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账户管理论文

账户管理论文

账户管理论文

账户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账户管理;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强化银行账户管理是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以往改革的重点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财政资金的收付管理制度未做大的调整。在财政国库管理方面,长期实行以自行多重设立账户为基础的分散收付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这种管理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诱发腐败现象。为此,一些地市也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过多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推行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等,但都未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综观每一项改革,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是核心。因此,一定要把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二、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立、撤并的审批程序,保障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健康运行

一是规范审批和备案程序。对行政事业性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置进行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一定要有申请报告,严格实行财政审批、备案制度。凡未经财政部门同意的,各单位一律不得随意开立、变更或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经财政局审批备案后,行政事业单位持财政局的批复书才能到人民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管理机制。通过国库管理系统,把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国库信息管理系统,并对银行账户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监督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凡是自行开设没有经过财政审批的账户一律不拨付财政性资金。

(二)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采取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以及人民银行逐个核查的形式,多管齐下实施清理整顿,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施清理整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求新开或保留原银行账户,必须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严格按文件要求办理有关手续。二是允许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对以纳入集中支付的单位,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作为单位的基本存款账户,核算预算内、外资金。三是按照政策允许设立专用账户。因特定用途需要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的,允许开设专用存款账户。具体指基本建设资金,单位住房资金,单位设立党、团、工会、食堂以及其他需要独立核算的专项资金。四是不允许设立临时账户。因设立临时机构需要发生业务收支的,应在机构办公室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账户中单设账页核算。

2、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全程监管、责任到位。财政、审计、监察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管过程中,对违规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不按规定变更、撤销银行账户或对批准开设、变更、撤销的银行账户不按规定报财政局审核、备案的和逾期不年检或在年检中漏报、瞒报银行账户等违规行为,将暂停或停止对违规单位拨付财政性资金,并依法给予相关单位处罚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实行财政专项资金账户集中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综合控制能力

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收付和核算,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调控能力,在财政系统应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实行集中管理,即将原各业务部门管理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包括各级预算安排的各项财政资金账户,如财政扶贫专户、预算周转金户等;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财政专项资金的账户,如社保基金专户、国债专户、基建专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户等;以政府或财政部门名义设立的基金及专项资金专户,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专户等。全部移交到国库部门集中管理,各项财政专户资金在保持原资金管理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国库部门统一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和会计核算工作。

(四)强化账户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财务资金安全运行

账户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是印章管理,因此,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在账户管理过程中,财政国库、单位财务部门应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

一是对公章、印鉴使用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印章的保管分别由分管该项业务的负责人保管。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二是对印章使用的职能要明确。部门专用章,主要用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往来。拨款专用章,主要用于预算内、预算外以及专户资金的拨付。

三是落实印章保管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对业务印章的管理情况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违反印章管理制度而发生的一切后果,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通过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账户管理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相互牵制,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会更加有保障。

三、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目前在强化银行账户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目前财政内部开设的专户过多过滥、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做到单一、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后核算与管理脱节等),致使财政对预算单位监管的难度加大。为了不影响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顺利推行,笔者建议今后从以下方面加大银行账户管理的力度:

(一)进一步研究银行账户管理问题,不断增强国库部门调控财政资金的能力

1、明确账户性质。建议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协商,明确规定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原有基本账户、经营收入账户、往来资金账户等账户的性质,从而便于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以及规范使用其他银行账户。

2、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原则上预算单位只应有一个零余额账户,即财政资金在到达最终用款人之前,保留在国库或预算外专户。但是,由于改革前的历年结余以及往来款项业务的发生,财政部门还必须为预算单位开设专用账户核算此类资金,当然也有一些预算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联合一些商业银行违反规定,私自开设银行账户等,从而出现改革中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单一的现象,因此,国库管理部门要建立起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

3、杜绝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成为,必然趋势,完全可以保证专项资金及时、准确、安全地支付到位,没有必要设置过多的财政专户。各级财政部门要精简、优化财政资金专户设置,要对现有专户进行清理整顿,逐步归并、撤销,逐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财政性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

(二)完善资金监控有关办法措施,构建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1、尽快制定和完善适应改革特点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实施范围、监督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等,使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完善改革体制下“现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单位支出行为。

2、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减少授权支付内容。结合政府采购实施范围的“扩面”,将有关采购资金及时纳入到直接支付范围。对于目前授权支出范围中金额较大、符合集中支付条件的转账支出,可改用直接支付方式支付。

3、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力量,通过支付系统软件进行电子自动监控。如在支付系统软件中输入相关政策、制度、财务规定等设定条件,设置程序由电脑自动审查筛选后,再由工作人员再次审查,还可在系统中设置程序,对同一单位不同账户之间的财政资金划转行为进行控制,可从技术上杜绝随意划转财政资金、逃避监控的行为。

4、将所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账户纳入国库监控的范围,预算单位每支付或收入一笔资金,财政部门都能够随时监控。特别要加强对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参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将单位所有存款账户的款项纳入集中支付(单位工会账户以及医保收入专户等特殊专户除外),该账户只作为一个临时的收入过渡账户。单位不能通过该账户提现或转账到财政指定专户外的其他账户,单位使用资金时,必须先由单位将款项转入财政指定专户,再由财政根据单位转入的银行存款额下达指标给单位,单位编制用款计划,财政下达额度后再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从而达到对单位所有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的目的。

(三)建立银行账户管理与日常财政业务工作衔接的机制,杜绝单位与银行的违规现象

要尽快改变当前银行账户管理与财政业务管理的脱节状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建立衔接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财政部门内部要建立银行账户管理的协作机制。各业务处室对所分管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检查时,银行账户管理部门要积极协作,主动提供被检查单位的有关银行账户资料。

二是财政部门要建立对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机制。凡单位上报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时,财政部门必须先经过一定程序进行检查核实。确认属于财政审批过的银行账户时,方可办理备案和拨款手续。

三是建立与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检查部门的定期联系和沟通制度,互通情况。实现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管理和执法部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管理的互动。

账户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用户帐户,隐藏,CMD,注册表

 

用户帐户是指用户定义到Windows的所有信息组成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用户名和用户登录所需的密码、用户帐户所属组,以及用户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并访问资源的权利和权限。通常管理用户的方式是使用Windows自带的帐户管理工具,例如netuser命令、计算机管理中的本地用户和组等,但是由于这些工具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部分用户账号并没有显示出来,这些帐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隐藏账户”,有时也叫“影子帐户”。

一、隐藏账户的种类。

在windows中的隐藏帐户分为以下几种,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帐户的本来面目。

1、最简单的隐藏帐户

最简单的隐藏帐户可以在CMD模式下通过命令创建。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MD”后回车,进入到CMD模式。下面使用“net user”命令来创建帐户,命令格式为“net user 帐户名称 账户密码 /add”,输入“net user test$ 123456/add”,回车,成功后会显示“命令成功完成”。

再使用“net user”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中的帐户信息列表,发现并没有刚才创建的“test$”帐户。那么刚才创建的账户是否真的已经存在了呢?让我们点击“开始”→“运行”,输入“compmgmt.msc”后回车,进入到“计算机管理”,查看其中的“本地用户和组”,在“用户”一项中,发现刚才建立的账户“test$”是存在的(如下图)。

这说明刚才创建的“test$”确实是一个在CMD模式中不能用“net user”命令查看的隐藏帐户。

从上面的过程看,“test$”账户之所以被隐藏,是因为它的用户名有“$”后缀,这是windows自身的一种隐藏机制,而且这种通过特殊后缀名创建的账户只能在CMD中相对于使用“netuser”命令查看时进行隐藏,而对于通过“本地用户和组”查看用户信息则必然“显形”。其实,由于创建账户时默认为将用户加入到“users”组,在CMD模式中可以直接通过查看“users”组来让其“显形”,即在“命令提示符”后输入“netlocalgroup users”就会列出刚才创建的“test$”。并且这种隐藏账户会在用户切换或系统重启时自动“显形”在windows的登录界面中。因此这种隐藏账户的方法是一种初级的隐藏方法,只对那些粗心的管理员有效,是一种入门级的系统账户隐藏技术。

2、注册表型隐藏帐户

上面创建的隐藏账户很容易“显形”,下面通过注册表建立一种在CMD模式和“本地用户和组”中“隐形”的账户。,注册表。

我们都知道,创建的所有账户信息都会记录在注册表中。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后回车,进入到“注册表编辑器”,来到注册表编辑器的“HKEY_LOCAL_MACHINESAMSAMDomainsAccountUsersNames”处,当前系统中所有存在的账户都会在这里显示,当然包括我们的隐藏账户(若发现SAM不能展开,则“HKEY_LOCAL_MACHINESAMSAM”处右击选择“权限”,在弹出的“SAM的权限”编辑窗口中选中“administrators”账户,在下方的权限设置处勾选“完全控制”,完成后点击“确定”即可。然后我们切换回“注册表编辑器”,可以发现“HKEY_LOCAL_MACHINESAMSAM”下面的键值都可以展开了)。点击上面创建的隐藏账户“test$”,可以看到右边的窗格中对应的类型显示为“0x3ec”,在左边“Names”的上级结点“Users”下可以看到对应的“000003EC”,以上内容可能在实验中的显示标识有所不同。

将“test$”的键值导出为test$.reg,同时将“000003EC”导出为test$Value.reg。接下来进入CMD模式,在“命令提示符”后输入“net user test$ /del”将上面建立的隐藏账户删除。最后,将“test$.reg”和“test$Value.reg”导入注册表,至此,注册表型隐藏账户制作完成。,注册表。从这种创建账户的方式中可以看出,每一个账户的关键信息保存在注册表的“Users”的相关结点键值中,可以进一步地通过复制“administrator”的键值来提升隐藏账户的权限。这种创建隐藏用户的方法也可以使用“HideAdmin”这个软件非常容易地完成。

二、“狙击”隐藏账户。

如果入侵者在你的系统中创建这样一些隐藏账户,无疑会给你的系统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下面就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其“扫地出门”。

1、如果是第一种最简单的隐藏账户,则直接在“在地用户和组”中将其删除即可,只是注意在检查账户列表时不能仅仅依靠CMD模式下的“net user”命令。

2、对于注册表型隐藏账户,在系统重启或进行账户的增删操作后会在“本地用户和组”中“显形”出来。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像第一种一样直接删除呢?答案是否定的。,注册表。直接删除不能成功执行,那么就只好到注册表中去删除相应的结点项了。

3、如果入侵者创建了一个注册表型隐藏账户,并在此基础上删除了管理员对注册表的操作权限。那么管理员是无法通过注册表删除隐藏账户的,甚至无法知道隐藏账户名称。那我们就只好借助“组策略”的帮助,让黑客无法通过隐藏账户登陆。点击“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运行“组策略”,依次展开至“审核策略”,双击右边的“审核策略更改”,在弹出的设置窗口中勾选“成功”,然后点“确定”。对“审核登陆事件”和“审核过程追踪”进行相同的设置。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事件查看器”准确得知隐藏账户的名称和登陆的时间。即使入侵者将所有的登陆日志删除,系统还会记录是哪个账户删除了系统日志,这样入侵者的隐藏账户就暴露无疑了。在得知隐藏账户的名称后即使不能删除这个隐藏账户,我们也可以修改其密码让其不能登录,这样该隐藏账户就形同虚设了。,注册表。

三、防范隐藏账户。,注册表。

与其在隐藏账户存在后进行“狙击”,不如事先采用适当的策略,将隐藏账户拒之门外,防患于未然。,注册表。

1、从管理层次上看,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管理员账户在采用强口令的基础上,除完成必要的管理任务外,不得进行日常操作;

(2)账户的增加和删除应该采用登记机制;

(3)账户权限应该采用“最小化”原则,避免越权操作;

(4)管理员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账户列表进行检查,发现非法账户应及时进行处理;

(5)建立必要的账户恢复和应急策略。

2、从技术层次上看,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使用“组策略”配置账户管理;

(2)关闭远程注册表修改服务;

(3)采用多种方式检查用户账户列表;

(4)充分利用事件查看器中的审核信息进行防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谓的隐藏账户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无形”,只要你理解了windows账户的本质,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管理技术,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隐藏账户式的攻击就会在你的面前知难而退。

参考文献:

[1]张月红:《网络安全与技术》,湖北长江出版社

[2]李明强:《操作系统安全综述》,《计算机世界报》

账户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电分公司;资金零余额管理;账务设置

一、引言

为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自2010年10月起,广东电网公司对下属供电分公司实行了资金零余额管理。在这一管理模式下,省公司及其所属分公司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分开运作,收入账户只收不支(除向上级账户归集资金外),支出账户只支不收(除收上级填补资金外);分公司收入账户实行收入资金实时归集到省公司,分公司支出账户实行日间透支,省公司不再对地市分公司拨款,地市分公司也不再对县级分公司拨款;日终,上级账户自动补足下级账户资金,依次填平各级分公司支出户透支资金。

面对广东电网公司对分公司实行的资金账户零余额管理模式,分公司对自身的资金将进行如何管理?如何实现了资金一个池的目标?对代管的县级子公司的资金将如何进行统一的管理模式,本文将以广东电网公司供电分公司的资金管理为讨论对象展开论述。

二、供电分公司资金零余额管理的主要成效

1.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等弊端

过去供电分公司资金计划批准后,省公司一般一次性将资金拨入市级分公司银行账户,再由分公司拨入县级分公司银行账户。这样,不但形成了资金结余多户头分散存放,同时也造成省公司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实行资金零余额管理后,实现了供电分公司用款计划与资金的实际支出相分离,使供电分公司的银行账户不会形成资金结余。

2.实时反映资金的实际支出额,便于省公司资金管理中心对整个系统的资金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实施资金零余额管理之前,资金是层层下拨的,下级单位往往等到资金到账后才支付资金,造成大量资金分散沉淀于各单位的银行账户上,使得资金支出形成一定的滞后。供电分公司无法全面地掌握全部资金的运转状况,给资金计划编制等工作带来困难,造成资金闲置。实行资金零余额管理后,省公司资金总支出和供电分公司资金支出实际上是同时形成的,省公司资金总支出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的资金支出数,有利于管理部门对资金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3.有效地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

实行资金零余额管理之后,所有资金不再预拨到供电分公司账户,而是在每日对其进行资金补足,使得挤占、挪用及截留资金的风险大大降低。

三、供电分公司资金零余额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省公司对分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精简,原经营性支出账户与资本性支出账户合并,造成资金核算和银行对账的不便

资金支出账户支出与收入账户由多个会计科目核算合并到少量的几个会计科目核算,造成供电分公司对自身的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金额难以做到实时汇总分析。由于省公司对供电分公司实行资本性支出资金和经营性支出资金分开考核,而现在所有的支出集中在一个账户,经营性资金和资本性资金中已使用资金和剩余可用金额不能实时查询,给资金计划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2.账务管理上,一本账的管理模式造成凭证装订后管理的不便

县级分公司与市级分公司直接以市级分公司为会计主体在同一账套中进行会计核算。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记账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类,也可以使用通用记账凭证。目前多数的电网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是这么分类的,不少电网企业还把记账凭证细分为“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五种类型。记账凭证编号的连续性要求使得市级分公司、县级分公司的记账凭证装订在一起,使得记账凭证的保管、查询不便。

3.简单的资金科目账务设置不能满足电网资金管理的需要

在资金零余额管理的模式下,供电分公司每月的资金支出以经省公司审核后的资金申请批复额为限额,没有经过资金申请审批的资金不得使用,并细分到对经营性资金、资本性资金各个明细项目的资金使用准确性进行按月考核。如果账务设置仅仅按照银行存款账户设置简单账户核算科目,就不能满足实时查询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需求。

四、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的几点想法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如何完善供电分公司的资金管理,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对同一银行账户按资金性质和资金管理部门分设科目

(县级则按区所)管理,可在原有的三级科目下分设四级科目(如:银行存款-中行-电费收入户-甲供电局,银行存款-中行-电费收入户-乙供电局),从而更清晰地反映各区局的电费收款情况,并方便日后查找核对各局实收电费的凭证单据。对于支出账户,由于经营性、资本性账户为一个银行账户,账务统一在一个账户中反映,我们可以把这个账户的科目由原来的三级(如:银行存款-工行-工行基本户)分割成四级账户(如:银行存款-工行-工行基本户-经营性账户/银行存款-工行-工行基本户-资本性账户)。在与银行对账时,由于资本性账户的开支较为清晰,往来账务出账与开支同步,可以重点关注经营性账户中托收托付业务、银行手续费代扣业务等。这样有着重点地关注经营性资金的往来对账,由于经营性和资本性支出的科目不一样,账务更清晰明了,更加方便与银行之间的往来对账。

同时,上述账户设置还便于实时查询剩余资金可用额度。分设下级账户能实时查询经营性账户与资本性账户的支出情况,当月月初和每周的周初,当省公司下达核定的支付使用额度时,可以分别以银行收款的出账方式反映在经营性与资本性的账户科目的借方;当资金使用后,可以在账务中分别实时查询经营性资金、资本性资金的剩余可用额度。每月月末,以省公司实际返还的透支额度去修改或补充原来出的银行收款记账凭证数据,做到账务和实际收支一致。

2.按需求对记账凭证进行分类

在现有记账凭证“收、付、转”类型上,设置区域性记账凭证,使得各县级分公司业务所需的凭证按核算业务分区域集中在一起,就能较好地解决上述工作的不便。比如我们可以把原来涉及的县级分公司“收付转”凭证相应地设置成“XX局收款凭证”、“XX局付款凭证”、 “XX局转账凭证”,其记账凭证的应有内容均不变,改变的只是记账凭证的类型和编号。按新的“XX局”类型记账凭证,对该项类型的记账凭证进行连续编号,然后把“XX局”类型的记账凭证单独装订成册,甚至可以把“XX局”类型的记账凭证和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收付转凭证分开,单独分柜存放。这种的设置既保证了记账凭证编号的延续性、会计科目使用及项目管理的连续性,也保证了这一类型的业务资料可以集中在一起保管,为资料的归档、记账凭证的查找提供了很大方便。

在账务的管理方面,同样可以按业务的项目类型划分凭证类型。比如电费应收、实收、预收的账务管理,涉及到大量的应收、实收、预收凭据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按现有的记账凭证设置,每月的电费业务记账凭证和日常报账、各种业务项目、基建项目、技改项目记账凭证混合堆放一起,很难查找。为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电费项目类记账凭证,把原来涉及的电费“收、付、转”凭证相应地设置成“电银收款凭证”、“电银付款凭证”、“电现收款凭证”、“电现付款凭证”、“电费转账凭证”。针对发生的基建管理业务可以划分为基建收、基建转、基建付;针对发生的技改管理业务可以划分为技改收、技改转、技改付;针对发生的经营性支出业务可以划分为经营收、经营转、经营付。随着业务发生,记账凭证序号连续,各种相关的业务类型记账凭证可以随着凭证类型独立装订成册,为账务的查询和审计的查账带来了方便。

3.设置用于资金考核的资金辅助账

由于电网公司资金的个性化管理,设置资金辅助账很有必要,资金辅助账的设立更有利于实现重点的资金管控要求,还可以避免统计错误,保障会计核算质量。

资金辅助核算账的设置要有的放矢,控制要点即可。资金辅助账具体设想为:在资金科目下设置资金辅助账,当出账时,凡记账凭证中有涉及“银行存款”、“现金”、“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必须先出资金辅助账。对于资金辅助账的科目设置则按省公司对资金预算考核的要求,把资金辅助科目分为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支出、资本性收入、资本性支出;再下设二级科目,如经营性支出-购入小水电费、工薪、福利、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办公费、差旅费等,资本性支出-500kV工程支出、220kV工程支出、110kV工程支出、35kV工程支出、电网技改项目支出、科技项目、IT项目、技改营销等。通过对辅助账的查询,更清晰地反映资金流动的属性,实时反映资金使用的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建立资金辅助账务的相关链接报表,可实时取数生成资金使用情况报表,为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

4.建立市、县级分公司、县级子公司的统一的资金管理模式

要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的管理,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统一建立市、县级分公司、县级子公司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整、正常周转和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统一市级供电分公司、县级分公司、县级子公司资金申请流程、资金收款流程、资金付款流程、资金支付审批流程等各项资金管理流程。在流程管理中,着重有针对性的资金细节管理,例如对银行的批量支付(工资、药费、公积金等),应建立统一登记册,由发起人、审核、复核、主管签名确认。

五、结束语

零余额账户一直被各大企业奉为最佳的账户余额模式,其零余额的特性使所有预算资金得以集中控制在单一账户,从而克服传统的因分散、重复设置账户而导致的预算资金大量滞留于预算单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弊端,并且零余额账户既不会造成企业资金大量滞留于账户,造成过多的闲置资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会产生账户金额不足需要向银行透支,占用企业信用的现象

目前,零余额账户的资金管理在供电分公司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各供电分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好自己的资金管理,把资金管理与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相结合,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管理中,从思想认识上、技术上精心组织实施,待取得经验后逐步融入到战略规划、年度预算、奖惩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如何有效实施和进一步完善供电分公司的资金管理,使其更好地反映供电分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推动电网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http://.cn 中国会计网

[2]周骏,李舒林,庞圣玉.电网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1,第4期中

账户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公司 账户管理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兴起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和英国。我国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于1987年,他的产生既是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电力、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机械制造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各个重要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几乎都拥有了自己的财务公司。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接受银监会的监督管理。同时,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服务于集团内部成员企业,被视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在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集团资金使用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企业集团资金管控、产融结合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财务公司账户管理模式

账户管理作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基础职能,在其发挥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根据集团账户设置和账户管理关系的不同,形成了三种主要账户管理模式,分别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收支一体户管理模式和虚拟户收付模式,不同账户管理模式下的集中结算方式也各不相同。

各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特点和集团管理需要,选择不同的账户管理模式。此外,部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模式相结合的账户管理模式,一种为主、多种结合,打造适合所在集团特征需要的账户管理模式。

二、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模式

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账户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下文将就其起源、账户设置、账户资金流、优劣势、适用范围等进行讨论。

(一)起源

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模式起源于我国政府部门为了加强财政管理,对财政资金采取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将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分开管理,有利于对资金的监督与控制。一些企业集团为了实现对内部成员企业资金的高度集中管理,借鉴了这一做法,将其用于财务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

(二)账户设置

首先,成员企业需在财务公司开立内部账户,同时在外部银行分别开立收、支两个实体账户,财务公司在银行开立集中总账户。其次,要建立成员企业收、支两个银行账户与其内部账户的映射关系并设定银行账户功能:“收入账户”为只收不付户,专门用于对外收款和资金上划,而不具备资金支付的功能,不允许坐支资金;“支出账户”为只付不收户,专门用于对外支付和接受资金下拨,而不具备资金收入的功能。

(三)账户资金流

成员企业的银行“收入账户”收到款项后,资金单向由“收入账户”归集到财务公司集中总账户中,同时增加成员企业内部账户余额;成员企业需通过银行“支出账户”进行对外付款时,需向财务公司提交资金下拨申请,财务公司审核通过后资金由财务公司银行总账户下拨至其“支出账户”,同时扣划成员企业内部账户余额;成员单位通过财务公司资金系统付款时,需向财务公司提交内部转账或银行付款指令,由财务公司支付。

三、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优劣势及适用范围

(一)优劣势分析

优势。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将收、支账户分开管理,资金流向明晰,便于日常监测和统计分析;有助于财务公司实时监控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流,有利于集团预算执行与财务监督;操作较为简便,成员企业的抵触情绪较低,工作开展较为顺畅。

劣势。该模式的劣势在于收入资金均须经上划至集中总账户后才能进行支付,延长了资金流路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流转和使用效率;对于成员企业较多的集团,双倍账户管理将大大增加财务公司的工作量。

(二)适用范围

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模式适用于股权关系紧密,集约管控能力较强的集团。需要财务公司信息化水平高,资金系统先进,可以与银行共同开发和搭建个性化银企接口。

四、小结

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模式便于企业集团依托财务公司平台进行资金集中、结算集中、预算管控和现金流管控,能够促进集团财务的集约管控,增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能力。但同时,该模式也对集团股权管理能力、财务公司信息化水平、银行相关产品及银企接口开发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使用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财务公司主要包括中海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兵器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等。

账户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心理账户 心理契约 员工忠诚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38-02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实现绩效目标和稳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随着人才流动机制的建立,员工对企业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账户、心理契约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一)心理账户与心理契约

1.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由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心理学家理查德・萨勒提出。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无论是个体、家庭还是组织,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明确或者潜在的心理账户体系,这些账户体系往往会遵循一些有悖于经济学运算规律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这些规则无论是在记账方式上还是在行为决策上,都与理性的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在个体进行经济决策时常常以非预期的形式影响着个体,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概括来说,所谓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理上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使人们在行为决策时常常偏离基本的经济人理性原则。

2.心理契约是组织中员工与组织之间联系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广义的心理契约是组织中雇佣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间权益和责任的一种主观心理的无形约定,狭义的心理契约是员工对于员工个体和组织之间责任和义务的一系列信念,这种信念在组织成员中普遍地存在着。总的来说,心理契约是以组织与成员间正式的书面契约为前提,以相互间的关系为纽带,它反映了交往双方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心理期望。

根据个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契约可以分为关系型心理契约和交易型心理契约。交易型心理契约由具体的、短期的、经济型的责任构成,履约双方的投人都是有限的;而关系型心理契约则由广泛的。长期的、开放性的责任构成,只要契约履行按照双方要求进行,彼此的投入可能会永续地进行下去。相对于经济契约而言,心理契约更具有精神内涵,其不仅具有期望的性质,也有对义务的承诺和互惠,而且,对义务的知觉比对期望的知觉更为强烈。此外,与经济契约相比,心理契约一般具有隐含性、主观性、动态性、非正式性、无责任性等特点。

(二)员工忠诚度

员工是否忠诚于企业完全是一种心理期望,与通常所说的经济契约是不同的,它在员工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强制性或约束力,而仅在员工认为企业满足其心理契约的时候才有效。员工的忠诚可以分为主动忠诚和被动忠诚。前者是指员工主观上有强烈的忠诚于企业的愿望,这种愿望往往是由于组织与雇员目标的高度协调一致,组织帮助雇员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等因素造成的。后者是指员工本身并不愿意长期留在该组织,只是由于客观上的约束因素,而不得不继续呆在该组织,一旦约束因素消失,员工就可能不再对组织保持忠诚了。

(三)心理账户、心理契约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心理账户与心理契约相联系,并通过心理契约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根据Rogsseau DM.的研究,员工是否忠诚于组织,固然要受到员工与组织之间正式合同所规定的契约条款的影响,但更多地是受那些非正式的、书面合同没有涉及的方面的影响。而且,研究还发现,当员工与组织之间在心理契约上的理解越是趋向于一致,员工的期望越是得到实现,则员工越是倾向忠诚于组织。

在心理账户与员工忠诚的关系路径中,心理账户作为一种自我控制措施,是员工行为的控制节点,即预先设置的一个平衡点,员工在心理账户中记录着显性契约与心理契约的履行和违背情况,收益会带来正的账户记录,而损失则会带来负的账户记录,一旦突破这个平衡点,就会影响员工的决策行为。当一个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累积达到了心理账户限制时,员工就会减少对组织的承诺,最终导致员工的退出。

二、心理账户对员工忠诚度的作用机理

(一)目标一典型性理论

根据目标―典型性(goal-representativeness)理论,个体的心理账户之间是密切联系的,都围绕着某个或某些目标而设立,因而存在着一个等级结构,在个体的认知加工中得以优先考虑的心理账户是那些对于活动目标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心理账户。一个心理账户的设立是由确定该账户的内容的活动目标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账户是由活动目标所组织的,目标的特性直接影响着心理账户的结构,而某个事件在活动目标中的代表性会影响心理账户登记的权重(茅力可、张子刚,2005)。

典型账户都是以活动目标为基础而设立的,这些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供人们推断一个心理账户登记的值是正还是负,而个体某一时期的目标是根据这一时期的需求建立的。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人类形形的需求,按它们发生的前后次序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按其重要性逐级递升,形成了一个从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发展的阶梯。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称为低级需求,按其价值}生质属于物质性价值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称为高级需求,按其价值性质属于精神性价值需求。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时期,一个人也可能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支配地位,只有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据此建立的目标影响着这一时期个体的决策行为。

因此,一个事件越能满足这一时期个体的最迫切需求,就越能影响心理账户登记的权重及正负,一旦这个账户出现透支,员工就会感到心理契约被违背,当心理契约违背的累积达到了心理账户限制时,员工就会减少对组织的承诺,员工忠诚度降低,最终导致员工的退出。心理账户记录为正时,就会巩固员工心理契约,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经济账户子账户

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包括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可以说他们是在为报酬而工

作,为取得稳定的收入或是更高的收入及舒适的工作条件而工作,我们将此时建立的经济账户称为生理子账户。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此时建立的经济账户我们称为安全子账户。

当员工某一阶段的需求为生理需求或安全需求的物质性价值需求时,获得物质财富的目标决定了在此阶段经济账户的比重要大于情感账户,因此交易型契约在心理契约中占较大比重,从而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也就更大。在此阶段,如果组织中涉及经济方面的条款如工资、奖金、业务提成、分红等被违背,或是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降低,就会在生理账户中被记录;如果员工感到工作不稳定、不安全,或是组织不能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保障,就会给安全账户带来负的记录,员工感到交易型契约被违背。即使此时组织给予员工精神上的奖励,或是对其工作表示认可,或是给予培训机会甚至职位的晋升。也不足以弥补员工心理账户的损失,最终导致员工忠诚度降低。当企业在此阶段提高员工薪酬待遇,满足员工物质性需求时,经济账户的收益就会增加,就会巩固员工心理契约。即使此时组织为员工分配较多工作,或是加班,或是与同事间关系不太融洽,或是没有培训、晋升的机会,但考虑到较高的工资、良好的福利和工作条件,员工也会保持对企业的被动忠诚。

(三)情感账户予账户

当物质性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性价值需求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首先是社交需求突显出来,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此时员工追求的目标是与领导、同事或下属之间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据此目标建立的典型账户称为社交子账户。社交需求得到满足后,尊重需求成为最迫切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员工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据此目标建立的典型账户称为尊重子账户。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求,这一需求是个人能力得到最大发挥的内在驱动力量。有自我实现需求的员工渴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被授予工作中的自、决策权,此类员工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据此目标建立的典型账户称为自我实现子账户。

当员工的最迫切需求上升为精神性需求时,情感账户在心理账户中的比重就会加大,若员工某一阶段的精神性价值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在情感账户中被记录,与之相对应的关系型契约被违背,从而降低员工忠诚度。例如,重视社交需求的员工追求融洽的人际关系,若此类员工不能融人正式团体或是非正式团体中,或与同事、领导之间发生矛盾,就会影响工作的情绪和积极性,给社交子账户带来负的记录;如果重视尊重需求的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并取得一定成就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或没有得到预期中与其成就成正比的地位或晋升机会,员工就会感到很失望,在尊重子账户中的记录就为负;有自我实现需求的员工或管理者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程度发挥个人的潜能,如果让这类员工或管理者做一些低于个人能力的工作,或是不能拥有与其职位相符的权利,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那么他们就会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自我实现子账户中的记录就为负。如果心理账户中负的记录突破了预先设置的平衡点,心理契约违背的累积达到了心理账户的限制,员工就会减少对组织的承诺,员工忠诚度就会降低,甚至会离开组织。

综上所述,建立心理账户对员工忠诚度的作用模型,如图1所示。为满足某一阶段的最迫切需求,个体建立此阶段的活动目标,并由此目标决定了心理账户的设立,并影响着心理账户的结构。通过心理契约进行员工忠诚度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心理契约的内隐性、主观性和动态性,使得管理过程比较容易受到各类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快。根据不同需求将心理账户细分为生理子账户、安全子账户,社交子账户、尊重子账户和自我实现子账户五个子账户,通过作用于心理账户来影响员工对心理契约的认知,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三、基于心理账户提升员工忠诚度的建议和研究新方向

1.加强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充分了解每位员工的能力与需求。通过开放、诚实的沟通确定某一阶段每位员工设立的是哪一个或是哪几个心理账户,据此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满足员工的迫切需求,实现心理账户的增值,从而巩固员工的心理契约,最终达到提升员工忠诚度的目标。有效、及时的沟通还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在萌芽阶段解决矛盾,防止忠诚度的降低。

2.管理者应学会宽容,懂得“舍得”。管理者在要求员工融入组织企业文化、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己任的同时,容许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宽容员工个人作风与企业文化的暂时不一致,宽容员工个人“私利”的存在。通过对员工心理账户的管理,舍得组织各种资源满足员工的个人“私利”,如增加员工经济收人和福利,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组织聚会、旅游等加强组织内部员工的社会交往,做好员工培训,把员工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组织的生涯管理结合起来等,所谓“有舍才有得”,满足员工个人“私利”的同时,员工忠诚度提高,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达到企业与员工、组织与个人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