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总结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总结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总结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引言

重庆作为我国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十三五”期间,将重庆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渝旅游城市群。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位于重庆渝东南的黔江,地处国家“十三五”旅游规划――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核心区,也是乌江风景道、武陵山风景道过境地。与旅游直接相关的旅行社、景区、酒店、旅游电商、乡村旅游等行业需要有质有量的讲解、餐饮、住宿、导览、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等服务与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毕业生需要良好服务意识,动手能力强,岗位培训周期短,综合素质强,能够在平凡的岗位脚踏实地并可持续发展。订单培养成为校企双方共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旅旅游管理专业在2014年开始订单班人才培养,目前拥有5个订单班,其中与杭州知名企业东方文化园旅业集团开展的订单班为第二期,在订单班中尝试企业化管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经验。

一、实施过程

(一)双班主任负责制

东方订单班接受重旅和东方集团的双重领导,实行双班主任负责制。校内有辅导员,同时专业课老师担任班主任,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担任班主任。校园班主任和企业班主任负责校企双方信息沟通和班级管理,在校由校园班主任负责监督和管理班级,保证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公平公正。顶岗实习过程由企业班主任负责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和按照学生特长定向培养。

(二)成立以班为建制的虚拟公司

东方订单班更名为东方企业,由班级在开学设计公司标志,在班级门口张贴公司标示和公司机构设置。成立企业化管理机构,企业共30名成员。由校园班主任出任董事,班委成员为公司经理,主管各项事务,小组长分管各专业工作。董事为两个班主任,班长任董事助理,下设总经理、副总经理、支部书记等职位,分管公司业务(学业)、后勤保障(生活服务)、纪律监察、支部书记(思想政治)、人力资源总监助理。其他组长分管餐饮、客房、前厅、景区讲解、营销,每个部门招聘3-5人为本部门服务。各部门负责人每5周进行轮选和述职,班级按照企业建制进行自我管理,全程由校园班主任进行监督和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意识。

(三)企业化绩效管理

将企业绩效管理引入班级管理,明确奖惩。班委是班级管理的骨架和支撑,各司其职,月初通过班会讨论制定相应职责,形成《东方班班委月度绩效任务表》,月底总结述职。班委根据《绩效考核加减分制度》严格考核,月底将学员月度加减分情况汇报团支书处,团支书汇总《东方班学员月度绩效得分表》,该表作为东方集团奖学金及其他评优评定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将被踢出班级。学生通过企业式的绩效自主管理,满足学生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企业认同感,调动学习积极性和班级的学习氛围。

(四)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订单班积极营造独特的班级文化,在课堂上、生活上、环境上、制度上均呈现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在班级墙壁张贴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宣传、企业培训、班级绩效管理评分标准、评分卡。实行部门化的圆桌教学,每个部门均将自己的卡牌放在桌上,标明部门和人员及职位,方便进行任务教学和参与式教学。企业经理、技术能手进入校园开展讲座、技能培训和授课。开展各种企业活动,比如“千天人才计划”,理念是:每天进步一小点,三年朝前跨一步!原本是企I对新入职员工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入订单班管理,营造积极、努力向上的学习氛围。由订单班开始的每周图书馆2小时,每天晨跑半小时,每3天换洗一次衣物。已经在学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了校园的学风建设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五)企业工作任务融入教学

在多年校企合作基础上,每年暑期选派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收集企业工作案例,深入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特色,这些都为教学奠定基础。在理论教学中融入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模拟教学,比如:1.遇到客人顺手牵羊拿走餐具如何处理?在技能实训周,利用校园多样化的实训设备,按照公司部门设置进行技能实践。一方面课程设置能够呈现“企业化”特征,并能与市场需求、行业特点接轨,保证了订单班的人才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扎实掌握专业服务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不仅能够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一线服务人才,而且可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基层管理干部来源,为企业后备人才库提供坚实的保障。

(六)期末课程考核职业化、动态化、多元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了保证学生“今天所学”与“明天所用”之间的一致性,更接地气,订单班学生的课程考核做出了重大改革,取消以校内课程知识考核为主的考评方式。根据合作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标准,把订单班学生的考核内容改变为更能体现高素质、职业化特点的五项集合即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专业技能水平、工作纪律性、工作学习能力,形成企业评价和学院教师评价并重的过程化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避免“学非所用、考非所用”现象。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为合作企业人事部门的最终录用和提拔学员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和凭证,可谓一举两得。

二、效果评价

(一)创新订单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在旅游管理专业群按照“淡旺互补,双师双证”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立足重庆,服务大西北。校企合作开展“企业管理模式”,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方式,形成学校开放办学,企业深度参与的长效机制。并带动其他专业开展“冠名班”、“员工定制班”等多样化的订单班形式。形成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提升学生毕业对口就业率。既为企业储备了后续人才,也为学校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不同企业角色定位,以及轮岗竞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企业化管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满足学生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作为企业员工,学生强烈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有敬业精神,增强对事业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自律、规范的工作态度。并通过班级溢出正向效应,在整个系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带动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研究

在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中,专业与企业联系进一步加深,学校与企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中,不断进行事务性合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系部教师已申请了2项与订单教学直接相关的市级课题“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学生轮岗实习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酒店类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为例”。为订单办学提供理论支持,也提高学院老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结语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领导重视、组织实施

根据2010年6月3日的玉发[2010]12号《中共县委关于在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我局迅速贯彻落实,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总支委员为成员的县旅游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6月10日下发了玉旅发[2010]07号《县旅游局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6月16和6月25日相继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和旅游企业负责人动员大会,传达贯彻玉发[2010]12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重点部署。

二、措施得力、有序推进

在这次活动中我局相继开展了机关效能年、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局机关各股室之间开展了“红旗”活动竞赛,全局干部职工出现了“比、学、赶、帮”的热潮,局机关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工作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出现了“七少七多”的良好态势。即迟到早退的少了,按时上下班、加班的多了;工作推诿的少了,埋头苦干的多了;同城宴请的少了,相互理解的多了;坐在办公室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浮在面上的少了,件件抓落实的多了;不闻不问的少了,相互配合的多了;扎堆闲聊的少,看书学习的多了。我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不仅班子更加团结,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在开展旅游各项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客商的一致好评。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7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我国各类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后简称旅游专业)已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目前旅游人才的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于是我国的旅游教育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开设旅游专业(系)的普通高等院校1l15所,比上年末增加148所,在校生59.98万人,增加0.3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93所,比上年末增加92所,在校学生48.34万人,减少0.69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2208所,在校学生为108.33万人。旅游大专院校已成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主体,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含高职)和中等职业教育等多个学历层次结构。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以及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等问题尤为突出。国家旅游局提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然而,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旅游热的同时显现出“人才荒”。这些都暴露出我国旅游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亟待进行深入探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校企合作是解决旅游管理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本质是学校教育通过与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对人才进行培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整体化理解。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工作实践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并通过校企合作交流与沟通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理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旅游院校只有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才能培养出一批社会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融人社会,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的欢迎;旅游企业也要深入到旅游院校,加强企业与学校双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旅游院校全面了解到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的需求,最终让旅游院校根据旅游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搞好课程开发,按照旅游企业的需求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为旅游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1)开展市场调研,把握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要加强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加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加强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这已经是职业教育界的共识。这五个对接中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是前提和基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了实现对接,必须搞好市场调研,做到知己知彼,把握旅游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类型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在旅行社、酒店等行业从事工作,这些行业对学生有一些基本要求:(1)身心健康:而就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体检状况的调查,每个班都有个别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做服务行业的同学。(2)注重形象:旅行社及酒店等行业的工作多为接人待物之类,对学生的服务形象有很大要求,在每年的企业跟学生双向交流和选择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无法满足企业对服务形象的要求。(3)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将近五年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文化素养有待提高。(4)服务意识: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要求,从表情、语言到行动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自信、不主动等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行业要求。知道了目前本专业学生的现状和企业的需求,就能有的放矢去进行专业和课程改革、建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为校企合作打好基础。

(2)用“冠名班”方式为企业定向培养旅游人才。

校企合作的实质就是人才培养的合作。为了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明天的特定企业员工,我们必须将企业的文化、企业岗位要求等知识和技能提前导入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之中,提前让学生进行角色认定。为企业用“冠名班”方式进行定向培养,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可选取知名旅行社和高星级品牌酒店作为合作伙伴,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签订相关协议。学生入学后,带学生参观合作企业,了解企业情况,企业派专人到校介绍旅游业态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从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进而对企业的认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选择“冠名班”,然后旅游企业人员来校面试,确定入选名单。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由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学校授课,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校就教什么,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到冠名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难的问题。这样学生可提前了解企业概况、企业文化,实习期间能很快融入企业,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强学生的满意度。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定期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减免部分学费,以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企业对冠名班的办学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程的开设,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从师资培训到教学督导,都要和学校深度合作,全程参与。

四、结束语

总之,校企合作应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理念,有效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全方位探索深层次校企合作的新途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1 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政府于2009年12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标志着旅游业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8%,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因此,未来十年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大量旅游人才需求。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约600万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今后,这个缺口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旅游管理类人才在校生仅为43万多人,未来5年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14万~19万人之间。旅游人才的巨大缺口与旅游教育的相对滞后,将影响国家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实现。

在旅游人才存在缺口的同时,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也普遍偏低,主要体现在学历偏低,初、中、高级人才比例失衡,中高级人才明显偏少。2009年,全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为1 350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旅游人才272万人,占全国旅游就业人数总量的20.15%。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多元化。旅游业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宽,新业态、新岗位、新职业层出不穷。“十二五”期间,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特别是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产业内部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程度更高,将不断产生新的职业需要,为旅游管理专业大专生带来新的就业领域,从而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将更为突出。

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两种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别于本科院校,它更加注重的是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理念、职业技能与素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酒店、旅游、景区、会展等相关行业从事服务与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但是,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却始终摆脱不了本科的学科性、理论性教育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向上,面面俱到,酒店、旅行社、会展等各个旅游行业都有涉及,偏向大而全式的定位,虽然人才的输出口径宽泛,但培养的人才缺少适应具体岗位、具体细分市场及旅游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无所适从,看起来各类企业都适合,而真正实践起来,有技能,却不是高技能。

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既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综合性特点,又要针对旅游行业不同的方向有所细化和区分,使学生既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知识平台,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不是简单地对各个方向知识课程进行累加,否则会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含混不清,对人才的定位也失去方向。

2.2 课程设置无所不包

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沿袭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而同培养目标宽泛相应的是,课程设置未实现模块化,缺少方向课程,同时理论课程偏多,真正的实践类课程不够。课程的设置与职业的岗位需求相脱节。

2.3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

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学历,有一定理论知识,但缺乏行业的实践工作,缺乏过硬的行业岗位技能,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少,行业的影响力也无从谈起。而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它的实践性、经验性的特点特别突出,因此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足,制约着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3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3.1 确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特点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长江三角经济发展带,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服务苏州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该区域旅游业发展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深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生与员工的角色、教师与行家的身份、课堂与岗位的标准、教学与生产环境的融通。

3.2 基于工学交替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

顾名思义,工学交替就是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顶岗实习交替进行。鉴于旅游行业实践性强、经验性强的特点,可以通过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生的技能和岗位实践,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突出差异化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2.1 差异化的专业方向规划

根据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点与多元化发展趋势,将旅游管理专业进行不同方向的划分,如可以分为酒店管

理方向、旅游管理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等。在此基础上,开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量身打造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培养既有宽口径的知识基础,又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而通过工学交替,将每个专业方向与不同业态的旅游企业合作,具体划分为差异化的订单培养班,如高星级酒店班——“万豪班”;经济型酒店班——“汉庭班”;度假型酒店班——“环秀晓筑班”;旅游电子商务班——“同程班”;旅行社经营管理班——“青旅班”等。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设计工学交替的具体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企业定制人才,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3.2.2 差异化的工学交替组织形式

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同方向和岗位群,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通过同企业签订需求订单的方式开展学期分段式、淡旺嵌入式、项目导入式等差异化教学组织形态。

学期分段式主要分布在酒店管理方向和旅游电子商务方向。如酒店管理方向人才培养采用“1.5+0.5+0.5+0.5”的学期分段式,即学生在第三或第四学期由系部统一安排到酒店的各个岗位进行整个学期(共计6个月)的顶岗实习,结束后回校继续校内学习。

淡旺嵌入式主要是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和涉外旅游方向的工学交替形式,根据旅游行业旺季人才需求增加的特点,这两个方向的学生在每年淡季时,在学校进行常规学习和企业的上岗培训,在旅游旺季时,则会安排1~3个月的顶岗实习。

项目引导式作为对以上两种形式的补充,根据旅游企业的一些需求,以真实的企业项目方式引导学生参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3.3 构建“内引外延,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3.3.1 引入旅游职业标准,定制课程标准

引入旅游职业标准,定制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标准,通过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以职业的标准发展专业,以职业的标准指导课程建设,以职业的标准培养人才。

3.3.2 引入旅游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定制课证融通的课程

把旅游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课程教学,按照考证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模块,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成绩,实现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的一体化。

另外与企业合作开发岗位实践证书,并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融通对接,由学校、企业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颁发岗位实践证书。岗位实践证书是对学生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也是学生参与行业工作的支撑和证明,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3.3.3 引入旅游行业企业的个性需求,定制企业化课程

结合差异化订单人才培养,按照企业标准共同研发课程标准,开发符合企业个性需求与特色的企业文化、职业素质、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等课程;同时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环节引入课程,缩短学生顶岗实习的培训期和适应期,使学生基本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零距离融通。

3.3.4 根据企业的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模块和改革课程内容

根据专业调研分析,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分析以及对学生首次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首次就业岗位发展岗位对职业素质、职业文化的要求,开设对应的课程模块,形成模块化的岗位课程体系。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岗位群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旅游企业真实工作过程,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共同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3.3.5 将校内课程外延到校外企业,情境结合,开展实景化教学

一方面,将一部分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外延到真实的场景(如苏州园林、景点景区)中,组织实景化教学。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将实训类课程延伸进企业,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组织实景化教学,学生边实习边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情境结合,训教一体。

3.4 建设校企互培、双向渗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以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培养、互相聘用,打造企业专家和教师相互渗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抓手,促进教学、生产、研发成果的相互渗透。一方面,建立教师企业挂职的实践机制,安排教师到旅游企业实践,同时将教师实践与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结合。学生实习企业与教师挂职单位实现统一,学生实习时间与教师挂职时间相互一致,这既是对专任教师进行的实践锻炼,也能够提高专任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专任教师向企业专家的转变。

另一方面,聘请旅行社或酒店的总经理、部门经理开设讲座并授课,他们的行业经验丰富,有一定权威性,可以进行宏观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旅行社或酒店一线部门的优秀员工参与教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对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培训、专任教师协助等形式,帮助企业专家向教学专家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中,创建学校、企业、学生、教师、社会等主体“多方参与,双向互动”的专业质量监控机制,通过评价—反馈—调整,实现专业质量的动态过程管理。首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多方评价的立体化评价机制。即通过团学工作及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跟踪评价;通过企业与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评价;通过专业指导教师和行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过程评价;通过学生对参与工学交替管理的各个主体进行管理评价。其次,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通过建设旅游人才库,对专业毕业生实行长期跟踪,动态管理,重点统计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岗位分布、企业行业评价,反馈专业质量信息,据此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林宙,肖文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现状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大会概况:探寻旅游教育创新改革,开创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新范式

开幕式上,广东省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振林,对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工作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对职教集团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张振林表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和旅游大省,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和旅游强省”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供给侧改革,着力发展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开创了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新格局。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广东将整合全省旅游院校资源,建立广东省旅游智库,打造一批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大力推动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夯实人才基础。

张振林指出,职教集团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也是企业家交流思想的平台。希望集团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一是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企业要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主体责任,用好院校教育资源,加强横向交流,在我省集聚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提升我省旅游服务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加强和院校的沟通和合作,共享并开发优质资源,促进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参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推动广东旅游职业学院筹建,改善我省的旅游职业教育结构。

集团秘书长单位、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董家彪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集团紧密围绕“营造良好的旅游教育发展环境”与“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能力”两个核心任务,组织机构从不完善到完善、运行机制从不成熟到成熟、管理成效从收效甚微到硕果累累,校企双方携手共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韩玉灵秘书长、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赵鹏飞院长、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余德禄主任就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详尽点评。

第五届理事长轮值单位、岭南印象园副总经理王娟在《2016年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工作报告》提出,集团建设的重点工作是“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校企合作领域更宽、层次更深、水准更高的新局面,服务好企业、学校和行业三方受益的合作目标,把集团打造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的新典范。

董家彪、南沙大酒店总经理杨结又分别以“广东省旅游行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企业融入与作用”为主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向。据悉,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遵循“协会指导、学校主导、校企主体”的原则,在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广东省旅游协会的指导下,实行“双主体”办学。通过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实现学习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学校与南沙大酒店经过多次协商,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共同制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学校现代学徒制“四双”人才培养模式。

大会分为酒店专业组、旅游专业组、其他服务行业组、行业与教学人员组四个小组,以“创新职业教育产学研用,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与规范”为主题展开了讨论。对产学结合、协同增效,以及为学生构建终身职业发展的学习体系等相关问题达成一致,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拓展与规范的重要意义。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黄伟钊就2016年度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汇报,并就集团下一年的工作思路与大家展开交流与探讨。他表示,打造新型旅游人才培养机制,符合产业和教育共同创新的诉求:一是继续认真贯彻文件精神;二是企业要配合学校专业集群打造;三是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四是在实习环节稳步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五是进一步提高实习生待遇和实现毕业生的幸福就业。

白云机场铂尔曼酒店、上海华侨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分公司、广东白云湖畔酒店等行业企业代表,积极发言,就“实习教学诊断”和“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交流。

广东旅游职教集团:校企融合,共创职业教育辉煌

2012年5月,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牵头成立广东旅游职教集团,旨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与“校协联手”的广度与深度。集团现有成员单位100多家,每年提供一线实习工作岗位2000至2500个,覆盖学校所有专业学生专业实训实习需要。

过去一年,广东旅游职教集团的工作主题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具体目标是“全国一流、优质示范,做中国中职旅游教育排头兵”,主要工作思路是“丰富品牌内涵”“传播品牌影响力”“形成品牌经验”,切实提升集团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引领全国旅游中职教育协同发展的坚实基础。

落实国家职教新理念,提高顶岗实习实效

为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6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中国保监会下发文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指明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职业学校实习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新要求也给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第十六条要求企业不得安排学生在法定节假日实习”“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和夜班”“顶岗实习报酬原则上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等等。集团多次召开常务理事长会议,磋商政策文件有效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应对策略。目前,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据统计,目前集团成员单位提供给实习生的习报酬基本上达到或超过了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实习生节假日加班、上夜班等问题的解决办法校企双方也达成了共识。

根据文件精神,学生顶岗实习也基本实现了由“顶岗干活”向“双任务、双导师指导下的实践学习”转变的良好局面。集团根据旅游人才成长与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探索形成的顶岗实习教学机制不仅实现了切实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成长的目标,同时也在全国职教圈子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与示范辐射效应。

集聚行业企业资源,优化实训学习环境

为贯彻“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去年集团积极吸纳加快推进成立广东省研学旅游协会;推进修学旅游系列项目建设,国际青年旅馆、旅游培训中心、电商孵化实验室、调酒及品酒实训室、旅游街区二期工程和环校路等实训场所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年投入1700多万用于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实习学习条件持续明显改善。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吸收企业管理理念、育人方法、接受捐赠的设施设备等。

建立激励机制,推进师资培养与交流

为鼓励企业专家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旅游人才培养过程、开展教学活动,集团努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奖教基金”。例如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支持奖教启动资金100万元。去年,用于集团“企业导师”与学校“四双师资”项目资金达到21万元。张家界大峡谷景区今年提出,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用于集团师资队伍建设。

2016年,集团从企业聘请各类能工巧匠60多人来校担任专业核心课和实操课教师,累计开展各类讲座30多场、授课180多节;聘请企业能工巧匠、高级管理人员担任第三年实习教学“企业导师”,全年完成面授150余次、网络函授300多次;邀请企业专家担任由学校承办的第八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以及“金钥匙”酒店服务技能大赛、“金话筒”导游服务技能大赛、“金勺子”烹饪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指导专家和评委共计35余人,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专业水准与行业影响。

以科研项目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能力大提升

集团坚持“引研进校”发展思路,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品牌内涵价值。成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顺利开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客源国概况》课程资源库建设课题通过教育部验收;酒店实习技能技术要点开发与应用课题结题,新增实习教材2部,教育部旅游行指委指导冲刺全国教学成果奖;3个省级课题结题,新立项课题10个,包括5个国家旅游局“万英计划”项目和1个广东省科研“十三五”规划项目。科研项目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与协助、离不开校企合作肥沃土壤为基础。

先行先试,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为探索高素质旅游人才新形式,集团承接教育部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广东省旅游协会的指导下,去年选定南沙大酒店、佛山皇冠假日酒店两家企业,试行开办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班”。

通过强化“现代店小二”角色意识、明确“立德尚能、素质竞争”育人理念、完善师带徒师资配备、整合企业和学校教育资源、打造“企业课堂”教学环境、灵活采用工学交替、分段学习教学形式等措施加强学徒制旅游人才培养,收效良好。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态度发生变化,学习的自觉性和对专业的信心明显提高。师生关系和校企关系l生变化,行业文化浸染促进学生成长更快。零流失,稳定率高于同专业班级,职业适应能力优于同学段学生。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初战告捷,过去几个月集团举办学徒制推介会,省内外23所院校、企业的领导参会,高度评价学校试点做法。

提升职业教育品牌价值,拓展集团人才培养示范辐射

着眼于提高集团的区域辐射能力,提高集团品牌吸引力,积极推进软实力输出工作,传播集团品牌价值。主要表现在依托集团优势开展培训、把握机会展示集团文化。

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对口援助与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先后与甘肃海北州职业学校、海南区职业学校、云南迪庆民族中专、林芝职业学校、湖南慈利职业学校等院校建立“协作共赢”伙伴关系。通过捐赠实训设施、多媒体教学设备,师资交流和学生交换培养等方式推进集团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擦亮集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