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学前班育儿知识

幼儿园学前班育儿知识

幼儿园学前班育儿知识

幼儿园学前班育儿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学;小班教学;音乐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普遍在4岁左右,由于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不能像对待其他孩子那样进行教育活动,应当应用一些简单的、幼儿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来说,要想使音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而音乐游戏则是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实践,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如果能够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可以将很多教学内容融入到音乐演戏当中,进而能够提升幼儿小班学生的音乐意识。从当前幼儿园小班应用音乐游戏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多幼儿教师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现状

音乐游戏能够将音乐、知识、游戏、舞蹈、歌曲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而提升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尽管从总体上来看,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很多幼儿教师积极探索音乐游戏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融合性,音乐游戏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加符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心理,因而应当进行积极探索,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相关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融合,导致音乐演戏只是“音乐+游戏”,有关的舞蹈、知识、艺术等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游戏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则性,由于幼儿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开展音乐游戏,除了要推动音乐教育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学会遵守规则,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来说,都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也不例外,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规则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音乐游戏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方面的重要价值,因而在这方面缺乏有效探索,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二、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要想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必须高度重视应用策略创新,既要从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游戏模式,又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的融入性、规则性以及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认为,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拉近师生感情。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也有利于未来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幼儿园小班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游戏与拉近师生情感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发挥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身心愉快的优势,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快速融入集中。比如在开展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来看,与幼儿一起开展音乐游戏,不能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而且也能使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因而,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在拉近师生情感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用方法,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培养音乐艺术。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还必须将拓展音乐游戏范围,要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既要学习音乐,又要学习一些舞蹈,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效果更好。特别是由于幼儿园小班幼儿普遍缺乏自制力,因而不能应用专门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很多幼儿更愿意做游戏,对于唱歌、跳舞来说根本不喜欢,这就需要通过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比如在《小火车》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当“火车头”,幼儿则当一个个“车厢”,还可以设置隧道门、小桥等情境,这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了音乐,同时也能够使自己的动作更具有“舞蹈性”,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意识、舞蹈意识等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传授幼儿知识。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以及一些舞蹈艺术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对幼儿知识的培养,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应用效果更好。小班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而更有利于小班幼儿学习的则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学习。比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数鸭子》这首歌就可以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让幼儿认识小鸭子,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通过数数的方式学习数字,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并不断总结好的方法。

四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锻炼幼儿身体。由于音乐游戏是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在做游戏,因而会对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特别是对于锻炼幼儿的协调性更具有重要价值。这就需要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要对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使幼儿能够跟音乐的节拍做出跺脚、摆手、摇头、点头、拍手等动作,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运动,同时也能够使游戏的身体协调性得到锻炼。在这方面,小班幼儿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要对音乐游戏进行研究,争取编排出更多、更好、更能够锻炼幼儿的游戏环节。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是比较符合幼儿园小班教学的创新性模式,广大幼儿教师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融合性与规则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应用创新,重点要在拉近师生感情、培养音乐艺术、传播幼儿知识、锻炼幼儿身体等方面取得突破,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科学、更有效、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璐B.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6,07:52.

[2]王静.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6,05:157.

幼儿园学前班育儿知识范文第2篇

一、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 

1、我们大家清醒认识到,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素质等是困扰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学期我们结合二级合格幼儿园的检查工作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推门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行为转化为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组织教师把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让教师学会自我反思、自觉地改进工作,对教师的备课和观察笔记、话题探讨等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反馈,,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地转变教育观念。 

2、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的督促与指导,坚持每周进班听课,重点培养年轻新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怎样使用教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帮助她们更快地适应教学岗位,在各个班级设立以老带新的互助活动,我园老教师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工作常规、有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年轻教师树立好的榜样,为了让年轻教师更快适应教学岗位,她们手把手地向年轻教师传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年轻教师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才华,年轻教师有了明显的进步,表现突出的教师有邢丽媛、于翼、高爽。 

3、我们派送两名骨干教师定期参加教委培训,组织年轻教师走出去参观姊妹园的教学观摩活动和专家讲座、研讨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把姊妹园的教育经验带回推广,组织教师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大家积极讨论新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说课水平,积累教学经验。 

二、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我们教师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选择幼儿适合的内容,尝试新颖、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园李娜教师、邹晓燕教师大胆尝试网络新科技,把日常工作中个人观点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利用业余时间建立个人博客网站,向家长同行教师共同讨论幼儿教育话题,她们把所学的知识与园内教师共同分享,指导全园教师如何制作教育网站,利用下班时间把年轻教师带回家中亲手教她们学习网络知识,在她们的帮助下,大家了解一些网络知识。班级建立了教育博客网站、吸引大部分幼儿家长和同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扩大和宣传了七一七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 

合理使用新教材,我园各个班级存在着比较明显个体上的年龄差异和幼儿不同能力上的差异,班级教材的使用都向上提高了一层,给教师带来了一些教学上的困难。例如大一班幼儿学前班教材内容比较浅,大二班、中班和小班教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们想办法克服了各种困难,施展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大一班教材的情况,两个教师借助一些辅导教材,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面,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大二班、中班和小班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不断摸索幼儿发展规律。开学初,放慢教学进度,帮助幼儿吸收和理解,定期向家长宣传学期工作计划,月、日教学计划,及时把所学的儿歌、故事、歌曲向家长展示,温馨提示、科学育儿知识等通过宣传途径达到家园同步,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成长。 

这学期各个班级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幼儿兴趣特点,建立了课题研究计划,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实施教育内容。大一班课题“让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大二班课“幼儿朗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中班课题“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小班课题“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学习”,各个班级从课题的确立、计划、选材、整个实施过程贯穿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丰富教育活动,教师们收集与课题有关资料、准备了故事图片、字宝宝乐园、图书、游戏头饰等丰富教学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了循序渐进地挖潜幼儿的各种潜能,让幼儿通过教研活动培养语言讲述、阅读、朗读多方面的表达能力,例如:大一班教师教幼儿用情感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续编图片故事的结尾部分,幼儿通过教师的培养,幼儿喜欢讲述、幼儿口语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大二班教师教幼儿“形象认识标点符号”了解人物性格,变换语气语调、教幼儿学会有声有色的朗读儿歌、表演故事等,让幼儿学会评价,寻找朗读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幼儿的朗读技能。中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乐趣,为孩子提供一些幼儿喜欢的故事、图书、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幼儿学习阅读的方法,纠正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的阅读水平和学习习惯有了提高。小班教师,开学初,教师们用游戏活动稳定幼儿入园情绪,用游戏活动教幼儿学会生活、交往、个人请求等多种能力,幼儿通过一学期教师的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经常听到家长谈论孩子的进步,感激教师所付出的努力。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家园共育、提高保教服务水平 

这学期,幼儿园开展了丰富的家园活动,学期初向家长展示公开课教学,邀请家长参与评议教师的教育活动,肯定教学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幼儿园今后发展提出希望。今年“六一”家园开放活动各个班级准备的文艺节目、幼儿画展质量比往年做的好,这些工作真是离不开每个教师的辛勤的劳动,体现我们教师的创新理念,我们收到了各级领导和幼儿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期末、我们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活动,发放95份调查表,收回52份,家长的反馈信息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幼儿园保教工作有90%以上家长比较满意,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健康家长比较放心,今年幼儿体检各项健康指标100%达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离不开全园保教职工的共同

努力。 

这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我园的保教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家长期待我们的工作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1、幼儿园加强外部环境和教育设施的改善。 

2、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开展幼儿个性特长的特殊教育,例如:“竞选主持人”、“幼儿才艺展示”、“故事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宝宝学校网diyifanwen.com整理)

3、经常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幼儿园学前班育儿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一、概念界定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大量实践中率先提出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指领导者对组织成员进行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园班级的保教人员对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的目标,使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看来,幼儿园里的一切保教活动最终都要通过班级管理实现。它繁杂琐碎,既具有生活性,又要求科学严谨,具有教育性。

二、小班幼儿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3-4岁幼儿的大脑皮质完全与小脑相连,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大脑协调能力显著提高,可以实现对精细动作的控制和四肢的协调合作。比如自己洗手、如厕、穿脱衣服和鞋袜、用勺子熟练地进食、灵活地上下楼梯、平稳地向前跳。但受身体机能发展制约,有些行为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语言方面的发展,3-4岁幼儿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达到73%。累计词汇量达1730个。掌握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词汇增多,如3岁能使用描述外貌特征、个性品质和情感的形容词。这个时期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想到哪里说哪里,缺乏连贯和条理,大人往往要边听边猜才能听懂。

认知发展方面,小班幼儿独立性增强,常常离开大人自己活动,从而获得体会、印象、经验等。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加上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简单地解决问题。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过程以无意识为主,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记忆依靠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边做边想或者先做后想。比如在拼图之前,幼儿往往不会说出将要拼什么,而是拿到图板就开始拼,拼完之后,才说明自己拼的是什么、怎么拼的。

社会性发展方面,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增强,懂得自尊,如犯了错误会羞愧,怕别人嘲笑,喜欢当众夸奖不愿意当众责骂。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做游戏、参加活动,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和同伴的友谊脆弱易变,一般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此外,情绪不稳定,有很强的情感依恋。

三、小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特点不同,其班级管理的内容也有差异。对小班幼儿而言,一日生活都是学习的内容,而班级管理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结合3-4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处于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的适应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情绪波动大。加之小班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都不够完善,故小班的班级管理内容应聚焦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让幼儿对群体活动感兴趣,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好奇,并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现状

(一)教师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

幼儿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直接因素。有的教师学历低,理论基础薄弱,并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教具准备不充分,甚至存在工作倦怠;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只需要服从教师的指令,达到教师理想的整齐有序的班级秩序。幼儿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相关理论是管理和经营好班级的前提。但实际上,一些幼儿教师因为日常工作的繁重琐碎,基本没有时间认真系统地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重要性并不了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日生活都是课,但有的教师仅对教学活动很重视,准备充分,讲究方法和策略,对课后幼儿的生活活动就较随意,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实时教育的意识和智慧比较欠缺,导致幼儿在卫生行为习惯、生活基本技能和文明礼貌方面的培养不足。

(二)班级管理中教师占主导,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小班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的限制,非常柔弱,相对无能,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往往以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方式呈现。无论是在教学活动管理中、游戏活动管理中,还是生活活动管理中,幼儿总是处于依顺、服从的被动地位。比如在游戏活动中,通常是老师说今天我们玩什么、怎么玩、玩多久,幼儿只要照着老师安排的去做就好了,并没有参与游戏的选择与组织。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充满好奇,凡事喜欢问为什么,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教师认为这些问题没有价值,对幼儿的疑惑置之不理。对于幼儿犯的错误,一些教师忽略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以教师的权威给予严厉的指责甚至体罚和恐吓,让幼儿慢慢失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三)班级管理中家长参与度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家长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不参与,导致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表现存在脱节现象。比如在日常卫生行为习惯方面,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影响,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而在家里却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乖乖自己吃饭,回到家不仅要大人喂,有的还要追着喂;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在家却很任性,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小班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使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回到家得不到同样的重视和巩固,教育功亏一篑,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五、做好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理论学习。

幼儿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紧跟幼儿发展的脚步,加强班级管理理论学习,把握时展的新思想,不断更新教育和管理观念。首先,要重视并加强幼儿园园长培训,因为园长的办园理念、管理水平是办好一个幼儿园的关键所在,园长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管理方法,成为教师把握正确班级管理方向的引导者。其次,幼儿园应重视教师班级管理理论的探索,对系统理论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整体的思考。最后,应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建构健全的培训体系,积极组织教师进修,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培训制度。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深入领会文件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学习观、发展观、儿童观。

(二)开展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

由于小班幼儿的幼稚性,教师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除了承担教育任务外,更多的还有保育任务,教师对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安全而舒适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交往需要、情感需和人格需要等。其次,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幼儿,给予幼儿理智的爱,并且一视同仁,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再次,教师要给予幼儿尊重和信任,让他们有自由活动和选择的权利;要多与幼儿协商、合作,多征求幼儿的意见。最后,对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应该就事论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相信幼儿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绚丽的花。将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知识和爱的海洋中温暖地成长。

(三)家园共育。

优质的班级管理效果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遵循家园共育的原则,将有效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度,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比如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不可避免地出现分离焦虑,家长应该积极参与新生家长会,配合教师的家庭访问,陪幼儿参观幼儿园和自己的班级,熟悉班级的教师,认识新的小伙伴,带领幼儿和老师、同学一起做游戏,帮助幼儿消除对新的生活环境产生的焦虑和陌生感,拉近幼儿和教师的距离,使幼儿尽快接纳老师,爱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应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利用入园、离园的时候或者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分享,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引导家长配合班级管理工作,使家园达成共识,互利互惠,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86-189;223-225.

[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227-229.

[3]张富洪.幼儿园班级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金晓梅.幼儿园班级管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曹佳琪.“三性并茂,阳光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管理研究[D].延边大学,2014.

[6]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幼儿园学前班育儿知识范文第4篇

(一)学前教育游戏缺失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抽取了河南省平顶山市部分城市公立幼儿园和乡镇民办幼儿园180名幼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无论是城市公立幼儿园还是乡镇民办幼儿园,幼儿游戏缺失现象都普遍存在而且偏高,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1.城市公立幼儿园游戏缺失的状况

城市公立幼儿园游戏缺失年级状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城市公立幼儿园小班幼儿游戏缺失率是40%,中班幼儿游戏缺失率是60%,大班幼儿游戏缺失率是73%,城市公立幼儿园幼儿游戏缺失的总体比例占58%。可见,城市公立幼儿园幼儿游戏缺失状况不容乐观,而且游戏缺失的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

2.乡镇民办幼儿园游戏缺失的状况

乡镇民办幼儿园游戏缺失年级状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乡镇民办幼儿园小班幼儿游戏缺失率是50%,中班幼儿游戏缺失率是60%,大班幼儿游戏缺失率是77%,乡镇民办幼儿园游戏平均缺失率为62%。可见,乡镇民办幼儿园游戏缺失情况也比较严重,并且幼儿游戏缺失情况随着年级的增长也呈现上升趋势。

(二)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游戏缺失状况的比较

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游戏缺失状况比较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乡镇民办幼儿园小班幼儿游戏缺失率比城市公立幼儿园高出了10个百分点,中班幼儿游戏缺失率与城市公立幼儿园持平,大班幼儿游戏缺失率比城市公立幼儿园高出了4个百分点。综上所述,乡镇民办幼儿园幼儿游戏缺失率比城市公立幼儿园高出了4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乡镇民办幼儿园幼儿游戏缺失率与城市公立幼儿园相比偏高。

(三)幼儿园的游戏缺失率随年级的增长而增长

表3的结果显示,无论城市公立幼儿园还是乡镇民办幼儿园,游戏缺失率皆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经分析,小班幼儿由于语言能力、动作技能发展有限,家长只是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也经常带幼儿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以帮助他们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的生活。随着中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家长开始在意幼儿显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因为安全顾虑、家长的要求等因素缩短幼儿的游戏时间。到大班时,面临幼升小的问题,家长为了幼儿上小学后能跟上课程就让幼儿“加班学习”,教师对游戏的掌控程度也加大,游戏缺失情况也就更加严重。由于游戏缺失是由家长的期望值和教师对游戏掌控的程度而产生,这就使得随年级的升高,游戏缺失率越来越高。

二、学前教育中游戏缺失的原因

(一)幼儿教师方面

1.错误的教育观念

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幼儿教师重视幼儿所学知识的多少,这也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的次数非常有限,很多教师不清楚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大部分都是一些非幼师毕业的临时教师,不具备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教育方式不得当。个别教师把本应进行游戏活动的时间作为组织教育活动的时间,幼儿承担了过重的学业压力,幼儿游戏的权利被剥夺。甚至有的幼儿园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幼儿几乎天天有作业,而有些作业难度已超越了幼儿的年龄,幼儿在家做作业的时间竟长达一两个小时,幼儿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安全是幼儿园的一条生命线,有部分教师过分担忧幼儿的安全,害怕游戏活动有危险,怕“伤害”幼儿,很少开展户外游戏、自由游戏、运动性游戏,避免“事故”发生。

2.缺乏适宜的游戏指导技能

幼儿在自主活动、区域活动中虽然有一定自由活动的机会,但是活动的质量不高,大部分幼儿教师缺乏适宜的指导游戏活动的技能。幼儿教师不知道何时介入幼儿的游戏,怎样适宜地指导游戏。即便是进行了所谓的指导,效果并不好,没有实现游戏活动应有的价值。

3.教学与游戏的关系不明确,忽视游戏

幼儿教师把教学与游戏看成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重视课程教学,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备课、准备教具,而对于游戏往往不够重视,游戏要么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形式,要么被看作是儿童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

(二)幼儿园方面

有的幼儿园占地面积小,幼儿室外活动范围小,很多班级同时进行室外活动时就显得格外拥挤。许多幼儿园每班人数大致在30~40个,导致教室过于拥挤。这些因素易使游戏活动的进行受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农村民办幼儿园由于能力有限和资金缺乏,只能用很少的资金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一些破旧和坏掉的玩具、教具不能得到及时修补和购买,这样导致游戏材料缺乏,游戏中该具备的游戏材料能省就省,不行了就用其它的材料代替,这样对幼儿想象力、智力的发展有害无益,游戏缺失状况令人担忧。

(三)家长方面

由于社会竞争愈加激烈,教育的误导、一些不负责理论的充斥以及媒体的起哄,导致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出现偏差。有些家长缺乏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认为学前教育就是读书、写字、拼音、算数,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学到了知识,家长看重的是家庭作业,还有一些家长也很无奈,他们也不愿意孩子学很多知识,但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跟风。家长对游戏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或调皮的表现。在对幼儿行使教育权利时,无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及与人攀比的心理驱使下,把对孩子进行早期特殊技能的训练看成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捷径。加之一些教育机构或团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迎合家长盲目、片面的要求,于是,兴趣班、培训班、家庭教师产生了。幼儿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疏远了游戏伙伴,游戏时间、空间顿失,自发游戏成为奢侈的想象。

三、学前教育中游戏缺失的对策

(一)幼儿教师方面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己主动与环境建构来获得的,教师能够给幼儿创设使他们主动建构的机会非常重要。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不是单纯将知识灌输给幼儿,而是通过幼儿自己亲自到生活中、游戏中探究来获得经验,从而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对幼儿来说,实践的、体验的知识更有意义。

幼儿教师要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及个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游戏中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放手让孩子去游戏。

2.提高游戏指导技能

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更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通过游戏的开展,充分利用幼儿集体生活的环境,开展各种自发的和有组织的游戏,放手让幼儿主动活动,以游戏为媒介,增加同伴间交往的频率,给予幼儿社会交往的补偿。应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活动目标的主人、主动学习的主人、活动环境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扶助者、提供者、咨询者、指导者。也就是说,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跟儿童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幼儿的一个玩伴,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建议。应在尊重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基础上,按照幼儿游戏发展规律以及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把握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进行适宜的干预。

3.平衡游戏和教学的关系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幼儿园教学应当渗透在包括游戏、生活活动等在内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模式应是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动和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游戏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轻松学习的氛围中体现出平等关系,增加同伴间、师生间的交往,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实践方面要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大力开展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但应避免“导演式”“放羊式”的幼儿游戏的重蹈覆辙,游戏计划应产生于幼儿和教师双方。

(二)幼儿园方面

幼儿游戏离不开玩具和游戏材料,创造幼儿教育游戏必要的条件和环境,是扭转幼儿教育游戏缺失现象的前提。对此,幼儿园的主管部门应当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按照办园标准加快建设,为幼儿提供具有“教科书”性质的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材料,幼儿园也要注意丰富、积累和创造园内、社会和幼儿家庭的教育资源,使幼儿游戏条件更趋完善。此外,幼儿园玩具材料的配备、使用、管理等也是关系幼儿游戏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家长方面

幼儿教育不仅要教育好幼儿,还应负有教育家长的使命。可通过家长会和宣传画册等形式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可以将知名的幼儿专家请到幼儿园为教师和家长讲课。应使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学前教育观念,认识到学前教育应试化、小学化趋势对幼儿造成的危害。做到把游戏真正还给幼儿,真正做到游戏教育、快乐教育。家长应意识到在幼儿和游戏这对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遵循自然的原则,让幼儿在快乐、自主的游戏过程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幼儿园学前班育儿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墙面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1]良好的环境要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不仅在专业理念维度,要求教师"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更在专业能力维度,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列为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之首[2].云南沧源县的农村幼儿园地处偏僻地区,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条件滞后。作为不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充分有效地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布置班级活动室墙面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农村幼儿园班级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沧源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沧源县有学前教育机构72所(个),独立建制幼儿园6个(其中城区2个、乡镇4个),小学附设学前班66所。对沧源勐角中心幼儿园、勐懂幼儿园、勐莱幼儿园、勐省中心幼儿园等四所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的幼儿园22个班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园长和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这个地方的农村幼儿园班级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 活动室墙面布置注重装饰性,教育功能未凸显

据调查发现,沧源县的农村幼儿园在幼儿园墙面环境布置时,都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有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融入了佤族特色。但环境育人意识仍然薄弱,在班级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有80 %的教师认为活动室墙面创设美观更重要,幼儿能在这样美观舒适的幼儿园环境中更愉快地生活。有20 %的教师认为既要美观又要兼顾教育性很难做到,在这样的认识下,不少教师过分追求墙面的漂亮和形式的新颖,未注重环境的教育作用。所以存在墙面环境创设注重装饰性而忽视环境的教育性问题。

(二) 主题墙饰布置零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调查发现,沧源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班级活动室主题墙饰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性,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主要表现在教室主墙饰、副墙饰和各区角的边饰设计缺乏系统规划、主题不突出、内容布置过于零散。这四所幼儿园的大部分班级主题墙饰都存在这个问题,其中有三所幼儿园班级活动室主墙饰都是有关佤族的图腾牛头、民间乐器木鼓和佤族的娃娃等墙画,副墙饰粘贴着一些卡通动物、人物的图片、幼儿的绘画作品,主、副墙饰都没有整体的进行规划布置。主题墙饰设计不仅要主题鲜明突出,还应体现教育目标。但是沧源县的这四所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室在设计过程中都未突出主题,也未与教育内容相互衔接和呼应。

(三) 装饰手法与材料运用单一,缺乏丰富性

幼儿园墙饰的制作技法主要有装饰壁画手绘、平面剪贴装饰画、玻璃粘贴装饰画、半立体纸雕装饰画、综合材料装饰画等五类装饰技法[3].沧源地区农村幼儿园班级活动室内墙体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壁画手绘装饰与平面剪贴装饰画装饰。很多班的主墙饰主要是壁画手绘装饰,副墙饰使用平面剪贴装饰较多。半立体纸浮雕装饰几乎没有,个别班还使用了综合材料装饰。大多数班级的装饰材料是以彩色卡纸为主,把卡纸剪成人物、动物、植物造型,然后进行简单装饰,粘贴到班级活动室,基本都是平面粘贴,缺乏丰富性。另外,装饰比较陈旧,有的教室每个学期更换一次,有的教室一年才更换一次装饰材料。

(四) 幼儿较少参与互动墙饰设计

互动墙饰设计是一种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墙饰材料,幼儿参与墙饰制作过程,师幼共同完成的一种互动墙饰设计形式。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过程中幼儿获得了直接的学习经验,使幼儿在情感、社会性、技能方面得到了发展[3].通过调查,这些地区班级活动室墙饰基本都是教师设计与装饰,幼儿几乎不参与装饰,幼儿参与的部分仅仅是幼儿作品的粘贴装饰。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缺少幼儿参与的墙面环境创设是没有教育价值的。

二、影响农村幼儿园班级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的因素

(一) 教师因素

首先,幼儿教师队伍中非专业教师较多。据调查显示,云南沧源县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没有持幼儿教师资格证上岗的占15 %,民办幼儿园教师占55 %,公办民助的幼儿园教师占30 %.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是小学转岗教师,一部分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专业的教师。因为这部分教师未接受专业化的教育,导致在班级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时缺乏专业化理论的指导,从而出现活动室墙面布置注重装饰性,不注重教育功能,装饰手法与材料运用单一,墙面装饰内容不够丰富。其次,工作压力大,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能力偏低。沧源县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班级无法满足"两教一保"的教师配置,每个班配备一位教师的占 3 %,一个主班教师和一个配班教师的占 60 %,两位教师和一个保育员的占 37 %.农村幼儿园的班额较大,师资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幼儿教师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环境创设。有的幼儿园基本都是两个幼儿教师全天在幼儿园进行保育和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幼儿教师的压力无形增加了,幼儿教师大部分时间忙于保教,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根本没有太多时间考虑环境的育人作用,更没有对班级活动室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一般都是在装饰材料陈旧时或学期开始时才更换装饰,为了节约时间一般都是进行简单的平面粘贴装饰。另外,农村幼儿教师大部分未重视环境创设的反思,少数教师进行了反思但是仅是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地去剖析。有经验的老教师因长时间不外出进行培训和学习,环境创设的理念比较陈旧,刚入职的新教师会利用网络查找环境创设的资料,由于未对活动室进行整体的规划,墙面装饰无系统[4].所以,在进行墙面环境创设时主题墙饰布置零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最后,幼儿教师的环境创设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足。一方面,沧源县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少、工作压力大、未主动进行学习、对于专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并不了解,导致幼儿教师的环境创设观念滞后,环境创设的内容仅停留在简单装饰程度上。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较注重幼儿的教学和保育工作,忽视活动室的环境创设,这样影响了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提高,导致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的主题一成不变,无创新意识。

(二) 幼儿园因素

一是,园长对幼儿园教师环境创设能力期望值不高。首先,云南沧源县农村幼儿园多数是小学附设学前班,幼儿园园长基本都是由有管理经验的小学教师来担任,他们没有专业背景,大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进行环境创设只是为了幼儿园的考评。其次,因为地处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留不住人才,园长对幼儿园教师环境创设能力基本没有要求,都是按幼儿教师的喜好自主对班级活动室进行装饰。看上去有幼儿园的特征和美观就行,根本没有环境这方面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这样导致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环境创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装饰。二是,园所环境创设的资金投入过少。班级活动室环境创设时不仅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环境创设所需要的材料。往往这些地区的农村幼儿园经费不足,学前阶段以收取保教费为主,没有更多经费来源,所以园所环境创设的资金投入很少,只能购买彩色卡纸和剪刀、胶水之类的手工材料。由于幼儿园缺少所需要的材料,只能简装活动室,这样资金的投入少和缺少所需要的材料间接地影响了幼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三) 社会因素

首先,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云南沧源县是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贫困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多,虽然政府对这些落后地区制定了各项政策,但这些地区经济的落后直接制约当地政府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影响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工作待遇,进而影响了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提升。其次,地方政府的政策不够完善。当地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也比较重视,但是对农村幼儿园资金投入的倾斜力度不大,导致城乡幼儿园的差距很大,农村的幼儿一般都是进入中心小学学前班和村级学前班学习,有幼儿园的乡村很少。农村幼儿园园舍条件差,幼儿园园舍一般都是在小学校舍的基础上改建的,农村幼儿园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村幼儿园的需要。

三、沧源县农村幼儿园班级活动室墙面环境创设的对策

(一)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政策倾斜

首先,政府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和完善教师激励体系。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保障云南这些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展职后师资能力的培训和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再次,当地政府要制定政策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名额,服务满三年的教师通过岗位考试合格的方可入编。最后,搭建平台,请省内一级园对这些农村幼儿园进行帮扶,如农村幼儿教师到一级园进行顶岗学习,每学期一级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到这些农村幼儿园进行实地指导,通过帮扶促进这些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在招聘幼儿教师时严格把关,检查是否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是否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证书,对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优先录取。督促在岗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尽快考证上岗或获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历证书。另外,要督促幼儿园完善考核奖惩和岗位晋升制度,落实教师岗位职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利用经费,完善工资分配办法,对发展成绩突出的农村幼儿园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加强人文关怀,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5].

(二) 加强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首先,每个学期幼儿园应提供机会让幼儿教师去当地一级幼儿园顶岗学习,学习其他园所的环境创设方面的知识,吸收并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改进后实践到实际中去。其次,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将教师送出省外,学习省外幼儿园先进的环境创设理念和装饰技巧。再次,在本园所内开展环境创设教研活动,每个学期末,园内每位教师定期汇报自身环境创设方面的心得,不断反思。然后一起讨论学习,互相改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提高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最后,与地方高校合作,借助地方高校这个平台,定期聘请高校学前教育的专家教师进幼儿园开展有关幼儿园环境创设讲座,丰富农村幼儿教师的环境创设理论知识。

(三) 从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来创设活动室墙面环境

班级活动室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教育目标出发来创设墙面环境。小班活动室墙面环境设计可以以生活自理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为主题,平面粘贴相关图片,图片粘贴的高度考虑幼儿的身高,互动墙饰可增加感官训练的内容。中班活动室墙面环境设计可以有故事墙、作品墙、奖励墙。主题墙饰内容可选择身体保健与认知、语言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相关知识。副墙饰可增加民族特色的装饰。大班主题墙饰内容以五大领域为主,利用当地的乡土材料进行装饰。此外幼儿教师应提供安全的废旧物品,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作品装饰室内环境,这样既能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又能装饰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 加大经费投入,构建完善的教师激励体系

首先,幼儿园管理者应重视在职幼儿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培养,将骨干教师送出去学习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进园培训。其次,加大对环境创设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布置环境的材料和奖励积极创设环境的教师。鼓励教师利用当地的乡土材料进行环境创设,开展班级活动室墙饰环境装饰比赛,对环境创设有突出表现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通过比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最后,完善评价制度,将教师环境创设能力作为绩效工资考核和职称晋升的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杨枫。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