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快速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还存在很多困境,亟待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支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民营企业数量众多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到现在将近34年的时间,我们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14万的成员发展到现在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占全国企业法人的90%以上。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实有企业1308.57万户(含分支机构),实有注册资本(金)77.20万亿元。其中,内资企业实有1264.89万户,实有注册资本(金)65.90万亿元,其中私营企业1025.93万户,注册资本(金)28.48万亿元。个体工商户实有3896.07万户,资金数额1.78万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60.01万户,出资总额0.91万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3.68万户,注册资本(金)11.30万亿元。显而易见,民营企业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之无愧的市场主体。其中有很多上市公司,截至2012年上半年,在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中,民营背景企业的数量占比已经过半。数据显示,在创业板市场,约96%的上市公司为民营背景公司。此外,主板上市公司中,民营背景公司占比30.06%;中小板市场上市公司中,民营背景公司占比76.18%。与此同时,我国跻身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数量也稳步上升,2012年已达15家。此外,2012年9月,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了2012年中国50强全球挑战者报告,其中民营企业数量达24个。

(二)民营经济占全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

1979年,民营经济占全国GDP总量不足1%,现在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2/3,中国的经济实际上已经发展到以民营经济为主题。在地方上的表现也非常明显,例如四川省到2011年年底,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2万亿,占全省GDP的5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浙江省2011年民营经济总量达到19872亿元,对全省生产总值的贡献连续8年超过60%。民营经济投资也显示了强劲态势,2012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全国民间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比重占到62%,增速达25.1%。此外,我国民营企业的注册资金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户均注册资金逐年较大幅度增长,显示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三)民营企业创造大量就业

全国工商联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来源。国家的民营经济占全国非农就业的85%以上,在城镇就业当中民营企业实际上已经占了70%多。据统计,2000年全国民营企业,吸纳了2000万人就业;现在已经吸纳了2亿人就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远远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经济起飞阶段的记录。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

二、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相对于民营企业的天然活力,应该说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民营企业规模不大

民营企业资本小而分散,形不成规模。根据《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而中小微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另外在2012中国企业500强中,前30强都是国有企业,并且民企500强利润总和不及五大银行的净利润总额6808.49亿元的65%。

(二)民营企业发展成本增高

201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联合的《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民营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分别是“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明显高于其它选项。一方面,当前民营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大困难。另外一方面,能源、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也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压力。2011年民营500强企业虽然整体规模仍旧增大,但总体盈利水平是下降的,这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及税负持续增高的现实困境。

(三)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民营企业过分依赖个人能力,可供使用的资源往往又高度集中,一旦个人的判断力出现偏差,或是个人出了意外,必然使企业遭受重创甚至死亡。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始终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时期后,家族的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很多制约,这些方面表现在股东多头性的决策,管理人员的专业缺乏,越权管理、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障碍等等方面。根据北京锡恩咨询集团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不少企业都有着很好的盈利模式转型的构想,很多也正在进行尝试与努力,但这些尝试与努力,最大的阻碍并不是市场或竞争,更多的是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难度的加大。

(四)民营企业发展模式落后

民营企业发展模式总体上仍比较粗放,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现象比较普遍,加工贸易企业比重大,资源依赖性强,一些民营企业长期处于散、小状态,营利能力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实践证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以资源成本、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为代表的比较优势已经消失。民营企业如果不能顺利转型,大批中国民营企业的市场被蚕食的情况,将可能会不断上演,甚至有被竞争淘汰出局的风险。

三、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定将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这是一个经济规律。每个行业都是有周期的,如果不涉足新的行业,公司就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中国制造整体水平大多仍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利润率偏低以及这种高消耗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因此,要引导企业运用资源优势,重新定位产业战略规划,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转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型生产,从“资金+体力劳动”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以“资金+脑力劳动”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使企业能获得新的业绩增长或是摆脱经营困境,实现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循环。

(二)推动形成民营企业服务体系

由于民营企业是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在激烈竞争中亟需得到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筹资融资、政府采购等公共服务支持。政府通过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要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推动形成以民营企业服务机构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各类服务资源开放共享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包括创业支持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资金融通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市场开拓服务体系等方面。

(三)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对外投资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央企业是主力军,下一步民营企业将成为生力军。民营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对外投资。但是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存在着多重风险,国家要通过政策和法律对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进行鼓励、指导和保障。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委出台了《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综合规范民营企业海外投资。但我国仍然缺乏一部针对企业海外投资的保障性法律,应当制定海外投资保障法,为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进行保障,规范投资行为,弱化投资风险,保障投资利益。

(四)加快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企业集群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而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因此,加快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对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显著,集群化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大方向。构建特色优势中小企业集群,着力推动具有经济技术关联的中小企业集聚,推进其在产业链上的衔接,提高集群企业信誉度和知名度,铸造产业区域品牌效应。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把分散的企业有效组织起来,有利于促进信息交流和技术扩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和服务作用,搭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之间合作平台。

(五)向民营企业适度开放垄断领域

中国加入WTO已经十年,但某些行业的开放程度还不明显,这变相限制了民营企业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国务院2005年和2010年先后出台“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民营企业在一些重要领域进展甚微。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不仅是一种突破,还能起到监督国企运行的作用。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参与管理,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应当进一步推进银行贷款、设备租赁、技术改造等一系列的配套,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并建议引导国企调整产业布局,把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发展空间尽量留给民间投资主体,在防范国企过度扩张的同时,也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友阳.民营企业管理现状:不改革十分危险.中国经营报,2012-03-17.

[2] 李海洋.民营企业须加快转型升级.企业观察家,2012(6).

[3] 叶祥松.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与对策.南方日报,2012-09-10.

[4] 欧阳君山.中国民营经济10年之价值重估.法人,2012(11).

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截至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700,占全国生产总值的6800,而其中民营企业占了85%的份额。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过了5000,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在1985}2002年间,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高出国有经济增长速度的一倍以上,在工业产出中的份额从1985年的84%上升到2002年的生8.5%。此外,民营企业还在增加税收、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应用新技术、促进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民营企业每年上缴的税金占全国税收收人的12%以上,2002年民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为14.80a,全社会的税收增长率为12.10o。在吸纳劳动力和缓解就业压力方面,民营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1999年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多达8300万,2002年全社会就业总数7.374亿人,民营经济吸纳就业量3.09亿,占全社会就业总量42%,从而极大地帮助了国企下岗职工,支持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民营企业的数量已大大超过国有企业,而且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都有民营企业的参与,它们对国有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从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民营企业己在沿海地区得到迅速发展,首先繁荣了当地经济.而且为中西部地区树立了榜样。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民营企业在应用新技术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逐渐崭露头角,涌现了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最近,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传出消息说,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总投资仍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且投资方式和投资范围也有了很大变化。有专家顶测说,在中国加人世贸组织的最初5年里,民营企业将是最活跃、最受益的部分之一。他们的这种预测当然不无道理.因为我们已看到,经历了“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正在走向繁荣。

2、我国民营企业难长大的成因分析

(1)资金缺乏,融资难

融资难。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因为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小作坊,因此相对来说,资金并不是企业发展的障碍。但随着原始积累的完成,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时,资金问题便是很突出的了。企业单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满足规模迅速扩大的资金需求。由于中小企业的“自然融资屏障”和“融资缺口”,再加上我国有关政策的限制,及对民营企业的一些偏见,使得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的能力有限,又无法达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要求,从而也难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约38%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难。由于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导致扩大生产难,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升级困难,最终竞争力下降,企业发展受阻。因此融资难是目前民营企业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2)人才短缺,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短缺,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民营企业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数只约占17.86%,民营企业总经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3。我国民营企业起步多是小集体,小作坊型的,以加工为主,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要求不高。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缺陷日益显现。根据中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目前约70%的民营企业面临人才短缺。由于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3)创新能力弱

民营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天然优势,同时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还具有勇于创新和开拓的精神。但是,由于民营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多数实行家族制管理,难以吸收到高级人才参与企业创新,企业中的外来人员的特长和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单靠企业家一个人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常会遇到资金难的问题,创新资金不足,企业在创新决策时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因此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只是简单的再生产,勉强维持生计,再加上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设备陈旧,难以购买新的设备进行生产,创新对他们来说就更加困难。

(4)从业者素质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

整体来看,民营中小企业中的从业者知识文化水平都不太高。许多企业不愿投资于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存在“只用不教”或者“重用轻教的现象。他们的解释是: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没有资金投资于教育与培训;另一方面,一些员工经过培训获得技能之后一走了之,对企业发展极其不利。该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太低,会导致生产的产品质量和价值含量低,还常会有安全事故发生。在这些民营中小企业中,许多员工仅仅是靠模仿大公司的技术,在技术水平上创新不强,多为重复生产,产品质量也无法跟大公司相比。同时,这种小企业生产不稳定,看到市场上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频繁变动企业产品方向,员工的技术不过关,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弱。

(5)家族式管理

家族式经营管理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民营企业的创办资金一般来自家庭的财产积累或通过小范围筹资取得,因而在创业初期,出于稳定和节约成本考虑,企业

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管理权往往集于一身,而且企业成员也大多数是家族成员或泛家族成员。然而随着企业原始积累的完成和规模的扩大,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集团化发

展的过程中,家族式经营管理的弊端越来越暴露出来,并最终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家族式经营管理的结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管理者便是经营者。这在企业小的时候,便于控制和提高效率,但当企业规模壮大后.其管理者便很难超越和约束自我。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之初由小农经济萌发而发展起来的,囚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小农意识浓厚,素质低下,观念陈旧,知识匾乏,稍有成就便心浮气躁,独断专行,这必然导致判断失误,使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6)忽略了质量和社会信誉

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在其初始阶段之所以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并非靠自身的实力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而是带有很大的机会色彩。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成熟,许多配套政策不到位,国有企业还没有放开并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因而必然存在一些市场空白和政策漏洞。许多民营企业止是抓住了市场空白的机遇或利用机制与政策漏洞的空子,实现了企业的财力扩张,有的还积累了相当雄厚的资金。对于靠打“机会球”和“球”取得的成功,许多民营企业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产生误导,滋生投机和侥幸心理。一些民营业主在企业的发展问题上,不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结构和机制,加强经营管理,而是热衷于研究关系学,寻找捷径.投机取巧,有的甚至不惜丧失企业的信誉进行生产和销售,诸如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售后服务差等,使社会对民营企业的信任感降低.最终吃亏的还是民营企业。在如何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上,许多民营企业也存在短视行为。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理念不健康,眼睛只盯着个人的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企而导致许多优秀人才流失。业和社会的关系时.总跳不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时时处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明知危害社会而为之,不惜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贻害他人.其结果是最终失去企业生存的根基,这就是许多民营企业昙花一现的深层次原因

3、民营企业发展对策

(1)完善法律体系,改善金融环境,解决民营中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03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法律依据,降低了民中小企业面临的政策变动的风险,为民营中小企的发展稳定性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我国的法体系和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在执法过程中有时出现“部门权力利益化”的现象,加重了民营中小业的财政负担。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许可的条件下,对符合我国行业政策发的项目,尤其是环保型和出口型的企业,在贷款方给予一定贴息支持。针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可供担保品较少的现状,中央、地方政府和银行应该给予更大的支持,尽量减少担保品数量。这多方面、多渠道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银行面还可以尽量减轻繁琐的贷款手续,为民营中小业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优惠条件"此外对民营中企业信用评估制度也应启动和研讨。

(2)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制度和技术创新制度。

关于人才技术,人才激励和技术创新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技术创新便无从谈起。民营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起有效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制度。充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关心人才。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有了人才,才有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必须改变员工只是用劳动换钱的思想,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制度,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稳定感。只有一套真正能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潜力的制度,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3)定位产业价值链,确定经营策略

结合当前全球化、区域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应充分考虑其在产业链中的经营地位及发展空间。区域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是进行战略选择的两个方面。

从区域来看,我国经济布局导向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对产业培育支持的力度亦有不同,民营企业应充分考虑空间因素,明确空间价值链。例如在发达地区,国家倾向于

借助民间资本的强大实力,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在中西部地区,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国家大力鼓励生产加工型和劳动

密集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广大山区,重点是通过培育和发展民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资源的加工增值。从行业选择来看,过去我国的民营企业多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餐饮业,随着市场的放开、行业准入规则的放松,新兴服务业(房地产、咨询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能源、电信产业都为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行业价值链的定位在于选择某一行业的一段生产或服务的片断作为经营内容。

(4)加强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的创新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企业来讲,技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不同种类的技术处于不同地位,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应用形式。按其地位,技术可以分为核心技术、支持型技术、技术和经营能力、基础型知识、重要技能。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技术来源,一般来讲,越是重要的技术(如核心技术、支持型技术、

技术和经营能力)应该掌握在企业自己的手中,而非核心的技术一般可以通过协作或外购来获得。

(5)建立企业的诚信制度。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顾客可能被迫选择无诚信企业的产品,因为别无选择。但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企业有无诚信,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由于民营企业自身条件及成长过程限制,建立诚信制度就尤显迫切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国家标准的信用制度,只能依靠企业自身建立。民营企业必须关注诚信,并将其制度化。对内,可以将诚信融入企业文化,对外,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当顾客相信了企业的诚信,他们也就认可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因为顾客就是市场,市场就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顾客。

4、结论部分

总之,笔者认为,我国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快、更好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充分认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笔者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民营企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民营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十分困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民营企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为此,本文首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作了分析,其次对我国民营发展难得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本文根据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民营企业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云,卢华.山东民营企业调查与研究.宏观经济与研究,2004,第12期:53页.

[2]陈增寿.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生产力研究,2004,第2期:124页.

[3]厉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选择.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第1期:105页.

[4]杨惠贞.从企业角度探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2005,第2期:2页.

[5]朱晓丹.论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5期,118——200页

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一、我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5年,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3.63亿元,区属工业总产值完成2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18亿元,商品销售总额192.27亿元,上述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市各区前列。据我区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全区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基本单位分别为2231个、12330个、712个,分别占我区基本单位总数的14.6%、80.7%和4.7%;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从业人数分别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493680人的23.4%、48.3%和28.3%;占营业收入总额934.4亿元的比重分别为22.2%、52.1%和25.7%。在第二产业中,民营经济的法人单位数3551个、从业人员数13.7万人、营业收入130.1亿元、固定资产原值62.2亿元,比重分别占第二产业总数的83.3%、46.2%、36.1%、31.8%。在第三产业中,民营经济的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原值分别占第三产业总数的85.5%、51.45%、62.1%和19.3%。可见,民营经济在我区的经济总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经过改革开放25年来的发展,我区民营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家庭作坊式的、较小经营规模的私营企业,发展成为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开发出具有相当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培养出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实现了从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大规模经营、从不规范经营向规范经营、从唯亲主义的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从单一市场向多元市场的转变,并逐步由内向发展向国际化经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转变。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充分发展,我区涌现出了一批整体竞争力强、社会知名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如Jj实业有限公司,1975年成立时还只是一个养鸡场,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工、科、贸于一体、从事家禽繁育、饲养、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的综合性农业企业,年生产总值达到6亿元人民币。2002年,“Jj”通过专家评审,确定为第一批“十五”期间重点培育的部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又如bb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在80年代初期还只是一间小小的铁匠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以bb电器设备厂为核心的企业群体。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推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跨越了民营企业常见的障碍,完成了从家族企业向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的转变,从粗加工企业过渡到全面信息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并通过与世界级企业日本dd株式会社的合作,成功地从以内向发展为主走向面向国际市场的国际化经营。

(二)培植出一批市场份额大、质量好的名优产品和品牌。

2002年,我区获市推荐认定的G市名牌产品有9家企业11个产品。其中Aa水泥、Qq牌电线、Bb牌成套高压开关设备等产品在广州地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Oo、jx牌马蹄粉jh牌复合肥等产品在市场上深受广大顾客欢迎。bh高压开关设备、Aa牌水泥、hn中成药等品牌还被列为广州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名牌产品。cc反光材料、xx的汽车发动机轴瓦等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经专家鉴定,cc反光材料厂的“膜系列产品”的主要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同行公司在中国市场所售产品的相应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车牌级反光膜更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至2002年底,全区有70家企业获得了ISO9000认证,其中,60%左右是民营企业,xx电器设备厂获得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cc制药等通过了GMP认证,这些都为b区工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民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现代化。2002年,全区有2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了CIMS、ERP、CAD等信息化建设,其中xx电器设备厂投资2300万元人民币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荣获市第二批信息化试点项目,并被评为“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jj实业有限公司、nn国际电工等的ERP和aa集团的CAD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也得到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商业企业中的c数码鞋城,集“大型国际会展厅、对外贸易、网络资讯、商务推广、产品开发”等多功能于一体,以网上交易平台为核心,汇集众多名牌鞋业厂家及品牌商,形成了中国最大型的鞋业国际交易中心。

(四)民营企业中研发力量不断提高。

目前我区有20多家重点民营工业企业与全国各地近40家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设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如bb电器设备厂的bb电气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dd机械有限公司的科学技术研究所、xx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中心等。这些研发机构拥有自己的开发研究场地,专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他们所开发的产品大都通过了高新科技成果鉴定或专利技术项目鉴定,有的还填补了国内空白。我区民营企业通过加强研发力量,自主研制和开发新产品,在某些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开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五)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随着民营企业逐步拥有自主研制和开发产品的研发力量,使我区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2002年,全区民营企业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改造项目有24项,技术创新项目10项,总投资7.7亿多元。其中项目规模较大的有:bb设备厂投资7855万元的SF6断路器及成套设备项目;jj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6000万元的肉鸡深加工产业化项目;xx制药有限公司投资13000万元的中药现代化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工业产值近35亿元,利润5亿元,税收超过3亿元。到目前为止,我区被市科技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11家工业企业中,有9家是民营企业。

(六)企业负债率低,经营安全性高。

我区大多数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经营安全性高。比如bb电器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23%,销售利润率为7%,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又如oo企业有限公司,2002年底的资产总额为51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9%,贷款只有短期借款1000万元,今年的销售额计划是4亿元,预计增长200%以上。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为我区民营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七)经营决策快、适应市场能力强。

大多数民营企业认识到,在做好企业的生产、管理、财务等各方面事务的同时,捕捉市场商机,寻找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尽快开发、投产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动力。nn实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5年内nn实业公司从电线电缆行业扩展到国际电工(生产有机复合绝缘子)、国际钢构,产值由几百万增至12000多万,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又与bb电气集团合作生产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与tt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轻质防火实心墙板,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我区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融资难。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民营企业的建筑物没有产权证,因此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融资。去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多次的银企座谈会,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牵线搭桥,但收效甚微。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使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办证照难。很多民营企业的建筑物因为没有产权证和建筑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无法通过消防验收。根据2001年底实施的《g市违法建设处罚条例》的规定,没有上述两证工商部门就不给民营企业发营业执照,没有执照就不能依法进行税务登记,这样直接导致这些企业无证经营,并且不能依法纳税,造成大量税收流失。

(三)经营成本较高。我区民营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外来民工,工资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低,但我市社会保险费是以全市平均水平为基数征收的,企业以此为标准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比按企业实际工资水平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高,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经营成本过重削弱了我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导致很多有意来我区发展的民营企业最终去了花都、从化等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

(四)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不高。我区具有对投资和经营审批权的部门达31个,涉及381个项目,造成民营企业投资审批难。有关证照报批时间长、手续繁琐。如企业从立项到拿到房产证,要办理39个手续,经过26个部门。从立项到办好工商执照,约需时368~428天。非建设类项目也需200多天。如办理过程中衔接不好,所需时间则更长。办事效率的低下严重影响了客商来我区投资的积极性,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今后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与举措

(一)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促进民营经济上水平。筛选一批有市场、效益好的产品帮助其快速扩张,上档次、上水平,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重点扶持民营企业中有潜力、发展较快、技术水平较高、经营状况较好的民营企业,在生产用地和技改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分散的中小民营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贷款方面予以信用担保。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资本营运,降低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扩大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

(二)牢固树立“亲商、安商、扶商”意识。区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改善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为民营投资者提供周到、细致、高效的服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从办事环境、办事流程、办事方式、办事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着手,改进服务质量。

(三)改善和增强区投资审批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目前的审批服务中心设有窗口的计划、建设、规划、国土等职能部门应明示办理相应手续所需的时间,并在规定时间作出处理意见。要进一步改革区的投资审批制度,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快捷的投资审批服务。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园区为载体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要大力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实行环境招商;重视产业布局,实行产业招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重视招商人才建设,实行人才招商;利用各种媒体,强化舆论宣传,实行形象招商。重点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到园区落户,形成我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突出招商引资重点的同时,还要注重扩大招商引资的对象,既重视引进外资,也要制定引进内资的政策,要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中外企业家都问同一个问题: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吗?我的回答是:不是的。那么大家就会问另外一个问题:这与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感受不是就不一致了吗?我的回答同样是:不是的。

1992年我开始从事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的调查,那个时候中国私营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担心政策变化、贷款难(即使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最大的私营企业)、难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厂房等资源。那么这些问题是今天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吗?我想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也不大可能像20年前那样担心政府会没收私有财产,你如果是个大型私营企业,现在贷款与金融支持并不是个问题,土地厂房等资源更是很多地方政府能够给你的投资环境的组成部分。如果你有不满,那么是什么呢?如果你是中小私营企业,你发现得到金融支持的难度是大的;不管你经营多大的企业你也会发现税收问题是个不确定的紧箍咒,而且即使你与现任政府领导说好了合作条件,下任领导认不认就是个问题;与20年前或者10年前相比,虽然名义上的法律规定更完备了,而具体的行政部门与公务人员行为的强势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现管更狠了。强势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民营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你不知道啥时候它成为砍你的家伙。如果我们从《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报告中解读最核心的信息,那么就是行政权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最不可捉摸的一种力量――它似乎帮助造就更有利的发展条件,但也可能成为收拾你的权势力量,最重要的是,这种力量你不能控制。

中国民营企业希望耐心地进入更多的市场,成为更为活泼的市场发展力量,从市场的角度,民营企业更加接近地气,也更为依靠多元的社会资源,承受市场规则的奖惩力量的作用。如果我们看待一个市场的健康性,民营经济的比重以及发展空间是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因素。中国市场上,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是在扩大的,但是与民营企业家的期待值比较、与从市场角度对于经济规律作用而且行政权威作用比重的预期值比较、从经济资源自由化而非控制化或者寻租化的价值判断的角度,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与经济资源分配体制显然是在增加与强化民营经济与创业者的疑虑的。我们今天期待一个说法,期待管理权威给出一个具有一致性的说法:一种创造性的教育体制如何与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机制统一;一种强化行政权威的趋向如何与期待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的口号衔接;一种行政化的操控模式,如何能与全球的自由贸易规则与投资规则一致。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忧虑是一种合理的忧虑,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一种合理的要求,而站在对面的体制将何去何从呢?

民营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Y农药公司位于江苏省北部某市,是一个由原国有性质改制的民营中型企业,资产总额达2亿元,具备年产万吨农药、2万吨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以下是2008年10月对该公司薪酬的调查材料结果。

1、薪酬总体水平调查。我们对Y农药公司管理层(岗位员工包括中高层领导共117人)的薪酬水平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如下比例关系,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6∶23∶49∶22。工资水平过低是大多数员工的一致看法(注:2007年上半年该市的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1,520元)。

2、薪酬设计公平性调查。对于现行薪酬体制的公平性,调查结果显示,比较公平∶一般∶不公平∶很不公平=5∶36∶50∶9。这与实际调查的数据相吻合,一般员工每月800元左右的收入与高层领导十几万年薪差距正说明了这一问题,并且这一工资标准已经持续多年没有变动。

3、福利制度调查。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Y公司的福利状况是:管理岗位职工,每月每人发1~2块香皂和每年的中秋、春节每人200元现金福利;工人岗位只是在管理岗位员工的基础上外加一年两套工作服,其他福利几乎为零。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3∶46∶25∶26。

4、奖金分配制度调查。Y公司目前管理岗位员工奖金制度实行的是单一的“反向激励”,公司采取职工自评与领导他评的方式,在满分为10分的条件下享受全额工资,否则,从工资中扣除相应的处罚金,也就是说,一般员工每月可以拿到工资收入全额就是最高的奖励。

二、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民营企业吸引、激励、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薪酬与企业战略紧密相关,成为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强有力的工具。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薪酬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所关注。

正是基于此,笔者从调研的江苏省Y农药企业的薪酬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就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在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生活水平依然是人们奋斗的主要目标的条件下,满足人们这一基本生理需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构建一个合理的薪酬机制。

三、民营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1、领导者缺乏薪酬管理理念。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对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技术、方法的把握相对滞后,缺乏必要的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部分民营企业老板认为,“只要我给员工的工资不低于其他企业员工的工资,就可以招收到所要的职工”,这种在薪酬政策的确定上缺乏长期、战略性的规划,并且带有很大随意性的薪酬标准,显然有悖于薪酬决策的科学性,违反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

2、缺乏科学的薪资调整体系。与Y农药企业类似,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薪资调整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多数民营企业薪酬体系不能及时跟随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动态调整,致使薪酬体系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从而不能有效支撑企业战略;二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物价大幅度上涨,很多民营企业连续几年都不对员工薪酬进行调整,或调整幅度很小,加薪的幅度很多时候每年仅仅维持在5%左右,甚至出现连续多年员工待遇保持原地踏步,致使员工特别是工资水平较低的一线员工的薪酬不能满足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从而导致员工消极怠工、离职等现象的发生,企业发展严重受阻。

3、绩效薪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民营企业唯恐员工与老板争饭吃,根本就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没有设置绩效工资,企业员工的薪酬收入与工作绩效没有挂钩。而一些建立绩效考核的民营企业,要么绩效考评结果不与工资、晋升、奖惩等挂钩,要么绩效考核系统不科学,强调管理忽视激励,重惩罚轻奖励,甚至没有奖励。正如Y企业,在为员工的待遇设置了固定的标准总额以后,别无其他绩效奖励制度,有的只是变相的扣除职工的辛苦钱,这种反向激励的作用只是激励其员工的惰性

4、对人力资本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者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忽视一线员工。管理者往往认为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里,只要出钱就能招到工人。所以不注重一线员工福利待遇改善,导致民营企业基础员工队伍不稳,一线员工频繁进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高薪酬一定可以留住核心人才。民营企业核心员工的离职率居高不下,如何吸引并留住企业核心员工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民营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只要为核心员工提供高薪水就能够留住人才,事实远非如此。

5、不注重内在薪酬和福利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优秀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员工薪酬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民营企业管理者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外在薪酬,常常会忽略内在的薪酬和福利的作用。民营企业尤其是经营特殊行业的企业,比如Y农药公司,工人一直是处于毒性高、操作环境比较危险的场所工作,其薪酬和待遇要体现这方面的特殊,因此在内在薪酬和福利方面不仅有所体现而且要充分加强,以此来弥补员工因此造成的身体潜在伤害。单一的报酬形式是无法实现对员工的吸引和激励的。

四、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1、领导者应高度重视企业薪酬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员工已成为民营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民营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而薪酬管理是吸引和留住人才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手段。薪酬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吸引和激励人才,但终极目标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民营企业领导者必须学习掌握企业薪酬的有关知识,充分认识薪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树立现代薪酬管理理念。

2、建立稳定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的薪酬制度。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实行不同的薪酬策略。薪酬制度应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变化,使薪酬的调整具备战略导向性。同时,企业薪酬的增长幅度直接关系到员工生活水平的高低。薪酬的增长幅度应超过物价上涨幅度,才能切实保证员工的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民营企业应建立周期性薪资调整机制,使薪资增幅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保证员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薪酬体系。约瑟夫·J·马尔托齐奥说:“根据员工的绩效来支付报酬是20世纪美国薪酬的一个里程碑。”只有当企业的薪酬与绩效挂钩时,薪酬的激励性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民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薪酬,有效的绩效薪酬体系的确立,一方面能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机制氛围,激励员工奋发图强;另一方面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不至于流出企业。

4、重视核心员工薪酬设计。根据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对人的激励因素可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只能让人不产生不满意,而激励因素则能直接让人产生满意。高薪酬属于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单一的价值分配无法满足核心员工的需求,在货币性报酬满足的情况下,核心人才更需要好的工作环境、充分的信任、弹性工作时间等激励因素。民营企业应关注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对其实施股票期权和长期利润分享等具有战略导向性的薪酬制度,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5、重视内在薪酬的作用。对大多数员工而言,货币的激励更现实、更普遍,激励效果更明显、更直接,但不能因此忽视内在薪酬的作用。员工在得到货币满足的同时更关注个人职业化生涯的规划,更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福利待遇,等等。民营企业应采用将货币性薪酬与非货币性薪酬相结合,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需求来达到对其最大激励的目的。

五、结语

我国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不规范与不科学之处,已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薪酬管理是企业吸引和激励员工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手段。民营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阶段的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实现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的目标,并最终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中斌,曹大友,章守明.薪酬管理理论与实务.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2]王吉鹏.薪酬管理——战略性薪酬结构化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3.

[3]张锦平.浅议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优化策略[J].技术与市场,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