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休闲文章

休闲文章

休闲文章

休闲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休闲旅游;发展思路;山地休闲;民俗休闲

作为旅游新的转折点与增长点的休闲旅游是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标志,正在成为旅游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产品,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发展湘鄂陕渝黔桂边区(以下简称边区)休闲旅游不但可以重塑边区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改变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品升级,实现传统观光旅游产品转型,提升市场开拓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满足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娱乐化的旅游需求,而且可以通过优化调整基本旅游消费产品与非基本旅游产品比例,完善食、宿、行、游、购、娱产业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直接壮大休闲产业规模,间接辐射带动休闲产业链条上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放大效应。

一、以山地休闲旅游为重点,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玩”字上下功夫

山地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中代表主流方向的一类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打好山水牌,依托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对于促进边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重庆万盛等地着力打造以山水、生态休闲产品为核心的龙头项目,带动了整个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密集,名山秀水多,生态环境好,山水风光美,且在区域内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湘西峰林奇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极具特色;鄂西拥有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等名山秀水和恩施州自然奇观;陕东南山水秀丽;渝西拥有小南海、乌江画廊、大宁河小三峡等旅游名胜,黔东“一山”(梵净山)三江(乌江、锦江)景色迷人;桂东北山水甲天下,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今后应该以山岳、河流、溪谷、叠水、峡谷、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基础,依托现有各类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生态环境好的地区,按照舒适感、安全性、快乐感、个性化和亲近自然的要求和充分体现休闲、娱乐、身心健康功能的原则,采用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情境化、体验化的手法,从养生、游乐、运动、科考、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等方面去打造赏山亲水等山地休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尽享大自然之美的同时,尽享家庭之舒适与温馨,尽享康复、餐饮、娱乐休闲之便利,尽享民俗、文化、艺术休闲之乐趣。为此,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自然”上做文章,在“绿”字上下功夫

休闲旅游反映的是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休闲旅游项目的特征是:崇尚自然、生态回归、追求舒适和以人为本。发展山地休闲旅游自然是根本,绿色是主调,“寓教于游”是目的,产品博大精深的知识含量是核心。所以,开发山地休闲旅游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先环境,后产品”的思维、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化规划的设计方法,做到先天保护与后天雕琢相结合、自然开发与人文雕琢相结合、开发建设与恢复生态相结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确保资源开发规模与市场发展速度,生态环境相适应,把休闲旅游活动规模严格控制在区域旅游资源潜在保障力、区域社会经济潜在支持力、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潜在承载力所能容许的范围内。

2、加强原生态环境和本土意境保护,科学安排休闲活动的范围、方式、线路,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切实保护自然与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原生性和完整性。

3、饭店、娱乐场所等接待服务设施和酒吧、茶吧、休闲吧等各种休闲项目建设,应采用生态技术,运用环保材料,坚持消耗最小原则,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策略和效益质量型增长模式,合理开发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具有自然亲和力的休闲旅游产品。

4、实施综合开发导向模式、综合投入开发模式和循环开发过程模式,将休闲旅游业与旅游衍生行业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复合型的旅游产业链,促使休闲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在紧密互动发展中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放大效应。

(二)以休闲度假为核心,在“游憩”上做文章,在“乐”字上下功夫

休闲度假旅游是一种内容广泛、综合性强、自我调节度好的游憩方式。游憩方式是人们“玩”的方式,也是休闲旅游最基本的内容。休闲旅游度假的主要客源是城镇居民(边区周围有西安、重庆、贵阳、常德、长沙、桂林、武汉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如何让游客玩得开心,玩得新鲜,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和认同感的关键。所以,在开发山地休闲旅游项目时,要十分注重创新游憩方式,强化休闲旅游产品享乐,在“闲”与“乐”上做文章,在满足旅游者快乐需求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发娱乐性强、互动参与性大、文化内涵表现形式新颖的休闲娱乐项目,把“闲”产品与“乐”产品做大做好,培育以康体、康疗、康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产品,用休闲度假和康体娱乐等主题休闲游憩产品引领当地休闲旅游发展方向。目前应重点打造以下六类产品:

1、山野运动休闲类产品:攀岩、滑道游乐、“野战体验”、林间跑步、林地野营体验、拓展训练溯溪、林中生态游泳等。

2、康体养生类休闲产品:氧吧、生态阳光浴、森林雾浴、温汤浴,野营垂钓等。

3、野趣游乐类休闲产品:生态乐园、景观迷宫、林中狩猎、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高空体验、森林游艺园等。

4、观光休闲类产品:山林小寨、盆景花卉园、科普植物园、碧水走廊、珍稀树种观赏园、山野建筑小品游憩、蔬菜瓜果观赏园、食用菌养殖园等。

5、山野餐饮休闲类产品:森林酒吧、生态大棚餐厅、山珍野味品尝屋等。

6、消遣娱乐类休闲产品:原生态歌舞表演、当地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等,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山水休闲产品和优质服务。

二、以民俗休闲旅游为主导,在“文化”上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回族、壮族等30多个民族文化灿烂,民俗民风古朴、民族工艺绚丽多姿,民族戏剧歌舞异彩纷呈,开发具有神秘诱人魅力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民族民俗休闲旅游,既可以以中低端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国内游客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促进边区旅游的快速发展,又可以以高端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国外游客对境外休闲旅游的需求,促进边区旅游与国际旅游接轨。

在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的大潮中,追求文化体验,体验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以取得情景交融的休闲、身心享受的愉悦和人生气质的升华,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特色是休闲旅游的精髓,文化是休闲旅游的灵魂,在休闲旅游市场竞争中,文化的差异性竞争将成为争夺客源市场的主流。所以,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开发民俗休闲旅游应该以民族文化开发为主导,以民族文化宣传为中心,以民族文化内容策划为重点,切实注意文化活动的导向、文化主题的定位和文化形象的设计,以民俗风情体验和特色购物为重要发展方向,以特色美食、娱乐为重要补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文化整体包装和文化载体建设,突出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习俗特色和时代特色,塑造文化,创造品牌,培育特色,打造精品,构筑文化意境,创造文化氛围,提高民俗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转型”上做文章,在“新”字上下功夫

发展湘鄂陕渝黔桂边区民俗休闲旅游应该围绕“如何开拓市场”这个中心,确立以游客需求和期望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群,优化项目功能布局,做好全面创新这篇文章。通过产品创新、品牌重塑和游憩方式设计,打造融观赏、休闲、度假、游憩于一体的民俗休闲旅游项目,给游客全新的体验经历,将纯观光型游客转化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游客,把边区旅游景区建成兼具山水观赏、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娱乐体验、美食购物功能的民俗休闲旅游目的地。

休闲旅游是城镇居民双休日、节假日、年假期和带薪旅游的首选旅游项目,但这方面的游客其社会、经济、文化、年龄、爱好、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民俗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应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游客的消费心理,实施多元化的产品开发策略,打造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但无论何种旅游产品,首先必须进行认真的资源分析、市场分析和产品分析,然后进行形象策划和市场开发,提升产品的地域组合度、类型组合度和区域优势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体,在“多元化”上做文章,在“体验化”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开发民俗休闲旅游产品要以市场需求作为“风向标”,根据当前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大众化、家庭化、国内化、中档化等特点,确立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兼顾高端市场”的市场定位战略,即在重点占领中低端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开拓高端消费市场,促进民俗休闲旅游与国际休闲旅游接轨。

三、以资源优化整合为宗旨,在“创新”上做文章,在“品牌”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发展休闲旅游关键在于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旅游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旅游产品的品牌塑造,促进休闲旅游向深度、广度和高度发展。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以区域合作为切入点,提高休闲旅游生产力乘数效应

现代休闲旅游业依托性强,关联度大,覆盖面广,是一个行、游、食、宿、购、娱六大要素有机结合、极富挑战性的产业。当前,休闲旅游市场的竞争已是整体实力的竞争,为确保本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性、旅游产品促销的有效性和旅游运行的高效性,必须充分考虑休闲旅游发展的区域性、空间性、时序性、约束性等特点和区域休闲旅游发展特定时空尺度上的发展潜力,优化整合旅游生产力,把构成休闲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的各类企业,按照“合纵联横、优势互补、统一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战略,搞好景区与景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景区与企业之间以及景区内部、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提升各地区休闲旅游产品的地域组合度、类型组合度和整体优势度,加快各精品旅游景区(点)和黄金旅游线路连线并网,实现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品牌共享、信息共享、客源共享和市场共享,提高本区休闲旅游生产力的乘数效应。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应该把发展边区休闲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来抓,通过体制创新增强休闲旅游发展活力和优化休闲旅游发展布局,建立多元、开放、高效的休闲旅游市场体系,提高边区休闲旅游整体竞争力。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促进边区休闲旅游的区域合作:突出政策引导,抓投入,促稳定发展;突出协调服务,抓规划,促有序发展;突出统筹规划,抓联合,促特色发展;突出行业管理,抓规范,促健康发展。

建立统一的权威性强的规划部门、管理部门、协调部门和协作机制,为边区休闲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实,湖南省政府2002年就提出打造“大湘西旅游圈”的构想;黔渝两省市2002年也提出联手“千里乌江画廊”旅游精品的协议;贵州省的旅游开发战略是“完善西线”,采取东接“湖南凤凰和张家界”的思路;渝、川、黔三省市2005年达成《共同打造川黔渝三省市金三角旅游化》的协议;湖北省旅游局建议国家旅游局协调湘鄂渝黔四省市努力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品牌,建成一体化的旅游圈。上述各项区域合作已初见成效,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前景广阔。

(二)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实现休闲旅游发展新突破

创新是本区休闲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国际休闲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的主动与被动和创新的快慢与效果,已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加快旅游资源创新(主要在原初性、特色性和表现力方面)、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主要包括产品类型、产品功能和产品开发手段创新,着重从产品特色性、体验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展开)、旅游品牌创新(主要包括品牌质量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和品牌扩张与延伸三个方面)、旅游规划模式创新(主要包括确定特色基调、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景)、旅游营销管理创新(主要包括形象塑造、渠道选择和促销手段三个方面)、旅游设施创新(主要在生态化、娱乐化和个性化方面创新)、旅游服务创新(主要在智能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方面),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新突破、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的新突破、旅游产品格局的新突破和旅游产品促销的新突破。

(三)以品牌塑造为手段,增强休闲旅游地吸引力

在休闲旅游消费日益个性化、享乐化、体验化、生态化的今天,粗放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低水平的旅游经营管理和落后的产品营销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对较高层次旅游消费的需求,无法给予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所期望的核心价值(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也无法解决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矛盾。休闲旅游发展迫切要求从目前片面强调开发速度和开发规模转向品牌塑造和品牌营销。品牌已经成为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区域休闲旅游水平的基本标尺和旅游企业竞争的制胜法宝。因此,在目标市场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展现旅游地品牌形象是休闲旅游品牌建设的中心问题。

品牌的实质就是形象,塑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形象,意在根据区域特征(旅游地所在的地理文脉和地方独特性,充分挖掘和深入分析市场特征)、行业特征(充分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偏好)和市场特征(反映旅游需求的热点、主流和趋势),结合地理文脉和空间层次,全面准确表达旅游地特征,体现市场特征,反映消费特征,引导游客全面感知旅游地的亲和力,从而使旅游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旅游地产品品牌创新要着重抓好品牌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扩张和品牌内涵创新、品牌表现创新和品牌基础创新工作。夯实品牌文化底蕴,提升品牌品质,形成“精品连线、并网、成片”的休闲旅游品牌网络。

参考文献:

1、冉斌.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J].经济纵横,2004(2).

2、罗冬波,陈杨.休闲旅游项目规划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10-16.

3、林峰.市场宠儿――山水生态休闲[N].中国旅游报,2006-05-28.

休闲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绿色乐活

台湾休闲农业是农业结合观光休闲服务业的农企业。台湾休闲农业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具有三农(农业、农民、农村)和四生(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的特点。2009年在台湾农业委员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行动计划》推动下,台湾农业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以及乐活农业为三大主轴,深化农产品的安全认证,研发领先国际的科学技术,重塑农村风情与开发深度旅游,打造健康无毒、卓越领先和乐活休闲的精致农业。目前,台湾休闲农业深耕细作,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高观光品质、高服务与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为我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提供了许多可借鉴意义。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阶段与政策

1.起步阶段(1971年至1989年)

1945年到1970年,台湾地区一直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主。伴随着70年代工商业的突起以及80年代半导体科技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滞后。1984年,台湾农发会与经济部农业局合并,成立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简称农委会)是台湾农业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除了主管农、林、牧、渔、粮食等第一产业外,对于地方政府执行农业相关事宜亦有指示、监督之责。1989 年 4 月农委会与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确定了“休闲农业”名称。

2.成长阶段(1990年至2001年)

1990年,农委会制定《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提出“培育核心农民,建立农民离农年金制度。预定于1994年完成农民年金立法,以此加速农业人力新陈代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降低农民与农地的比例,扩大农场经营规模,提高农民企业经营能力。……实施直接所得补贴,分离生产政策与所得政策,籍以提高农民所得,缩短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所得差距,维护从农意愿。”同年,农委会制定《发展休闲农业计划》,积极辅导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1992年农委会颁布《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1996年农委会公布《休闲农业辅导办法》,对“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做出区分。休闲农业区是指为供休闲农业使用的地区,主管机关对休闲农业区给予公共建设的协助及辅导。休闲农场是指经主管机关辅导设置经营休闲农业的场地。经主管机关辅导设置的休闲农场,须申请使用主管机关注册的休闲农场标章。主管机关对休闲农场给予协助贷款或经营管理的辅导。1999年农委会公布《休闲农业发展办法》,采取资金补贴形式,大力发展民宿。

3.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 )

2002年台湾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在经贸自由化、国际化潮流下传统农家逐渐转型为休闲农场与民宿。2002年交通部公布《民宿管理办法》,使民宿走向程序化和正规化。2003 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成立,受农委会委托制(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业辅导、资讯传递,宣传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等工作。2005年农委会颁布实施《中国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2009年农委会制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方案》),将精致农业列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台湾当局重点推动的产业。《卓越方案》提出,农业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服务业,不仅是经济产业,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作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理念,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及乐活农业为三大主轴,深化农产品的安全验证,研发领先国际的科学技术,重塑农村风情与开发深度旅游,打造健康无毒、卓越领先和乐活休闲的精致农业。

二、台湾休闲农业代表类型与规模

1.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经营新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游憩、教育、环保、文化传承等功能。台湾休闲农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各具形态,按照其功能侧重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

观光果园型:农园在第一产业基础上经过对特色农业、景观农业、设施农业资源的简单开发形成的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特征的初级发展型态。“自1981年至1994年,台湾农委会及农林厅共同在台湾省辅导办理48个乡镇市设置完成16种观光果园,包括柑桔、杨桃、葡萄、梨、荔枝、龙眼、桃、李、莲雾、番石榴、百香果、草莓、茶及蝴蝶兰等,总面积1700公顷。”

乡村度假型:农场利用乡村的森林、山峦、溪流、草原、水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各种游憩设施,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例如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和飞牛牧场。

生态教育型:农场利用其产业资源,生动展现树木瓜果的名称种类和昆虫的蜕变成长,成为户外学堂,是培养环境伦理最好的方式。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制作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例如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利用多种农业废弃有机质种植了多种蝴蝶所需食草和蜜源,规划建设了蝴蝶生态馆,是一座极富生态教育意义的自然教室。

农耕体验型:将城市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业余时间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这种市民农园因距离城市近,旅游资源差异性小而发展不理想,几近消失。

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8月12日,台湾获得登记许可证的休闲农场有311家,其中具有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的场家46家。台湾未取得登记许可证的休闲农场至少还有2000多家。

2.民宿

台湾休闲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人文、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台湾民宿的创意起源于欧洲的B&B(Bed and Breakfast)式旅馆,即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家庭旅馆。

21世纪台湾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下,由传统的耕作型向休闲型转变。加之台湾周休二日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2001年交通部观光局公布实施《民宿管理办法》,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台湾民宿函报的年营收入超过上亿元。截至2014年4月,根据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全台民宿业者有5064家(其中4608家已经登记,456家尚未登记)。目前,已经通过认证的“好客民宿”496家。坚持以亲切、友善、干净、卫生、安心的服务精神接待国内外游客,成为“好客民宿”最基本的要求。“好客民宿” Taiwan Host标章,代表着民宿的合格设备与友善服务,让游客有回到家一般的感觉。台湾民宿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人文民俗、建筑特色,使得民宿本身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台湾民宿与乡村美景相融合,以其精致、文化、创意成为世界自主游客的最爱。

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特色与趋势

1.主题突出 体验经营

由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颁发许可登记证的休闲农场大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有异域风情主题、人文艺术主题、修学养生主题、怀旧复古主题、原住民风主题、田园乡村主题等。

当我们走入一个主题农场,正如跨入一个拥有主人品味、内涵和理想所建构的国度。从建筑外观、内部装潢到园区规划、产品设计,无不体现着农场独特的韵味芬芳。例如彰化县“魔菇部落休闲农场”,以“菇”为主题。农场除生产外,还开放“太空包生产过程”及“菇草类种植过程”供参观。体验活动方面,以“菇类制程导览”和“菇类主题DIY”两大方向为主轴,项目种类丰富。餐饮方面,充分利用农场菇类优势,开发研制了以“菇”为主角特色的菜品,有菇噜噜、杏鲍菇饼、菇菇寿喜烧、灵芝雪茸养生饮礼盒等。再如苗栗“猫头鹰生态休闲农场”,以猫头鹰为主题资源,是由一群猫头鹰爱护者共同打造的生态园区。在农场规划的“猫头鹰生态课程”中,除能藉由室内多媒体视听导览,认证猫头鹰的形体特征、生物习性等知识外,还可透过户外森林教室的走访观察及野放活动,进一步了解猫头鹰,进而体认到如何与这类保育动物相处的观念与常识。

体验经营是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核心经济模式,也是世界休闲农业产业价值的新取向。体验经营不仅可以创造出新产品,还可以创造出新服务,从而带动新兴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体验项目丰富众多,几乎所有的休闲农场都设有体验项目和内容。可供开发体验的农业资源包括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三大类别。农业耕作文化、民俗风尚,农民物质生活、精神风貌,农村生态环境、景色风光都是游客观赏、体验的资源。台中大里“文山休闲农场”是台中第一家以“体验农业生活”为特色主题的观光果园,农场主要分为农业生活体验、自然生态探索、回忆儿时游憩、可爱动物园区、大自然创意DIY五大区块,更能藉由动手做竹筒饭、土箜、搭牛车、灌蟋蟀、喂食小羊等活动,感受淳朴的农家风情。

2.标章认证 提升品质

在农委会的支持与辅导下,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规划的《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孕育而生,不但确立认证评价的架构、方法和标准,同时纳入专家评价与神秘客体验诊断,以达到专业与公正客观的标准。通过认证的休闲农场,即意味着具备“在地环境教育资源”、“积极推动产业与人文风貌”、“提供专门对口教育人员”等重要元素,是提供游客环境教育的最佳场所。认证制度的实施,对休闲农业主来说,不仅藉由认证获得评定,更可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身优缺点,采纳建议,多方位提升服务品质。对旅游者来说,藉由完整而严谨的认证制度,不仅提供选择的参考依据,而且能在有所质疑时,获得专门的申诉通道,使旅游服务质量更有保障。

台湾民宿亦有“好客民宿” Taiwan Host标章,坚持以亲切、友善、干净、卫生、安心的服务精神接待国内外游客,成为“好客民宿”最基本的要求。凡是通过认证的好客民宿其服务品质与设施设备水准较高,让游客有回到家一般的感觉,有效期为三年。

台湾透过建构作物健康管理模式,推动吉园圃安全蔬菜、有机农业、CAS优良农产品及产销履历农产品(即运用QR code技术于产品履历追踪与认证标章),建立从农场到餐桌可追溯生产供应体系,强化安全把关与推动国际接轨。CAS优良农产品是台湾为提升本土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并与进口农产品区别而推动的台湾优良农产品认证标章制度。“目前,CAS验证产品类别有肉品、食米、蛋品、水产品及林产品等14个大类,计有296家业者之6053项产品获得CAS验证,年产量达70万公吨,产值超过420亿元”。

3.绿色乐活 永续发展

2010年台湾绿色旅游协会提出“游客以对环境冲击最小的旅游形态,秉持节能减排精神,享生态人文的游程体验。”绿色旅游的范畴包括:生态旅游,即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保育自然环境与延续当地住民福祉是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替代旅游,即让不同的旅游类型串联成为一系列的游程,增加游客与当地环境的互动性,将旅游行程导入尊重环境的概念;低碳旅游,即旅行社透过游程设计或游客自行选择旅游地、环保的交通运输、具有环保认证的住宿、吃当地饮食或有机食品等方式,达到较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方式。绿色旅游的概念可以导入到各项活动中,如交通(步行、人力车、大众运输工具等)、住宿(绿色住宿)、饮食(当地食材)和购物(当地产品)。提倡3R的概念,即减量化(Reduce)、回收(Recycle)、重复使用(Resume),减少物质、能源的消及有害物质的排放。

以台湾民宿为例。绿色民宿是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顺应当地人文风俗,对环境持续关切且愿意实行节能低碳的环保措施,符合社区永续发展,以逐渐改善环境负担的能源、建材、餐饮及耗材所建造经营的民宿。台湾将规划绿色民宿的原则概括为“停、看、听”:即“停”下追逐潮流的奢华建筑,善用现地资源,就地取材,省运费,遵循生态法则;“看”自家多余空间作设施,维持旧有风格为诉求,自己动手修缮整建,符合地方文化设计;“听”专家建议节能及生态保育的方式。

四、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1.休闲农场方面

台湾休闲农场大多由传统农业转型而来,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加之难觅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使农场经营管理无法走上正轨。部分农场主经营理念有所偏颇,过分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农场资源优势与发展特色,无法与其他休憩区形成有效区分。台湾休闲农场绝大多数是独资经营,农场面积小、资金匮乏,制约了农场的规模与发展。台湾休闲农场的成功代表飞牛牧场就是台湾为数不多的由两位农场主合作经营的休闲农场,其牧场营业面积约50公顷,经营面积(含牧草种植、乳牛养殖)约120公顷。

2.民宿方面

台湾民宿目前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未合法登记民宿以等待合法申请为由继续经营;民宿房间数申报不实与网络照片争议问题;民宿增建、侵占国有土地问题;民宿安全、卫生、环保、消防检查困难;民宿稽查管理困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金钱;民宿过度发展对于当地环境造成冲击等问题。

五、结语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精致化阶段,其主题化设计、体验型经营、标章认证制度、绿色乐活理念,都为我国的乡村旅游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我国乡村旅游要以农业资源为基础,文化资源为灵魂,提升服务品质,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产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新农村。

(致谢:感谢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专业顾问、高雄餐旅大学观光学院休闲暨管理系副教授萧登元博士的指导和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1]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4):46.

[2]台湾通过《农业综合调整方案》[J].台湾农业情况.1990(3):30.

[3]台湾观光果园发展近况[J].台湾农业情况.1995(1) .

[4]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网.

休闲文章范文第3篇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齐心合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运动休闲工作会议,可谓时机准确、十分必要。这次会议整合了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工作和体育工作,是*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全市性工作会议,今天市四副班子分管领导都来参加会议,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运动休闲工作的高度关注。刚才,市运动休闲办公室主任*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会上还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有关代表还作了表态发言,讲得很好很到位。

回顾去年以来全市打造运动休闲之城工作,我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概括。一是创新体制显决心。我们打破部门壁垒、统筹整合资源,对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实行集中办公,对市运动休闲委员会实行实体化运作,创造性地成立了市运动休闲办公室,实行三块牌子,一副班子的运转模式,并把办公场所从闹市区搬到东洲这个运动休闲的主阵地,显示了市委市政府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坚定决心。二是编制规划显雄心。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高起点地编制完成了《*市运动休闲发展总体规划》和《*市打造运动休闲之城五年行动计划》,对运动休闲工作“干什么”、“怎么干”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正式吹响了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结集号。三是活动纷呈显信心。我们成功举办了富春江运动节、杭州西湖博览会休闲发展国际论坛、富春江龙舟大赛、“龙门古镇杯”第十五届全国定向锦标赛、“鲁能杯”全国男子乒乓球赛、全国女篮甲A联赛等一大批运动休闲类赛事活动。去年,我们还获得了中国运动休闲之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可以说,成绩来之不易,大家劳苦功高。市委对过去一年来运动休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奋战在运动休闲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也代表市运动休闲委员会就如何抓好全市运动休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深化认识,做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坚定拥护者

自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运动休闲之城以来,我们听到过各种声音,更多是赞许的、肯定的、鼓励的,当然也有一些怀疑的、否定的、担心的。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局外人出现这样那样的声音是正常的,但今天在座的是我市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主要力量,作为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做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坚定拥护者。

1、打造运动休闲之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打造运动休闲之城是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我们的运动休闲之城理念就是依托*自身山水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摒弃传统的以土地、环境、资源为承载要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作出的既符合科学发展观又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希望大家结合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努力实践,不仅自己要学习提高,还要影响带动周边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打造运动休闲之城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2、打造运动休闲之城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的必然选择。当前,新一轮康体健身运动热潮已经到来,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现在老百姓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买平安、买健康、买知识、买时尚、买休闲、买运动,这六个“买”现已经成为一种消费的新浪潮。特别是随着城市的扩大,交通拥挤、污染增加、居住狭小等“城市病”越来越重,以及“富贵病”越来越多,人们已从留恋饭桌转到留恋大自然,更多地喜欢到乡郊野外进行康体健身休闲运动,这必将孕育和催生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提出打造运动休闲之城就是要依托*优越的山水环境优势和邻近杭州主城的区位优势,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快人一拍,抢前一步,率先在当前激励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3、打造运动休闲之城是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客观需要。今年2月,吕祖善省长来我市考察时曾强调指出,当前既是经济困难期,更是调整转型期,各地各企业要把危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不失时机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可以这样讲,我们早就按照这样的要求在实践着、努力着,而且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运动休闲之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心。最近,杭州地区旅游免费直通车开通以后,外地来我市旅游消费、运动休闲、自驾春游的人数大大增加,就是因为我们通过打造运动休闲之城,提升了名气、打响了牌子、完善了设施、聚集了人气。像新登镇半山村,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前几年打下的基础,大做“桃花”文章,赏桃花、吃桃果、品桃酒,兴办起了24家农家乐,打响了运动休闲乡村游品牌。据初步统计,近期共有千余辆自驾车、万余名游客前来半山游玩,拉动当地消费量可想而知。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们更应该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步伐,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业、运动健身业等现代服务业,转危为机,突出重围,为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引好路、带好头。

二、要明确重点,做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坚定推动者

运动休闲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没有现成模式可沿袭,也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各级各相关部门尤其是我们乡镇的具体分管同志,在推进运动休闲之城打造的工作中,既不能“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束手无策,工作无从下手”,必须分清主次,明确重点,循序推进。

首先,要精学战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推进运动休闲之城的打造,首先必须学好学深学透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战略举措。在前年全市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市委市政府多次提出,*要推进整体发展战略的转型提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新理念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大打山水牌,发挥近郊优势、凸显运动个性、打响特色品牌,全面打造运动休闲之城。市委徐文光书记也在多个场合明确指出,打造运动休闲之城,不仅是一种个性、一种特色,更是一种战略、一种品牌,是*发展整体的战略与总纲、最终的性质与定位、自身的个性与特色、集中的品牌与形象;这不仅是一种单一性的服务业产业品牌,更是一种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多功能的发展战略导向,是一种涵盖一二三产、城乡建设、人文精神的城市发展的“导向牌”、城市形象的“金名片”、特色餐馆的“招牌菜”、看病吃药的“药引子”,尽管运动产业哪怕长远来看也不一定会占据*经济的主导,但*将会因“运动”而与众不同、因“运动”而更加精彩。可以说,打造运动休闲之城,市委市政府的态度是毫不动摇、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大家作为全市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重要力量,一定要学习着、坚信着、推动着。

其次,要钻研业务。自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运动休闲之城以来,我们打破了原来旅游局和体育局的机构设置,成立了市运动休闲办公室,牵头负责全市运动休闲工作。近年来,我市的运动休闲工作从来没有这样被重视过,各种媒体关于我市运动休闲工作的报道从来没有这样频繁过,从事运动休闲工作的同志也从来没有这样繁忙过,可以说,我市运动休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运动休闲工作,不只是简单的旅游+体育,而是大于旅游+体育,这是一门全新的学课,因此,对于身处运动休闲工作一线的同志而言,大家都是运动休闲工作的“开山鼻祖”,尤其要学好学深学精业务知识,不仅要学旅游知识、体育知识,更要学习运动休闲类专业知识,力争使自己成为运动休闲工作的行家里手,真正做到对打造运动休闲之城工作说得清、讲得透、做得下、推得动,从而促使自己领域的运动休闲工作顺利开展,以实际行为为打造运动休闲之城贡献力量。

第三,要理清思路。近年来,我们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富春江运动节,受到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广泛好评,可以说运动休闲之城的概念已被全市上下所接受,运动休闲之城的品牌也已初步打响。正因为如此,全市上下要求我们加快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迫切心越来越强,希望马上要有看得见的成效。所以,作为我们从事运动休闲工作的同志,一定要首先深刻认识到,打造运动休闲之城既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逐年推进的过程,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不是一两年内能做到的,也不是本届党委政府任期能完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因此,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在具体的工作思路中,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热点先行、搞好对接、打好基础、逐年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各自的分工,排出时间表、理清任务数,逐年安排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项目一个个引进,设施一项项完善,牌子一块块争取,真正把*打造成运动休闲之城。

三、要强化执行,做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坚定实践者

强化执行,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一直强调和倡导的,强化执行,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政治考验,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能力测试。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做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坚定实践者。

1、要进一步发挥“专委制”作用,做好“融”的文章。这主要是针对市运动休闲委员会的内部运转机构而言。市运休委下设“一办三部两管委会一公司”七个机构,从目前的运转实践来看,虽然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但取得的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市运动休闲办作为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承担了大部分工作任务,但受权限制约,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随着我市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深入推进,工作量将更大,涉及面也会越来越广,仅仅依靠市运动休闲办一个单位、几十号人来具体抓总协调工作,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尤其需要市运休委内部形成机制、抱团推进,真正发挥“专委制”的作用。要在市运休委内部进一步完善项目会审制、工作例会制、工作联络制、工作汇报督查制等制度,在内部确立起“你干大家一起干,你累我累大家一起累”这样一种“融合”的工作理念,最终达到摩擦最小化、磨合最大化,阻力最小化、合力最大化,共同把打造运动休闲之城推进深入。

2、要进一步发挥部门积极性,做好“通”的文章。这主要是针对市运休委下属的成员单位而言。市运动休闲委员会下属有22个成员单位,共同构成了我市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最高工作机构,代表市委市政府负责全市运动休闲工作。作为成员单位,大家一般可能会认为,无非是在文件上挂个名、会场上报个到而已,在具体工作中既用不上力,也帮不了忙。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当初选择这22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不是为了发个文件而把大家凑在一起,而是根据打造运动休闲之城的需要,以及部门的工作职责综合考虑形成的,也就是说,作为市运休委下属的成员单位,大家是在同一条船上的。今后在具体工作中,市运动休闲委员会和下属单位在工作上要形成互动,上下贯通,做到凡是市运休委布置和下达的工作,大家一定要提到议事日程,同时结合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及时通报工作信息、传递工作动态、反馈工作进度,共同做好全市的运动休闲工作。

休闲文章范文第4篇

2、米色休闲裤,米色休闲裤是很百搭的,适合春夏季穿,搭配浅色系休闲西服特别合适,简约又大方。

3、黑色西裤,黑色西裤是很百搭的一款裤子,搭配衬衫、衣服都很合适,搭配各种颜色的休闲西服都特别合适。

4、深灰色牛仔裤,牛仔裤是是时尚、休闲的风格,深灰色牛仔裤颜色很显瘦,搭配各种颜色的休闲西服都可以。

5、深蓝色牛仔裤,蓝色牛仔裤很平时穿的最多的,深蓝色牛仔裤很显瘦,搭配各种颜色的休闲西服都很合适。

休闲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假日休闲体育 制约因素 对策

一、假日休闲体育是新的消费热点

假日休闲体育是指人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娱生活,在充满欢悦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调节心理、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满足精神追求及享受人生乐趣等。

“假日休闲体育”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为体育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和商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假日休闲体育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国家实行“双休日”、法定假的延长,“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出现对物质和精神文化消费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以拉动内需,启动消费,为“假日休闲体育”奠定了借鉴基础,假日休闲体育经济是以体育旅游业、体育服务业和体育文化业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整合成一个体育休闲产业系统,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假日休闲体育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客观的历史原因造成了认识上和管理上的滞后。由于我们过去未能预测到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必将导致人民大众对文化精神生活以及全面发展自我的渴望,所以,在我国迅速步入闲暇社会时,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休闲体育服务的引导等问题却略显滞后,关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正确的舆论导向、政策扶植,战略思考和长远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还非常有限。管理者、经营者对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过速准备不足,不能给与充分认识,不能抓住假日经济这一商机,充分发展假日休闲体育经济。

2.管理体制、交通拥挤、有限资源被分散分割困扰体育旅游。体育活动与假期紧密相连。假期是休闲的最佳时间。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常有体育休闲的乐趣,那人们的体育、娱乐和假日旅游等活动方式将发生变化,内容将丰富多彩。然而,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涉及的产业主管部门较多,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国家工商局、旅游局、交通局等部门,只是在管理体制上形成多头管理的格局,相互之间缺乏高效协调和沟通。这种体制性制约很难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步伐;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时常得不到有效调节,严重阻碍了我国假日休闲体育市场的形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3.假日休闲体育产业支持系统建设中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1)收入。大众假日休闲体育活动需求的增加,其背景就是大众收入水准的迅速提高。根据近几年进行的消费调查显示,读报、看电视仍然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打发日常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从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那些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的活动上。

(2)空间。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场所和设施、一定的组织和内容等,因此,空间也是休闲体育的基本资源。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以往考虑专业性强的竞技运动的场地设施多,而用于休闲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缺乏;对于休闲体育的多头管理体制最终却是谁也不管,谁也使不上劲;我国旅游业的组成链中缺少体育旅游,形成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城市空间中,.缺少像以体育为主体的公园或普通公园那样的休闲空间以及社区休闲空间;休闲体育产业的科技开发力量薄弱,休闲体育项目缺乏个性和创新,专业人员极度匮乏。

(3)时间。对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问题来说,时间往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七天的长假中,人们并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玩上,更多的人们选择一至三日的休闲娱乐,所以发展假日休闲体育仅靠“黄金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而做好所有假日,特别是做好每周一个双休日的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的大文章,继而做大假日经济才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对策

1.研究休闲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休闲体育产业与发展假日经济的关系,构成在理论、实践、政策、宏观调控等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

2.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规划。通过政策的实施,重点解决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引导资金、人才投入,迅速形成自己的产业队伍,做出规划和部署,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所依托,使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突破发展的瓶颈。

3.国家主要应从立法上给休闲体育教育以保证,并对休闲体育教育从整体上加以规划;各体育院校应该成为休闲体育教育的主导力量;地方各级政府则应成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发动、组织、协调、整合者,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加强理论研究,从深层次上提出见识,在某些观念上达成共识,提出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对策,从而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必要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

政府应做的工作有三:一是利用和规范各类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及现代国际互联网,对于大众休闲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指导,提高他们确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行为,引导他们健康生活的资金投入;二是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体育、文化、旅游、工商等通力配合,满足大众休闲体育的需求;三是政府要加强社区建设,加大社区建设的投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配备具有相当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员从业、任职,免费开放公园和体育场馆,对所辖区域居民的休闲体育生活提供帮助和令人满意的服务。

企业应做的是配合假日休闲体育经济需求,开拓休闲体育市场。一是要对休闲体育市场进行细分;二是要搞竞争与联合,实施网络化结盟,推动休闲体育服务业的一体化;三是融入假日经济的发展链,在策划和开发假日休闲体育旅游的项目和服务的同时,做好每周一个双休日的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的大文章则是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