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97-02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人总是有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一定意义上说,“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课堂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形式之一。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如果具有一种方向性和指导性,就可以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从教改方面结合当今的社会形式谈一下我个人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之用。

一、明确针对哪些内容提问

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因子。要抓住发散点提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创造是十分有益的。如我在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直书课题,然后让学生想象:“作者到山中访一个怎样的朋友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后,一个个举兴起了小手:“作者到山中去访一个世外高人,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去访一位得道的高僧,听他讲论佛经”、“去访一位像陶渊明一样的怀才不遇的隐士”、“作者只是去访一户在山里的帮助过自己的普通的山里人”……学生的兴趣高涨,我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看谁说得对,学生们急于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开书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注意课堂提问的形式变化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很清楚,这就像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一样。课堂提问的形式在原则上是师问生答,从而控制一节课的节奏。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点自己的做法。一是追问型,就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系统地提问学生,其特点是老师发问时语气急促,问题间隙时间短,这种提问形式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并且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讲授《山中访友》一文时设计了这要的一些问题: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是如何称呼这些朋友的?这些朋友都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二是互问型,互问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你考考我、我考考你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互问可在局部也可以在全班进行。要框定问题的范围,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去互问互答,切忌偏离教学内容讲题外话。出现“卡壳”时,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工作。我通常在古文教学中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古文教学有大量的记忆性问题,而知识点学生也比较好找。三是开拓型,用于训练学生运用学到的基础知识及原理进行创造性思维。

三、切合学生实际,注意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

问题太容易,学生会把成功归于任务很容易,而任务很难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即使成功了也会把成功归于侥幸。只有适度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信心,并产生快乐。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3.永难忘怀的《美术之友》 徐声,吴葆伦

4.神交——一路同行相知相伴——我与《美术之友》的情缘 吕文喆

5.与连环画同呼吸、共命运——我熟识的姜维朴先生 林阳

6.魂与梦——感谢黄永玉为荣宝斋创作巨幅国画《荷》 马五一

7.英雄时代的绝响——李新谈30年中国美术出版经典 曹田,泉李新

8.为自己孩子做书的出版心态——吉林美术出版社石志刚社长访谈 刘竞艳,石志刚

9.与新中国一同成长——杨之光简论 梁江

10.野逸高古空灵率真——读《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陈玉圃》 李翎,袁毅

11.素心意象——周中耀的花鸟画艺术 廖连兴

12.循径入道品画图——《中国历代绘画·西安美术学院珍藏》编辑缘起 应一平

13.浑然似天成——《靳尚谊全记录》出版回顾 顾华明,魏申申

14.《刘继卣连环画全集》编中有感——纪念新中国连环画创业人蔡若虹、刘继卣 齐林

15.开放与传播——改革开放30年中中美术批评论坛文集序 邵大箴

16.飞天:佛教艺术的奇葩——读《飞天艺术:从印度到中国》 毛晓剑

17.时空压缩时代的生存法——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李黎

18.帝国的奢华魅影——读《明朝十九陵》有感 毛晓剑

19.心灵激情阳光——重读《菲钦》画册有感 吕文喆

20.向东看向西看——《俄罗斯当代艺术家访谈录》编后 李海峰,李晓雯

21.告别"芥子园画谱"欣读"笔墨丹青百诀" 姜海涛

23.水墨点染的城市——苏州 乔琛,乔横

24.图版胜过文字的萨满颂——《恩都哩赫赫的哈哈珠——女神的儿女》 傅宇,黄国楹

25.阅读设计 王刚,褚潮歌

26.书讯

27.吕敬人书艺问道 吕敬人

28.游"艺"沧海放歌桑田——彦涵先生访谈录 刘竟艳,彦涵

29.天山无涯——读周尊圣大山山水画寄语 刘曦林

30.深谷有幽兰默默送清香——花鸟画家王守华艺事略说 贺圣思

31.探究艺术的真谛 邵大箴

32.阿西花乌画的感悟 张东

33.《记录系列》自述 解勇

34.我识姜慧 王路

35.描绘波澜壮阔历史创作时代精品力作——国家重火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览 《美术之友》编辑部

36."庆祝建国60周年60位中国画名家邀请展"隆重开幕 《美术之友》编辑部

37.有感于《基石——走过60年》展 邵大箴

38.2009年第十八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

39."首届两岸美术图书展暨首届两岸美术出版界书画家作品邀请展"等系列交流活动在台北举行 全国美联集团秘书处

40.江山万里心——骆拓霜蹄露足气自豪 蔡启予

41.艺术品投资的基本问题 西沐

42.设计前沿:用视觉语言说话——从葛军陶艺设计思想看"葛军现象" 黄玉明

43.简讯

44."绿色绘画"之我见 郭玲

45.书法艺术中的音乐美 刘长新

46.回归与超越——谈自然纹理美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张伟

47.教育网游——传统出版行业向数字出版进军中一个值得尝试的突破口 褚潮歌

48.中国吉祥图案在家具装饰中的应用 张冉,熊建新

49.浅谈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童铧彬

50.中国当代水墨画抽象形态研究 肖晶,乔鸿君

51.浅析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对他绘画空间表现的影响 刘菲,张皓

52.中国当代水彩画审美品格的融合与发展 赵记回

53.论徐州民间玩具的美学特征和意义 高源

54.油画写意教学思考 陈红帅

55.试论龚贤画风转变时的笔墨走向 王少伦

56.简述婴戏图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发展演变过程 杜环,刘亚璋

57.中国画论中"静境"对创作的重要性 梁园园

58.论现代折纸艺术的魅力——开启设计思维之门 肖琼娜,胡左英

59.势——书法表现生命意蕴的手段 刘慧龙

60.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解勇,聂松,范云鹏

61.浅析设计在城市中的社会功能 毛溪

62.浅谈油画创作中虚拟和现实的关系 刘昊博

63.贵宾·同伴·围观者——浅议中国当代艺术的接受者 周竞江

64.浅论中国画的形神关系 黄启根

65.浅议当代中国工笔画创作中的意境体现 胡晓敏

66.速写琐谈 陈志明

67.黑白协调虚实相生——中国书画构图对书籍设计版式的启示 金鑫

68.论中国当代文人油画的艺术特色 余方林

69.民间美术中的设计意识 徐越

70.民族地域特色的空间场景展示设计 欧阳华

71.女装品牌风格定位下的色彩传承性分析 肖楠

3.碧山人来,清酒满杯——展望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 于友先,胡守文,吕敬人

4.绘本·原创·走出去 林阳

5.愿将胸怀如沧海常教腕底起波澜——读孔仲起山水面艺术 曹意强

6.有高度的观看——读"高度"系列丛书: "高等院校美术类学生专业参考大系/西方名家作品精选" 江健文

7.砚墨成冰复再磨——《中国画艺术专史》编辑者言 张叠峰

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品读张宏宾先生的艺术之路 孙珍珍

9.美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收获——邓福星《美术概论》简评 陈池瑜

10.取法正途固基强本——评《毛笔楷书习字帖》 李海峰

11.只为那浓浓乡土情 严抒勤

12.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范本 宋兴杰

13.赫哲族鱼皮文化的特点——《赫哲族鱼皮文化研究》 咸泽寿,黄国楹

14.美术学科建设的基石——写在《中国美术百科全书》出版之际 刘士忠,管维

15.把连环画当做文物来编 刘昕

16.常销,因为经典——《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编辑出版手记 覃西娅

17.书讯

18.吕敬人书艺问道

19.学心一点笔法奇秋风老去益生机——冯其庸先生谈艺录 张啸东,冯其庸

20.丘壑内营赞——读丘金峰山水 王伯敏

21.丘金峰先生画竹序 李伟铭

22.砚边谈笔墨 丘金峰

23.浑厚中见清逸丘金峰山水画读后 徐建融

24.西南·西南 黄宗湖

25.风规自远说刘杨 蔡超

26.六十年美术经典新中国精神风貌——"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 《美术之友》编辑部

27."讲·述"——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 《美术之友》编辑部

28.重述传统,定义自我——《悟象化境:传统思维的当代重述》油画展在京开幕 《美术之友》编辑部

29.秦汉——罗马文明展 《美术之友》编辑部

30.兰州画院在前进——评"大河魂-兰州画院美术作品展" 邵大箴

31.2009年全国美术出版社社长年会——暨《美术之友》编辑工作会议侧记 《美术之友》编辑部

32.艺术品投资的基本问题 西沐

33.简淡古雅说老教 徐声

36.艺术的"多样化"不应忽视艺术的核心 李东红,张良

37.无处不在的纹饰 钱永宁

38.以书之"五感"看当代儿童书籍之感官体验 胡海燕,逯海勇

39."眼中人"的变化——浅析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贾甄

40.中国地域性美术研究的探索与思考 付阳华

41.画中有诗的自觉实践——吴冠中作品中的诗画关系 姜业洲

42.现代设计初期的设计风格与材料 李斌

43.画面应该是画者内心情感的出口——写在《饕餮》作品获奖之后 陈昱

44.标志设计中正负形设计法的魅力解析 金晓丹

45.新中国中国画改造的三种模式 岳世宇

46.北京城市形象与景观规划设计 刘悦

47.数字艺术本质探讨 倪洋

48.现实主义的两次"理解" 张墨

49.现意性工笔人物画的语言研究 黄兆权

50.户外广告的视觉形式设计 白蕊

51.论中国民间美术程式化特征 邵筱凡

52.山人的鱼只能翻白眼 徐昕

53.富含人性的《流民图》 姜永帅

54.反向梳理城市化的命运神话 颜为昕,高正轩

2.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访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顾华明 刘竟艳,顾华明

3.穿山向海——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变革之旅 刘铁巍

4.探索的路 郎绍君

5.胸中丘壑指点云山——兼谈张伏山《指头怎样画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刘士忠,师界弘

6.科学的审美比较研究——读《中西美术比较》 冷梅

7.当代中国画品评新体系——解读《当代中国画品》 潘海涛,孟亚妹

8.名满天下的宜兴紫砂——《宜兴紫砂名人录》面世 陈力石,黄国楹

9.戏外连环画中曲——小议连环年画《天仙配》 刘永胜

10.一幅波澜壮阔的河北画卷——品读冀版精品工程丛书《典藏河北》 潘海涛

11.静听墨声——谈《荷花回来了》 李雪竹

12.盛世收藏的全景写照——写在《2009古董拍卖年鉴》丛书出版之际 李坚

13.晶莹剔透璀璨生辉——赏桂春《冰灯里的风景》有感 林宏海,王宇彤

14.视觉盛宴华美乐章——评《中国古代文物鉴定丛书——玉器、陶器、铜器、瓷器鉴定》 李坚

15.美轮美奂的团花世界 左汉中

16.阳光下的艺术与生活——兼评《晒太阳:跨越20年的艺术行动》一书 李黎

17.岩画:石刻的神像——《新疆岩画》中的四处场景 王族

18.《美术培训规范教学》打造长销美术图书品牌之路 林荣妍,黄奇

19.在追问与追寻中前行 冀少峰

20.30年的云与月 尚辉

22.吕敬人书艺问道 吕敬人

23.关注生活,坚持"真、善、美"——宋源文访谈 程宁,宋源文

24.以古为新秀润天成——读贾广健的工笔画 杨悦浦

25.为了"5·12"的纪念——"渡:国际应急建筑设计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美术之友》编辑部

26."泰特美术馆藏透纳绘画珍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美术之友》编辑部

27.捐赠是艺术品最好的文化归宿——"靳尚谊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美术之友》编辑部

28.实者慧——邹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赠李可染作品展 《美术之友》编辑部

29.向祖国汇报——新基地、新山西、新成就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美术之友》编辑部

30.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第一次新闻会在京举行 《美术之友》编辑部

31.嘉德春拍三件清宫旧藏书画共拍出1.1亿元人民币

32.水墨从心流清韵淡雅率真存野趣 左庄伟

34.解惑撰写艺术类文章 赵朵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文化齐鲁,海岱如画。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民勤劳。在对外的宣传与交往中,山东省充分发挥孔子及其思想的影响力,成功塑造了“孔子故乡・中国山东”的品牌,于开创文化交流新形式、开拓文化传播新渠道等诸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2月22日至3月3日,应韩国韩中文化协会全罗北道支部以及日本日中经济交流协会和山口县日中友好协会的盛情邀请,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建军率山东省文化代表团一行6人出访日韩。在日韩各友好团体的鼎力相助下,代表团成功举办了两场“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图片展”,拜会并采访了日韩多个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与当地的新闻媒体开展了良好的互动交流,达成了多项交流成果。

中日韩三国一衣带水,地理位置近,同属汉字文化圈,自古以来相互学习,交流频繁,关系非常密切。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在日韩广受推崇。“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图片展”不仅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还传递了山东睦邻友好的讯号。

近年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省友协合作,已在日韩成功举办了10余次“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图片展”,有力地提升了山东省在日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次活动又有创新,选用的全是著名摄影家、走向世界杂志社社长、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侯贺良的摄影作品。展出的70余幅图片中,内容涉及山东省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通过摄影家独特的视角,记录山东的变化发展。

这种以个人作品展来突出表现山东人文风貌的创新宣传形式,深受日韩友人喜爱。群山市长、釜山经济副市长等与中国驻釜山总领馆总领事、驻光州领事馆官员共同出席了代表团分别在群山和釜山举办的图片展开幕式。韩国KBS电视台、JTV、全罗日报、全北新闻报社、釜山日报等全罗北道和釜山的十几家新闻媒体主动成为图片展后援单位,并对图片展进行了充分报道。

访日期间,日本下关市市长会见代表团并接受了采访。山口县和冲绳县等地的政府官员、民间友好人士以及山口电视台、山口新闻报社、冲绳电视台、冲绳新闻报社等媒体负责人与代表团开展了积极的互动交流。代表团团长李建军提出的加强双方文化、新闻交流合作的建议引起了日韩方面的浓厚兴趣。全罗北道政府等表示将择机到山东省来开展包括图片展在内的文化交流活动。

出访期间,代表团广泛拜会了日韩各地的老朋友,进一步密切了与韩国全罗北道、日本山口县等山东省友好省道县的友好关系。釜山是韩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通过本次在釜山市成功举办图片展,极大提升了山东省在韩国的知名度;受冲绳县委托,山东省的老朋友――山口县日中友好协会协会长力邀代表团访问冲绳县,并亲自陪同前往,为代表团介绍了很多新朋友,达成了多项重要合作意向;代表团还访问了大分县和福冈县的友好团体和友好人士,为山东省对日交流开辟了新渠道。

此外,代表团与日韩多家新闻媒体就加强交流合作,特别是在人员往来、交换节目和新闻稿件、提供采访支持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今后将研究具体交流计划。韩国新全北新闻报社、日本冲绳电视台等对与山东的媒体开展交流非常积极,委托代表团介绍合作伙伴以便缔结友好关系;探讨了在韩国设置韩文版金桥杂志社分社,加强对韩宣传事宜;计划利用省友协在日本朋友多、渠道广的有利条件,创设并发行日文版杂志,开创山东省对日宣传新局面;与韩国、日本的友好团体探讨了山东省向韩国全州乡校和定于2012年5月完工的日本冲绳新建久米至圣庙赠送大型孔子石像的可能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批注,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对话,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和发现。运用批注,学生可以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出阅读心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的批注大致可以分为感受式批注、质疑式批注和评价式批注,当我们了解学生在预习时所写的各类批注时,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

一、感受式批注——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

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受。预习时留下的感受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于文本到底读懂了什么。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课,课始先让学生挑选预习时感受最深的一处与同学交流。有学生读出了作者那份愉悦的心情:“我觉得作者一定是很喜欢大自然的,因为他说‘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有学生关注到作者的遣词造句:“我也读出了他的愉悦心情。因为作者说‘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他用了一个‘撞’字。我们平时撞上东西都是很痛的,我就不喜欢撞上什么东西。可是作者‘撞’了后还有好心情。就像我们说的心情好时什么都好。”有学生关注到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老桥、树林、山泉、泉水、瀑布、白云、花朵都当作人来写,说它们是作者的好朋友。”“我特别喜欢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用了很多的排比句,也用了拟人的手法,好像作者就是山中景物的密友,知道它们在想什么。”“我喜欢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把那座古桥说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这座老桥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个比喻很形象。”……

这些感受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通过预习,加上原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已经有一定的高度,我们必须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教学的预设起点与学生的实际起点相互吻合。

二、质疑式批注——了解学生读不懂的是什么

学贵有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质疑式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还有什么读不懂的,以便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有近80%的学生在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暖”和“寒”字上打了“____?”教学《山中访友》时,很多学生在课题结尾处批注道:“为什么要用‘山中访友’为题目呢?”“课文明明写的是花草树木这些山中的自然景色,为什么作者要说去访友呢?”……又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金色的脚印》时,有将近90%的学生对最后一句“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提出了质疑:“脚印怎么能说是‘金色’的呢?”

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这些问题不正是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吗?但不同的是,这的的确确是学生自己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经过思考所产生的,而并非教师有意提出的。

三、评价式批注—一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评价式批注是着眼于作品中的某词、某句、某段,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会关注到全篇或某段的写作结构,抑或是某处某段的修辞手法等。

这种评价式批注大致包括两类,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例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后,有的学生写下了对詹天佑的评价:“詹天佑不怕困难,对工作高度负责,真值得我们学习。”学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的学生写下了对鲁迅的评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另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揣摩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等。例如,有的学生在读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批注道:“一个‘绿’字,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江南。”有的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时写道:“‘野’字用得太妙了,它概括出了索溪峪的自然美。”当读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时,有学生竟然这样批注:“看似结局很美,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人间,但这更体现出小女孩的可怜之处,安徒生真善于用对比的手法,以‘喜’来衬‘悲’。”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山风的呼唤”是志愿从事公益教育事业的各界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民间慈善组织。2007年7月成立于广东省广州市,“山风的呼唤”是一个立足广东,面向世界的独立社团。

二、活动回顾

2007年暑假,由来自广州的杨玲,张冀发起,联同其同事,邻居,朋友和其同学以及三名大学生积极响应,成功组织、策划、前往湖南隆回县小沙江中心中学义教一个月。至今持续三年对33名特困学生进行了扶贫捐资助学,为贫困孩子的家庭缓解了负担,为他们的心路指明了方向。

2008年7月,“山风的呼唤”与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开展“花开的声音”联欢活动。包括参加义卖/认购智障朋友的绘画作品,与慧灵学员齐聚广州市蔬菜公园,到广州白云区龙归的慧灵家庭联欢等。切身感受与智障人士一起的不一样的一天,多点关心、理解他们,宽容和珍惜身边人。

2008年8月,“山风的呼唤”回访小沙江,确实落实捐赠的助学资金到位的情况,受资助学生的现状和变化,增加新的资助对象和对学校基建支援项目。

2009年暑假,由来自广州的张冀、杨玲发起,联同其朋友和六名大学生义工组团,奔赴肇庆怀集县黄庆小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义教活动,为当地捐赠全新课桌椅230套,衣服、书本、体育用具等若干。同时扶贫资助怀集一中3名高中生,当地4名小学生,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减贫的机会,得到当地居民的一直好评。当地教育部门因此引起重视,计划重建校舍。

2012年1月1-3日前往梅州蕉岭踩点,走访蕉岭侨兴中学,晋元学校,会见蕉岭县委领导和县团委书记,我们的组织和活动广受他们赞同和支持,并答应给予我们今年活动尽可能的支持和协助。2012年3月奔赴清远佛冈走访3间小学1间中学,对燕岭希望小学的贫困生进行上门探访。和学生做了简短的交流会之后,深入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并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用心学知识。3月底确立了资助7名学生的方案,并将助学金2900元汇入专用账户中。

从成立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行动,致力于为山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知识、了解外界、拓宽眼界、扶贫助学渠道和平台。

2012年的暑假,我们将在梅州蕉岭广福中学开展我们新一期的夏令营活动,为当地带去新鲜空气,同时为城市学生提供体验生活,了解乡村儿童生活,感受乡村生活的机会,促进城市和山区孩子结伴共同成长。

活动综述

(一)活动名称:“山风的呼唤”2012年蕉岭义教夏令营

(二)宗旨:

利用工作、学习之余,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启发和激励贫困儿童及家庭,组织其在假期进行学习,让孩子们与我们快乐地学习,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和习惯,为乡亲们提供建议减轻生活、思想重负的方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共同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而努力。

(三)性质:

“山风的呼唤”是志愿从事公益教育事业的各界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民间慈善组织。义教夏令营是一个纯公益的教育活动,是一个面向乡村教育的纯公益性质的义教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谋求任何个人利益。对边远地区的帮助以传教授先进知识和改进思考模式为主。加入本计划的义教老师是自愿、自发的。在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规章的同时,接受党、政府和有心人士的监督。

(四)指导思想;

我们“山风的呼唤”的核心价值观:助人自助,成就梦想;平等交流,开拓视野;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求实进取,诚实守信。

(五)目的:

团结、动员和组织乐于为公益教育事业奉献力量的单位和个人;以捐资助学、义务支教为中心;对遇到困难的乡村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与心理扶助,“助人自助,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