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救灾发言稿

救灾发言稿

救灾发言稿

救灾发言稿范文第1篇

 尊敬的书记及各位领导:

在全市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抗旱救灾保民生、促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市书记及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开封指导,这充分体现了胡书记对开封的关心和重视,更为我们做好抗旱救灾等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鼓舞了斗志。这里我代表开封镇党委、政府对胡书记及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五月份以来,镇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降水量是1958年以来同期最少的一年。持续干旱造成全镇供水水源可供水量严重不足,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等情况。面对特大干旱,镇认真落实“千方百计抗大旱、全力以赴保民生”的各项要求,全镇上下紧急行动,切实抓好抗旱各项工作,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受灾基本情况

镇有耕地面积88000亩。2011年全镇玉米播种面积37000亩,马铃薯播种面积40000亩,烤烟种植22481亩。从全镇情况看:

一是可用蓄水少。地上水严重补充不足,地下水位严重下降,部分溪河断流,水井、水窖储水严重不足,镇内各大水库已降至历史最低水位,塘坝基本干涸,全镇各类蓄水工程的库存水量仅为45万m3,占应蓄水量的20%。其中水库存水量为36.4万m3,占17%。二是受灾范围广。全镇10个村委会均不同程度遭受旱灾,其中马图、火石、三道、多乐、海子、灰硐、开封受灾比较严重。三是旱灾损失重。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万元。玉米损失70%左右,绝收26500亩,马铃薯减产50%,烤烟减产20%左右,绝收1000亩。长期干旱已造成1.5万村民和3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二、抗旱工作措施

面对严重旱情,开封镇党委政府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一)落实领导责任,精心组织抗旱。一是在8月初,我们未雨绸缪,专题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和部署抗旱工作,并召开全镇抗旱救灾动员大会,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各村各部门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抗旱岗位责任制要求,分级包干落实抗旱责任。坚持班子成员联系包村制度,班子成员全部下到所包村委会,组织干群开展抗旱救灾。三是建立了“四个一”的抗旱工作机制:即保障水利工程、一名领导负责、一套班子专抓、一村一个实施方案。现已组织500余人次干部下乡,带领群众抗旱救灾。四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抗旱工作宣传发动,增强了广大干群抗旱救灾的紧迫感和自信心。

(二)突出重点难点,科学部署抗旱。始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远水后近水,先活水后死水,先地上水后地下水”的原则,组织群众抗旱。一是以人为本,采取抽、拉、提、引的办法及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严格财政补贴政策,对小水窖灌满水的按每口30元及时补助到位。二是科学调度,保证农业抗旱。实行严格的供水调度管理方案,集中管理现有水资源,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库现有库存发挥抗旱主力军作用。三是大力推广节水高效技术。适时调整用水结构,推行喷灌、滴灌、免耕栽培等节水灌溉技术,认真搞好渠道防渗和田间配套,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用水效益。

(三)实行分类指导,有序开展抗旱。一是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的思路,千方百计落实农民稳产增收措施。认真抓好大春作物中后期管理和收割工作,做到颗粒归仓;抓好晚秋生产的落实,认真做好物资准备工作,加大改种、扩种、套种力度,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粮菜兼用、适销对路的短期经济作物,积极扩大马铃薯、秋豆类、秋蔬菜等播种面积,特别是努力扩大烟后套种马铃薯、秋豆类和秋蔬菜等种植面积,弥补旱灾给大春造成的损失。二是按照“大春损失畜牧业补”的思路,扎实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等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加强督导检查与指导服务,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努力避免区域性重大疫情的发生及传播。三是按照“大春损失劳务收入补”的思路,进一步开展以“阳光工程”为主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继续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积极拓宽农民外出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主动抗旱。我们将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分析好全镇的情况,进一步健全抗旱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干部责任追究制,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抗旱救灾当中;进一步引导各村各部门和广大干群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旱情,牢固树立抗长旱、抗大灾的思想,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全力抗灾自救。

二是科学抗旱。加大对水库的调水力度,坚决制止任何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维护正常用水秩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资源作用,实施科学管水;进一步倡导节约用水意识,推广喷灌、滴灌等一批先进节水生产技术,实施科学用水。

三是协同抗旱。组织各相关部门,围绕抗旱救灾工作,切实履行部门职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下乡抗旱救灾,着重调查抗旱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认真做好物资准备和生产技术服务,挽回灾害损失。组织广大群众抢修水利设施,提高抗旱保灌能力。

总之,我们将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人畜饮水难题,调解好用水纠纷,保障好灾民正常生活,防止森林火灾,确保不因旱灾而出现人员伤亡和影响社会稳定事件,有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救灾发言稿范文第2篇

折射执政脉络

中国领导人的言行向来受到海外广泛关注,因为从中能够看到中国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同时,从近十年来的领导人的活动和讲话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政历程。

过去十年,以领导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英文稿件如一粒粒珠玑串成了十六大以来的执政脉络。对领导人活动的英文报道特别需要突出重要新闻点,用外国人能听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从而将中国的执政理念更有效地传递给海外受众。

对外部英文编辑近年来就如何做到“中国声音、国际表达”进行了有益尝试,包括2004年的《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Chinese president shakes hands with AIDS patients)、2005年的《“非常年夜饭”给中国困难群体带来温暖》、2006年的《中国领导人走进农民家里过年彰显建设新农村决心》(Chinese President pays New Year visits to people at revolutionary base) 以及2011年的《中国总理来到最高机关 要求处理好公众诉求》(Chinese Premier visits top complaints organ, urges efforts to better address public complaints)。

而今年7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更是中共十之前受到海外空前关注的新闻。在此次报道中,英文编辑提前为此次报道做了充分策划,及时准确编发了英文滚动报道《中国国家主席强调改革开放科学发展》(Hu urges reform, opening-up, stresses scientific development),同时,还对讲话进行解读,采写了《讲话昭示中国仍将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Hu’s Speech hints China will stick to its own path),第一时间就7·23讲话向海外解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向海外阐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深入剖析了讲话的背景和对未来中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效阐述了党的立场。稿件被美联社、路透社、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内外主要英文媒体广泛转载,有针对性地引导了海外舆论。

结合热点、抓细节、突显人情味

当一项政策、一句话或一条消息与人联系到一起并与之息息相关时,它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能触动不同文化人民的共同情感的。而处理领导人稿件更要如此,以细节打动读者,以流畅自然、朴实客观的语言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以在玉树地震后到灾区视察的英文稿件——《到访灾区要求全力帮助灾民重建家园》(President Hu visits quake-hit Yushu, promises new schools, homes for orphans) 为例,英文编辑在稿件中重点突出在玉树孤儿学校的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的承诺,并在滚动稿件中添加大量直接引语和现场描写,突出中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不屈不挠精神。稿件被法新社、路透社、环球时报和人民网等近40家海外英文媒体和国内外宣网站转载。

此外,2009年10月1日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下天安门城楼,走过金水桥,走到天安门广场与各族各界群众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新中国60华诞。新华社播发了对外稿件《中国领导人载歌载舞 与民同庆新中国60华诞》(Chinese leaders sing and dance in National Day evening party)。

此稿紧扣新闻亮点,突出中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从对外报道和民众感受角度而言,领导人集体展现亲民情怀的这一举动可谓是60周年国庆庆典中最引人关注的亮点。英文记者在现场独家专访了与等一起跳舞的藏族和维族舞蹈演员。同时,稿件不仅仅局限于现场描写,更回顾了领导人之前的种种亲民举动,例如在农家包饺子、扭秧歌、炒栗子,以及在雪灾和震灾中,中央领导同志纷纷奔赴受灾地区现场指导,为老百姓分忧解难等。这些现场感强的英文稿件,用大量的细节突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提早策划、做好解读、重深度

海外读者不同于国内读者,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往往不多,这样一来,对领导人稿件进行英文处理时,就更需要提早策划,添加背景并进行必要解读。

以《中国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战略部署》(China’s central authorities outline strategic plans for leapfrog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一稿为例,对外部与新疆分社提早策划,在新疆工作座谈会结束之际,采访中国边疆问题专家和新疆普通民众,在稿件中强调中央对这一地区跨越式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以及民众得实惠的真切感受。这一做法使英文稿件不仅时效性强、内容权威,而且更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而在《到访玉树灾区要求全力帮助灾民重建家园》(President Hu visits quake-hit Yushu, promises new schools, homes for orphans) 一稿最后的英文综合消息中,英文编辑也注意突出体现玉树救灾的几个节点和感人瞬间,包括68岁的老大爷被埋100个小时后成功获救、捐款源源不断流入灾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向灾区捐赠的10万元送达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等。这样既表现了中国领导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以及中国民众灾难面前的坚强勇敢,又恰当回应了海外关于救灾物资、捐款使用等的关注。

做好日常功课 力求客观平衡

基于客观平衡报道的原则,英文稿件应不避讳领导人所谈到的中国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稿件传递的信息更为人信服。同时,注意日常积累,对材料进行适当综合分析,从而把握趋势性事件及特点,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例如,在2009年报道国家领导人春节下基层活动时,英文编辑基于常年的积累,从和在此次春节期间的活动中敏锐地意识到:这已是两位领导人连续第六年没有和家人团聚,而是选择与老百姓一起共度新春佳节。与普通老百姓一起过年已然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新传统。

英文编辑在英文稿《中国最高领导人乐与百姓共度新春佳节》(President Hu spends Spring Festival with Chinese public)中有意识地将这一特点提炼出来,并在大年初一视察江西南昌的稿件基础上加入了两位领导人在除夕分别访问革命老区井冈山和四川地震灾区的背景,突出总理在活动板房里为灾民炒菜的细节,生动展现了中国领导人以人为本及亲民的工作作风。

救灾发言稿范文第3篇

李家明:重大突发事件牵动中国网全体员工的心。从12日地震发生当日,中国网全体员工停休,建立中心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力报道抗震救灾。

在手段上我们充分运用了网络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文字、图片、直播、专题、博客、论坛等等。第一时间推出专题,并进行了许多分类策划。比如前方连线,从13日开始到19日,进行了400多次。

另外,中国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中央电视台、重庆卫视、四川卫视三路P2P视频直播信号流引入工作,全程视频直播抗震救灾,最高时一度突破10万人。

截至23日,已连续直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教育部、卫生部等其他部委新闻召开的抗震救灾新闻会16场,第一时间向全中国人民、全球人民传播中国政府在抗震救灾面前的声音。

16日,三名在四川地震中失去情人的孤儿刘怡雪、白琳和陈兵(总理接见的三个孤儿)应邀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在网民中反响强烈。

另外,到19日为止,中国网已经向四川地震前线派了五批记者。

为了做好这次抗震救灾的报道,我们所有的外文版更改了以前的转贴、转发方式,尽量第一时间翻译。中国网各外文版平均每天编译多语种稿件50余篇,英、法、俄、西、日、德、阿文版多篇文章被广为转载。各外文版每天都推出10余个独家策划,用事实来体现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人道主义精神。

《网络传播》:随着抗震救灾的迅速展开,你们在报道内容上有哪些侧重?

李家明:我们首先做到让大家对这次抗震救灾有一个明确认识,我们考虑的第一点是,从我们的角度,我们能为抗震救灾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社会上最关注什么?

第二点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是什么?全社会的反应如何?

第三点是,随着抗震救灾的进行,灾区最需要什么?哪些是有利于灾区建设的?等等。

总之,我们会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密切关注事件进展的情况及时、准确的做出反应。

《网络传播》:到目前为止中国网精心策划的报道出台后的效果如何?

李家明:效果非常明显,举两个例子:18日晚,中国网紧急部署全国哀悼日宣传报道工作,9个文版统一的哀悼页面,为广大民众参与哀悼活动提供了网络平台。19日,我们的一个“网上公祭”栏目的点击率当天就突破12万人次,留言超过2000条;5月15日,CNN网站在头条新闻位置了《中国争分夺秒抢修受到地震冲击的大坝》消息,文章引用了中国网英文版的地震救援的消息,文章引述中国网的内容主要描述了救援人员抢救四川木鱼中学受困学生的细节,内容现场感很强。

5月12日至23日,中国网各文版共文字稿件23000多条,其中外文稿件6300条,独家稿件1361条,外文独家编译稿件720条;前方记者自采稿件112篇;图片19000幅,其中原创图片2120幅;视频新闻874条,其中外文视频359条;制作专题和特e策划253个,其中外文专题、特别策划130个;直播国新办和其他部委新闻会16场嘉宾访谈10期论坛主贴1824个,回帖44000个。中国网总页面浏览量达到4.88亿,总访问者数为7154万,中国网整体访问量的急速提升,带动了中国网的网站排名迅速上涨。目前,在国内164万个网站中,中国网的排名已升至62位,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中国网在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发稿量之大,独家稿件之多,读者覆盖面之广,形式之多样,报道之详尽,热葜深入,宣传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全面超过了此前任何一次重大事件的报道。

《网络传播》:这次抗震救灾的报道过程中,你怎么评价你的团队?

李家明: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锻炼了队伍、检验了素质、体现了精神。我稍说具体一点首先,在这次报道中。体现了我们这支队伍的策划能力、动手能力、反应速度以及在新闻切入点的把握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其次,我们的队伍在遇到这种突发性、灾难性报道中不折不扣的执行精神,更为可喜的是他们还会突破、创新第三是他们不辞辛劳,忘我王作的精神。从5月12日,所有的人都进入了一种战时状态,编辑、技术、设计、多媒体等部门每天加班都在12小时以上,我们领导班子基本上没有在晚上12点以前回家的,到19日,通宵就有4次了。难能可贵的是我们队伍中没有怨言,大家在超负荷工作下的激情一直在延续。

《网络传播》:您怎么看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在这次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属性?

李家明:首先要对网络媒体的属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要了解网络媒体的特点,比如:海量、快速、易查询等。当然只了解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些特点。

救灾发言稿范文第4篇

每逢进入冬季,天干物燥,很容易引发火灾。因此,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公安部于1992年发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的“消防宣传日”。而11月9日的月日数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这既是对消防工作的警示,也是对火警电话的宣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19消防宣传日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119消防宣传日发言稿1公安部消防局119消防日主题是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社区!下面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吧!

为扎实开展全国“119消防日”活动,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以及社会单位、广大群众重视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落实冬春火灾防控措施,有效维护消防安全形势稳定,公安部消防局日前下发了开展2019年“119消防日”活动的通知。

通知明确,2019年“119消防日”活动的主题是“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社区”。各地要围绕这一主题,及早制定工作方案,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联合综治、教育、民政、文化、安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团体,深入开展以社区企事业单位务工者、居民群众为重点对象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指导辖区医院、社会福利机构、商市场、歌舞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完善消防安全“三提示”宣传工作机制,开展全员“一懂三会”消防安全培训和疏散逃生演练;发动社区民警、物业管理员、社会综治网格员、社区保安员、消防志愿者、热心消防公益人士,主动为外来务工、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群体提供消防宣传教育服务,上门协助查改用火、用电、用气安全隐患。

各地要在积极运用传统宣传方式的同时,力求观念、手段创新,着力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既要广泛运用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宣传橱窗、标语挂图、大型广告牌、消防站、消防宣传车、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宣传资源和阵地,又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户内外视频、交通工具广告、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及互联网、“两微一端”等媒介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高频次地刊播消防安全提示和公益广告,曝光重大火灾隐患,普及消防常识。

各地要结合开展“119消防日”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七进”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依靠基层政权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发展壮大消防宣传教育队伍;推动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及社区群众团体组织开展的领导干部素质培训、员工技能培训、岗位职责培训,以及文娱体育及民风民俗活动等内容,最大限度提高群众消防安全素质。

119消防宣传日发言稿2一、活动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学习活动、消防专项检查,达到“珍爱生命,远离火患”的活动目的;广泛动员员工关注消防安全,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营造全员参与消防的浓厚氛围,将消防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始终。

二、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远离火患。

三、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20x年“119”消防宣传日活动的有效实施,公司特成立“119”消防宣传日活动小组,全面负责“119”消防宣传日的组织与宣传工作,指导各部门扎实开展好“119”消防宣传日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

四、活动内容

(一)策划、宣传

时间:各车间、以“珍爱生命,远离火患”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公司将于11月9日进行板报评比。

(二)开展清剿火患和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做好入冬前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

各车间、中心对所属区域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全面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将检查出的隐患以隐患台账形式上报安全环保处备案。结合集团公司冬季四防工作要求做好消防设施入冬前的维护保养及消防设施检测工作,公司将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依据《消防安全检查考评表(试行)》开展一次以“珍爱生命,远离火患”为主题系统全面消防安全隐患大清查。

(三)邀请县消防大队进行消防指导

为了使员工了解消防工作,掌握消防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公司邀请县消防大队人员进企业,对公司的消防工作进行指导,跟公司消防队员互动一起开展消防演练,提高公司火灾应急救援能力。

(四)开展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培训

由公司组织分期对各车间、中心班组长以上员工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促使车间五大员、班组长带动广大员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五)组织开展消防应急演练

各车间部门、重点防火单位因根据所属区域不同火灾特点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消防灭火演练。消防队负责配合。

119消防宣传日发言稿3老师们、同学们:

每逢进入冬季,天干物燥,很容易引发火灾。因此,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公安部于1992年发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的“消防宣传日”。而11月9日的月日数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这既是对消防工作的警示,也是对火警电话的宣传。

提到消防,同学们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二字。火,带给我们光明,赋予人我们温暖,但火灾也曾夺去了无数的生命,留下了累累伤痕。大火曾用血淋淋的数字和惨痛的代价,给我们敲响了安全防范的警钟,身处人员密集的校园中的我们,应在脑海中长鸣“119”的警铃,提高防火的意识和技能。对于我们小学生,遇到火灾时,该如何逃生自救呢?针对这个问题,消防专家介绍了在公众聚集场所遭遇火灾逃生自救几法。请同学们仔细听好:

一、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场、宾馆、酒楼、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太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二、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

三、要保护呼吸系统。逃生时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将口鼻捂严,否则会有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窒息致死的危险。

四、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五、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地面。

六、为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

七、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等。

八、为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九、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简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十、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关于消防安全的常识还有很多,请大家本周在家或在老师的许可下,登陆“中国消防网”等相关网站,了角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

同时,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国家明令禁止学校、机关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中小学参加灭火。因为,同学们正处于成长发育期,还不具备成年人的思维和体力,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和经验,遇到紧急情况,往往处理不当,发生伤亡事故。如发现火灾,最重要的是尽快脱离危险,撤离火场。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自身安全,也为大人们灭火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灭火。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保护自身安全也是对灭火工作做出了贡献。

119消防宣传日发言稿4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年的11月9日是中国的全国消防日。在电话号码中,119是火灾报警电话,与11月9日中这3个阿拉伯数字通形同序,易为人们接受,而且这一天前后,正值风干物燥、火灾多发之际,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冬季防火工作。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于是从1992年起把这一天定为全国消防日。

提到消防,同学们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二字。是的,火,带给人们光明,赋予人们温暖。但是火也吞噬了无数生命,留下了累累伤痕。我们不会忘记,x年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近200名学生受伤,41名学生死亡,其中,中国留学生受伤46人,死亡11人。这场大火用血淋淋的数字和惨痛的代价,给我们敲响了安全防范的警钟,警醒我们火灾是威胁日常学习、生活安全的重要因素。身处人员密集的校园的我们,应在脑海中长期鸣响“119”警铃,提高防火意识和技能。希望大家能做到“三懂”、“三会”。“三懂”即懂得火灾的危险性,增强消防意识;懂得火灾形成的原理,不玩火;懂得火灾预防,积极开展消防宣传。“三会”即学会火灾报警方法,学会使用灭火器扑救小火,学会火灾自护自救的方法。要时刻牢记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消除火灾隐患,防微杜渐,防范未然。

我想每一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忘记安全与生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关注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安全是师生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不仅关系师生本人、关系学校、关系家庭,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进步,现代化的设施越来越多,我们每天都要与火、电接触,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们不要玩火,安全用电。我们要创建"平安校园",保校园宁静,让同学和老师平安。希望全校师生都能把安全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第一准则,都能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在紧急状态下的急救、自救方法。

同学们,我们热爱生活,我们在校园中演绎活力,憧憬明天;我们珍爱生命,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拒绝伤害。让安全的意识常驻我们心间,让生命的绚烂闪耀我们四周!

119消防宣传日发言稿5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每年的11月9日,是“世界消防日”,11月9日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这时候正是我国秋冬季,风干物燥,火灾多发。消防安全知识的贫乏,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能让我们看到、听到一幕幕血的教训。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从1992年起,我国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的“消防宣传日”。

作为小学生,我们怎样防止消防事故的发生呢?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以及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2、自觉爱护校园内的各种消防措施,如消防栓、灭火器等。

3、在教室里,不准随便拉电线,不得擅自使用电器设备。

4、放学之后,要记得关掉电器,并切断电源。

当遇到火灾时,如何逃生自救呢?消防专家介绍了在公共场所遭遇火灾时逃生自救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听好:

1、要了解和熟悉环境。

当你走进商尝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 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2、火灾袭来时,不要慌不要乱,及时拨打119或向周围求救。

3、要迅速撤离。

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不要贪恋财物。

4、要从通道疏散。

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落水管等脱险。

5、要保护呼吸系统。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否则容易中毒、或者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

“远离火灾,创造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更加关爱生命,更加关注消防安全,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爱,爱自己,爱亲人,消防安全,从我做起。

谢谢大家!

救灾发言稿范文第5篇

伍刚:中国广播网主打三个第一品牌:第一时间全景式展示前方记者首批进入震区亲历见闻;第一速度实时连线报道空降震中搜救大行动;第一落点多媒体再现全国万众一心救灾动人画卷。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中国广播网迅速做出反应:14时50分第一条快讯,16时推出突发专题《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19时推出综合专题《携手抗灾,友爱同行――关注四川汶川大地震》。

15日,中国广播网抗震救灾专题定为《我们在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抗大震》。16日,根据抗震救灾进展,对中国广播网首页进行改版。18日夜,根据国务院公告,又进行大幅度改版,增设30个专栏,中国广播网全面推行台网一体化作战,24小时中国广播网在首页、专题及银河网络电台同步与中国之声24小时“汶川紧急救援特别节目”同步图文音视频直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线收听人数增长一倍,峰值突破万人并发收听。在首页头条、要闻、滚动、专题刊发抗灾救灾报道8,869条,累计总访问人次6.6215亿人次,中国广播网在“中国网站排名”上的排名从原来的平均2,000位左右提升至300位,Alexa国际排名也有近一倍的大幅提升。

作为中央台抗灾报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广播网有效地抢占了网络传播阵地,24小时抢发中央台前方记者独家消息,实现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抗震救灾直播节目全球网上覆盖,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和讯、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美联社、美国CNN、新加坡《联合早报》等251家媒体转载中国广播网抢发的相关报道。

中国广播网从5月12日启动抗震救灾报道,截止5月底,中国广播网发稿统计如下:

发稿总量8869条;图片2764幅;评论37篇;音频直播376小时;日均在线收听人数8000人;视频报道960分钟;博客评论2681条;网友贴文、短信、留言、回帖5.5万条;论坛浏览人数1.06亿人次,增长幅度为14.7%;论坛页面总浏览量2.7268亿次;搜索引擎相关查询网页117530项;寻亲纸条找人信息14257条,涉及受灾群众近10万人;转载中国广播网消息网络媒体251家;首页日均点击量3716万次,平均每天增长1125万;首页访问增长率57%;日访问页面数最大峰值:4729万人次;累计总访问人次:6.6215亿人次。

《网络传播》:你们是如何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其他媒体互动的?

伍刚:第一是台网一体,24小时快讯快报,抢发独家新闻,成为新浪、腾讯、CNN、美联社筹海内外媒体的转载源,启用开通抗震救灾国家域名,建立永恒的网络入口和永久网上纪念馆。

中国广播网与中国之声同步播报中央抗灾救灾决策部署、24小时实时滚动报道广大军民万众一心救灾抗灾动态,最大程度地发挥出独家快报优势,不仅数量多,而且时效性强,第一时间《从德阳赶往都江堰,总理正在火车上》、《到达北川救援现场》、《救援部队全部到达所有受灾地区》、《:因灾死亡人员家属每人发放5千抚慰金》、《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救援通道开通》等独家新闻。

90%以上的原创新闻迅速被新浪、搜狐、网易、腾讯、雅虎、新华网、中新网、央视网、凤凰网、千龙网等国内网站和CNN、美联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数十家网站转载。尤其是腾讯QQ、MSN网站等商业网站,用即时通讯工具,以头条资讯的形式,推荐给几千万专属用户,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特别是5月17日晚上21:49中国广播网在首页要闻头条位置的独家新闻《:因灾死亡人员家属每人发放5千抚慰金》,经百度搜索显示,被全球251家网站转载,全球搜索谷歌约有42,700项符合查询结果条相关新闻。

随着报道转入细节化、精细化、深度化,中国广播网逐步加强对海量信息的梳理,推出“专访解析”“特写聚焦”“部委快讯”等专栏,集纳独家权威信息,推介特写报道。《专访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专访政委张海阳中将》在首页专栏推出之后,同样迅速被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商业网站转载,中广网成为权威的网络媒体之一。

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支持下,中国广播网开通抗震救灾国家域名,方便广大网民访问有关救灾网站,帮助灾后重建,建立一个永恒的网络人口,供人民永远铭记灾难中的逝者和救灾中的英雄,建立永久网上纪念馆的新闻网站。

第二是台网协作,前方记者奋战前线,后方精心策划整合,文字、摄影,广播、视频等多媒体报道丰富多彩,实现台网报道合力。

作为中央台地震前方报道组的一部分,中国广播网段派往前方灾区记者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他同事紧密合作,共同完成记者连线、现场直播等任务。

前方记者深入重灾区汶川、北川、平武、江油、都江堰等地采访,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综合运用文字、摄影、广播、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设备,以最适合的传播方式去报道新闻事实,共发稿13篇、图片156幅,和中国之声直播连线49次,21条视频时长314分钟。

中国广播网前方记者同时实现了网络编辑组前移,随时整合中央台前方报道组所有记者的文字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集中给后方网络编辑部提供。同时又在与后方网络编辑部深入沟通后,对前方报道组网络报道情况进行了讨论,及时有效地调整报道重点。

后方编辑部策划部准确地把握了灾难报道的一般规律,对事态发展的预测准确,及时抓住热点,适时策划公益活动和推出各种专题,提出“做地震孤儿亲友团”和组织心理援救的社会公益活动的设想。

策划部策划并制作中型专题《汶川救援雷霆万钧:总书记灾区行》、《感动汶川感动中国:93个小时温总理川行灾区》专题荟萃了总书记、总理视察汶川地震灾区的言行,表现了雷厉风行、充满民族责任感的国家领袖风范,

围绕抗震救灾报道重点推出系列专题《抗灾救灾英雄谱》、《患难之中见真情》、《危情堰塞湖抢险集结号》。该专题针对救灾第二阶段的重点工作,从科学与英勇相结合的角度,对国家解决堰塞湖难题群策群力、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情况进行全景式扫描和记录。

策划部5月14日起策划为汶川地震孤儿招募“亲友团”的社会公益活动,为地震孤儿召集助养人、寄养人和各种为孤儿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志愿者。经过先后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四川省民政厅、民政部、中国移动北 京公司等单位的沟通,目前活动已启动。预计活动将持续1年的时间,

第三是台网同步,全程图文视频直播中央台“爱在天地间”抗震救灾大型系列活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转播,联合全国30家网络媒体推出公祭活动,全力推广中央台和中广网品牌。

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5月14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总政治部、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中国广播网筹办了“爱在天地间――百名歌手广播赈灾行动大型义演”、“孩子,你并不孤独――大型民间慈善赈灾义演”、“热血铸忠诚――专场抗震赈灾慰问活动”、“爱在天地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紧急行动”北京募捐活动。中国广播网紧跟每一次活动动态,同步进行全程视频、图文直播。

中国广播网视频流畅清晰,图文快速独家,对每一位到场的嘉宾、艺术家和歌手都进行了摄影报道,并邀请新浪网或搜狐网进行现场图文报道,同步链接视频流,尽全力在全社会宣传推广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网的品牌。

中国广播网联合全国30家网络媒体推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网络公祭活动,一边组织网民参与网上哀悼活动,营造网上哀悼氛围,引导网上舆情,一边与全国30家网络媒体互相链接抗震救灾专题页面,强化烘托举国哀悼、全国动员的网上氛围。

第四是台网联动,联合开办“平安纸条”服务,24小时滚动刊发寻亲生命信息,联合百度,网易筹30家商业网站共发救助倡议,与公安部等合作建立寻亲数据库,拓展媒体功能,彰显人文关怀。

根据抗灾救援规律,受灾群众急需广播听众及广大网友提供天气、交通、地图等有针对性的实用信息,一边迫切渴望寻求亲人平安消息,中国广播网在各个分论坛中,邀请贴文,发动网民智慧,集纳各种网民上传的防震、抗震、自救、捐款、捐物、防骗等实用信息,力求成为抗震救灾的实用信息中心,为抗震救灾搭建一个网民参与的桥梁。一边依托中国之声随时播报的“平安信息”,及时充分整合医院、媒体等各种机构已经掌握的灾区群众生存信息,推出《平安纸条……让亲人知道你的信息》大型专题,借助网络平台帮助民众传递生命信息,向亲人报个平安。

《平安纸条》下设四个栏目,《中国之声最新播报》及时刊发寻人信息,《医院快讯》搜集到的各个医院入住的伤员名单,《网上寻人》网友发出的寻亲有信息,《获救人员名单》栏目公布已经证实生还的人员名单,《为遇难者志哀》大量刊发了网友撰写的诗歌散文,为民众寻找自己的亲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和丰富的信息平台。

中国广播网还积极发挥网络联动优势,以“平安纸条”为基础,联合新浪网、百度、网易等网络媒体共同发出网络救助倡议,共同建设网络救助中心,将网上汇集的各类抗灾、救援、寻亲、捐款、求助信息在广播中播发,以此帮助身处受灾地区的群众及时得到救助。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广播的良好互动为受灾民众得到及时救助开辟了新渠道。

截止到5月31日,“平安纸条”专栏共各类信息500多条,涉及受灾群众近10万人,部分通过“平安纸条”寻找到自己亲人的网友,专门在论坛中发贴留言,感谢中国广播网为灾区群众开设了这样一个便捷的平台。

第五是台网呼应,推出“中央台记者在震区”现场专栏,主打记者连线、记者手记,记者风采三大专栏,中央台前线将士谱专栏树立良好媒介形象。

12日15:00中央台第一批记者奔赴四川汶川,中国广播网即可开辟记者连线专栏,24小时播发记者最新连线,即时刊发抗灾新闻。

随着中央台记者陆续抵达所有受灾县市,中国广播网14日推出图文策划《将士谱――前线记者,独家播报》,以图文并举的形式,集纳了所有前线记者的名录、简介、重要作品、工作照,突出中央台记者在震区发回的电话连线和对部队、医院抗震抢险勇士的独家专访,每日分晨间、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夜间六个时段向网民陆续推介中央台记者连线报道和不畏艰难奋战一线的风。

特别页面《将士谱》还开辟《记者手记》专栏,数十篇中央台前方记者手记,如《温总理93小时灾区行》、《从珠峰到灾区》、《支援,从适应摇晃开始》、《地震动摇不了我们的信念》、《35个军人和一瓶水》向网民真实描绘了记者在灾区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详实地记录了灾区一个个感人故事。系列手记一经推出,迅速被搜狐、腾讯、网易转载,成为继中广网独家快讯后转载率较高的稿源,受到网民广泛好评。

特别是中国广播网前方记者郎峰蔚的记者手记《六名记者与一瓶水》被央视国际、搜狐、腾讯、网易第一时间迅速转载。网民留言说,中国广播网记者手记写的生动具体,描述的情景让我们仿佛身在灾区。灾区的记者辛苦了,这一幕十分感人,让人想到了上甘岭。我的心也和灾区人民在一起,真是太感人了。

第六是台网融合,发挥评论优势,开设专题互动论坛,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发动听众、网友智慧,建设网上救灾励志中心和灾后心理安抚中心。

中国广播网充分整合网络评论和广播评论,围绕抗震救灾工作的热点、难点,及时引导舆论,新浪、搜狐、百度等广为转载。

互动性是网络媒体的特征和优势,中国广播网利用论坛、博客、跟帖等形式,一边发动百万网民智慧建设网上救灾实用信息中心;一边梳理网民情绪建设网上心理励志指导中心,使中广互动专区成为中国广播网最为活跃的频道之一。

中国广播网在各个分论坛中,邀请贴文,发动网民智慧,集纳各种网民上传的防震、抗震、自救、捐款、捐物、防骗等实用信息,力求成为抗震救灾的实用信息中心,为抗震救灾搭建一个网民参与的桥梁。特e是针对有人假救灾专用账号和热线,中广论坛紧急在明显位置制作文字广告,提醒网友认清正确捐赠渠道,提高警惕,以防爱心被人利用。

罕见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祈福、捐赠,广大网民更是如潮涌般表达自己对祖国受灾的痛苦,表达对震区亲友的关切,表达对抗震救灾的援助心愿。中国广播网按受灾地区、祖国各地、海外侨胞等区块梳理网民海量祈祷贴文。相当多数的网友表示,伴随着中国之声的直播节目,网民直到凌晨还在关注救灾动态,他们相信只要大家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中国一定会胜利!

中国广播网在要闻和论坛中穿插诸如《50个小时的生命奇迹》、《废墟中埋藏着生存的顽强》、《大国父亲:一个关于温总理的感人视频》等励志性的图文,聚焦生命的顽强,用安慰、坚强、理智、励志、奋战等几大关键词帮助网民释放内心的悲痛,努力传播关爱的温暖,引导网民将悲情转化为抗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