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水果的作文

描写水果的作文

描写水果的作文

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第1篇

实践中,我研究了多种方式教学生学习描写、练习描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了明显提高,作文越来越细致、生动、有趣味。

一、让学生体会到描写的重要性,自发地愿意描写

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办法是,把有描写的句子和没描写的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让他们感觉描写的重要性。比如我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句子:

A:他非常着急。

B: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个劲儿地挠头皮。

我讲:“这两个句子,都是说人很着急,表达的意思一样。对吗?”

学生们说:“对!”

我问:“你们觉得哪个好?”

学生都说:“后边的句子好!”

我问:“为什么觉得好?”

学生说:“后边的句子,让人好像看见了他着急的样子!”

我说:“因为后边的句子描写了,前边的没描写。前边的虽然说明白了意思,但是干巴巴的,最多得10分;后边的生动、鲜明,能得100分。一个句子,就差这么多分!”

我继续启发:“你们愿意自己写出10分的句子?还是写出100分的句子?”

学生都说:“愿意写出100分的句子!”

我说:“那么,你们就要学描写!会描写了,你写的句子,就是100分的!”

我继续用例子启发他们,加深认识:

A:他非常生气。

B:他气得咬牙切齿。

我问:“这两个句子,都是说人很生气,表达的意思一样。你们觉得哪个好?”

学生都说:“后边的句子好。”我问:“为什么觉得好?”学生说:“后边的句子让人仿佛看见了他生气的样子!”我说:“因为后边的句子描写了,前边的没描写。”我继续举例子:

A:妈妈看见我会做饭了,很高兴。

B:妈妈看见我会做饭了,高兴得向我翘起了大拇指。

我问:“这两句意思一样吗?”

学生:“一样!”

我问:“哪句好?”

学生们异口同声:“后边这句好!”

我问:“为什么好?谁能说说?”

大家纷纷发言,最后结论是:后边这句写出了高兴的小动作,描写了,所以好。

通过不断启发,学生们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作文干巴、无味,有的作文生动、有趣,明白了“描写”的重要,所以要努力学描写,争取自己的句子得高分。

在学生对描写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教给学生关于描写的一些概念:

1.描写就是把事物的样子写出来。

2.描写的作用:描写越细致,作文越生动、好看。

二、概括为两种写法,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哪一种

我把学生的作文概括为两种写法:

1.流水账式的写法;2.细致、生动的写法。

我给学生讲:这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呢?流水账式的写法,光说事情的大致过程,没有描写,别人看完后,光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想象不出当时的场面、情景,留不下什么印象;细致、生动的写法,不仅能写清楚事情的过程,还对当时的环境、气氛、场面进行描写,更重要的是对人的语言、表情、心情(甚至脸色、眼神、语气、小动作)进行描写,别人看完后能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想象得出当时的场面,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生动、活泼、好看、有滋有味。

为使学生深化对这两种写法的认识,我多次举课文中的例子(如《桂林山水》中关于山、水的描写,《卢沟桥》中关于狮子的描写),使他们逐渐认识这两种写法。比如我在黑板上写下《卢沟桥》中的这段:

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嬉戏,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

我问:“这句话只用‘这些石狮姿态各异’一句,也能大致表达出这个意思,是‘流水账式的写法’。可是,你们想象得出这些狮子的样子吗?作文有这么有趣、好看吗?”

学生们都说:“没有!”

我讲:“课文这一段之所以好,因为写出了小狮子各种样子,就是‘细致、生动的写法’。”学生们一下子明白了这两种写法的区别,在效果上差别会如此之大。

我让他们去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哪种写法?他们看了后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大多数是“流水账式的写法”,有的好看、有趣的地方,正好无意间采用了“细致、生动的写法”。他们知道了,自己写作文,应该有意识地运用“细致、生动的写法”。

这天,我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看到一个学生写自己的小狗“雪球”,写了这样一句“我把它放在车筐里,它一路上老是乱”。我想起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中有一段写珍珠鸟调皮的,正好给学生对比着讲。

课堂上,我先读了学生写小狗的这一句,讲:“这一句写得太粗略,是‘流水账式的写法’。如果采用‘细致、生动的写法’,作文能加30分!”怎么写呢?我说:“我们看看大作家冯骥才的写法吧!”我在黑板上抄下《珍珠鸟》中的一段:

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给学生讲:这是大作家写珍珠鸟的调皮样子,多么细致!我们同学写小狗的调皮样子,只有一句“路上老是乱”。大作家写得好、有趣,是因为描写得细致、生动,让人跟亲眼看见一样。

学生们纷纷发言,说出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同学写小狗,用的是“流水账式的写法”;大作家冯骥才写小鸟,用的是“细致、生动的写法”。

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一提到作文,学生头疼、老师也头皮发麻,一打开电脑,网络上写作方法与技巧比比皆是,尽管学生也买了很多的作文书籍,但作文水平很难提升。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作文教学仍然是很多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道“暗礁”。笔者查找了大量的书籍和网络资源,结合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中、小学作文只要把写人的文章写好,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原因很简单:中小学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类型。人在事中,事中有人,不管是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写人的记叙文,“人”才是最关键的,只要把人物写“活”了,文章就成功了。怎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呢?有句话说得好:人物之美,美在个性,写人,就是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写出人物的个性;只要写出个性,就把人写“活”了。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

一、 表现人物的主题要深刻

表现人物的主题就是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就是你所欣赏、所敬佩、所感动,你要赞美和歌颂的地方。写谁?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人物入笔呢?建议写我们最熟悉的人或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因为熟悉才能写的真实,因为印象最深刻才能写得细腻。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确立主题,主题一旦确立,选材就有了依据。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我最敬佩的人”等这类作文的主题,就是要突出他们的精神品质,他们的事迹令你感动,你要通过你的笔赞美他们的精神,歌颂他们的品质,那么他们一定是你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人,我们就要抓住题目中的字眼,“好”、“敬佩”就是文章的题眼,怎样才能体现老师的“好”,怎样才能使你“敬佩”,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你所熟悉的人在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所做的事,他们的音容笑貌都会像放电影一样在你脑海中呈现。把握住了主题,选材就不会偏。

二、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例要典型

主题确立后,就是选材,选材很重要,你所熟悉的人在你的视野里,他的言行举止、他所作的事很多,得从中选取最能体现主题的事例。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一命题作文中,我的一个学生为了体现老师“严”的品质,他选取了这样一个事例:一次,他把一道数学题中的“720”误写成了“270”,结果错了,老师揪他的眼皮,并罚做俯卧撑。这个事例虽能体现老师的“严”,但不能体现老师的“好”,为什么呢?在新课改的今天,课堂上,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主角,老师只起引导作用,是配角,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绝对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出现,这有违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个事例不但不能突出老师的“好”,反而是这个老师的一个“污点”,所以选材相当重要,稍不注意,就会和主题背道而驰。

要想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选材上必须用鲜活而又典型的事例,事例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多件。一件事例就应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尤其是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细节要真实再现出来。例如,为了体现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好,可用一件典型事例,如:上课字词不讲解——自查工具书,文章主旨不归纳——自己概括,思考题不讲解——小组合作,自己探讨。一个单元结束后考试,试题为,只要是老师不讲的几乎全考到了,结果一塌糊涂,第二天重考,没想到试卷和原来一模一样,结果还是一塌糊涂,第三天再考,学生忙的不亦乐乎,该记的记,该思考的合作探究,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慢慢的学生的自觉性越来越强,思维能力越来越敏捷,班上的成绩越来越好。就这个事例体现了老师教学方法好,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多件事例就应该选取不同的角度去多方位展现人物的个性,可以按照事例的轻重或中心的需要,恰当安排详略。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可以用多个事例体现“好”——学习上关注、生活上关照、生病时关心等事例全方位表现老师的优秀品质。

三、突出人物的描写要细腻

细腻地描写决定着人物刻画的成败,如何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这就需要描写了,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它的作用很大,例如:写一场球赛的精彩,就需要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双方队员进攻与防守的情况,进攻队员怎样控球、传球、上篮,防守队员怎样防守,写得够详细,作者觉得够精彩,但读者不一定认同,如果加上侧面烘托,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把台下观众的语言、动作、神态描述一翻,读者就觉得这场球赛紧张、精彩。对人物的刻画也一样,采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这里的正面描写主要是指直接对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描写时要抓住最典型的特征来写。

(一)人的外貌描写要以“形”传“神”。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二)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三)动作描写要有鲜明的个性。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同样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

(四)心理描写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神态描写也要以“形”传“神”。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把人物的这几方面写到位,这个人物就活灵活现的跃然纸上了,就写“活”了,写出了个性。

四、表达主题的结构要创新

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诗词 景物描写 手法

写景状物是古典诗词中经常表现的内容,展示了我国古典诗词文化博大精深的创作内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针对能够融合自身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的具体艺术描绘。从文学角度来说,诗词景物的描写,必须注重诗人写景状物的语言表现形式与技巧。本文结合自身对文学诗词的认识,阐述了古典诗词景物描写的表现形式。

一、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将形容词用做使动动词,是动态描写的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做了不少文章。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了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二、正面与侧面描绘的融合

古典诗词的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三、虚实对比与变化的结合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具体地说就是景物的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意象与现实的体现。诗人在诗词创作中常常运用虚实相生的方法,去表现各种景物,实现借景抒情达意的文学艺术效果。诗词中的“虚”是指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像和空灵境界,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实”是指诗人描写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与实往往是相对的,虚实相生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为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发,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实写诗人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虚”“实”对比,有志报国与壮怀莫酬之情溢于言表。

四、远近层次变化的结合

自然物象的再现,由于观察者所处的方位、远近、角度不同,造成的视觉形象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古典诗词中诗人从不同角度进行景物描写,能够引导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全面、完美的感受。如杜牧的《山行》,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诗中分别描绘了秋山远景与近景,生机勃勃,清新刚劲,给人一种视觉变幻的层次美感。

五、景物对象点面形体概括的描绘

诗词中描绘的景物对象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由不同的点线面形体元素构成的概括性物象。诗人在写景状物时,往往不单独表现主体景物,还运用点面结合的衬托手法,描绘出相关的景象,使主体形象更丰满。如柳宗元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对人、鸟、孤舟的描写,烘托出千山、寒江的辽阔,运用了点面结合方式,刻画了诗人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六、声与色的结合

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让学生在写作中捕捉人物细小的举止行为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枝末节,它是使人物血肉丰满的重要艺术手段。细节描写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一两个好的细节,就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它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于细微处见精神。

捕捉的方法:努力让所写的细节尽可能地表达主题。课文中写细小举止行为的,如《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就是抓住父亲为自己买橘子和车站送别的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刻画和描绘,感动了多少代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成为描写父爱的一个经典美文,文章中间没有描写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细小的动作和平凡的语言的描写,但是,正是这些细节却表现出了父亲的伟大,再如 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在听说水生要到大部队的消息后,手指的颤动,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的细节,传达出无限的情思,使读者感受到水生嫂内心的震动与镇静的心理变化。

二、捕捉生活中细微的事件

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借一斑以窥全豹”,事件虽小,但作用不小。作文中,可以通过一个细微的事件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写细微的事件常用于文章局部,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为了进一步展示菲利普夫妇的嫌贫爱富,捕捉了“改乘圣玛洛船”细节事件。《香菱学诗》中为了表现香菱费尽心力、反复斟酌之态,选取了“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上抠土”的细微事件。

细微的事件还可以用于全文的整体构思上,于细微处见真情。

比如写妈妈对我的关心,可以从妈妈爱唠叨的细节切入并展开记叙。写作时千万不要忽视了细节,使文章枯燥无味。例如写《我的爸爸》,有名同学把爱助人的爸爸,平铺直叙了一遍,结果干瘪平淡,缺乏真情。其实这名同学若能抓住爸爸的主要性格特点,加进细节描写,这样人物形象就会鲜明起来。比如可以加进这样的细节描写:爸爸在帮购票款不够的陌生人时,先悄悄从自己口袋里抽钱扔在地上并随即捡起来说是陌生人掉的。这么传神的细节,就独具个性魅力。

三、简笔勾勒 ,工笔描绘

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简笔勾勒,工笔描绘。对人物形象由粗到细,到微,毫发毕现地加以摹写,这样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第5篇

1?郾按一定顺序观察。学生如果无充分的观察,是难以打开写作思路的。在观察和描写雨景之前,可以向学生提下列问题:(1)雨下得怎么样?(2)颜色有什么变化?(3)都是什么样子的?(4)如何表达雨声?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展开想象。指导观察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的方法,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同时注意观察的顺序,或由近及远,或由远而近,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或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观察有顺序写出来的雨景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例如有这样一段文字:“我透过玻璃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愈来愈多,汇成一条小溪。”这里先写雨景的整体:“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一片”,再从局部落笔描写雨落到屋顶上的样子和雨水顺着屋顶流下来的样子等等。其局部描写又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这样美妙的下雨场景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郾突出雨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是前提,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是关键。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应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会学生抓住某一特定景物,在不同时间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的变化,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感受和体会,突出景物的特点。如描写雨景,可布置学生各自观察同一场雨,观察后互相交流,共同分析、比较。看谁能说出别人没注意的地方。例如这段文字,“一会儿,粗大的雨点落下来了,打在玻璃上叭叭直响,雨越下越大”,“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这就写出了下雨时先后的不同和屋檐滴水样子的变化。有声音,有形象,给人印象深刻。

3?郾展开想象,注重细节描写。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主题更深刻。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总会向学生提几个有助于启发想象的问题:“这像什么呢?”“看到这些,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误哀乐融注到作文中去,才有可能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产生情感共鸣。例如上面所举描写雨景的句子:“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作者把雨幕想象成宽大的珠帘,把屋顶溅起的水花想象成薄烟,把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想象成断了线的珠子,把地上漫流的雨水想象成一条小溪。这一连串形象的比喻皆因作者能抓住细节,展开想象去描写。另外,描写雨景还可以把风、云、雷、电交织在一起写,如,“忽然刮起一阵东南风,天上布满乌云,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都发抖,大雨像从天下倒下来似的”。寥寥数笔就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场景描写了出来。

4?郾增加阅读,积累语言。描写景物要善于绘形、绘色、绘声,让人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如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让学生熟悉并运用一些常用的词汇,如描写雨景中写雨声的“哗哗的”、“淅淅沥沥”、“唰唰的”、“沙沙的”等;写雨色的“白亮亮”、“灰蒙蒙”等;写雨形的“飘落”、“倾注”、“飞溅”等。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当然离不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