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普知识文章

科普知识文章

科普知识文章

科普知识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普类英语阅读;备课技巧;阅读方法;知识输出

科普类题材的英语文章涉及内容广泛,如,计算机技术(Book 2 Unit 3 Computer)、天文地理(Book 3 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生物医药(Book 6 Unit 3 A healthy life)、机器人(Book 7 Unit 2 Robots)、克隆技术(Book 8 Unit 2 Cloning)、发明创造(Book 8 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等。而且其他话题如“环境”这一话题也和科普紧密关联。科普类英语阅读是高考考查阅读能力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教师在处理现行高中课本中涉及科普类的文章时,请扪心自问是不是只是走过场一样把课文教完,然后做一下习题中的几篇阅读材料,对一下答案就草草了事了呢。所以,你教出来的学生对科普类文章束手无策就不足为奇了。下面就如何教好科普类英语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教好科普类英语阅读文章与教师的备课技巧分不开

科普类英文阅读文之所以难不仅是因为内容对考生来说生疏,而且还因为新名词、新术语多,语句长而难懂。即使一些我们挺熟悉的词汇在科普类文章中可能就有新意义,如,family的普通词义是“家”“家庭”“家属”“亲属”,但在动物学、植物学中是“科”的意思,如,animals of the cat family(猫科动物)。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科技领域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教师自身素质是第一因素外,备课的充分与否,导入是否有技巧性也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在教学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和你一起互动时,应该鼓励学生用汉语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可表达的知识面就宽了,知识程度就加深了,这就相应的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一个档次,教师除了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外,对一些学科间的渗透也必须有一定的了

解。例如,我们在教授Book 3 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时,教师自己对行星的英语、汉语以及相关的词,如,

circle,the solar system,astronomy等必须充分掌握,不要临时想不

起来或者讲错,这样就失去学生对于自己的可信性,学生会对你的课嗤之以鼻的,接下来要让学生听你的课那就怪了,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的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了。我上这课时先给学生说:“I have a dream that I can live in the world forever,do you think it’s possible?”这一句话引起学生用汉语、用英语争先恐后地出起主意来:有的说可以学秦始皇去研制长生不老药,有的说练太极,一些事先有去预习课文的学生就回答说可以克隆自己,我就抓住那个回答克隆的学生的话题问:“How can I clone another myself”或

“Can you tell me what is cloning?”自然而然地转入我要讲的话题“cloning is a way of making an exact copy of another animal or plant.”我再问:“How can we clone a plant?”接着就谈起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嫁接、扦插等技术来科隆植物的历史,学生觉得这课很新鲜又是他们本应该知道的知识,不听才怪……你看课

堂不拘一格又不脱离课本,多好是不是?所以这类阅读文兴趣的培养和教师的技能技巧分不开,而认真备课是关键。

二、正确指导学生系统地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

一方面,由于英语教师自身是研究语言的,他们大多数对科

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比较陌生。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科技类文章时往往是一笔带过或采用翻译的方式,只要求学生理解大概的意思,而无法让学生追根溯源去洞悉一些科技奥秘,学生无法体会到探讨科技问题时的愉悦,也就不能主动地拓展自己这方面

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局限又导致学生阅读时会被一些专业词汇和句式难倒,因此正确指导学生对生词词义进行判断,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分析原文对新发明、新创造、工艺新流程是如何解释、如何定义的,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生词词义,根据上下文练好“猜”功,不要一味地靠查找词典。教师授课过程中,大多围绕着“感知―识记―理解”的模式进行机械操练,而忽视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迁移学科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还应该借助多媒体、模型展示、图示、数字运算等科学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要认真阅读、分析原文对科学发明创造诞生过程的介绍和工艺流程过程的介绍,并且边读边画,建议借助草图帮助教学,最终达到正确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和重视对知识输出的能力

说出来这个环节才是高中英语教程的最终教学目的,教师在处理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常规文体文章时都会处理地很好,可是在处理科技类阅读文时因为比较抽象等原因而觉得没必要做或学生做不来而放弃掉,这是不可取的,换句话说缺了这一环节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所以我建议多采用一些学生和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动手制作、小组讨论、语言游戏等交际性活动。而且,在这过程中,教师只要当好知识的“脚手架”这一角色,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成长、发展、创造,当好与学生并肩战斗的“战友”,与学生共同研究合作,以合作的方式开展的“协同教学”(team-teaching)方式达到师生共同成长,摆脱英语教师孤军奋战的感觉。我曾经在提问学生对Cloning:Where is it leading us?这个问题上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就碰上卡壳现象,凭你怎么鼓励就是没

有学生来互动,后来一了解,发现学生要么怕讲不全面不好意思讲,就是怕讲错被人笑。所以我就采取“协作学习法”,我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允许用汉语发表看法,请班上层次较好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用英语把它们表达出来,我再把它们一句一句地都写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加上适当的连词使它们形成一段完整的文字材料,当然在检查合格后要求学生背下来,从而达到对知识输出的培养,实现原有知识的再构建这一目的。所以,只要肯动脑筋,科普类英语阅读文的知识输出这一环节在“有心”的教师眼中相信只是“纸老虎”一只。

总之,教好科普类英语阅读文从教师角度来讲,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明确科普类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的,遵循科普类英语的教学规律,充分认识科普类英语的特

点,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既要得到“鱼”又学会了“渔”,最终实现从感知学习到灵慧学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敏,杨秀芬.科技英语阅读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科普知识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融媒体;互联网;卫生健康知识;传播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15个专项行动,第一个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重点工程为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传播媒介形式从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网络,到新兴媒体的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直播平台,多种媒介形式实现融合。在融媒体时代,医学健康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传播效率倍增,更好地满足了大众不同的健康需求。通过多种媒介形式持续性向大众传递医学科普知识、科学的健康观、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提升了大众的健康综合素养[2]。同时让大众在获得正确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医院的认同感与信任感,从而树立了医院品牌的权威性,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持久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健康管理促进中心)作为首批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健康管理体验示范基地、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基地、昌平区健康科普基地,20年来致力于“小汤山大健康”品牌建设,真正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贯彻落地。2017年—2021年北京小汤山医院共组织医务人员发表科普文章4400余篇,举办讲座、义诊、健康教育等相关科普活动660余次,参加拍摄1000余部科普微视频,受邀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央(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BTV)等科普节目650余次。医院以健康传播为抓手,不断加大医院品牌宣传,为推动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做好医院品牌的健康传播,以宣传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综合医疗、预防保健知识为主,充分发挥医院的优势学科,积极组织医院医务人员将临床实践工作与科普写作相结合[3]。鼓励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搜集、挖掘线索,找准科普报道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紧跟大众关注的健康热点,从科普创作的选题、标题的吸引力、内容的故事性等多角度进行创新。通过写作医学科普文章、拍摄医学视频,以自媒体图文、短视频、一对一咨询、电视台(电台)节目、专题讲座、义诊咨询、科普作品比赛等多种形式全方面开展特色医学科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正确的防病治病理念和健康教育防范传播给社会公众,进一步促进了医院业务的推广,加强医院品牌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打造多媒体综合健康科普宣传平台

1.1利用好医院内部传统科普宣传平台

利用电子屏、门诊等候区电视及健康教育宣传栏向患者提供健康资讯类知识;在各临床科室开展出院健康处方工作,为出院患者从用药指导、居家康复、照护和自我健康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制作系列宣传展板、海报、手册、文化墙、宣传栏,向广大患者传播疾病知识、健康科普知识、防疫知识等。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管理促进中心在健康体检期间,为体检客人免费提供内科、营养、中医、运动等健康讲座和现场咨询,年接待量可达5万人次左右。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将筛出的慢性病人员按不同病种分期分批组织健康管理工作,多次为国航飞行员、在京两院院士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为大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1.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不断创新,整合媒体资源,加强与电视、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合作,同时探索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入驻科普中国科普号、北京号、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等,扩大科普平台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科普作品的传播。充分运用互联网多种平台,推送医学知识、疾病常识、重点卫生健康日、科普视频等内容,让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健康知识;科普专家通过参与网络直播节目,利用评论区互动功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系列活动,利用院内宣传栏、电子屏、闭路电视系统等宣传设施常规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广泛开展讲座、义诊、健康教育活动。2017年—2021年累计举办660余次讲座、义诊、健康教育等相关科普活动,发放上万份健康宣教资料,惠及5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向大众传播健康理念,打造立体化健康知识宣传新格局。文字、图画、视频相结合。随着网络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医学科普从写文章衍生出图文、视频等其他传播方式。科普图文可以全面、多角度,详细地介绍疾病知识;科普视频则具备知识传播即时化、复杂知识通俗化的特点,更利于人们理解。北京小汤山医院在科普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凭借报纸、图书、网络等传播媒介,采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传播工作。2017年—2021年发表科普文章共计4400余篇。积极组织专家参加主流媒体节目的访谈、短视频录制。2019年、2021年先后与薄荷医生、泽桥医生等新媒体合作,组织专家参加1000余部医学科普微视频的拍摄,并在百度、搜狗明医、爱奇艺、优酷视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广泛传播。2017年—2021年医院专家650余人次受邀请参加CCTV、中央(北京)广播电台、BTV、新华网等节目,与市民直接对话说健康。

1.3科普内容的创新

由疾病预防向健康促进转变。“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有助于大众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4]。北京小汤山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探索出了一套集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预警、检后追踪监测、慢性疾病及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体检者在健康体检期间可以现场咨询医生有关自身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问题,医生会给予详细的健康指导。根据体检报告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按不同慢性病种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康复临床中将医疗康复手段,与作息、饮食、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手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小汤山特色的新型康复管理模式。由注重患者向全人群转变。医学科普不仅能够给患者提供疾病知识,更能有助于公众关注自身健康,做好疾病预防。北京小汤山医院通过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途径,全面传播健康知识。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为社区百姓提供中医、内科、康复、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及科普知识。走进军营开展《聚焦健康睡眠拯救失眠的你》宣讲;走进校园开展“预防青少年近视”“脊梁少年,柱力成长”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走进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公益活动,指导老人如何自我锻炼。“药+”志愿团队志愿者走进社区老人家中,为用药复杂、腿脚不便、空巢居家患者提供一帮一专属药学服务,把安全用药常识送进社区、送到家庭,从而提高老年人合理用药意识和安全用药常识,2020年,医院“药+”志愿服务荣获、中央文明办等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将运动与疾病防治相结合。由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慢性疾病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运动对于多种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北京小汤山医院充分利用有氧运动中心,开展各种球类运动和健身活动,安排专职运动教练讲解运动常识及损伤防护知识,将运动与医学防治相结合,年均接待量达2万人次左右。组织运动专家编写《偷菜不如偷健康》《微运动———最最简单的塑型健身法》《高效微运动》等科普书籍,教导公众如何通过运动强身健体,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将康复科普作为科普的重要分支。随着我国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康复产业的发展,存在康复需求的潜在人群数量巨大,北京小汤山医院利用医院多个康复专科特色优势,围绕公众关注的康复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医学知识科普。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成立“金拐杖之家———骨关节病康复病友会”和“脑卒中康复病友会”,在平台上交流共享科普知识。线下举办了60余次健康大课堂系列活动,讲座内容涵盖《脑卒中发病的原因》《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骨关节病康复》等,向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解答患者关注的问题、进行康复动作的指导。

2建立一支科普队伍

北京小汤山医院积极发动全院医务人员加入科普队伍[5],经过多年来对科普人才的持续培养,医院建立了以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昌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阳光长城微博专家、科普达人、科普红人、健康科普志愿服务团等500余人组成的科普专家团队。目前有专兼职科普人员305人,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75人。包括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1名、北京健康科普专家8名、北京市科委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11名、昌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4名、“阳光长城”微博专家4名、注册志愿者485人。打造一批科普明星科室、明星专家,同时也吸引众多媒体平台来院寻求科普宣传合作。

3科普传播机制创新

为切实做好科普宣教管理机制的创新,北京小汤山医院专门成立宣传中心和健康教育部统筹管理。医院制定了《科普宣传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宣传奖励办法》,成立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形成了医院内部健康教育网络。培育机制创新。一是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参加科普宣传技能的培训,从科普写作的基本认知、技巧和方法、思维方式多方面讲解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医学科普文章的编写,助力营造良好的科普发展环境。二是制定科普创作者奖励机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这些手段充实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科普人才团队,有利于提升科普文章的质量,创造利于科普推进的有利环境,为科普宣教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鼓励医院职工开通个人科普抖音号、公众号,人人成为健康的传播者、助力者。运动专家开设科普公众号“老牛微运动”,用户数达32000多人,推送1400多篇科普类文章,阅读量累计96万人次。北京卫视《养生堂》录制抖音64期,累计点击7200万人次。药剂科中药师主编的《位妙用养全家》《小本草妙用养全家》《小偏方妙用养全家》多部药学科普图书多次再版,广受欢迎。四是鼓励职工利用个人自媒体(微信群、朋友圈、抖音、视频号等)广泛转发医院官方自媒体的科普文章、媒体节目、科普微视频等,积极参与科普讲座、义诊、志愿服务活动。五是激励医务人员参加互联网+健康大赛等各种比赛,不断挑战自我,提升科普能力。2019年和2020年度,在人民网组织的“互联网+健康中国”科普大赛中,北京小汤山医院两次荣获优秀组织奖。药剂科陈尚岳荣获“科普达人”和“科普红人”奖;中西医结合康复科刁倩荣获“科普红人奖”。六是聚合媒体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策划品牌活动,在科普内容、渠道、技术、参与临床科室等方面不断汇聚力量,由独立传播向联合传播转变,协同传播科普知识,共担科普社会责任。CCTV新闻频道媒体记者来到医院健康管理促进中心,邀请体检部、放射科、超声科、健康评估部等4位科室主任共同参加现场直播节目《科学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央视新闻、百度直播、bilibili直播、今日头条等多个频道进行直播,其中快手@新闻联播直播平台观看量突破170万,点赞10.1万。运动康复科主任武亮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健康中国直播节目《健康大家谈———康复不是锻炼那么简单》,11个平台直播,超145万人观看,宣传康复科普知识,广受百姓欢迎。

4健康普及效果评价

通过推动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系列活动,借助图书、文章、视频等多种传播媒介形式,多媒体全方位向公众传播正确、科学的防病、治病理念,让科普知识更易懂、易记、易学。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大众利用掌握的健康预防保健知识,日常做好营养、睡眠、运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和干预,使更多人少生病。有小病时也能够及早发现,及早就医,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保护大众健康的同时,也为国家和个人节约大量的医疗医药资源。

参考文献

[1]黄征宇,张梦婷.自媒体时代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实践与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9):861-863.

[2]姜航.公立医院开展医学科普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32(4):538-540.

[3]林佳滢.KF医院品牌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4]池杨.运用医学科普打造公立医院人文品牌[J].中国医院,2019,23(8):43-44.

科普知识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普知识传播;全国学会;优势;优化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001-02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走向新的文明。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人。这一惊人的发展速度,让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小视。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介进行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问题。

政府部门和学术共同体举办的科普网站不仅是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通道,而且成为网络科普的重要平台。以美国为例,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等政府及科研机构开办的科普网站早已成为网络科普的重要基地。

我国的全国学会作为学术团体,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而且在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是科普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学会纷纷建立了本学会的网站,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例,中国科协所属208家学会已全部建立了本学会网站。学会网站逐渐成为学会与会员、学会和公众之间交流的平台,并在学会的日常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站作为学会对外沟通交流的窗口,其科普传播功能也日益被学会重视。

1 学会在网络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1 传播主体即为传播源

科技活动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参与,科技知识到科普知识的转化也离不开科技人员的解读,科技工作者往往会成为科普知识传播的源头。全国学会是从事某一学科学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聚集着本学科、本专业大量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这些科技工作者掌握的本学科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科技信息直接传播给大众会增加他们理解的难度,若经过专家的解读,把科技知识转化为科普知识,再经由大众传播渠道传达到受众,受众就能获取并掌握这一知识,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1.2 传播内容目标性强

全国学会网站传播的科普知识内容界限明确,科普内容仅限于本学科、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随着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学会可以调动本学科的专家、学者,针对社会热点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科普,传播目标明确,传播内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受众既可以直接获取准确、详实的科普知识,又可以避免其它无关知识点的干扰,科普效果事半功倍。

2 学会网络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存在的不足

网站虽然已成为学会进行科普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其作用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

1)网站科普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不能紧跟社会热点,错失对受众科普的最佳时期

以中国科协所属208家全国学会网站内容为例,学会网站内容主要以学会通知、学术交流活动报道为主,其中通知内容占学会网站内容40%以上的有156家,占总数的75%,网站内容做到每日更新的有2家为,占总数的0.96%,每月更新的有40家,占总数的19%。其中科普内容能够做到及时更新的几乎为零。

进入2012年末以来,有关“世界末日”的谣言在互联网上沉渣泛起。随着12月21日的临近,关于“世界末日”的谣言愈演愈烈。在西方社会各大论坛关于玛雅人末日预言的讨论此起彼伏,越来越严重,同时一群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散步一些谣言,很多人开始内心忧虑。

如何从科学上正确解读、击碎谣言?只有几位有正义感的中国学者以个人身份面对面对媒体,批驳谣言。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卞毓麟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12世界末日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刘昌才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对“世界末日”的说法可以一笑置之。

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网站内容特别是科普内容, 能在一周内围绕突发性公共事件反映的问题进行科普的几乎为零,甚至事件发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见不到相关学会网站发出声音,往往错失了科普的最佳时机。

2)网站科普内容不能突出学会特色,科技人物关注度不高

学会举办的大型科普活的宣传在网站上仅有只言片语,没有对该项活动包涵的科普知识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以中国航空学会的重点活动“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为例,学会网站对该项活动只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没有对“无人飞行器”等相关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详实的介绍,受众读完后对“无人飞行器”仍知之甚少。

学会网站对科技人物的宣传偏少,不能树立本学科、本学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能形成宣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舆论氛围。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技人物的宣传报道应成为学会网站内容的重要部分。目前,学会网站中报道科技人物的仅有中国力学学会等4家,所占的比重极低,拓展的空间很大。

3 优化学会网络科普空间,创新传播形式

3.1内容取胜,夯实科普传播内涵

科普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其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网络科普要做到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就必须注重科普内容,以内容取胜,丰富科普内容,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达到科技为内容,以人为主角的科普目的。

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内容为例,学会网站的科普知识不拘泥于中医知识的说教,而是不断扩展科普传播内容,结合中药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育、科研资源的科普功能,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在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可以共享的科普资源。

如中药“地黄”的科普知识介绍,在《滋阴养血话地黄》中,文章首先以典故的形式介绍了中药“地黄”名字的由来: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年突发瘟疫流行,无数老百姓因感染瘟疫而死亡,当地的县太爷来到神农山药王庙祈求神灵护佑,拜完后在供桌上发现了一个块状的草药根。因其呈黄色,药人将其称为地皇,即所谓皇天赐药。后来药人告诉县太爷在神农山北草洼有很多这种药,县太爷告诉大家上山去采挖治病,解救了当地的百姓。瘟疫过后,百姓们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因为它的颜色发黄,人们就叫成了地黄。接着科普了“地黄”的特征及功能:地黄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根,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以河南怀庆产者为上品,是四大怀药之一。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生用或干燥用。其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热病见舌绛烦渴,或热病伤阴见骨蒸劳热、内热消渴,或吐血、衄血等。《神农本草经》称其“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随后文章介绍的“地黄”的食用方式。整篇文章融药材、药理及养生保健知识于一体,极大地传播了中医药知识。

3.2借势造势,创新科普传播形式

科普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进行的一项社会教育。以时代为背景,科普就应紧跟时展,以社会大背景中的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科普传播。

2011年正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适逢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中国化学会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在其网站开设了“国家化学年在中国”专题,专题列举了国家化学大事记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并对化学界两位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和居里夫人的事迹进行了介绍。同时,网站还推陈出新,详细地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科普。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普,公众对化学学科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

结合社会背景,特别是利用社会大事件进行科普知识传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凝聚着本学科优秀的科技人才,并掌握着本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社会热点事件发生以后,学会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窗口进行解读这本身就是极好的科普过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传播形式,进行更深层面的科普,增强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度。

3.3加强开放,扩展科普传播外延

某些学会每年会定期举办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活动多以夏令营的方式举办。活动的举办既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又让他们接受了科普教育。科普活动的结束不应是科普传播活动的结束,学会应该通过网站把活动的科学知识传播出去,让没能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更大范围的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

2009年12月1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全国青少年研制一颗科普卫星――希望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宇航学会在学会上开设了“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体验”科普专题,围绕小卫星研制、发射和使用不同阶段的知识向全国的青少年航天爱好者进行科普。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学会网站可以利用微博直播、即时通信、网上直播、虚拟博物馆等形式,扩展科普活动外延,增强网络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和公众的参与度,扩大网络科普的社会影响。

4)加强资源建设,搭建科普共建共享平台

2012年4月15日上午,第十八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北京启动,这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联合主办。

中国抗癌协会以“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联合了中国科协网、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网站,内蒙古抗癌协会、湖北省抗癌协会、辽宁省抗癌协会等10多家省级抗癌协会,以及航空总医院等医疗单位,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癌症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这次大型科普宣传和网络科普公益活动,搭建了传播科学理念、普及抗癌知识、提升公众防癌意识的防癌抗癌科普平台。

学会网站在建设中,应重视网络科普资源建设,搭建合作平台,比如与兄弟学会网站联合征集优秀科普文章、优秀栏目,进行整合后,实现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学会网站还可以开展网络科普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以繁荣网络科普创作,还可以把优秀网络科普资源通过光盘等形式送到农村、学校、社区、企业,满足不同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汤书昆.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8-99.

[2]李浩鸣、陶贤都.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5-217.

[3]文小森.浅谈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5]陈玲.从食品健康传播看电视媒介的影响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1(6).

[6]张群.网络环境下我国健康传播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科普知识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科普传播信息内容质量

一、网络科普平台的新类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科普发展成为我国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用户创造内容的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科普逐渐开始在论坛、社区、互动式问答等网络平社交台中发展起来。从最初单一的科技报刊网络版,发展到现在多元化模式的专业科普门户网站、科普论坛、SNS型社交问答网站、科普手机客户端应用等多种模式。网民通过社交网络转载,分享,评论等方式从中了解科技资讯,学习科技知识,探讨科学理论,使得网络科普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科普不再局限于由专业人士,或网站人员编辑制作,而转变成大众开始成为网络科学传播的参与者。于是,网友既是网络科普的浏览者,也是内容的提供者和者。

通过对现有多元模式的网络科普平台的观察,可以概括出目前网络科普平台的两大类型: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本文从这两种类型出发,以2015年4月25日发生的尼泊尔地震报道为例,评估时间以一星期为周期,通过考察两种不同类型的传播平台对该话题的内容、编排等方面,来对网络科普信息质量进行评估。

二、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估

科学普及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动力,也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今各种新型的科普资源传播方式,传统的科普资源评价指标和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目前的网络科普环境,如果再运用以往的指标和方法已难以确定网络科普资源的质量和价值。因此,针对目前网络科普资源的情况和特点,本文从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两大类型,来对其科普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1、6家代表性科普网络平台

由于目前与网络科普相关的平台较多,笔者从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和不注重社交关系科普网络平台中分别选取了3个在网络上人气较高,浏览量大,访问人数多的平台,它们分别是,注重社交关系的科普网络平台:知乎、百度知道、新浪博客;不注重社交关系的网络科普平台:果壳网、腾讯科技、科学网。

2、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在综合考量网络科普资源构成各个要素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地震”这个话题,以知乎、科学网等为评估对象,选择2015年4月20日-27日为一周期,进行数据评估。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标准的构成:内容自身质量评价标准30%、内容编排质量评价标准15%、内容呈现质量评价标准20%、内容互动质量评价标准10%、用户使用质量评价标准20%、资源利用质量评价标准5%,总值为100%。①

为保证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操作性,笔者邀请12名不同学科的研究生(6名理工类、6名人文类)进行打分。打分标准,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分标准的构成为李斯特5分制量表:1分(差)、2分(一般)、3分(良)、4分(好)、5分(优秀)。

3、两类平台信息质量评估得分状况及分析

通过本文所设定的评分体系,通过百分比计算,获得各样本网络科普资源质量整体得分,如下表。

知乎(2.661):在“知乎”站内输入关键字“地震”,从中选取了15篇以地震为话题的帖子,作为评估样本。首先,六项评价标准中得分最高的一项是内容自身质量评价,为0.879,帖子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地震的伤亡情况(《尼泊尔8.1级地震,预计将造成多大伤亡?》)、地震的实时追踪报道(《40个小时过去,尼泊尔地震震中有哪些消息?》)、地震发生后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5.9出发的尼泊尔旅行应该取消吗?》)以及地震发生的原因(《佛教如何看待尼泊尔地震?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等相关的解读;在“尼泊尔8.1级地震,预计将造成多大伤亡?”的贴子中,除了文字表述之外,还大量运用谷歌高清卫星地图对尼泊尔城市地理概况进行截图,运用文字与地理图片相交错的方式帮助网友了解灾区情况,保证了内容的通俗性。其次,知乎在内容互动质量评价这一项中得分0.221,由于“知乎”的网络影响力有限,造成互动时间差较大,留言互动的人数较少,反馈信息不丰富,且以大量的纯文本形式为主,缺乏采用动态多媒体展现的方式,所以分值较低。

百度知道(2.584):在六个网络平台中,百度知道的总得分最低为2.584。但其在用户使用质量方面得分较高为0.588,在收集数据的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等情况,文本信息都能正确呈现,能正常在目前主流配置的PC机上稳定运行。在内容自身质量方面,主要以关于地震的起因方面的解释性知识为主,例如:《地震怎么形成》、《为什么会有地震》、《地震前兆有哪些》。帖子主题时间范围广,有唐朝时期的记载(《武则天时期有那些地震?》),建国以来的记载(《中国建国以来最强的地震》)和现阶段尼泊尔地震的记载(《尼泊尔地震为何损失惨重?》),保证了内容的完备性。不足的是虽然网友通过文字的形式对各种问题进行了解释,但信息不够丰富,且以大量的纯文本形式为主,缺乏趣味性,所以内容编排质量得分较低为0.347。

新浪博客(2.747):在所涉网络平台中新浪博客的内容互动质量分数最低为0.107。虽然博文有一定的点击率,但是大多数博客都没有网友的文字留言或者任何实质性互动回复,所以分数低。在资源利用质量评价方面,博客的普遍适用性强。博客中作品的原创性较高,内容全部为博主自己见解,无任何转载、转帖。在内容编排方面,博文内容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或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展现科学原理,而是大量引用纯文字来解释说明科学原理,所以,内容编排质量得分较低,为0.393。

果壳网(3.217):果壳网的总得分在所有六个网络平台中得分排名第二。其中在内容自身质量方面得分1.124位于单项排名中第二,内容自身质量的评判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的科学性,完备性和通俗性,其中科普资源作品的内容科学性是其内容自身质量评价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果壳网在内容的科学性和完备性方面表现突出,比如有专业人士的原帖,增加了内容的权威性。例如:《尼泊尔地震――意料之中》和《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下降2.5cm》作者都为地质学硕士生,作品围绕“地震”这个主题的各个方面。还有很突出的一点是果壳网的内容互动质量得分为0.333,在大部分的帖子下都有网友的文字性回复,也有贴主对网友的回复,回复内容中无说教痕迹,信息反馈价值高,回复内容都与“地震”这个主题相关,回复及时,时间差小。

科学网(3.097):内容自身质量、内容编排质量和内容呈现质量较高的得分是科学网的特点。其中内容自身质量和内容编排质量在所有六个网络平台中得分最高,分别为:1.125和0.487,同时内容呈现质量排名第二为0.587。科学网中有专业人士编写的专业性很高的科研笔记,如:《关于嵇少丞的重大消息,强赞!》、《芦山地震两周年:把教训转化为文明进步的动力》、《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10年前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保证了科学性的情况下,语言准确,用语严谨精炼。在内容编排质量方面,文中多处运用图文、图形结合的方式、部分文章运用短视频、动图等来表现科学原理,数据和文章交错分布井井有条,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内容呈现质量方面,知识点解释说明时,均有简单小标题作为标识,与知识点对应的小视频都有说明,界面文字与背景的对比和谐,字体、字号、颜色配置合理。

腾讯科技(3.317):腾讯科技在总得分中排名第一,单项分数中内容呈现质量、内容互动质量、用户使用质量三方面均分也都排名第一。首先,内容呈现质量为0.644,腾讯科技平台的文章中大多数科学知识点后都有相应的图片、数据、视频进行补充说明,知识点数量、图片媒体数量、音频、视频和动画媒体数量都与知识点相对应,在指标规定范围内。由于腾讯的用户众多,且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所以在腾讯科技频道的文章中,网友的留言、回复较多,在抽样的15个样本中,几乎每篇文章下都有上百条回复。回复内容也和文章题材相符,并且从网友的留言中大致能反映出大众对社会热点,对“地震”这个事件的关注程度,所以在腾讯科技中内容互动质量得分最高为0.411。用户使用方面,站内长时间浏览后没有发生计算机病毒、木马等不良程序的入侵,也没有不能正确呈现信息,文章链接正常,还有读图模式辅助阅读的功能、方便窗口浏览、控制图片文件数据量,保证读者阅读质量,所以较其他五个网络平台来说得分最高为0.689。

通过对果壳网、知乎等网络平台的对比分析发现,科普网站的网页级别较高,说明具有较大的社会应用价值,但无论是在内容、规模,还是在投入、运营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专业科普网站的内容开发和反应速度缓慢,缺乏用户反馈机制和考评激励机制,与其他网络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

虽然我国网络科普平台种类多样,但大多数科普网站影响力有限,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在以上的研究对象中,2013年ALEXA国内排名基本保持在1000名以内的科普网站只有果壳网,在两万名以内的仅有科学网等20家左右。而腾讯网(综合门户)、新华网(时政资讯)等网站的ALEXA国内排名均长期保持在前10名以内,日均点击量往往是科普网站的几十倍,在公众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②在全国大多数科普网站中,多数都是非专业网站科普频道,科普内容陈旧,缺乏原创,更新速度慢,有些甚至已处于半瘫痪状态,而专业性的科普网站仅占27%,比例较低。这些数据反映出了网络科普的效果不佳,服务能力有限,缺乏适应未来网络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参考文献

①冯雅蕾,《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12

②中国网站排名,http://alexa.chinaz. com,2008-5-1

科普知识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说明文教学

说明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科普面广、知识性强、应用全面的知识载体,在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说明文以严密规范的科学语言,具有实用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学生在严谨规范的文章中科学的认识事物的特征属性。纵观小学六年语文教材中文章类型比例,科普类说明文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一册书籍中都有知科普性强、知识性强的说明文教学单元,这对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学习,感知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充分汲取科学内容知识,促使其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等,教师需充分地了解说明文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了解说明文章的内容脉络,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拓展课外知识等。由于说明文本身所具有的静态文体特征,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片面传递科学知识、灌输思想教育、混淆不同文体特征的文章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的知识差异、关注重点、质疑问难等问题愈演愈烈,教师难以取得预设的教学效果。本文认为在说明文教学中读、思、行极为关键,对提升说明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读为基础

语文知识是在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被学生认知、吸收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阅读感知能力是教学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对科普知识具有较大的认知差异,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都极为重要。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之文学作品语言客观严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反映科学术语较为拗口,难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存在断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规范言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读懂科学知识,读准科学语言,读透科学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多种读的方式充分认知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文章行文逻辑顺序,如质疑―举例论证―总结,精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所使用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整体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品味语言准确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其“管中窥豹”的表达效果。

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间相似的地方进行比较,以科学证据来肯定科学家的推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加深其对文本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内容的生动性,如能否将说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词语删去,引导学生说出原因,体会删去后文本意思的改变,从而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用词严谨规范性的。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文中语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思为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说明文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直接通过文本阅读获得知识,忽视学生在文本感知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思考,可能进一步导致师生之间的知识落差。“所谓知识落差是指教师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优化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在听课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另一方面要通过客观分析学生的基础现状及接受能力,来确定恰当的知识落差。”[1]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为形象简明,教师应当在引导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根据说明文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记叙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实用性说明文,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以事物说明文、科普说明文为主,学生通过严谨规范的语言获得对说明形象的认知,学生在品读具有文学趣味的说明语言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当学生把握说明语言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对课外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分解组合,从而提出其他问题,这就是动态教学中教师所面临的生成问题。说明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容易生成各种临时性的动态问题,这种问题的生成恰巧是学生个性化思考的结果。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及时补充科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让学生能将文本教学中的疑惑充分化解。

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师生的思考极为关键,教师的思考能够为预设教学提供基础,学生的思考能够为教师的及时总结反思提供基础,两者之间互为因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当进一步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中获得感性知识,与自身的背景知识进行双向结合,真正地激发学生自身向往科学、热爱科学的内部情感。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预设说明文教学。关注于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创新技能,有效地联系三维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质疑,敢于正面教学目标的落差。另一方面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带领学生探究说明文中的科学价值,分清主次、重难点教授知识,切勿将说明文文本的字词篇章知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一锅烩,进而偏离说明文教学的初衷。再者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以课堂互动对话的方式,进行平等对话沟通,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在说明文教学中真正地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科学知识探究的小主人,教师成为启发点拨作用的引路人,合理引导教学活动。

三.行为反馈

说明文以科学知识为基本内容,教学时具有自身的规律,教师不仅要抓住文本中的知识重点,带领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还应当将课内文本知识拓展迁移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掌握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举一反三地对同类型的科普文章进行有效地解读,为自身的写作技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转变已习得的知识为实践技能,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向壁垒中积极课外观察、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科学反馈的方式,开发利用说明文文本中所涉及的知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变革自身的教学观念,拓展课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与文本、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对话,寻求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学习,创设说明文教学的创新平台。

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