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回忆的独奏

回忆的独奏

回忆的独奏范文第1篇

清晨,坐在湖边。垂柳的叶子划过我伸出的指尖,像钥匙,打开了一扇尘封的门。它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磨损,岁月,只会让它更坚不可摧。只因为,它是回忆铸造的门。

一幕幕以幻灯片出现的场景在我心里开始了放映。

手牵手走在操场上,那个没有一丝凉爽的夏日,我和她漫无目的地走着,彼此没有交谈,无话可说,只是因为不想分离,不想毕业。太阳更毒辣了。我没有丝毫意思去躲避。只是一直的走着,走着,知道分不清脸上是汗水还是泪水。

暴雨里,我们擎着单薄的雨伞从学校里出去,冲向家里,最后连衣袖都滴着水了,免不了一顿责怪了,不过还是很痛快,我很喜欢那份勇敢的冲动。

有一次很重要的考试,经常和我作对的一个男生,走了过来,但我正以为他又要和我作对时,他却假装数落我,提醒了我不要马虎。当时,我心里,什么滋味,很难形容了。

回忆的独奏范文第2篇

人生同一会,把酒对风月,雾中点点残缺,花恋蝶。

青石板街,书水墨如画江山,几字谁人懂,一行宛月碎?

明月清风,逸奏弦动,弄弦无愧,笑对人间是非。

琴音荡,我提弦弄月,忙忙弄弄一丝丝婉约,清风堆叠。

独步阶前,狂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声雷,真心一世付了谁?

吹牧笛一曲共交欢,弹指间,暗生三千长发泛白。

芳香青草潇潇雨后,若你一笑回眸,确如青山流水。

夕阳西下,暗自独留余晖,细细倾述你的美。

而我独自徘徊,只凭唯一对你了解,饮月下共醉。

夜色茫茫,迷茫了几许孤芒,月下寥寥,惟饮匏樽一杯。

一人回眸天地笑,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等谁回?

任手狂览回忆,今夜如何安睡?难得去丝丝回味。

谱饮月弦曲,书我一世心迹,琴字何解?随曲乱谱,错与对。

心中落泪,来疑心琴写着谁,漫天的思绪,静静随风湮灭。

坐看雁南飞,赏小菜一碟,暗自感伤流年,随记忆都成灰。

回忆的独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维性背谱;思维性背谱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197-02

我们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平时觉得自己练得挺好,一到上台演奏水平却大打折扣,与平时大相径庭,常常会出现错音、漏音、动作僵硬、指尖发软、头脑发昏、多次停顿、甚至停顿后再也演奏不下去等情况。几次这样经历,很多人就产生了演奏恐惧感。在这些现象背后,担心忘谱的心理压力是影响演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有效背谱对于一个演奏者正常的发挥演奏水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思维性背谱的基本内涵

练琴背谱一种最基本的背谱方式是肌肉运动记忆背谱,即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肌肉的能力,由陌生达到熟练,由有意识达到无意识。这是钢琴演奏最基本的一种背谱记忆能力,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演奏者在演奏时由于种种原因紧张,但仍然能继续演奏的原因所在。将乐谱转化成手指运动的过程是每个演奏者必经之路,但是绝不能片面地只依赖肌肉记忆的方法去演奏。因为这种无意识的演奏往往在音乐上表达机械,显得苍白无力。当演奏环境发生变化时,演奏者心理状态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很容易导致生理的一些变化,如紧张而引起的呼吸变浅,手指僵硬,指尖无力等等,此时演奏者就很容易出现忘普,演不下去的情况。

因此,在实际练琴背谱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其他一些记忆方式来背谱。如,在弹奏时,通过回忆乐谱,记忆键盘的位置,内心背诵整个音乐的音响或者看着乐谱分析整个乐曲的结构等等。如果能将这些背谱方式综合运用,演奏者的背谱能力必将大大提高。但是钢琴演奏具有很强的即时性,演奏者上台前的一段时间,多少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若是重要的比赛或演出,心理压力和紧张的情绪可能会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影响着演奏者。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紧张感也是对演奏者背谱掌握的一种考验。演奏者演奏的自信心可能会受到这种紧张心理压力的影响,例如有些学生到了上台前会突然觉得乐曲的开始或者某个部分想不起是什么音了,只有再去翻阅一下乐谱才能想起来,或者在钢琴上一弹才想起来。

笔者认为,钢琴演奏背谱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肌肉运动记忆为主,其他记忆为辅。在这个阶段中,虽然已有记忆乐谱、键盘、音响,分析乐曲结构等思维活动,但是在运用这些记忆方式时,通常是在伴随着肌肉运动练习的训练中完成。第二阶段:思维背谱阶段,这也是背谱巩固升华阶段。思维背谱指的是:完全脱离手指运动,思维活动独立的一种背谱阶段。

根据人类目前对记忆的研究表明,“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它以大脑为物质基础,其生理机制是:大脑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留下的痕迹,对这些痕迹强化而得到巩固,当再现时,旧的痕迹被激活、提取,就形成了生理到心理的过渡和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的就是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作为高密度而复杂的有机生命体的大脑,拥有约1400亿个神经元,它们具有保持记忆痕迹,并随时可以提取的能力。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神经元工作是经过了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记忆的心理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瞬间记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外部信息只是作为感觉映象的形式作短暂地停留;短时记忆是将一部分信息经过感觉记忆编码而形成的;而长时记忆是指经过对信息的编码形成与已有信息牢固的联系,随时可以提取再现。

思维背谱的过程就是通过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不断加强所要记忆的信息与已有信息的牢固联系,从而使演奏者所要呈现的音乐在神经元上记忆留下深刻、清晰的痕迹,形成长久记忆,并可以随时提取再现。在第一阶段中的记忆通常在再现时依赖手指运动记忆而调动记忆痕迹的激活并被提取,而思维背谱使记忆在不依赖手指动作而能进行记忆痕迹的激活并被提取,同时使演奏者双手脱离钢琴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这也使得记忆更加牢固,从而增强演奏者的演奏信心,大大提高正常发挥钢琴演奏水平的可能。

二、思维性背谱的具体方法

思维背谱不受时间的限制,空间约束力也比较小,并不一定要坐在钢琴前实施,走路、吃饭、睡觉、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最有效的思维背谱要求注意力要集中。最初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坐在钢琴前,看着键盘进行。随着能力的提高,可以闭上眼睛,遇到背不下去的时候睁开眼睛去查看一下。

思维背谱的具体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我们可以在训练中尝试以下几种思维背谱的方法:

回忆的独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幕西纳克 电影节奏 《末代皇帝》

一、节奏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认识局部与整体关系,意识到画面在整体一部片中起到的作用。”单个的点构成面,正如音符构成乐谱,这是结构上的节奏。

《末代皇帝》开片,幼年溥仪登基时,溥仪在大殿门被飘扬的黄色帷幕所吸引,于是他伸手试图去触摸,然而此时帷幕却被风扬起,溥仪的手未能触碰到。影片中这一幕,单纯对于三岁的溥仪而言,只是表达出了一个孩子的怅然;然而于全片言,这个镜头却暗示了溥仪一生都不曾真正触及至上皇权。

影片接下来还有这样一幕,当溥仪长成少年时,他的奶妈嬷嬷被迫驱出宫,溥仪知道消息后,急切紧张的去追赶奶妈,然而当溥仪终于到达宫门,却早已不见他所寻觅的人影,灰色调空袤的紫禁城前门,只有形单影只的少年溥仪一人。片中这个镜头停留了很长的时间,单从该画面看,这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的孤独与无所适,而将该镜头放置进全片来看,这隐喻的是一个末代皇帝的一生孤独。

2、“剪接一部电影就是赋予影片一种节奏美。”挑选画面和安排画面的结果便是各种节奏的结合。

该片将回忆和现实穿插剪接,使节奏有张有弛,过渡也显得合理,比较明显的是故事线索与溥仪人生线索中门这一意象:

A、溥仪割腕自杀后,打开回忆之门,在电影镜头中表现为朱红色宫门;B、朱红的门再次打开,溥仪回忆溥杰;C、嬷嬷被迫离开,溥杰赶出门,却人踪俱无;D、庄世顿走进宫门,给溥仪带来西方文化启蒙;E、溥仪出宫看亡母,被拒锁门内;F、入侵紫禁城,限令其携家眷离开,溥仪第一次走出宫门;G、朱红的门打开,日本人的汽车开进来,秋风落叶扫过绣龙地毯,暗示一个龙朝的末期;H、婉容被日本人带走,溥仪追赶被拒锁门内;I、日本投降,婉容疯,溥仪试图靠近婉容,婉容关上门隔开了溥仪。

时代节奏赋予了影片节奏,每一个历史事件点的转折,就是一处电影节奏的关键帧。同样,片中数次出现监狱长阅读历史卷本,也起着和门一样的过渡和节奏点的作用。此外影片通过一些特定物事的剪辑,表现出时代特征和时局风云,如1934溥仪复辟,在满清遗老的祭天仪式中穿插剪辑进荒漠下一个工厂的镜头,暗喻守旧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冲突,以及政权时朝的更迭。

3、画面。此处分析画面色彩引导的节奏:

该片主要以红色与灰色交织,影片以不同色彩的穿插剪接显现出明显的节奏点,通过色彩来分辨时代,分界清晰直观:红色紫禁城—玄灰色民国政府—灰色的日伪政权--青灰色的牢狱改造—红色共产党政府;又如1934年,溥仪复辟,地点在空旷的黄色荒漠之地,与他童年时暖色调的红色紫禁城截然不同,象征这一次复辟与童年时的安全平静祥和是相反的。

《末代皇帝》中一共出现三处绿色,这是该片表现溥仪一生中寥寥的几处亮点:A、绿色荷塘边,嬷嬷给溥仪喂奶,安详和睦;B、溥仪寻找被带走的嬷嬷时,出现一处绿色藤萝,正如溥仪与嬷嬷缠绕的母子情C、镜头对准监狱的绿油漆大门时,宣布了溥仪被特赦的消息。

影片利用这些前后对比强烈的画面色彩,直观的表现出故事转折和情感连接点,形成强烈的影片节奏感。

4、叙事节奏与人类心理情感。

影片可从溥仪人生情感的几次生硬分割体现出叙述节奏:A、幼年离母,B、少年离嬷嬷C、青年离开紫禁城D、庄世顿离开E、文秀离开F、婉容离开。

利用人的想象和思维的拓展而使得电影故事胜于电影主题本身。影片大量采用了隐喻和象征:庄世顿给溥仪带来自行车,溥仪由此便以自行车替换了马车与抬轿;庄世顿给溥仪戴上了眼镜,同时打开了溥仪的眼界;这是西式器物对溥仪的打动,也是西学东渐的暗示,这与后来溥仪执意要找现代女子为妻、剪发、寄希望于国外、对于一切西方器物感兴趣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的,这些细节各为其是,却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又如加冕舞会上,婉容失仪的抑郁落泪,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溥仪的性无能,更多的原因,便由观众解读,许是对皇帝冷落的怨恨,许是对孤独与未来的恐惧,许是对无常命运的嗟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解读便是影片之外更高的价值所在了。

二、在操作中,节奏应如何实现

1、作者要赋予作品强节奏;2观众自身要适应节奏,尤其要加强对画面节奏的把握。

关于音乐方面,幕西纳克是持反对态度的,认为配音消弱了影片本身的节奏,“我们都认为音乐伴奏有必要,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影片的节奏或看得不清楚,因此,我们就愿意在音乐中感受这种节奏来使我们满足”。但这一观点是存在质疑的,画面节奏固然重要,然而在很多方面,音乐对整部电影的节奏发展也是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如《末代皇帝》开始有这样一段声效变化:溥仪3岁离母时压抑沉郁的胡琴声—喇嘛在慈禧殿外诵经声—慈禧召溥仪,周遭一群僵尸般的人,静音—慈禧死,喇嘛入内,唢呐响—溥仪登基,森严肃穆的大臣阵列—蟋蟀鸣。这样一段声效变化非常贴切的配合了影片叙事节奏,倘若没有这些伴奏,并不会改变影片叙事,但加入了伴奏,影片更具韵律感,观众也更容易入情入境。

又如加冕舞会上众人的喧哗热闹与婉容的独自神伤沉默,不仅更具动静节奏对比,也更深入表现了人物心理情感;同样的还有片尾,花匠儿子回顾空荡荡金色龙座时,响起低沉哀婉的配乐,镜头紧接着便剪切到现代,响起的是导游嘈杂的喇叭声乐,既有明显的时代分割感,也具有深层的讽刺意味。

三、节奏缘何而实现

1、画面时间长度,画面连续性等;

2、节奏强度、画面强度、画面吸引力:如慈禧死亡前夕的气氛低沉压抑,慈禧死亡的一刻喇嘛们跳进房内,刺耳的唢呐声响彻整个大殿,画面吸引力由此增加,节奏也随之增强。

3、视觉暂留原理。“当画面连续出现时,大脑皮质会不断的发出反应,使画面的印象持久的留在那里,这种持久性是可以作为节奏元素来使用的。”人类这一生理特性,正是电影形成的基础。

4、回溯。“每当我们看到主题在不同的表现下出现时,这种回忆提示作用就促使我们去想到总主题,从而使我们看到许多细部之后,对整体产生一个整合的印象”。影片中频繁采用的闪回技法,正是对回溯的辅助。

参考文献

[1]李恒基·杨远婴.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三联书店,2006.11

[2]劳 逊.电影的创作过程[M].1982

回忆的独奏范文第5篇

戏曲艺术是唱做念打的综合,必须用锣鼓来衔接和烘托,特别讲究节奏的鲜明与准确,而这种节奏性就是依靠打击乐来体现、烘托的。打击乐是戏曲表演的支柱,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它通过丰富的节奏变化,运用配器造成音色变化,以及演奏中轻重急缓的掌握,可以表现出千军万马的气氛和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以及清闲、安静等各种场面。它可以把戏剧情节所要求的情绪、气氛表现得酣畅淋漓。舞台上所表现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种种情绪的变化,总是通过打击乐来加以调节和控制,通过打击乐的渲染,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

京剧《雁荡山》,全剧仅一二百字的台词,几十分钟的节目内容,主要是靠表演和打击乐的紧密配合来展现一场千军万马的水陆大战,气氛相当激烈。《三岔口》,是一个“哑剧式”的小型武打戏,描写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任棠惠和刘利华两人在黑暗环境中进行连摸带打的表演。它运用打击乐的静与动、轻与重、缓与急,配合人物夸张而又真实的表演,使观众能够完全明白这是一场在黑暗中的打斗。京剧《群英会》中一折,周瑜想派一能人打入曹营刺探军情,为破曹之内应,暗与老将黄盖定下“苦肉计”,以便诈降曹操。在为孔明缴纳十万支狼牙战箭的庆功筵席上,周瑜命黄盖催取军粮,黄盖借期限太紧不允,周瑜以违命之由怒打黄盖,唬得在场的全军将士个个屈膝求情。唯孔明若无其事坐在席上自酌自饮,鲁肃几次暗示孔明出面求情,孔明不理,当周瑜命人把黄盖推出营外,自己也怒气不息地冲下场,整个舞台从刚才那种紧张的气氛转为平静了,只剩下孔明和鲁肃二人在场上。鲁肃见孔明依然坐在席上饮酒,加上打黄盖时又不出面讲情的原因,因而对孔明甚为不满。这样一出假戏真唱的内幕,憨厚的鲁肃和众将士是不知道的。而孔明早已识破,故而不理。当鲁肃责怪孔明时,孔明也不直言相告,怕走漏消息性命难保,而以手势比划给鲁肃看,在这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过程中,主要是用清晰的小锣演奏配合孔明的比划表演,使鲁肃从中悟出了道理,得知周瑜打黄盖的内中原委。这段哑剧式的精彩表演能获得如此成功,锣鼓配合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另外,京剧的《宋江杀惜》也有一段十分细腻的回忆表演。宋江夜宿北楼,次日早起披衣下楼,不慎将随身携带的招文袋失落北楼。当回到公衙时,发现自己的招文袋遗失,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冷汗。因袋内放有梁山晁天王写给他的密信,若被人拾走,宋江性命是小,还连累梁山泊众位英雄,于是急忙沿路找回北楼。回到楼上见阎惜娇仍然在睡,不敢惊问。首先,将昨晚上楼安歇的全过程作一回忆。上楼后,脱衣、取帽、放扇、藏招文袋,又从一更、三更到五更,起床、带帽、披衣,插扇、取招文袋夹在腋下,然后开门等一系列的回顾,准确地肯定招文袋失落北楼。在这段细腻回忆表演中,运用京剧的大小单击形式的锣鼓配合演员形体上的动作,把表演中的意图非常明确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帮助观众加深理解、看懂戏剧程式诀招。同时,通过锣鼓的渲染把戏剧矛盾和效果描写得淋漓尽致。

上述几例,是反映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表演形式,则运用不同配器的锣鼓点来描写、来体现,以达到相应的舞台艺术效果。描写《雁荡山》那场有千军万马参加的水陆大战,多用节奏紧张、音色强烈的大鼓大锣配合,显得威武雄壮、气氛热烈,恰有那惊天动地,叱咤风云的雄伟气势。《三岔口》是突出夜间连摸带打的小型武打戏,锣鼓点则采用大、小不同配器的锣鼓来点缀,酿成浓郁的戏剧性效果。反映相互不语而以手势比划,使对方了解机关原委的表演,选用单一的小锣独击,使之冷而不清、静中有声的特点。而《宋江杀惜》那种心急如焚,惊恐万分的回忆运作,选择克刚不柔的大小单击锣鼓点伴奏,体现了人物紧张和焦虑的内心活动。这些不同的表演形式,唯锣鼓伴奏才能衬托出各种特点和意境来,其它艺术手段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锣鼓的特点和功能,是有它丰富的表演内涵的。而且更有它特殊的审美价值。俗话说:“场面半台戏”,可见锣鼓演奏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加强对戏曲打击乐的研究,是同样具有理论意义的。虽然它属于撞击乐器,又是单一音色的,但不同形制的乐器组合却能产生丰富而多变的织体效果。戏曲的唱、念、做、打及各种表现程式,均有相应的锣鼓相随,而各种锣鼓的节奏特点和运用形式,又是有规可循的。曲体结构又可以分单曲体和连曲体,以至千变万化的大型锣鼓演奏,用于表现剧本丰厚的内涵与旨趣。创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固定节奏型的任意反复,不同节奏特点也可连接组拼,凡此种种,都是应该认真总结和研究的。

相关期刊更多

都会遗踪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意林文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安徽医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