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鸡萝丝去散步

母鸡萝丝去散步

母鸡萝丝去散步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1篇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在农场里散步时和一只狐狸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咚! 梆!狐狸被钉耙撞倒在地。母鸡萝丝绕过池塘,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扑通!呱呱!狐狸一下掉进池塘。母鸡萝丝越过干草堆,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扑哧!扑哧!狐狸一头扎进了干草堆。母鸡萝丝经过磨坊,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哗啦啦啦!哗啦啦啦!狐狸被面粉袋砸到了头。母鸡萝丝散完步,高高兴兴回了家。

一、选用独特的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

教学一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选用了一首独特的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随着欢快的旋律和充满神秘感的意境,幼儿也仿佛跟着教师进入了野外郊游的情境。幼儿听得越来越认真,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听觉冲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巧妙的是,就在此时,教师适时提问:“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音乐的节奏和声音特点:节奏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大,感觉越来越紧张,着实扣人心弦。“到底怎么了?”教师、幼儿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为教学的下一环节作好了铺垫。

教师引导幼儿随之产生丰富的想象,幼儿们个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就在大家各抒己见,掀起了讨论的高潮时,教师带领幼儿仔细阅读绘本,观察画面,一探故事究竟。幼儿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也不断培养起来了。

二、在“开放式交流”中让幼儿主动学习

在幼儿观看幻灯片时,教师打破常规,一改以前逐幅讲解幻灯片内容的做法,转而采用“开放式交流”的形式,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教师给予了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请幼儿大胆地猜测狐狸不同行为结果,并用动作模仿狐狸滑稽的倒霉相。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关注狐狸的同时,及时提醒幼儿不能忽略母鸡萝丝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动作。幼儿把母鸡萝丝“跑”“飞”“钻”的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此环节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紧接着,教师通过让幼儿主动说一说狐狸遇到的四件倒霉事,并结合图片,让幼儿用“先……接着……后来……最后”给图片排列顺序,帮助幼儿完整地梳理故事的发展情节。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结合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使幼儿主动听音乐寻找狐狸在富有特色的节奏和声响中发生的不同的倒霉事儿。

三、音乐游戏中精彩的角色表演

幼儿理解了故事后,教师用在音乐游戏中加入角色表演的形式来组织幼儿进行绘本学习,意味着幼儿可以通过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获得亲身经验。虽说故事中只有母鸡萝丝和狡猾的狐狸两个角色,但是加上富有特色的音乐,结合精彩的角色表演,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也迫不及待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可是,角色怎么分配呢?大家又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在总结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灵活地分配角色,先让幼儿集体扮演狐狸,而自己扮演母鸡。伴随音乐,跟着绘本画面,一边示范,一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完整的故事,充分体验并表现故事中角色的不同身体动作和可爱、诙谐又机智的语言。在幼儿熟悉游戏过程后,再让幼儿自由结伴,两两合作,一个扮演狐狸,一个扮演母鸡,然后交换角色再次表演,幼儿乐此不疲。教师在旁通过眼神、动作、语言等灵活有效的提示,使幼儿在合作表演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参与音乐游戏的快乐。

绘本教学是一门艺术。绘本的图画不仅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同时还有象征的典型的形态,绘本的文字则简洁明快,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绘本阅读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页或几十页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如何组织与引导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永恒的课题。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2篇

作为一种富有趣味的语言训练载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图画书的优势,抓住有效资源进行利用呢?

一、抓“结构重复”点进行句式训练

有节奏地重复是童话和儿歌经常运用的手法, 也是图画书经常运用的手法。把这类图画书的图按照小组排列,你会发现它们的重复节奏有的是两拍,有的是三拍甚至更多。孩子们在翻页之间,会非常享受这种富于乐感的画面节奏。与之匹配的文字结构也往往是重复的,且文字简洁,易于模仿。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图画书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想象预测故事情节,利用其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小猪变形记》讲述了一只百无聊赖的小猪想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它看到长颈鹿在吃树梢上的叶子,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咚咚地跑回去做了一副高跷,然后踩着高跷去散步。路上,它遇到了斑马。“嗨,下面的那位!”小猪跟斑马打招呼,“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长颈鹿,我可以看到好几里远的地方。”“你不是长颈鹿!”斑马大笑着说,“你是一只踩着高跷摇摇晃晃的小猪,你最好小心点儿。”小猪气呼呼地走开了,没想到“砰”的一声摔倒了!就这样,这只小猪先后模仿了长颈鹿、斑马、大象、袋鼠、鹦鹉,每次行动都是小猪有了绝妙的模仿主意,接着装扮自己,最后在另一个动物的笑话中失败。整本书就这样1.2.3、1.2.3、1.2.3地重复了五次,小猪终于明白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教学中,小猪的前两次模仿行动可由教师讲述给学生听,带领孩子走进故事的情境,感知故事叙述的方式和结构特点。第三次模仿行动引导学生猜测练说:小猪会怎么变大象呢?小猪见了袋鼠会怎样炫耀自己?袋鼠又会怎样说?这一步意在抓住人物动作和对话两个细节进行重点训练。第四次和第五次模仿行动完全交给学生:小猪还想变成谁呢?任其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然后借助图画书中的表达句式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小猪_____________ 。(会怎样变形呢?)

路上,他遇到了_________。“嗨!”小猪跟__________打招呼,“我是__________,我能_____________。”

“你不是________!”________大笑着说, ________“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猪。”

小猪气呼呼地走开了,没想到_____________ 。

结构重复处的句式训练规范了语言表达,降低了故事讲述的难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阅读中的这种猜测故事与验证故事,也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阅读愉悦感。

二、于“图文互补”处进行补白训练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与文字相互补充。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很多地方都是用图画说话,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的更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相机抓住这些画面,让学生主动建构画面意义,对画面进行“补白”,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来,达成语言训练的目标。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处理得最有意思的一本书。如果单看文字,这本书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穿过院子,绕过池塘……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晚饭。不过是一只母鸡去散步,在农场里兜了一圈,但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于是,母鸡散步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首先让学生明白故事是图文结合讲述的,讲述的重点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只狐狸”。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一阅读技巧仔细观察狐狸的神态和动作,想象当时的情景,借助书中的文字编一个新故事: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穿过院子。_____________

如上面的画面,文字加上图中狐狸活动的补充内容,学生就讲述了一段狐狸追母鸡的有趣故事: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穿过院子。一只狐狸看见了,偷偷地跟在后面,想找机会吃掉母鸡。院子的地上放着一只钉耙,狐狸只顾盯着母鸡,一脚踩在钉耙上,钉耙一下子竖了起来,“啪”的一声打在狐狸的头上,狐狸疼得龇牙咧嘴,可一声都不敢吭。

三、寻“隐藏的细节”进行续写训练

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一些不容错过的细节,它不仅与主题息息相关,而且常常包含着另外一个故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细节,挖掘细节蕴含的意义和隐藏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想象延伸,通过续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有友情免费出租》讲述了一只大猩猩因为感到孤独寂寞,以“出租”的方式找朋友。文字和画面呈现的是大猩猩和交朋友,表现了真正的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购买的主题。但仔细观察画面,角落里还隐藏着一些动物,尤其是一只小老鼠,一直紧紧跟随着大猩猩。这些细节隐含着本书另一个主题:朋友是要去找寻的,而且他们都在附近,就等你去发现。

图一 图二

图三

阅读完大猩猩和的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最后一幅图(图一):红霞满天,明月东升,大树下是大猩猩孤独的背影,大猩猩下一个好朋友会是谁呢?学生充分猜测发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观图:难道在他的周围除了,真的没有朋友吗?仔细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除了小老鼠,在大猩猩的周围还有谁?学生回顾前面画面(图二、图三……),表达自己发现细节的惊喜,教师顺势总结引导:仔细观图,我们有那么多的发现,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原来在大猩猩的身边竟然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它们会和大猩猩交朋友吗?现在咱们来做一回小作家,续编故事:

这一天,大猩猩又在大树上贴了叶子,上面写着:我有友情免费出租,他坐在大树下等着,等着,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样的续编故事训练,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能自由表述,而且深化了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在故事中完成了自我教育。

四、据“文本特色”进行文体训练

图画书不但主题丰富,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多样化,如日记、书信等。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这种语体特色,寻找读写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进行体裁方面的训练。

《小恩的秘密花园》是一本获得美国凯迪克大奖的图画书,主人公小恩的故事通过12封信来讲述,非常有意思。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朗读12封信,潜移默化地领会书信格式和表现方法。

这本书的后环衬上,小恩又回到了乡下,和奶奶继续过幸福的田园生活。仔细观察,小恩的篮子里似乎装着许多信。教师于此处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设计一次书信训练:

小恩带着舅舅的不舍和思念,回到了乡下,但是她和舅舅的通信却一路相随。孩子们,小恩会在信里说什么呢?舅舅又会怎么对她说呢?你能替小恩或舅舅写一封信吗?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3篇

京味名点,萨琪玛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清朝一位萨姓将军,喜爱骑马打猎,他每次打猎后都要吃上一份点心。一次萨将军出门前,特别吩咐厨师:“来点新玩意儿,做不好就回家吃自己的吧。”负责点心的大厨在烹饪时因为太紧张,失神将沾上蛋液的点心炸碎了。偏偏这时将军回来了,厨子火大地骂了一句:“杀那个骑马的!”无计可施下他端出了炸坏的点心。想不到萨将军吃后相当满意,便问点心的名字。厨子随即回答:“杀骑马。”萨将军以为点心叫“萨骑马”,非常欢喜,炸坏的点心也因此风靡了起来。

京味十足的传统小点――萨琪玛

面团材料:普通面粉250克、鸡蛋3个、酵母粉3克

糖浆材料:麦芽糖150克、白糖150克、水80毫升

干果:葡萄干、碎核桃仁、熟芝麻

做法:1.鸡蛋打入碗中,打散出泡。面粉与酵母粉倒入蛋液,搅拌均匀,和成面团,发一会儿。2.面团擀成大薄片,撒些面粉碎,折叠起来,切成面条。切好的面条抖开,撒些面粉以防粘连。3.油热后先扔一小根面条,面条浮起后,即可分批将细面条入锅炸制。面条入油锅后,会迅速膨胀并浮起,炸至面条稍稍变色,可以轻易折断的程度,即可捞出,用滤网控油。

4、炸面条的同时准备熬糖。先将麦芽糖、白糖、水一起入锅,小火慢煮,边煮边搅拌。大约15~20分钟,糖浆变黏稠,筷子能挑起、拉丝即可。5.糖熬得差不多时关火,迅速将面条和干果倒入糖浆中,搅拌均匀。尽量使所有面条都沾上糖浆,因为糖浆容易干,这一步动作要快。

6.将沾上糖浆和干果的面条倒入事先涂好油的容器中,用力压平压实。晾凉后取出切块即可。

厨房小叮咛:

面条要切得细些,油炸后它会膨胀很多倍。

装萨琪玛的容器,要事先涂好油,既可防粘,又可以方便之后取出。

干果可以先铺在容器里,面条上好糖浆,倒入后即可粘合在一起。

老百姓的大爱――桃酥

“昨天爱人去食品店买了一斤桃酥,说是老字号经典口味。小时候,我特别希望家里来客人,因为当时走亲访友,一定要带上一盒桃酥才算带了‘上档次’的礼品。每逢过年,食品店前都要排长队,能买上一盒桃酥可不容易。现在全家人都知道我爱吃桃酥,每天早晨我习惯喝碗粥,再配上一块桃酥,真是惬意!”(读者:王福刚)

原料:食用油100克、鸡蛋1个、白糖80克、低筋面粉250克、泡打粉4克、小苏打2克、核桃仁100克

做法:1.核桃仁放入烤盘,180度烤8分钟左右,冷却后捣碎。也可以在炒锅中炒熟核桃仁。

2.取碗倒油,敲入鸡蛋、加入白糖,顺一个方向搅匀。

3.低筋面粉、泡打粉、小苏打一起过筛,加入步骤2的混和物中,搅至无粉团。加入核桃碎,再搅匀成面团。

4.取一个30克左右的面团,搓揉成圆球,按扁后在中

入口即化,酥脆香

桃酥是很多人的童年最爱,自制量更足。咬上一口满嘴酥香,配上脆脆的核桃仁,味道棒极了。

间放半个核桃仁制成饼胚,放入烤盘。多个饼胚排开时,中间要保持一定间隔。

5.烤箱180度预热,开上下火,烤25分钟左右即可。

新春吉祥小点――广式萝卜糕

编辑小语:萝卜糕是众所周知的传统点心,新年吃萝卜糕还有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吉祥寓意。但要注意萝卜糕多吃不易消化,尤其是肠胃虚弱的人,应适量食用。

原料:大米1斤、香肠1根、洋葱半个、干香菇4朵、白萝卜1斤、海米30克

做法:1.大米提前洗净浸泡4小时,干香菇温水泡发。白萝卜去皮擦丝,挤干水分。

2.大米放入搅拌机,打成米浆。可适当加些水,以免米浆太黏稠。搅打好的米浆,倒入容器,萝卜丝放入米浆中搅匀。

3.香菇、香肠、洋葱切丁。平底锅放适量油,爆香香肠。加洋葱丁、香菇丁,煸炒出香味后加海米翻炒。加盐、生抽调味,继续翻炒。炒好后,将它们加入萝卜丝米浆中,搅匀。

4.准备一个干净容器,为了方便取出成品可以铺上一层锡纸,将混合好的米浆倒入。

5.容器上蒸锅,锅中加足量水,中途水烧干,可再加水。萝卜糕隔水蒸,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40分钟。蒸好的萝卜糕取出倒扣晾凉、切块。可直接食用,也可煎至两面金黄食用。

清甜爽口,软糯香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4篇

一、“有点”:是指准确地把握活动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只有教师对目标定位适宜、准确、科学,才能做到“有点”;“点”找得准不准,是衡量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尺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必须看透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如何找?如何定?首先,教师要考虑制定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知识、技能和情感;其次,要找准你要的一个点来放大你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使教学过程能更加有效地推进,活动点要既能完成本次活动的小目标,又能完成大主题目标,因此需要教师学会从纲要中分解出年龄特点与发展目标,在活动中丰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构相关经验,推动幼儿主动地探索问题、积累经验、改变态度、提高能力,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引导教师观摩优质集体活动时要尝试依据特定内容寻找《纲要指南》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要求、关键经验,同时要把握幼儿必要的和可能获得的经验框架,学会寻找符合幼儿共同的、现有的经验水平的经验点来设计集体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线”:指围绕教学目标,让“点”、“线”融汇贯通。这根“线”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问题、一种感受、一个形象、一个故事,从而将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起来。这线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在逻辑联系的能力,真正起到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绘本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母鸡萝丝就是整个故事中一个主角,教师设计活动时可以从母鸡的不同表情和动作语言来创设情境,让幼儿在角色中边猜想边讲述,从而理解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情节爆笑,语言少,但通过母鸡萝丝散步的经过,孩子们认识并学会了不同的地点名词。

三、“有法”: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灵活应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点拨和调控自如。精心预设学情,关注动态生成,运用多种策略科学指导,及时点拔,有效调控,激励幼儿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能灵活运用是关键。

如在《放烟火》活动中老师给予孩子的三次想象就创造了奇效。第一次是让孩子看一张深蓝色的纸,问:“你看了想到了什么?”幼儿说“想到了夜空、星星、月亮”;第二次是当老师和幼儿合作在纸上用棉线沾上不同的颜色进行拖画后,问:“现在你再来看看这张画你想到了什么?”幼儿说“想到了飞机开过时留下的烟、流星、鞭炮、礼花、烟花……”老师及时表扬:“你们的想象越来越丰富了,我很高兴。”而第三次是小朋友作品完成后组合成一个大画面,问:“那么大画面,你又想到了什么?”幼儿说:“放烟火。”老师又问:“那么多颜色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表达呢?”幼儿的回答是:“好漂亮啊、太好看了、超级漂亮……”当幼儿不能回答到点时老师及时为孩子提升,说:“哦,在你心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就是你说的好漂亮、太美丽、超级漂亮、顶级好看……”这就是老师开放丰富的语言带给孩子的快乐、大胆、想象,其中时刻浸透着老师教学的灵巧策略。

四、“有味”:就教与学效果而言,即教有特色:这能体现教师教学本色,表现为扎实的基本功,巧妙的思维点拨,精当的引导,得体的反馈评价,幼儿学有所获;还表现为在浓厚的“趣味”氛围中,幼儿获得了鲜明的形象,鲜活的语言,至真的感悟,有效的方法。

在大班科学探索活动《越变越长》中,当孩子们借用辅助材料为小蚂蚁想办法时,老师把主动权给了每一个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地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在这里,没有所谓的老师的“权威”,只不过和孩子一样,是活动中的一个参与者,而老师要做的更多的则是倾听、赞扬和恰当的引导。在轻松、融和的互动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孩子的现实,更能看到他们的可能。而激励,正是让孩子自我表现,自我超越的关键。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老师,往往会使孩子变得让我们无法赞美。

五、“有情”:指注重发展幼儿的思维,使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任教者以自己的风度、神韵、气质、魅力、领悟影响、感染幼儿。老师从容雅致,始终面带微笑,给幼儿以鼓励,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引领点拨幼儿把握故事意象,注重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使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激情四射、挥洒自如、娓娓道来,孩子们就兴趣盎然、思绪飞扬、津津乐道。这样,师生就会共同演绎出课堂的精彩。让幼儿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绘本内容进行反刍,把从绘本中得到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沉淀慢慢内化为智能。这种阅读方式往往在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续编和仿编过程中得以体现。在读了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之后,幼儿会这样表达对妈妈的爱:“我爱你从毛线的这一头到那一头。”“我爱你从六路车的起点到终点。”

结语: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图画故事书;图文关系;解析

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能邂逅图画故事书?经典图画故事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请珍爱图画故事书,让我们握着孩子的手读图画故事书吧。

图画故事书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提及的绘本图书,它通常是由图画和文字共同担任叙事功能,通过图、文交互作用来加强故事主题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一个视觉欣赏和文字阅读相互交汇、融为一体的完整表现。在图画故事书的设计中,虽然是以图为主但文字并不是只为图画的附属,两者是各尽其资、各施其长共同为主题服务。图画的线条、颜色描绘出文字所无法叙述的意境;文字的清晰语义表达又弥补了难以直观显现的思想及时空变化。图画与文字之间有着切不断、理不清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学者对图画故事书中图画和文字这个形式的图画故事书取得了一个广泛的认识,并进行了不同的表述,诸如“图画与文字相互依存”、“图画与文字交织表达”、“图画和文字共同承担叙事的责任”……但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它结合了两种不同的表现模式――图画和文字――成为一个复合的文本。这两者在一起分别、各自又互相配合着用不同方式共同叙述着图画故事书的内容。

一、有图无文,别样叙述

图画故事书虽然图文结合以图为主,但是在图画与文字的关系中,文字可以和画面无关不再完全担当说明的功能。也就是说没有文字,读者也一样能从画面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气氛之中。图画具有自由表现的个性无论是幻想的夸张的幽默的情绪化的还是象征化的都能自由表现处理。

比如莫妮克?弗利克斯的无字书《颜色》,是一本真正有魅力的图画故事书。它讲述的是一只老鼠从画面跑出来把颜料弄得一团糟之后又偷偷跑掉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文字。当我们欣赏《颜色》这一图画故事书时,我们感到任何语言都无法胜过这种单纯用色彩、线条来表现故事内容的独特魅力。作者通过纤细与敏感的笔触流露出无限的爱意,通过简洁的构图和明快的色彩,表现出深刻的智慧,而这又不是文字所可以表达的。有时候,孩子更能关注于无字图画故事书,因为少了些干扰,多了些想象空间和阅读趣味,让阅读的空间得以无限的延伸与拓展。

二、图文并茂,相辅相成

1.图文对应叙述。即图画和文字同时出现并能一一对应,描述相同的事情,故事实际上被文、图各自分别叙述了一遍。如(英)佩特?哈金丝的《蒂奇》中有一页写到“哥哥和姐姐各有一辆大自行车,可蒂奇只有一辆小小的三轮车”,与之匹配的图片也是哥哥姐姐在前面骑着大自行车回头召唤蒂奇,而蒂奇则在后面骑着一辆小自行车拼命追赶。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和图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完全一致,即可形成基本的文图对应叙述之关系。

2.图文补充叙述。即图画和文字同时出现并互为补充对方的描述,单纯看哪一方都不足以完整表达故事,只有当两者合在一起共同欣赏时,才能看清真正的表达意义。如陈致元的《小鱼散步》(曾获得说的是少女小鱼被爸爸派去买鸡蛋的故事,第二个画面上最后一行的文字是“然后,跟着影子猫走在屋顶上。”如果不看图画,也许会吓人一跳――小鱼怎么上房了?看了画面才知道,原来小鱼是踩在屋顶的影子上。这样的图画暗示就可以理解什么是“走在屋顶上”。反之,在图画里小鱼踩在屋顶影子上的状态又被文字来点出,这就形成了图文的“互补关系”,互相帮助对方延伸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3.图文交叉叙述。即图画和文字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随着翻页递次出现,但两者所描述的事情并不一致,即有时图画本身即叙述着故事,有时图画反映出故事的绝大部分而并非全部,文字比图画能更清楚更完整地表述故事,有时图画和文字又各自叙述着一个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文字与图片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关系。整本书十四个画面,一共只有四十七个字,说的只是母鸡萝丝在农场里兜了一个圈子的过程,对那只上蹿下跳的狐狸只字未提。但是在画面里出现里一只狐狸和母鸡散步到农场的不同场所“无意间”对狐狸产生的种种伤害;于是,母鸡散步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也就是说这个图画故事书里包括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的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还有一个就是用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正如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里所说的那样:《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

4.图文对比叙述。即书中的图画和文字貌合神离或各不相干,像大合唱中不同的声部各有特色又互为烘托,图文的这种交互作用,能打破单一方向的独裁式叙述,形成更为复杂的内在多重叙事结构。在图画故事书《我的秘密朋友阿德》为例说明,这本书讲一个孤独的小孩儿在想象中把一只兔子当作朋友的故事。文中说“我常常都是独自一个人,当然喽,我有时候会看看电视,另外我有好多的玩具、书和小东西,有时候我们会去公园,偶尔我们还会在外面用餐,这些我都觉得不错”。倘若不看图画单从文字上看,会觉得这小孩儿生活状态还相当不错,但我们实际看到的图画却是用大面积的留白、简洁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一种形单影只状态,貌似应有尽有其实一无所有的无奈。这种图、文对位关系中隐喻的“反讽”使图画和文字在情绪表达上呈现了巨大的反差。

三、以字为图,补充叙述

在绝大多数的图画故事书里,文字仅仅是一个叙述者,在排列上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但是在有些图画故事书里,一行行排列得好好的文字会像脱缰的野马,突然挣脱束缚,变得又大、又粗、又黑,甚至七扭八歪――这时的文字就不仅仅是文字了,是图画,是情绪,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循规蹈矩的文字排列

1.文字依轮廓排列。这类作品的文字仍然水平排列但整段文字的走向是依据图形的外轮廓而定,使文字和图形形成互动,画面充满动感和张力。几米作品中阶梯式排列的文字,对画面的整体构成起到了很好的均衡作用。文字本身都是短小的.排比的语句造成一种跳跃的、可爱的节奏感。如图画故事书《小房子》就是将文字图形化的典范。看看其中一幅对开的画面就可以知道了,文字的排列与画面的对应,产生出强烈的形式感:那“S”形走向的文字,是不是像那条蜿蜒在山丘之间的小路。

2.文字破规律排列。文字也可参与到绘画中作为形式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对画面意境的阐述和拓展,因此它的大小、形态,色彩和位置都要和图形搭配适当。现代图画故事书文字的变化首先从它的排布开始。它改变了以往平行或者垂直于画面的单一固定模式,并且从画面之外走进画面之中,并借助形式表现的多样手段展现出一种崭新的形式美感和深刻的内涵。图画故事书《南瓜汤》说的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只有猫把南瓜切成片、松鼠搅汤、鸭子加盐熬出来的南瓜汤,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南瓜汤。可是一天早上,鸭子去够那把挂在墙上、本不该属于它的汤勺。于是,“咣啷”一声巨响,汤匙掉了下来,画面里的猫和松鼠被震醒了,连我们也被吓了一跳。这时,“咣啷!汤匙噼里啪啦掉下来”几个字,字体突破常规地被醒目地放大了,变形了,移位了,给读者的感觉就好像和汤匙一起掉了下来。把文字纳入图像的表现形式中,成为画面构成要素的文字从附加的解说功能中释放出来后,就开始竭尽所能充当起画面构成元素的角色。

曾经两次获得过凯迪克奖金奖的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旧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总之,图画故事书图、文关系的多元化使其阅读过程具有暗示性、象征性、多义性、游戏性、开放性等特征,给读者提供了多维度、多层次的阅读空间,图、文交互关系的设计推敲过程恰似一种穿透现实的阻隔,向着广阔而自由的内心世界探索的奇思妙想之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木工机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国际木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际木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