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用陶瓷

日用陶瓷

日用陶瓷

日用陶瓷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日用陶瓷设计,个性,创新

1引 言

传统的日用陶瓷设计多通过机器大生产得以实现,这就使得产品难免受到机械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模式主导。这样的产品虽然具备基本的使用和审美价值,但却是与今天高度进步的现代文明和人们不断增长的审美需要不相适应。尽管这种传统的日用陶瓷设计仍然有其一席市场,但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产品设计的个性化才是现代社会日用陶瓷设计的必然趋势。日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能充分展示产品蓬勃的生命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而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更利于实现陶瓷产品的价值和占领更开阔的消费市场。

2日用陶瓷个性化设计的时代背景

20世纪工业文明的长足进步,带给人们无比丰富的物质条件。当物质条件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的需求也开始变得多样化起来,进一步提升了对精神领域的需求,要求使用的产品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也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符合个人习惯。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所谓“产品的个性化设计”,这个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从广义上讲,“个性化”指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是功能还是造型都有别于以往的同类产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第二层含义是从狭义上讲,所谓“个性化”的定义要严格得多,不但要求产品区别于以往的同类产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区别对待,真正体现不同个体的个性、习惯等。本文讨论的重点即在第二层含义上。

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从“满足消费”过渡到“满意消费”。这时,人们渴望摆脱束缚,享受多彩生活的愿望不断加强,最终发展到情感上要求得到尊重,个性要求得到宣泄,感情要求得到沟通。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应该越来越有针对性地面向具体受众。陶瓷的开发和生产,是立足于对人类生活新的奉献。在功能、价值相似的条件下,陶瓷产品会从情感上得到消费者的重视。如果忽视消费者的审美爱好、趣味要求,以及个性的体现,那么,生产的陶瓷产品就不可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设计将失去它的美学意义。

因此,我们在进行日用陶瓷的创新设计时不应被已有的观念所束缚。实用功能虽然作为日用陶瓷设计的最终目的,但并不能以此来限制造型的样式。相反,设计师只有在对实用功能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旧的观念,展示个性,才能使设计营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3日用陶瓷个性化设计的体现

从个性化设计的角度来说,国外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值得我们学习,如日本的京瓷公司、德国的罗森塔尔公司和英国的霍恩西瓷器公司等,它们在追求生产高技术、高品质、高标准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创新和个性设计。他们的产品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在他们的设计理念中,日用陶瓷设计不只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更应该传达个性化设计,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快乐。如德国胡申罗伊特公司的皮尔・卡丹设计的马克西姆巴黎餐茶具,皮尔・卡丹将服装造型中针织物的质感等造型因素,巧妙地运用到茶餐具的设计上,塑造出既充满活力又潇洒美妙的造型。整套茶餐具的设计充分显示了设计师借鉴、移植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 来丰富自己创作意念的敏感性和独具特色的创造性。日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主要是通过造型、材质、装饰、色彩等方面来表达的,日用陶瓷的创新设计可选择的角度是多方面的,设计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作为设计的重点,通过对产品的精心设计来表现产品的个性。

3.1 个性化的造型设计

造型的个性化设计从视觉角度来说更能打动人,线形的长短、曲直组合、体量对比等组成了造型的外观样式。在现代设计观念的激励下,造型设计形式也日趋丰富多样。个性化的壶体造型在改变产品形态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林利设计的咖啡具《异形》,糖缸、奶杯及小杯均以几何形为基本造型,然后经减去法处理,揉进一些细微的弧线因素,把原本冷漠平板的几何形态,在壶体上呈斜面、不规则切削,嘴、盖、提梁配件随形态走势定位,尤其是高扬起的提梁是对萌动基调的一种升华。

3.2 个性化的材质运用

设计以材质为始――选择适宜的材质,永远是设计的首要目标之一。因为,离开材质,功能和个性便无从谈起,如不善用材料则难以成为好的设计。陶瓷本身的材质颇为丰富且不断推陈出新,另外它与藤木、金属等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有机结合,便可演变出更多的材料个性效果。例如:张子龙设计的茶具《掌握》,其制造肌理于器表的手法是其中一种强化陶瓷器物美感的方法。选陶泥作为材质,重在表现自然、质朴的特点。再加上藤做的提梁,更增加了整套器具回归自然的恬静情怀。

3.3 个性化的装饰设计

中西文化的交叉,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的利用,必然会产生新的艺术语言。王耀玲设计的茶具首先引起注意力的可能是与形态融为一体的纹饰。其饱和亮丽的明黄色调,聚散有致;随形而立的花卉结构形式,与上述因素揉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点、线、面图形关系。其立体器物的形态是锥形的变体,有较佳的稳定感。壶体的中心线部分,嘴、把手、盖子均统一装置在环绕锥形的一条脊状带上,产生了统一感与紧凑感。

3.4 个性化的色彩设计

陶瓷艺术作品特别注重几种主要色彩的搭配。如红绿彩,是由红、绿、黄、蓝色构成,但在诸多颜色中主调是红,绿色次之,搭配用黄、蓝,色调鲜明,对比强烈,使人在精神上感觉热烈、富丽、喜庆,并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很有个性。彭尼-史密斯设计的茶具《混合与相配》,既有传统因素,更具现代观念。两套不同展示效果的茶具,其实构成要素是相同的,只是构成方式稍作调整,主要是色调的运用上。设计者大胆启用了蓝、黄对比色,两者间的比例悬殊甚大。如以黄色调为主的话,蓝色只占有小面积。同样,让蓝色占主导地位,那么黄色只是一种从属性质的呈现。这种主次分明的做法,不会产生松散凌乱的印象。

4在遵循功能基础上展示个性化设计

不过,日用陶瓷产品较之诗歌、绘画、音乐等供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来讲,并非纯粹的欣赏艺术,个性化设计也不是它的首要属性,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解决日用陶瓷功能的同时,日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也就上升到第一位。因而,如何在遵循功能的基础上展示个性化设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

广州白天鹅宾馆使用的一套餐具,是罗森塔尔公司的“二部曲”。其直筒形的壶体表层,满是凹凸条状的竖向肌理。以一种相对简单的要素表达出个性美的视觉印象。不难想象,竖纹肌理在造型上是内壁没有死角,外壁洗涤时不滞留残余物体。这种个性化的设计归于功能性和个性化设计的统一。

《昂仰》咖啡具是作者本人设计的作品。盖钮呈三角状,便于提携。壶口出水流畅,又不涎水。壶努力追寻以简约的形式,表达一种自然天成的单纯之美。首先考虑的是材质因素,此设计选取的是高档细白瓷,材质本身具有光洁、纯净、坚实之自然美。主色调以高白釉来装饰,更加冰清玉洁。在造型上以曲线为主,壶体腹部以上的自由曲线所形成的线脚,使本来单纯的形态更富有活力。特别是后倾的盖钮形式是表达个性化设计的一种诠释。从侧视图来看,壶体与盖扭组成弩的形状,壶嘴正如蓄势待发的箭,而后倾的把手就象拉圆的弩弦。

日用陶瓷个性化的设计,是通过对日用陶瓷设计的充分把握来营造一种创新的理念。设计师通过个性化的精彩设计来表现产品的个性化语言,着力于对产品形式感的追求,标新立异,努力使产品的设计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5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正如世界著名教育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指出的:“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入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日用陶瓷设计应当是一个弹性的过程,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日用陶瓷设计也没有唯一的答案。作为日用陶瓷开发的源头与重要环节,应该合理配置资源,运用先进手段,使日用陶瓷设计异花受粉,争奇斗艳。

参考文献

1 杨永善.文艺研究[J].2003(1),131~135

2 秦锡麟.秦锡麟陶瓷艺术文集[M].江西美术出版社.

日用陶瓷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湾;艺术陶瓷 ;日用陶;起源;技术 ;推广; 辉煌

1 引言

石湾艺术陶瓷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品类分为人物、动物、山公、器皿和瓦脊,尤其是人物,塑造了大量喜闻乐见的形象,人们亲切地称为“石湾公仔”。石湾艺术陶瓷,题材上选取广泛,造型和釉色方面集石湾陶瓷之大成,是在石湾日用陶瓷基础上诞生出来的陶瓷品类,它伴随着日用陶器的繁荣而产生和发展。

2 艺术陶瓷中的器皿类起源于日用陶器

在追溯石湾艺术陶瓷的源流时,我们很多时候会想到河宕遗址的印纹陶或者澜石出土的陪葬物,但这不是石湾艺术陶瓷的真正源流。正如陶器的出现,是世界各地不需要互相学习而自发产生的。印纹陶和汉墓葬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地方都有出现,在石湾及周边地区出土的陶器并未显露出后来石湾窑艺术陶瓷的明显特征,只能说石湾地区开始有人做陶,隐含了制陶的基因。石湾艺术陶瓷真正起源于明代,这得到众多文化学者的认同。在艺术陶的五大种类中,较早出现的是艺术器皿。明代苏可松的《翠毛釉贯耳瓶》(图1)是现今保存较好的有作者姓名,年代确切的作品。根据记载,明代陈粤彩、杨升、扬名都是擅于制作器皿的名家,虽然没有见到他们的存世品,但“陈粤彩经常使用酱黄釉、绿釉等制作器物,作品较为细致整齐”,“杨名传世器多仿古铜器,精制黑釉,常用黑白两种釉色,简洁朴素”,“杨升作品多仿汉代铜器式样,擅长粉蓝色釉”[1]。这些明代的陶艺名家做的已不是一般的日用陶器,而是在造形和施釉方面都有一定追求的工艺美术品,因作品广受欢迎和珍惜才会使作者留名后世。从清代大量生产的日用器皿,有不少看到艺术陶器的影子,如白釉行(古石湾陶业行会之一)的饭豉(是一种用于从厨房的大铁锅里盛饭到饭厅的容器),上面有浮雕龙、鸡等图案装饰,还覆盖了漂亮的黄釉或绿釉(图2);花盆行(古石湾陶业行会之一)的药酒壶(高约80~90 cm),以龙头作壶嘴,梅花或竹装饰壶耳(图3);挂在墙上的挂壁,装饰以动植物的造型,中空又可盛水养植物(图4)。总之,石湾生产的陶瓷制品中既实用又美观的比比皆是。石湾日用陶瓷的产生始于唐宋,明清达到鼎盛。随着销售的畅旺、见识的增加,将日用陶器做得更精美,提高其附加值,是石湾制陶者和商家很容易想到的,日用陶器的造型也从简单到复杂,釉色从单调到丰富,从而促使石湾艺术陶瓷的产生和成熟。

3 日用陶器的生产为艺术陶瓷制作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艺术陶要以“貌”取人,用泥很讲究,对泥的粗细、烧成颜色的要求很高,石湾陶工因为练制大量的日用陶用泥,掌握了炉火纯青的练泥技术。石湾本土没有丰富的陶土资源,清代嘉庆年间有《藩宪严禁挖沙印砖碑示》,阐明了因为当地岗沙开采过度造成系列问题而需立碑禁止;清代道光年修编的《南海县志》中有大雾岗脚丰宁寺的《拟公禁石湾挖沙印砖说》,提到“陶用土坯,其土皆从贩运而来,岂沙不可贩运而至”,沙和泥料不能挖掘,只能从外地购入。从不同地方采购回来的沙、泥料不同,陶工就要根据产品需求按不同的配方练制泥料,这无疑练就了石湾陶工练泥的高超本领。在釉色方面,石湾白釉行是石湾釉料的开拓者,白釉行主要生产枕头、筷子筒、孟、茶盘等日用陶器,起初产品大部分内上白釉外上绿釉,后来研制出来的产品,釉色非常丰富,“据父老相传,行内之釉色是石湾传统釉色之始祖,最为丰富多彩,可视为石湾窑釉色之代表”[2],釉色是一种很强的装饰形式,对艺术陶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于锻烧方面,宋代石湾窑开始使用龙窑,在明代进行改革,此后,又经过历次改进,石湾龙窑的修筑和锻烧技术也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石湾做艺术陶瓷的人很多没有自己的龙窑,一般与他人搭烧。高峰期石湾拥有107座龙窑,所以要找到好的火位(在龙窑内装放的位置)来烧制较为珍贵的艺术陶瓷很容易。一个产区因为大量规模化的生产而形成成熟泥釉火工艺,对艺术陶的产生和发展相当有利。

4 贯穿日用陶器生产的“按需生产”思想是石湾艺术陶瓷丰富多彩的原因

石湾以民窑为主,一直以市场引导生产,市场需求什么,石湾的陶工就会生产什么。有头脑灵活的陶瓷商人、睿智的设计人员、成熟的生产工艺,只要有客户提出来,甚至没有提出来,商人也能敏锐地嗅到市场的气息,设计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所以石湾的日用器最多时达到1000多种,品种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除在两广地区销售外,还大量出口到东南亚,甚至美国。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思想也影响到艺术器皿的发展。最早出现的石湾艺术人像是一些仙佛等神像,珠江三角洲这一带对鬼神的崇拜很流行,除了大量建庙宇拜祭外,几乎家家都有安神位进行供奉,对人偶的需求量很大,石湾在明代就有人偶的生产,早期做的神像很简陋,面部和衣服上无细致的刻划,只将大概的形象做出来后全身上釉,虽看似简陋,但它是一个好的开端,也是后来扬名海内外的“石湾公仔”的源头。当然,人物后来的发展,又与瓦脊制作有很大的关系。瓦脊是安装在屋顶上的建筑装饰,一般是以神话或粤剧为题材,上面的人物非常多,一条瓦脊代表一台戏,这种建筑陶瓷的制作对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人物、动物、花卉、亭台楼阁,都随心所欲表达出来。瓦脊也是按需生产的典型,全部瓦脊都采取定制的形式,客人确定要故事情节或寓意,制作者将整个场景制造出来,因为瓦脊安装在屋顶上,泥像的面部不上釉,衣服行当却要清晰伶俐表现出来,这其中会用到贴塑、捺塑、捏塑等多种技法。这些既锻炼了石湾陶塑艺人的技艺,又给了他们灵感,使后来的案头陶塑作品变得如此生动、传神,所以说做瓦脊是一个加速器。笔者也曾思考过,许多窑区是以器皿为主,装饰也只是几种常用的形式,或刻花,或划花,或绘画,而石湾艺术陶瓷除了很多不同的人物造型外,还有动物、花卉、自然景物的塑像,考虑到它的起源以及与瓦脊的关联,就不难理解石湾艺术陶瓷发展成今天这样子的原因。

山公(图5)是用微塑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人和景物塑造出来。最早的山公是放在假山或盆景上起装饰点缀的作用,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山、水、树、人、动物、花、亭台楼阁都集中在一个小盆中,引起观者无穷的遐想。山工是由“按需生产”引发的艺术奇葩,反映了岭南人头脑灵活的生产理念。

5 石湾日用陶器广阔的市场带动石湾艺术陶瓷的宣传和推广

石湾日用陶器面向两类的市场:一是国内市场;二是海外市场。

两广地区物产丰富、交通方便、人口众多,江河沿岸许多繁华的城镇都是石湾陶器的消费市场。石湾的陶产品大量销往广东西部、北部及广西一带。在清代前期与佛山贸易来往最多的是广西南部各县,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石湾丰宁寺重修,捐款的客商达418家,其中确知外地乡贯的客商有200余家,他们分别来自安徽、广西和省内的惠州、开平、韶州、阳江、电白等多个县[3],佛山与各地客商联系很广泛。在广西南宁、梧州、贵港、防城港、桂林、百色、贺州等地都有发现石湾清代的瓦脊[4]。

石湾日用陶瓷的出口主要是通过广州和江门。广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唐宋时期中国陶瓷开始大量向外输出,广州与江苏扬州、福建泉州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古代石湾窑的陶瓷产品顺着东平河和汾江河运往广州,由广州出发,出珠江口向西或南沿海岸线航行至海南岛,再沿海南岛东岸南下过西沙群岛北部海面到越南中部的占城,由此南下;也有往东南方向经菲律宾群岛南下加里曼丹与苏拉威西海岸,抵达东爪哇。石湾陶瓷的另一出口路线是经江门、海南岛销往东南亚各地。石湾有水道直通江门,石湾陶瓷由佛山用小船启运至江门,以至河边形成专站堆放石湾陶瓷的集市,被人们称为“石湾街”。石湾陶瓷由江门装上大船后,顺西江南下出崖门进入南海,再沿海岸线航行到海南岛的琼山港,再远航至东南亚[5]。

石湾陶瓷出口量很大。光绪《南海乡土志》载,石湾窑“每年出口值银一百余万元,行销西、北江,钦廉一带及外销各埠”。光绪年间抄本《南海乡土志.矿物制造》载:“缸瓦窑,石湾为盛,……后是贸易过百万,为工业一大宗。”“缸瓦,由石湾运省,……每年出口值银一百余万元”。所以从《南海乡土志》中可见,石湾陶的出口量巨大。由于陶器是“济贫之物”,价廉物美,所以石湾窑出口的陶器数量最多。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这是对石湾陶器销售市场的高度概括。

随着大量日用陶器的外销,石湾的艺术陶器也销往海外,“石湾的建筑园林陶瓷产品除出口东南亚之外,还销往东亚地区。《高丽史》中曾提到高丽向中国的南商购琉璃瓦、后来他们自行燔烧,“品色愈于南商所卖者”。这里‘南商’泛指广东的商人,因为在中国南方生产外销琉璃瓦的窑场只有石湾一处 ,从文中可知道石湾的园林陶瓷销往海外,园林陶瓷中就包括了石湾艺术陶瓷中的一大类――石湾陶塑瓦脊。在最近石湾陶瓷博物馆举办的《屋脊上的秘密》瓦脊展上,根据相关资料制作出的石湾瓦脊处销地图,就标示瓦脊不但销往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东亚国家,甚至还飘洋过海远销到澳大利亚。石湾窑日用陶器在唐宋时期已形成规模生产,产品销量很大,“宋代以后,岭南和全国一样,陶瓷生产得到大发展,因此有更多的产品输往海外,同于陶器是‘济贫之物’,价廉物美,所以石湾窑出口的陶器数量最多” 。瓦脊的生产始于清代,瓦脊的远销得益于日用陶器在海外销售的宣传及搭建的航线。

6 以生产日用陶器为生的石湾是一个异常繁荣发达的地区,对艺术陶瓷的需求不断增加是艺术陶发展的土壤

清中后期和民初,与石湾一度成为可以与佛山匹敌的富裕城镇有关,石湾艺术陶瓷发展得较好。康熙年间,石湾已是“商贾丛集”之地。嘉庆年间,石湾发展成南海县屈指可数的大镇,史称:“(南海县)大镇为省城、佛山、石湾”,“南海繁富不尽在民,而在省会、佛山、石湾三镇” 。当时的石湾非常繁荣和富庶。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艺术的发展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6]。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石湾艺术陶不但在本地越来越受欢迎,石也逐渐得到普遍的认同,人们对石湾艺术陶瓷的购买力不断在增加,在石湾流传的“潘玉书巧戏豪强”和“陈恭受倒头做尿埕”说的都是清末著名艺人潘玉书为地主富豪塑像,因作品的价钱问题潘玉书与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这也充分说明了清末富有人家对石湾艺术陶塑感兴趣,不但购买并且定做石湾艺术陶瓷。

大商家也投资艺术陶瓷的生产。上世纪著名的调釉师傅吴灶生先生,他的祖父吴帮泽是黑釉行(古石湾陶业行会之一)的大老板,还开设米铺、药铺等,其父亲吴聪伟在家族的资助下开设了“吴奇玉”店,专营陶塑瓦脊。此外,同期或早期有“文如璧”店(图6)、“均玉”店、“宝玉”店,都是专门生产瓦脊和园林花盆的店号。众多人才和大量资本的投入,是石湾艺术陶瓷发展的优越条件,这些都离不开以大量生产和销售日用陶瓷所产生的资金积累。

7 结语

清末时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不稳定,民族经济受冲击,石湾日用陶生产受影响,生产日渐衰落,但艺术陶瓷却得到长足的发展,名家纷纷涌现,黄炳、陈渭岩、潘玉书、温颂龄、霍津等,他们奠定了后世石湾艺术陶瓷的基础,直到现在,仍是陶艺从业者的学习对象。新中国成立后,日用陶瓷得到了恢复,还经历了一段短暂时期的辉煌,但是随着塑料等材料的大量使用,日用陶瓷因不适应时代的需求退出历史舞台。而艺术陶瓷经历日本侵华时期的短暂停顿,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石湾艺术陶瓷作为日用陶器产区衰落后以顽强生命力生存并发展起来的艺术之花,发展到今天益发显得珍贵。现石湾艺术陶瓷已成为部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政府及各界的关注和爱护。

石湾艺术陶瓷形象传神、造型古朴、胎体浑厚、釉色斑斓、质感强烈。它利用陶塑艺术的特殊“语言”来表达生活,是岭南民俗风情的一本百科全书,其丰富的意蕴和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正表现出岭南文化的绚丽多姿。有人形容传统文化是一条河流,石湾艺术陶塑正是发源于日用陶器基础上一股清流,它汇聚了日用陶器的精华,记录了社会生活的民间百态,融入了陶艺家的喜怒哀乐,紧跟时代,是石湾传统陶文化的延续,它将承载石湾这个千年陶都的光荣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张维持:《广东石湾陶器》第119页,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年第一次版

[2]佛山市博物馆:《佛山文物志》油印本

[3]罗一星:《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年12月第1版.

[4]王海娜:《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研究》,文物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

日用陶瓷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日用陶瓷;广东;现状分析

1 产业现状

1.1生产情况

2008年,世界日用陶瓷的总产量约为250亿件,主要分布在亚洲、西欧和东欧3个陶瓷产区。其中:西欧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15%以上,主要产瓷国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生产硬质瓷和骨灰瓷等高档产品;东欧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主要生产中档日用陶瓷。亚洲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70%以上,主要产瓷国(或地区)包括中国、日本、中国台湾、韩国、泰国,产品以中低档次为主。2008年中国日用陶瓷产量156.7亿件,占世界总产量的62%左右。

我国日用陶瓷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潮州、湖南醴陵、广西北流、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河南焦作、禹州、河北唐山、邯郸等地,其产量约占全国的90%,2008年全国日用陶瓷产量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广东日用陶瓷产量为40.94亿件,占全国总产量的26.1%。

广东主要日用陶瓷产区分布在潮州、梅州和湛江。2008年潮州日用陶瓷产量为322754万件,占广东省日用陶瓷产量的78.84%,占全国日用陶瓷产量的20.6%。日用陶瓷产品品种齐全,包括骨质瓷、镁质瓷、长石质瓷、精陶等,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生产能力居全国各陶瓷产区之首,是全国日用陶瓷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涌现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如广东四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长城集团有限公司、伟业陶瓷有限公司、广东顺祥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市松发陶瓷有限公司等,年销售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多家。梅州市现有陶瓷企业200多家,分布在大埔县、丰顺县和梅江区 ,日用陶瓷产量14165万件,占全省总产量的3.46%。湛江市日用陶瓷产量11550万件,占全省总产量的2.82%,拥有粤西最大的出口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廉江红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该企业年出口数量及产值位居全国同类企业的前十名,红亭牌陶瓷制品还荣获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另外,东莞、深圳、清远、惠州等市也有少量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但未形成集中的陶瓷产区,其生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14.88%。

目前,全国日用陶瓷出口企业共3280家,总产值391.77亿元,从业人员约31万人。广东日用陶瓷出口企业共1781家,总产值150亿元,从业人员约12万人;潮州日用陶瓷出口企业1200家,总产值120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

1.2市场情况

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传统陶瓷生产国和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陶瓷消费国。2008年世界日用陶瓷年消费量约220亿件,我国年消费量达60多亿件(人均消费5件左右),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5%。根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日用陶瓷进口不足国内消费总量的1%,国内市场需求几乎完全由国内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供应。据海关统计,2008年全国日用陶瓷出口总值约18.41亿美元;广东为8.84亿美元,占全国日用陶瓷出口总值的48.01%。

1.3 资源情况

1.3.1原材料

按日用陶瓷产品每件耗用原料1K计算,广东日用陶瓷年矿物原料耗用量在400万吨左右。目前,省内各传统陶瓷产区本地陶瓷原料资源日趋枯竭,原料供应半径不断增大,优质原料需从全国各地采购。广东省的高岭土原料多属风化残余型粘土,矿物组成除高岭石外,往往含有大量游离石英、水云母和长石,原矿氧化铝含量偏低,可塑性较差,干坯强度较低,一般需经淘洗加工。飞天燕瓷土产于潮州市,历来是潮州瓷器生产的主要原料,是一种以高岭石为主,含有较多石英和一定量水云母的硬质粘土,其烧结温度约1300℃,烧后白度70°左右,是一种优质的制瓷原料。1979年,飞天燕瓷土勘探储量达3219万吨,经30多年的开采,目前尚能保证供应。

茂名市周边高岭土储量为全国探明同类型的第一位,达5.75亿吨,其矿体分布集中、厚度大、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矿物呈单片状结构,具有结晶好、粒度细、自然白度高、粘度低等特点,主要用于造纸涂料。由于其可塑性差,铁、钛杂质含量较高,目前日用陶瓷行业应用不多。梅州、河源、惠州、清远等市也有不少储藏量较小的优质高岭土矿藏,是日用陶瓷行业重要的原料来源。龙岩高岭土矿石质地纯净,原矿中铁、钛杂质含量分别低于0.3%和0.02%,是我国最优质的陶瓷原料之一。储量达5294万吨,采矿能力60万吨/年,每年供应潮州原矿约20万吨,洗泥约10万吨,是潮州高档日用陶瓷生产最主要的原料来源。石英原料省内矿藏丰富,可保证充足供应;长石原料需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周边省市采购,最远为内蒙古。

目前陶瓷主要原材料如坯料、釉料、色料等均有专业工厂供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日用陶瓷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条件。

1.3.2能源

按日用陶瓷产品单位重量0.6 kg /件、综合能耗0.6吨标煤/吨产品计算,广东日用陶瓷行业年能源消耗为147万吨标煤。目前使用能源以液化石油气为主,主要依靠进口,供应有保证,但受国际石油市场影响,价格波动比较大,成为企业成本控制中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1.4 技术装备情况

日用陶瓷产品材质包括长石质瓷、镁质瓷、骨质瓷、高铝质瓷和精陶等,仍以长石质瓷为主。玻璃陶瓷以其原料来源丰富;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产品白度、透光度、耐刀叉刻划性能好等优势,目前正方兴未艾,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日用陶瓷新品种。

原料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专业化,广东的高岭土原料多属风化残余型粘土,原矿氧化铝含量偏低,可塑性较差。为提高工艺性能,传统的机碓粉碎、加水淘洗的加工方法仍广泛应用。

成形以滚压、注浆为主,塑压、等静压、高压注浆等工艺及装备已有少数企业开始使用,但尚未得到推广应用。潮州瓷区出于日用瓷工艺化的需要,大量采用压力注浆生产异型、浮雕产品,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干燥以窑炉余热为热源,部分采用链式干燥机或隧道式干燥器。多数仍沿用室式干燥房,干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热能利用率低。修坯、上水工序基本靠手工作,用人多、占地大,并且产生了大量的含泥污水。日用陶瓷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产品一致性差,这与干燥、修坯、上水工序机械化程度低有直接的关系。

烧成普遍使用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明焰烧成。大中型企业多采用隧道窑、辊道窑等连续式窑炉,小型企业均采用棱式窑。全省日用陶瓷行业拥有隧道窑约500座、辊道窑100多座、棱式窑3000多座。节能效果及烧成质量成为窑炉更新改造的决定性因素,装备更新速度加快。新型窑炉的自动化和能耗水平接近进口设备,但在制造精度、耐用性、稳定性等方面与进口设备仍存在差距。窑炉制造门槛较低,装备质量及能耗参差不齐,日用瓷产品烧成燃耗主要受窑炉性能和产品与窑具重量比的影响,1350℃还原烧成条件下实测结果为:K瓷耗液化气0.1122~0.4936K,相当于5393~23727kJ/K瓷。

装饰以釉上彩为主,釉、釉下彩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釉上彩产品铅、镉溶出量可符合美国FDA要求,没能达到美国加州标准。不少产品采用异型、浮雕或颜色釉装饰,不再加彩,有效避免了铅镉溶出量超标的问题。

1.5 清洁生产情况

日用陶瓷生产主要原材料为瓷泥、瓷釉、石膏等,均为天然矿物,属于无毒物质;原料加工和修坯都采用湿法工艺,粉尘污染较小;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是含泥污水,经沉淀处理,大部分可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坯、废泥、废石膏、废窑具和检验不合格的陶瓷废品,主要是硅酸盐类物质。废坯和废料经除杂和除铁处理后,在打浆时掺入注浆料中;废釉浆经过滤和重新调试后掺入新釉浆再投入使用;废石膏收集后卖给水泥厂做原料;废瓷已有部分厂家回收再利用,但大部分仍以垃圾处理。由于采用洁净气体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浓度都低于排放标准。但燃料价格高,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节能成为日用陶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

2 存在问题

经过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的飞速发展,我国成为了世界日用陶瓷生产、消费大国,广东成为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出口生产基地,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甚至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相比,尚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

2.1产品价值低

据海关统计,2008年日用陶瓷出口平均价格为1070美元/吨,而同期进口产品平均价格为5050美元/吨,相差4.72倍。即同样创造1万美元的GDP,进口产品只需约2吨瓷,而国产产品则需近10吨瓷,由于产品销售价格低,高产量低产值,必然导致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因此,提高陶瓷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是陶瓷行业节能降耗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2 生产效率低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行业技术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建筑陶瓷比,日用陶瓷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明显。以瓷砖生产为例,年产300万O需工人为150人,按最低价10元/O计, 年产值3000万元, 劳动生产率为20万元/人、年。而同样的工人生产日用陶瓷,最多年产200万件,按5元/件计,年产值1000万元, 劳动生产率为6.7万元/人、年,这就是瓷砖的单位产品价值远低于日用瓷,但经济效益并不比日用瓷差的主要原因。

劳动生产率低给日用陶瓷企业带来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无法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造成技术、管理粗放;二是难以落实工人劳保待遇等合法权益,在用工短缺的情况下,招工竞争力不如其它行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劳动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实际上,日用陶瓷的原料加工和烧成工序的装备水平较高,用工人数与建筑陶瓷相差不大,差别主要就在于成形部分。一条瓷砖生产线成形最多4人,日用陶瓷的成形主要靠手工劳动或单机生产,没有形成连续生产线,效率低,需大量生产工人。因此,提高日用陶瓷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特别是成形工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2.3能源消耗高

陶瓷需经高温烧成,燃料消耗大,原料加工过程也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由于烧成设备热效率不高、工艺落后、成品率低等原因,目前烧成过程燃料消耗平均为4000×4.18~6000×4.18kJ/kg瓷,与先进国家平均仅为3600×4.18kJ/kg瓷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烧成过程的热能利用率,是日用陶瓷节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点。

2.4资源消耗多

陶瓷行业是资源密集型工业,生产过程要消耗大量的非金属矿物原料,我国日用陶瓷行业按年产150亿件产量计,则要消耗非金属矿物资源1500万吨以上,广东瓷区每年消耗的矿物原料不低于400万吨。目前全国各传统产瓷区均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有的瓷区由于原料短缺被迫产业外移,广东日用陶瓷原料供应面临的形势也相当严峻,因此开发新的原料来源,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是保持瓷区发展优势的关键之一。

2.5废物污染突出

目前广东日用陶瓷行业基本都采用洁净的气体燃料,对大气的污染较少,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主要是含泥污水,经沉淀处理后一般可达标排放。比较突出的是陶瓷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潮州瓷区年陶瓷生产量200多万吨,如按废品率10%计,年排放的废瓷就达20多万吨,大量的废瓷乱丢乱放,造成道路两旁、堤围、河道陶瓷垃圾泛滥成灾,严重污染环境。由于废瓷不可降解,只能填埋处理,占用大量的宝贵土地。

南方地区的瓷土多为高硅低铝,可塑性较差。为提高瓷土的含铝量及可塑性,目前多采用淘洗的方法,除去瓷土中的高硅矿物,形成大量尾矿。以飞天燕瓷土矿为例,现年开采瓷土40万吨左右,80%以上经过淘洗加工成淘洗泥出售。淘洗泥产率为3:1,即加工3吨原矿可生产1吨淘洗泥,同时排出2吨尾矿,年尾矿排出量为20万吨左右。这些尾矿如遇雨天,则流入河道农田,严重污染环境,也造成资源浪费。

3 对策建议

在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国家采取不鼓励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政策,而发达国家以环保名义设置技术壁垒,限制我国陶瓷产品出口。传统陶瓷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实行节能减排,重视环境保护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由于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和新一代工人就业观念的变化,采用机械化甚至自动化生产必将成大势所趋。针对广东省日用陶瓷产业的现状,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3.1重视资源利用

重点开发低品位矿物原料精选、提纯和改性技术,通过坯、釉配方研究和装饰方法创新,利用当地低品位原料生产高档日用陶瓷产品,开展工业废弃物在日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3.2提高装备水平

重点开发近净尺寸成形设备和配套的高精度模具,减少修坯工作量,为甩掉上水工序,实现修坯机械化提供必要条件。研发应用组合式干燥和红外线、微波干燥等新技术和设备,加快干燥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制自动化施釉线。

3.3研究节能减排技术

研制低温快烧坯釉配方和节水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及模具使用寿命,从源头上减少废物排放;开展新型燃烧技术和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研发优质轻型窑具,进一步降低烧成燃料消耗;推广废瓷、废石膏等固体废物及废水的循环利用技术。

3.4开发绿色环保产品

重视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通过提升文化内涵和环保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开发玻璃陶瓷新产品;研制无铅、镉溶出装饰技术;开展低温高抗蚀陶瓷颜料熔剂的研究,主要从熔剂的组成和制备工艺方面进行研究攻关,改进其性能,降低熔融温度;通过开发新型色剂,丰富无铅无镉陶瓷颜料的色彩品种。

参考文献

[1]中国陶瓷信息简报.2008-01.

[2]湛江市统计局.2008年统计报告.

[3]梅州市统计局.2008年统计报告.

日用陶瓷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发展;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Q17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20702

1引言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追求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消费需求,还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然而,我国的日用陶瓷生产加工模式依旧停留在较为传统的生产阶段,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生产工艺较差,对绿色可持续的生产经营理念还没有足够的了解,这对企业占有市场,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产绿色日用陶瓷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特征

2.1以结构科学和功能合理为前提

人性化设计以结构科学和功能合理为前提。现代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为设计提供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化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成为人与设计和谐亲近的纽带。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后期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批判和责难,就在于过度强调理性和功能性,忽略了对人性化、个性化的关注,而走入了过度理性化、冷漠化、单一化和功能化的歧途。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于20世纪80 年代设计的书架,使用了塑料贴面材料,颜色鲜艳,造型夸张奇特,几乎不具备使用功能,更像一个抽象的雕塑作品。这样的设计虽包含很深的文化隐喻色彩,但对消费者而言,缺乏实用价值。

2.2“人化”与“物化”的统一

人性化设计是“人化”与“物化”的统一。在陶瓷设计过程中,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考虑到人们的使用习惯,体现“人化”的设计特点是进行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特征。但是,人们在进行思维创新时,所设计的陶瓷产品还需要根据结合产品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打磨加工,这就是所谓的“物化”特点。在陶瓷器产品的日用化设计过程中,这两大设计理念缺一不可,“人化”与“物化”是一个陶瓷产品所必备的重要品质,相互关联,共同实现了陶瓷产品的功能性和观赏性。设计者应该把握好这一特征的精髓,将“人化”与“物化”完全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实现产品的和谐统一。

2.3“以人文本”为宗旨

这是日用陶瓷在设计过程中的最重要特征,“以人为本”在陶瓷设计过程中指的就是设计理念、设计色彩、材料使用等都要全面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仅要满足陶瓷功能性的需求,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带来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以人文本”不仅仅指的是消费者的使用感受,还包括设计者的设计思想,是设计人性化和人性化设计的统一。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这两方面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所以,“以人为本的”研究宗旨已经成为陶瓷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特征。

3日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研究

3.1环境对日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影响研究

环境对日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的影响主要指的是产品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主要指的是社会环境、区域区文化环境、使用场所等方面对陶瓷设计方面的影响。

3.1.1社会环境对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影响

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们日用陶瓷的审美观念的影响是不同的,任何一种日用陶瓷,无论是茶具、餐具还是装饰品,都必须要与特定的时代环境相符,体现出一定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追求,只有这样,陶瓷产品才会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功用需求,才会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被当时的社会和消费者所接受。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品都体现出了浓重的时代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烙印。唐宋时期人们生活富裕,社会较为安定,人们追求富贵华丽的审美趣味,因此这一时期陶瓷工艺品都具有尊崇自然审美特征;宋元时期,由于思想文化备受推崇,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培养自身高尚清雅的人性品格成为了流行的时尚符号,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色彩浓烈、雕刻精美的日用陶瓷用品。

3.1.2区域文化对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的影响

即使身处统一历史文化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同区域的人们对陶瓷产品的设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日用陶瓷造型纹路设计之前必须要考虑到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这也是人性化设计理念中理应考虑到的因素。就东西方而言,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饮食、思想、风俗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东方人在餐桌上喜欢摆放热菜、冷菜、汤类等较多的食物,因此用的是较深的盘子。而西方人则钟爱面包、麦片、肉类等食物,所使用的盘子一般为浅盘。再如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北方人多食面食和馒头,所以盛饭的碗较大,碗口大而深,豪迈粗犷;南方多以米饭为主,饮食清淡,食量较少,所使用的碗也小巧精致一些。

3.1.3使用场所对日用陶瓷人性化设计的影响

使用场所对陶瓷设计的影响是具体化的一种影响,不同规格、不同作用的场所要挑选出相应的陶瓷产品进行摆放,以映衬出场所应有的环境和气氛,达到一种和谐美,若使用不当,则会降低使用场所的整体氛围,破坏环境气氛。因此,挑选适合目标场所风格的陶瓷产品十分重要。居家使用的日用陶瓷要求造型简单雅致,能够衬托出家庭幸福祥和的风格。摆放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可根据自己要求放置。在酒店大堂使用的日用陶瓷产品务必要注重产品的风格和质量,陶瓷的种类和样式也应多样化,体现出酒店应有的文化和档次。

3.2造型对日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影响研究

人体工程学对日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影响。首先要考虑陶瓷产品的形状、尺寸、大小是否符合人体正常的使用范围,这是在设计人性化陶瓷用品时必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例如在设计一个茶壶陶瓷品时,必须要将这一茶壶的结构形状与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是否相一致,茶壶手柄的粗细、长短、弯曲程度等等都要与人体需求相契合。在设计时还应该注意咖啡壶的大小要与相应的杯子数量一致,包证咖啡具在使用时物尽其用,不会造成太多的浪费。

造型结构对日次,要考虑产品的使用程度,即是否便于使用。就咖啡具为例,为了便于使用者使用方便,必须要将壶嘴与壶口的位置保持一致,可以避免因为高度不同而造成的物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影响。造型方面的人性化设计要求陶瓷日用产品在外观、形状上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情感需求,要保证产品大小适中,表面光滑自然,使用便捷,此外,在造型上还应该做到求新、求异,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设计师在进行外形设计时可以大胆突破,有目的的对某一部夸张或者削减,打破常规产品的流线设计,出奇制胜。

人们审美情趣对日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都与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色彩的冲击力和创造力,求新、求变的情感诉求不断增强,并且由对复杂设计品的喜爱转为对简约工艺品追崇。因此,在进行日用陶瓷用品人工化设计时,设计师要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可以适度借用几何学的知识来构造造型形态,塑造出简约而不简单的高品质陶瓷用品。

3.3装饰对日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影响研究

3.3.1装饰色彩对日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影响

色彩在陶瓷产品设计中时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产品整体的观感和效果,与产品相符的色彩不仅可以是产品特点更加突出,还可以在情感上引起人们的共鸣,陶瓷产品设计中最为经典的青花瓷设计,采取蓝天白云的色彩,通过调节色彩饱和度和亮度来呈现出与瓷器融为一体的美感。青花装饰具有与众不同的情调美,给人以简练、素雅的质感,不仅受到国人的喜爱,还使不少发达国家对中国青花瓷倍加青睐。

3.3.2整体外观装饰对日用陶瓷产品人性化设计影响

陶瓷产品的外观装饰必须根据不同的外观造型进行部位、手法设计,整体外观装饰必须要把握好瓷器的色彩与色彩面积的对比,其次再考虑装饰纹样与产品整体的搭配。装饰的色彩要把握好主次,主色调的颜色要鲜艳亮丽,同时还要体现出瓷器本身的形态特征。由于日用陶瓷产品主要用于饮食、装饰,因此瓷器最好采用釉中色彩装饰,不仅可以保障瓷器散发出通透自然的光泽,还减少了重金属对人体的伤害,釉中色彩柔和的色泽还与当下人们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理念相吻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鲁瑜,胡B.论日用陶瓷产品造型的人性化设计[J].山东陶瓷,2010,33(2):44~46.

[2]徐莹.浅谈日用陶瓷产品装饰的人性化设计[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6):170~170.

[3]彭丹.浅析可持续设计对陶瓷产业的影响与作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7):15~18.

[3]春花.“2012中国陶瓷低碳发展论坛暨绿色陶瓷推荐评选活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J].佛山陶瓷,2012(12):2.

日用陶瓷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日用陶瓷;贴花纸;装饰

1 引 言

日用陶瓷作为传统艺术陶瓷的一部分,其装饰效果较好,日用陶瓷装饰从传统的手工彩绘到贴花纸,装饰手段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到多样的变化随着科学和社会化的进展而发展。贴花纸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日用瓷装饰上,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生产规格统一,有很强的仿制能力等优点,逐步代替传统手工彩绘,这也是陶瓷装饰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贴花纸是装饰日用陶瓷最简便、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装饰方法,它不仅具有印品细腻、色彩层次丰富、光度好等优点。同时,它还能印制各种各样画面,适用于各种形状、各种规格的日用陶瓷器皿,已成为现在日用瓷装饰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方法。

2 日用陶瓷花纸装饰方法

日用陶瓷花纸装饰方法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区、不同日用陶瓷器皿其装饰方法各不相同,目前市场流行的装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边花装饰

边花大多采用二方连续和单独纹样重复排列连贯组成的手法。在日用瓷器皿上边花装饰部位因器皿种类不同而异,装饰在立体器皿(壶类、杯类等)的部位最常见的是装饰在靠近器皿的口部和肩部;有的装饰在器皿的腰部和下部,但在下部的情况较少;有的只在器皿腰部装饰一道宽的主题边花。边花装饰在套具上是最受欢迎的装饰形式,装饰在单件器皿上也屡见不鲜。

2.2朵花装饰

朵花装饰的构图,布局多采用摘枝形式,表现手法类似油画、水彩、水粉、摄影等方式,强调光暗关系与立体效果,写意手法很少。朵花装饰用在日用瓷器皿上,通常是在器皿正面贴一朵大花,在器皿的反面或背面贴一朵小花,也有的在器皿的正反面贴同一形号花(如杯类、壶类等)。朵花一般装饰在器皿的腰部偏口或肩部的地方。朵花装饰形式无论在成套日用瓷或单件日用瓷上使用都非常广泛,生产操作最方便、效率最高。

2.3边花与朵花相结合装饰

边花与朵花相结合装饰的表现手法与边花和朵花雷同。这种装饰形式往往是在靠近器皿的口部或肩部使用几何图案。或单独摘枝小朵花组成边花,而在器皿的腰部或中心装饰一朵或几朵摘枝形式的朵花。如杯类在靠近口部地方装饰一道边花,腰部正反面各装饰一朵朵花。盘类则在靠近口沿的地方装饰一道边花,在腰部装饰三朵或五朵同样形号的朵花,或在中心装饰一朵大朵花或单独纹样。目前,成套和单件日用瓷贴花装饰都采用了此种装饰形式。

2.4满花装饰

顾名思义,满花装饰是在器皿上布满纹样。满花装饰在日用瓷器皿主体上,比朵花、边花生产操作的难度大。绝大多数适应装饰在造型线条偏直线的成套茶具、咖啡器、杯碟及盘类上,器型线条孤度较大的器皿不适宜装饰满花。

2.5散点装饰

散点装饰也是近年来在市场流行起来最受欢迎的一种装饰方法。其特点是利用各种不同的、大小不一的摘枝小朵花草零星、稀疏、松散、无规则地布满在器皿上,布局显得自由、活泼、轻松,在同一器皿上装饰的花草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这些摘枝小朵花也与朵花的表现手法一样。散点装饰在贴花时操作较困难、较费时,生产效率较低、规格不容易统一。但这种装饰形式在日用陶瓷方面目前都已普及。

3 目前日用瓷贴花纸装饰的风格

3.1新颖的现代生活画面

如今人们对简约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无论是那种艺术形态,都在向简约的方向发展。对于复杂的图案,包括二方连续等不再青睐。任何事物都求简简单单、特质鲜明、不拘一格。因此,预测未来陶瓷花纸的设计风格也会改变。现在的人们不追求古典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在古典的基础上加入新颖的因素,追求变化中的统一,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讲究对称,而讲究随意。这跟当前的社会背景,以及我国特定的环境影响下,人们的心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渴望一种新的东西改变自己的视野,填充内心的空虚。

3.2乡村风味的画面

随着现在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很多城市居民向往农村,向往那些淳朴、可爱、简单的农村生活,试图追求那种幽静、健康的生活。加上我国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对农村的情有独钟,所以我们在市场上可以看见许多乡村风格的陶瓷装饰,给人以童趣、亲切的感觉。

3.3浪漫色彩的画面

现在浪漫不仅是年轻人的权利,许多人都在追求浪漫,尤其是女性社会的开放,使我们的市场开始转变,任何一家陶瓷店,“心”、“爱”、“帧钡姆绺瘢必然少不了这几种形式。

4 日用瓷花纸装饰的发展前景

日用瓷花纸的装饰和生产应朝着适用艺术化和艺术适用化的方向发展。高档日用瓷如食器的盘、碟,它不仅具有盛装食品使用功能,而且可以作陈设品欣赏。瓷器不仅有商品价值,也有艺术价值,在某些产品上艺术价值占主导地位。所以,不能只提高产品的数量来增加产值,更要提高产品的艺术效果来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城乡居民对陶瓷制品的消费趋势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单纯的实用型,转向如今的既实用性又有审美价值,喜欢瓷质精细化产品。居民家中传统的粗瓷制品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瓷质精细且镂金描彩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美感的薄胎餐茶制品。因而花纸风格也跟着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符合瓷制品精致化特色。

日用陶瓷花纸的款式成为消费者主要参照的对象。在购买过程中,大部分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来选择商品。如果花纸的款式新、品种多,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顾客,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市场调查及信息反馈。另外,还有个流行倾向的预测问题。如“流行色”,花朵大与小、装饰形式等需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进行设计。“一贯制”不再适应当今市场的需要。

5 结 语

事实证明,现在贴花纸的制版技术日新月异,颜色也日益丰富多彩,成形的规格和数量质量也日益提高。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设计水平,现代化的陶瓷生产技术就能生产更多、更美的瓷器。让更多的人能用上具有“赏用”结合特点的瓷器,重振我们陶瓷之国的雄风,使我们的产品风行全球。

参考文献

[1] 张朝晖,宁钢.陶瓷贴花装饰工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吕金泉.论重视日用瓷花纸设计的现实意义[M]. 景德镇陶瓷,1997.

[3] 张宝玉.陶瓷的点睛之笔――浅谈花纸的纹样设计[J].山东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