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范文第1篇

炊烟飘荡,小河流淌,这情,这景,像银光月景,在每个深夜,轻轻地流入我的梦中。月清冷,夜朦胧,几宵寂寞,几宵缘分,那思念,恪守此生的理想·坚强,不想让风沙模糊了双眸,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只想让自己的心,能给每一座的山,每一片的绿,每一个的人,送去我的温度。

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夏天,和去年一样,我再一次荣幸的加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这个盛满了辉煌的队伍。转瞬间,十几天的三下乡活动已经结束,但它仍然让我难以忘怀,因为他让我感受颇多,收获颇多。庆幸的是自己有机会加入这个队伍,荣幸的是自己能与其他六名非常优秀的朋友怀揣着同一个信念同一份坚持下到基层做贡献。

重拾回忆,这次的三下乡,它确确实实给了我人生中一场重要的一笔财富,同时也给我上了一堂可观可感的人生大课。让我在这个夏天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泪水,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感动……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米贝苗乡是一个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地方,干净。清雅,幽深,远处的高山,近处的绿水,无不显示着这里的浓重乡土情,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硕硕累果。此时此刻,我已经不再觉得陌生,这片绿,很熟悉,这深山,这朴实的民风,简朴的穿着和憨厚的笑容,让我有回到家的亲切感情,闻者散发出的做饭的香气和体味着那缕飘散的炊烟,好像是妈妈在夕晖下给我们准备晚饭。

从这里开始,我们的故事开始续写……

我的调研生活

这次三下乡经历了很多很多,十几天的点点滴滴跃然心头,有感动,有快乐,也有泪水。由于米贝苗乡遭遇了二十年一遇的暴雨,引起了洪灾,直接导致了我们支教活动的延后开展。而将计划中的以家访形式进行的调研活动提前。五天的家访计划,我们共走访了九户人家,翻越了不下于五座大山,行程超过了20里路。在巍峨的高山中、在青葱的树林间、在湍急的河流边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

当我们深入农村,分组到家进行采访时,家长们都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认真的会打了我们的问题,犹记得十一岁的吴吉保小朋友,他是一个有点内向的小男孩,明年就要升5年级了,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才能回一趟家,平时很少和家里联系。每一次上学,都要步行8里路,历时2小时以上,中途还要趟过一条没有桥的小河,这么远的山路,孩子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和远。每天早早的起床便和周围的4、5个小朋友一起踏上这一条艰难的求学路,但是他依然坚定的在这一条崎岖而又陡峭的小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前行着,就像在知识的道路上不断的求索着,他的故事让大家是既感动又心疼。

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一个叫浦美名的小朋友。初到他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在半山腰的典型苗寨木屋,虽然破败不堪,但却充满了苗乡特色。去到美名家的路非常崎岖和陡峭,一不小心就可能坠下山坡,我们来到他们家里时,小美名并没有在家,而在后山上帮妈妈在山上砍柴,后来在等了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才见到气喘吁吁的满身泥水、穿着破衣服的小美名。小美名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外向活泼,淳朴善良。坐在他身旁,看着他瘦弱的身躯,顿觉惭愧。小美名8岁开始做饭,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砍柴做家务等。小美名的种种都让我们感悟了很多、想学到了很多。

然而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家访的第三天,我们结束家访准备离开时一位大娘挥着她满是老茧的手认真的对我们说到:“希望你们教多点知识给孩子们,让他们像你们一样,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队员们听到这句话都沉默了,是啊,大山里的孩子也就只有一条路,一条唯一的出路——好好读书!

总体来说,连续几天的走访调研着实有些乏味,也让连续几天到处奔波的我们有点吃不消了。但是我们依然很开心,依然很快乐。因为通过我们几个人共同的努力,以家访和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有用的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我们的支教生活

儿时的梦,像是花开花谢花满天,犹如樱花般的轻盈,飘洒在乡村的每一片故土上,淌过每一片绿色,每个山坡,每条乡间小路,随着溪流,奔向远方。眼前的米贝苗乡的孩子们,隐藏着我童年的影子,对于我们这些外地人,他们闪着的双眸,有着我以前同样的渴望,好奇,羡慕,也有些犹豫,羞涩。在他们凝望的双眼中,流动的是单纯与美丽,让你好像来到的是夏天的黄昏,一片宁静的海,轻轻地吟唱着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份惬意与安详,像是在家的感觉,沉醉在幸福……

支教的日子说不上苦、说不上累,只有满心的感动和欣慰。

曾经问过一个小朋友,八岁,与奶奶相依为命,“在睡觉之前,你会做什么?”,“想爸爸妈妈”他说。父母都在外劳碌了,很远的地方,一年回来一次。夜里,黑暗的悲凉曾让他恐慌;风雨中,孤独地奔跑曾让他流泪。但这时,在他的眼里,我感觉到的是柔和,又是平静,也是坚强。在他的日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我现在已经不哭了,不怕黑夜了,已经自己睡了,奶奶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我还给奶奶捶背呢,你们走的时候,说要是我上了学,一定要考100分,我也很勤奋,你们看,数学试卷,100分,班上第一哦,我要一直拿100分,亲爱的爸妈,我想念你们。

是的,米贝苗乡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善良淳朴,他们渴求知识。尽管我们在短短十几天的支教并不能让他们有质的飞跃,但是我们每一个队员都在尽力的完成着自己的支教使命,尽心尽力的准备教案,不辞辛苦的筹备比赛,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付出的过程中收获着感动。我负责的是大家都不愿意去教的英语课,从三下乡刚确定的时候我便开始着手准备着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关资料,我想要尽力将英语学习的乐趣带给大家,我想要尽力将开放热情的美国文化带给大家,我想要将活跃自由的新式课堂展现给米贝苗乡的孩子们。事实证明,充足的准备便是成功的基础。在支教的最后,我们还筹备了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并且在最后的一个下午举行了小型的颁奖仪式,也算是为我们十几天的下乡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我的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年轻的朋友:忘不了你的不工整的铅笔字,因为它铿锵有力;忘不了你的不标准的普通话,因为它情深意重;忘不了你的不秀气的双眼,因为它坚定刚毅……

我的收获

怀化新晃米贝苗乡的三下乡之行早已经结束了,虽然我们的行程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是从始至终,整个下乡活动都给我许多奇迹、惊喜和考验,使得这个夏天是那样的特别,那样的绚烂。就在这短短十几天的三下乡生活中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加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正式下乡之前的一段时间,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就是纷繁复杂的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文件,根据自己的能力,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和队长殷新的安排下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各个队员的优势,使得工作最简化,成果最优化,顺利的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为此次三下乡活动的顺利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我们几个人中大部分队员都是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实践经验不足,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并没有退却,而是发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团结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这种和谐的氛围蔓延到了整个的三下乡活动,使得我们更加顺利的完成了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这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及团队的重要性。

赢得了友谊

这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的队员们来自我们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的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这次的下乡也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更多朋友的机会,队员之间相识相处相知相信,我们相互之间也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每天的朝夕相处,每次讨论的激烈讨论,每次吃饭的插科打诨,使得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我们的交流更加随意。我们就是一个小家,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教会我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工作。从上火车的那一刻起,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的精彩和难忘。

难忘大家围坐在圆桌旁吃着面条的无奈,难忘苗乡的二十年一遇的大水给我们的下马威,难忘大家一起夏夜中在蚊子的攻击下开会讨论,难忘大家一起胡闹说笑,难忘那起切成十份的西瓜,难忘大家走在田间站在山头,难忘那些纯真的渴望知识的眼神……

谢谢你们十几天的包容,谢谢你们十几天的帮助,谢谢你们十几天的耐心指导,谢谢你们十几天的真的关怀。真的很感谢队友们,我想我们永远一家人,我想我们永远是朋友!

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确定调研主题到明确数据方向,从确定采访对象到假设采访问题,从确定调研地区到联系相关部门,这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从主题的确定、活动策划、方案的制作到具体的实施,基本都是由队员们一起解决的,我们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前期的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周全地考虑问题,遇到困难需要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还要积极寻找社会的帮助,在新晃米贝苗乡下乡期间,我们更要解决临时发现的实际问题,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全体队员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三下乡中,我们遇到了实际情况与方案有所出入的情况,也遇到了事前没有料想到的问题,我学会了灵活应对,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充分考虑各种意见,并在适当时候寻求帮助。

增强了回报社会的意识

这次的下乡只有短短的十几天,没办法对当地乡镇中小学的生存问题做出全面透彻的分析,也难以在当地教育局方面得到真正意义上面的认可,但是我们达到的效果是更加具有深远意义的。支教的日子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习,强化自己,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的信念。同时也使得队员们体会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了同学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决心和志向。

结束语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十几天不长不短的新晃米贝苗乡的下乡生活已经过去。对于我个人来说,确确实实是感受颇多,收获颇多。

在三下乡活动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我懂得:在做工作的时候,应该做到胆大心细;在永州东安的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懂得:尊重是赢得尊重的第一步,不管是面对领导、同事还是学生,想要获得尊重,首先得尊重他人;在深入农村调查采访的过程中我懂得:要认真的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次又一次的小会议过程中我懂得:发挥团队效应,共同进步。我们前去三下乡的同学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性格。

山中访友教案范文第2篇

一、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首先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又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1.提问要富有启发性。例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这样提问便形成了使学生“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

2.提问要明确的目的性。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优化课堂提问,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只有教师做到“胸中有沟壑”,才能真正体现明确的目的性。

二、明确针对哪些内容提问

1.要抓住发散点提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皇帝游行结束后,回到皇宫第一件事可能会做什么?”学生们展开想像,一个个举起了小手:“我认为皇帝会下令抓住那两个骗子,因为他们触犯了皇帝的尊严,所以他会把那两个骗子处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以皇帝虚伪的性格,他处死了骗子则表明了他是一个蠢才。连这样的当也能上,不是蠢才是什么?他可不承认这一点,我想他会制作一个特殊的容器,把那件不存在的衣服珍藏起来,而且下令抓住那个小孩子,让他当奴隶。而这种做法也会得到所有大臣的赞同,所以皇帝做这件事的可能性更大些。”

2.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直书课题,然后让学生想像:“作者到山中访一个怎样的朋友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后,一个个举起了小手:“作者到山中去访一个世外高人,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去访一位得道的高僧,听他讲论佛经。”“去访一位像陶渊明一样怀才不遇的隐士。”“作者只是去访一户帮助过自己的普通的山里人。”……学生们兴趣高涨,我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看谁说得对。学生们急于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开书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形式变化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很清楚,这就像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一样。课堂提问的形式在原则上是师问生答,从而控制一节课的节奏。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点自己的做法:一是追问型,就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系统地提问学生,其特点是老师发问时语气急促,问题间隙时间短。这种提问形式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并且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我在讲授《山中访友》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这些朋友都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是互问型。互问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你考考我、我考考你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

山中访友教案范文第3篇

当你觉得上班是件痛苦疲累周而复始的事情,那你是把你的工作当成一个赖以谋生的职业了;当你觉得上班充满激情和挑战,那么你是把你的职业上升为事业了。

人生的一个选择就是一个转折

我是一个从外省来到重庆的“移民”,祖籍安徽合肥,出生在西安,后又飘到四川,在重庆举目无亲,也许你们不相信,我之前在一家兵工厂民品车间做冷冻工,通过液态氨制冷使得一种名为“石硫合剂”的农药迅速结晶。我在学校严重偏科讨厌数学,这点很不好。但是上天给你关闭一扇门,必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于是上天赋予了我写作这种才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的作文出类拔萃,写作这项技能陪伴我一起走到今天。

入厂工作4年后我选择离开,我不愿意自己的未来在农药发出的硫化氢毒气中度过,当一个女同事不慎失足掉入农药池。捞出来浑身变绿时,我开始塞上耳塞,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学习,参加成人高考。

很幸运,我考上了。

我就读的学校现在基本不存在了,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重庆社会大学”,这是一个四川美术学院的落榜生集中地。那时,看见绘画系许世虎教授的画作《窗台上的宝石花》,甚是喜欢,只是远远地看着,没曾想过16年后我做了他的策展人。于是我报了绘画系,但母亲临时给我改为了中文系。从此,命运也发生了转折。

圆他人梦想就是圆自己梦想

每年的夏季,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内心格外焦躁的季节,因为“就业”这两个字是每对父母每个孩子内心之痛。毕业之前,我的老师颜崇秀把我送到《重庆青年报》报社实习。我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那时候,带着一套洗漱用品,晚上忙得太晚就睡办公室的沙发。

1996年夏的一个早晨,我正在办公室打扫卫生,电话铃响了,是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打来的,郝主任用急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故事:重庆市中考状元因残疾被学校拒之门外,这个男孩决定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家人想到不该轻易放弃,带着他去了残联。于是,残联拨通了报社的电话,寻求媒体帮助。

得到消息,我开始为这个叫杨健的男孩呼吁,我不相信这么好的孩子没有学校要。在40度的高温下,我一次次跑招办,一次次跑学校,直到跑中暑,最终招办特批了一个名额给他,我清晰地记得招办的领导问我:“你是他姐姐么?”从此,这男孩一直叫我“姐姐”,直到今天,他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执业律师、注册税务师之后,每年他都会在年三十请我这个“姐姐”团聚。我写的《中考状元落榜,谁来圆他读书梦》系列报道后来获得了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残联颁发的好新闻二等奖。那时。青年报正在招人,主任田间留下了我和一名研究生。这篇文章,也奠定了我留在青年报工作的基础。之后,我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在西南政法大学半工半读学完了法学本科。

所以。圆他人梦想也是圆自己梦想。

保持平常心追寻真善美

1996年,我开始“卖字为生”的生涯,同年在重庆慈云寺皈依佛门,拜于惟贤法师门下,人生跌宕起伏,才会精彩无限,有坎坷有泪水,也有鲜花和掌声。佛教帮助我修心,让我学会了拥有一颗平常心和追寻真善美。

之后的生涯和媒体不可分割,做报纸、杂志,写专栏。1998年我专写法制报道,撰写了张君案、合江沉船案、董书君跳楼案等一系列独家深度报道:随后涉及新闻类别从文到武,转向做文化娱乐副刊,担任过重庆当时最畅销的《重庆青年报》旗下的《激动周刊》的创始人之一,负责策划编辑时尚情感版“他们”“她们”。随后担任《重庆青年报》文体副刊部主编,《单身》杂志主持人、编辑。理性和感性经常在矛盾中融合与对抗。

2007年我担任大渝网文娱频道主编,负责大渝网的文化、娱乐、体育这三块领域,负责来渝明星名人访谈,组织策划了渝版陈奕迅、张学友、张信哲、张宇等重庆个唱征集同台女歌手、担任超女重庆区评委等系列活动推广……

2011年兼任腾讯微博重庆站主任,策划、推广腾讯重庆站政务、媒体、商业微博。目前正逐步历练成为一名职业网络推手,成功推送若干草根人士走向演员、主持人、歌手的职业化领域。

我从小渴望成为一名作家,2011年很幸运地被重庆市作协吸纳为会员。今年,长篇小说《凋零与绽放》也会面世。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坚持下去,并付诸努力,你自然就会得到你该得到的。

和明星真诚沟通虽辛苦但快乐多

这些年来,我采访过的明星不计其数,访过冯小刚、陈凯歌、张艺谋、陆川、顾长卫、张一白这些中国最知名的导演;访过学者孔庆东,访过大家熟知的内地的老爷子李默然、可爱的闫肃、赵本山、赵季平、李幼斌、张继钢、郭达、吕丽萍、杨丽萍、闫妮、佟大为、徐静臂、冯远征、李宇春、张靓颖……访过港台的齐秦、周华健、罗大佑、吕良伟、张信哲、陈奕迅、周杰伦、品冠、任达华、罗家英、李宗盛、米雪、张惠妹、孟庭苇、张震岳、林志玲、曹格……访过旅美华人赵美萍、高娓娓、加拿大领事戴尚安、加拿大的马修连恩;参加全球华文传媒首脑峰会。访过十几个国家的华文媒体总编。

采访明星,是一件快乐和有技巧的事情,有的才出道的明星会很拽,但是有更多老牌知名明星会很友善。

2011年9月采访赵本山,奔波14个小时只采访了7分钟。见到才写完一堆毛笔字的本山老师。他很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想问啥尽管问。”只要访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你会觉得辛苦没有白费。

2012年11月滚石三十周年演唱会,再次见到周华健,他主动热情地过来握手:“嗨,我们又见面了!”

齐秦演唱会前,见到齐秦小哥,小哥说:“葡萄,我多要一张名片,带给我姐姐齐豫。”然后,还分享了他自己调制的火锅底料。演唱会上,我坐在第一排,小哥从台上走过来。友善地打招呼。

纵贯线来渝期间,有一次直播时,李宗盛特别爱开玩笑,他要周华健、罗大佑、张震岳和他一起喊:“我们都爱吃葡萄!”

陈奕迅来渝举办两次演唱会,再次采访他时,他说:“又见面啦!记住,一定还要来看我的演唱会!”

明星也是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闲暇生活,用一颗真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自然会把你看作朋友。

通过这16年的积累。我已经和重庆所有的演出机构建立起友好深度的合作关系。在重大艺术学院许世虎教授生日之际,我在重庆大剧院为老师举办了一次画展。2012年12月5日帮助渐冻人杨学峰在重庆大剧院举办了“只要活着就好好活”演唱会。带着自己的团队为需要募捐的网友卖报纸募捐,和爱心人士和本土明星们一起去孤儿院养老院,和他们共度佳节。

山中访友教案范文第4篇

加强双边合作,达成诸多共识

莫迪此次率领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外交秘书辛格等政府高官访问尼泊尔,并与尼泊尔主要政党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其中包括尼泊尔总理苏希尔・柯伊拉腊、总统亚达夫、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奥利、反对党领袖普拉昌达等政坛重要人物。莫迪在尼泊尔议会发表演讲,高度评价两国关系,表示“尼泊尔和印度的关系比喜马拉雅山和恒河更为恒久,我将把两国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莫迪承诺将尊重尼泊尔,不会干涉尼泊尔内政,愿意修改1950年签署的尼印《和平与友好条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莫迪向尼泊尔总理柯伊拉腊表示,“关于条约问题,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论是修改还是废除条款,我将全盘接受你的提议。”莫迪这一表态的政治调门可谓非常之高,与以往印度政府的态度大相径庭。

经济合作方面,莫迪承诺继续帮助尼泊尔推动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发展,例如帮助尼泊尔修建公路、信息技术园以及电力供应网络,宣布向尼泊尔提供10亿美元的信用贷款,用以建设尼泊尔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双边签署了合作治疗尼泊尔当地人甲状腺疾病、印度国家电视台为尼泊尔国立电视台提供援助等合作备忘录。莫迪与尼泊尔工商界人士座谈时,颇为煽情地表示:“需要做什么由你们来决定,印度将会按照你们的要求做。”

国家安全方面,双方承诺不允许任何国家利用本国领土威胁对方的国家安全,同意加快两国划界工作的进度,并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处理划界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

人文交流方面,莫迪着力打造其在尼泊尔普通民众中的亲和形象,甚至在尼泊尔议会中用尼泊尔语说:“几年前我作为朝圣者来到这里,任何人只要到过尼泊尔一次,就会属于这里。”莫迪在访问期间还前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最著名的印度教神庙祈祷,强调印度教是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重要文化纽带,并向这座神庙捐赠了2500公斤檀香木。应该说,莫迪的亲民外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尼泊尔当地媒体评论称,“莫迪赢得了尼泊尔的人心。他不断强调印度尊重尼泊尔的,未来印度将与尼泊尔一起走向繁荣。”

莫迪将更多精力放在南亚地区

自莫迪5月就任印度新政府总理以来,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对其“高看一眼”,或是派遣高级别官员访问印度,或是热情邀请莫迪来访。然而,莫迪却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政府的外交思路,将更多精力放在南亚地区之内。例如,5月26日,莫迪邀请南亚所有国家领导人出席其就职典礼。6月15日,莫迪访问不丹,这是其就任总理以来的首次出访,由此可见莫迪对南亚国家的高度重视。

尼泊尔作为深锁南亚次大陆腹地的喜马拉雅山国,其领土三面被印度包围,印度一直是其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援助国。根据两国1950年《和平与友好条约》,两国实行开放边界,允许本国居民到对方国家工作、经商和拥有财产。例如,印度货币可以在尼泊尔自由兑换、大量尼泊尔廓尔喀人在印度军队服役、数百万尼泊尔人在印度工作。此外,印度与尼泊尔同属印度教国家,彼此存在密切的宗教、文化和历史联系。正因为如此,历届印度政府都倾向于将尼泊尔视为自家的“后院”,高度关注尼泊尔国内政治事务,对别国加强与尼泊尔的合作非常敏感,甚至屡次插手尼泊尔内政,暗中搅局“对印度不友好的尼泊尔政府”。这造成了尼泊尔对印度的矛盾情感。一方面,尼泊尔依赖印度提供进出口通道、经济援助等发展自身经济;另一方面,印度政治精英习惯于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尼泊尔,未能充分尊重尼泊尔人的民族尊严和感情。尼泊尔国内的反印力量不容小觑。正如印度战略学者拉贾・莫汉所言,“印度与尼泊尔互为邻国,都信奉印度教,经济上依赖度很高,但印度却在尼泊尔陷入困境。印度在尼泊尔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来自中国,而是印度自身政策的失败”。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将提升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视为新政府外交的重中之重。早在7月25日,印度外交部长斯瓦拉吉造访尼泊尔,为莫迪正式访问“打前站”。斯瓦拉吉与尼泊尔外长主持召开印度与尼泊尔“外交部长联委会”第三次会议,旨在增强彼此互信,推动在经济贸易、货物转运、工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等多领域的合作。莫迪此次访问尼泊尔,可谓放下身段,用尽浑身解数拉拢尼泊尔各方力量。例如,反复强调尼泊尔和平进程属于其内部事务,印度不会干涉,在两国领土划界以及修改1950年《和平与友好条约》等问题上表现出相当灵活的态度,甚至不断表示“完全按照尼泊尔方面的愿望修改条约”。

提振双边关系仍需克服若干挑战

首先,莫迪政府能否落实不干涉尼泊尔内政承诺尚存疑问。长期以来,印度常常对周边中小国家颐指气使,对“不听招呼”的小国动辄采取“大棒政策”。印度情报机构对尼泊尔的渗透可谓无孔不入,不断打压尼泊尔国内的左翼政党、民族主义势力等反印力量。一旦尼泊尔的内政外交举措不符合印度心意,莫迪政府能否心平气和地通过外交渠道寻求解决之道?从目前看来,这仍是一个未知数。

其次,联合开发水电资源困难重重。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水电资源极为丰富,约占全球水电储量的2.3%,但开发利用率极低。莫迪此次访问尼泊尔的重头戏原本是签署有关联合水电开发的协议。此前,印度已经向尼泊尔提出了一份联合水电开发的草案。根据草案,投资将全部来自印度或由印度与尼泊尔共同投资,生产的电力只能卖给印度。尼泊尔方面对草案非常不满,认为这等于允许印度垄断尼泊尔的水电资源,将中国等水电投资大户拒之门外,严重损害尼泊尔的国家利益。在此情势下,莫迪未能在访问期间与尼泊尔签署水电开发协议,此次访问成果可谓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印度和尼泊尔在联合开发水资源方面的考虑重点不尽相同。尼泊尔迫切希望开发国内丰富的水电资源,弥补国内电力供应缺口,并且出口创汇。印度作为河流下游国家,优先考虑发挥河流的防洪和灌溉功能,对水电开发则不如尼泊尔急切。从历史上看,印度公司在尼泊尔开发水电记录可谓乏善可陈,这进一步制约了两国在水电开发方面的合作。例如,1997年,尼泊尔政府曾经与印度相关公司签署建设6400兆瓦水电站的建设协议。根据协议,印度公司应在八年内完成这一项目,但项目至今还未破土动工,让尼泊尔方面大失所望。

山中访友教案范文第5篇

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于1988年6月经云南省委批准成立以来,认真践行“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积极为黄埔同学服务、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持了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团结稳定,推动了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

黄埔同学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为黄埔同学办实事、做好事,排忧解难,是做好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重要前提。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以来,结合实际情况,一是将关心、关怀黄埔同学制度化。每年坚持开展“敬老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活动,共走访、慰问黄埔同学2万余人(次)。二是积极争取政策,从面上解决黄埔同学生活困难问题。经过多年努力,2005年,在省委统战部的帮助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对生活困难黄埔同学给予了特殊关怀和照顾,按特别困难(城镇户口)、一般困难(农村户口)每人每年进行一定额度的补助,2012年对补助标准又进行了调整提高。三是支持社会爱心团体开展向黄埔同学献爱心活动,从点上解决黄埔同学实际困难。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争取,宋庆龄基金会向包括黄埔同学在内的抗战老兵送温暖,共走访、看望、慰问云南保山市、德宏州黄埔同学80余人(次),金额达60多万余元;昆明市大学生爱心家园协会累计公益募捐羽绒衣200余套、包含毛毯、袜子等物品在内的爱心包裹300余个,全部无偿赠送给黄埔同学。同时,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认真做好黄埔同学、后代亲友的来信来访工作,共接待来信来访400余件(次),与基层党委统战部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协商,帮助黄埔同学解决政策落实、享受待遇等相关问题300余件(次),对不符合政策和一时不能解决的,均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保持了较高的满意率。近年来,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还结合黄埔同学日趋高龄的实际,及时采取“点对点、人对人”的方式,以基层特邀联络员(黄埔后代)为主、机关工作人员为辅,主动上门、入户走访看望黄埔同学,及时解决黄埔同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受到了广大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友的好评。

加强两岸交流交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宗旨要求。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发挥黄埔“品牌、感情、组织”优势,不断扩大与台港澳及海外黄埔同学、后代亲友、爱国人士的联谊交流,为促进两岸的沟通融合而不懈努力。一是加大联络工作力度。先后邀请、接待了“台湾黄埔同学返滇团”、“台湾退役将领云南参访团”、“台湾马氏宗亲联谊会访问团”、“旅美黄埔同学参访团”等团体、组织50余次,与台湾、香港、泰国、美国、塞尔维亚等10余个地区和国家的黄埔同学组织、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云南同乡会等团体及200余位有影响的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赞成国家统一的代表人士建立了长期联系。二是推动互动交流。先后举办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族振兴恳谈会”、第一、二、三届“黄埔缘·民族情”活动,“忠魂归国公益活动”等20余次,台湾退役上将黄幸强、陈廷宠、王文燮,前台湾元老陈诚之子陈履安、原台湾新党主席谢启大等台湾黄埔同学、后代亲友、海外爱国人士等300余人(次)参加活动,表达了发扬黄埔精神,促进民族振兴的共同愿望。三是“走出去”促合作。先后组织会领导、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乡土·乡情——民俗文化参访团”、“云南民族文化参访团”赴台参访,与保山市委联合组成“和平、友谊文化交流访问团”赴美国参访,并组团赴香港、欧洲、泰国清莱参加“中国和平统一论坛”、“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泰国北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大会”等,与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及台湾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先生等100余位有影响的人士进行沟通,达成了加强联系,增进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发展的共识,收到了积极的成效。

围绕党委、政府发展思路开展工作,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是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宣传好云南发展优势。在对外交流交往中,主动向台港澳及海外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及爱国人士宣传云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云南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和充满潜力的区位发展优势,为他们到云南投资、办企业牵线搭桥,做好服务,并先后邀请由泰国黄埔同学、后代亲友组成的“泰国合作发展参会团”及美国工商经济界人士赴滇参加第三届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及昆交会等,协调黄埔亲友、泰国正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剑波先生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员签订了1.5亿美元的投资合同。二是做好建言献策工作。先后通过第九届省政协委员马荣斌副会长、第十届省政协委员李良材会长向省政协递交了《提高认识、深化我省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等10份提案,其中:《关于解决我省“一师一校”问题,让山区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提案》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受到表彰。2008年,黄埔后代项兆斌推荐的《关于将昆明市建成云南省及全国公共汽车尾气无污染样板城市的建议》,荣获了当年省政府“诤言奖”。三是引导、支持黄埔同学、后代亲友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献力。25年来,先后有昆明市黄埔同学朱家修、昭通市黄埔同学会会长杨鹏、弥渡县黄埔同学张德远等40余人参与当地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编辑、出版文史资料80余册;河口县黄埔同学吴建衡发明“高效割胶刀”,提高工作效率15%。黄埔同学贺明哲、徐国瑞等人创办贺尔康保健品有限公司、云埔工贸公司;黄埔后代陈正文、吴世全、杨韶军、李顺平创办东川矿厂、云南德宏黄埔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承泰科技有限公司、云南裕顺集团等,累计上交国家税利1亿多元。

通过持续努力,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广大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友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9年,经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推荐,省黄埔同学会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据不完全统计,25年来,全省共有200余名黄埔同学、后代亲友受到各级党委统战部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