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范文第1篇

教材分析:

植物妈妈办法》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仔细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本课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出句内停顿、句末押韵,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4.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调查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儿歌《蒲公英》、同学们,听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读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2、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1)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

(2)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3)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逐段出示课文

(1)这段话会读吗?请你借助拼音练一练。遇到生字,要把生字所在的词语多读几遍。

(2)谁来读?

提示:评价学生朗读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通过范读与跟读等方式把语段读正确、读连贯;用同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练习朗读其他语段。

2.隐去拼音出示词语。

(1)现在,课文上的拼音都已经消失了,你们还会读吗?先练一练。

(2)谁来试一试?

3.隐去熟字出示词语。

(1)现在只剩下这些词语,你还会读吗?先练一练。

提示:隐去熟字,剩下生字组成的词语,例如“如果、四海为家、植物”等。

(2)用开火车朗读等方式,把生词读熟练。

4.隐去熟字只剩生字。

(1)现在只剩生字,你还会读吗?

(2)重点教学“刺、察、旅、离”:谁能给这几个生字组个词?

提示:教学“刺”字,可借用仙人掌等图片引导学生组词;教学“察”字,可借用人物观察图引导学生组词,让学生了解“察”的意思是仔细地看;“旅”和“离”可联系学生生活组词,例如“旅长、旅游、旅行、分离、离开”等。

三、情景朗读:

1、朗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共有()小节、写的是()()()3种有办法的植物妈妈,告诉我们:只要()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学写生字

1.学写“法、识、她、娃、如、知、脚、它”。

(1)出示“法、识、她、娃、如、知、脚、它”: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2)教师示范书写并提示书写要领。

要点:“法、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齐平;“她、娃”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女字旁”撇点张开、折处不顿、点画要长、第三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如、知”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右部“口”包紧;“脚”左中右结构、结构紧凑、错落有致;“它”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宝盖头”先写俯点,再写左点,然后写横钩。

2.学写“毛、更”。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毛”)独体字,竖弯钩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更”撇和捺左右舒展,重心平衡。

五、作业

抄写10个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

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植物旅行准备离开观察办法娃娃知识如果毛发手脚炸开

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读第一节。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2)、教师指导读准“得”的音:dêi就得dé得到de打得好

2、指导学生思考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1)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呢?(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在文中画出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2)教师指导读第二小节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3)出示蒲公英图片,理解降落伞

(4)理解“轻轻、纷纷”

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都在风婆婆的帮助下,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下雪了,雪花纷纷飘落。秋天,,树叶黄了,从树上纷纷飘落下来。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5)学习第三节

a、指导学生读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b、出示苍耳图片,认识苍耳,理解“铠甲”: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这里指的是苍耳坚硬的外壳。

c、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6)教师引导学生读第四节诗歌理解:

a、指导读句子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b、思考:豌豆妈妈是怎样想办法传播种子的?在学生回答后出示豌豆炸开的图片加以理解。

C、比较句子:

(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d、小结: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四海为家。

(7)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五节诗歌理解:

a、指导读句子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b、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许许多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办法都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能把你知道的分享大家吗?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跟大家交流

(1)椰子靠水传播

(2)柳絮靠风传播

(3)葡萄、樱桃、石榴通过小鸟的粪便传播

3、试着照课文的样子,用诗的形式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降落伞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兴趣;自主学习

现代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就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思维想象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深挖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所以说,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措施。

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的语文教学,使其与学科互相融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

一、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都知道,只有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最优化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学习。充分利用图形、图像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语文教W,突破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的限制,通过开放性、立体性、全方位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在学生读书的同时,播放配有音乐的桂林山水的录像片。音像同步,学生身临其境,使之眼到、耳到、心到,以充沛的热情投入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更深入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大大开阔了视野。

又如,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使用电教手段,根据命题的内容和要求,选择一些画面,以生动、真实的情境感染学生,则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写作热情。如写《家乡的美景》,由于学生年龄小,平日里观察不够深入,不知以哪里作为切入点。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街道、河流、村庄、农田等,再现学生的回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自然地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二、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目前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强调了学习的主体从教师变为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是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根据个人学习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多选式的学习环境中会主动参与进来,便进入了自主学习的领域。

例如,在课文《伟大的爱》的教学中,多媒体播放歌曲《妈妈的爱》,让他们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带着激情和好奇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妈妈平日里细微的爱,学生的思想之门就会被打开。此时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语文课堂中徜徉。

三、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全面性、反馈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静止动态,学生看到的只是瞬间信息,图画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理解时势必毫无计策。此时,将有些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出来,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式 快乐学习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环节有如乐曲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倡导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发挥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兴趣,引其入境。

1.巧设悬念法。如在《蓝色的树叶》一课的导入环节时,设下悬念: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树叶的颜色,有谁看过蓝色的树叶?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主人翁却有蓝色的欲望。这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思、乐于想、乐于学,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心理。

2.创设情境法。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导人,让几位同学戴着头饰演“小蝌蚪”。随着欢快的乐曲“游”进教室,并天真地喊:“妈妈,你在哪儿?”其余同学看见,兴趣油然而生,这种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改革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状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合作的、个性化的体验过程。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了解到狮子大王要选接替它的新“万兽之王”,要动物们轮流做,看谁做的好就选谁。时间是每个动物一周。“看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都谁当‘万兽之王’了?”“他们都怎样当的?”“最后谁真正当上了‘万兽之王’呢?”我便根据学生的提问整理好顺序,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这样便自觉地转变了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

三、在玩中快乐学习,体验新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描写学生身边现实的生活场景的。但是由于时空关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现在的具体情况有些变化。因此,通过模拟的手

段让孩子最大程度地体会作者的感受,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办法。我的做法是开发身边所有资源,尽可能去寻找与课本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场面,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带领同学们去校门外的土地里,去寻找苍耳、薄公英、豌豆等植物,因为在乡村这些植物随处可见,找起来非常容易,同学们欢呼着,玩闹着找到了它们,并认真观察了它们的播种方法,有的同学还不小心在裤角上带回了几个苍耳呢!通过观察,孩子们不再限于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和展示,而是按照真实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实情景对文章内容进行领会,不仅学懂了文中的内容,还增长了不少课外的知识,而且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非常好。课文是静态的,图片是静态的,可孩子们的心灵是动态的。如《超市》一课,我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含有生字、孩子能接受的超市商品等项目卡片,在班级开设一个小超市,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售货员与顾客,把对应的生字卡片贴到对应的商品上去,既学会了认生字,又理解了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买卖关系。“学中玩、玩中学”一直是我用于低年级教学的方法。在“学中玩”可以让学生乐学,“玩中学”可以让学生消除玩与学之间的对立心态,自然接受知识。

四、延续精彩内容的漂亮结尾

结尾是一节课的终点,好的结尾让学生回味无穷,终身难忘。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我在每节课结束时都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方法.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有增无减。

1.有趣练习港。练习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尾设计有趣练习,既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可延续学习兴趣。如教完《植物妈妈有办法》让学生补充说说还有哪些

植物的妈妈有办法。学完《一分钟》让学生讨论一下一分钟能做什么事,它妻要吗?教完《秋天的图画》让学生们唱秋天、画秋天。通过有趣的练习,学生的浓厚兴趣延续到了新的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2.续编故事法。展示丰富的想象,为每个未完成的故事续编精彩结尾,既锻炼了丰富想象力,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如学完《坐井观天》,续编青蛙从井中跳出又与小鸟发生了几次对话,它们说了什么?又如学完《清澈的湖水》后,续编文中小女孩看到了什么飞奔过去,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续编故事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极强的锻炼,为以后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范文第4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伊始。

师:孩子们,大自然无奇不有,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野外去走走,你们一定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课件出示:配图,配乐,配朗读的动画录像。

孩子们个个神情专注,当课件停止播放时,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A:我刚才看到了蒲公英。

学生B:我刚才看到了苍耳。

学生C:我刚才看到了豌豆。

学生D:我还看见了太阳和小狗。

肯定了他们的答案以后,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从野外带进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2-5小节。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案例2:教法新颖,激发兴趣

这篇课文2-4节结构相似,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新颖的教学方法,避免了重复、单调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第2节时,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理解: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都纷纷出发。

在教学第3节时,学生通过演一演的形式了解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当学生读第3节后,教师先利用课件演示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苍耳,问:“苍耳妈妈到底怎样传播种子的,孩子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此时教师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布娃娃小狗,让一学生上台抱着小狗,路过苍耳身边时教师配上台词: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来了山洼。……

在教学第4节时,学生通过比动作的形式了解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引导学生读第4节后,同样先引导学生观察豌豆传播种子的精美课件,后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比动作生动地再现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她把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案例3:品词品读, 落实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言课堂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把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第二节中的“纷纷”一词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从学会这个词到能运用这个词的台阶练习。首先通过课件演示,形象地展示“纷纷出发”;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纷纷”的理解,教师作适当点拨,让学生知道“纷纷”就是先先后后,一个跟一个的意思。最后让学生用“纷纷”练习说话。在教学第三节中的“铠甲”时,教者通过课件让学生知道“铠甲”是古代士兵打仗时穿在身上保护自己的衣服。接着教者不失时机地问:那苍耳的“铠甲”指什么呢?当孩子们满脸疑惑时,教者把事先准备好的苍耳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手摸摸苍耳,亲身感受苍耳又硬又有刺的外表,从而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地理解了苍耳的“铠甲”指苍耳外表那层又硬又带刺的壳。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多种形式的朗读是一节课的特色。教者设计了自由读、同桌互读、四人小组练习读、比动作读、个人挑战读、男女生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品读,感悟文本,理解课文。读的形式多样化,还保证了读的分量和质量,注重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和朗读的层次性。

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说话、朗读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案例4:拓展延伸,发展智能

在教学课文最后一节时,讲到“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教师先让学生找AABB式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说说类似的词,最后在屏幕上出现一组这类词,供学生积累。这样有机地进行词语的扩展训练,培养学生课外积累的习惯。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使用契机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47-01

多媒体广泛运用到学科课堂教学,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创设近乎真实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容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和途径,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并不是说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使用多媒体,也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如其分地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契机呢?

1 了解课文背景,理清课文思路时运用多媒体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大多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所以学生对教材中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一般不是很了解,导致在预习课文时常常感到很茫然。这时,利用网络就可以很方便轻松地搜索查询到相关的信息,使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提高自主预习的自觉性。例如,《郑和下西洋》一课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意义。大多数学生虽然从电视剧中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但由于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不是特别了解。这时让学生借助网络搜寻相关的背景信息,并按预习指导提纲详细了解和整理课文内容的相关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概况,了解作品中的人物特点,理清课文思路。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时运用多媒体

在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需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哪吒闹海》一课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如果照本宣科地读课文―学生字―做习题,学生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此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哪吒闹海》的动画片或电视片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把大自然的景象随时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把历史的情景随时还原再现。利用这一优势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通过写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青蛙的生长过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果用实物观察,需要2个多月的时间,存在一定困难。此时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动画片,形象生动地展示青蛙的整个生长过程,学完课文后又分别演示生长过程的四个片段,最后再连起来播放。这样,运用多媒体的手段,从合分合,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清晰地感知了这一过程,强化了对知识的掌握,激发了浓厚的兴趣。

4 拓展学生知识面时运用多媒体

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课文内容只能呈现给学生有限的文字内容,或是极少篇幅的补充资料,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文学素养和提高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运用多媒体既可以加大课堂密度,增加教学容量,又可以拓展教学时空,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教师可播放Flas《植物妈妈有办法》,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出示植物的实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在学生连连地赞叹声中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中植物种子传播的办法后,可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种子的另一类传播方式,即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如豆荚暴晒后种子被弹射到几米以外;野燕麦的种子,它能够自己“爬”进土中;还有凤仙花果实在裂开时,果皮向内卷缩,又突向外伸张,将种子弹出等,开阔学生视野。

5 训练学生写作时运用多媒体

在小学生作文中运用多媒体训练学生言之有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特效。教学时,用多媒体将伴着图画、文字、声音、视频等相关的写作素材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图画、视频写作素材声像并茂,栩栩如生,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进而形成鲜明、具体、可感的形象感受,激发学生强烈的思维和写作灵感。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写作情境中,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写作将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说得真实、具体、感人。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契机,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

(迁安市扣庄乡寺前完全小学,河北 迁安 064400)

参考文献:

[1]钱正艳.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J].湖南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