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爱的小故事

关于爱的小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爱的小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爱的小故事

关于爱的小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国;动画电影;贵族爱情;传奇爱情;民间爱情

20世纪初,电影艺术在美国开启了发展之路,随之而来的是动画短片的发展,当时的动画短片常常作为传统电影的暖场片进行播放,内容以夸张搞笑的动作为主,时长较短,与其说这是动画短片,不如说20世纪初的动画电影是一种在影院播放的滑稽剧。[1]这种“配角”地位持续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以迪士尼公司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开端,美国动画电影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不仅在电影时长方面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影片内容层面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越。也正是自这部影片开始,美国动画电影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改编浪潮,一直到20世纪末期,活跃在美国影坛上的动画电影大多是改编自童话故事、经典儿童读物或世界知名小说。纵观这些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美国动画电影,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故事结构简单、人物性格鲜明,同时均是以“爱”为主题所展开的故事,而其中真挚的爱情故事自然成为主流,此时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发生在王公贵族之间,王子遇到公主的爱情模式成为其中之经典。20世纪末期,改编经典文学作品的动画创作已不能适应观众日益提升和逐渐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品位,包括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公司在内的许多美国动画电影的龙头企业开始在保持动画电影核心主题的基础上,探索更加丰富多样的题材,于是一批褪去奢华的平民形象及充满想象力的非人形象逐渐登上美国动画电影的舞台,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观影热潮。正如前文所述,“爱”是动画电影的核心主题,那么在日益丰富的影片题材中,爱情故事自然不会缺位。在20世纪末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美国动画影片中,爱情故事也不再局限在王公贵族之间,这些故事逐渐褪去了王族的光环,或是走进民间,或是走向更加神奇的领域。本文将在通观美国影坛上书写爱情故事的动画影片的基础上,以贵族爱情、传奇爱情和民间爱情做简单区分,针对影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仙履奇缘》《睡美人》《小美人鱼》及《美女与野兽》《怪物史莱克》《花木兰》《钟楼驼侠》展开论述,对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爱情故事进行探析。

一、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贵族爱情故事

当1933年迪士尼公司完成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初期制作,在拍摄之前,许多业界人士都认为迪士尼公司正在进行一次愚蠢的投资,他们认为没有人会花钱去电影院看一部幼稚可笑的动画片,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上映后所引发的巨大观影热潮证明了迪士尼公司的投资眼光,而这种开启美国影坛动画时代的影片所讲述的正是王子与公主之间的爱情故事。[2]《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改编自《格林童话》,其中的女主人公白雪公主在后母王后的逼迫下逃入森林之中,遇到了七个善良活泼的小矮人并度过了一段平静欢乐的时光。但王后出于对白雪公主美貌的强烈嫉妒对白雪公主穷追不舍,单纯善良的白雪公主在王后的阴谋中误食了毒苹果昏死过去,而唤醒白雪公主的唯一方式就是王子的吻,最终王子吻醒了白雪公主,二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从这部影片的内容主线来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并非一部典型的爱情故事片,因为在这部影片的大部分故事情节中,男主人公即王子都是缺位的,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似乎成为影片的唯一主角,而展现真善美的最终胜利也成为这部电影的核心意旨。事实上,自《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以来,美国动画电影中很少出现典型意义上的爱情片,这与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具有很大关系,其中的爱情故事也是作为阐释“爱”之主题的辅线而存在的,但这并不影响美国动画电影中爱情故事为观众所带来的感动,就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王子虽然仅在最终关头出现,但他的吻是解除诅咒的唯一方式,这一重要的角色定位无疑强化了爱情的力量。在首部动画长片引发巨大轰动后,迪士尼公司推出了动画影片《仙履奇缘》,《仙履奇缘》的故事原型是大众所熟知的“灰姑娘”的故事。[3]影片开始于王子选妃的舞会,在舞会上借助魔法的辛德瑞拉与王子相遇共舞,但当12点的钟声敲响后,辛德瑞拉被打回原形,继续过着被继母和继母的女儿们欺辱的生活,但对辛德瑞拉一见钟情的王子却拿着辛德瑞拉遗失的水晶鞋挨家挨户地寻找,最终,能够穿上水晶鞋的辛德瑞拉成为王妃,与王子在王宫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简述《仙履奇缘》的故事情节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影片与迪士尼公司先前推出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叙事结构和内容主旨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处。从人物形象设置上看,《仙履奇缘》中的女主人公虽然不是公主,但依然是善良、单纯、美丽的形象,而男主人公则同样是一位风度翩翩、情感专一的王子;从人物关系设置上看,白雪公主和辛德瑞拉都在后母的虐待下生活,王子则承担着拯救者的任务,与王子相遇都成为影片中女主人公幸福生活的开端;从表达主旨上看,两部影片都是在歌颂以女主人公为具象表征的“真善美”,批判以后母为代表的“假丑恶”。在具有诸多相似的之处的同时,相比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而言,《仙履奇缘》中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明显占据了更多的篇幅,并担任了更为重要的叙事角色。除上述两部动画电影之外,在美国影坛上还有包括《睡美人》《小美人鱼》在内的多部讲述爱情故事的影片,这些影片在人物形象设置及叙事模式等方面均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仙履奇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们都代表着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这也反映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贵族爱情故事的共同特点。

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传奇爱情故事

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所造就的观影热潮已成为历史,这些贵族爱情故事虽然经典,却因不断的重复和固定的套路而不再备受关注。1991年,一部突破传统美国动画影片中贵族爱情局限的影片《美女与野兽》横空出世,这部影片被视为贵族爱情向传奇爱情转型的经典之作,为美国动画影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随后的动画电影发展中,还涌现出了《怪物史莱克》《僵尸新娘》等书写传奇爱情故事的影片,这些影片依然以“爱”为主题,以“真善美”为追求,但凭借独具创新性的题材选择而获得了不同国度的观众的喜爱。在影片《美女与野兽》中,观众所看到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传奇爱情故事,即女主人公贝尔和因诅咒而化身野兽的王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中,贝尔的父亲在森林中迷路,误打误撞地来到了野兽的城堡,野兽外表狰狞、个性暴戾,将贝尔的父亲囚禁在城堡之中。闻讯赶来的贝尔为了拯救病中的父亲,提出用自己作为置换,并答应野兽自己将永远留在城堡之中。事实上,野兽是受到诅咒的王子,他需要得到贝尔真挚的爱才能破除诅咒,为了使贝尔能够爱上自己,野兽极尽所能地讨好被幽禁在城堡之中的贝尔,但这种虚伪的示好并没有打动贝尔的心,贝尔依然在伺机逃跑。直到有一天,逃出城堡的贝尔意外陷入了狼群之中,已经逐渐爱上贝尔的野兽不顾一切地救出了贝尔,甚至面对思念父亲的贝尔决定将其送回家中,而自己甘愿以野兽的面貌永远孤独地生活在城堡之中。影片的故事发展至此,野兽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美貌善良的贝尔,而贝尔也在野兽的关爱中慢慢动容,最终,解开诅咒的野兽重新变回王子,整部影片以圆满的结局收场。虽然《美女与野兽》的剧情并没有完全跳出贵族故事的藩篱,但曲折的情节设置和“野兽”这一极具个性的形象设置却使影片增添了传奇色彩,开启了不同于美国动画电影中传统贵族爱情故事的爱之篇章。同样讲述美女与兽之间爱情故事的影片《怪物史莱克》上映于新世纪之初,这部影片创造了近2.7亿美元的票房纪录,其后续拍摄了三部续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展现出这一系列影片备受欢迎的程度。与《美女与野兽》不同的是,《怪物史莱克》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设置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丑陋和怪异的,从这一层面来说,这部影片已完全打破了美国动画电影中传统贵族爱情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设置。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史莱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怪物,奇怪丑陋的长相使史莱克养成了孤僻的个性,独自生活在森林之中。史莱克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暴君打破,暴君不仅侵占了童话王国,还霸占了王国的公主。为了夺回自己长久以来的生存之地,史莱克踏上了与暴君对峙并拯救公主菲奥娜的征程。在拯救菲奥娜的过程中,史莱克逐渐地爱上了美丽的公主,但公主期望前来拯救自己的是英俊的骑士,对史莱克的骇人形象十分失望。从这一情节设置来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传奇爱情故事不再像传统的贵族爱情故事一样讲述着一见钟情的爱情,而是更具现实感地呈现出了情感滋生的过程。最终,美丽的菲奥娜公主甘愿变成与史莱克一样又胖又丑的怪物,幸福地生活在由史莱克夺回的森林和王国之中。可以说,正是这种完全有悖传统的形象设置和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设置,使《怪物史莱克》中的爱情故事更具吸引力,从而创造了票房奇迹。

三、美国动画电影中的民间爱情故事

就美国动画电影发展历史而言,一直存在着许多改编剧本,而改编的对象往往是童话故事或儿童读物,很少涉及严肃的悲剧著作,而影片《钟楼驼侠》则自《巴黎圣母院》中汲取灵感,大胆地进行了改编。影片的主人公是加西莫多,但主要的爱情故事却是在爱丝梅拉达和菲比斯之间展开的,同时,对于这三位主人公的形象设置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女主人公爱丝梅拉达不仅美丽而善良,而且十分勇敢,在众人嘲笑加西莫多的丑陋形象时,她能够仗义执言;在卫队长菲比斯身处险境时,爱丝梅拉达又英勇地从水中救起了菲比斯。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菲比斯是一位英勇而富有博爱心理的形象,他不仅掩护爱丝梅拉达从圣母院逃脱,还与加西莫多共同逃脱恶人浮罗诺的追捕,在影片的结尾同样善良而勇敢的爱丝梅拉达和菲比斯终成眷侣,展现了一段平凡而美好的爱情故事。在《钟楼驼侠》上映后不久,同样书写民间爱情故事的影片《花木兰》上映,在北美及中国等地区均反响良好。在影片《花木兰》中,我们看到的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与少将军李翔之间的爱情故事,二人从战友变为情侣的过程伴随着硝烟与生死,正是这些生死考验使木兰与李翔之间建立了真挚而坚定的情谊。事实上,动画影片《花木兰》虽然是以中国历史故事中的花木兰将军为原型进行的创作,但在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方面却与真实历史有很大的差别,从这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的不仅是替父从军的忠孝木兰,还看到了勇于追寻真爱的新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4.

[2]蔡志军.从《白雪公主》故事的历史演变看迪斯尼动画模式的现代转型[J].社会科学论坛,2007(24).

[3]王建陵.杂糅与全球化文化生产:以迪斯尼动画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关于爱的小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楂树;爱情;线索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静秋和老三纯真清丽的爱情故事,却以一棵树来命名,是关涉到故事发生的时代的制约。故事发生在1974年的末期,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爱、性等这些私化的东西成为禁忌,被长期的压抑与掩埋,因此这部爱情小说被冠以树的名称来命名。

这种文学叙事规范由来已久。新的叙事规范与意识形态,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成为文学创作的总归。这导源于延安时期的“讲话”精神与指引,在50至6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完整地定型下来。[1]“人性”,“爱情”,“性”等成为禁忌,作家们不得越雷池一步,稍不注意就会受到批判甚至无端的攻击,这在那种社会历史语境中早已成为常态。

在为纪念老三逝世30周年,这段爱情遭际的女主人公,在小说作者艾米长期的催逼之下,将自己的爱情故事授予给她,让她通过故事传播开来。于此,在故事的历史指引下,静秋重新上岗,诉诸艾米的文字重又回到那个年代,重又去感受与体会,那种语境之下,爱情与性双重缺位之下,仍旧存在的爱情童话,获得某种精神的蕴藉,以此审视与对抗现实,反观人生与生命。接通历史与现实,其关注点还是在当下,去拷问,在现存身体与性都不缺失的情境里,爱情仍旧难以实现,甚至浮泛而丢掉爱情的本真。然则广大读者的介入,静秋独有的爱情故事锻造了一个由众多读者参与与介入的“公共空间”,对个人爱情的分享与品读铸成一种理想的爱情型范,伴着传奇性的真实与虚构,谱写当下的爱情图景,依旧是缺位的,至少那种纯真是缺失的。

首先去审视那历史上的爱情,也即是静秋与老三在期间的爱情。1957年的反右运动,随后的十年“”,造成了多少人的离乱与悲剧。而现实的禁锢又是何其之多,没有人愿意以身试法。尤其是对于像小说之中静秋这样的家庭。她的哥哥长期下放偏远的农村,爱情难以实现。他们看到了,听到了许多的生动例子,历历目前。禁忌的无处不在,家庭的残酷现实,个体生命与前途的考虑,使得静秋的妈妈严厉地教育子女,对静秋是异常关照。从一定意义上讲,静秋是全家的希望。责任的负荷极端沉重,也就是在这样的现实境遇以及红色铸就的如火如荼的集体主义完全磨灭了个人自我的存在环境,锻炼了静秋坚强,耐劳,孝顺,知理,不怕吃苦,有韧劲的多面手,可以说时代、环境塑造的她是一个“集大成者”。但在那样一个时代,铺天盖地的红色充斥了整个中国,人们的生活被极度的红色化、政治化[2],加之遭遇现实,禁忌,家庭的严厉管束,使得静秋在生理知识与爱情方面知之甚少,甚至缺乏基本的常识,显出她过于单纯的面影。于此,她爱情的意念是隐而不彰的,被压抑着的,不得自然的生长,且时时置于监控与自我疑虑的状态之下。故而,面对老三的真情,她一直处于怀疑与向往的矛盾之中,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忧惧被怀人“得手”。所以这一切都预示着静秋与老三的爱情满含着缺憾,至少是不顺畅的,不完整的,也不成熟。即便是在静秋深然地感受到老三的爱情之后,老三也并没有“得手”,白血病抑制了他们爱情的实现。身体的互视是爱情最高的实现。性,始终无法言说。即便是静秋身边那些性的实践者,面对的却不是静秋一般的情况――爱情基础上的性的缺位,最终随着老三的离去,爱情没有了载体,只供静秋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瞻仰,如同一个坟墓,埋葬自己最深爱的人。然则,精神意义上的爱情好像还存在,至少在静秋的记忆里,恍如隔世。艾米诉诸小说的写出使得静秋的爱情由私有变成公共,所以爱情确是死了。

艾米在小说里讲述了静秋与老三的爱情故事。在序言里道及:“《山楂树之恋》是以本书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 [3]也就是说,小说用艾米的叙事讲述静秋的故事,而且这是一个发生在30年前的关于老三与静秋的故事。套用高小康的理论话语,“一切故事都是人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当人们在讲述过去的事时,是在将过去的世界通过话语同现在联系起来;当人们在讲述他人的事时,则是通过话语把他人同自己联系了起来。从表面上看,讲故事与听故事的行为表现出对过去与他人的好奇,实际上这种行为的意义在于提供了过去与现在,他人与自己的一种联系……总之,一个人自身的,现实的状态是通过与他人,与过去的联系而呈现出来的。人就是通过这种联系而产生了‘命运’的观念和对‘命运’的关怀。”[4]小说作者继续爱情的主题,高扬着理想与渴望,真挚与热切,呼唤那种爱情的亲临。而《山楂树之恋》无疑成为一把标尺,构画着理想爱情的图景。反观当下的现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成为一种选择的标准,爱情成为了一种奢侈品,缺乏真诚的投入,金钱与物质的异化,生存的压力与理性的肆虐,都鼓动我们抹掉真情的追寻。可以说,当下的爱情是严重的缺位了。

参考文献: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边利丰.自然之树 人性之树――电影《山楂树之恋》的象征意义及其与原著之关系[J].电影文学,2011(14)82-84.

[3]艾米.山楂树之恋[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关于爱的小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失恋33天》 爱情 日常 婚恋观

《失恋33天》是2011年度国产电影中的大赢家,说它是大赢家,不仅指其投资少,获利丰,是电影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更指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影片中的主角黄小仙和王小贱一时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人物,电影的诸多细节也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如火如荼的电影市场上,很多电影一经公映旋即被人们遗忘,这是一个热爱电影却出产垃圾的年代。其实,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并不奢望每一部电影皆属精美的艺术品,大部分人不过希望看到一个还算有意思的故事,并且,这个故事通过一种有意思的方式被讲述出来。《失恋33天》就是这样一部有意思的电影,它不深刻,不唯美,不怪异,却在婚恋观念上开辟了爱情片的另一种模式,或者说它为爱情片提供了另一种诠释爱情故事的可能。

按照社会学家的说法,“人们更多地与自己群体或社会阶层中的其他成员交往,处于相同社会位置的人们有着共同的社会经验和角色,以及相似的属性和态度,这一切都将促进他们之间的交往,例如婚姻、朋友等性质的交往关系。”[1]而当下中国人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超越阶层的限制,使自己流动到更上等的阶层中去,婚姻则是改变自我阶层的一种便捷方式。当下国人的这种攀越欲望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渗透到商业电影中,在标榜纯爱的爱情片中,资本的力量正在超越爱情的力量左右着故事的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了《单身男女》、《我愿意》(《I DO》)这样的电影,女主角最后选择的无疑是那个更“多金”的男子,换句话说,只有拥有资本的男子才有追求女主人公的权利。这不过是灰姑娘邂逅王子的韩剧模式,并无新意。然而,这样的俗套情节却一直被延用,因为大众普遍做着灰姑娘的幻梦,电影则是造梦的中介,无数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的观众、无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人通过一场电影将自我催眠,从而经历一次非凡的美妙之旅,她们期盼自己如女主人公一样美丽、幸运,获得完美的爱情;所谓完美,即是过上富足和备受关爱的生活,物质和精神并行不悖——这是天下女人的愿望。《失恋33天》也可以被拍成这一类的电影,因为从表面上看,黄小仙的身边不乏钻石王老五,可编剧和导演却扼杀了灰姑娘的好运,黄小仙注定是小职员,注定驻扎在自己的阶层中,注定要与同是小职员的普通青年租住二手房,在吃喝拉撒中日久生情。这就是现实。

一、多种可能性的不可能

黄小仙与其前男友陆然的恋情属于典型的校园恋情,纯洁的校园恋情进入商品社会后,并未被残酷的经济现实击退,却被黄小仙的个性终结,“小三”的出现只不过是陆然背叛的显性原因,根本原因是黄小仙已不符合逐渐成熟的陆然的伴侣理想——年少时追求个性,成熟时则希望安稳。校园恋情以浪漫爱情来维系,进入社会、步入家庭生活则需要忍让和经营,陆然显然比黄小仙率先完成了成长,抛弃咄咄逼人、尖酸刻薄、酷爱折腾的带有点文艺女青年的矫情劲儿的女人,接纳一个温顺、柔弱的驯良女人是其最现实的选择。对陆然的这种情感“现实”,黄小仙虽然在表面上不肯原谅,但在内心中她还是默默做了自我检讨,她为对陆然的刻薄而检讨,却不想为其改变自己的个性。在这个如此现实和快节奏的社会里,爱人与爱情都不再给人以安全感,或者说,于我们身外的一切事物都与我们具有着不确定的关系,人唯一可能确认的便是自我的存在,被迫改变自我的存在形态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否定。虽然有过动摇,黄小仙最终还是选择保持自我获得“自尊”,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余下的一生我也需要这自尊心的如影相伴。”她与陆然的故事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有关“小三”的故事,而是一个成长故事,在失去一份爱的同时,收获的是成熟,是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和对自己想要和能要的东西的确认。失恋不过是序幕,校园恋情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婚恋前史,真正的故事必将在成长后上演。

关于爱的小故事范文第4篇

一、电影《简?爱》与原著小说的相异之处

(一)叙事情节的不同

小说《简?爱》将主人公简完整的成长历程以文字形式事无巨细地叙述给读者,而电影受到时间等因素影响,无法完全照搬小说,只能根据需要对小说的叙事情节结构进行删减,重新赋予小说新的时代生命力。

电影《简?爱》根据小说中人物的回忆方式只截取了主人公不同人生阶段的主要内容,在保持小说叙事大框架的同时,回避了电影放映时间及视觉直观性的局限,对部分小说情节予以删减,突出了对主人公女性坚强形象的塑造。例如,电影《简?爱》中删除了小说中简与圣约翰在泽屋的内容。小说中圣约翰是简追求爱情和自由的阻碍者,以他来反衬简的自立和性格,但是小说中对泽屋的叙述太过细致,足足有8章135页的内容。电影只有短短的90多分钟时间,很难将圣约翰这一人物及故事情节囊括在内。电影要突出表现的是简苦难的童年、曲折的爱情,并以这些内容来满足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所以泽屋这一繁枝细节只能删去,将空间和时间留给主要矛盾内容的展示。同时,电影作为通俗的大众艺术形式,观众很难在90分钟内形成对人物的短视记忆,像圣约翰这样的功能性角色,必然会影响观众对影片主题的理解。

除此之外,电影还将小说中简得到叔叔遗产这一情节删减。小说中简最终获得遗产与罗切斯特形成了经济地位的对比,虽然摆脱了自卑心理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但是小说强调的是遗产让简勇于爱上罗切斯特。而电影将简获得遗产的情节删去,强化了简冲破世俗与地位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主义价值观。她重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的逻辑因素是爱情,而不是小说中的经济地位变化的原因,展示出女性新的姿态和意识,在这一点上实现了对原著小说女性主义的超越,也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情感和审美标准。尤其是电影最后浪漫的结尾,精练地结束了整个故事,删去了小说原有的复杂结尾设计,在简和罗切斯特的拥吻中,直接将情感推向高潮。这种对原小说情节的删减,不仅让电影的主题更加直观突出,而且削弱了原著小说的说教道德意味。当然这种改变也更加符合电影商业利益,让电影大团圆的结尾符合现代观众对浪漫结尾的期盼。

(二)叙事时序的不同

虽然电影和小说都是以倒叙为主要的叙述手法,但电影却对原著小说固有的叙事时序予以了一定的重构,让核心故事情节的时间性更加明显,也有利于凸显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原著小说中,“我”作为叙述者,也就是主人公简,以倒叙的叙事方式,对过去的种种进行回忆性叙述,而故事的时间起点是简10岁大时,由10岁进入故事的顺序叙述。小说中故事的叙事时序围绕着简8年寄宿生活、与罗切斯特的恋情、圣约翰求婚、与罗切斯特结婚的顺序。虽然小说中,简以“现在”为起点回忆她的过去,并对她生活中每个重要节点予以交代,但是却没有对“现在”进行明确,直至小说最后章节才提到“现在已结婚十年”。至此,读者才了解简大约是在其30岁时,开始追忆过去,回忆的是其10~20岁之间的生活经历,其中重点是其18~20岁这一节点。可以说,小说倒叙的时间跨度长达20年,而整部小说叙事时间基本上是沿着直线形的“过去”到“现在”的顺序展开,

但是电影《简?爱》以主人公简独身一人从桑菲尔德仓促离开为开始,而这一情景在原著小说的第402页才出现,也就是小说故事将近结束的地方。由此可以发现,电影中采用了与小说完全不同的叙事时序,尤其在开篇处。电影中的“我”以从桑菲尔德离开为叙事起点,也就是电影故事的“现在”时间,而这一时间起点在小说中是简大约19岁时,与小说原倒叙起点的30岁完全不同。同时从桑菲尔德离开的时间又在电影的94分钟左右再次出现,与电影伊始镜头形成了一个环形的叙事时间结构。叙事的起点与终点这两端之间的时间顺序依次为:主人公简10岁在舅妈家,11~18岁寄宿在学校,19岁住在庄园。这一环形叙事时间结构与原著小说极为不同,它将原小说中圣约翰的情节排除在外,而在环形结构中间是以直线形叙事讲述着主人公与罗切斯特的恋情,电影的主线就是爱情。相较于小说长达20年的时间跨度,影片的跨度最短为一年,最长为十年,其叙事的基本时间模式是“现在、过去、现在”。

通过与原小说时间顺序的对比,可以发现电影的叙事时序包括起点、倒叙跨度以及叙事终点等都对原小说进行了重置。虽然倒叙最大跨度的调整并不大,但是却将原小说中最核心的故事囊括在其中,将无关的情节予以摒弃。所以电影通过这种叙事时序将主人公简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充分凸显,保证了其爱情叙述的时间需要,让观众能够充分体会其恋情,保持了原小说的内核。这种叙事时序的挑战可以说满足了现代观众对于故事主题思想的期待,更加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影片《简?爱》中时间的简化性运用,让影片能将事件或矛盾集中展示,而且时间更加集中,这有利于主要人物和矛盾冲突的塑造。同时这种安排让事件和人物的关系更加自然,也有利于观众的理解。虽然电影和小说都是运用叙事时间的变化感透视简的人生历程,但是电影对时间的重置或者明确化,让观众将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特定事件上,并在感情上与这一时间产生呼应,尤其是对简在重要时间节点及最后的选择有充分的理解。所以这种重构性的时间顺序一定程度上让影片比小说更容易获取观众的欣赏兴趣,增加观众对影片主题的理解。

(三) 叙事主题的不同

电影《简?爱》在叙事主题上不同于原著小说强烈的女性意识,而是将视角投向了女主人公的爱情。小说《简?爱》中作者夏洛蒂以主人公的成长来号召女性通过努力获得人格独立及解放。在小说中,主人公简成为维多利亚时期最理想化、典型化的女性解放代言人。但是影片《简?爱》明显地、主动地弱化了女性解放意识和内涵,除了部分原小说女性素材由于情节需要有所保留外,女性解放思想被最大限度地摒弃,反之,电影的主题思想更加趋向于商业化的爱情思想。同时由于原小说为突出主人公在遭受男性不公正待遇时的心理状况,经常采用复杂的第一人称形式的内心独白来展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抗。整部小说中都渗透着主人公第一人称形式的心理反抗,并且整个故事也是随着第一人称的自我意识而发展。而电影《简?爱》却没有采用这种性别色彩极浓的意识语言,而是用画外音的形式来突出简的主体地位,客观地展示着简的形象。同时这种画外音的叙述形式将原小说浓重的女性心理描写时间压缩,有利于对爱情主题的深化。原小说中简“强烈的反抗”的心理细节化描写,一般都被爱情心理所替代或者删除,虽然使电影文化内涵略显单薄,但是主题却更加鲜明。除此之外,由于与电影爱情主题难以衔接,也由于在画面表现上难度极大,原小说中大量极具个人意识的象征或者暗喻色彩的意象,被故意删去或者简化了。

总的来说,导演考虑到现代观众的休闲型观影需求和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原小说女性意识解放的主题,将更容易被观众接受的爱情主题置于首位。

二、电影《简?爱》与原著小说的共通之处

电影《简?爱》改编自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代表作《简?爱》,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电影和小说共享了同样的情节发展模式及叙事主题。

(一)相同的情节发展模式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一般都沿用了小说主要的情节,也必然导致两者在情节的发展模式上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同样,电影《简?爱》借鉴了小说目标引导与时空发展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首先,电影延续了小说以寻爱为目标的引导模式。电影和小说中都极为深刻地以简整个寻爱历程为目标引导着观众或读者,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讲述了主人公简在亲人离世后,由于孤身一人而感受不到爱和关怀,于是她一直坚持寻找失去的爱。对于爱的寻觅,就像一股暗流将电影和小说的情节联系在一起。例如,简小时候心底渴望爱,但只有贝西怜悯她,简在电影和小说中一直向贝西索取关爱,故事中简总是向贝西撒娇。长大后,简又在海伦和罗切斯特身上寻找着不同的爱。总之,是简的寻爱之旅让整个故事得以延续和发展。

其次,电影和小说都共享着类似的时空发展的情节模式。电影和小说的时空在倒叙的大框架之下,随着主人公的回忆一直在变迁。如在电影和小说中,时空都是伴随着主人公从童年至少年,至青年,最后直至婚姻时期,空间也随着回忆历经盖兹海德、劳渥德、桑菲尔德、英顿,最终回到桑菲尔德。电影和小说一样,随着时空的变幻,人物的性格同样也发生着转变,主人公简由叛逆的基本性格变为理性和自觉,所以说,电影和小说的故事都通过时空串联到情节发展的链条中。

(二)电影和小说相同的成长叙事模式

关于爱的小故事范文第5篇

当然,提到《北爱》,就不得不提到与之类似的《将爱》。二者同为热门剧集改变的大银幕作品,当年的三段式的故事此番升级为五个环形故事,更大胆的叙事被运用得较为流畅,结构虽显刻意,但瑕不掩瑜。至少比之《全城热恋》和《全球热恋》系列玩明星连连看,《在一起》那种连个流畅故事都无法讲述的片子质量要高出许多。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编导的用心。从本片来看,陈思诚合作较多的大银幕导演里,对他影响较大的应是非行。显然这位拍摄过《守望者:罪恶迷途》和《全民目击》,而且坚持在叙事上创新且自己撰写剧本的导演给了他不少启发。陈思诚这个故事的叙事技巧,比之传统的华语爱情片的平铺直叙更有新意。环环相扣的让爱情的发酵、炽烈、选择,角力和温暖历历在目。看得人为爱到来时的温暖欢喜不已,又为爱逝去时的悲伤无比唏嘘。

这样一来,这五个故事的关联与过渡是很重要的,如果达不到自然可信,被架空的城市爱情就会成为照顾个别观影群体的小众作品了。好在本片做得不错,这种环形叙事内地导演用的并不多,此番用环形结构尝试大众化的叙事,就要找到一个容易让观众信服的方法去串联五组男女。本片中使用的方法是家庭与工作这两个关键的纽带。陈思诚与佟丽娅一对去串联王学兵和余男夫妻使用的是工作关系,而余男串联梁家辉和刘嘉玲的亦是工作上的往来。这样一来,前三个故事就以工作串联起来。后两个故事,实则是在第三个故事的基础上,用一个家庭的亲情关系引发的一老一少两对儿。这种不似陌生人的巧遇的方法,能够让内地观众更为接受( 虽然很多影迷更喜欢《纽约纽约》那种萍水相逢)。其好处也显而易见:片中人谈情说爱,爱恨纠葛之时,观众就会跟着走心。因为这毕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爱情面面观。少年情窦初开、老年黄昏之恋、中年情感危机和物质与情感的角逐是观众司空见惯,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学生、北漂、中年群体、夕阳红们,皆在其列。离观众的距离感越小,情感就越容易代入,最终也更能够就达到共鸣的目的。

当然,影片也不是那种全片都琐碎无比,为求接地气和真实而放弃电影造梦功能的观看过程。在影片的镜头语言作为大银幕初执导筒尚属新人的陈思诚还需磨练的背景下,梁家辉和刘嘉玲的段落跳出了全片的直白,上演了高大上的一幕。在希腊的圣托里尼岛拍摄的这个故事里,基本上秒杀了近年来很多打着爱情片旗号谈情说爱的风光片。梁家辉越老越销魂的韵味,刘嘉玲极富魅惑的表现,配合上白色小岛的纯净、远眺邮轮。近观几千个岛屿中最美的伊亚日落。这个段落若有瑕疵,就是可以用更好的配乐替代自然声和现场乐队演奏,除此之外,使得全片的视听感受已达极致。而且要赞一下两位金像帝后的表现,看他们谈情说爱风流快活,是绝对的幸事,尤其是二人的幽默感不容小觑。梁家辉对于欲说还休的拿捏和气急败坏的样子,刘嘉玲告诉你风情是什么的演绎都激赞,也更担心梁家辉对着镜头说出一句“真心人”,让你笑得合不拢嘴。

最后说说暖心。影片时长两个小时,五个故事,多少显得信息量有些大,节奏不够紧凑。说节奏,就是从一老一少的两对儿的相遇开始慢下来的。校园这个故事拍得很纯净,像台湾文艺片小清新。慢是慢,后来回味却不无道理。只有你年少之时,才会冲动的奋不顾身去为某些人做一生都不会后悔的事。待到多年后回味,并无失望与后悔,那才是青春。而王庆祥与斯琴高娃以及金燕玲的段落很让人感慨。冲动的青春,纠结的中年,最终都会变成与子偕老的一生约定,这个时候,仍是爱情。只是你会记得爱的本质而且展示给所有人看。那是一句他们在履行,很多人难做到的“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而已。

当只为一个人奋不顾身和不求回报,这爱都足以暖心。

而既然是群戏,必然也是演技的集中展示。陈思诚和佟丽娅一对儿很讨喜,陈的诚恳执着,丫丫的青春美丽,是默契无疑。余男的演技依旧好的没话说,王学兵像个大杀器,每句台词皆是金句,哭戏又痛彻心扉。至于配角如郭京飞引发了最自然的搞笑和最多的意外,娱乐效果极强。一对儿小演员刘昊然和欧阳娜娜很真,孩子不是在演也不用去“演”,要的就是一瓶矿泉水般的一眼望穿。不过比起这纯,此片的某些台词反其道而行之,非常大胆露骨,让人很意外这种欲望扑面而来的直白。

所以说,虽然镜头语言和视听仍有不小提升空间,五个故事尚显冗杂。但是陈思诚的这部作品在这个华语片不愿意讲爱,也演绎不好爱的时候,犹如一本将爱情全面展示,从头至尾演绎的百科全书,翻开、观看、品评、回味,你我皆在其中,故事温暖人心。

只不过你看戏之时,爱情不声不响悄悄滋长。

而你去爱之时,才知暖心的是什么。幸好一生有你陪我那么久那么长。

整体质量:

演员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