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幸福是什么课文

幸福是什么课文

幸福是什么课文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第1篇

                      培养劳动习惯,学会体验幸福

                                夏冉冉

一、问题标题  

“幸福是什么”教学微案例

二、问题描述/呈现

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从来不劳动,甚至穿衣服,背书包这些小事都是依靠家长,我的这个教学微案例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主动参加劳动,养成劳动的习惯,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通过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的故事,告诉学生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参加劳动,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

三、原因追溯

造成学生缺少劳动的原因有:1、家长溺爱孩子,不舍得孩子劳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难以体会到劳动的意义;2、现在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管不住孩子,溺爱孩子;3、错误的教学理念,学校和家长方面忽视劳动的作用,只追求学生的成绩。

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写方法策略或者技能)

1、教师分析课文,理解文中告诉学生相关的道理;

2、教师需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举例;

3、教师做好学生关于老董就是幸福相关回答的评价;

五、实施过程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文中所讲的幸福是什么?

(本文讲三个牧童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明白什么是幸福。)

师:这三个人明白的幸福是什么?

生:幸福要参加劳动,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

师:假如你是第一个人,在给病人治好病之后,病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1:病人痊愈之后,会说谢谢你,给我治好了病,你挽救了我的生命,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生2:病人们会说,十分感谢你,我要四处帮你宣传。

生3:如果我是那个医生听了病人们的话,会感到很开心,很幸福,很有满足感

师:病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病人们会特别高兴,他们身体恢复了健康

师: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他们都会感到很开心,很幸福。

师:作为我们学生,应该做什么才会让自己和别人感到幸福呢?

生:我觉得好好学习,学习成绩提高会给我带来幸福。

生:我认为在班级做好值日,把班级打扫的干干净净,这样我和同学们都会感到幸福。

生:我觉得在家里帮爸妈做好家务,爸妈和我都会感到幸福。

师:同学回答的都特别的好,幸福就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六、实施成效

1、教会了学生热爱和尊敬劳动者,让他们认识各行各业劳动的社会价值,并从小立志做个光荣的劳动者;

2、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养成学生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观念和勤劳俭朴的品质。

3、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劳动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强调动脑与动手、实践和体验相结合,在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中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鼓励学生劳动出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有益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通过鼓励他们劳动,通过劳动,他们有了新的生活体验,感受到了集体的需要,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七、评价与反思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感;幸福;语文;智障;交流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享受的高度提升,给智障孩子提供了更多体验快乐和幸福的机会。幸福快乐是智碍孩子的天性。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是每个智碍孩子应当拥有的权利。幸福快乐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它通常伴随着乐观自信、学习动机、创造激情的产生,进而推动智障儿童各方面的良性发展,使得智碍孩子各方面的缺陷得以补偿。

什么是“幸福”,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生活、境遇愉快美满。我想:如果把幸福的概念迁移到孩子身上,那应该就是:学习生活幸福、美满,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怎样把这份幸福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呢?我想,课堂就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想从以下几点阐述我眼中的幸福课堂。

首先,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让他们在情感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特殊学校的课堂里,孩子经常因为情绪低落而显得无精打采,稀稀疏疏的朗读声,愿意回答问题的人寥寥无几,常常是老师唱独角戏。为此,每天进教室之前,我都要把握好教学心理,调整好心态,要求自己把“微笑、唤醒、激励、趣味、现代化”这五好标准带进课堂。在每一节课上,都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热情、理解、感悟传达给学生,用自身的饱满、激情洋溢、富于感染力的情绪,去启发、感染、调动学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我的动作……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形成相适的、和谐的振动,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生动化,能让学生在喜欢的活动中多听、多说、多读、多练,快乐参与,自主学习,自由畅谈,表达情感,主动地体验、感知,发展多元智能。

在“好看的服装”这一主题单元教学中,我从“衣服的由来”、“漂亮的服装”、“整理我的小衣橱”、“清洗衣物”等方面编写语文教材,设计编写了学生乐读、爱读的儿歌、小故事、生活小短文等内容。同时我和学生一起收拾、整理、清洁衣物,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主题式情境中学习。

在教学中,适时适机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说话,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介绍衣服,区别衣服的款式种类,轻松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操作体验,进一步从练中说,帮助学生克服说话时紧张、胆小等心理因素。

第一,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在知识海洋里收获学习语文的幸福

语文课要创造良好的氛围,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戏”,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提高学习效率。

智障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缺乏整体性,加之他们的逻辑思维又差,很难把书面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必须打破学科对学生的束缚,统整学生的经验,实行多学科的协同教学。我常把数学、音乐、美术、游戏融于语文教学中,设计成独特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愉悦性。我设计“找小猪”、“我是小小设计师”、“小喇叭广播站”等一系列的活动环节,来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表现出兴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我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差异较大,我把班级学生分为ABC三组。我利用他们好模仿的特点实施伙伴式教学法,让A组朗读好、C组书写能力好的学生当小老师,他们学着老师的模样教,知道了说话、朗读的最基本要求,学着大声说,学着流利而有感情地读。利用小伙伴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视听、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在对话交流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幸福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现在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语文课上,我常常在熟读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话。由于学生课文中说出的句子大都是生活中的,所以每个学生理解起来都很容易。例如:在教学实用语文第五册第十二课时,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教室里有黑板,有讲台,还有很多课桌椅。我就利用“哪里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这一句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多练习说话。如:文具盒里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书包里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让学生们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快乐的学习语文。

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是一种信念。只要我们在心里点亮课堂的灯盏,用崭新的理念,饱含的激情和无穷的智慧,去耕耘我们的课堂,那幸福就握在我们的手中了。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第3篇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的体现,因此语文学习也就是对沉淀于语言中人的生命的体验,对表现于语言中人的生存、人的生活的认同。语文学-习让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语文就是这样整体地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把握了语文学习与儿童发展的本质,再来看我们应建构怎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观:

一、在文本中发现生命,在文本中种植儿童的精神。

“文本、教师、儿童”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三要素,其中文本是教学的载体,文本背后其实是人,文本其实是生命灵魂的歌唱。在我看来文本内存的精神即为教学之本,没有文本主题的教学缺乏鲜活的生命。

《游园不值》一诗写诗人游园而未遇园主人,但因其怀有豁达、善感之心却相遇了整个春天,而这一相遇对诗人来说是那样欣喜,这其中包含着人生价值的取向。

整首诗中存在的春天的意象颇为丰富:木屐、苍苔、柴扉、园子、红杏等等,怎样将这些春天的意象融为春天的意境,进而形成诗人精神的境界?

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中,作者一个“怜”f爱惜)字饱含了作者对春的情意。爱什么?爱那可爱的苍苔,它透露的是春的讯息;怎么”“陪”?穿上木屐,让脚步再轻缓些,是“印”而非“踩”。

最后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告知春天已经到来,从红杏人手,以红杏的眼再去看园内和园外,透过“出”会发现它的不满足,充满着梦想与渴望,它的心灵是敞开的。“出”与上文的“关”是相对的。“关”是关得紧,映衬出“出”的迫切、热烈与力量。“一枝”又与“满园”相对。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中国文化中一”就是满,这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

站在生命的立场去看文本,它是那样的丰富。走进文本,带领儿童探试文本的呼吸,让文本的生命与儿童的精神世界自由交往,建立联系,儿童会为语文中存在的无穷未知、新奇独特的精神世界而赞叹。充分感受文本的精神魅力,徜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的世界里,才会爱语文,懂语文。

二、在课堂中发现灵性,让课堂生成儿童的体验。

教师应学会从儿童的角度看待问题,做儿童世界的使者,融入儿童的生活,引领儿童的体验。

(一)强调情感的参与,追求人的情感关怀。

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心灵保有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保持这种内在的状态,儿童才能品尝到精神的快乐。

教学片段: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同学们,老师在本节课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主题――幸福(板书:幸福),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情景?

生:我觉得幸福就是天天不用写作业,可以随便玩,老师、爸妈也不吵我。

师:大家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老师想问问,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为什么?

(评析:看似简单的交流,其间,学生在回答中已被激发了情感,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师小结:这个小女孩真是可怜,这是我们大家相同的感觉。可作者却不这么认为,看课文最后一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作者在最后用了“幸福”来写这个小女孩。

师:能把这句话读读吗?(生读最后一段话。)

师:“她曾经多么幸福”中“幸福”指的是什么?

生:她划着火柴后的幻想。

师:是真的吗?

生:不是。

师:噢,是假的,不真实的,就连这点不真实都让小女孩觉得幸福,对吗?

生:对。

师:那说明了什么?

生:嗯,说明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幸福。

师:“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中的幸福了”指什么?

生:小女孩死了。

师:为什么把小女孩被冻死说成她很幸福?

生: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幸福,而死亡对她来说是最幸福了。

师小结:这样一个小女孩,一个饱受饥饿、寒冷与孤独的小女孩,就这样离开了残酷的世界。同这个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幸福吗?为什么?

(评析:在小结课文的基础上,叉一次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再次参与到情感体验中,但是在与小女孩的生活现状对比下,学生们的思想会受到强烈震撼,感情自然会有较大的升华。)

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生:原来觉得自己不幸福,现在想想,自己也真幸福,爸爸妈妈对我要求严格也是为我好呀!

师:很多同学的思想都有了转变,那么在明白自己幸福的同时,你应该怎么做?

生: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评析:对“幸福”的理解至此又更进一层,“感谢幸福”与“守护幸福”结合起来,把主题再一次深化。)

师:现在,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有多么幸福,也表示要好好珍惜这“幸福”。可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像大家一样幸福。

(评析:这一过渡既是对上一环节的总结,又引出本节课的最深层中心。)

师边说边出示图片:中东战场上被炮火致残的孩子,自然灾难后失去双亲的孤儿,我国某些地区固贫穷而辍学的孩子等。

师:孩子们,看到这些,你又想到了什么?

师总结:是呀,同那些孩子相比,我们是非常幸福的。在我们享受这幸福的同时,我想,除了用语言表示自己的同情外,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是否也向社会贡献自己的爱心。让我们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的时候,帮助别人、关爱弱者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由文本派生出“幸福”的主题,学生从初始与教者淡淡的交谈,渐渐地变成了浓墨重彩的感悟与抒发。儿童在这样的精神磁场中,丰富体验、丰富语言。

(二)张扬想象的魅力,追求适度的模糊。

想象可以让文本的精神走进每个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去,唤起儿童的精神反应。

例如教学《二泉映月》文时,学生利用文本充分感受到阿炳人生坎坷之后,教者利用文中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启发学生:阿炳人生坎坷,历尽艰辛,又岂是这几句话所能言尽的?一个小小的省略号隐藏了多少痛苦和泪水?让我们再次走近阿炳。

想象:

①也许那是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冬日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

②也许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午,阿炳出去卖艺,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炳? ③也许那时,阿炳生病了,发高烧了,也许那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炳?

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幄画面写下来。

教师就是通过这样的想象还原相对的“实在”,在模糊中让儿童与文本整体相融,我即是你,你即是我,文人合一。

(三)方法的指引。追求富有灵性的诗意。

恰当的方法是引领童心走进文心的钥匙。例如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基本伦理道德标准、阅读理解的一般方法、具体教学内容所构成的角色规则等等。

如在执教《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时,我指名学生朗读文中的歌谣,学生读得非常流利,可缺少了歌谣该有的韵味。那歌谣应该怎样读呢?这就需要方法的指引。我让学生自己到文本中去寻求答案。学生通过静心的阅读,圈点批注,终于发现,原来课文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地,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那芳香的音韵。”原来歌谣应该“深情地”“轻轻地”“甜甜地”来朗读,学生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学生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月光的柔和、母亲的温情、歌谣的甜美。通过借助文本来指导朗读,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课堂中要能倾听到花开的声音,必须要有肥沃的泥土,为童心和文心的交流提供保障。如果说朗读是课堂中浓郁的酒,那么批注就是课堂里沉思的茶:如果说质疑点起了课堂里的一盏灯,那么讨论就是课堂里绚烂的漫天星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值得珍视的宝藏。

三、在教学中发现文化,让语文滋养儿童的灵魂。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第4篇

幸福是什么?我在学校找。老师对我们说:“幸福就是我们上课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过去幻灯现在都换成了方便的白板,我们不但能学到课本上的知识,鼠标轻轻一点,课堂上我们要拓展的知识就也全都展现眼前。大课间做广播体操时,全校的同学们都整齐地站立在操场上,面前的教学大楼整洁漂亮,伴随着音乐的节奏你们尽情地挥舞着手臂,多开心啊。体育课上,在崭新的篮筐下竞相投篮,标准的乒乓球台上也有你们的身影。”听着老师的教诲,噢,我懂了!

幸福是什么?我在上学的路上找。原来的马路变得更宽了,交警叔叔指挥着车辆井然有序的通过,我们一队红领巾走过来,叔叔们马上给我们指挥出一条绿色通道。广场上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有的在练太极,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踢毽子……看到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笑容,噢,我懂了!这些都是我找到的幸福,原来幸福就在我的身边,那为什么过去没有现在幸福呢?在我读了《建设幸福中国》的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这本书从“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件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让我感受到:幸福是学生上学环境得到改善;幸福是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幸福是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幸福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幸福是小区里安装了健身器材……生活在幸福中国,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因为在中国大地上,那些乐于助人、乐观向上、乐于奉献的人和事让我们时刻感受着幸福!

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幸福一直晒下去呢?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学会付出。

其次要勤奋学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掌握各种文化知识,才能拥有建设幸福中国的本领。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第5篇

老人:“孩子,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首皆是。”

餐桌上的幸福

“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刚放学回来的我兴兴冲冲的跑到厨房喊道。“瞧瞧,这是什么?”以油有而不腻的香气扑鼻而来,我两眼汪汪的望着那刚盛出来的红烧肉,真有诱人啊!等家人坐好后,我早已迫不及待的品尝起这人间的美味。“慢点吃。”耳畔传来妈妈温暖的叮嘱。无意间我瞥见爸爸妈妈的碗里满是绿色,找不到一点荤菜。我放慢了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爸爸妈妈自称爱吃青菜而故意把肉都留给了我。我咀嚼着嘴里香喷喷的红烧肉,似乎不仅是香,还嚼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我知道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课堂上的幸福

又到了一周一次的作文课了,我满心欢喜的坐在座位上,等待着那悦耳的上课铃声。这节作文课是佳作赏读课,不仅要品读一些课外优秀作文,还要对上次我们写的好的文章进行评比阅读。我喜爱写作,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动力来自于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走上讲台感情情郁于中,终于在作文上得以宣泄。每每我朗读完我的作品后,不好坏与否,同学们总会想起阵阵掌声,我觉着是对我莫大的鼓励,一股幸福温暖之泉在心中流淌开来,让我嗅到幸福的芬芳。

相关期刊更多

幸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出版社;武汉市妇女联合会

祝你幸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妇女联合会

国际皮肤性病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