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

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要想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分析初中生身心发展实际,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名著阅读教学,这样能够缓解名著阅读的困难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因为是刚步入初中阶段,心智各方面还尚未发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篇幅较短、语言通俗且是学生具有兴趣的名著,像是《海底两万里》这一类新的名著就十分符合学生需求,毕竟“怪物”二字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为此,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创新设计,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从简单入手,让学生逐渐爱上名著,爱上阅读,从而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让学生去阅读名著,跟学生自己要去阅读名著,这是两个不同的状况,核心区别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不一样,如果学生对阅读名著是不感兴趣的,他们的阅读效率就会一塌糊涂,不仅仅浪费了时间,还对学生身心造成了摧残,这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情景。最好的教育是唤醒和影响,教师本身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喜欢阅读名著,这样才可以影响到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结合多媒体技术创新名著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其是新课改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手段,具有集图文、音乐、动画为一体的优势,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一些晦涩难懂的名著阅读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文学素养得以发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西游记》名著教学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陈列出其中的主要人物,同时对其性格、物品、标志性特征进行简单概括,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其形成一个大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积极借助这一方式来对名著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保障名著阅读教学活动质量和效果。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大大提升我们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这种技术,最重要的是树立信息化的教学意识,并将这种现代化的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也学会借力,学会借力工具,提高阅读效率,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

3巧用课堂剧创新名著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名著阅读内容来为学生编成课堂剧,然后让学生进行情节演示,这样学生就能在体验中更好地领悟名著所表达的意义以及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名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水浒传》名著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截取某一段电视剧来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按照生动的电视剧来进行再一次的情境演绎,通过这一方式来呈现出一节课堂剧,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能得到明显提升,另外还能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不同人物心理以及情绪,产生想要继续阅读的欲望,促使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有序地实施下去。凡是有乐趣,学生就会愿意参与,相反,没有乐趣学生就不愿意参与,教师就是要巧用课堂剧创新名著阅读教学,增加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又在初中学段阅读中指出,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的任务量是庞大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名著阅读的编排体现了课标中“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的理念,只以“名著导读”形式附录在读本的最后,教参中也没有相应的阐释和解说,给了语文教师较大的选择、利用的空间。这既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自由,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通过相关学习,掌握名著阅读整合策略,重新构建名著阅读框架和体系,具备把分散在诸册语文课本中的名著加以整合的能力,以及正确实施名著教学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整合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完整阅读的名著共有14部。这些名著分散在六本书中。相对零散,系统性和序列性的特点不明显。名著阅读整合就是对这些名著从不同角度进行取舍、配置、融合、调整,使名著阅读形成条理性、系统性,充分发挥名著作为人类文化精华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整合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1.构建合理化的名著阅读体系,使学生的名著阅读形成条理化、系统化,以杜绝名著阅读的随意化、零散化。2.选择最优化的阅读内容和方式,“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养成读整本书的好习惯。3.制定最合理的阅读目标,力求使名著阅读发挥最大价值,使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整合策略

在名著阅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根据自身特点、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情境及需求对名著进行再创造。名著阅读整合的策略包括很多方面,这里,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起,一是名著阅读的调整,二是名著阅读的拓展。

(一)名著阅读的调整

主要指对名著篇目在教材中的顺序进行调整。由于受地域和学生实际的限制,以及名著本身的限制,教师在使用名著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做适当调整。在调整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其次,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再次,要考虑到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最终,使名著阅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按照从易到难,从短到长的顺序,将教材后提供的名著阅读篇目,进行适当的调整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篇目调整分布(一)

名著阅读计划(14篇)

年 级 书 目

年 (上) 《格列佛游记》

九(下) 《水浒传》

简装本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下) 《海底两万里》八(下) 《童年》 《昆虫记》

年 (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名人传》八(下)

(下) 《水浒传》 《朝花夕拾》八(上)

九 年 (上) 《简・爱》 《培根随笔》 《傅雷家书》

在上述的表1中,《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因为作者大胆的想象而形成了离奇曲折的情节,内容明白易懂,学生阅读起来没有障碍,非常契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所以被调整至七年级,同《伊索寓言》一起,构成联想想象类名著系列。同时,基于名著篇幅的考虑,将《朝花夕拾》《名人传》做了一下调整。 这样做,使每年级每学期阅读量趋于均衡。同时,将九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分配于七、八年级中,从而也可减轻了九年级下册学习的压力。阅读的效率也相应的提高了。

2.按照同课文的联系程度,将名著篇目进行调整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篇目调整分布(二)

名著阅读计划(14篇)

年 级 书 目

年 (上) 《格列佛游记》

九(下) 《水浒传》

简装本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下) 《名人传》八(下) 《童年》 《朝花夕拾》八(上)

年 (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昆虫记》七下

(下) 《水浒传》 《海底两万里》八(下)

九 年 (上) 《简・爱》 《培根随笔》 《傅雷家书》

表2的调整是因为七年级下的课文选取了鲁迅的两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而《朝花夕拾》却被放在了八年级上。从文章体裁上看,八年级上开始集中学习说明文。这一年级段的名著阅读相应地该把《昆虫记》放入其中。但遗憾的是《昆虫记》被放在了七年级下。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主旨是“我也追星”。课文编排有《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等五篇有关名人的文章。而与此有紧密关系的名著《名人传》却并没有放在这一年级段阅读,而是放在八年级下。

(二)名著阅读的拓展

名著阅读的拓展是指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名著阅读教材开放性的特点,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对名著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宽名著阅读的范围,构建较为开放的名著阅读体系。

1.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适当补充

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他们的读书兴趣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给他们推荐他们爱读的书籍。

比如,7年级即可给学生补充推荐郭敬明的《幻城》、凡尔纳的其余两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在人间》;8年级可补充推荐老舍的《四世同堂》、鲁迅的《呐喊》和其他名人传记;9年级可补充推荐曹文轩的《草房子》、莎士比亚戏剧、《儒林外史》等中外名著。

2.从课内到课外,适度延展

课内文章的精读一定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文章是名家的名篇,这无疑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引进该名家其他优秀作品的绝好的契机。教师利用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生在7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学到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就可推荐原文的出处之作――《城南旧事》。

3.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名著

社会的发展,科技手段的进步,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阅读机会和空间。课标指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策略;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82-02

“语文,语言是基础,文学是根本。文学总是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心灵,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渠清如许”,可以取“名著”这活水,从中撷取优秀作品,用它们滋养学生。

一、制订名著阅读策略,开发名著阅读资源

(一)立足年龄、合理分层的阅读策略。 “童年是一个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这些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反映在阅读内容也应当是千差万别。也许有人说“一流的作品,不仅没有国籍,而且也能冲破读者的年龄界限。” 但人们评价《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时也曾说过“青年读《堂・吉诃德》觉得滑稽可笑,中年读《堂・吉诃德》对主人翁肃然起敬,到老年再读则潸然泪下”。确是如此。我们且不说浩如烟海的书山,其中能达到如《堂・吉诃德》般一流的著作到底占多大比例,即使就这个评价本身来说,不同年龄阶段对作品的理解,真能与塞万提斯的初衷相投的有多少人?正因为此,在名著阅读时,我们坚持按照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学生的阅读书目,且把篇目分成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三个层次,供学生阅读参考。

(二)尊重选择,张扬个性的阅读策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背景,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有的在读书写作表现为“走偏”。爱好细腻的,读冰心散文,读婉约词人。喜欢科普读物,军事文化一并咀嚼。这与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发生了冲突。过去我们一起习惯于找平,削长补短。文笔凝重的,我们建议他要添几笔亮丽的色彩,喜爱“小桥流水”,我们偏要他读“大江东去”。教师手里总是绾着束缚人的绳索,不自觉地扼杀个性。要萌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之真正清楚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只有他才能决定自己的一切,就必须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选择,也才有可能使他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在自由阅读课上,每位学生读的文章或许不尽相同,但形成的语文氛围却相当浓郁,学生最终达到的语文素养也是殊途同归。

(三)关注生活的阅读策略。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生活中的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根据这种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文坛卷起“韩寒”风时,学生读《三重门》,在读书沙龙上评书及其人。他们还客观地看待韩寒现象,得出了“一个人可以不全面发展,偏科并不可怕,可怕是他一无所长、无所事事、无所追求”的认识,使自身受到教育,让老师得到启发。《明朝那些事》风靡一时,学生购买阅读,投入讨论。关注生活与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

(四)师生共同构建的阅读策略。学生的阅读世界是精彩纷呈的,是无限的。学生读过的名著教师不可能都读过。即使是教师没有读过的书,教师可以深入学生中间,读一读他们喜欢读的书的扉页,查一查目录,看一看重点章节,问一问读书的感受,与他们交换意见。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介绍一些名著阅读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学会运用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法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拓展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在欣赏时注重体验、感悟,不要求面面俱到,强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审美评价,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探索名著阅读新的交流方式

(一)读书沙龙――展现个性阅读。“阅读是吸引,写作是倾吐。”学生读名著,每有会意,随时随地记下来,变成自己的读书笔记,于读书沙龙交流。读书沙龙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创意地阅读名著,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读书沙龙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逐步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并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例如围绕“哈利・波特”系列,有的认同广告、书评中的说法“充满了令人激动的情节”“为人们机械刻板的生活吹进了新鲜的空气”。而有的则认为故事情节平平,骑扫把飞行等不过是对传统西方文化的“朝花夕拾”。双方各执一词,展开了小小的辩论,甚至由这股“哈利”风联系到中国影视,还剖析了中国电影业没有一套商业机制,思维缺乏创新,许多片子雷同等弊端。唇枪舌战、礼尚往来,学生反应的敏捷性、表达的条理性、应变的灵活性均得到训练,也培养了不盲从不迷信的批判性。

读书沙龙还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倡导一种新理念:教师要与学生同读。教师不再是匠气十足的“释疑解惑”者,而是一个激情的初读者,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层面解读名著,平等对话。读书沙龙的组织、活动等自在学生,他们可以根据需要特邀嘉宾。如读罗曼・罗兰《贝多芬传》,特邀音乐老师参加沙龙,音乐老师结合作品解说,提高了他们的审美素质,增强了情感体验能力,使他们在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

(二)家庭读书会――塑造人格的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性、遇物则诲的灵活性、血缘伦理的权威性与朝夕相处的长期性,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孩子道德养成与发展的最主要的阵地和最自然的舞台。

家庭读书会提倡的是父母与孩子同读,彼此平等、民主地评论、畅谈。教师需要做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学生与父母同读”对家庭生活的意义,树立起“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书”的意识。当父母们乐意带学生出入书店,与孩子共享文学作品时,家庭逐步营造起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学生(下转184页)(上接182页)耳濡目染,必将受到熏陶。同时,父母与子女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就增进了,距离也拉近了,孩子心灵和人格的也得到了正常培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名著阅读带来的思索

(一)名著阅读充分发挥了语文育人的功能。语文科目的目标是“人”。文学作品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它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的人文性也表现在要以文学作品学习为主。名著阅读,让学生爱上读书,形成对灿烂文化深深的依恋,并具备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语文学习的能力。名著阅读,还通过典型形象的感召力和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受到感染,并将其蕴藏的精神力量浸润到自己的心灵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对人的内化作用。

(二)名著阅读磨练阅读思维能力。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名著将文学形象所特有的模糊性、典型性发展到了极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名著阅读就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读书沙龙提倡的个性阅读,又给予学生了解自己思维品质的机会,使他们清楚自己在思维广度、深度、独立性、目的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促使他们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名著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离不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而这两者都可以从阅读名著中得到积累和提高。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阅读策略;认知;元认知;社会;情感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183-02

一、引言

阅读在各项英语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教师学生在阅读教学和学习中都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而忽略了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研究重要性在于它揭示和反映阅读学习的过程和内在规律,使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制约阅读策略使用的因素,探索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原因,帮助学生有效使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质量。而目前这一研究也大多是对重点院校的本科生进行的(刘亦春,吕中舌,涂远程)。但对艺术类院校本科生英语学习研究的较少。因此本文将对新疆艺术学院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旨在了解艺术类院校的本科生的英语阅读状况。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参加该项研究调查的学生共312名。他们来自新疆艺术学院文管系,舞蹈系,音乐系,美术系和戏剧系的一,二年级本科生。其中一年级学生184名,二年级学生128名。女生199名,男生113名。

2.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问卷系笔者参照蔡丽红(2006)的阅读策略调查表制定了英语阅读调查问卷,结合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而设计。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1)个人背景 (2)50项有关英语阅读策略的选择。问卷要求学生根据自己

平时阅读过程中使用该项阅读策略的情况,在每题后括号里填写相应的数字:

l=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2=不太符合我的情况。3=有时符合我的情况。

4=基本符合我的情况。5=完全符合我的情况。

根据O’Malley and Chamot(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系统,参考吕中舌与文秋芳的归类,将调查问卷中的50个问题归类到如下类别中:元认知策略(策略40—策略47)认知策略(策略1----策略39)情感策略(策略48---策略50)

3.数据收集及分析。

笔者在2009年3月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确保学生真实准确的填写问卷,问卷首先由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发放给这些实验对象所在班级的所有学生,并告诉学生必须诚实的填写,此问卷与他们的考试无任何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阅读方法。让333名学生在课堂上填写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12份最后,我们利用SPSS 统计软件计算出一,二年级学生的平均值(Mean )和标准方差(SD),平均值的大小表示被试使用该策略的频率。我们还应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以验证一,二年级学生对某项阅读策略的使用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1.阅读策略使用频率。

将312份调查问卷结果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5. 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处理,得到每项策略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如表1所示。按照Oxford提出的方法,每个策略平均值的大小表示了被试使用该策略的频率。本文的调查结果也基于Oxford的方法进行分析。为方便起见,我们将大学一年级学生用大写字母“FG”(Freshman Group)表示,以下简称FG组;将大学二年级学生用大写字母“SG”(Sophomore Group )表示,以下简称SG组。S=策略序号。表1列出FG组与SG组每一项策略的平均值和方差。

(1)根据表1,被调查的312人当中,平均使用英语阅读策略情况如下:在50项英语阅读策略项目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平均在1. 0~1. 4分,3. 5~4. 4和4. 5~5. 0之间的数字没有,这说明这50项英语阅读策略项目总的来说没有“从不使用”和“ 经常使用”的策略, 但也没有“总是使用”的策略。

(2)平均在1.5~2. 4分之间的表明该项策略学生通常不使用。一年级学生很少使用的策略是第1项,第2项和第48项。二年级很少使用的策略分别是:

第1项. 阅读时,我习惯于用手指着单词读。第2项. 阅读时,我嘴唇蠕动,不自觉地小声读出每个词。第7项. 阅读中,我边读边查生词。第40项. 我尽可能地去避免一些不好的阅读习惯。第48项.我与老师交谈,以找到我阅读时的问题。第49项.当我在阅读中碰到问题时,询问老师。

因此,从第一项,第二项和第四十八项较低的平均值可以看出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都不习惯于用手指着单词读。都很少有出声阅读和一字一句阅读的不良习惯。而且都不善于和老师交谈。第七项较低的均值表明二年级学生选择性注意哪些生词应该查字典,而不是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第四十项策略均是从反面设计的,其较低的平均值表明二年级学生不能避免一些不好的阅读习惯来帮助自己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第四十九项的较低值反应出,二年级学生在阅读中碰到问题时,不善于和老师沟通。

(3)在被研究的各项具体的阅读策略中,一年级学生有时使用的策略共有47项,占总条目的约94% 。二年级学生有时使用的策略共44项,占总条目的88%;此外,一年级学生使用策略频率略高于一年级学生。这表明, 在阅读中,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善于使用策略来提高阅读效率。

此外,从总的策略使用频率可看出, 本科一年级学生高于本科二年级学生。再从各项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来看,本科二年级学生在各项阅读策略上高于本科一年级学生的共有9项。他们分别是第3项、第5项、第6项、第32项,第36项、第38项、第42项、第43项和第47项。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名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古典名著中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就像一个个故事。如何让学生挖掘这些故事中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师进行名著教学的基本目标。语文教材中节选的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有限的内容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名著的价值,因此,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语文教师也要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真正地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从而真正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惯。

一、借助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节选自名著,在教材最后还增加了“名著导读”的章节,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语文教材中的这些资源与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名著阅读充满兴趣,他们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情境中,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入:“我们现在的生活很便利,交通也很发达,基本的生活根本不用我们去操心。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漂流到了一座孤岛上,你该怎么存活下来呢?在没有现成的食物、车子、甚至是没有一个人的小岛上,你能做些什么呢?”在提出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就会充分地发挥想象参与讨论,在浓厚而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学生的情绪也十分高涨,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入阅读的内容,使学生怀揣着好奇与兴趣阅读文章。

二、提供空间,营造学生的阅读氛围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阅读,为其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并欣赏名著作品。当前,初中生所学的科目众多,几乎每节课都有相应的课下作业,学生很难在课下再抽出时间进行阅读,这就促使教师要适当地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享受阅读名著的乐趣。

语文教师可以在每周的阅读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名著,由于每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读物,并在下课前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或者是阅读之后的感悟等。这样的阅读与交流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多涉猎其他内容,有助于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指导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实效

好的方法可以使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也是如此。针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名著,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不能一视同仁,导致阅读缺乏实效。指导学生阅读主要可以从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进而培养学生思想的深度,切实地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主要掌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坚强的意志品质;《西游记》这本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出这样一个玄幻的神话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伊索寓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了书中的寓言故事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故事讲出来,从而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其真正地体会到寓言中蕴含的深刻寓意,进而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性。

四、组织实践,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组织阅读活动是促使学生积极进行阅读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切实地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可以是阅读摘抄的段落,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或者是节选其中的某些章节进行表演,如《西游记》中的学生十分熟悉的“三打白骨精”,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等,这些多样的表现形式都会丰富学生的阅读过程,增强学生的阅读趣味,从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与乐趣,有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通过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与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动机,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地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雷娣.初中语文经典篇目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