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安全用电

如何安全用电

如何安全用电

如何安全用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全用电 识别标志 家用电器

一、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由于导线的颜色不统一,误将火线接入电器设备外壳而导致机壳带电,酿成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将用电标志识别错误,导致触电伤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等。因此我们应掌握安全用电标志,成为安全用电的义务宣传员,做安全用电的榜样。

其次,我国常用的供电方式为三根相线、一根中线,即三相四线制,俗称三火一零,在使用中能发生触电的种类主要有:单相触电,当操作人员或工具触及三相供电中的一根相线和中线时,就会承受相电压的冲击(一般为220v),而发生触电事故;两相触电,当操作人员或工具触及三相供电中的两根相线,就会承受线电压的冲击(一般为380v),而发生触电事故。就触电发生的形式而言,直接触电和两相触电的较少,而因设备、工具漏电,和人员站在地面上,而发生间接的单相触电者居多,这也告诉了我们安全用电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做才能够安全用电呢?

二、安全用电的识别标志

要做到安全用电,首先必须要做到对安全用电的标志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图形标志和灯光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附近危险的场所或不要进行危险的人为操作。

(1)颜色标志

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纽等,都是用红色传递“禁止”的信息。

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安全”、“危险”之意,如“当心触电!”等。

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可在此工作”、“已接地”等。

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带安全帽”等。

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等。

颜色标志除表示以上电工操作常识外,还经常用来区别电器设备特征.如电器设备的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变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2)图形标志

“(”——“有点危险”“注意安全”标志。它常常在变压器、电气设备外相等。同时它也为雷电标志。

或——“禁止”标志。如点七位不标有红色,表示非专业人员切勿打开机盖,否则有危险。

——“注意”标志。如电视机侧后部印有,同时附言“如有冒烟、异味、异声等请立即关闭电源。”

——“接地线”标志。表示电器设备为安全起见,应在此处接地线。

除此之外,不同的电器在防火、防潮、防晒、防尘、防压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它们在箱体外部或机壳侧后部也均标有常识性易懂标志。

(3)灯光标志

红灯:表示“危险”或“用电器正在工作”,如电热器的红灯表示工作,警戒器的红灯表示危险,电器设备重地门前红灯表示“闲人禁地”。

黄灯:危险与正常的临界区标志,如电热器的“恒温”,警戒器的预警等。

绿灯:表示正常工作或安全用电。

三、如何安全用电

掌握了安全用电的标志只是安全用电的基础,要想做到安全用电,还要在掌握用电标志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方面(这里结合家庭安全用电进行阐述)。

(1)合理布置配电盘

配电盘上装有熔断器,在熔断器中以安装有保险丝,当通过保险丝的电流超过允许的安全数值时它就会熔断,因此不能将配电盘布置在堆放有可燃物品的上方,防止炽热的熔珠落后将物品引燃。保险线熔断电流通常为额定电流的1.5—2.0倍,对家庭中正常用电时各家用电器总功率之和不超过1100瓦的选择5安培的保险丝就可以了,当通过它的电流超过7安培时就会自动熔断达到保护的目的。如果选用的保险符合规格但又经常熔断电源线路或家用电器没有超过容量的,应及时查找原因清除隐患,切不可随意更换粗保险丝或干脆用铜、铁线代替使熔断器起不到保护作用。对单相电度表选择也要参照用电总功率,只要保证用电时通过它的总电流不超过电表自身的额定电流就可以了,另外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当家庭中发生人员触电等事故时它可以及时动作并切断电流。

(2)正确选择电线

目前很多家庭使用的电源线路大多还是十几年前或更早建房时敷设的,与 现代 家庭电气化的要求不相适应。首先是电线绝缘层经过十几年使用逐渐松散老化造成轻微漏电,严重时会造成短路起火,因此要更换电线。还有用电负荷对电线的要求,用电负荷过大的情况下,使用的电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会加快,因此对电线的选择要考虑用电电流,然后加以确定。最后还要根据环境正确的选择导线类型,在干燥的屋子里可以采用一般绝缘导线,而在潮湿的屋子里则要采用有保护层的绝缘导线,如铝皮线、塑料护套线等,对经常移动的电气设备要采用软线等等。

(3)合理布置线路

某户居民刚装修过的住宅不久便发生了火灾,后经鉴定是在装修时民工将电线直接敷设在墙裙里,电线短路引燃了墙裙。对电线采取明敷时要防止绝缘层受损,通过可燃装饰物表面时要穿轻质阻燃套,有吊顶的房间其吊顶内的电线应采用金属管配线。对于需要穿过墙壁的电线为了防止绝缘层破损应将硬塑料管砌于墙内,两端出口伸出墙面约1厘米。

(4)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对于电视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不仅要将其本身开关关闭,同时还应将电源插头拔下。这是因为有不少家用电器其电源开关设计在变压器副边,插头未断变压器内部的线圈和绝缘层便会短路或炭化而起火。另外,我国各地电网电压波动较大,在用电低谷时220伏的电源电压其值高时可达到250伏,对一些电容器被击穿耐压值不够的电器就会发生因电容器被击穿而导致烧毁的现象,为此应在线路中增设稳压装置。

(5)正确使用漏电开关

只安装漏电开关作为线路保护装置,也会存在安全隐患。用漏电开关上的扳动开关控制断电,时间久了,将会造成漏电开关由于机械部分磨损而失灵,失去漏电保护作用;小型漏电开关一般只安有漏电脱扣器和过压脱扣器,没有过流脱扣器。当发生短路故障时,由于漏电开关没有过流保护功能,将烧毁漏电开关或线路。因此漏电开关必须和断路器或闸刀开关配套使用。

总之,对于安全用电是我们每个都必须关心,并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做到丝毫不能马虎。同时,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留心观察用电标志,做到安全用电。

参考 文献 :

如何安全用电范文第2篇

摘要:从事电工作业人员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独立作业。电工作业人员要遵守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坚持维护检修制度,确保人员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安全。

关键词:企业;做好; 安全用电; 工作

一般认为: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特别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所以从手到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触电还容易因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

1 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1.1 绝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

1.1.1 绝缘。它是防止人体触及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都是常用的绝缘材料。应当注意: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或在强电场作用下会遭到破坏,丧失绝缘性能。

1.1.2 屏护。即采用遮拦、护照、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电器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而需要屏护。高压设备不论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屏护。

1.1.3 间距。就是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除用防止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外,还能起到防止火灾、防止混线、方便操作的作用。在低压工作中,最小检修距离不应小于0.1米。

1.2 接地和接零。接地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它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保护接地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电气设备经保护接地线与深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叫保护接地。

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都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如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予以接地。一般低压系统中,保护接电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 保护接零 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应当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中,通常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同时接地、接零,这就是所谓的重复接地保护措施,但还应该注意,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1.3 装设漏电保护装置。为了保证在故障情况下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应尽量装设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它可以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通过保护装置的检测机构转换取得异常信号,经中间机构转换和传递,然后促使执行机构动作,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1.4 采用安全电压。这是用于小型电气设备或小容量电气线路的安全措施。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越大,电流也就越大。因此,可以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内,使得在这种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这一电压就叫做安全电压。安全电压的工频有效值不超过50伏,直流不超过120伏。

规定工频有效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和6伏。 凡手提照明灯、高度不足2.5米的一般照明灯,如果没有特殊安全结构或安全措施,应采用42伏或36伏安全电压。

凡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房间内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的环境,使用手提照明灯时应采用12伏安全电压。

1.5 加强绝缘。加强绝缘就是采用双重绝缘或另加总体绝缘,即保护绝缘体以防止通常绝缘损坏后的触电。

①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工作间内的电气设备。②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头、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③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断飞溅伤人。④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证连接牢固。⑤在移动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⑥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⑦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⑧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2 电器火灾的防止

电器、照明设备、手持电动工具以及通常采用单相电源供电的小型电器,有时会引起火灾,其原因通常是电气设备选用不当或由于线路年久失修,绝缘老化造成短路,或由于用电量增加、线路超负荷运行,维修不善导致接头松动,电器积尘、受潮、热源接近电器、电器接近易燃物和通风散热失效等。 其防护措施主要是合理选用电气装置。例如,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用开启式和封闭式;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在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

防止电气火灾,还要注意线路电器负荷不能过高,注意电器设备安装位置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注意电气设备进行是否异常,注意防潮等。

3 静电、雷电、电磁危害的防护措施

3.1 静电的防护。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静电可以造成多种危害。在挤压、切割、搅拌、喷溅、流体流动、感应、摩擦等作业时都会产生危险的静电,由于静电电压很高,又易发生静电火花,所以特别容易在易燃易爆场所中引起火灾和爆炸。

静电防护一般采用静电接地,增加空气的湿度,在物料内加入抗静电剂,使用静电中和器和工艺上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降低摩擦、流速、惰性气体保护等方法来消除或减少静电产生。

3.2 雷电的防护。雷电危害的防护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网、避雷线等装置将雷电直接导入大地。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

3.3 电磁危害的防护。电磁危害的防护一般采用电磁屏蔽装置。高频电磁屏蔽装置可由铜、铝或钢制成。金属或金属网可有效地消除电磁场的能量,因此可以用屏蔽室、屏蔽服等方式来防护。屏蔽装置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提高屏蔽效果。

4 电气作业管理措施

如何安全用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时用电 用电安全 建筑施工现场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197-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随之而来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建筑施工现场,电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能源,施工用电以及各种电气装置和用电建筑机械也日益增多,而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交叉作业严重、用电设备种类多、工作环境恶劣、临时使用的特点,以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布置不科学、安装不合理、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存在,这就给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如何防止建筑施工现场触电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当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主要特征

1、临时性强。这主要是由基础建筑工程周期决定的。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设施马上拆除,不可能像正式用电供电设施那样坚固安全。

2、环境差,危险性大。施工现场本身环境较差,又是多工种交叉作业,随时有触碰供电线路的可能性,稍不留意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3、设备流动性大。伴随着工程的进行,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变化频繁,加上操作人员的麻痹大意,对“电”重视程度不够,更易造成危害。

4、用电量变化大。一个工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用电相差很大。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往往忽视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导致施工现场线路与设备布置不合理,用电设备与器具选型不规范等,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埋下了安全隐患。按规定凡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或总容量在50kw以上的工地,都要单独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2、绝大多数用电未TN-S系统,接零保护不规范。诸多现场人员认识模糊,认为通了电,机器运转,灯亮了就可以,管它安全不安全,仍沿用三相四线制,个别采用接地保护。有些工地虽采用三相五线制,但重复接地采用螺纹钢插入地下,接地体未伸出地面,接地体与接地体在地下连接。在系统中出现工作接零与保护接零混用,保护接零未采用绿黄双色线加以标识区别。

3、外电防护不到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当与外电线路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时,大多不采用防护措施或防护屏障上缺警告牌,有的虽有防护,但严密程度差,防护材料不合要求难以阻止坚硬物品的穿过,空隙大或者只防护一部分,给安全工作留下了隐患。

4、配电箱、开关箱材质差、隐患多。使用不经过备案的产品。分配电箱、开关箱位置设置不当,开关箱距用电设备距离超过3米,分配电箱距开关箱大于30米,箱内缺接线端子,一闸多用,乱接用电设备。

三、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保障技术

1 做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的接地及局部等电位联结

1)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大部分施工现场在打桩或基础施工前一般采用人工接地体,在主体基础接地施工结束后,可与主体接地装置连接,保证工作接地或重复接地的可靠性,应在总箱漏电保护器的一次电源进线侧作重复接地;还必须在配电线路中间、末端处以及设备集中、线路拐弯、高大设备、分电箱处、开关箱处作重复接地。主体楼层接地可利用建筑物均压环或防雷引下线作接地干线进线接地连接。2)施工现场内机械设备及高架设施高度应根据所在地区年均雷暴日数来确定防雷装置的设置,塔吊、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等设备需设置避雷针(接闪器),长度为1 m~2 m,可采用Φ20镀锌圆钢,置于架体最顶端。外脚手架或悬挑脚手架可利用建筑物均压环或防雷引下线进行多处等电位联结。

2 配电箱电器按规定配置及接线

1)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根据现场需要,也可做到“多级配电、三级保护”,因大多施工现场末级箱数量不足、违章接线普遍存在,建议二级箱内亦设漏电保护器,切实做到安全用电。2)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电源隔离总开关,置于电源进线端,不能用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器作隔离开关,必须选用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四极开关,单相回路应采用两极开关。3)总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应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极数和线数必须与其负荷侧负荷的相数和线数一致,还应注意开关箱内负荷隔离开关与漏电保护器的匹配问题。

3 控制好临时用电线缆的安装与敷设

1)室外电缆线路应采用具有保护性能的带护套电缆,埋地、架空或穿管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沿瓷瓶绝缘槽、穿管或钢索敷设;禁止将电源线直接绑在钢管等金属物上。2)电缆垂直敷设上下楼层不得与外脚手架相连,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空洞等。3)电缆线尽量短且无接头。如一定要有,则须采取防止接头拉伸的加固措施,避免线路端子接头受力。4)线路的安全距离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如因受现场等原因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时,必须增设屏障、遮拦围栏或保护网并做好接地等防护措施,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四、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1、结合施工现场实际,认真编制临时用施工组织设计。

要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技术资质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严格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工地特征做好专项的用电组织设计,摸清工地现状,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周密布置,做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督促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落到实处。

2、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切实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技术措施。

由于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存在极大的潜在性危险源和不确定的危险因素,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将危险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3、制定各级安全用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完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要制定各级安全用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并逐级落实到人。项目管理部要对电工的工作加强监督与检查,项目经理应定期对“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进行审核,真正将安全用电管理落到实处。电工应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现场各用电设备机具的安装、巡检、维修、拆除等工作,定期对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进行遥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注意做好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为了防止意外带电体上的触电事故,应根据不同情况应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接地和接零是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的基本技术措施。保护接地可以保护人体接触设备漏电时的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保护接零是将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通过零线接地的保护系统,保护接零与保护切断相配合,由于单相短路电流很大,所以能迅速切断保险或自动开关跳闸,使设备与电源脱离,达到避免发生触电事故的目的。

参考文献

如何安全用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房建工程施工  安全用电

        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施工安全用电。据统计,触电事故已是建设工程临时用电过程中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临时用电的重视程度,不管是在项目管理还是在施工人员的意识中都不够高,因为施工用电的最大特点是“临时”,且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相对于整个建设项目,又具有工程量小,单位工程分散,工期短等特点。也就更加体现了临时用电的“临时”性。因此,在施工现场,从管理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都有临时的观念在作梗。《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要求施工用电做到安全可靠,确保质量。

        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见的通病

        1.1 前期用电策划与实际使用脱节:按施工要求工程在开工前,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负荷及布置情况做专项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而一般施工项目基本没有在这方面做系统的工作。其内容与实际施工现场要求不相符,起不到前期策划的作用。

        1.2 临时用电在实际中不按规范施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设置及其内部配置不符合要求

        在施工现场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基本做不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规定的:“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及”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要求,部分小工地(如隧道变电所工程等)还在使用老式的刀闸,作为负荷开关或代替照明专用回路中的漏电保护开关。

        1.2.2 配电线路未完全采用tn-s系统(二级盘以上),而在二级以下的部分则采用三相四成系统。这种现象是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是不容许存在的。 

        1.2.3 接零与接地系统不符合要求

        对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配电箱处的重复接地基本未做,即使做也是接地电阻过大,或未与保护零片连接。其次,重复接地的材料基本都是用螺纹钢,这是规范不容许的。另外就是接零系统未采用黄绿相间线。

       1.2.4 乱拉乱接线路相当严重,尤其是配电箱的引出线混乱比较普遍

        1.3 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操作维护保养不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必须建立和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这在施工工地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部分工地制度存在但也只是形同虚设,另外就是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线基本是虚设的,并未有与系统连接。

        2 针对施工现场用电出现的通病,应采取的措施

        2.1 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渗透到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尤其重视常被忽视的施工前期的策划阶段,加强专项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深度,尤其是注重用电设备容量的计算和线路及设备的布置。

        2.2 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临时用电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真正落实安全责任制,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使他们在施工用电的安装、维护及巡视过程中起到相应的作用,现场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机制,并将将检查情况随落实,及时整改。

        2.3 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对现场作业人员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用电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根据施工现场的用电危险源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尤其加强对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器设备,手持电动工具方面的教育,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如何安全用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梯 安全 使用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扩大,而电梯作为建筑业中一种最为直接的交通工具,人们对电梯的重视以及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增长。电梯是生产运输的交通工具,也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与所有的交通工具一样,电梯可以为我们节省时间和体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运行风险,我们要规避风险,就必须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因此,通过分析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电梯的安全管理问题,并且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加强防范,杜绝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降低电梯的使用风险,保障电梯安全的运行,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措施。

1、电梯使用以及安全管理现状

1.1 电梯自身存在的不足

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尘不变的,电梯也如此,电梯在长期不间断工作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如紧固件松动、松脱等问题,造成机械发生位移、脱落或失去原有精度,从而对电梯造成磨损,碰坏,使电梯发生故障,出现开关门不到位问题等,甚至停止工作造成困人故障。

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没有得到落实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电梯在建工程或即将完工工程安装的电梯,没有像检验部门申请监督检验。同时,很多使用电梯的单位,由于管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问题,或者施工方与使用方工程费用问题纠缠不清,而造成电梯管理及资料方面交接不善,无法正常申请定期检验等问题屡屡发生。

1.3电梯的维保人员缺乏有效管理

在电梯这个行业中,尤其是电梯的维保单位鱼龙混杂,存在着许多不正规的维保单位,同时各品牌电梯质量参差不齐,维护保养人员也存在着极大地流动性,维保单位对维保人员没有有效的管理,经常出现1人身兼数个单位维保工作的情况,而且大多数维保单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使得维保单位的监督管理难以实施,对人员的管理就更不用说了。

1.4不文明使用电梯现象时常发生

在对电梯检查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不文明乘坐电梯、电梯超负荷工作及污损等现象。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业主将电动车也推入电梯一并带上楼;有的装修工人超负荷的使用电梯运送装修材料;有的人甚至把电梯当作消遣的工具,将所有楼层电梯全部按下,。这些不文明使用电梯的行为造成电梯超负荷工作,从而影响电梯稳定运行。

1.5对电梯缺乏经常性管理与维护

近年来,电梯对人们来说已不陌生,但是在对电梯的安全使用却是没有概念,在电梯设备的使用上,经常出现“只用不管”、“以修代管”、“只修不管”等现象。有的单位由于使用的电梯从没出现过故障,而将之放置不管,而有的单位是只有发生了事故,才会去重视。没有平时对电梯的管理和维护,这些状况不仅使得电梯设备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更是给我们的人身安全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电梯安全管理的改进思路

对于上述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也理清相应的思路,得出了以下改进思路:

2.1从电梯自身出发。电梯是机械性的东西,程序或信号的混乱、系统或零部件失灵、钢丝绳断裂等等问题都有可能发生。从而对电梯的质量进行检测时,要精确而全方位的检验。

2.2从电梯的检验与监督的角度出发。都说好的产品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检验出来的,电梯也不例外。

2.3从电梯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角度出发。无规则不成方圆,电梯使用安全,需要有效的管理,没有管理的安全是不存在的。而教育能让我们更好的管理,所以电梯的安全教育是必须的。

3、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3.1加强电梯的质量管理

电梯的质量问题,关系着我们每个乘梯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电梯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的标准,国家应大力加强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一切不合格电梯,进行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电梯是质量才能得以保证,电梯的使用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3.2电梯安装及定期检验

通过与特检所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有效的了解电梯的使用情况。同时,要对电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保存;此外,充分利用特种设备动态监察网的定期检验预警系统,进行及时的监察管理。

3.3加强维保单位的管理

通过日常的执法检查,对电梯安装及维保单位建立台帐进行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负责任的安装、维保单位予以警告,并责令整改。多次警告仍不整改的、拒不履行法律责任的,将其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并对维保单位实行“公司经理安全主任安检员电梯维修工”的纵向安全管理,层层落实的安全负责制,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此外,对任务的安排做到,按计划做好日、周、月、季、年五检等工作;同时,还要对维保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3.4加强电梯使用安全教育

在很多情况下,乘客乘坐电梯通常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当电梯发生故障是,通常会因为过度的紧张,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当发生故障时,应使轿厢里所有乘客情绪稳定,让乘客们立刻背靠轿厢壁,双手贴紧轿厢,膝部保持半蹲姿势;屏住呼吸,充分做好瞬间冲击的准备心态;故障结束后,仍然保持轿厢内不要骚动,及时与外面取得联系,保持清醒的头脑,安抚好老人妇女小孩等知识的教育。很多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乘客对电梯使用安全意识的欠缺,我们应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文明使用电梯的宣传。让文明乘梯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对电梯的损耗,避免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4、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的建议

4.1加强电梯的使用管理与维护

电梯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不包括对电梯故障的修理工作。涉及电梯故障修理工作应由专业维保单位有电梯安装、维修资格的人员当任。加强业主单位对电梯的使用管理,也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电梯的运行质量与维修保养单位的维保水平、使用单位的管理状况及乘客的使用情况等密切相关,因此要做好电梯管理员的知识培训及乘客的安全乘梯知识宣传等工作。对电梯管理员进行知识培训的内容有:电梯困人救助方法、电梯开与停的方法、电梯故障及紧急事故报修及停梯处理方法等。对电梯的管理绝不是事故发生时的处理,而是为避免事故发生进行的管理。我们首先要明确电梯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通过日常的执法检查,不断的加强对这些单位的服务和监管。

4.2宣传工作不可缺少

对电梯乘客要广泛宣传正确的乘梯知识,如小孩乘电梯需大人陪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电梯,运载货物先报批后再用消防梯运载,矫厢内严禁吸烟,乘扶梯时双脚要站立在黄色安全边框内,携带宠物乘电梯时宠物必须怀抱在手等。总之,维修保养单位要做好电梯的日常维护,加大对电梯隐患的安全整改,使用单位要加强电梯的使用管理和引导乘客正确用梯,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树立安全意识,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5、结论

电梯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这就要求电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并且电梯在出现故障时能快速排除,提高维修速度,提高安全运行的服务水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秧耕,电梯基本原理及安装维修全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