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工核酸内切酶:基因编辑:CRISPR/Cas9

中图分类号:Q7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15)03-0276-07

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许多基因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早期主要依赖于基因同源重组及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完成对特定基因的改造,然而自然情况下基因重组效率极低,且细胞核移植技术费时费力[1,2],严重制约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因此,在不断寻求高效、简便的基因编辑方法过程中,人工核酸内切酶(engineered endonuclease.EEN)介导的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快速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方法。

人工核酸内切酶进行基因编辑的第一步是在修饰位点诱导产生DNA双链断裂缺口(doublestrand breaks,DSB)。核酸酶诱导产生的DSBs可借助非同源末端连接(non homologous end-join-ing,NHEJ)机制或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机制进行修复。NHEJ将断裂的双链末端直接连接起来,可有效地引起基因的插入/缺失突变,即inclel突变,从而使基因的功能遭到破坏。当引入模板DNA序列时,可通过同源重组修复(HR),插入或删除特定的基因序列。通过人工核酸内切酶介导的DSBs,基因突变的几率大于1010,有时甚至超过50%[3] ,因此,人工核酸内切酶被称为“DNA剪刀”。锌指核酸内切酶(zinc finger en-donuclease,ZFN)和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Lranscripl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分别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DNA剪刀”,都是由DNA结合蛋白与核酸内切酶Fok I融合而成。但由于这两种人工核酸内切酶制备复杂,成本昂贵,难于开展大规模基因编辑的筛选,使其应用有所局限。近年来,细菌获得性免疫系统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palinclromic repeats)的应用使得基因组编辑技术进一步简化.CRISPR/Cas9作为第3代人工核酸内切酶迅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独特性和灵活性在于该系统是通过RNA介导核酸酶与靶DNA序列结合的。与以DNA结合蛋白为基础的ZFN和TATJFJN相比,以RNA介导的CRISPR/Cas9系统原理更加简单,只需要遵循RNA与DNA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文重点介绍了CRISPR/Cas9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最后就CRISPR/Cas9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1 CRISPR/Cas9的结构及作用机理

CRISPR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的基因组中,是细菌和古细菌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该系统可以介导外源DNA的降解,从而抵御病毒等外来入侵者[4,5]。1987年,日本学者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发现该间隔重复序列[6];2002年,Jansen等[7,8] 将其正式命名为CRISP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统称为CRISPR附属蛋白(CRISPR-associa七ion pro-teins,Cas)。CRISPR/Cas系统具有Type I、TypeⅡ、TypeⅢ3种不同类型,其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Ⅱ型CRISPR/Cas系统。产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SF370)的Ⅱ型CRISPR基因座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Cas9核酸酶基因、不编码蛋白质的tracr RNA基因和CRISPR基因(图1),其中CRISPR基因由前导序列(leader sequence)、间隔序列( spacers)和重复序列(repeats)组成[9]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适应性免疫主要分为3个步骤。首先是新的间隔序列的获取:外来质粒或病毒DNA首次入侵时,Ⅱ型CRISPR系统将外来DNA整合入CRISPR重复序列之间形成一段新的间隔序列,并随着宿主DNA -起编码;其次是crRNA的表达、加工与成熟:CRISPR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经转录加工为pre-crRNA,tracrRNAs与pre-crRNA的重复序列区域配对杂交,然后内源性的RNaseⅢ从每一个间隔序列的5'端裂解杂合的pre -crRNA -tracrRNAs,产生成熟的tracr-RNA-crRNAs,并与Cas9核酸酶结合[10] ;最后,当同样的外源DNA再次出现时,CRISPR-Cas复合体可与双链DNA的靶位点结合并切割双链。靶标的识别和DNA链的裂解既需要间隔序列和靶序列之间的互补,又需要靶DNA序列3'端存在PAM (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序列[11],PAM序列的存在还避免了CRISPR基因本身被作为靶标识别,提供了一个识别“自己”和“异己”的机制。不同的Ⅱ型CRISPR系统有不同的PAM序列,基于产脓链球菌CRISPR系统的PAM序列为NGG,N指的是任意核苷酸[10] 。

Cas9实际上是一种核酸酶,它具有两个独立的核酸酶位点:一是HNH核酸酶位点,可以断裂与crRNA互补的那条链;另一个是类似于RuvC核酸酶位点,可以裂解另一条非互补链。研究[12,13]发现Cas9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同的结构核心,这个结构核心的特征为一种具有两个主叶(major lobe)-核酸酶结构域叶和a-螺旋叶的结构,其中核酸酶结构域叶是由HNH结构域、RuvC结构域以及与PAM序列相互作用的C末端结构域组成。这两个主叶含有保守性的裂缝,而这些裂缝在核酸结合中发挥功能。Cas9蛋白本身以非活性的状态存在,它的核酸酶活性被C末端结构域的方向所抑制,而且不能与DNA结合;但当其与crRNA-tracrRNA复合体结合时,这种蛋白的两个主叶之间就会构建出一条作为DNA结合界面发挥功能的通道,从而在结构上激活Cas9,使得它能够与靶DNA结合,PAM序列则将其核酸酶活性激活[12―14]。

2 CRISPR/Cas9系统的应用

目前,来自于产脓链球菌的Ⅱ型CRISPR系统已被改造为基因组定点编辑的工具。该系统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成分:一个是起识别作用的cr-RNA-tracrRNA序列,另一个是起切割作用的Cas9核酸酶。在对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时,需要对Cas9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优化以及添加合适的核定位信号;此外,还需考虑是分别表达crRNA和tracrRNA还是嵌合成一条crRNA -tracrRNA,crRNA -tracrRNA又称向导RNA( gR-NA)c15]。

自2012年首次证明CRISPR/Cas9系统可以在体外切割不同的DNA[10]以来,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细菌、酵母、番茄、拟南芥、大米、小麦、高粱、鼠、兔子、青蛙、果蝇、蚕、线虫、斑马鱼及人类细胞等的基因编辑中[3]。与其他人工核酸酶相比.该RNA介导的基因编辑系统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同时在多个不同的DNA位点进行基因编辑。例如,Cas9和多个gRNAs的同时表达,可在DSBs间造成大片段的删除和插入[16,17];可在鼠细胞中同时诱导3个基因的突变[18];在斑马鱼体细胞中导致5个基因的同时突变等[19]。

Cas9除了可以用于基因的编辑外,还可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当Cas9核酸酶的两个催化位点全部突变时,Cas9就变成了没有核酸酶活性的蛋白质(称为dCas9);研究表明,dCas9可以结合在基因的启动子上来抑制基因的表达[20,21]。当gRNA结合在启动子的上游时,无论其结合在DNA的哪条链上,dCas9都可以有效地抑制转录的发生;然而,当结合在转录起始位点的下游时,只有当gRNA结合在非模板链时,dCas9才能起抑制作用[20]。此外,dCas9还可以作为一个平台招募各种效应因子结合在特异的基因位点上。例如,在人类细胞[22-25]和小鼠细胞[2q中,结合转录激活子或者转录抑制子的dCas9可以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节作用(图2A)。并且,如果有2―10个gRNA介导多个转录因子结合在同一基因位点,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因调节的效率,推测与转录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相关[22,23,26,27]。也有研究利用EGFP-dCas9融合物来识别包含重复序列的DNA位点,例如端粒[28](图2B),若DNA位点包含有重复序列,则会结合有多个EGFP蛋白,为研究染色体的动力学和结构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并且使Cas9系统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基因的表达范围。

这种简便高效的CRISPR/Cas9技术填补了哺乳动物细胞内基于基因完全敲除而进行的大规模基因功能性筛选方法的空白,可以针对细胞全部基因或某些基因构建gRNA文库,然后经过慢病毒载体转染进行大规模的筛选。已有研究团队针对人类的部分291个基因构建了包含有869种gRNA的文库,并且成功地鉴别出了对于炭疽和白喉毒素毒性事关重要的宿主基因[29]。也有研究报道针对人类或小鼠的全部基因组构建了包含有64 000~87 000条gRNA的文库,通过高通量的敲除技术对人类和小鼠细胞进行了基因的功能性筛选鉴定[30-32]。其技术路线大致相同,都是通过构建g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来感染细胞,然后通过功能性筛选鉴定细胞,最后经过二代基因测序[33] 确定相关的基因。不同之处在于,有的团队[31]将gRNA和Cas9串联表达在同一个慢病毒表达载体上,通过感染将二者一次性转入细胞;而有的团队[30,32] 将二者分别克隆在不同的载体上,先获得稳定表达Cas9的细胞,然后再进行gRNA慢病毒的感染。尽管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文库[34]也曾被广泛应用于功能缺失型基因筛选,但是与gRNA文库相比,RNA干扰只是下调某些基因的表达,常常造成不稳定的表型变化,并且文库构建繁琐,价格昂贵;而gRNA文库的构建和筛选都非常的简单,在基因的功能性筛选鉴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CRISPR-Cas系统也可以用来快速地建立转基因细胞和动物模型。一些人类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脏病、精神分裂症是与多个基因有关的,CRISPR多基因同时编辑的特点为这些疾病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方法[35,36]。利用传统方法建立动物疾病模型要花费1年多的时间,而使用CRISPR技术只需几周即可完成。而且,传统方法只能用于传统动物的建模,灵长类动物体内基因精确修饰一直是个难题,但最近一个研究小组在猴子体内利用CRISPR/Cas9系统实现了精确的基因修饰[37]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人类疾病的新策略。

3 CRISPR/Cas9系统的脱靶效应及提高特异性的策略

基因编辑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视后期 制作节目 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非线性编辑以其独有的优势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开辟了新纪元。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编辑要认真思考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制作出做工精良,受到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

一、 非线性制作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重要地位。

1、 非线性制作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运用势在必行。

随着数字化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传统的线性编辑造成的节目质量不够稳定,录像带保存时间不长等缺点已经使得电视节目制作中线性编辑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非线性编辑通过对电视图像信息采集、存储、编辑、传送等全数字化电视制作系统,使电视节目的制作不但能够实现了高效数字化,而且也使数字化的影视制作技术达到了实用的阶段。

2、 盘基存储代替带基存储必将成为主流。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因此以非线性制作为基础的盘基存储必将代替以线性制作为基础的盘基存储。

二、 非线性制作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1、 非线性编辑制作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提高了编辑效率。

传统的线性制作电视节目,不但需要大量的录像带,而且在对母带的编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导致线性编辑急需要进行改革。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线性编辑逐步走入电视节目编辑的视野,也使得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来制作节目成了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在非线性制作编辑中,通过对大量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后储存在相关的硬盘中。同时,在素材存储结束后,再根据需要通过如Premiere、AfterEffects等相关软件来进行后期注入音频/视频的编辑、声像以及特技的合成等等。制作结束后,采用盘基存储方式将制作结果存储到相关记录设备中。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数字化技术来源于磁头对硬盘信息的读取,使得节目素材的插入以及移动比线性编辑更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母带信息不受损伤。

2、 非线性编辑更为方便地对素材进行图像处理。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因为视频信号的数字化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制作空间。因此在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不但可以通过数字化编辑制作出特技效果,让特技层次更为丰富,而且在对图像的亮度、色彩的处理调整中更加显现了独有的优势。非线性编辑状态下对图像进行处理更为方便地可以修改图像的参数,强化了数字图像和视频的编辑效果和艺术效果。

3、 非线性制作以其制作方式和编辑手段的多样化更好地适应了数字化时代对电视节目制作的需要。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深,电视节目制作已经由过去的手工作坊变成了批处理合成制作集成化时代。非线性编辑制作方式更好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可以更好地满足数字化时代对电视节目制作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非线性编辑系统涵盖了所有传统的电视后期制作设备,不但可以在同一环境中完成所有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工序,而且确保了音频、视频质量,也使得在编辑手段多样化的非线性制作中电视节目的制作更为灵活多样。在非线性编辑状态下,特技制作丰富了画面的表达,不但通过图文创作系统将有关数据制成了闪动的数字图标,而且随着字幕和时间标志的插入,画面感更为增强。另外,非线性编辑状态下制作的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存储使得电视节目有效地形成了资源共享,为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使得节目制作盘基存储时间更长,效果更为明显。

三、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使得一部分编导人员的技术水平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对编导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编导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水准的要求。这就造成一部分编导人员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对编导技术的要求,他们因为缺乏数字编辑技术而逐步被淘汰。即便是一些编导人员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善于使用非线性编辑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但是有些编导人员因为对新闻、专题以及栏目的定位、制作风格以及特色等缺乏准确把握,导致采用非线性编辑出来的电视节目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视节目编导人员的再教育,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便能够赶上时代的步伐,满足非线性编辑对技术人员的需要。

2、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在存储以及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尽管非线性编辑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存储中占据的空间较少,但是由于磁盘空间有线,编创人员将AVI格式转变为M2P个时候,保存路径以及选择的盘符不准确,导致素材文件丢失。而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编创人员对与非线性编辑的不专业使得一些特技镜头缺乏相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一些特技镜头影响了画面的美感。

四、 编创人员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确保非线性编辑可以更好地体现电视节目的主题思想。

编创人员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当前非线性编辑操作系统随着软件开发和硬件集成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不断升级,这就需要编创人员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够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较好地发挥出来,实现多个特技通道、字幕通道和背景通道的实施。同时,在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编创人员要更好地在电视节目中体现主题思想,切不可过多采用特技效果而忽略了应用的主题思想的表现。

总之,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已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占据了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对编创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非线性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确保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以及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晓亮;;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1期

[2]杨娟;;一种基于XML的非线性编辑初剪辑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5期

基因编辑技术范文第3篇

一、编辑出版类CSSCI核心期刊微信消息推送情况调查

笔者选取了7种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推送微信消息的编辑出版类期刊——《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为研究对象,这7种期刊恰好属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笔者全面调查了这7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微信消息,包括开始发送微信消息的时间、微信消息推送频次、微信消息的阅读量等。查询方式为,关注这7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界面,查看历史消息,获取所需数据。为了减少误差,调查截止时间控制在2016年7月24日至30日。调查数据显示,《科技与出版》最早开始推送微信消息(2013年12月19日),微信消息的推送数量最多(595条);《中国编辑》微信消息的推送次数最多(176次);微信消息的篇均阅读量排名由高到低为《编辑之友》《中国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刊》《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出版科学》。笔者调查发现,这类期刊微信消息内容主要包括母刊论文、最新目录、会议通知、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以及期刊和出版业相关新闻等。

二、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阅读量大的微信消息内容

1.与编辑出版相关的汉语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等,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在这7种期刊中,《编辑之友》向读者推送的基础知识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从2015年3月20日至2016年7月23日,《编辑之友》共推送与基础知识相关的消息45条,篇均阅读量达到749次,远高于该刊消息篇均阅读量450次。如2016年5月6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标点符号难点整理》,阅读量高达1984次,12人点赞;2016年6月17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测测您的改错水平,这些成语,您能改对多少?》,阅读量1132次,7人点赞。从以上数据来看,汉语基础知识是编辑出版类期刊读者比较关注的一项内容,所以,编辑出版类期刊应该结合本刊情况,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适时地推送相关消息。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2001年8月,人事处和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信息是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信息。编辑出版类期刊的读者主要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人员及从事编辑出版研究的研究人员,所以在的微信消息中,与出版考试内容相关的消息阅读量也比较大。出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每年的6—7月,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所以,在此时间段推送的考试相关消息容易受到读者关注。《科技与出版》在2014—2016年的6—7月向读者推送出版考试相关信息、订阅考试用书及考前辅导的信息,为备考的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受到读者的关注。如其在2015年5月29日备考季推送的《出版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即将出新版》,阅读量达到723次。《中国编辑》在考试前夕向读者系统推送的考试备考指南、考试真题及答案,也吸引了大量出版资格考试备考者关注。如2015年9月7日至15日备考的攻坚阶段,《中国编辑》连续推出9期《考试备考指南》和《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2005—2014)历年真题及答案,持续产生很大的阅读量。由此可见,推送考试相关消息要准确把握时间。3.编辑出版大家风采展示近年来,编辑出版界涌现了一批后起之秀,这些编辑出版家在其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是众多编辑的楷模。编辑出版大家的先进理念、工作态度、编辑出版经验以及对编辑出版界最新理论导向的阐释都是读者关注的内容。《中国编辑》母刊设有“编辑风采”栏目,主要采用访谈、记叙以及回忆录的形式与读者分享编辑出版大家的风采,包括编辑经验、先进的理念及个人的生活、兴趣爱好等,篇幅一般较短,形式比较自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编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十几位编辑出版大家的消息,如宋文、汪忠、周慧琳、韦志榕、汪家明、张纪臣、王刘纯、李毅峰、林阳、黄书元、郜宗、郝振省、沈鹏、胡小罕等。这些活跃在编辑出版界第一线的大家,有的是新闻出版广电局及编辑学会的领导、有的是出版社的社长,有的是编辑家及艺术家等,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此类消息篇均阅读量高达910次,远远超过学术期刊消息的平均阅读量。如2015年8月5日推送的《在编辑出版与学术研究中寻觅书法情怀——记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阅读量高达2764次,40人点赞。因此,这类微信消息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出版者重点推介的内容之一。4.母刊论文对于大部分期刊而言,母刊论文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必推内容。在这7种核心期刊中,除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其余6种期刊推送了母刊论文。因此,笔者特意调查了这些学术期刊所推送的阅读量较大的母刊论文,根据阅读量、点赞数、信息来源、推送时间进行了综合排列,总结归纳出普遍规律——阅读量较大的文章最好经过专门的总结提炼,同时具有“实”“新”“全”的特点。“实”——实用性强,编辑出版工作者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如阅读量排在第1位的《书稿质量检查与编辑加工要求》,该消息从书稿质量检查的文字和体例要求入手,详细阐释了编辑加工的原则、具体要求和灵活变通等相关经验,对新入职的图书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量排在第2位的《编辑的责与守——以文学编辑为例》,该文作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30多年的编辑大家,她现身说法,以自己编辑出版的作品《历史的天空》《尘埃落定》为例,讲述了一个优秀的编辑应具有的几种能力,即与作家沟通的能力、强大的忍耐力及选题组稿策划的能力,让普通图书出版编辑受益匪浅。阅读量排在第3位的《论编辑的“编界”与质检的“罚点”——兼“华东师大版质检补充办法”解读》、排在第5位的《出版精品是这样打造的——基于编辑工作视角的思考》,以及排在第9位的《论编辑的学养》,其文章内容与编辑出版工作实际紧密关联,能给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新”——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新媒体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关注的热点。如阅读量排在第4位的《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何在?》和排在第8位的《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发表了与新媒体有关的内容。排在第6位的《关于“十三五”新闻出版科技体系建设思考》则阐述了编辑出版领域的新规划和导向,这些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往往容易受到读者关注。“全”——编辑出版领域研究的全面总结。这一类信息相当于综述研究,读者可以从中获知编辑出版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如《2014年传播学十大热题》就是对2014年传播学的全面总结。因此,笔者建议编辑出版类期刊在母刊论文的微信消息推送上多考虑具有以上特征的论文。5.其他除了以上内容,编辑出版界的新政策、重大新闻及培训通知等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如2015年12月28日,《科技与出版》第一时间推送了《北京市数字编辑首评职称》的消息,由于这条消息关系编辑出版者的切身利益,受到大量读者的关注。因此,这条微信消息赢得了这7种核心期刊微信消息的最高阅读量——浏览2937次,16人点赞。另外,按照国家规定,已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还要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可见,继续教育培训的信息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

基因编辑技术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04-01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就编辑活动本身而言,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技编辑成为编辑中不分割的一个分支。同时,科技编辑工作与一般的编辑工作相比,它除了要求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外,还要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它不但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还是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面对各领域不同层次的研究者,科技编辑的工作是艰苦细致的,将其他领域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通过遴选加工成精美的作品,是科技编辑的重要工作。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出版行业也在发生着重大变革,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方向不会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工作方针更不会变。那么在新时期下,如何切实贯彻“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这一出版基本原则,成为科技编辑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责任编辑制度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各出版社的管理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编辑工作的重心正在逐步转移到选题策划和市场运作上,传统的责任编辑的工作方式正受到冲击。科学编辑作为编辑的一部分,同样在此变革中抉择。根据图书市场发展的需要,编辑分工的态势已逐渐形成,但对于编辑阶段的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对、样品检查等紧密相连的环节,只进行简单的物理分割,则违反了编辑工作的规律。因为从科技编辑工作与一般编辑工作的不同可以看出,科技编辑工作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同时科技编辑还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内的有关标准制定单位,重新对各行业相关相通的物理量单位、名词术语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标准进行了协调统一,重新成文,制定成一些统一的标准,确定了科技文献中的量和单位、名词术语等的规范使用方法,为科技编辑提供了实际操作依据,解决了因量和单位的使用、名词术语的称谓不统一造成的国内外科技文献交流的困难。科技编辑在对文稿进行斟字酌句的认真修改和编辑加工时,不但要使文稿的语言通顺、文字简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还要将上述规范了的量和单位、名词术语等正确地应用到文稿中,在编排格式上逐渐趋于规范化。此处主要考虑的是对于相关新标准的贯彻,这一要求通常会在编辑组稿时有详细说明,但在文稿的实际审读中也不难发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作者在贯彻这些组稿要求时有很大的不同。

科技类文稿与一般文稿相比,更应注重准确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科技编辑具有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新技术知识和标准化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科技编辑面对的是科技信息丰富的出版物,科技信息涉及的学科领域多,特别是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新知识不断涌现的今天。所以,要成为一个称职的科技编辑,不仅要具有某个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相当广泛的知识面。这不单体现在选题策划阶段,科技编辑工作从选题组稿到加工编排都是一个高层次的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在作者创造性劳动基础上的再创造。科技编辑要独具慧眼,统观全局,到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去发扬选题;要有很强的洞察力,对稿件有直观的认识、评价和把握能力;要能够深入发掘出稿件中的潜在价值,显著提高原稿的质量。稿件的潜在价值和疏漏以及差错,常常是作者意识不到的,要靠编辑运用发掘、提炼、升华、规整、订正、点题等手法将文稿优化,做到重点突出,事信言文,标准规范。

在提倡创新精神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编辑工作的开拓创新精神不仅应反映在能充分发挥书刊的导向作用,还应反映在书刊对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积极贡献上,这包括思维方式的更新和观念的转变,知识及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工作模式的创新和工作态度的调整以及效益的创新。科技图书作为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发展变化信息提供的载体,其社会效益不言而喻,但各专业书籍带给读者的知识含量是否与读者购买的册数成正比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不是在于解决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的问题?帮助读者找到他最想要的书,或者说帮助读者做出他最想要的书应该是科技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之初最应考虑的问题,也是编辑阶段各环节应具体贯彻的内容,因为这才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保证。

因此在进行科技编辑分工时,不但要考虑到编辑阶段各环节的衔接,还应考虑到各环节中编辑工作的衔接,如组稿时应有审稿编辑参加,使审稿编辑了解选题之初的策划目的、编写体例及对作者的写作要求等,以保证组稿编辑与审稿编辑在对文稿中的量和单位、名词术语,编排形式,成书风格等问题上达成一致,避免重复。最好按出版流程针对项目成立策划组,策划组的建立可以保证某一策划组的选题专业相对专一,编辑知识结构相对专一,使某一种图书的出版从出版前的信息采集到出版后的信息反馈都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对出版社而言,这是长久发展的基本保障机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奈尔在介绍西方出版管理经验时说过“编辑部是出版社的发动机,它给全社会各部门提供动力。编辑部提供的书稿质量好坏、畅销与否,直接影响出版社的命运”。从这一经验,编辑部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按出版流程划分的策划组呢?

当然,科技编辑的分工不应是一概而论的,而是应该根据本行业、本领域或是某单位领域划分的特点而有所区别的。科技编辑分工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出版社的发展需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位编辑、每一人的优势,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及效益。

基因编辑技术范文第5篇

想要剔除遗传性疾病,有二个途径。一个途径是正常产前检查,包括在孕期对致病性突变进行筛查,然后让父母选择是否引产。另一种途径是对试管授精胚胎进行筛查,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英文简称PDG),即对将植入母亲体内的试管授精胚胎进行筛查,只有那些不会产生疾病的胚胎才能最终被植入母亲的子宫中。迄今为止,PDG已经能够被用于筛查数千种严重的基因性遗传病。

但是,当一个试管授精胚胎被检查出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风险时,PDG显得没什么实际作用了。如PDG并不能有效地剔除致病性突变的风险,例如心脏病、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或者精神分裂症等。而基因编辑则可以通过修正他们的基因来杜绝后代产生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英国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学院的罗宾认为这是另一种更符合伦理学的胚胎选择方式。

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剔除几十个致病性突变听起来没什么,但实际上意义非常重大,它能让人们拥有更长的寿命、更健康甚至更快乐的人生。不过,迄今为止这样的技术并不存在,我们对于那些致病性基因突变的了解也不够多,因此想要随心所欲地根除它们还不太现实。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想要减小疾病发生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种系基因编辑这个问题。 一些控制肤色、发色的基因已经被科学家掌握,从理论上说。通过基因改造进行美容是可以实现的。

另一个更加有争议的问题:能否通过给孩子添加他们父母缺乏的基因使孩子得到强壮的身体?许多控制肤色、发色、瞳色的突变已经被人们所掌握了,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些美容性质的调整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一些其他的特质,例如智力,则是由数百种不同的基因突变所控制的,而每一项突变都只产生很细微的作用。这就表明即使基因编辑技术足够安全,我们离能控制孩子的智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即使这样,前面的路并不明朗。最严重的问题经过基因编辑的胚胎通常会发育成拥有不同细胞的个体:有的细胞含有预期的基因改变,而有的细胞却没有,这种情况被称为镶嵌现象。这是一个前文提及的研究团队在第一次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试验中发现的。

这一研究领域的专家认为现在进行通过基因编辑对儿童胚胎基因进行改造的试验仍为时尚早,一些人甚至倡导禁止基因编辑这一技术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