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学专业

药学专业

药学专业

药学专业范文第1篇

教学方法欠佳在藏药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汉语授课教师容易简单化的将汉族学生的授课模式直接应用,不能将抽象的理论处理为接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语言。导致藏族学生听不明白、想不透彻,学习跟不上教学。另外药物分析有不少枯燥单调的内容,知识点琐碎难记,原理复杂,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反应历程不易掌握。如果教学理念僵化、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将深奥的知识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

目前我校藏药专业药物分析课程都是由内地医学院校毕业的汉族教师授课。汉族教师要尊重少数民族,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换位思考,充分理解藏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实际出发,细致耐心的解决问题。不仅要传授好专业知识,还在思想上给予指导,做学生的知心人,生活上给予帮助。要加强汉族教师对藏区文化经济、生活风俗等背景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对藏族学生的了解,更好的掌握学生心理、学习习惯等,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定期举行相关教研活动:与藏族教师共同探讨学生民族心理、学习特点、教学方法等;举办学生座谈会,及时发现学生诉求,解决学习困难;要求任课教师参加藏语培训班,使沟通更加有效,加强他们和藏族学生的亲和力。补充教材内容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m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拥有丰富的中藏药资源。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中藏药分析,可以培养藏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有意识的关注中藏药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增加藏族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其更加热爱所学专业,对毕业后工作定位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还可在教学过程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中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毒牛奶(三聚氰胺)、毒大米(黄曲霉素)、毒饮料(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酯、2─乙基己基)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体现在本学科的分析方法里,如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猪肝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药物残留。适当增加类似的知识,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而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教学手段药物分析教学中有许多枯燥抽象的内容,藏族学生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不容易理解。对于复杂的药物化学性质,即使理解了也不容易记忆。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缓解汉藏语言障碍。丰富的图片、动画、短片等,可将晦涩乏味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有趣生动、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减少厌学情绪。例如药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氧化还原的电化学反应等,这些微观的运动变化可以用多媒体做很好的诠释。此外,在实验课中也要将传统授课方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做有机的结合,如药物分析精密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使学生能直观、细致地观察到先进实验仪器,快速掌握操作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大部分藏族学生今后要从事与藏药质量控制相关的工作,但是现行教材内容很少涉及中藏药分析,而且在医药知识以成倍速度增长的今天[5],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正确的学习思路有助于藏族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药物分析主要研究药品真伪、纯度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应该教会学生从药物化学结构入手,先理解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再根据性质引出鉴别、含量测定。如维生素C的分析,首先进行维生素C化学结构的介绍:维生素C化学名2,3,5,6-四羟基-2-己烯酸-4-内酯,具有烯二醇结构,有2个手性碳。根据烯二醇结构,使维生素C具有酸性、还原性;根据手性碳,使维生素C具有旋光性。根据烯二醇还原性,有维生素C的硝酸银、2,6二氯靛酚鉴别反应,二氯靛酚及碘量法含量测定。

对于一些难点、重点及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第四章中分析方法验证,课本中只介绍了验证的内容及定义,但缺少具体实例,内容枯燥、不易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在介绍基本概念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查阅科技文献,组织讨论,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交给老师,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学生经过查文献、讨论、写报告这三个过程,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还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撰写科技论文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合理地安排开放性、设计性实验是培养藏族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设计性实验的一切步骤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小组讨论实验原理、方法、使用药品仪器等,确定方案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数据分析正确合理、结论明确。整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6],为日后藏药科研工作打下基础。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端精密仪器在藏药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红外分光光度法(I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等。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藏药专业药物分析实验必须增加高端仪器的使用,删除一些内容陈旧重复的实验。我教研室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增加了学生实验:HPLC法测定藏药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AAS法测定藏药佐太中汞含量、人体血浆中SMZ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测定、大鼠尿液中奥美拉唑含量测定等。实验涉及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等环节,应用了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AA7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分析仪器。另外,减少实验小组人数,由原来的每组5人减少到2人,保证学生接触到新仪器、新技术,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仪器的机会,掌握先进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中藏药分析工作打好基础。

作者:朱俊博 李向阳 尹月淼 程会云 单位:青海大学医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药学专业范文第2篇

PIVAS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名词,很多学生都没有听说过,以前的教材也未提到相关内容。因此,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医院药学》中有“静脉输液”章节,在学习该章节时让学生对静脉配置中心的地位、职责及工作特点、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有初步认识。而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对将来从事这项工作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联合护理系开展实验实训

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实训、生产”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建立“课程实验—基本技能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4]。药学专业学生通常接触的都是药学知识,开展的是药学和化学方面的实验,对护理无菌操作和护理配制药液技术并不了解,但静脉药物配制需要护理知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医院静脉配置中心都会和护理部联合,采用药师审核、护士操作的原因,按照国家规定,只有药学专业人员才能进行药物配制)。因此,我们联合护理系开展实验实训,模拟医院静脉药物配制流程,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身体会,加强学生操作技能训练,为医院提供操作技术过硬、能直接上岗的药学人才。

3组织学生到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参观学习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量大、风险性大,工作人员,无论是药师还是护士,都要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意识,确立以质量为核心理念,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维护患者合法益。配药是一项含有较强脑力劳动的强体力劳动,要在短时间内配出大量药液,必须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对配制人员的高标准要求。为了让学生体验配置中心的工作,我们和医院联系,在学习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时,组织学生到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参观学习,了解医院静脉药物配制流程,并请专业人员讲解其人员设置、药物配制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药学专业范文第3篇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重要且难学。本文通过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强化职业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适应当下职业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药学;药理学;教学改革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医学与药学相互联系的桥梁学科[1]。药理学内容丰富、涵盖面宽、理论性强,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但是整体系统性不强,大量知识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记忆,但是药学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因此给药理学的学习增加了一定难度[2]。教学实践证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课堂讲授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作评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性得不到完全发挥[3]。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尽快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药学岗位需求,药理学教学改革已成为我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根据就业需要,使教学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岗位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重大方向[4]。本文根据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现将改革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1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药理学既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又紧密连接医学和药学,药理学教师必须兼具医生、药师和教师的三重职能,而后才能游刃有余的授之于人。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知识,是成为一名优秀药理学教师的前提。尖端技术的融入,促进了学科发展,新药研制周期缩短,药物商品名称种类繁多,而且教材内容的更新跟不上临床用药的发展。因此,药理学教师应常参加临床实践,并通过网络不断搜寻和关注药理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及动态,及时掌握最新的临床用药资料和新药研制动态,不断更新和拓展药理学知识。而后紧密联系当下实际,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在教学中把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兴趣和创新力。再次,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教学课件制作技术。当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上述技能并不意味着就能上好每节课,因为药理学教师非师范院校毕业,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相对欠缺,所以教师只有对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认知过程等进行全面了解,才能科学的指导教学活动,以便更好地胜任药理学教学。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药理学内容复杂难学,整体系统性不够强,而且大量知识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药学专业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不多,因此想要很好的学习和掌握药理学这门课显得尤为困难。这就要求药理学教师必须要从药理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趣味性教学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决定兴趣,兴趣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而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兴趣,助于理解。结合这一特点,授课时,针对晦涩难懂的原理可以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可采用“姨为您扬名”谐音记忆,“姨”即瑞夷综合征;“为”即胃肠道反应;“您”即凝血障碍;“扬”即水杨酸反应;“名”即过敏反应。实践发现用谐音法记忆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比较方便记忆。再如可以采用歌诀记忆法将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如青霉素的歌诀是: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短短几句话就概括了青霉素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学生记忆起来省时省力,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适当案例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课堂重难点内容的教学方法。在介绍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时,可以讲述一个有机磷中毒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接着提问,有机磷中毒的病人为什么会有上述症状?然后提示,有机磷农药是一类胆碱酯酶抑制药,提示学生从作用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随后根据有机磷中毒的各种症状,提出问题,哪些是M症状、哪些是N症状和中枢症状,通过病例引入和问答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有机磷中毒及解救机制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3类比启发式教学类比启发式教学就是找出相似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发现异同点。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长期应用抗精神失常类药物氯丙嗪,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出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这种不良反应的表现与临床上帕金森病的病症相似,都有震颤、麻痹症状,但二者的治疗用药完全不同。如拟多巴胺类药物为常用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震颤、症状,但拟多巴胺类药物却不能治疗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误用之,反倒会加重精神失常,应该用中枢性抗胆碱药苯海索进行治疗。将这些相似知识点进行联系对比性记忆,有助于启发学生探索性思考,了解为何同样的症状,却不能选用同样的药物进行治疗,达到融会贯通、理解记忆的目的。

3丰富教学内容,紧跟国际前沿

走出课堂我们会发现,课堂上我们曾花了大量时间去讲授的代表药,在医院与药店很少有,而在药理学教学中作为自学的内容,例如感冒用药、消化系统药、呼吸系统药、维生素、铁剂、钙剂等,在医院与药店却很常见。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是医药公司和社会药房,往往接触最多的是OTC类药物,因此,药理学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应当与时俱进,教师要常到医院与药店进行调查,了解药物新剂型、新品种,及时掌握用药动态。再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5-6],例如让学生做抗感冒类药物的市场调查分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学习,亲手掌握最新的用药资料,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法、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7-8]。

4强化法律意识,渗透职业素质教育

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医院药房、医药公司、社会药店,从事药品研究、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工作。药品是一个特殊的商品,药学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法律法规意识,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以满足医疗需要、保障用药安全有效[9]。在教学中,可适当介绍一些科学家的成功事例和爱岗敬业的道德模范,用他们在逆境中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和爱岗敬业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的奋斗意识,并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例如讲授抗溃疡病药的同时,介绍澳大利亚科学家在遭到众人质疑的情况下,敢于向传统教条挑战,仍然坚持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改变了人类对溃疡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为世界数以亿计的溃疡病患者带来福音。穿插这样的故事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为学生将来刻苦钻研、努力工作树立了榜样。

总之,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教学资源,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走出课堂,摆脱教材束缚,根据岗位需要讲授相关药理学知识。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新的教学实践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恩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1(03):50~51.

[2]唐祖年,刘梦青.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药理学教学改革[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5):181~182.

[3]杨素荣,姚明辉,杨轶群,等.基础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12~114.

[4]郭丽君.浅谈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的改革[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2(15):8~9.

[5]周四元,梅其炳.搞好药理学理论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3):181~182.

[6]RuizJG,MintzerMJ,LeipzigRM.Theimpactofe-learninginmedicaleducation[J].AcadMed,2006,81(3):207~212.

[7]秦旭平,郑济方,覃丽,等.科研思维在药理学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药学教育,2008,24(1):25~26.

[8]刘莉,刘文洁,孟嘉,等.药理学启发式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5):479~480.

药学专业范文第4篇

高职药学专业教师与普通高校药学专业教师相比,不仅要求其掌握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药学专业实践能力.然而,当前高职药学专业教师还是重理论、轻实践,普遍表现为欠缺药学专业实践能力.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招聘重学历、轻能力.目前各高职药学专业教师的来源比较单一,能力基本是普通高等学校药学或药学相关类专业的毕业生.2005年前以本科生为主,现在基本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这些人专业理论基础较好,但很少经过实践环节锻炼,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医药类高职院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往往只注重学历层次,而没有将新进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作为招聘时的必备条件.

(2)职前教育缺少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目前,各医药类高职院校对新进教师都会开展上岗前的培训,同时各省市也会进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等,对高职教师和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培训内容基本相同.然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有着本质的差异,由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与普通本科院校也应有巨大的差异,而在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上两者又没有区别,必然导致新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得不到培训,同时更缺少药学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

(3)学校缺少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监管.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入,各高职院校包括医药类高职院校加强了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等,也出台了相关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及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办法等制度.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问题.比如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双师”教师比例,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中,不是注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认定,而是简单的以“双证”为标准,即有两种技术等级证书(讲师资格证+主管药师证或执业药师证)就可认定为双师教师.其次在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过程中也缺少评价和有效监管,致使部分教师下企业实践如同“走过场”,这些都导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4)缺少药学类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平台.由于高职药学专业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先天性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必须加强在职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有完善的高职药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平台.但目前高职药学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平台还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高质量、管理完善的高职药学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基地.目前全国还没有经教育部批准的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教师师资培训基地.第二,大多数的医药类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运行规范的校本培训基地.受制经费缺少,医药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与医药企业相比较,绝大多数都已是被淘汰的仪器设备,制约了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有部分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建立校本培训机制.第三,缺少企业参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都必须实行GMP、GSP管理等,医药企业普遍认为,教师下企业参加实践会干扰企业的正常工作,还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技术泄密等事件,因此企业不愿参与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5)职称评定制度不够完善.科学合理的高职职称评审制度对高职药学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引导作用.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与普通院校趋同,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缺乏明确的要求和评判标准,导致难以调动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忽视了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高职药学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安徽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也提出“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中心,以“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队伍”.为了提高高职药学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针对目前药学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缺失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多渠道引入药学专业人才,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今后高职院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可以通过放宽学历层次的要求,增加对新进教师的实际工作经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着力改变目前高职药学专业教师的来源单一的现状;同时和行业企业合作,引进聘用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既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又能适应高职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校本培训平台.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又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必须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将药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实训基地建设之中.首先制定相关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医药类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比如,在教师年度考核、“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职称评审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其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构建校本培训平台.医药类高职院校或系部应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构建校本培训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比如定期开展药学专业实践观摩教学;聘请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或技术能手来学校对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使教师在辅导学生和实际参赛中,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3)加强校企合作,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要建设好的药学类高职院校,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与医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如何提高企业积极性是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和企业合作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利益,不能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学校要尽可能为企业服务,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等.同时政府也需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校企合作,比如税收优惠等,以此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促使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在教师下企业实践过程中,学校必须加强监管和考核.比如针对药学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师专业实践的项目和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实践考核标准,明确教师下企业需要掌握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过程考核与评价,避免教师下企业实践“走过场”,切实提升药学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4)鼓励教师参加多样化的进修培训.外出进修培训对于专业教师拓展视野、增强专业素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医药类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师进修培训.一是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实践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的专业教师每年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或培训;二是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去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历进修或单科进修,每年可选派1~2名专业骨干教师进修培训;三是选派省级专业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或培训,学习国外特别是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职业教育理念,开拓专业教师视野,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5)注重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引导.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注重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引导,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引导教师加强对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可以通过完善高职职称评审制度,制定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标准,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学校也可以在教师年度考核和教学质量考核中加入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激励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强化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结语

药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1],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1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LunWenNet/Com]

2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

参考文献:

[1]BertramG,Katzung.基础与临床药理学[M].西安:国际图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