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指导名著阅读;研读分析;储备知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本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种种的书”首推经典名著。名著阅读是课外阅读中的一大重点,新的初中语文教材就增加了《名著的推荐与阅读》专项。与此同时,中考也已经把名著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这都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初中教学时间紧、学科多,学生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而名著阅读更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大工程,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从自身做起,运用更便捷、更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呢?

一、认真研读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是中考指挥棒,是中考内容的风向标,因此,认真研读课标要求是指导名著阅读的首要任务。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根据这些要求,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名著推荐与阅读”。具体安排如下:七年级(上):《汤姆・索亚历险记》;七年级(下):《西游记》;八年级(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下):《水浒传》;九年级(上):《格列佛游记》;九年级(下):《朝花夕拾》。

在认真研读了课标要求,在对学生阅读指导时才会心中有数,脑中有序。

二、仔细分析中考题型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自2004年始,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大都设置了“名著阅读”检测题,时至今日,“名著阅读”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

下面就苏州市自2008至2013年的所有名著阅读的中考题型来具体分析:从考试出现频率来看,6年以来,《水浒传》出现过4次,《西游记》出现过3次,可以看出《水浒传》和《西游记》每年必考其一,甚至两篇均考,而其他《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均只出现过一次。就题型来看,主要是精彩情节讲述、重点人物性格分析,以主观题为主,而客观题几乎没有出现过。

三、精心安排阅读计划

俗话说:“前不算,后要乱。”“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名著阅读也是一样,要有计划性。初一的学习任务最少,初三最紧张,同时本着前紧后松的原则,可在名著阅读完成的安排顺序上作适当的调整。比如说,七年级上学期完成《汤姆・索亚历险记》,寒假完成《格列佛游记》;七年级下学期完成《西游记》,暑假完成《水浒传》;八年级上学期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寒假完成《朝花夕拾》;八年级下学期完成《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相关影视剧的观看;九年级查漏补缺,扩充阅读。如此有序的安排,既让学生知道阶段任务,又让阅读张弛有度,延伸自如。

四、充分储备自身能量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引导好学生的名著阅读,必须先用名著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桶”里装满名著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也即做足名著指导前的储备功课。

1.反复读透作品内容

《三国志・魏书》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书要反复读,方能领悟其要义。媒体人曹景行在湖南大学演讲时也主张:经典名著不可浅层次阅读,需要反复看,甚至一生都要阅读。如果教师都未能将这六本名著读通读透,又怎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指导学生呢?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描写、丰富的人物性格、深刻的思想意义……又岂能仅从点滴资料与讲义中去寻求答案?所以,反复读透作品内容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

2.广泛了解相关知识

仅仅多看几遍名著还远远不够,毕竟名著涉及的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只有教师涉猎了广而博的知识,才能在指导阅读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比如说,在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我先反复精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狗・猫・鼠》《元常》等篇目,我还查看许多关于鲁迅作品的评论,对于鲁迅的相关小说、杂文、散文诗也要了然于胸。在指导《西游记》的阅读前,我先查找有关神魔小说的介绍,再翻阅关于该作品的评论,同时还浏览了《东游记》等相关作品。如此种种,为的是做一个先有“一桶水”的教师。

布鲁纳说:“教师不但是传授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内在的刺激力。”的确,一个不喜欢阅读,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一个不知经典名著“妙处”的语文教师,又怎能使他的学生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

名著导读范文第2篇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我让学生懂得,名著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对自己的一生起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增高,不能只限于学生读低层次的、娱乐性的、消遣性的卡通漫画、《故事会》等等,更不能迷恋于武打言情小说,而要阅读高层次的书,文学名著就是其中的一类。其次,给学生讲一些中外许多名人的成长都与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有着密切关系的例子。比如,学生都非常喜欢冰心奶奶的文章和诗,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冰心在七岁时就开始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这样鲜活生动的例子,会给学生以启示,自然激起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明确目的

在阅读中学到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阅读目的。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阅读。每次阅读我会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带着疑虑去读名著。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完全弄懂,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引导学生分析、解答、总结。有时结合课文内容阅读名著。比如,学生不喜欢读《名人传》,说太枯燥、无味了,没意思。我就结合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激发他们更多地去了解托尔斯泰。并布置问题:从托尔斯泰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目的明确了,自然就有兴趣阅读了。

三、认真阅读

首先整体感知阅读,这一遍阅读一般在假期里。由于假期时间集中,学生身心放松,他们完全处于自主的地位,便于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时对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记在阅读笔记本上,开学后交流、检查。其次,仔细阅读,这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再次,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词句、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我们每周两节作文课连排,一般隔周一次阅读。一般用30分钟阅读,15分钟师生交流,课下整理阅读笔记。

四、做好摘记

为促使学生读有所得,打好文学基础,我布置学生每读一部名著都必须做好读书摘记。如,名著中优美词语、古诗词等适当摘抄下来,为将来写作积累词汇。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提醒学生摘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另外,我还告诉学生,其实目录也可以摘抄,因为我国古典名著中,特别是章回体小说的目录是关于各章节事件的高度概括,同时目录清楚了,再来看正文就能提纲挈领,阅读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写读后感

读了名著以后,学生都有很多话想说,我就布置学生写即读后感,有时我要他们写成600字以上的大作文。比如学生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后,大家对鲁滨孙很佩服,我就布置他们写成大作文,畅谈自己的感想,选出好的在班里朗读。如读完《繁星春水》,我就布置学生模仿着写一写,好的装订成册,在班里展览以示鼓励,学生兴趣倍增。通过写读后感,学生对名著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我觉得这比教师单纯地、枯燥地给他们灌输思想教育要有用的多。

冰心也说过,读书永远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因为她从名著中得到了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这些是从课本中所学不到的,这应该是文学名著阅读的真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积月累,学生也养成了阅读名著的好习惯,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和听说能力。

名著导读范文第3篇

罗曼・罗兰(1866-1944),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出生于一个中产者家庭,自幼喜欢音乐,1882年考入大路易中学,1886年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攻文学,后攻历史。1895年,罗曼・罗兰以《现代歌剧的起源》获博士学位。20世纪初,他写了许多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米开朗琪罗传》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最伟大的作品,他因此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曼・罗兰积极反对战争,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二战时声援中国,对中国人民寄予同情,被称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

【内容概览】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被父亲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1796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力越来越衰退。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身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使贝多芬在肉体与精神上遭受着双重折磨,这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由于当时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促其创作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别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得到了世人的瞩目。与荣誉接踵而来的是: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然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音乐界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琪罗传》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离开人世,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很是嫉妒。一年后,米开朗琪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得到提高。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教皇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中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因为自己丑陋的相貌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可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后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写作借鉴】

罗曼・罗兰善于抓住传记主人公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因此,无论是事实叙述,还是肖像描写,都能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记主人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

作者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中考链接】

(2007年滕州卷中考题)《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_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参考答案

名著导读范文第4篇

吴承恩(约1500年~约1582年),我国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省淮安)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而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吴承恩自幼好学,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但他科考不利,到中年以后才补上“岁贡生”。后到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归居故里,放浪诗酒,贫病以终。《天启淮安府志》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内容概览】

《西游记》共100回,60余万字。故事叙述了唐僧(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沙和尚),还有他的坐骑白龙马,经过81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从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重点是“大闹天宫”。(第1~7回)

二、如来派观音入东土寻取经人,而唐太宗因为答应要救泾河老龙却未能救得老龙的性命,被老龙索命来到地府,幸得判官崔珏相救回阳,建水陆大会超度众冤魂,由玄奘主持大会,菩萨显圣,要玄奘去西天取经,写取经的缘由。(第8~12回)

三、唐玄奘赴西天取经,一路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坐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取得真经,返回东土,“五圣成真”是全书的骨干。(第13~100回)

取经故事是《西游记》的重头戏,着重描绘了孙悟空的无比执著、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

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高老庄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借机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在与妖魔鬼怪进行的斗争中,刻画了师徒四人鲜明的个性,故事十分生动。

【人物形象】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个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名(音衣),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化生寺出家。唐僧勤勉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后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孙行者、齐天大圣。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因迸裂见风而成之明灵石猴,在花果山中称王。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拜师学艺,习得72种变化之本领,兵器为金箍棒。后因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最后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猪八戒:又名猪悟能、猪烈刚、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孙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他只会36种变化,兵器是九齿钉耙。猪八戒是吴承恩塑造得很成功的形象,他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对师父也很忠诚。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被观音菩萨收服,命沙和尚拜唐僧为师,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一路上任劳任怨,负责挑担,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取经后,他被封为金身罗汉。

【写法借鉴】

一是超级的想象艺术。《西游记》的作者想象非常丰富、奇特,不仅利用想象塑造出了孙悟空的形象,而且通过想象,写出了一个比一个精彩的故事。

二是善意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艺术。例如“二借芭蕉扇”时,写孙悟空没有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致使一位身高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一把一丈二尺长的大扇离去,这就善意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

三是结构相当完整的艺术。《西游记》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

四是语言韵散结合的艺术。《西游记》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敌我交锋,经常用韵语各自表明身份;交手后,又以此渲染气氛的炽烈和紧张。在人物对话中,白话的简单明确和方言的生动活泼相互融会。如“不当人子”“活达”“了账”“囫囵吞”……这些方言词语,使行文十分活泼。

【链接中考】

1.(200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卷)《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______的故事。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曾自称“______”,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他还能______,是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

2.(2008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语文卷)根据下面的歇后语,补写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

①_______上梁山――

②_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③_______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④李逵打_______――过后赔不是

3.(2008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卷)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曾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西游记》)

B.诸葛亮一生多次用火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七百里等。(《三国演义》)

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水浒传》)

D.贾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曾听到这样两句唱词:“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其中的“金玉良姻”指的是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姻缘,而“木石前盟”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红楼梦》)

4.(200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卷)班级举行“我愿与______交朋友”的读书活动。请从下面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自哪部名著,然后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

备选人物:沙僧、鲁智深、星期五、阿寥沙、保尔•柯察金。

我愿与__________交朋友,他是《________》中的人物形象,我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是:________(50字左右)

【探究练习】

1.请你根据《西游记》的回目,用人名或绰号填空。

①_______助力败魔王,②_______三调芭蕉扇

③_______赴任逢灾,④_______复仇报本

2.吴承恩《西游记》里有很多歇后语,请你根据前一部分写出后一部分,或根据后一部分写出前一部分。

①糟鼻子不吃酒――_________(吴承恩《西游记》39回)

②磨砖砌的喉咙――_________(吴承恩《西游记》47回)

③铁鏊子上的蚂蚁――_________(吴承恩《西游记》55回)

④_______――硬碰硬(吴承恩《西游记》57回)

⑤_______――两头脱(吴承恩《西游记》57回)

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_______(吴承恩《西游记》66回)

⑦鱼水盆内捻苍蝇――____(吴承恩《西游记》85回)

参考答案

《名著导读之》

链接中考:

1.西天取经;齐天大圣;七十二变。2.①林冲②猪八戒③周瑜④宋江。3.B。4.示例一:沙僧;《西游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沙僧一直忠诚地跟随着师父,打点行李,问路化缘,冲锋陷阵。他为人忠厚,做事认真,我愿与他交朋友。示例二:阿寥沙;《童年》;阿寥沙生活在弥漫着暴力和仇恨的家庭里,我愿与他交朋友,给他一些帮助,让他成长的路上多一些温暖和快乐。

名著导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策略

高中语文课本中“名著导读”模块直接将课外阅读提上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对学生养成阅读意识的要求。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名著中可以了解各个时代丰富的社会生活、精神状态以及时代精神,提升文化品味与精神高度,是一笔极大的精神财富。然而当下很多了老师并未对此引起充分的重视,认为该模块的学习耗时长分值低,不值得在课堂上花时间。这也导致名著中巨大价值和魅力未能展现给学生,学生缺乏这方面认识,对其未来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

一、名著导读的考题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模块投入的时间实为堪忧,无论是从老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未对该部分的学习引起足够重视,即使花时间学习,也带有功利性或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虽然对于该部分的学习,书本中已经提出中高效的引导方案,但结果依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有:①老师不主动。在名著上的学习,老师的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给学生以正确方向的直接指引。但实际情况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会在告诉学生加强课外名著阅读重要性的同时,迫于教学压力、时间的不足等使得名著的学习不了了之;②名著太过深奥。名著是穿越千百年的文化精华所在,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所以时常让学生觉得难以坚持,或者看了跟没看一样的;③时间紧张。高中课程多,压力大,学习繁重,时间不能合理分配,有的学生可能心里想多看看名著,无奈没有多余的时间。

经了解,大部分省份的高考考题中多多少少都有涉及到名著考题,使用全国语文高考卷的省份没有明显涉猎。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乌鲁木齐市2013年到2015年高考语文卷来看,有关名著阅读的考题难度逐年上升,对阅读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总体来说题型比较简单,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很多学生甚至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背一些名著的基本资料就可以拿到高分。由此可见当下考题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二、名著的内容选择

1.名著的来源

学生名著阅读无法有效推进,与没有名著来源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名著,自然会在阅读中感觉到痛苦,从而放弃。对于名著来源主要有:①学生自主推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选择名著中来,通过学生自己的了解,向同学及老师推荐自己觉得比较优秀的名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名著的认同感,加深自己对名著的感知,同时很好地发挥了学生权利。②自然引入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延伸联系的方式自然而然导入名著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对名著有更深的认识。

2.名著选择的必要条件

“名著导读”教育工作的展开不仅仅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条件的创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素。

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应该首先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气氛。可通过设立读书角的方式,发动需要学生积极共享自己认为比较经典有内涵的书籍,老师也可以多在课堂上推荐自己觉得比较优秀的,让学生能感受到名著阅读真真切切地就落实在一分一秒上。同时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确定读一本书,之后利用空闲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组织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见解、阅读经验或是比较经典的片段,学生也可对名著一些优秀段落进行改变或者续写,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理解问题集中解答,加深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理解,提高兴趣。在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中,老师应积极引导,传授正确有效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及时反馈。

另外学校内部氛围的营造也将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对于“名著导读”学校也应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广,可适当开展名著阅读评比,角出名著阅读量大且理解深刻的学生,并给与奖励,以此鼓舞学生积极阅读。另外,学校还可以不定时地邀请对名著颇有见解的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为学生做交流。创造浓郁的名著阅读校园气息。

三、名著导读策略

名著Ф练矫妫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领者。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基于课本向学生更为详细、透彻、深刻地介绍名著,更要利用合适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并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不仅想读书,还能会读书。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提到名著阅读,大部分学生的反应都是感觉理解困难,枯燥,名著作为代代流传的文明精华,在一些表达方式,写作思维本身就占据一定的高度,学生在未见其美丽的风景之前,自然没有一点坚持阅读,继续探究的欲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慢慢发现名著魅力:①用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生动形象的人物指引;②向学生介绍名著写作的背景,思想成就等;③搜集有关名著多年来影响力的资料,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兴趣。

2.把握阅读时机

在名著导读教学中,能把握好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对学生在名著方面交流,讲解之外,可在学生放小长假或者寒暑假期间布置学生名著阅读的任务,学生对此也是比较乐意接受的。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假期名著阅读任务之前,应该对该名著的阅读方法,笔记方法,阅读时计划的设置以及该名著背景等知识做提前的传授,让学生在阅读中不至于盲目,或者只是走马观花,看了完全没效果。除此之外,鉴于当今科技的发达,可能很多学生更愿意接受媒体传播的方式,教师可以适当推荐几部有关名著阅读的好节目或是电视剧,让学生对该部名著有大致的了解,为后续深入理解做铺垫。

3.更新教师导读理念

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不断改善自身对待名著导读的观念,不能只是一门心思追求高分,只是草草跟着课本中要求简单讲解就完事,或者对分数比较低或考试不考的部分漠不关心。名著阅读作为新课标的重点要求,教师也应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观念,重视学生名著阅读意识的养成,并仔细准备该部分教学,开展活动,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名著,让学生学会选好书、读好书并形成多读书的习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主体。

四、结论

名著阅读教学的开展是受益无穷的,但是在高中课堂中开展或多或少会遇到很多阻碍,一线教师对此也感觉比较尴尬无奈。名著导读教学的开展当下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发展趋势却是无可阻挡的。对此,关键是要更新改变高中语文教师的观念,让其真正意义上对名著引起重视,能看到该部分学习对学生未来长期发展的影响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高考的分值。只有教师将其提上日程,认真准备该部分教学,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做好学生阅读的反馈工作,学生才能真正形成阅读意识,从而主动自觉阅读,达到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以及思想高度的目的。深化名著阅读部分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积极配合,努力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学奎.高中语文“名著导读”[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