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浙江文科状元

浙江文科状元

浙江文科状元

浙江文科状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产业升级;轨迹与表征;块状模式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战略下浙江省产业升级效率测算及路径模拟》(LZ16G030001);浙江

省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市场主导型能源环境政策比较分析与仿真研究》(14NDJC100YB)

[作者简介] 肖文,女,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浙江大学应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国际经济研究。

潘家栋,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国际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 F1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6)01-0026-07 [收稿日期] 2015-11-1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浙江省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2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0154亿元,增加了300余倍,而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形成了“民营经济看浙江”的特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处于不断优化以及升级之中。早在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便发现,工业部门的收入比农业部门多,而商业部门的收入又比工业部门多,即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的附加值高。这一发现,为资源配置从生产率低的产业向生产率高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证据,奠定了经济发展势必推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之后,克拉克(Colin G. Clark)、库兹程茨(Simon S.Kuznets)、钱纳里(H.B.Chenery)、霍夫曼(Walther C.Hoffmann)等人对产业升级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都遵循一条普遍的路径,即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到“工业-农业-服务业”再到“工业-服务业-农业”,最后进入“服务业-工业-农业”阶段。就浙江省而言,毋庸置疑,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浙江省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跃迁,但就浙江省产业升级的轨迹、经验以及表征依旧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浙江省产业升级是否符合一般化的“三步走”轨迹?第二,浙江省三大产业的内部结构是否真正优化?第三,浙江省产业升级是否具有“本土化”的特征?据此,本文将通过测算浙江省各个产业发展的数据,划分浙江省产业升级的阶段,分析浙江省各个产业的内部结构以及特征来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一、浙江省产业结构的三级跃迁

自1978年至2014年,浙江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分别从47.09亿元、53.52亿元和23.11亿元增加到1779亿元、19153亿元和192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38:43:19调整到4.4:47.7:47.9。从数据中可直观得知,浙江省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三大产业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基于浙江省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本文将浙江省产业升级和跃迁划分为三大阶段。

浙江文科状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比较分析;出口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块状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044-03

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外贸强省,近年来,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省经济运行中,外贸增长位于前列,外贸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与广东省相比,浙江省对外贸易仍有很大的差距,通过与广东省外贸出口的比较分析,研究提高浙江省外贸竞争力的对策,促进浙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 浙江省与广东省外贸竞争力现状及比较

(一)出口增长率

年均出口增长率=后一年的出口额-前一年的出口额/前一年的出口额

从表1看,浙江省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2年出口增速为28%,2003年出口增速达41.45%,远远高出其他省份,在全国名列前茅。从2002年到2008年的平均增速达31%,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

表2数据显示,广东省出口增速在2003年达到最高峰29.09%,此后增速一路下滑,到2008年出口增速只有9.44%,2002―2008年的平均出口增速为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数据比较可以看出,2006年以前浙江省和广东省两省的出口增速较高,在2007年以后出口增速出现下滑,浙江省出口增速下滑的幅度远小于广东省。

(二)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又称为TC指数,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业或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其公式为:TC=(X-M)/(X+M),其中,X表示该产品的出口额,M表示某产品的进口额。其值在-1至1之间,越接近于1,则表示该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越强,若其值为负值,则表示该产品为净进口。

根据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数据计算得出

从表3看,浙江省的出口产品以纺织服装的出口竞争力指数最高,从2003年到2008年,纺织品服装T/C指数均在90%以上,并逐步在增加,最高达到96.56%。机电产品其次,除2004年以外,其他年份的T/C指数均在50%以上,2008年T/C指数达到63.83%。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的T/C指数不高,但增长速度较快, 2003年的T/C指数只有-30.58%,到2008年达到30.90%。

从表4看,广东省出口产品TC指数以纺织服装最高,从2003年的48.16%逐年增加,到2006年达到最高值69.62%,机电产品的TC指数从2003年开始一路走高,2008年达到23.95%。

(三)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或地区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该比重越大,则该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国际竞争力越弱。通过对省略 资源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2002年浙江省货物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0.37%,此后逐年增加,到2007年达到0.94%,比重较小。2002年广东省货物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50%,此后逐年增加,到2007年达到2.71%。

(四)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

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是用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发展趋势,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用该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该省全部的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大小变化来表示。

根据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数据计算得出

从表5数据看,浙江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占比逐年增加,2003年出口转换率为94.11%,到2008年达到96.38%,说明出口商品的结构在不断改善。广东省2007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达到98.17%,略高于浙江省。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浙江省出口增速远快于广东省。在出口产品大类中,浙江省的纺织服装、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TC指数都远高于广东省,从绝对出口数额上看,浙江省的纺织服装出口与广东省差距不太大,2007年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额为356亿美元,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额为420亿美元,2008年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422.4亿美元,广东出口341.3亿美元。浙江省超越广东成为我国纺织服装最大的出口基地。

浙江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虽然很快,但绝对数额远落后于广东省,2007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55.88亿美元,2007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 532.5亿美元,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仅为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的22%。2008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680.75亿美元,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4 575.14亿美元,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仅为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的15%。

2007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01.74亿美元,广东省为1 210.71亿美元,仅为广东省高新技术出口额的8.4%。在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上,浙江省一直略低于广东省。由此可见,与广东省比较,浙江省的出口商品结构仍不够合理,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虽然较大,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小,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出口产品的主导地位。

二、浙江省外贸竞争力落后于广东省的原因分析

(一)外贸起点存在差异

1979年,国家在广东省建立特区,对广东省的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可审批本省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并投入1.5亿元在广东省建立了宝安和珠海两个外贸基地。在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大多省市进出口审批权都集中在经贸部(现商务部)、且缺少对外贸易往来经验的情况下,广东省获得先行一步的机会,外贸起点远远高于浙江省。

(二)出口主体存在差异

从经济主体上看,两省的差异较大。广东省出口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而浙江省出口以私营企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东省在利用外资兴建企业、项目方面拥有较大的自,尤其是在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免减税期满后,仍可享受所得减半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2008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63.26%,外商投资企业在促进广东省出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浙江省截至2008年11月底,全省只有外商投资企业43 771家,仅相当于广东省90年代的水平,2008年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也仅占其出口总额的35.17%。

(三)外贸方式存在差异

在外贸方式上,两省呈现较大的差异。其中广东省以加工贸易为主,根据广东省商务厅有关数据核算,2008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4.65%,一般贸易只占28.78%,在加工贸易中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而浙江外贸不同于广东省的典型特征是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较大,2008年浙江省一般贸易占全省出口总额近80%,加工贸易占比却只有20%不到。

(四)经济特点存在差异

广东省的经济特点表现为“专业镇” 经济。2000年,广东省启动“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专业镇”经济的切入点,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浙江省的经济特点是块状经济,如绍兴的纺织、嵊洲的领带等等。块状经济是浙江的经济特色之一,其规模效应为浙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浙江省的块状经济大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价格竞争是主要的竞争手段。而长期依靠低价竞争使产品的利润微薄,缺乏产品研发和创新的投入,进入恶性循环。

(五)支柱产业存在差异

1998年广东省在《广东省“九五”产业投资政策要点》中提出要重点建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家用电器和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石化及化学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并在投资、融资政策上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经过10年的发展,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同产业产值比重达30%以上。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批部级的出口名牌,如华为、中兴、格力等。

浙江经济中占据制造业领先地位的是纺织服装业。据统计,2008年浙江纺织服装皮毛羽绒行业的产值比重为27.3%,电子电气等新兴产业占比相对较低。因此,从支柱产业的层次上看,浙江省要远低于广东省。

三、提高浙江省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一)吸引外商投资,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浙江省资源贫乏,在土地、能源、矿产等方面都不具备吸引外商投资的条件。但在人力资源、地理位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人力资源上看,浙江省拥有40所本科院校,49所高职院校,其中80%以上的院校都开设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专业,为外商投资及浙江省外贸出口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从地理位置上看,浙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浙江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浙江现有7个机场,5大港口群,万吨级以上泊位66座,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个港口有运输往来,其中宁波北仑港年吞吐量居中国大陆第二位。

对此,浙江省在发挥原有的人才和地理位置优势的同时,从政策上给予外商投资企业更多的优惠,以吸引外商在浙江省落户。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显示出了相对的稳定性,是吸引外商投资的大好时机,浙江省政府应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展开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土地用地、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兴办外商投资企业、项目,从而促进外贸出口。

(二)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浙江的一般贸易已居全国第一,但大部分企业走的依然是低成本、低价格、大批量的老路,由于缺乏创新、品牌和技术,这些产品、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处于低端的不利局面,如此面临的不仅是贸易摩擦,更有难以跨越的贸易壁垒。因此,在巩固浙江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一般贸易带动加工贸易发展,走出一条利用加工贸易跨越贸易壁垒、更重要的是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升级的道路。同时,立足于一般贸易为主的比较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一般贸易出口的营销渠道优势、成熟的加工制造优势,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落地生根和转型升级,走浙江特色的加工贸易发展之路。

发展加工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要素的全球转移。从宏观看,发展加工贸易不仅可以实现出口创汇,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微观看,加工贸易虽然程序复杂、海关监管严格,但享受全额保税的待遇,尤其是来料加工中客户免费提供料件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压,对资金短缺的浙江中小企业无疑具有较大吸引力。因此,浙江省应在积极吸引外商投资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要促进加工贸易发展,浙江省政府应积极设立保税区、保税仓库,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平台。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保税物流监管模式,努力降低出口企业物流成本。重点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并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上下游延伸,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的升级。

(三)实施科技创新,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核心技术是提升产业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的关键。浙江省在实施科技创新上具有较强的知识资源优势。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现有县及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237个,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近40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600余个,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8位,为浙江省实施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研发力量。

但是,就占浙江省90%以上的中小企业而言,实施科技创新具有相当的难度,面临人才、资金、技术等瓶颈。对此,浙江省政府应向中小企业倾斜,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启动资金支持,鼓励大专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创新,提高高新技术成果的转换率。同时,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四)做强支柱产业,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纺织服装业是浙江省传统的主要出口行业,在对外贸易中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在印度、越南人力成本日益降低的今天,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对此,浙江省应调整产业政策,在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例如浙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光伏产业链,在产业链源头,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棒和硅片切割等环节均已具备,而且在光伏生产装备方面,浙江企业生产的全自动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超白玻璃等已进入国内市场。对新兴产业,浙江省政府应借鉴广东省的经验,制定发展规划或相应的投资、融资政策,在人、财、物等方面全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让这些企业不但做大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形成规模后进军国际市场。对传统产业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打破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扶持纺织企业二次创新,从而促进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积极向上游原料性产业、中高档面料、品牌服装、纺织机械设备等工业延伸。通过做强支柱产业,促进浙江出口结构的调整,提高外贸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春梅.浙江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工作视点,2004,(17).

[2]程春梅.外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12).

[3]李颖.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07,(11).

[4]叶红玉.浙江出口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J].特区经济,2007 (4).

[5]张春森,何京扬.当前经济背景因素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7,(1).

[6]叶红玉.浙江出口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J].特区经济,2007,(4).

[7]马桦,张鹏,邓辉年.广东外贸经营权改革历史回眸――大经贸,2007,(5).

[8]阮继清.[前沿]块状经济与专业镇经济――浙江与广东产业差异[Z].2006-2-23.

浙江文科状元范文第3篇

摘要介绍了庆元县樟科植物资源,对主要樟科树种的形态及其在园林中的各种类型用途作了详细论述,以期促进樟科植物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樟科植物;资源;形态;园林应用;浙江庆元

樟科植物为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有45属2 500种左右,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1]。我国有20属400余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其中浙江省有11属,46种,8变种,1变型,为浙江省常绿阔叶林与常绿、落叶混交林的重要组成成分,标志着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热带性质[2,3]。樟科植物拥有众多优良的园林树种,它们具有树干挺拔、树姿优美雄伟、枝叶茂密且冠大荫浓的特点[4]。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无霜期256d,年平均降水量1 427.0mm。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最高峰海拔1 857m,最低海拔240m,相对高差达1 617m。境内山地起伏,山峦重叠,立体小气候复杂多样,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地带性植被类型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布带谱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樟科植物资源丰富。现对庆元县主要樟科树种的形态及园林应用叙述如下。

1庆元县樟科植物资源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庆元县有野生樟科植物6属21种6变种,大多数可以用作园林绿化,主要有檫树(sassa-fras tzumu)、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浙江樟(c.chekia-ngense)、华南樟(c.austro-sinense)、细叶香桂(c.subaven-ium)、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薄叶润楠(m.leptophylla)、刨花楠(m.pauhoi)、绒毛润楠(m.velutina)、紫楠(phoebe sheareri)、浙江楠(p.chekiangensis)、闽楠(p.bournei)、浙江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 var.chekiangensis)、浙闽新木姜子(n.aurata var.undulatula)、山鸡椒(litsea cubeba)、毛山鸡椒(l.cubeba var.formosana)、豹皮樟(l.coreana var.sinensis)、黄丹木姜子(l.elongata)、石木姜子(l.elongata var.faberi)、乌药(lindera aggregata)、黑壳楠(l.megaphylla)、毛黑壳楠(l.megaphylla f. trichoclada)、香叶树(munis)、山胡椒(l.glauca)、狭叶山胡椒(l.angustifolia)、山?^(l.reflexa)、红果钓樟(l.erythrocarpa)等。

1.1浙江樟

高15m,胸径40cm,树皮灰褐色,有芳香及辛辣味。小枝绿色至暗绿色,幼时被细短柔毛,渐变无毛。叶互生近对生,薄革质,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形,圆锥状聚伞花序,生于小枝叶腋。花黄绿色。果卵形至长卵形。树干端正,树形美观,绿叶浓荫,是庭院绿化的理想树种。且对二氧化硫有一定抗性,隔音、防尘效果好,可作污染区厂矿绿化树种。

1.2红楠

高20m,胸径100cm,树干粗短,树皮黄褐色。嫩枝紫红色,叶片革质,互生,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或在新枝上腋生,花梗紫红色,果实扁球形,成熟时黑紫色,果梗鲜红色。生长迅速,枝叶茂盛,树冠浓荫,可作庭园和行道绿化树。同时,还可用作防风林,防火林道及水源涵养林树种。

1.3刨花楠

高20m,胸径40cm,树皮青灰色或灰褐色。嫩枝新叶带红色,叶片革质,互生,全缘光滑,椭圆形或狭椭圆形。聚伞状圆锥花序,生于新枝下部,果实球形。成熟时黑色,果梗红色。刨花楠生长快,花大,外型美观,是优美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

1.4薄叶润楠

高15m,树皮灰褐色,平滑不裂。枝粗壮,暗褐色。叶互生或轮生,坚纸质,倒卵状长椭圆形。圆锥花序,集生于新枝基部。果球形,熟时紫黑色。树姿优美,可作园林观赏树种。主要分布于苏、浙、赣、闽、湘、粤、桂、黔等地。

1.5浙江楠

高20m,胸径50cm,树皮淡黄褐色,薄片状脱落,叶片革质,互生,全缘光滑,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腋生,果实椭圆状卵形,成熟时蓝黑色。树形高大、通直,枝条粗壮,树姿雄伟,树冠整齐,枝叶繁茂,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并且是优良绿化观赏的庭荫、园景树种。

1.6紫楠

高20m,胸径60cm,树皮灰至灰褐色,纵裂。小枝、叶柄及花序密被黄褐色绒毛。叶片革质,互生,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白色。果卵形至卵圆形,熟时黑色。树形优雅美观,枝叶秀美,生长较快,对有害气体抗性较强,且能防风、防火,可作绿化和防火林带造林树种。

1.7浙江新木姜子

高8~10m,树皮灰至深灰色,平滑不裂。小枝灰绿色,被易脱落的锈褐色绢状毛。叶片革质至薄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伞形花序,花黄绿色,果实椭圆形至卵圆形,熟时紫黑色,有光泽,可用作绿化观赏树种。

2园林应用前景

2.1行道树

樟科树种冠大荫浓、枝叶茂密、树干通直,树姿优美;大多根系深、较耐旱,对环境适应力较强;有一些树种能吸附有毒气体和灰尘,且不易发生病虫害。无论从景观美学角度还是生态园林角度,它们都是很好的城市行道树。大乔木和乔木可种植于街道两侧,作遮荫树和美化树,小乔木和灌木可种植于街道中作分车绿带树。近年来,香樟广泛用作行道树,据笔者调查发现,庆元县大多数街道绿化都选用了香樟。香樟作为乡土树种,作城市主要基调树种是合适的,但也存在美化效果单调、各街道之间缺少变化、城市景观质量低、层次少、易引发病虫害等问题。

2.2风景树

樟科植物作为风景树,其优点甚多。其中,乔木中的常绿类,树姿雄伟挺拔、枝叶浓密青翠、主干通直、树冠发达,且大多数枝叶具有香气,为园林增色(味)不少。如香叶树,果为球形,成熟为深红色,叶绿果红,颇为美观。落叶类中的檫木树姿优美,且都为异形叶,叶形美观、观赏价值较高。山胡椒为小乔木,叶到冬季变为枯黄色且不凋落,又被称为假死柴,是冬季的一个独特景观。这些优秀的园林树种,能增加环境的季相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樟科植物可孤植作主景树观赏,也可丛植、群植作群体观赏或作背景树。

2.3水土保持及造林绿化树

樟科植物中,耐水湿或耐干旱瘠薄的深根性树种,均可为再造秀美山河作出贡献。耐水湿的有闽楠等,耐干旱的有香叶树、山胡椒等。樟科中的抗污染树种还可用于工矿区或污染较大的地方绿化。如香樟对臭氧抗性极强,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的抗性和吸附能力强,对氨气抗性较强,吸附粉尘、减弱噪声能力较强,并有杀菌功能;如檫木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对氟化氢和氯气抗性中等。

3参考文献

[1]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1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2] 李锡文.中国植物志(第3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浙江文科状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浙江省 渔业灾害 灾害对策

浙江省绵长的海岸线是海陆交替、气候多变地带,饱受台风浪的侵害,每年台风经过带来的狂风、巨浪和风暴潮不仅给浙江省的渔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渔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有干旱、病害等其它渔业灾害也时刻威胁着浙江省的渔业经济健康发展,所以研究浙江省渔业灾害的成因、类型及统计近年来不同类型的渔业灾害损失,是建设防灾减灾体系过程中不可跳过的步骤。

本文以2006-2012年的浙江省渔业灾害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浙江省渔业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以及造成各种损失的主要原因,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GM(1,1)数学建模,建立影响浙江省渔业灾害的多因子权重,同时针对当前浙江省渔业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渔业防灾减灾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1.浙江省渔业灾害损失现状

浙江省是渔业大省,但渔业灾害也一直影响着浙江渔业的健康发展。2006年浙江省渔业产出(不含涉渔工业和建筑业等第二、第三产业)为4243210万元,而2006年仅水产品因各种灾害就造成了70067万元的损失[1],占总渔业产出的1.65%。截止2012年,浙江省渔业产出为6300637万元,同比增长2057427万元,增长百分比为48.5%,渔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然而2012年因灾害造成的渔业经济损失也达142042万元,占据了2012年渔业经济2.25%,同比2006年上升了0.6%,而与2006年损失金额对比,2012年损失的金额也增长了71975万元,上升了102.7%。2006-2012年7年中,浙江省水产品总量损失共达401092吨,损失金额总数达611029万元,平均每年损失57298.9吨,平均每年损失金额为87289.9万元[1](图1)。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说明了渔业灾害对浙江省的渔业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在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刻不容缓。

1.1台风、洪涝灾害的渔业损失

浙江省是台风频发区,这种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烈风暴往往带来大范围的狂风、暴雨甚至是巨浪和狂潮,不仅对于海区上船只有较强的破坏力,对于陆上经过区域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甚至人员的伤亡,这是渔业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灾害。

根据2006-2012年浙江省由于台风和洪涝引起的渔业灾害损失的数据统计分析(图2),在7年中,造成渔业水产品损失总量达4243082吨,损失金额总数达306886万元,平均每年损失34726吨,损失金额为43840.85714万元。

1.2渔业病害的渔业损失

渔业病害灾害对水产养殖水产品可以造成极大的破坏,如九十年代的对虾疾病,导致当时过半的养殖面积失收,近年来的青蟹病造成浙江省养殖行业巨大的损失。因此鱼病防治、鱼药研发是水产养殖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水产养殖产量保证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

根据2006-2012年浙江省由于渔业病害引起的渔业灾害损失的数据统计分析[1],在7年中,造成水产品损失总量达91375吨,损失金额总数达152490万元,平均每年损失13053.57吨,损失金额为21784.29万元。

1.3污染灾害的渔业损失

浙江省沿海地带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活动和人类活动频繁,污染源多,是渔业污染灾害的重灾区。根据2006-2012年浙江省由于污染灾害引起的渔业损失的数据统计分析[1],在7年中,造成水产品损失总量达35939吨,损失金额总数达39792万元,平均每年损失5134.1吨,平均每年损失金额为5684.5万元。

1.4干旱灾害的渔业损失

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适宜,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所以干旱灾害对于浙江省渔业影响较小,但是也存在部分损失(图3)。

2.浙江省渔业灾害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分析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渔业统计年鉴,主要包括2006年至2012年浙江省渔业灾害损失数量,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2],进行浙江省渔业灾害的评估。

2.1相对灰色关联分析

3.浙江省应对渔业灾害损失的对策

渔业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与领域,根据浙江省渔业灾害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必须在深入研究渔业灾害的问题后,扎实稳妥的实行符合科学发展观防灾减灾策略。

3.1完善台风灾害的应对工程和管理体系

浙江沿海地区是最易受台风影响的区域,每年都会有多个台风登陆,应对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重点主要在于预防。

对台风的形成、风力、影响范围、登陆路线等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台风强度突变的预报能否做到及时和准确直接关系后续防灾措施能否做好。尽管台风强力突变预报技术仍是世界级的难题,很难准确预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气象监测人员已经能通过相关设备如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现代化技术装备对台风的形成地和路径进行预测,及时准确预测消息将使防灾工作更有效率。同时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根据往年防台救灾经验,加上科学预测,在台风季节到来前做好可以应对突发状况,如台风登陆路径行动方向突然变化,风力突然增强或者是降水变大可能造成洪涝等状况,必须提前做好紧急预案,并且对预案中涉及到的单位人员,都应进行预案演练,防止突发状况是发生相关人员因不熟悉预案而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3.2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力度

渔业环境污染是水域环境污染一个重要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尽管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大小城市的前列,但其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污染物不断增加,许多工厂的废水污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便直接排放至江河海流,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其次是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还有待完善,据统计[3],浙江省污水排放总量中往往有38%是生活污水,这仅是城市污水的比例,在农村这比例显然还要再高,浙江省虽然建立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但该系统还不完善,处理污水比率还只在60%左右,且浙江省农村区域广阔,许多地方覆盖不到,所以要解决渔业水域污染灾害,必须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意识到减少渔业水域污染,主动自觉的减少污水乱排放的行为。

3.3加大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

近年来,在浙江省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的改革发展,捕捞产业处于发展瓶颈期的背景下,水产养殖业被浙江省定为“十一五”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成为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浙江省的水产养殖业发展也遇到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养殖海洋水产品面临的病害、新品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但特别是病害灾害一直制约着养殖业发展的发展,要解决水产养殖病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养殖鱼塘标准化改造,传统的农村式的鱼塘,不仅产量低,而且病害发生概率也很高,对通过这些鱼塘标准化改造,帮助渔民由低效高危的养殖模式过渡到现代高效的养殖模式,既可以显著改善养殖渔区生态环境,又降低病害发生概率和提高渔民经济收入,据统计,鱼塘经标准化改造后,亩均新增产值在1000元以上。二要针对重要养殖对象开展疾病预防,针对浙江省少数重大水产养殖病害进行疫苗研制,如虾类病害疫苗等。三要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引进产量、附加值更高,抗病性更强的品种。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的养殖品种经过培育产生了较之前更加优良的品种。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渔业经济统计资料,2006-2012.

[2]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等.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司言武. 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的公共政策创新研究经济论坛.2009(4).

浙江文科状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浙江民营企业;体育用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8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027-03

据《剑桥制造评论》独家编制的2004年《中国1000大制造商》排行榜揭晓:江苏、广东和山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阵营;浙江、上海和辽宁为中国制造业第二阵营。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2005年我国文教体育用品竞争力指数为77.53,排名全国各行业第14位;浙江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为82.86,排名全国各省市第8位。据中国体育报2005年公布的9家中国名牌体育用品企业,浙江榜上无名[1]。浙江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大省,但还不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强省。研究浙江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加快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强省发展步伐,实施我国体育用品品牌战略,提高体育用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首先随机选取浙江海宁昌达等120家企业进行试验调查。其中50家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实地调查法采用实地座谈法、个别访谈法,对浙江省嘉兴海宁马桥镇、丁桥镇等50家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北京、浙江4家大型体育用品商店进行调查。

1.2.2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期刊网、中华体育网、浙江体育网有关体育用品制造业相关文章。参阅浙江省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杭州富阳上官乡政府统计报表,马桥镇政府2005年上半年工业报表;龙泉市文史资料,中国社科院与浙江民营企业协会合作的民营企业蓝皮书《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等。

1.2.3专家咨询法邀请国家体育总局、北京体育大学、浙江大学有关专家进行咨询。

2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2.1技术创新资源

2.1.1人力资源存量从浙江省体育局资料获悉,浙江省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比例,不到从业人员的1/30。据首次调查的浙江120家体育用品制造业老板,平均年龄43岁,30~60岁年龄占93.2%。2004年浙江在国际IMD排名,在WCY指标浙江“合格的工程师缺乏”调查,排名据世界60个经济体的第60位[2]。浙江省龙泉市100多家宝剑制造厂,海宁马桥镇20多家运动服装厂调查,高素质科技人才奇缺。众多的家宝剑厂难以引进人才,目前为止,企业仅引进5~7名财务专业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工作。

人力资源的学历、知识结构。 本研究调查的浙江省50家中小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1898名职员,其本科学历92人,占4.8%,专科学历226人,占11.9%,高中专319人,占16.81%,初中846人,占44.6%,小学343人,占18.1%,文盲72人,占3.8%。合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6.5%,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人数偏少。与浙江社科联学会处调查浙江在职职工的受教育年限为7.89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列全国第21位,基本相符。

2.1.2经济资源存量浙江是人均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倒数第三的“资源小省", 浙江GDP总量已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四位;人均GDP高出全国平均数近一倍,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8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也已超过广东,居于首位。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上市公司户数等6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据央行测算,浙江省“十五"期间民间资本总额可达8 300亿元[3]。

浙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沿海省份,资源短缺的浙江经济发展外环境,影响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二次创新。“目前,浙江经济发展受土地、能源、水资源瓶颈制约相当突出”[4]。许多企业迫于资源紧缺的压力,纷纷计划迁移外省。

2.2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2.2.1体育用品企业销售增加值据易剑东2000年统计,浙江省体育用品注册企业737家,占全国8.30%,排名全国第七位[5]。从附表1显示,1999年浙江体育品制造业增加值23.20亿元,2000年33.29亿元,增长率为43.49%。 1999年销售增加值15.42亿元,2000年销售增加值为14.08亿元,增长率-8.69%。2001年比2000年增加20.9%,高于浙江省2000年其它工业增加值15.2%的5.7%。2003年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体育用品制造业统计(不包括运动服装、运动鞋产品),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为15.53%[6],居全国第四位,排名广东、上海、江苏之后。

资料来源:浙江省体育产业调查报造[7]。

据2001年统计,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共有生产单位2014家,总销售174.6亿元。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企业总数的98.9%(其中小型企业占89.8%),注册类型以私营个体为主,占61.9%[8]。

2004年浙江体育用品国内市场产值占总产值75.9%,出口产品占24.1%,其中外资企业占56.7%,出口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欧美国家。从附表2显示,浙江省近年出口量相对集中在轻纺、服装、鞋类制造业,机械类偏低。

数据来源:浙江省企业调查队,乡镇政府统计报表中华体育网, 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

3.2.2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市场占有率2002年浙江省统计资料显示,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市场占有率占全国比重为15.99%[9],在浙江省25个制造行业中排行第5位,居皮革、纺织、服装纤维、化学纤维制造业之后。2003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统计,浙江省体育用品出口率在全国24个主要省份中排名第4位[6]。

2.3技术创新活动的评价

2.3.1科研机构设置与经费投入浙江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资本投入对于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却不到20%。2004年,全省R&D经费占GDP的比率为0.84%,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35%),位居全国第17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乡镇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更是力不从心,如杭州富阳上官乡政府年年筹划,想成立羽毛球拍、乒乓球板产品质量监测研究所,但一直未能从愿。本研究重点调查的浙江省50家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仅有二家名义上设有科研机构,多数为临时搭凑。如其中“龙渊古剑研究所”是由退休职工自费筹办,自任所长。从附表3显示,浙江省科研机构活动状况排名远远落后于我国其他省份。

资料来源:浙江省科技厅综合计划处。

2.3.2吸纳先进技术进行再创新能力杭州富阳“无敌”牌赛艇,依靠吸纳国外先进技术,一跃成为我国年产3 000艘赛艇的最大制造基地,被确认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艇比赛惟一中标产品。浙江大丰实业企业,于1999年改变过去产品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局面,吸纳先进技术介入了舞台机械生产,直接带动了公司销售的增长。2003年公司参与了雅典奥运会场馆的建设,是亚州惟一一家[10]。

本研究重点调查的其他48家普通体育用品制造业,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7家,占14.6%,5家产品在全国评奖中得奖,占10.4%。浙江富阳上官乡373家生产羽毛球拍个体私营企业,它在全国中、低档球拍市场占到了80%的份额,但有国家认证标准的企业只有19家,占5.1%。多数业主是从事简单的手工生产,贴牌销售,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向国内外市场销售低档体育用品。又如海宁马桥镇运动制衣厂生产的中低档外贸运动服装,几乎全是为外商定做的贴牌产品。少数企业甚至是靠模仿或假冒国际品牌获利,停留在产品链低端生产经营阶段。近几年,浙江每年的专利发明数远远低于东南沿海其它发达省市,还不到北京的1/5。据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前三季度,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中,浙江7市单位面积产出是江苏的59.53%[11]。

2.3.3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本研究调查的浙西南秦溪脚下的龙泉万字号宝剑厂、龙渊宝剑厂、陈记阿金剑铺、沈广隆剑铺、龙泉武术器械总厂等100多家武术器械制造厂家。从1984年就开始制订了《浙Q/SG45-84标准》,同时根据本行业的技术工艺水平,又制订了比《浙Q/SG45-84标准》要求更高的《龙泉宝剑Q/LBJ05-87标准》。产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使龙泉宝剑制造业多次荣获国家轻工部优秀奖,世界博览会金奖,申报国家专利三项。

2.3.4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著名品牌产品能力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26家浙江民营企业榜上有名,其中7家企业进入了前10名,这与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都擦肩而过。2006年浙江省百强制造业评选,体育用品制造业榜上无名,这无不因体育产品质量欠佳所致。从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市场调查的浙江江山航宇公司,生产的“雷克斯”L300、L200型号羽毛球质量低下。浙江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低,可模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少。

2.4影响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技术创新环境

2.4.1政府部门的政策环境打造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从浙江省委、省政府到乡镇政府一致十分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从土地征用,到资金贷款,发展工业园区,扶持企业集群化发展。以“山海协作”方式,由沿海工业发达地区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促使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

2.4.2影响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制度环境据调查的50家体育用品制造业,几乎全是民营企业,规模偏小。除了2家是集体股份制以外,其它全是个体私营企业,典型的家族式治理结构模式。受浙江温州永嘉文化“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影响,产业集群化发展滞缓,个体私营企业单枪匹马,只顾及企业眼前利益,满足于一年十来万收入的低档产品生产。政府部门对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制止力度不大,在市场、企业竞争中还未形成一种品牌创新的氛围。

2.4.3体育用品市场的竞争环境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以市场导向创新开辟国内外体育用品市场,以廉价的产品价格优势,取得了在低档体育用品市场的领先优势。如杭州富阳上官乡的羽毛球拍生产,利用山区农民的廉价生产劳务报酬,换取价格竞争优势占领市场。一付羽毛球拍最低批发单价为3.5~5元,其利润每付球拍仅3~4分钱[12]。这种以量取胜,使行业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日趋激烈。据调查50%以上企业认为,行业内部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严重。从表4显示,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名牌企业与浙江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全国的排位并不相符,高技术产业销售值低于全国、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新华网,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 2006年9月12日;中国体育报2005年11月21日第4版。

2.4.4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资金环境浙江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金融贷款困难,融资滞后,扼制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据调查浙江海宁马桥镇的运动服装厂,杭州富阳羽毛球、乒乓球拍厂,及富阳飞鹰船艇有限公司,龙泉宝剑陈记阿金、沈广隆剑铺等厂家,企业资金来源一是靠政府贷款,二是个人自筹。“从注册资本金看:个人资本占42%,法人资本占30.4%”,“民间个人资本金比例较高,温州、宁波、杭州、和金华分别达28.3%、22.4%、17.9%和17.0%”[12]。由于个体私营企业贷款困难,目前只有少数厂家,如飞鹰船艇有限公司有少量的外资引入,企业创新面临严俊的挑战。

2000年体育产业吸引外资,浙江为162.8亿美元,上海516.3亿美元,江苏495.5亿美元[13],浙江仅为江苏省的三分之一,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远远落后于江苏、上海等省市。据调查的50家浙江中小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还没有一家进入香港创业板市场。

3结论

1) 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偏小,潜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存量关键高素质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缺乏。民间经济存量有较大的优势。技术创新活动评价的主要指标科技经费投入远远不足。创新产出能力优势主要体现在开辟国内市场,廉价的产品销售策略,已危及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2) 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薄弱,是浙江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的软肋。产品生产模仿的多,集成创新、吸收外来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少。申请专利、名牌产品的更少,原始创新优势仅在武术器械等少数项目。 3) 技术创新文化匮乏,浙江民营企业的75%的技术是依靠外来,这也是企业依赖贴牌生产、模仿生产的主要因素,企业缺乏一个较完善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环境。4) 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管理体制改革艰难。典型的家族式治理结构在企业发展日趋成熟阶段,已成为制约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与难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报.2005,11,21.第4版.

[2] 黄祖辉,等.浙江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J].浙江社会科学,2005(1):184-19.

[3] 杨轶清.中国经济周刊, 2006,4,17.

[4] 江苏比浙江更会用地[N].杭州都市快报(第36版),2005,12,1.

[5] 易剑东.中国体育经济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6.

[6] 席玉宝.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分析[J].体育科学,2005,25(12):22-27.

[7] 鲍明晓.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8] 李建设.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04,24(9):16-18.

[9] 鲍明晓.加快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对策[J].体育科研,2004,25(4):1-6.

[10] 刘迎秋,徐志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34.

[11] 耿成涛.浙江经济模式急需转型[N].财富是报,200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