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色彩学

色彩学

色彩学

色彩学范文第1篇

2、有活力感的颜色中,一般来说免不了亮度较高的翠绿色系颜色的添加。无论是高明度的暖色调颜色与翠绿色系色彩搭配;還是令人想到到土壤和树杆的土褐色与翠绿色系色彩搭配,能够给人产生大自生机盎然的体会。

3、给人太阳般体会的颜色,以不一样亮度的暖色系互相配搭主导。另一个可以配搭某些暖色系颜色,比如:红色系和橙色系,给人产生太阳与开心、对外开放与魅力的觉得,視覺冲击性较强。

4、清新的颜色,应用高纯的深蓝色和翠绿色系中的色彩搭配会造成清新的觉得。暖色系的颜色互相配搭不可以产生清新体会,但是在深蓝色配搭中,稍配搭一点儿纯净度较高的淡黄色能够在展现出清新体会。

5、给人喧嚣体会的颜色,一般用增加色彩区别来反映。色彩区别大的色彩搭配起來会给人杂乱、弹跳的体会,这便能够非常好地造成喧闹的实际效果。单一化色彩特别是在是冷色系的颜色相配搭不可以反映喧嚣的氛围。

色彩学范文第2篇

设计色彩课最早起源于包豪斯色彩分析课,色彩分析课理性色彩非常强,它是站在科学角度研究色彩。目前。国内外很多设计专业美术教学都开设了观念艺术、材料等内容,以往绘画占绝大部分的美术课已经取消了,设计美术教学必须重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设计色彩是设计美术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一定要将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效结合到一起。装饰色彩和色彩构成等现代设计课程是以包豪斯教学体系为前提下进行演变得来的。室内设计等色彩教学工作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表现力,要加强色彩训练,增强学生表达设计意图能力。要使实用性和艺术性充分结合,需要改革设计色彩教学,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1、加强以实体空间与模型为主要内容的体验训练

设计色彩是设计美术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加强学生的色彩训练工作,将色彩训练加到三维空间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体验到色彩的魅力。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适当增加空间色彩课,设立空间色彩课能够让学生准确的理解空间,进而才能准确的表现空间。在进行空间色彩课时,可以辅导学生运用彩色的纸板制作代表空间的模型,再通过绘画展现各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建筑类美术课时,要设立一些动手操作环境,要求学生描绘自己设立的空间场景,指导学生利用创造性色彩展现现实空间关系,使学生形成全面空间感,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利用各种色彩去设计空间。另外,可以要求学生在特定光线条件下利用色彩展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常见场景,构建三维体验和二维体验间的感受联系,让绘画过程变成是不同色彩的研究与利用过程。

2、重视写生训练

通常情况下,学生色彩感需要从两方面着重培养,第一方面是通过写生感受感性色彩,第二方面是利用色彩构成课理解理性色彩规律。写生中的风景写生与静物写生两种训练方式能够形成感性色彩感受,因此,要开展设计色彩教学必须先学会客观景物写生,教师要指导学生面对各种物象时,仔细观察物象构成的各个体、面、色彩及材料,培养较强的观察空间能力,只有会观察,才能进一步学习如何描绘。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写生能力,一定要不断探索新的训练手段与观察方法。进行色彩教学工作时,必须重视空间关系展现,空间关系可以分成浅空间与深度空间,浅空间是背景和图形前后关系,它注重运用色彩规律组织画面,深空间可以理解为透视空间,是在二维平面基础上形成三维空间。利用多种物体相组合的形式可以训练学生利用色彩表达空间、深度,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加强形象思维。

3、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在开始设计色彩教学工作时,要注意参照设计作品及绘画作品进行分析。绘画是利用二维画面来展现三维空间,根据色彩教学的具体情况,可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将色彩在多媒体视觉下进行形象化处理,赋予色彩以情感化、人性化,从而激发学生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对色彩产生浓厚情的感体验,使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始终充满着极大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色彩应用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现代艺术的飞速发展,绘画与设计已经在抽象点、抽象线及抽象面方面实现了统一,于是借助多媒体开展色彩教学是探索视觉语言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开展色彩设计课教学工作过程中,多媒体高科技的运用是色彩教学的必然趋向。对比分析每个时期绘画、艺术家的风格,研究空间和色彩间的管理,能够加深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多媒体加强教学工作的开展是色彩教学的重要举措。

二、结语

色彩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色彩 色彩应用 思考模式

数字色彩作为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课程开设已经有段时间了,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纷纷开设本课程。传统的色彩构成用颜料绘制,显得费时费力,而数字色彩利用电脑等数字化设备的帮助,能让学生更有兴趣、更高效快速地完成色彩构成的学习。本文从数字色彩的教学实践方面探讨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最初接触数字色彩的阶段,往往不太适应课程的内容,会为基本概念和色彩模型所困扰,这种新鲜的色彩模式不光带来了工具上的改革,同时也颠覆了他们传统的色彩观念。因此,在初开始的教学阶段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和强化。

一、对数字色彩理论体系的正确理解和接受

数字色彩体系与传统色彩体系虽有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它以现代数字媒体理论系统作为基础,以红、绿、蓝(R、G、B)光色为三原色,这就与传统色料中的红、黄、蓝三原色的色彩体系产生了根本的区别。这也成为学生必须接受的第一个“新鲜事物”。

二、避免陷入软件的迷思

由于数字色彩本身的特点,学生的作图手段发生改变,练习和作业都用图形图像软件,且由于此课程多为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所以很多学生之前并未接触过这些软件,在学习的同时,学生需要对软件进行学习与熟练。这本是两全其美的事,即学得了色彩知识,又练习了软件应用,但事实上,很多学生过分苛求于对软件的熟练操作,更关注软件的使用、特殊效果生成,忘记了本该把重点放在色彩的科学合理搭配上,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一点上,应该从教师和学生同时入手,在教授课业内容的时候,强调对色彩的解读,时时刻刻提醒学生:色彩设计不是靠电脑,而是靠人脑,不要过分依赖软件,要重视感性思考和理性思考的结合。

了解了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后,进入创作阶段。最初接触数字色彩的学生,更多的是用感性来思考题目的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思维发散、活跃,想到的东西很多,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但同时也会由于色彩应用经验不丰富而造成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即使作品做出来,很多人的色彩设计也是过于繁琐、无序。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引导,不光教授如何搭配色彩,也要教授如何思考:简单——复杂——简单。

引导学生进行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思考模式,第一个简单往往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得到一个题目或者一个课题,脑海里迸发出来的第一个模糊的想法或概念便是个简单的想法。这种单一的感性认知优点在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此期间会产生很多的想法和点子,在一种无意识的放松状态下进行,没有思想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进入创作,激发其创作的兴奋状态。这种从模糊意识出发的创作方式,其结果要么是作品的色彩表现含糊、错误,要么就是半途而废。因此,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在第一步简单的联想和选择做完后,引导他们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也就是进行复杂分析。首先要看一看上一步决定的设计方向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课题,如果没有,果断舍弃,重新思考和选择。一旦设计方案确定,就需要挖掘已选题材里深的层次和更丰富的内涵。接着上一步的关于红色的题目,如果选择了“火”作为表现红色的素材,那么就应该引导学生深挖“火”这个字背后的含义,拆解其含义,并用色彩来描述这些含义:青年人是火热的、热火朝天的劳动、上火、篝火晚会、鬼火等等。通过拆解出来的含义,用理性的思考来分析用什么色彩可以将这些信息表达,比如刚刚拆解出的词汇就可以用橙色、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进行表达。这就需要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拾色器,拾取尽量多的色彩信息,这便是复杂的思考阶段。

经历理性的思考后,学生需要对这些色彩信息进行梳理和筛选,这一步便是将复杂重新变为简单,让庞杂的色彩信息变成概况、准确、精炼的色彩语言。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不在于颜色的多少,而在于色彩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作品的信息与精神,设计用色越少就越好。此时应该引导学生首先分析上一步产生的各种色彩之间的主从地位,再通过这种主次关系进行筛选和删减。

色彩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色调 观察方法 色彩感情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onality teaching of the color

Yan Lili

【Abstract】The tonality of the color means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the color in a picture, is the big color effect, is the theme of the color application and can show the general sense of observation of a picture. The tonality, as one special color form, is very necessary for representing the sentiment,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feel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color painting.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expatiated on the factor which has influence on the tonality and on how to master the tonality of the picture plane.

【Keywords】Tonality Way of observation Color feeling

色调是指画面物象色彩的基本倾向,是画面色彩均衡和对比的集中体现,具有强烈的感彩,是画面诗化的节奏与灵魂,是画家情感寄托的载体。自然界中光源、气候、季节以及环境的变迁,本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色调,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一种统一的色彩就是自然中的色调。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光线、不同的地域总给人不同的色调感受,红色调的庄严、黄色调的辉煌、绿色调的典雅、蓝色调的浪漫、紫色调的神秘、银灰调的高贵……色调本身就因人们审美心理的存在而具有感彩。作者自己主观情感对色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彩随心动、笔随意转,游刃有余地运用色彩和把握全局色调是色彩写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1.色调变化是丰富多样的,概括起来,色调的形成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1 光源。同样的物体如果在暖色光线照射下,物体就会统一在暖色调中;如果在冷色光线照射下,物体又会被统一在冷色调中。当光线带有某种特定的色彩时,整个物体就被笼罩在这种色彩之中。在戏剧舞台上,不同颜色的灯光对舞台色调的影响就是光线决定色调最明显的例子。

1.2 固有色。物体固有色对色调也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固有色是决定色调最基本的因素。例如:一片山林在春天时呈现出一片嫩绿的色调;而秋天则呈现出一片迷人的金黄色调,冬天叶落草枯则呈现出一片灰褐色调。这些色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固有色的变化。我们说某幅画是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或黄色调的,指的就是组成画面物体的固有色,就是这些占画面主导地位的颜色决定了画面的色调。

1.3 高调与低调。主要指色调中颜色的明度和亮度的对比。在对一幅画的色调进行构思设计时,同样是绿色调可以有高调和低调之分,同样是冷色调或暖色调也可以有高调和低调的区别。高调绘画的色彩亮度高,色彩之间的明度对比弱(明暗反差小),画面特点是清淡、高雅、明快的。而低调绘画在色彩上用色浓重、浑厚、亮度低,色彩的明暗对比强烈,画面特点深沉、结实,富于变化。色彩明暗对比的不同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色调变化。

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绘画中色调的形成与变化,在实际绘画过程中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和作用,我们要学会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来为我们的绘画服务。光源、冷暖、固有色、明暗对比这些因素是我们学习掌握色调的中心问题。

色调在一幅作品中非常重要,如果作品没有一个统一的色调,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色彩画中的调子往往是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一幅作品中,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现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直观地使欣赏者受到感染而产生美的联想,使欣赏者的情感和注意力被画面中的色调所影响。

初学色彩画对色调的把握有两个误区:一是掌握不住色调,只是局部地描绘物体色彩,这种凑色块的办法使画面形成不了完整的色调,给人一种画到哪儿算哪儿的感觉;二是无视客观景物的色彩关系与倾向,无视对客观世界的对象的真实感受,这样画的结果是色调雷同、虚假,把变化丰富的色调表现得十分单调、乏味、枯燥。

2.如何把握画面色调呢?

2.1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把握整体倾向。艺术家观察色彩与普通人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家是用整体的眼光观察自然世界,看到的是客观物象色彩全貌和内在联系,而普通人是以局部的观察方法看到的是物象孤立的色彩片段。在观察色彩的过程中,要进行整体的分析比较、概括物象的色彩关系和层次关系,捕捉色彩的整体关系,而不要拘泥于细节和局部的变化,正所谓“连起来看”、“掠过去看”“画关系”,实际上就是整体观察比较的表现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用多层比较的方法从大的层面到小的层面逐一分析,像剥笋皮一样层层推进,把握大色调对比和色彩“微差”的变化关系,才是色彩写生绘画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固有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为条件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倾向。受光部多考虑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部多考虑环境色,背光部色彩相对统一些。比如一块淡黄衬布,放上一堆红果子与放上一堆绿果子,在这两种不同情形下,不但果子的颜色变了,而且那块淡黄衬布也会因为与之共存的条件发生变化,它自身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2.2 多看优秀作品提高色彩修养,就会画出好的色彩来的。如《卢昂大教堂》的画面,总色调是由三种色调组成:一是教堂亮面的暖黄色调,二是冷色组成的蓝天和教堂暗面,三是教堂门楣朝下的部分受地面暖色影响,形成冷中带暖的色调。三者之间有主调(教堂亮面)有辅调二和三,主调决定了全局的总色调与辅调相对比又相衬托,相互影响又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局部的细微变化又统一于整体色调之中。亮面细部色彩是很丰富而有变化的,但它却不花,而且远看只觉得它是教堂的实体而不是色块堆砌,如果迷醉于细部色彩的丰富性,而忘了整体色调的统一性,结果既失去了色调,也失去了色彩,留下的不过是五彩缤纷的颜料而已。

2.3 色调与人们情绪的联系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挖掘探索新的联系,才能丰富色调的表现力。绘画中艺术形态的色调是自然形态的色彩调子经过画家的感受,根据表现绘画主题的需要提炼、加工而成的,它比自然形态的色调更集中、更强烈,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美感。画家眼中的物象是画家对物象的形象感觉和认识,画家眼中物象的色调也不是自然对象色调的翻版,而应是作者感情的形象表达,是作者与物象及其色调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作为绘画语言的色调,也只有能做到表达作者情绪和感情时才真正具有艺术性。确切地说,一幅好的绘画,不是被画征服了,而是被作者的感情征服了。如:凡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的宁静、素雅的色调表现了梦幻般的田原景色,其表现手法就是在感受真实色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夸张、概括的产物。

塞尚说:“色彩有自己的逻辑,画家只服从这个逻辑,而决不受自己头脑中固定模式的支配,他必须永远遵循他眼睛的逻辑,如果他能准确地感觉,他就能准确地思考。绘画是视觉的艺术,艺术的特点在于我们用眼睛在思考。”色调是一种独特的色彩美感形式,它对于表现绘画主题思想、情调意境,具有无法替代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色彩学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色彩学说 色彩应用 色彩教学

一、近代色彩学说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在牛顿前,中国古人已经将色彩依五行学说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称作五色。据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有关于色彩的论述。但那时对色彩的研究无论国内国外都仅限于哲学范畴。17世纪,牛顿把太阳的光线,用棱镜分解出光谱后,色彩科学的研究、学说的建立才迎来革命性的发展。

1.光谱学说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把无色的太阳光从隙缝引进暗室,在通道上放置棱镜,光通过棱镜产生折射。当折射的光碰到白色幕布时,在那里显现出如雨后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带,色带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秩序排列着,这条色带被命名为光谱。

牛顿以前的学者,认为白色是最简单的光线,牛顿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这种被分解过的色光,即使再一次通过棱镜也不会再分解为其他的色光。光谱中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单色光。被分解过的色光让它们再经过一个顶角较大的倒置棱镜,结果这些色光重新复合成白光。

通过实验,牛顿证实了白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复合而成。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线称为全色光,白光是全色光。自然界之所以绚丽多彩,就是因为有了全色光的照射。

2.三色学说

在牛顿发表“光学试验”一百多年之后,英国医师和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于1801年创建了色觉三色理论。托马斯·杨认为,色彩感觉依赖于视网膜本身物质的固有特性。他认为在视网膜的所有位置上都同时存在三种,分别是红色、绿色、蓝色形成共振的粒子。当接受光照后,粒子分别按各自固有的共振曲线共振,并分别经三种神经纤维将各自的振动值传给大脑中枢形成色觉。多少年来,笔者一直为色光三基色、色料三原色能混合出丰富的色彩,而它们本身不能由混合得到而困惑。“三色理论”是否解释了一些此类问题,色彩的奥秘还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

3.电磁学说

托马斯·杨创建色觉三色理论30年之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诞生了,这位“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揭示了光的电磁本质,证明了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光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光是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我们每天都在和色彩打交道,有光就有色,有光就有电磁波,那么有色彩就有电磁波存在的说法,应该是合理的。我们现代人使用色彩就应该考虑到色彩(电磁波)对人的利弊。

4.拮抗色(对立颜色)学说

德国心理、物理学家埃瓦尔德·赫林。1878年提出了拮抗色即对立颜色学说。这种理论假设有6种独立的原色,即红、黄、绿、蓝、白、黑色,它们分别组成三对:红和绿、黄和蓝、黑和白拮抗色机制。因为彼此在感知上不相容,不存在带绿的红色,也不存在带蓝的黄色,赫林的拮抗色(对立颜色)理论解释了三色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色觉现象,如补色现象。

二、近代色彩应用与现代高校色彩教学

19世纪后半期,印象派绘画在法国诞生了。印象派画家是牛顿时代后色彩学说应用的先驱。先有了革命性的色彩学说才促进了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印象派最伟大的革命是利用了反光和反光的空间混合原理。印象派绘画把短小的笔触点到画布上,利用空间混合原理产生一种富有生气的视觉混色效果。它的画面最吸引人的是绚丽的色彩和颤动的阳光。

光学试验的发展给色彩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启示。用众多的光电组成原理制作成大型霓虹灯;利用高频头、显像管吸收色彩信号和还原色彩,制成彩色电视机;彩屏电脑遵循光点的原理不断地推陈出新,影响我们的生活。

近代提出的形态、色彩的运用须符合人的内心要求的观点,影响了设计之风潮。对此,笔者深有体会。2003年笔者在广州乘地铁,因听不懂广东话,又看不到外面车站站台名,怕坐过站而非常紧张。当时就想如果每个站台的空间环境用一种色调来进行设计,当列车刚进站还没停下来的时候,从车窗就非常容易地看到列车外面站台色彩环境,通过色彩环境就知道自己要下车的地方,这样将会给不懂汉语和粤语的国内外乘客,及听不到声音的聋哑乘客带来很大的方便。

电脑的应用和普及,对色彩科学的影响也是必然的,是不可阻挡的。有人说社会文明的标志有三:一是轮子的出现,二是蒸汽机的发明,三是电脑的诞生。每一个文明都给人类原来的生存状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电脑的诞生使现代人的生活进入数字化的生活状态。数字色彩的实践和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电脑辅助设计,扫描仪、彩色打印机、数码相机、数码录像机的使用等。可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色彩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材还停留在“色彩构成”上。学校开设的电脑软件课程,也只是讲讲简单的操作而已。很多人只知道与颜料相关的“色彩学”,不知道与色光相关的“色度学”,不了解色度图和比色料色彩更为宽阔的色彩空间,甚至提及数字色彩,就要承受故弄玄虚之嫌。色彩科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色彩科学的普及、利用和开发,高校色彩教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色彩教学应走在色彩科学的普及、利用和开发的前面,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技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改变色彩教学现状要思考几个具体问题:其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博大精深,也只有博大才能精深,有博大做基础,精深才有可能;其二,教师不但要精深本专业,还要研究相关学科的发展,关心学科发展与社会应用问题;其三,教学管理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教学大纲,支持鼓励相关人员编写新内容的教材,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这些工作做到实处,高等艺术院校的色彩教学现状才有望得到改变。

参考文献

[1]张梅等《新设计色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