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1篇

尽管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仅去年一年的奢侈品消费就高达600亿美元,但新兴市场的奢侈品消费正以迅雷速度增长,大有与美国分庭抗礼之势。其中势头强劲者诸如巴西、印度以及俄罗斯等国。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东的奢侈品消费增长了12%,巴西则高达50%,而俄罗斯人则购买了40多亿美元的奢侈品。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弗雷德里克·高达指出:“中产阶级正在兴起,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身份,并且选择购买某些产品以显示自己的这种身份。身份和格调正是他们想要表现的。”

迪拜—奢侈品新集散地

他们的购物场所不再局限于当地的商场。去年迪拜购物中心接待了多达5400万游客,而整个纽约的游客数量也都不及该数目。众所周知,世界奢侈品之都是法国和意大利,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公民需要签证才能一睹其风采;而阿联酋不同,中国、巴西、印度及俄罗斯公民只需5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一张96小时或者为期4天的转机签证,因此他们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在迪拜购物中心尽情购物了。

这种需求的增长在销售场所掀起了旨在让购物环境更加宽敞豪华的创意活动,即不时地改变商场的风格。

国际大牌入乡随俗

各大品牌也需要加以调整以适应这些新兴消费者。他们要面临的挑战是怎样调整且不会稀释其品牌,在固有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在此,高达讲了一个意大利制鞋商伯鲁提的例子。男士系带鞋算是他们的经典之作,可是这种样式在中东并不受欢迎。“于是当地的经销商(迪拜Chalhoub集团)便与伯鲁提联合开发了一种新式凉鞋。一开始,这种样式的鞋子只露出两个指头,而在这里,人们觉得这种两个指头的鞋应该给女人穿才对,所以男士们并不选购。之后伯鲁提又推出了露更多指头的鞋样,这次才算是获得了成功。在进驻中东市场之前,伯鲁提并不曾制造过凉鞋。”

如今,这种鞋子一双的售价为780欧元。

另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是将传统和潮流融合。在中东,即使有人使用了价值几千美元的迪奥香水,也会穿着传统的阿巴亚长衫。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奢侈品 消费心理 营销建议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78-01

近年来中国人奢侈品的消费逐年上升,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在受全球经济影响,欧美各国奢侈品销售市场收到不断的冲击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表现特别抢眼。曾经远离大众视野的贵族产品---奢侈品也快速渗透到中国市场。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却发现,即便实在中国市场,奢侈品也因种类、消费者类别、年龄、文化等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热度。综合分析中国消费者队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准确地运用营销策略,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一、 奢侈品的定义和特点

从经济学角度看,奢侈品是指功能性价值占价格比值低的产品,即有形价值占无形价值比值低的商品。即一种超出消费者基本需求之外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性的消费品。是被界定为在某一具体的行业或产品类别的最高级别产品。这种最高级别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应具有下列特点:

(一)尊贵性。因其尊贵的特点,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它。

(二)贵重性。通过高昂的价格体现奢侈品的贵重性。

(三)卓越性。设计、用料、工艺都体现了卓越的品质。同时具有时尚性和美观性。

(四)费实用性。奢侈品的实用功能可以由其他便宜的产品和服务来替代。奢侈品的价值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而不是强调其使用价值。

(五)文化性。经营理念、经营方法,历史的考验都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

消费者因人侧重欣赏上述不同的特点,成为其购买的原由,而中国消费者对其中某些特点盲目偏好,使得奢侈品的消费相对欧美国家有不够理性的消费倾向。

二、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剖析

(一)炫耀性消费心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的不完善,富裕阶层应运而生。他们白手起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原始积累,企业不断发展使财富迅速膨胀。很多原来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想要通过一定方式展示自身价值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赞赏。而购买和使用稀缺的、具有卓越品质的、高昂价格特征的奢侈品最自然的选择。奢侈品能反映其社会地位、生活水平的职能,具有符号性,是成功和富裕的代名词。由于奢侈品具有身份认同、凸显社会地位的优越性,不断激发消费欲望,使消费品市场不断上升的现象。

(二)追求自我实现的消费心理。奢侈品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它在质量上没有任何妥协。注重生活品质和消费能力的高收入阶层的生活方式,奢侈品的消费成为他们的一种消费选择。他们喜欢既经典又引领时尚,既时尚又超越流行,优雅地体现着生活的品位,是对自我价值的最好的呈现。

(三)模仿性消费心理。崇拜性群体的消费行为会直接引起模仿,模仿者会因模仿他人的消费行为而感到愉快。

(四)从众性消费心理。群体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于是从众性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并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立选择的结果,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其中一种结果就是产生从众性消费。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五)情绪性消费心理。女性在与平常心境不同时的消费行为,其消费易受情绪影响。在极端情绪中购物消费的女性相当多,她们的购物消费成为一种缓解压力、平衡情绪、宣泄无奈的方法。女性有时会把购买的奢侈品当作补偿或犒赏自己的一份礼物、纪念。

三、奢侈品营销建议。

由于上述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不够理性,不够成熟。那么,怎样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营销策略是否着重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创新产品和服务

炫耀性消费决定产品的稀缺性极为重要。通过自然稀缺、技术稀缺、限量生产等形式,用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用选择性和排他性的有限的销售方式,特别设计的购物氛围,营造一种虚拟的稀缺性和高贵性。通过物以稀为贵的常识和心理,让消费者愿意接受高昂的价格,让消费者产生自信心和优越感。如果限量使产品奢侈到不能复制,稀有到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拥有,那么更能激起消费欲望,因为一旦拥有,别无所求,这样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再次消费。

(二)加强培育品牌知名度

符号性消费是中国市场的主要是特征之一,它决定了一个奢侈品知名度的重要性。有了知名度才能让消费者知道你所使用的产品的价值。因此在不失品牌格调的前提下,要尽量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信息,让其高贵地奢华。

(三)引导奢侈品消费向奢侈的生活方式消费转变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消费者往往追求最新、最流行的个人物品,较少注重奢侈的体验,属于“个人的生活奢侈”。欧美国家的奢侈品消费者偏爱“体验驱动型消费”,追求能够缓解压力的舒适假期或者高品质的服务,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奢侈品消费变成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引导他们从消费奢侈品转向消费奢侈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值,这是一个巨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四)企业应该选择最能体现产品内在品质的、美誉度高的名人作为产品的代言人,名人隐含的号召力有强有力的示范效应,促动消费者的模仿行为发生。往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最初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的。目前中国消费者还处在奢侈消费的学习阶段,备受瞩目的社会名人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桑巴特,王燕平等译,奢侈与资本主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郭佩君,苏永,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管理评论[J],2007No,9.

[3] 姜岩,韩秋月,营销情景中的炫耀性消费理论评述,经济学研究[J],2007,7.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3篇

业界甚至称,也许不用到2015年,2012年中国将取代日本,在奢侈品消费上夺冠,成为推动奢侈品行业的最大力量。

奢侈品市场:“西方不亮东方亮”

2009年,全球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西方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需求呈式微趋势,西方老牌主顾们一再萎缩。但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却是“逆流而上”、在奢侈品消费的“高速路”上驰骋依旧、风度不减。

“中式消费”强大的救市威力,让世界最顶级大牌的销售商们见识到了中国中产阶层狂热的消费魅力。自2010年上半年,世界奢侈品巨头瞄准需求强劲的中国市场,犹如发出嘶叫的跑车,大踩油门驶向中国拓展业务。

近年来,中国富裕阶层超强的消费能力让国外奢侈品销售商瞪目结舌。

今年农历春节期间,由上千名中国游客组成的“豪华购物团”浩浩荡荡来到纽约,穿梭在纽约最繁华的第五大道“扫货”,成就了纽约商家的“黄金周”。该旅行团的导游说,“这是我导游生涯中见过的最壮观的景象,中国人横扫美国第五大道,买走了一切最好最贵的东西。”当时,有关此次“中国团”购物大游行的报道占据不少外媒的大幅版面,某些外媒戏称这是中国春节给世界发“红包”。

而在法国巴黎一则中国人消费的趣闻流传:在巴黎埃菲尔铁塔附近的免税店,三位农村妇女模样的中国人就一次性买走了50万欧元(相当于500万人民币)的名品。巴黎政府还专门为此出版了《今日巴黎》中文版杂志,以介绍法国的名品名店、品牌传统等来吸引中国消费者。

“西方不亮东方亮”,当金融危机把奢侈品牌的老主顾们打击得一蹶不振时,亚洲尤其中国宛如西方的救世主,“捧哏”众多。从2009年开始,中国俨然是一个坐在主席团座位上的贵宾,接受着这些世界顶级名牌的集体致敬。

奢侈品消费:新富的“南柯”梦

供职于北京一家大型公关公司的陈烨年薪超过10万元,工作闲暇时,她经常走入公司对面的国贸商场购物,那是北京最高档的购物场所之一。

奢侈品看起来更像是陈烨这类年轻人的话题。中国新富阶层的年轻人,在奢侈品上与父辈几乎没有共同语言。

如今,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超过28岁,迈入成熟的消费者行列。这一代人的消费行为与父辈最大的不同是,他们追求消费而不是储蓄。大都市这一代年轻人被称为“月光族”,不仅用完自己的钱,甚至很多独生子女乐意消费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储蓄。

眼下的中国年轻人,怀着年少时尊荣华贵的“南柯”梦,在踏入社会后,因经历事业成功,欲望被迅速放大。对尊贵、典雅生活的向往,令他们对奢侈品情有独钟。衣着名牌,身佩奢侈装饰,是年轻人社会身份以及品味的象征。

打算创业致富的周嘉玲,现正选择做一个意大利品牌“伽达”的储备店长。“(公司)目前在中国有三家分店,我面试时,公司说计划一年内在开10间。”这个品牌经销商在过去的几年里销售LV、华伦天奴等品牌,眼看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该公司打算自己引入新的奢侈品牌来做。

奢侈品浪潮的反思:消费主义的泛滥

如今,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列首位的日本。

WGSN亚太区总经理哈里斯指出,中国人今天对奢侈品的热情让她看到了20年前的日本。“中国人正在重复当年日本人的奢侈品消费狂热。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人陷入‘标志迷恋’,引发了一场奢侈品牌大战,奢侈品集团第一次高度统一并且心无旁骛地把所有心思用在同一个消费市场上。现在这一局面又在中国重演了。”

即使中国跻身世界奢侈品消费前列,但它与西方盛行的消费主义具有不同的特征。当前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呈现出二大趋势,一是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二是奢侈品消费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凸显的是中国人奢侈品消费的档次还有待提高,同时消费重点还停留在炫耀个人身份地位上。

而在当代美国社会中,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主导者多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而且炫耀性消费已经不是美国人的喜好和性格,与其说美国人的态度是炫耀性的,还毋宁说是实用性的。对于法国、英国这些著名的国际品牌出产地来说,真正的奢侈品品牌代表一种整体优雅的气质,奢侈品本身不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所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比如香奈儿的创始人COCOCHANEL所倡导的优雅与舒适,革新了那个年代世界范围内女装的风潮,成为法国人的骄傲。

而事实上,中国真正的奢侈品消费之路,走了仅仅20年光景。在这高速膨胀的20年里,奢侈品消费折射出了中国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导王宁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暴涨是一扇窗口,折射着当今中国社会很多的畸形现实。”

“在中国,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就是看谁赚的钱多,奢侈品最容易把这个信息公之于众。因此一些有明显标识而且大家都认得的奢侈品牌,更容易在中国大行其道。”宝姿国际时装原中国区市场推广主管、现在法国攻读MBA的陈红冰女士说,“攀比是目前中国人奢侈消费的重要原因。”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晓虹对此也认为,中国是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消费主义的盛行会在国家还未壮大时就过早消耗掉继续发展的资本。

面对这场如火如荼的奢侈品浪潮,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也不无忧虑,在其发表的题为《睡狮还待真正苏醒警惕消费主义祸害中国》的文章称道:“纸醉金迷的消费主义差不多已成为人民新时代的鸦片,侵蚀着国家求富求强的能力。”

事实上,西方国家早已在反思消费浪潮的泛滥。自从1990年代初加拿大将11月27日定为“不消费日”之后,已有14个国家紧随其后。“不消费日”的目标是,单纯而和平地对抗消费主义。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4篇

从历史上说,中国的丝绸就是奢侈品。有历史学家指出,罗马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酷爱来自中国的丝绸,当时中国的丝绸在罗马帝国与等重量的黄金同价。历史学家认为,罗马帝国的丝绸消费,导致黄金大量外流,最终削弱了罗马帝国的财力。在罗马帝国灭亡1000多年后,中国的陶瓷对于欧洲也是奢侈品,当时欧洲王室个个以收藏中国的陶瓷为荣。直到今天,在欧洲的王室及博物馆,还能看到那个时期大量收藏的中国陶瓷。但是,历史学家说丝绸导致罗马帝国灭亡,并没有说陶瓷导致欧洲列强的衰落。这是为何?因为,罗马帝国始终不能生产丝绸,或者没有足以同丝绸交换的好产品。而近代欧洲终于可以自己生产陶瓷,或者有了足以能够同陶瓷交换的产品。

因此,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奢侈品消费本身并没有太多值得谴责的地方。奢侈品消费在人类生活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自古皆然,未来也将如此。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能否生产真正的、有价值的奢侈品。例如,相关报道中指出,国外名牌高档轿车在国外市场萎缩,在中国的市场却日益增大。那么,我就应该看看,中国有没有像吉利这样的自主企业,有信心、有希望生产出自己的高档轿车。就算利用别人的技术也未尝不可,就像当年欧洲人学会了中国的陶瓷生产技术。如果我们只是用自己辛苦的低端劳动来换取别人的高档奢侈品,那当然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如果有朝一日中国成为奢侈品生产大国,那才是正道和前途。这里我们还应该看到东西方关于奢侈品的一个不同认识。丝绸、陶瓷之类在中国既作为奢侈品,也作为生活必需品。它们的奢侈程度是品质和特殊性决定的,并非靠品牌决定。而且不管怎么说,它们都具有较大的实用性。而现在很多西方的奢侈品,品牌价值远远超过实用价值,有些甚至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类奢侈品在中国古人看来属于淫巧奇技,并不被中国古人欣赏。

如果中国不光能够生产低端产品,也能够生产高端奢侈品,那么,奢侈品消费就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如同我们生产了大量丝绸这一奢侈品的祖先一样。对于一个穷人来说,一项普通的技术,就能使他生产出类似丝绸这样的奢侈品。从富人那里换回大量的财富,也是一件好事。可悲的是,如果一个穷人只能生产稻米、蔬菜,却要从富人那里换一个贴了富人标志的昂贵皮包,那就不合适。因为,大量辛苦的低端劳动,换来的并非是有真正价值的东西。以皮包来说,同等质量、款式的皮包中国也能生产,关键是,中国人为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富人“品牌”,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因此,奢侈品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在于文化。

最近,美国向WTO中国的图书和音像制品进口限制,说是妨碍了美国此类产品进入中国。美国之所以要向中国提出这种指控,关键在于,美国认为它的音像制品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市场。美国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它相信,美国的文化是人类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一定会被中国人广泛地接受。如果我们反过来看,假设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和喜爱,对美国文化的粗陋、庸俗本质能有清醒的认识,假如广大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抛弃了崇洋、贬低自己的倾向,那么,美国向WTO的这种,即使美国胜诉,又能如何?美国的垃圾音像制品在中国未必能有多大市场,对美国来说,胜诉也是白胜,吃力不讨好。比方说在印度,印度人喜爱本土电影,好莱坞产品在印度就没有多大的市场。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奢侈品;中国消费者;服装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83-01

一、奢侈品服装类的主要特点

(一)广义奢侈品的起源

奢侈,原意是指“闪光的并具极强的繁殖力及非凡的创造力”。奢侈作为产品起源于十七世纪初的法兰西,以路易十四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和王室作为最先享用者,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鼎盛。从积极意义上讲,它能刺激产业进步、技术革新、增加就业机会、传承传统手工技术与艺术行业、帮助人们塑造品位与风格、满足人们追求个性化的理想。

(二)奢侈品服装类的基本特征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即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最初为皇室与贵族而服务,后来企业家将分散的小型家庭手工业转变成了一种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使得全球拥有了五大奢侈品“朝圣地”,它们分别是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伦敦邦德街、米兰拿破仑山大道和东京表参道。

服装类奢侈品的特点总体可归纳为十个方面,清晰的品牌定位、识别的标志、具有明星化的设计师、有故事作为口碑、限量高质、强调手工、强大而长期的广告、有标志性的产品―常销品、明星追捧、高调的等。

(三)当代奢侈品产业发展现状

克里斯汀・迪奥将其品牌用自己的名字注册成商标,在销售非专有制造的产品时,收取授权使用费。接着伊夫・圣・洛朗等品牌纷纷建立二线品牌,定价较低,主要面向比较年轻的购买力相对较弱的消费者人群。一种像“金字塔”的模型开始脱颖而出:时尚尖端的女性时装奢侈品位于塔尖,目标消费者为极其富有的人群;出自同样设计师的普通成衣旨在针对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最后一系列是大量的普通人群可以消费的香水和配饰,这是专门针对大众消费群体而设计的。

经过时间的流逝,最终形成了全球五大雄厚奢侈品集团,它们分别为LVMH集团、、PPR集团、历峰集团、Coach集团、斯沃琪集团。人们宣告着奢侈品已转变为一种非常普通流行的商品。当我们购买一个奢侈品品牌商品时仍然幻想着藏匿于奢侈品背后的豪华的理念:这些奢侈品都是由熟练的欧洲技工们花费大量时间,夜以继日,手工一针一线制造出来的。事实上爱马仕公司已公开承认将其缝纫围巾的活儿外包给毛里求斯的工厂、Louis Vuitton也在印度开办一家制鞋工厂,奢侈品服装行业借助世界工厂来大规模提高产量,大肆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在巨大产量背后承载着巨大利润。

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特点

(一)中国服装类产品消费者基本特点

虽然我国自古有着男耕女织的传统,但当代多数家庭已鲜见针线。服装已成为最普通的生活消费品,且奢侈品服装也走进许多人的生活中。在奢侈品服装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将受到环境、时尚、价值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此外,消费者购买服装类产品还会受到国际流行色协会、国际服装协会、高端品牌新品会、知名设计师新的设计理念都影响消费者购买服装的导向。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高层次需求开始产生,1997年国外奢侈品品牌开始进驻国内市场,2005年中国消费者境外奢侈品消费兴起。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经济核心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目前正在向西安、苏州、重庆等城市延伸。消费人群的年龄在20-30岁之间,主要为女性消费者,基数大,潜力也大。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主要通过品牌专卖、百货、网上购物、奥特莱斯这四大渠道。

(二)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服装奢侈品品牌空缺,与中国购买力充分的富裕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供求不平衡的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可我国服装品牌暴露出文化内涵、品质、技术含量、创新性、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等深层次内涵长期不足的问题。

近些年来,中国服装业开始进入新的阶段,许多华裔设计师已经影响着世界服装业,比如谭燕玉、王薇薇、王大仁、林能平、吴季刚、邓志明等。渐渐地消费者对品牌的“崇洋”情节悄悄转变,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在与本土消费者沟通、交流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偏爱中国品牌胜于国外品牌的中国消费者比例正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