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格化管理制度

网格化管理制度

网格化管理制度

网格化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网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向网格内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定期不定期走访网格内群众、企业,收集群众、企业各类服务需求、困难、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思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动态,及时做好社情民意记录。

(三)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及时向镇司法所反映群众的诉求、意见和建议。

(四)协调解决群众所难,说服解释群众所疑,积极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

正确引导群众弘扬美德,树立文明新风,保持良好的居住和发展环境。

(五)定期和按需为群众开展健康服务。

(六)发挥网格员优势,为群众、为企业提供科技、文化、技术等方面的特色服务。

向群众提供就业、发展信息,引导、帮助群众创业创新。

(七)开展应急管理服务、安全隐患防治、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等基层基础工作。

(八)每月向司法所报送网格化管理信息采集工作台帐。

(九)完成网格化管理其他各项任务。

二、网格员工作形式

(一)定期开展集中进网格走访活动,每名网格成员联系一定数量的居民,原则上每月的X至X日集中走访一遍网格内所有的居民,并将走访情况分别于每月X日和X日前报镇司法所以便于信息的及时统计录入。

紧急情况、重大情况随访随报。

(二)由网格责任人开展日常信息采集,并做好与网格员的联络工作。

(三)通过网格责任人上户的日常性、网格员定期进网格的针对性,为群众持续提供需求服务。

(四)原则上每月X号上午(遇节假日提前),网格员向司法所领取网格排查表时召开工作例会,遇重要或紧急事由的,由网格责任人及时召集网格成员召开会议,分析研判相关事项。

三、网格员工作纪律

(一)六不准

X.不准弄虚作假,欺骗组织和群众,更不准虚报瞒报。

X.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物馈赠和宴请。

X.不准故意拖延办事时间,推诿扯皮,损害群众利益。

X.不准泄露群众、企业的隐私和机密,确保信息安全。

X.不准在群众中发表损害政府形象和不利于工作的言论,不搬弄是非。

X.不准无故缺席网格员开展的工作。

(二)六不让

X.不让上级布置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误。

X.不让应该反馈的意见或传递的信息在我手中中断。

X.不让正在办理的事在我这里积压。

X.不让我负责的事因我而影响全局。

X.不让各种差错在我手里出现。

X.不让群众反映的事情在我这里搁浅。

四、网格(总)责任人职责

(一)负责网格成员的召集,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网格走访活动。

(二)明确网格员成员的职责,督促组员做好日志记载。

(三)每月召开一次网格员工作例会,回顾总结前期工作,提出热点难点问题,商讨解决办法,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四)负责对群众、企业反映问题和服务需求进行汇总,并及时向镇党组织及镇相关办公室汇报。

保持同网格员成员的经常性联系,掌握动态信息,检查、督促积极履行职责,完成相应工作任务,使服务更加精细化,信息更加明朗化。

(五)如群众反映的情况确须立即办理的,能办的当即办理,不能办理的进行移交并予以说明;

移交给职能部门办理或处理的事情要进行跟踪,及时得到反馈意见,并告知当事人。

(六)按照网格化布局,整合力量,完善X信息员网络,随时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涉稳信息,并加强分析研判,为维护稳定决策提供参考。

加强网格间的协调联系,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七)完成网格化管理的其他各项工作。

五、网格成员职责

(一)时常走访了解网格内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二)履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窗口职责,日常性地采集(充实)各类信息,注重各类矛盾发现和排摸,并加强动态跟踪。

(三)及时向网格责任人、镇党组织反馈各类信息,并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稳定工作。

(四)充分发挥熟知网格内各类情况的优势,做好网格员入户的向导、基本情况通报等相关工作。

(五)做好群众对网格化管理的正确引导工作,促进群众对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和密切配合。

(六)履行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其他职责。

六、问题协调解决与情况反馈制度

(一)定期分析研判。

对于上报的情况或问题,各级网格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分析研判会议,研究相应措施,提出解决办法、途经,落实办理。

(二)限时办结。

一般性的矛盾、诉求问题的办结或答复时间为X天;较复杂的矛盾、诉求问题的办结或答复时间为X天,重大疑难性矛盾或问题要求在X天内办结或提交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

(三)分类分层处理。

网格员走访和服务所收集的问题,采取分类分层解决的办法进行处理录入。

一般性的问题,由各网格负责人对群众当场进行答复或解决,政策不明确的,咨询后向群众作出答复;

涉及共性问题或矛盾纠纷,由村(社区)协调解决;村(社区)未解决的、涉及到重大问题或矛盾纠纷的上报政府部门综合协调处理。

重大疑难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应及时向镇领导或相关办公室反馈,由办公格办提交镇领导班子集中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方案,集中力量予以解决。

七、入户走访制度

为了切实转变网格员成员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工作的需要,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全体网格成员必须入户了解民情,每月X—X日全面走访。

每天不得少于X小时。

(二)每个成员入户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要求村委干部做什么,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详细记载记录在专用笔记本上。

(三)入户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

要走家串户,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基本情况,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好事实事。

(四)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把带有普遍性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认真整理、归纳、分类,在工作例会中进行反映,总结。

八、例会制度

为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入有序开展,有效发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作用,特制订工作例会制度。

(一)工作例会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可以单独召开,也可以与民情分析会结合召开。

(二)工作例会由村(社区)全体网格员参加,网格组织负责人召集,并请相关领导到会指导。

(三)内容为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群众干部反映强的热点难题。

(四)对例会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完善,更新,补充。

(五)例会全体网格成员必须按时参加,不得随意缺席,如确实有紧急情况,必须请假。

(六)每月按时总结和部署“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下阶段工作。

网格化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自2月16日我市召开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会议之后,我镇按照会议的安排部署,迅速行动,认真落实。现将我镇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目前,我镇辖区内共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500余家,重点监管单位219家。其中学校14家,网吧4家,休闲娱乐场所6家,超市百杂21家,其他174家。安全监管对象种类繁多,任务繁重。今年以来,我镇始终把消防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为抓手,坚持推进消防安全“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模式。

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加快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我镇成立了网格化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副镇长***、司法所长***、综治办专职副主任***、稳定办专职副主任***为副组长,派出所、安监所、工商所、群工办负责人及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消防中队,由镇消防中队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镇辖区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具体职责分工是:

(一)**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辖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

(二)**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指导各村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三)镇其他班子成员为分管责任区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

(四)各村村委主任为所在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分解任务,细化内容

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消防安全监管运行机制的总体要求,出台实施方案,收集相关信息,划分各级网络,对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等问题进行排查登记,建立台账和档案,确定各级网络、各个责任区职责。通过建立三级网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把网格化管理科学涵盖到整个辖区,力争实现“无缝隙、无缺口”的消防安全监管格局。

(一)分层分级建立责任区。以镇政府为单位建立一级大网格;以24个行政村为单位建立24个中级中网格;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200个三级小网格。

(二)落实责任区包片领导。一级大网格明确1名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设置5名专职安检人员;二级中网格按照分工包片到各村,并明确主要负责人,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设置1名消防安全管理员;三级小网格由各村按照分工包片到各村民小组,各组明确主要负责人。

(三)明确各级责任区职责

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安全员、各相关站办所负责人会议,宣读了告成镇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签订了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三级网格的工作职责。要求各村、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安全检查,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监督隐患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抓好责任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

三、完善制度,强化落实

为规范我镇的消防安全管理,推动网格化隐患排查工作,建立了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行检查巡查制度。各级网格分包领导每月至少组织检查一次;各村支部书记、安全员每周至少检查小网格消防安全工作一次;巡消防队员每天开展日常消防安全检查。

(二)实行层级负责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实行专人专管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

(三)坚持宣传培训制度。镇消防中队每月5日组织各村支部书记、安全员及相关部门主管消防安全的负责人进行培训。并通过彩页、宣传栏、橱窗、安全警示牌等形式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

(四)坚持联席会议制度。每两个月由镇消防安全网格化领导小组组织工商所、派出所、综治办、安监办、消防中队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通报辖区消防安全工作形势,分析当前突出问题,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

(五)实行督办移交制度。在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中,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严重火灾隐患,由镇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移交市公安局消防大队。

(六)实行网上监管制度和奖惩问责制度。按照登封市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要求,认真落实网上监管和奖惩问责制度,对隐患排查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实行责任追究。

四、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网格化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五项措施”加强网格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1.科学合理划分网格。

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是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而网格划分越规律、越精细,管理起来越方便,操作起来越精准,联系服务群众越紧密。市中区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以社区为单位,每个社区为一个基本网格;每个基本网格以500至800户为标准划分为若干基础网格;每个基础网格以片区、楼栋为单元,以100到250户的标准划分若干单元网格。共划分基本网格162个,基础网格396个,单元网格1144个,形成了“基本网格——基础网格——单元网格”三级网格的工作格局,实现了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的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2.建立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按照将社会管理重心前移、下移的总体要求,对现有社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和指挥中心、各乡镇成立办公室、各社区(行政村)成立工作站(基本网格)、工作站下划基础网格和单元网格,搭建了“三级平台(即区、街道、社区党纪行政体系)、五级网格管理服务(即区、街道、社区、基础网格、单元网格五级工作体系)”的组织体系。通过这个“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的规范化、制度化。

3.有效整合网格管理服务力量。

建立一支优秀的网格管理服务队伍是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市中区以网格为依托,对全区街道(乡镇)干部、社区(村)工作者、公安司法队伍等按网格化管理服务要求进行重新整合与配置,合理配备网格管理服务工作力量,严格为每个基础网格和单元网格选聘基础管理员和网格协管员,并对其进行集中培训,明确岗位职责、管理服务范围,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管理规范”的良好局面。同时,按照“重心下移,职能下沉”的要求,各职能部门将人员、职能下沉,整合到网格中,全力搞好各项服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

4.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完成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所有数字信息事项动态管理和互联互通。建立了全区“户况网格图”,更加清晰地了解社区信息及居民信息等方面情况,实现“看图知片情、看标识户况、看房知人、看人知情”的管理精细化目标。利用智能手机信息技术打造了“市中数字通”信息采集终端,为网格管理员和协管员定制了1200部“市中数字通”。网格管理员和协管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有效上传。同时,区级指挥平台也能够与“市中数字通”的视频摄像功能相结合,实现了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和资源信息的共享及高速便捷的调用。

5.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市中区将网格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仅在政策、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斥资千万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同时,按照“费随事转”原则,将为民服务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保证各项经费落实到位的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辖区居民每户每年60元的标准,作为网格管理员和协管员的补贴和运营经费。另外,为保障专款专用,各乡镇、街道每月初需上报拨付经费使用明细单,积极做好资金核算监管工作。

(二)“四项机制”形成创新社会治理合力,全面实现“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

1.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

市中区依托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了全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集中走访活动,建立了常态化走访机制,实现社情民意服务“一体化”。从区级领导,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3686名党员干部,参加了一年两次的集中走访活动,挨家逐户地到群众家中走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同时,对收集到的每一件社情民意,通过管理服务平台及时分类整理、录入登记、限期办理、跟踪督办、答复反馈,最大限度的提升群众满意度。

2.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积极统筹和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集诉求受理、信息采集、综合监管、协调指挥、处理结果和记录评价于一体的“市中区96361便民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设立了社区党建、环境卫生、综合治税、维稳等17项工作模块,各乡镇、区直部门可及时接收、按时处理区级平台分流交办、转办或督办的各类事项,实现了信息统筹的全方位,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定期推送即时消息和活动动态,引导市民互动参与,不仅扩宽了群众诉求渠道,而且使群众之间、群众与社会之间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关系。

3.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坚持党政统一领导、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组织部门考核督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突出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的主体力量,整合社会各方面优势和资源,最大限度将各方面力量向社区(行政村)延伸,形成了维护群众权益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更好地强化服务效能,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党员干部集中走访,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化解群众矛盾、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难题,建立了最大限度维护群众权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4.建立民主参与机制。

考核是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网格化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障。市中区把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对群众诉求办理情况进行直接量化考核、自动得分考评。成立了考核督查局,采用“四色单”督查制度,督查群众诉求的办理落实情况。通过走访代办、民情日志、回访反馈、为民服务办结满意率核算、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为民服务责任单位、网格管理员和协管员等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单位)的评先奖惩、与干部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广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格局。

二、社会治理工作的区域网格化、服务一体化和管理精细化

(一)社情民意全掌握,织密了群众信息网

信息采集是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的基石和起点。市中区借助整体化、精细化的网格体系,通过无遗漏、无盲区的网格走访、网格代办、网格服务,全面掌握了网格内的“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各类信息要素,及时有效地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征集诉求、解决问题,基本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做到了社情民意“早了解、早发现、早解决、早回复”。特别是对重点和特殊人群,能根据其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配备相关人员,落实具体有效的管理服务措施,实现了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科学化。

(二)转变工作作风,织牢了干群连心网

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机制,变“下面一根针”为“上面一张网”。划细责任范围,明确网格职责,对每个基础网格实施动态化、全方位管理,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去服务”,真正的将服务工作走进群众、走进生活。特别是集中走访活动,将党员干部“赶”到基层一线,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交心,加深了彼此感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作风转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优化为民服务,拉起了群众满意网

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是否取得实效,关键要看群众是否满意。市中区不仅建立了方式多样、规范有序、畅通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而且依托网格化综合服务平台,变以往各部门单一、分散办理为现在统筹、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真心换民心,以实绩赢得实效,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四)全面推进,形成了社会管理新格局

工作中市中区明确了一个宗旨、三个核心、五大任务、七步工作流程、九项工作制度,构筑了全面覆盖的服务网络,建立了精细完善的运行体系,促进了工作由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向现代的精细化与常态化并重、服务与管理并重和社会多元参与的转变。

三、思考与启示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夯实政治和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全方位统筹协调,是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前提。市中区把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证社会长治久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依托党委、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调动能力,团结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强化了党委和政府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搭建了“三级平台、五级管理服务”的组织体系,形成党政统筹、多方协调合作的管理服务体系,夯实了凝神聚力谋发展的政治与组织保障。

(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筑牢群众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贯穿党的全部工作的实践精髓,也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根本遵循。而网格化社会管理就是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坚持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市中区紧密结合实际,把解决群众诉求“最后一公里”,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作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统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群众路线。同时,开展各级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到家门口,用“小网格”编织和谐、幸福的民生画卷,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注重宣传发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既强调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主责作用,又强调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参与作用。市中区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升了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激发了群众的责任感与参与度。同时,通过常态化走访和信息化支撑系统,做到第一时间知晓群众意见、第一时间上传群众问题、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难题,第一时间反馈群众诉求,让群众充分享受到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带来的“大实惠”。

(四)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网格化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格化 管理机制 常州市

一、常州市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基本做法

(一)缩小管理空间,落实网格责任人

在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下,管理服务工作依托街道和建制社区展开,主要服务平台为街道办事处服务大厅和社区工作站。由于我国城镇化规模较快,新建社区规模普遍偏大。目前新建建制社区的规模普遍在1平方公里以上,继续以社区为基本管理单位显然管理半径过大,进而会导致基层服务力量薄弱、管理形式粗放、管理盲点多等问题。

常州市在2012年4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城乡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意见》,对于管理空间的设置做出了更加科学化的规定。将面积较大的建制社区划分为若干面积较小的网格,每个城市社区网格规模为300户左右,农村社区为200户左右。在大型封闭小区,以独立庭、苑、区为参照,设置庭苑类网格;在老式开放型小区,以相邻楼栋为参照,设置楼栋类网格;在老城区居民区,以巷道为参照,设置巷道类网格;在农村或涉农社区,以村庄为参照,设置片区网格。在人员配备上,每个网格中按照“1+X+Y”的模式设置网格管理员,包括以1名专门的责任社工为网格长、多名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楼道小组长作为网格协理员,即形成所谓“一片三长”的工作模式,另外每个网格中还设置人数不等的信息员。通过缩小管理空间、固定管理范围、明确管理责任人的方式,减少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流动性和盲目性,实现管理服务的“精细化”转变。

(二)下放管理职权,实现管理力量的前置化

传统的社会管理工作是采取“业务线条”的模式,每一项业务都由专业的“社区协管员”负责办理,不同业务线条板块之间信息、数据相对封闭,互不共享。这种设计虽然实现了业务的专业化管理,然而却降低了服务效率,尤其是当事务涉及不同业务条块的时候,相互衔接、沟通往往不畅,很难高效、顺利的完成既定业务流程。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划分管理网格的同时,常州将部分管理职权下放到网格。在常州市《关于在全市城乡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意见》中,赋予了网格长四项基本管理权力:审核权,对于准生证办理、低保户确定等需要社区审核的事项,均由网格长调查审核盖章后,社区方可以受理;监督权,对街道(镇)、社区干部实施监督,提出质询、意见和批评;组织权,经社区同意,网格长可以以社区名义组织网格内居民开展各类群众活动,参与社区相关对外联络工作;建议权,网格长在广泛征求网格内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可以对社区工作提出建议。通过对于网格管理者的赋权,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前置,打破社区公共服务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提升了工作的服务效能。

(三)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

当前城市管理的难点之一是其社会成员流动性较大,管理机构对于他们的基础信息很难获得全面的掌握。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参与活动进行规范,如果辖区人口底数不清、人员情况不明、人员活动信息不灵,必然导致了发现社会问题滞后,解决社会问题迟缓,对于突发社会事件缺乏应急反应能力。

为了及时掌握人口流动信息,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常州市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对于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尤其注意对流动人口的信息搜集。在网格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中明确规定:外来人员流入必须进行信息申报;除了常规巡查之外,每月网格长必须对网格内登记流动人员进行走访一次,了解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排查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

二、常州市网格化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技术手段滞后,制约了网格化机制的服务管理效能

由于转型时期社会成员流动性大,社会矛盾问题多发,这就需要信息采集方式、采集手段与传输方式随之改进,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以实现管理工作的及时、高效响应。一些发达地区在引入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同时,对于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方式也做出了改革:通过信息采集终端、地理信息编码、电子政务专网平台、3G技术的监督指挥系统等管理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使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获取、确认、处理、反馈等流程变得更为快捷和准确,有效的减少信息与时间的损耗,促进了管理的扁平化,提高社会管理工作的效率。

常州市引入网格化管理后,和过去的工作机制相比,实现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流程扁平化,减少了信息从发现终端到处理中心所需要的环节,并且调整了信息报送机制,使得工作中的信息传递绩效较过去有所改进。但在常州的大部分地区,网格化管理机制还是依托原有的信息传递方式作为技术支撑,通过口头汇报和书面材料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上传和下达。落后的信息技术制约了网格管理机制“管理服务精细化”功能的实现,虽然通过管理力量的前置和定期访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但是问题是否能得到迅速化解,取决于信息能否快速、正确的得到报告与处理,如果信息内容不能全面精确、信息传递与任务分转的等待时间过长,那么将降低网格化机制科学管理、动态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工作流程不完善,制约了网格化机制的响应时间,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

城市社会管理综合性的行政管理问题,牵涉部门较多,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工作流程中强调不同业务线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制约了跨部门政务协同,降低了服务管理工作的效能。

在常州市目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工作流程做了一些改进,但是其主要结构并没有被彻底重构,仍然是以传统的科层汇报制为基础,网格由一种管理方式演化为一级管理单位,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网格”的四级科层制模式。在社区和网格层面提供管理服务工作时候,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管理力量的前置,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响应和协调处理。但是工作流程的创新性仅体现在社区以下的层级,如果面临的工作事项超出了网格员和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职能权限,则需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从而就又回到了过去层层上报,层层审批,条块分割的老路上,工作模式创新性并没有充分体现,社会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并且这种模式是单线条运作的,缺乏监督反馈环节,对于是否能得到及时处理,处理进度是否合规,都无法进行及时的管控。也无法对下一步的工作改进和提升提供资料储备借鉴。

(三)网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不足,制约了公共管理服务的全面性

在转型时期,社会参与日趋深入和广泛,社会活动呈现出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合化的特点,改革推进带来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矛盾和行为失范。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于基层社会管理的需求也就更加多元化,涉及行政工作的方方面面,网格内配备的专职管理服务人员越多,专业业务面越广,那么就越能形成合力,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内容也就越充分。但和网格化制度建设较为成熟的地区相比,目前常州的网格员队伍建设存在专业化不足的问题。常州的网格员队伍是以1至2名社区工作人员为骨干,以群众志愿服务人员为主体,参与网格管理的群众虽然有着较强的公共服务热情,但是因为缺乏专业能力和处置权限,在面临多元化和复杂化问题的时候,这样的人员配置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常州市的网格管理员都采取AB岗制,即管理员即承担在街道或者社区的业务线条工作,也负责网格内的管理。由于兼职管理员只能投入部分精力,那么网格所能承载的管理服务能力就会受到进一步的削弱。由于目前的人员结构不支持开展更加多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显著制约了网格化管理机制服务的潜力内涵。

(四)网格设置碎片化,导致社会管理工作条块分割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主体是街道、社区两级机构和各个专业主管部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部门牵头负责,因此常州在推进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存在对于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性质和功能认识不清的问题,很多单位没有认识到网格管理对于整合公共资源,推进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的意义,而是将其简单理解为划分责任片区或者信息采集单位。于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独立划分,社保、人口计生、文化、公安等多个专业部门都有自己的网格,但是不同网格之间的划分依据各不相同,相互之间交叉叠加,没有通用性。碎片化的网格设置妨碍了不同专业部门进行资源整合,无法形成整体合力进行管理服务。同时不同种类网格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和管理,浪费行政资源。

三、完善常州市网格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 完善信息管理工具,建立信息化网格管理政务系统

由于社会成员流动性大,情况多变,现今的城市社会管理一定程度上就是信息管理。目前常州市已经建立起了基本信息的采集共享平台。但是对于一些社会管理中实时发生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数字化采集渠道,还需要依靠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逐级处理,信息化手段的落后已经成为了制约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管理质量的重要技术瓶颈。

制约信息化投入建设的主要因素是财政支持能力。进行信息管理工具的升级需要较大的财力投入:北京市东城区在引入网格化管理初期,硬件配置投入即达到了1684万元,上海长宁区在系统软硬件投入经费为2500万元(不计算场地费),杭州市在试点网格化管理,建设“数字化杭州”方面的投入为4000万元。网格化管理的主要推进主体和责任主体是各个街道和社区,然而街道并没有相应的财权,只能从区财政的经费中拨块支持网格化管理改革,很难全面的进行信息设备改造。

由于信息管理工具对于强化和改进网格功能,提升整个常州市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街道和社区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市、区两级财政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从行政经费中进行专项列支,完善技术设备和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网格管理信息化进程。根据本地的财力情况和社会管理需要,开发采购个人信息采集终端,并配置至每一个网格管理人员,使发现情况能够及时上报;开发电子政务软件系统,为信息化管理提供完备的软件支持;建立社会服务服务中心,形成信息化的支持服务体系,实现问题发现,响应确认,派遣处理,反馈备案等全部政务流程信息化。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虽然短期软、硬件投入很大,但是其会对社会管理产生显著的长期社会效益。从管理主体来看,新技术实现了信息主动、准确采集,实时信息传输,高效信息存储和处理,为经济化管理提供的有力支持。从管理客体来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事件的响应和处理时间,提升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对东城区网格化管理实践的社会经济效益估算,虽然前期投入达1684万元,但是每年因为公共管理效率改善和服务水平提升产生的经济福利,货币化后达1.58亿元,同时节约行政管理成本54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从社会经济绩效分析,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网格管理政务信息化是一项长期价值型的投资。

(二)统一网格边界,综合配置多方力量,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合力效应

为改变各个部门自行设置网格,网格结构“碎片化”的现状,应由区级政府统一进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推进,统筹安排各项制度设计。明确各个业务线条的管理工作细分网格以既有的社区管理网格为基本边界,不跨格,不越界。通过实行管理线条与管理区域在网格划分边界上的统一,实现网格内部的社会管理在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环节和管理时限四个方面全覆盖。

在统一网格边界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强化原有社区管理力量的同时,着力推进业务线条的专业力量进入网格,将公安、城管、人口计生、卫生服务等机构派驻的执法力量或者服务人员下沉至网格,将环保、劳动监察、文化、社区等执法力量和服务责任配置进社区。通过管理职能的前置,实现在每个基层网格内,条块之间相互配合,统筹协作,形成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的内部服务链,从而为辖区居民提供以网格化管理机制为支撑的“一站式”管理服务。

(三)以网格化管理为契机,改进工作程序,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流程再造

传统的社会管理工作流程,受到科层行政体制组织架构的影响,关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层叠的指挥系统,强调专业化分工,坚持职能导向。由于专业化程度深,信息沟通不畅,进而造成了部门间的隔离,使得行政成本加大,信息传递耗损,行政效率低下。事实证明,这种工作流程已经满足不了转型时期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新需要和新期望。

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网格化管理改革提供了一个社会管理工作流程再造的契机。通过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将信息发现和指挥处置联系起来,整合各个部门资源,提高了社会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实现工作过程的扁平化。通过工作流程的再造,可以使社会管理管理服务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克服所谓“突击式”和“运动式”的管理方式,改变管理工作被动、滞后的弊端,有效解决过去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管不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竺乾威. 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J]. 公共行政评论,2012(2)

[2]王明,杨丽. 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2(2)

[3]文军. 从单一被动到多元联动:中国城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 学习与探索,2012(2)

[4]蔡兆良. 社区网格化管理怎样变被动为主动[J]. 社区,2011(11)

网格化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加强镇域社会治理创新,坚持以党建引领,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健全网络服务,充分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治理全覆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科大网格”工作,现将**网格员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网格员工作遵循的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利民、惠民、便民为宗旨,将党建、环保、安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矛盾纠纷化解、民生服务、治安巡逻、普法帮教、民意联络、警务助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网格员管理工作目标

依托我镇现有的管理体系,以辖区内的村民为服务对象,构建“镇—管区—村”三级网络体系,按照“界限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将全镇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建立网格服务队伍,以点带面,以面带块,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意、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网格服务机制。

三、网格员管理工作基本原则

(一)合理划分网格。镇为一级网格,设一级网格管理员1名;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以管区、教委、卫生院、经委为单位划分9个网格管理小组,形成二级网格,每个二级网格设立二级网格管理员2名;村、店子学区、卫生院、企业为三级网格,设三级网格49个,管理员59名。

(二)定岗定责。“定岗”,将巡查作为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工作,坚持每天巡查,实现人到格中去,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定责”,明确网格管理的职责内容,把党建、环保、安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矛盾纠纷化解、民生服务、治安巡逻、普法帮教、民意联络、警务助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服务纳入网格。力争实现公共服务管理全覆盖。

(三)明确岗位职责。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二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处置问题,及时报告问题;主动与村民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

(四)严格考核问责。建立“全科大网格”工作管理制度,形成一种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定期走访、挂牌上岗、限时办结、首问责任、快速处置等工作方法,确保“全科大网格”工作管理的正常和有效运行。根据“全科大网格”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办法,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做好督促检查。实行定期考核和通报、评比制度,实行责任倒查。

四、网格员管理工作具体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科大网格”管理工作,各部门根据“全科大网格”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主动贴近、登门入户服务,因地制宜、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稳步推进“全科大网格”管理的全面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村宣传栏、公共活动场所悬挂“全科大网格”示意图,公布网格责任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和服务管理职责等信息,向每个住户发放网格责任人服务联系卡,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