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造价师考试专业技术总结

造价师考试专业技术总结

造价师考试专业技术总结

造价师考试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美术专业 评价标准 考试模式

一、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考试模式的历史回顾与简单评价

我国的课堂美术教学最早见于1902年,由两江总督张之洞仿照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改造南京文昌书院为三江师范,这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张之洞在《癸卯学制》中以三江师范为实验和咨询基地,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设立图画、手工等美术课,并指出:“习图画者,当就实物模型图谱,教习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凡教图画者,以位置形状浓淡得宜为主,时使学生以自己之意匠为图稿,并应便宜授以渲染彩色之法。”此目的除了增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外,明显地将美术的技能与科学、社会实业联系在一起,强调美术的社会实用功能。学校美术教育的形成,结束了千百年来形成的封建式的课徒教学模式。在昏庸腐败的清末,《癸卯学制》所设计的学校美术教育的蓝图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至于学生课业评价和考试制度更未留下多少可考资料。但是《癸卯学制》为辛亥革命之后的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1912年民国成立后,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把美学和科学看成是“养成国民实力的两大工具”,提出了“教育上应特别注意美术”,从1912年到1918年国内相继建立了十多所设有图画手工科的高等院校和美术专门院校。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课程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课程的评价标准和学生课业考试模式有别于所有其他专业。

开办新学以来的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主要借鉴西欧和东洋的经验,诸方面还不完善,但也有仁人志士不懈努力,为新中国的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1932年徐悲鸿先生在《新七法》中阐述了他对绘画造型的观点,可以说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学生课业评价标准。新七法按排序为:1.位置得宜;2.比例正确;3.黑白分明;4.动态天然;5.轻重和谐;6.性格毕观;7.传神阿堵。徐悲鸿新七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精确的造型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些观点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5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全盘借鉴前苏联模式,绘画教学奉“契斯恰柯夫教学法”为准绳。前苏联美术教育家谢罗夫说:“契斯恰柯夫体系”首先是建立在素描过程应当是自觉的过程这一点上。他说过,画素描就意味着判断。他的一个著名的原理是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标志着一个比较严格的科学方法,同那些缺乏系统的、从趣味出发的素描相对立。从确定一般的比例和动态开始,直到刻画形体的细枝末节为止。谢罗夫又说:“如果从现实主义素描中把明暗问题除外,那就违背现实生活的感受规律,也就是说,把现实主义素描变成了抽象的结构图式。”用这种观念去表现对象的全部特征:比例、动态、解剖结构、体积、空间、质感等,其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彻底的“肖似”。在我国确立走现实主义道路的大前提下,“契斯恰柯夫教学法”的引进,在当时具有压倒一切的引领和规定作用。因此“肖似”就成了50年代中期到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课业成绩评价的最高标准,包括以写意为主的中国人物画中也增加素描成分,以像与不像、准确与不准确来评品课业。这一时期,在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参照前苏联的模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规定了一个模式,那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忠实、扎实地表现客观现实的能力。甚至跟前苏联断交后的一段时期,仍然保持这一特色。每个阶段的考试要求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像与不像,形体的准确与否。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也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来说,淡化了前苏联的影响,国人开始比较冷静地、有选择地面对世界众多优秀的美术遗产,同时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在借鉴外来因素的基础上使我国的民族性的因素得以发扬光大。所以,从课程设置上看,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更加广阔,教学目的从单纯的技能培养转移到素质教育方面。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新增了一大批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为了给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输送高层次的美术和设计人才,在绝大部分院校设置有美术或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相关的专业门类层出不穷,招生量之大和从教者之多,达到了空前的境地。各院校在各自的层次上,纷纷调整办学定位,从80年代的纯艺术的精英教育,转向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的大众化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方向。由于专业方向的细化和学生数量的增多,必须建立一整套适合各专业的课业评价标准和考试模式,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有效贯彻和质量的提高。

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及得失、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和缺陷、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提供依据。同时,对学生课业的正确评价和学业成绩的评定,是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依据。以往的高校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教学,虽说是班级授课,但由于学生数毕竟少,学生每一单元课程的作业,都是在教师的严格“看管”下完成的,作业完成,也意味着考试结束。大部分专业课基本上没有单独考试的说法,成绩的得出是任课教师视学生课堂作业的优劣作出主观评定。成绩评定的方法有百分制计分法和等级制计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计分法,如甲、乙、丙、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数字等级计分法,如5、4、3、2、1,等)。这种考试模式的优点是学生不存在对专业课考试的焦虑,可以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充分地完成作业,这种模式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缺点是美术学科的课业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教师评分的主观性太大,学生数量较少时尚可使用,如果学生数量多了,这种评分方法就显得粗糙,难免失去公正。另外,当今高校美术专业美术或艺术设计课业重在学生基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业所呈现的面貌本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给学生课业作出准确的评价和给出合理的成绩决非是一件易事。

二、新形势教育背景之下,必须考虑全新的专业考试模式

视觉艺术本身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有了,那就不是艺术,而有可能是一种技术,但不能就此为理由,对高等学校美术专业学生的课业失去基本的评价标准,仅凭任课教师个人的主观好恶去笼统、简单、随意地作出评价,这里面难免存在粗糙的不准确因素甚至于存在“人情”因素等。这样的评分模式既不利于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课业成绩,同时也难以有效地反映教师单元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会形成美术专业课考试成绩评定富有极强“感性特色”的定势。鉴于此,建议根据每门专业课的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规定各课的考试成绩评价的依据。虽说美术课程的考试相比教其他学科有较强的专业特色,但每门课在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却是一定的。举例一:基础素描(一)课考试,造型能力的测试是重点,占50%;表现技法占20%;创造性意识和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在基础阶段就应该强调和鼓励,占20%;在作业中所表现出的学生的学习态度10%。举例二:毕业创作考试,考试的重点就是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选材是学生认识生活、提炼素材能力的反映,占30%;画面构图及技法形式是学生在校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现,占40%;真正体现创作意义的“创新点”占20%;创作态度占10%。每个学生的每门专业课的考试成绩都应该由比较细致的子项目构成,通过这样的考试成绩,学生可以比较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课业的哪些方面取得了成绩,也能明确自己在学习当中的不足,以便调整未来的学习目标。

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由教研室设计不同的测试项目,

三、新的专业考试模式在执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体评分,是实行美术学科“教考分离”的良好措施。

高校的教研室是高校教学及管理的最基层的单位,其职能是具体负责每门课业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监控、研究、总结等全过程,以往的美术专业的教研室工作在整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其监控和研究教学的作用,普遍存在教师自己上课,自己评定学生成绩的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下,通过考试检测各科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教学、在各科中纷纷实行“教考分离”制度,这是大势所趋,是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美术专业课不可能有统一的评分标准,采用教研室集体评分是实行“教考分离”的有效办法。通过这种模式,既避免了任课教师一人评分过程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使评价更具有公正性,同时,通过集体评分,教研室可以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状态,从而达到总结、调整、改进等有的放矢的教研目的。

2.常规考试与非常规考试相结合。

美术专业的学生从学习基础造型到进入高校,只参加过一次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考试,那就是高考。这种高考模式虽说有各种各样的弊病,最关键的是将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培养成一种缺少艺术情感的绘画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这种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考试模式在培养学生迅速造型、形象记忆等方面也有很大的益处。进入大一开始专业学习以后,大部分课业都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完成,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比较从容地、理性地、带有研究性质地完成作业,但是依赖长时间完成课业的模式却忽略了学生敏感捕捉对象的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常规考试之外,应借鉴高考的模式,在各专业当中增加一定量的短期考试项目,以这种模式敦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对专业课的拓展性学习,其成绩可以计入学生拓展性学分,优秀作业可以展示、评奖,以资鼓励。

3.实践课程的管理及考核模式。

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是学生走出课堂,体验社会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以往我们在这个环节中只注重过程的完成,以不出意外,安全返回为标准,学生的实践课成绩基本上凭指导教师的主观印象而定,完全忽视了实践课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这样的实践课不是成为变相的猎奇式的旅游,就是一窝蜂似的扎堆(每年西递、宏村四五月份有数万名来自全国的学子写生,食宿、交通全成问题,景点门票不低,驻足作画的空间很少),这种体验实际上与生活很远,学生所学知识甚微。所以,为了有效地完成实践课的教学任务,必须建立完善实践课的管理和考试制度,任课教师必须事先了解任课班级的学生(包括整体学习情况、身体状况以及经济状况等),了解实践目的地的基本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严格实践课考试的角度出发,规定相应的各种实践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实践目的,实践的成果以汇报展览和撰写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体评分,并对单元实践的成果进行总体评价。

4.切实作好单元考试后的总结工作。

课程考试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评定一个课业成绩,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该课学习中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得以加强。通过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以使任课教师宏观把握自己在整体教学过程当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准确把握教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成绩分析,充分了解学生,表彰先进,鼓励后进,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程度和个性,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单元考试后的总结工作是单元教学的善后工作,也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总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考虑到单元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包括重点、难点、进度等在考试当中的体现程度,分析出比较理想的部分,同时也要比较客观地找出差距;其次,具体分析参加考试的所有学生的优秀率、良好率、中等及不合格率,最好用列表的形式反映学生名单;最后,教师的总结工作最好与学生共同完成,一方面,学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心服口服,可以比较准确地认识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尽量多地征求学生的意见,多听学生的呼声,这样的总结工作才会有参考和借鉴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浴.中国美术史纲[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

造价师考试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电技术 自助菜单式评价 理实一体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重要转型期,迫切需要大量富有创新意识,并且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水平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作为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正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还比较单一,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同时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很难完成对学生能力的考察,特别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其他职业修养的考察。虽然学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考核,但比例相对集中,且一般都是以期末最后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主要成绩,不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综合水平。再则,中职学生抽象性思维能力较差,单一的理论卷面考试,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弱项,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底下,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一个工科专业,基于学习和工作特点,一般不受女生和家长欢迎,所以学生基本上整班为男生。基于男生的特点,一般是喜动不喜静,有相对较好的动手能力,思维敏捷,爱出风头,喜欢表现自己,但不喜欢记忆,不愿意学习理论。由于初中学习的生活习惯,他们更讨厌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做理论题目,而喜欢在实训室里上操作课。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对他们的评价还是以理论评价为主,采用统一的标准,就很难引起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笔者学校正在进行部级示范校的创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也在积极探索学生的评价模式,以期通过对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快和推进“理实一体技能项目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教学改革背景

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推广“理实一体技能项目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评价的“瓶颈”作用日益显露,逐渐成为约束教学改革实施的主要难题。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推进“理实一体技能项目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探索的目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过去的评价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过去的评价模式普遍存在片面性,不能够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能力;过去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不合理评价模式的确定,将导致教育教学的落后。因此,合理全面的评价模式亟待落到实处。

二是讨论怎样的评价模式是适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评价的重点是什么,以及评价的作用等对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来讨论建立一个符合现状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三是结合实际讨论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合理性。把研究所得的评价方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学生身上检验评价的合理性,发现问题,再进行相应的修改,使评价方案更加合理。

二、“自助菜单式”评价模式的实践

由此,笔者提出了“自助菜单式”评价模式。“自助菜单”一词来源于酒店饮食行业,是指顾客根据酒店制定的菜单,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肴。这一形式,一方面酒店能根据市场信息制定合适的菜单,另一方面顾客有自己选择表达喜好的权利。我们借用这一名词,也有相类似的意思。下面要明确两个关键词 “菜单”“自助”。

“菜单”是相对教师而言,要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制定评价“菜单”。

在“理实一体化”项目技能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评价“菜单”,每个菜单都有不同的评价内容。每份菜单单独成项目,比如在《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中,可分别制作“元器件选择与功能测试”“控制线路安装速度与质量”“安装工艺”“调试与检测”“功能与排故”“理论知识”等等菜单。

“自助”是相对于学生而言,有自主的权利,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也就是说在一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选择评价“菜单”的一份或几份作为教师评价自己的标准,而不一定要每个项目都做到面面俱到。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择自己努力的目标,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为了适当培养学生的多面能力,可以规定在不同的技能项目教学中,不允许多次重复同一份“菜单”。

我们考虑采用这一评价模式,基于以下两个角度。

1.基于学生的角度

(1)当代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一代,都有自己的特长,喜欢创新。每个人的擅长各不一样。所以通过自选式的“菜单”评价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特长,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能乐学。

(2)对“自助菜单”的选择,让学生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从“我被评价”转变为“我要评价”,积极自主地去寻找自己的成功点,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由于评价自己的菜单是“自选”的,所以会迫切希望能得到较高的评价,从而在完成“菜单”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教师的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2.基于教师的角度

(1)由于传统的评价模式限制了教师的创新,教学方法也依附于传统的评价模式,所以总是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利用“菜单式”的评价模式,可以让教师突破这一局限性,从多方位、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教学。

(2)利用“菜单式”的评价模式,可以真正做到让专业课教师人尽其才,特别是年轻教师,充分发挥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的特点,促使其尽快成长。

(3)能让教师真正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中去,使其对课程改革有一个亲身的体验。让每个专业课教师都能有事可做,共同探讨课程改革,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参与者,从而加快教学改革的进程,让课程改革真正有实用价值,也增强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选择了13机电技术(1)班和13机电技术(2)班二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以《电工技能与实训》课程作为研究课程进行了对比试验。菜单样式见下表。

表 《机电技术应用》项目技能训练自助菜单评价表

专业课程名称 电工技能与实训

技能训练名称

待 选 菜 单 菜单内容 技能训练水平成绩

菜单

选 择 自评

成绩 小组

评定 教师

确认

元器件选择与

功能测试 能正确选择电路所需要的元器件,计算参数和规格,并能对元器件的功能进行测试

线路安装速度与

正确性 操作方法和步骤正确,动作准确符合要求;操作熟练,能较快完成线路的安装,并安装正确

安装工艺 安装正确,工艺符合要求, 无反圈、不露铜、无毛刺、线不在垫片上、接线牢固、走线合理、器件不松动

调试与检测 能正确按照线路功能进行调试,查找问题,调试过程思路清晰,合理

功能与排除故障 能熟悉线路的运行功能,能对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熟练找出故障部位,正确排除

训 练 过 程 及 其 记 录

元器件选择与

功能测试 教师对工具元

件选择的评价

线路安装速度与

正确性 教师对线路

安装评价

安装工艺 教师对工艺

方法的评价

调试与检测 教师对调试与

检测的评价

功能与排除故障 教师对功能与

排除故障的评价

完成训练任

务时间 违反操作

规程表现

自我总

体评价 教师总体

评 价

其中13机电技术(1)班以传统评价模式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平时实训情况打总分,期中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13机电技术(2)班采用自助菜单式评价模式,再结合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价。在一个学年的对比实验中,任课教师明显地感受到了二个班级的差别。平时上实训课时,13机电技术(2)班学生的技能训练积极性明显高于对比班级13机电技术(1)班,完成质量、完成速度都优于13机电技术(1)班。实验班级13机电技术(2)班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探索积极性、技能的技巧性都有了普遍的提高。特别是在二个学期的维修电工初级和维修电工中级考试中,差距明显。13机电技术(1)班的初级通过率、初级优秀率、中级通过率、中级优秀率分别是94%、28%、86%、25%,而13机电技术(2)班为100%、44%、98%、48%。

三、实施成效

通过机电专业“自助菜单式”模式的实践研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而且促进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成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改变了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及时调控,优化课堂教学。它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它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通过该次研究,初步达到了以下的目标。

1.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工人

通过研究,寻找到一种新的评价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不合适新时期要求的评价方式,使新评价方式能真正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各种成绩,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工人。

2.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这一模式的具体实施,总体推进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国家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可培养更多更好的深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奇,赵德成.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3(8).

[2]顾明远.新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3]顾援.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造价师考试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Abstract: Certified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s are special ones that professional technologists gain job qualification of specifically industry, and the examinations are effective means in selecting talent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examinations were introduced, the trends were analyzed, the discrepancies were pointed out and the suggestions were made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执业资格;考试;认证

Key words: certified qualification;examinations;cer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081-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部门和行业协会在相关专业领域建立了执业资格制度。执业资格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通行做法。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主要涉及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行业,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建立了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制度,并形成了严格的考试、注册及执业的管理制度。

1执业资格考试的目的与意义

执业资格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评判应试人员是否达到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1]。

实行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可以加快专业人员的管理制度走上规范化、市场化与法制化的轨道,强化专业人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其在保障国家财产、公众利益和人民生命安全等方面的责任;有利于加快人才培养,促进和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库[2];有利于统一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标准,公正地评价专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资格,从而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同国际接轨,参与世界经济交流与合作,推进资格互认工作,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通过教育评估有力推动高校的专业建设。

2建设行业执业考试发展概况

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3]。根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各国经贸活动的相互渗透,促进了职业工程师活动国际化进程的开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勘察设计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设计队伍的急速增长,客观要求提高设计人员素质。这些都为我们建立注册制度提供了机遇。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为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为了推动我国建设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和引进外资项目,原建设部决定按照国际惯例拟在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领域建立工程师和建筑师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并多次进行了出国考察及调研论证[4]。1992年6月以部令的形式颁发了《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此时建立注册建筑师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筹备工作也已起步。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明确指出了要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5]。根据这一要求,原人事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把建立和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作为深化职称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了各类执业资格制度。国家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两类。

为了保证执业考试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考试标准的科学性、准确性,也为探索和确定评价的标准,积累各类执业资格考试的经验,国家在一些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前期组织进行了试点考试和试点考试后的情况分析,通过针对“点”的情况,确定“面”的办法,以确保顺利向全国推广。1994年在辽宁进行的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试点;在北京、山东、上海、广东进行了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试点;1995年在辽宁、浙江、重庆进行了二级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试点,这些为建设行业执业资格考试全面展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国家正式提出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以后,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工作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1992年6月原建设部了《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拉开了推行执业资格制度的序幕。从1997年起,全国正式举行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此后相继实行了注册结构师、造价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考试。目前,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覆盖了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和城市规划、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总体框架基本确立[6]。其中,在勘察设计行业中,在今后几年将重点开展尚未实施考试的冶金、机械、采矿矿物、石油天然气、道路、桥梁等专业考试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尽管建设行业执业资格考试体系已日趋成熟,但存在一些不足,最突出的是考试内容和实际业务差距较大。执业资格考试是能力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和执业人员的实际业务相一致。但由于每个执业资格都涵盖多个行业,导致执业资格考试偏重各行业通用性和基本理论,导致不同程度上存在“能干的不会考、能考的不会干”的现象,这需要在今后不断总结、改进。

3建设行业执业考试认证发展趋势

造价师考试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考试模式;改革;高职

一、专业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

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主要模式。授课教师、学生对此都是比较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种考试模式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但却存在如下一些弊端:

(一)很难全面地考核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模式大都是:考试时间为两小时,试题常见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 计算等,答题方式为笔答。不能涵盖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主要知识点,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大量的操作性知识很难体现在试卷上。

(二)无法客观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传统期末考试由于受考试形式的限制,很难考核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更难以实现。

(三)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课程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其考试结果仅作为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了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四)阻碍了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性

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对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严格规定,加之有些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等原因,任课教师只能“规范化”的授课,甚至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因其无法体现在期末闭卷考试的试卷上,而放弃讲授。

(五)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学风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学生不是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只是关注那些期末要考试的内容,按照期末考试的答题方法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在期末按照任课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去重点突击,而考完试很快就把临考突击记忆的东西忘了。

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构建“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是作者经过研讨确立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所谓“全程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阶段性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分阶段地检验学生对每个教学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期末临考前的重点突击。

所谓“多样化”,是指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大纲要求和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又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

所谓“复合型”,是指采用复合形式最后评定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采用多样化考试得到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能力的各种考试、考核成绩与课堂提问、专题研讨、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专业课程的最终成绩。

(二)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构建

按照上述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笔者构建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必须实现多样化,以不同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与环节,根据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笔者设计的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和环节,除了期末闭卷考试之外,还包括:开卷考试、上机操作、撰写课程论文和课程综述与学习体会等。

3.专业课程成绩构成与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占60%-70%;阶段性开卷考试占10%-20%;上机操作占5%;撰写课程论文占5%-10%;作业占5%;课程综述和体会占5%;平时考核占5%-10%。

三、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从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使学生不仅注重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成绩更好的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也包括考试形式、命题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师生互动与沟通,将考试不仅仅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任课教师在主观上愿意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能发挥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模式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高等院校要通过政策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推进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试模式的多样化

各类课程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形式,提倡考试模式多样化。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提倡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化,要“因课施考”,不能搞一刀切。

(三)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致使学苗质量下降,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数量居高不下。但是,实施考试改革同样存在控制适当的不及格率的问题,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四)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如果按现行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对于实行考试改革的教师来说,很可能因平时对学生要求严厉,考试前不给划重点等原因,而获得不公正评价。因此,要使教师真正投身于考试改革之中,还应改革现行评教方法。

造价师考试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Abstract: Present essay aims to explore the assessment of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gal colleges.It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al exam of the operability and the exam of integration of the practices and theoretics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s of open exam. Practice has proved a variety of assessment methods adapt to the needs of today's curriculum reform and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and improv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关键词: 高职;电工基础;考核方式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assess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190-02

0引言

《电工基础》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近些年来各个院校也展开了大量的课程改革工作。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培养学生能力目标为主,突出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仅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去评价学生,显然是不适用也不科学的。因此考核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事实上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是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标。其教学评价标准也应该是以学生理解的学科知识运用于实际为目的的综合评价体系。我们在课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基础上,对其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1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由于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一方面其要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操作技能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课程的考核也本着这样的目的,必备的理论知识考核采取学期末传统的笔试方式进行,在考试内容上重心向理论应用转移。传统考试方法学生比熟悉,教师便于操作,成绩易于量化。便于学生总结和加深学习的理论知识。其缺点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易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的不客观情况,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应用和创新等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单一使用这样的方式考核有失偏颇。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养成。综合考虑这种考试方式在成绩评定中的权重占总评成绩的40%。最终成绩还应当采取其他方式加以补充。

2用理实一体的考核方式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

这种方法通过若干个实验项目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要领统一起来。一人一个操作台,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根据试卷要求得出成绩。例如提高功率因数实验考核评分表内容样表(表1)。

这种考核方式强化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着眼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考察。但这种考核方式时间有限,老师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具体情况,题目难度不大,因此限制了有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这种方式占总成绩的30%。

3用开放式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是在课程内容进行中,由老师提出若干道综合题目,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题目,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电路的分析制作和调试。最后统一检查和验收。根据最后结果和提问给出每人成绩。这种方式题目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查阅资料、有针对性的阅读教材或资料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方式将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养成。最后通过学生互查(表)和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表)两种形式去考核、衡量、评价。这种考核占总成绩的30%。它是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每个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反思的训练,这种评价使得学生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上润物无声的获得提高。通过开放式考核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技能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占总成绩的30%。

当然,考试不是目的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近三轮考试试点,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也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通用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而这些正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素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也存在着设备不足,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等实际问题。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核方法也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