,一墙之隔,日复一日地坚持,就坚持到彼此的微笑,坚持到对话,坚持到彼此的支持和帮助,在地坛他遇到的人,像散步的夫妇,练唱的歌者,饮酒的老人,捕鸟的汉子,中年女工程师,长跑家,漂亮和弱智的姑娘,这都是真实的生活,他们无数次地走进了他的小说,走进了他的思绪,走进了他的灵魂,这些人物给了他文学的力量,在史铁生眼里,他们都是大英雄。

他想象一定有一个园神在盯着他,促使他前进。在追问他: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干嘛要写作?他深知人生如戏,乏味的演员会以为戏剧与自己无关,倒霉的观众是因为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他想到,倘若有一天,园神唤他回去,他一定会沉寂地走下山去,只不过对面一定会跑来一个如我的孩子。死又会让人新生,一个人就是一个人的永恒。

心灵家园论坛范文第5篇

这种形象的双重属性建构的内驱力就是心灵力量的自我辩驳(思想的博弈)和情感的高浓度生成。无论是“地坛”还是“母亲”,它们都呈现出表象层面的常态和内在精神支配下的行为层面的非常态的双重属性,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张力,给了作者目光和心灵观照下的形象重塑的足够空间,孕育出独特而立体、深情而极富哲思的“地坛”“母亲”的动人形象,使人读之难以忘怀。

一、 地坛

1 “历尽沧桑”地“等待”

这是一座“废弃的古园”,“古”代表它必经时间和历史的风霜,它从悠远的时空深处走来,一路颠簸,走过了人生的繁盛,走到了现在的“废弃”,成了喧嚣繁华的京都中一处无人问津、不受关注的所在。“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曾有的皇家祭坛的尊荣随着帝国的没落掩上了历史的风尘,曾有的敬仰和膜拜的繁文缛节随着封建王朝的崩溃悄然落幕,一切都静寂了,这就是“历经沧桑”的地坛,它在“等待”我的到来。

“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这里的句式很有力量,仿佛都是地坛主动的选择,“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这四个表层消极的词汇却突出了一种返璞归真的自觉。再加上“浮夸、炫耀、高、玉、雕”的呼应就负负得正,消解了词义表层的夸张,导向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本真了。古殿檐头琉璃瓦,朱红门壁照高墙,玉砌雕栏相辉映,地坛曾是那盛装的贵妃,满头珠翠,一身繁华,然而在“历尽沧桑”的“等待”中,它只留下了老树、荒草和颓墙!它用在岁月沉淀中赢得的广大沧桑包容了我的狼狈,让我在其中看见了自己的倒影,从而忘记了忧伤。

2 “荒芜但并不衰败”

园子“无人看管”,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沉寂”的,所以它可以完全属于我,它像是刻意为我留出了这“另一个世界”,让我在这一个世界无路可走的时候,可以走进它,并且摇着轮椅在这园子留下无数交叠的辙痕,然后撞开一条回家的路。因为这“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卑微的存在都在引导我勃发生命的共振。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何其渺小微弱!然而它们都呈现出了优美的生命姿态。它们在行动,“停”“想”“转身疾行”;它们在体验,“不耐烦”“累了”“寂寞”;它们在积蓄生命的力量,“摔开万道金光”。“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生命的律动微弱而顽强,低调而丰富,无论多么纤细的主体都在证明它的存在,它的价值、情趣和欢愉,生有何忧死又何虑。“草木竞相生长”,它们用自己生机盎然的存在无言地昭示着生命的真谛:我也该存在得自在坦荡。这园中的一切都在生长,我也在生长。当外在的喧腾被隔离后,我们的生长都回归最自然、最本真状态,回归内在力量的积蓄,我们的方向变得清晰而单纯:向前,一路浅吟低唱。

3 “肆意雕琢”但“不能改变”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十五年”只是我所见证的时间,于地坛是短暂的一瞬,于我是漫长的煎熬。被命运“肆意雕琢”了形体的我,失魂落魄,心灰意冷,满脑袋直抵生命本质的追问:“为什么我要遭受这样的厄运?为什么人生是这样的苦痛?为什么这样痛苦还要活着?……”最后就指向那个亘古的命题——“生存还是死亡”。难道被“肆意雕琢”的不只是形体还有魂魄吗?难道在暴雨秋风中饱受摧残的不只是物象还有精神吗?那么在时光中渐渐淡褪的容颜、渐渐衰朽的身躯,何以维护灵魂的生机呢?

“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是什么东西呢?“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六个“譬如”里,充满了抑扬,充满了二律背反的组接,与内在的思想情感呼应共鸣,晕染出一片苦涩的浪漫。首先奠定的是灰暗的基调,“落日、坎坷、雨燕、苍凉、脚印、古柏、暴雨、秋风、早霜、落叶”,然后用另一组鲜亮而有力量的词去平衡它们,“灿烂、高歌、做过些什么、站在那儿、激起、让人想起、飘摇歌舞、坦然安卧”,于是就交织出一组生动而鲜活的生命图景,勾勒出生命自身的力量和律动的真实,指向“不能改变”的坚持和抗争。生命恐怕就是以一种昂扬不屈的姿态去消解灰暗,然后留下“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让自己回想品咂的过程。

二、 母亲

1 “知道”与“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