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体村

媒体村

媒体村

媒体村范文第1篇

我国农村市场集中了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我国总人口13亿,其中县市级及农村人口占11亿多,占人口总数的90%。中心城市是指行政区划上地市级城市以上的城市(含地市级),人口只占总数的10%。人口是农村市场规模的基础,但只有通过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虽然城市家庭平均收入是农村家庭平均收入的3倍左右,但两者支出比例基本相同,再加上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4倍,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不足40%,农村人口的比重与其消费所占份额相差甚远,但从消费总额来看,县市级城镇和农村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69%,是中心城市消费量的2倍强,农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国内市场销售不畅,市场疲软是近年来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明确提出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扩大销售。两会的召开使得开发农村市场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企业在农村投放广告困难重重的问题,因为产生了全国10省县市级电视台联网而得以解决。农村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日见完备,投资环境日益成熟。一方面加大了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颁布了许多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 为企业进军农村市场扫清了必要的障碍,最根本的是提高了农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3.4%,保持平稳增长。

城市市场日趋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的利润率减少,巨大的尚未开发的农村市场就成为他们的目标了。由于农村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市场:市场分散、人口密度大、素质和消费水平相对低下,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农村消费者的忠诚度高、从众心理强。所以企业的很多策略不同于城市。那么如何将企业和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以农民能够而且愿意接受的方式传达呢?选择什么样的媒体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二、 农村市场媒体组合策略

(一)电视

1、 电视媒介的优点

电视是商家进入农村市场首选的媒体,这是因为:(1)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视机(包括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的普及率已达95.2%。(2)我国文化生活还不大丰富,尤其是广大乡村、城镇。因此,人们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看电视,每天收看电视节目早已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视广告的收视率、到达率等都比较高。(3)电视有图像、声音,对观众来说更直观,只要视听能力正常,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能收看,容易被消费者接受。(4)我国电视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有巨大的影响力,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和信赖。(5)拥有电视机的家庭相对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购买力,这正符合广告经营者所追求的广告目标。

2、 电视广告投放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电视广告投放时应注意投放的频道。与城市相比,大部分农村用于生活消费的基础设施在数量、布局、规模、档次、质量和科技含量等方面差距很大。如有的地方电价很高,有的地方缺少电视插转台,电视信号难以接收。能收到有线电视的居民一般可以收到20个左右的频道,比中心城市略低,而且各县(市)转播频道各不相同。但是农村能收到有线电视的居民占总人数的比例不到10%,而90%的人收不到有线电视,他们一般只能收看几个频道,即本地电视台、CCTN、中央一套等。这对商家来说,不必像在城市那样难于选择投放的频道,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地方电视台的广告费用比较少,农村则更少,这为商家节约了一笔巨大的广告费用,或者同样多的广告费可以作更长时间的广告,播放频率可以更高些,可以投放更多的频道。所以在农村市场,电视广告应先以地方性电视台为主,在打开市场以后再转向中央一套(可信度更高,一般的居民都能收到),加强性地传播,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对首次进入农村市场的产品来说更应如此。

其次,电视广告投放时应注意投放的时间。由于农村很多地方的电价很高,而且农村居民一般比较节俭,所以看电视的时间没有城市那么多。况且,农村居民不象城市居民那样天天忙着上班,他们一般“忙时很忙,闲时就非常闲”,季节性很强,所以广告投放时一定要把产品的淡旺季和农村居民生活的“闲忙期”结合起来。据统计61%农村消费者认为,电视是他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19:00~22:00是农民收视的黄金时间;农民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是“电影/电视连续剧”和“中央台新闻”,这一点与城市居民中新闻节目收视第一的情况很不相同。而且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作息时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也要注意广告投放的具体时间段。为了使广告传达效果最优,商家在投放电视广告之前一定要对所要进入的具体市场的居民的时间作详尽的调查和分析。

第三,电视广告投放时应注意广告的语言。由于农村居民天生就很纯朴,而且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无论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都没有城市居民强,所以在广告语言的选择上一定不能过于深奥,要把专业性和科技性语言转化为农村居民喜乐见闻的方式来表达,要简单、易记、通俗。像类似于“科技以人为本”适合于城市,很难适合于农村。尽管脑白金广告在业界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批评,但是它的一句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必脑白金”将其产品定位说得明明白白,后来更明确“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恼白金”(撇开创意不说)更深入人心,记忆指数很高。关键原因就是它通俗易懂、诉求清晰、朗朗上口。虽然很多广告既适合城市也适合农村市场,但是企业还是不能忽视这一点。

第四,电视广告投放时应注意所选择的产品或企业的代言人。由于农村居民所能了解和一眼就能认出的明星、专家、学者等不多,但是他们一旦了解和能认出的人一般是在他们心中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很难被其他的人所代替。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商家一定要作充分的市场调研,宁愿选择那些在消费者心中有影响力的、知名的哪怕是区域性的甚至是地方性的人士作为代言人。要相信在农村口头传播是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所以地方性的代言人很容易成为区域性的代言人,尤其是这些代言人已经深受他们的爱戴。如果选择不为消费者熟知的就算是国际明星,也很难达到效果,而且成本比选择地方性的代言人要高,也没那么容易和消费者接近和沟通,广告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第五,产品广告和企业形象广告要结合起来。农村市场虽然不如城市市场竞争激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标瞄准农村,尤其像家电等这些成熟型产品以及日常消费品等行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所以企业为了长期的经营战略,应该在产品广告外,要加强企业形象的树立。

第五,充分利用电视专题片。三株和红桃K都采用过电视专题片为产品作宣传,但重点不同:三株在整个国内保健品行业大范围内推广,采用本地化版本。三株的专题片突出的是产品效果和产品机理,以当地患者的现身说法为主,以有新闻价值的活动、典型病例现身说法为主,可信度高。这种做法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强的可信度与冲击力。这种软性广告与硬性广告相比,还具有时间长、价格低的优势。在全国专题片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其宣传优势无可比拟。而红桃K借用“王婆”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制作了“王婆”电视专题片。农村消费者中,“王婆”的声名家喻户晓,很快提高产品知名度的效果。

(二)广播

收音机的普及率也比较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山区的农民、渔民、牧民、或是边远地区的居民。而且随着“科技兴农”意识的兴起,以及很多地方成功的实践,使农村居民越来越关注科技信息,收听广播的热情高涨。所以出现了很多经济台、信息台、商业台等与信息科技相关的广播台。所以企业在传达信息的时候就应该优先选择这些广播台。另一方面,据调查,车内收音机收听者增加,而且农村搭车的班次不是很明显,一般是坐满才发车,所以等车的时间较长,这样广播就成了消遣的一种方式,受车主和消费者的欢迎。对于这部分信息的接收者来说,主要是安排在娱乐节目中。

(三)杂志和报纸

由于农村居民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尤其是消费观念的不同,他们一般不舍得或者认为买精美的杂志很奢侈,尤其对于长辈来说。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买杂志还是经常的事情,但主要是《女友》、《知音》、《小说文摘》等,很少买专业性的杂志,就算买,一般也是过期打折的杂志。所以专业杂志主要针对那些民营企业的老板、乡镇企业的老板等人。当然企业也可以自己发行一些专业杂志,介绍企业或者产品的信息。

报纸虽然种类比杂志多,但是能传达给农村居民手中的一般是一些机关报,而这些报纸虽然可信度高,很有权威性,但一般不能打产品广告。其他的就是《人民日报》等,这也不能打广告,所以能自上而下传达给消费者的报纸不在企业选择的范围内。但对于那些专业性的报纸也只能传达给那些专业人士,所以空间比较小。

(四)其他特殊媒体

针对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和农村居民特有的消费方式,有几种特殊的媒介形式。

1、墙体广告。墙体广告一直以来被用来作为政府政策宣传的工具,由于其形式简单、成本低廉、传播时间长和范围广的特点,大到家电、电讯小到养猪的饲料,利用墙体广告即使是在边远的山区也能到达,从而可以达到其他媒介不能比拟的广告攻势,所以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三株实现销售额80亿元,墙体广告功不可没。墙体广告的最佳位置是国道、省道的路口和主要公路、加油站、村庄、学校、村口等地方附近。墙体广告也要注意广告用语,力求简洁醒目、表达方式要朴素、以功能性、利益性为主,字体、色彩要醒目明亮。成功地运用刷墙广告的有奇强洗衣粉和红桃K,尤其是红桃K根据农民居民接受的信息相对较少,将宣传产品的广告语以标语的形式刷在墙体上,由于时时可见特别是那血红的大逗号几乎遍布大街小巷,给人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不管消费者是有意或无意接受,只要发生贫血和失血就想起红桃K。其广告语“呼儿嗨哟,中国出了红桃K”,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而“呼儿嗨哟”非常具有民族的个性,深深打动农村消费者。此后,红桃K又推出“红桃K补血快,疗效客观可测”这一功效性的广告说词,直说功效,语气肯定,消除消费者心中疑问,直接告诉消费者疗效的真实性、可靠性,似乎是一种无疑的承诺。对于农村消费者而言,这一承诺至关重要。“千句的吹嘘,不如一句的保证”,这句承诺正是解决了保健品的信任问题。

2、车身广告。在城市车身广告是比较普遍的,但在农村交通工具还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随着农村交通设施的改善,农村居民外出乘车的机率增加, 所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于车主来说,这种“意外”的收入会让他们很乐意的,而且还可以免费进行广告的维修,所以企业为之付出的费用很低。在一个地区很单调的时候,车身广告可以美化城市的面貌,增加该地区的商业气氛,所以政府也很乐意接受。

3、宣传单。在城市发宣传单一般不太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在农村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那些制作稍微精美的可以当作“画”贴在家中的墙壁上当作装饰品或者成为孩子们的收藏品,这样的宣传效果相当不错。宣传单是三株最具特色的营销手段之一,三株公司就是通过宣传单完成人们对其新产品和企业形象的认识,当然宣传的内容要突出利益点,给消费者一个承诺,一个明显的购买理由,语言要通俗易懂。很显然这一营销工具的可信度正受到了质疑,主要原因是宣传单制作粗糙,信息不真实,过度发行。

媒体村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段永杰,男,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传播文化研究;董小玉,女,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传播文化研究。

摘 要:在中国,新媒体的兴盛置于技术革新与社会变革两个时代符号的交汇点,与此同时,随着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的偏离、功利主义的浮躁,又常常将主流文化的崇高置于尴尬境地。农村青年对新媒体的应用在打破其传统思维定式的同时,也在逐步形成一套新的文化交流势态。传媒技术的发展意义远大于其传播的内容,改变着现有的价值体系和文化生态。在此背景下,对于新媒体来说,有一个探寻其从技术领域向社会学领域重新认识的过程。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新农村社区;农村青年;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025-03

媒体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其发展过程中,媒体技术也逐步优化着既有的文化生态。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居民的传统获知渠道在迅速多元化,其认知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一、新农村文化传播外部环境

(一)“新农村”的变迁打破农村青年身心禁锢

日益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建构了一个全新的内容传播镜像。新媒介技术突飞猛进,新农村青年人搭载新媒介、新技术的利器已将自身的日常文化行为牢牢地楔入公共文化的空间。

1.新农村社区的变迁影响农村青年的生活和流动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脱离简单的农业经济,大量劳动力投入二三产业,在此过程中,农村劳力的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农村居民向城镇的迁徙也呈现一种频繁流动势态。一方面,现代化的社会认知观念已经慢慢取代原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认知观念;另一方面,在农村社会的结构层次中,主流价值观并未形成主导地位,农村居民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态势。这一态势决定了农村社会结构层次的变化,并由此带来生活观念、形态、结构等的变迁。

2.农村青年与外部世界联系日趋紧密

由于新媒体融入大众生活,农村居民的交往方式开始悄然改变,以亲缘为依托的固定交际方式被多元化的社会交往所扩散,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剧和交际圈子的多元,在农村社会集群中,村庄只是一个地域性的基本组织,以个人生存发展为中心,以区域、人脉、亲情为节点,形成的社会化、多元化的人际网络。在这一过程中,以亲缘扩及陌生群体的差序交往格局已然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农村青年由于生活环境和交往对象的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带来巨大影响。农村城镇化使居民社会空间超越了一直以来固化的交往边界与联系空间,创生了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模式和认知观念。

(二)新媒体为多元文化对接和交流带来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社会面貌,影响着新生代农村青年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新媒体在为他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他们原有的意识习惯,塑造和培养着新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着农村文化。

1.新媒体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据统计,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减少。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高速提升,互联网、智能手机逐步成为农村家庭的必备品,从网络获取知识、信息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新选择。

2.新媒体使农村居民更为自由的获取信息

随着互联网村村通工程的实施,网络使得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获取新闻、搜索资料、社交应用、休闲娱乐等方面进入一个更为自由更为畅通的信息世界。

同时,通过网络的娴熟运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媒介素养,他们通过各种网络应用软件,与外部世界建立了积极的沟通联系渠道。在了解政策、表达诉求、人脉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

3.新媒体拓宽了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能力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娱乐消费较为单一,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首选。新媒体出现以后,这一信息消费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终端获取信息、消费信息成为农村居民的新选择。与此同时,互联网娱乐消费也改变了农村居民的娱乐消费习惯,使其选择更为个性化的娱乐消费方式。

二、新媒体重新塑造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环境

(一)新媒体促成了农村居民文化身份的认同

新媒体技术崇尚自由个性,打破了现实生活中显著的身份标记和局限。使人们可以在这一“安全空间”各抒己见、一吐为快。由于新媒体应用多为匿名性,也使得农村居民更为直接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真实表达提高了社会互动的效率,与此同时,也带来社会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在这一过程中,新媒体悄然改变了农村居民原有的文化身份,使得农村居民在新的情境局面下发生了地位、身份互换。实现了技术、观念、内容、文化等各方面的融合。

(二)新媒体加快了农村居民参与公共空间的建构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家庭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生动的体验。新媒体打破了长久以来农村社会“论资排辈”的家族话语体系,使农村居民的公共空间从家庭走向社会,与主流的社会化公共空间成功对接。这一过程中,农村居民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成为与社会同步的一份子,这样的共同体是用一些通用的无障碍的话语空间构成。

三、新媒体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在新农村建设这一重要进程中,农村居民对新媒体的使用,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与观念价值转型,实现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助推新农村信息文化传播

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居民在经济生产、文化需求、消费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转变,传统的媒介信息传播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所形成的新需求。新媒体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容生产以及信息传播模式可以适时有效的缓解并解决这一“弊端”。

同时,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社会转型也使得农村社会问题相互交织,由此带来多元价值观念的迸撞,这些因素激发了农村居民对批量信息的需求和即时信息的“渴望”。新媒体数字化、交互性、即时性的传播特征,在助推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在差异化信息服务中弥补了大众传播信息流动过程中的缺失。

(二)新媒体打破信息藩篱成功构建“公共信息空间”

在大众传播构建的公共信息消费服务体系中,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渠道由于其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很难即时便捷的递送的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使得农村居民对信息的消费只能被动实现。这种传播模式无疑提高了信息消费的成本,由于缺乏反馈渠道,同时也造成信息传受双方的相当阻滞性。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跨空间、零时差的移动交互联接。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在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基本成型,一些移动运营商也专门针对农村居民这一消费群体推出个性化服务。如中国移动联合涉农权威单位推出农信通,它通过短信、语音、互联网等方式,为农村居民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供求、价格行情等个性化信息,保障农务畅通,推进农村信息化。新媒体通过优势互补,逐步打破信息藩篱成功构建“公共信息空间”。

四、新媒体在新农村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新媒体首要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也使农村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农村居民在消费信息的同时,也在制造并传播信息。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庞杂的信息总是鱼龙混杂,不排除传播者为吸引公众眼球,刻意造谣假新闻的可能。在新媒体时代,监管部门如果不能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谣言就会掩盖真相,造成不可挽回的社会代价。

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机动的舆论引导机制,保证舆论导向的公信力。发现谣言苗头,相关部门必须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真相,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同时,结合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及时掌握新媒体动态,建立完善协同的舆论导向监测、处理、反馈机制,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着力培养农村居民的知识素养与媒介素养

新媒体语境下,虽然信息的获取是自由平等的,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媒介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当前,一些农村居民还不能主动运用新媒体获取有价值信息。这种媒介素养的养成不可能一朝一夕、自发自觉完成,而应该通过大众媒介、政府部门、文化教育机构等组织正确引导和推进。在帮助农村居民鉴别新媒体信息的同时,要注意提高他们过滤负面信息的能力,使农村居民不至迷失于一些新媒体信息的负面影响中。同时,恰当利用新媒体维护自己的各种权利,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应用新媒体传播现代文明,助推农村社会成功转型

在新农村建设的改革大潮中,新媒体的传播学特性决定了其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丹尼尔・勒纳在《传统社会的消逝》一书中阐述了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的理论,他把大众比喻为“奇妙的放大器”,即大众传媒对于个体或团体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有重要作用,可以把社会流动和变革思想传播给其他成员,因而,大众媒介也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今天,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中国的媒介环境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理应通过这一新的传播渠道在农村地区广泛推介现代文明成果,在知识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尽可能使农村居民打开视界,打下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而得以最终完成新农村城镇化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85.

2 朱天,李晓.论新媒体在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功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

3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岳琳.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农村信息传播有效性的途径与策略研究――基于8省区的实证调查[J].学习与实践,2012(9).

5 李红艳.新农村,新媒体与农民日常生活的变迁[J].新闻界,2008(1).

媒体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机媒体 问卷调查法 信息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调查背景及研究意义

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的问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流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手机网络,将其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与互联网等无线通信相融合,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功能,使其成为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之一。本文以孝义市东张庄村为例,对农村农民对手机媒介的理解、使用情况以及信息渠道等做一些调查研究。

(二) 调查目的和方法

我国对于农民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方面的调查,已经有30多年历史,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并且都是批判性地分析。而此次调查总共发放的问卷有200份,收回188份。选取的是山西南中部吕梁地区的农村,运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各个年龄段,各个收入群体为界限,分别进行调查研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此次调查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还是能够反映出新媒体在农村的使用上的一些基本特点。

二、 手机媒体在东张庄村的使用调查现状

(一)手机媒体的概念界定

1.手机媒体的概念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作为视听终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2.手机媒体的特点

手机媒体是一种多媒体客户端,具有信息接收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性。同时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以下特点:受众更广泛、互动更充分、使用更便捷。

(二)手机媒体在东张庄村的使用情况分析

1.手机在农村大众媒体的使用上占有很大比例

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民的媒介消费观念已经悄然改变,手机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青睐。表1显示出手机已经超越报纸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消费选择,手机在农民中的使用率已达到70.1%。

2.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对于新型智能手机的接受程度较低

从表2可以看出,本科以上和大专群体对智能手机的接受程度较高,达到75.2%,调查发现原因是新型智能触屏手机操作方便快捷,而且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各种娱乐上网软件较多;而大多数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对手机的上网娱乐功能诉求较小,并且认为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跟不上潮流,更多人觉得操作难度系数较大,所以不愿意接受新型手机。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由于思想开放,接受能力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一些。

3.农民在使用手机媒体时,更倾向于与自己的生活贴近或有用的内容

农民在使用各类媒介时,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筛选。其中除了自身的喜好外,还有一个影响农民对于信息选择的因素就是信息与农民的生活的相关度,多数情况下农民会偏好选择与自己的生活贴近或有用的内容。

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对天气预报的关注明显高于其他方面的信息,所占有的比率高达76.8%,天气关乎人们的生活、出行以及农作安排,了解天气状况与农民的劳动和生活是息息相关。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农民对于本地新闻的关注热情也很高。

(三)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手机作为大众媒体媒体在农村的占有率却还微乎其微。从本次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民对手机媒体在观念上存在误区

许多农民认为,手机媒体没有在农村发展的必要,它只是一种不适合农村人的东西,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手机媒体暂时对他们的现实生活帮助不大。对于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与他们温饱相关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其实不然,当今世界,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与变化,也越来越深地涉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相信在新媒体迅猛来袭的同时,这股强劲之风也会刮进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对手机媒体在观念上存在的误区也会随之悄然改变。

2.农民在使用手机媒体时,受到知识与技能的限制

目前我国农村的文化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知识水平还普遍较低,思想保守,封闭落后,使得手机媒体在农民中很难较快地传播,对于新生事物持一定的排斥态度,同时也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缺乏对手机媒体的认识,在手机媒体的使用操作上也会存在问题,这些知识和技能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手机媒体在农村的发展。

3.农村网络设施不完善,导致手机媒体使用受限

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信息比较闭塞,交通不便,给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极大困难。然而,手机网络的发展是建立在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没有基本的设施提供,即使农民拥有了最先进的媒介产品,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手机媒体正常充当信息的传播者。手机媒体在农村的发展受限,给新农村的建设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完善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无论是促进手机媒体在农村的发展,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已变得刻不容缓。

三、建议

如今信息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大环境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最为迅速,因此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得缩小城乡差距,而互联网和手机媒介的充分发展必将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另外,还要对传统媒体的作用引起重视,新旧媒体的优势相结合为农村的信息化带来新的契机。针对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手机媒体在农村发展的问题,据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改变农民的观念。

二是增长农民有关于手机媒介方面的知识。

三是尽量使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

除此之外,要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在农村地区发展的特点,使其成为沟通城乡经济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利用好手机媒体在农村发展中信息传播作用具有很深远的意义。电脑在农村的发展虽然不及手机媒体,但是其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已崭露头角,有人认为电脑在农村的普及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实则不然,电脑在农村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总之,综合各类媒介的优势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 1 ]李程骅,宋祖华.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媒介消费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01:01-07.

[ 2 ]朱天,李晓.论新媒体在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功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08:149-153.

[ 3 ]李艳艳.手机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的角色探讨[J].传媒论苑,2009,12:89-90.

[ 4 ]程 洁.探索网络在农村居民信息传播体系中的角色地位[J].新闻窗,2011,04:89.

[ 5 ]邹华华,刘洪.新媒体对农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闻界,2007,02:70-71.

[ 6 ]江西,李铁锤.新媒体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J].传媒观察,2009,04:40-41.

[ 7 ] 许 涛,李明贤,杨 毅.新媒体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湖南农业科学,2012,01:133-135.

媒体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移动终端;IPTV;农村;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114-03

一、引 言

(一)选题原因

当前,两种趋势不可逆转。一方面,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崛起,并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呈现加速融合之势。新媒体将在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快捷和便利。中国目前还是个农业社会,农村人口占有绝对比例,在老龄化现象予以明显的大环境下,农村老年人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数量庞大,对于新媒体新技术的接触接受也在快速增长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比2011年底增加1464万,但是因发展环境和自身等原因呈现特殊的态势,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

(二)选题意义

本选题从时下热门话题出发,选取农村老年人为分析对象,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从农村老年人的角度出发研究新媒体在他们之中的应用状况能够拓展我们研究领域范围,目前国内学者针对新媒体的研究中集中在城市、年轻人、企业等这一块,而对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关注则比较少。同时紧跟国家大的方针政策,聚焦农村农民。面对这一新兴的日益庞大的群体,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放宽视野深入研究。

2.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吃饱穿暖已经不再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慰藉和满足才是当务之急。“银发中国”即将到来,农村老年人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子女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新媒体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分析研究农村老年人应用新媒体的概况对于他们的生活心里状态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键概念的界定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近几年也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热门词汇,对于它的定义也有不同的阐释。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在本文中,我个人认为最为准确完整的是在2006~2007 年的“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中所提到的新媒体定义:“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视频音乐播放器(MP4)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2]”

(二)农村老年人的特性

对于老年人的界定,一般来说不同的国家地区由于经济、卫生、生活水平各异有不同的界定标准。一般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3]。因此本文讨论的农村老年人以55岁以上为标准。农村老年人群体首先来说具有所有老年人的共有特点,另外其本身也有特殊性。

1.在我国60岁是平均退休的年龄,此时退休的这一批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空闲时间多,以休闲保健为主,在家时间大大延长。公园、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是除了家以外日常去的频率和呆的时长比较长的几个地方。生活重心突然地消失让大部分老年人不适应。

2.空巢老年人数量增加,老年人独自时间较多,关注焦点被迫转移到自身身上。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吃跑穿暖不再是奋斗目标时,心理层次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3.农村老年人的特殊性。在识字率上明显不如城市,不识字现象比较普遍,也成为在新媒体应用的一大障碍。其次,在经济条件上也制约了他们在第一时间使用到最新的媒体产品。农村老年人普遍经济状况不如城市,收入偏低,甚至相当大部分没有收入。再者,传统观念的限制。农村老年人对金钱态度谨慎,并且将更多地重心放在子女和自己的养老以及身后事上,在金钱分配上也会相应侧重,因此在新媒体的花费上比例比较小。

三、新媒体在农村老年人中的使用概况

(一)农村老年人青睐何种新媒体

农村老年人对于新媒体的各种形式接受程度和使用状况和城市老年人有所差别,与中青年所使用的产品明显不同。依据笔者观察,手机、MP3/MP4、IPTV普及程度明显高于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价钱低廉是一大因素。另外,基础设施的配备也制约了新技术的采用,如WIFI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再者,从目前需求情况来看,上诉媒体基本可以满足,沟通联系,听戏曲,看电视,关注特定栏目,收取农业农村相关信息,相较于城市老年人,生活比较单一,需求还有待开发。

(二)农村老年人使用新媒体的目的

农村老年人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上晚于城市,晚于中青年,同时在使用目的上也有很大差别。主要来说有四大目的:1.娱乐是第一大功能。在这里获取信息并不是农村老年人使用新媒体的首要原因。以笔者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乡镇和区中心部分地方的了解,老年人对MP3和MP4的需求量比较大,在区中心地带平均10位老人就有5个拥有,在下面乡镇比例稍低。他们主要用这些工具来听或者观看戏曲和部分电视剧,在老年人出外散步聊天或打牌时比较方便携带,并且可以相互交流。随着IPTV的普及,在农村很多地方也能够收看,特别是在城郊地区全面覆盖。大量节目呈现,并且能够点播自己喜欢的节目,这点对农村老年人的吸引力巨大。2.社会联系的需要。这部分功能主要是手机承担。专用的老人手机大量出现,价格低廉,更是增加了手机在农村老年人中的拥有比率。大量空巢老人需要和家人和周边朋友圈子保持联系,以寄托相思之情,排解孤独寂寞。3.获取信息的需要。传播的首要功能是传播信息,人们使用媒介获取信息,新媒体的出现让这种获取行为变得更加便捷。对于农村老年人,上网的比例远低于城市,但是,上网者一旦获取信息便会及时并乐于与人交流,更多的老年人接受了这个小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的间接信息传播。同时,手机订阅的每日播报等消息渠道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三大通讯公司为老人定制内容,量身打造,推送到农村老年人手机上。4.出于一种比对心理,当看到周围有人有了某种新媒体设备时,会参照自身然后配备,自己购买或者让子女购买。以笔者奶奶和外公为例,当附近的老人拿着手机出现时,他们看到了手机的便捷,也看到身边越来越多人拥有,于是会产生羡慕心理和攀比心理,为了显示自己受到子女重视,显示自己能够跟上潮流,会要求子女为自己配备。相继的,MP3,MP4的出现也同样如此。现在一些平板电脑也开始出现在农村老年人手中,这部分人主要是学识较高,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在农村老年人中属于早期应用者。

(三)农村老年人运用新媒体的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的变化。现代社会高度发展,媒体环境日新月异,新的媒介技术层出不穷,各种新奇的、更贴近人们生活需求的媒体终端在不断被制造出来,城市中青年无疑是首批应用者和追随者。随着社会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农村地区不再是以前封闭落后的山沟沟,外出的年轻人带回更多的原本在城市流行的东西,手机的普及让农村老年人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新的媒体的冲击,对农村老年人造成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晚年空闲时间多,子女不在身边,需要有另外的物质填充每天的生活。

2.心理需求。中国社会老年化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子女在外工作生活,缺少家庭关爱的老年人容易引发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空虚寂寞孤独是农村老年人常见的问题,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可以填补他们的空虚。年轻时候为生计为孩子而奔波,年老时空闲下来,会让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丧失了生活目标,缺少与人沟通的机会,缺少家庭关爱,与外界联系部分中断,在心理上便会抑郁,无法排遣。新媒体恰恰提供一个极佳的渠道,让农村老年人能够与子女实时沟通,与同村或曾经的朋友相互联系,能够在出门时候随时观看戏曲相声小品等,甚至是各种小游戏也让他们爱不释手,同时能够方便掌握健康资讯。新媒体满足了农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打开了一扇心门,让他们不再是彼此隔离割裂的个体,而能够与他人互联,与时代接轨。

3.子女娱亲的方式。娱亲,即使父母欢乐。三国时期魏曹植《灵芝篇》诗:“伯瑜(韩白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空巢老人愈来愈多,在农村尤其如是。农村老年人大多和孙子辈生活或者孤独在家,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为了让老人开心,弥补每年回家时间少而照顾不周的愧疚之心,于是会主动购买新媒体设备博老人开心。同时,中国传统以孝治国,孝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不能侍奉在侧,便要想方设法通过其他方式尽孝,新媒体作为娱亲工具便会出现在农村老年人手中。

(四)农村老年人运用新媒体过程中的问题

1.农村老年人在新媒体运用中遇到的困难。由于新媒体在勃兴之初的对象就是中青年,因此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来说,如何运用存在一定困难。其次,在新媒体呈现的内容方面,针对老年人的并不多,老年人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展开叙述如下:(1)新媒体产品设计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的特性。触屏是现在新媒介技术一大特性也是亮点和改进方面,针对农村老年人来说,却不是那么便捷了。农村老年人往往由于常年劳作等原因,指节比较粗大,在一些屏幕不够大的设备上,会出现按不准的情况,由于灵敏性比较高所以常常按错地方。另外一点,打字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大问题,对于英文按键和英式习惯的输入接受慢,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功能没法开展。(2)针对老年人的内容偏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健康方面,而娱乐以及其他资讯则较少。其中很突出的一点是,即使是在健康方面的资讯,也往往是医疗以及药品广告居多,并且一些无良厂商也正是瞄准了农村老年人见识比较浅薄,认识不深刻,比较容易上当受骗这点而进行欺诈活动,造成农村老年人对此的不信任和怀疑甚至是戒备的态度,也进而导致了很多好的内容被湮没。(3)从农村老年人自身原因分析,由于他们年龄较大,思考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在逐步减慢,视力和行动能力也在退化,因此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对于相关技术性的东西接受慢,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导致使用困难。另外,由于老人心理上对新媒体终端设备存在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因为不了解和价钱方面的原因而不敢放手随意摆弄,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基本功能的使用上面,同时由于这种心理而觉得使用不自由,不能满足需求。

2.农村老年人对新媒体的期望。随着农村老年人使用新媒体的人数增多,比例增大,他们作为受众也有自己的需求,有针对目前情况的期望。(1)期待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出现,而不仅仅只是媒介形式的变化。新媒体无意识给农村老年人提供一个新兴的渠道获得更多资讯,但是内容的单一和贫乏并没有彻底改变。以健康信息为例,更多的涌现的是医疗医药广告而非实用信息,现在也有一个新的趋势,很多广告非常隐蔽,农村老年人接触知识比较少,往往难以分辨,因而在上当受骗之后会极度不信任,由此对内容的需求更高。(2)期待更加适合老年人的移动终端出现,特别是在娱乐方面的功能有待开发。农村老年人在多年生活中圈子固定且相对比较封闭,因而当这些新媒体出现的时候会产生惊叹进而喜欢,但是在产品设计上还有待改进,目前出现的老人手机是个比较好的先例,受到老人们欢迎。以笔者亲历为例,按键大,音量大,耐摔,价廉的老人手机才符合农村老年人的胃口;再者,新媒体在老年人的娱乐功能这方面比较滞后,针对老年人的游戏有待开发。(3)期待在价钱方面能够降低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及时更新。相对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水平,一些新媒体移动终端的价格超出了他们承受范围,也阻碍了他们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四、针对以上问题的建议

针对前文对问题和期望的分析,笔者的建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给出:

(一)从技术方面着手

产品的设计更需人性化并结合农村老年人特点。在设计操作方式和交互界面上,要尽可能多地向简单化、易理解性靠近。复杂的操作方式和界面菜单都会增加老年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难度,简便的操作模式以及一目了然的界面选项相对来说更容易[4]。另外,提升老年人感官感觉也是必要的考虑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感官退化明显,提升感官感知也是重要方面。

(二)从内容层面着手

丰富内容,提高可信度;增加实用性强,贴合农村生活的信息;健康的传播信息,也传播健康的信息,这是现代媒体应该为你农村老年人所做的,无论是从社会责任还是媒体自身利益各方面来说都相当重要。媒体与生俱来的承担着社会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功能,这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一面。同时,媒体也有盈利的一面,内容是传媒生存的根基之一,做好内容,抓住受众,便能带来无限的利润。目前在传播领域,健康传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农村农民便是关注主体,这无疑也是对内容提出了要求。

(三)从政府层面着手

农村基础设施需要完善,新媒体的开发和应用是一项耗资巨大,同时又承担了社会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功能,需要政府主导投资建设才能完成,也只能是由政府来承担这个职责。与此同时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扶持新媒体产品下乡销售,以政府部分补贴的方式来提高新媒体的拥有率,两相结合进而从外部环境方面提供条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07-19.

[2]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发展报告[R].中国农业部,2010.

[3] 高红波.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的发展――以河南巩义为典型个案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

[4] 崔振.面向老年用户的新媒体娱乐系统研究[D].哈尔冰工业大学,2011.

[5] 王萍,王斌.新媒体使用与积极老龄化: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的分析[C].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8.

[6] 邹华华,刘洪.新媒体对农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闻界,2007(2) .

[7] Leuteritz JP, Widlroither H, Mourouzis A, et al. Development of Open Platform Based Adaptive HCI Comcepts for Elderly Users[C].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09.

[8] Williams A, Wadleigh P, Yl?nne V. Images of Older People in UK MagazineAdvertising: Toward a Typology[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2010(2).

[9] 周星.倾心于银色世界的平等关爱――宏观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传媒分析[J].当代电视,2004(5).

[10] 张彩.老龄化社会与老年广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媒体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 教师 多媒体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给农村中学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促进了农村教育的飞速发展。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农村学校,多媒体课堂教学正处于初级阶段,此时,只有当我们对农村多媒体教学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设计多媒体课堂教学,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中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课文相关的内容引人课堂,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更重要的是,电子课件相对于纸质的备课笔记更便于保存和修改,有较好的继承性。对于重复性的教学可以反复使用,能够极大地节约教师备课时间,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农村学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由于存在技术障碍,并且资源短缺,因而无论从教师、学生还是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来看,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水平和层次是相当低,且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被动,学生盲目。

多媒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教师教学准备围绕制作课件,熟悉课件进行。淡化了教师本人的主导因素,耗费大量时间寻找课件及素材,来不及对素材加以取舍。教学时教师被动,缺乏激情。而学生在多媒体的牵引下,既不主动学习,又不积极思考,很容易陷入多媒体图象和音响信息的感官享受之中,逐渐忘却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2、教学过程机械,缺少互动。

由于多媒体课堂教学步骤十分紧凑,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感觉时间比较紧,导致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有益引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都明显减少,人机对话代替了人际对话,课堂上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少了一份与学生面对面的亲切感。这样就使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缺少师生互动。

3、教师缺乏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已是不再陌生的技术,教学效果却和发达地区有巨大的差异。此外,教师学历水平不高,职后培训不足,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相应的收集教育信息的技能和教育理论知识,难以应对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新变化。

三、存在问题

1、不得已才使用多媒体

现在有好多农村学校只有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上才使用多媒体,纯粹是做给别人看的,没有人来,花了许多钱购置的多媒体便成了摆设,造成资源浪费。原因可能是怕麻烦,不想用。因为现在做课件费财、费力,往往上一节课,用来制作课件的时间要用好几天。

2、授课形式

通常,语、数、外、物、化、政、生、史、地这些科目的教师都是在网络上寻找课件,找到认可的就下载,接着利用课件上课。音、体、美教师则是下载需要的歌曲、体操、图片等让学生跟唱、跟跳、跟画。

3、形式单一

一般多媒体教室配备的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很丰富,可是我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网上搜索现成的课件,稍加挑选,然后直接上课,经常是课本版本不对,不是多内容就是少内容,牵强附会。而大量的卫星资源、教学光碟被空闲,无人问津。

4、只是用来替代粉笔

我发现,很多的文科类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是为了“省得抄”。像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的文字书写量一般较多,有时可以借助投影,但每节课都仅仅是为了“省得抄”才使用多媒体。

四、分析与思考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部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缩小了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对于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上面提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本人结合工作经历,对农村中学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现状作下面粗浅探讨。

1、解决教师应对多媒体水平有限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出现了很多新版本教材,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优秀资源很少,许多资源必须经过大的修改后才能使用。而很多教师还不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对课堂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不能把学科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因此,在经费比较紧张的目前,农村中学应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对在职教师进行不间断培训。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多媒体教学。

2、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合理使用多媒体

(1)多媒体教学并不等同于用课件上课。一谈到多媒体,很多人就会想到做课件。但这种集成式的课件最大的缺点就是呆板。所以,讲课不应该都使用课件,不应该使用不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在你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图片,放一段声音、影像等,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2)不要滥用多媒体。

在我们的教学中,需要用到多媒体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其实是不大的,不要随便一节课都用多媒体。有些教师千辛万苦地去找课件,告诉别人他用了多媒体,而不管这堂课对教学有没有用,这与教学真谛背道而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才能为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