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寒食古诗意思

寒食古诗意思

寒食古诗意思

寒食古诗意思范文第1篇

“寒食”和“清明”是我国两个传统节日。清明是在阳历4月5日前后,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古代诗歌中的寒食节,往往把清明包含在内。古人过寒食节要吃冷餐,不许生火做饭,称为“禁烟”。

这习俗传说源于介之推之死。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19年,曾割下脚上的肉救过晋文公。晋文公归国执政后大封功臣时忘了他,介之推不愿言功,就与母亲隐居到绵山。晋文公为逼他出来,便放火烧山,不料他竟抱在树上被活活烧死。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严禁烟火,以后相沿成为定例,这样例有了寒食节,禁烟也便成为咏寒食清明诗的一个重要话题。唐代诗人孟云卿《寒食》诗写道:“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子推,即介之推。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的秀丽景色表现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伤感,以乐景写哀情。后两句意思是说贫居者常常不举烟火,并不完全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而是因为贫困,生不起火。在这里,我们触摸到了诗人一颗以民间疾苦为怀的悲悯之心。中唐诗人朝的《寒食》绝句,则把目光投向京城长安,投向大唐帝国的宫廷:“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一首很巧妙的讽刺诗,作者借汉喻唐,用意很明显。按照禁烟惯例,寒食节的夜晚不许点灯,只有皇宫可以用蜡烛照明。然而当夜幕落下之后,长安城中漆黑一片,而皇宫传烛五侯,只光照几户权贵之家。两相对照来看,诗人的褒与贬,虽然委婉含蓄,却并不难索解。

在历代歌咏寒食清明的诗作中,扫墓又是一个常见的话题,以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清明伤感》为例:“客中今日最伤心,忆着家山松树林。白石冈头闻杜宇,对他人墓亦沾襟。”家山松树林,指故乡的祖坟,杜宇,就是杜鹃鸟。传说蜀国君王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声悲苦,似说“不如归去”,最能触动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再如高翥的《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可见,扫墓这一习俗在宋代也很盛行。

寒食清明时节,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郊外春游是清明的另一习俗。春游古称“踏青”,始于唐,盛于宋。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皆见旌旗”的诗句。宋词人欧阳修在《阮郎归 踏青》词中写道:“南国春半踏春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还有南宋诗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两首诗词从不同角度地描绘了春游踏青时的盛况,寓情于景,叙写了春游春愉悦的心情。

寒食古诗意思范文第2篇

2007年全国卷I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以寒食节为题材;

2008年上海卷王安石《壬辰寒食》以寒食节为题材;

2008年北京卷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以重阳节为题材:

2009年重庆卷孔尚任《折桂令・问秦淮》出现了重阳节与端午节两个节日;

2009年安徽卷 舒颉《小重山・端午》以端午节为题材。

传统节日进入高考试题当然不是骤然空降,而是在社会环境熏陶渐染下的软着陆,又恰恰体现了高考语文贴近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特点。

2006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列入我国公布的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啜饮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佳酿。而2006年起,传统节日就开始辐射到高考语文的方方面面:病句、成语、现代文小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大阅读、第六大题等。涉及题型之广,火爆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诗歌是最能体现传统节日文化底蕴的题材。学生面对这一类诗歌时。往往因为不了解传统节日的一些别称,于是不知道诗歌描写的是什么节日;或者不知道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进而影响对诗歌主旨情感的理解;或者没掌握节日题材诗歌惯常的文化心理,做起题来事倍功半。

首先,总结一下此类题材诗歌通常体现的主旨情感。

(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悲情:佳节冷落度过,有家难回(热闹佳节是别人的,寂寞孤独是“我”的)引发的思乡念亲之情;或者悲己境遇,哀叹漂泊在外,被贬他乡,年华老去,抑郁不得志等不幸;或者感慨社会现象,表明心志等。

(二)万家灯火闹春桥的乐情:描绘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场景,尽情表达团聚一堂,辞旧迎新等人逢“书日”精神爽的愉悦。

必须了解的是,这类诗歌大多是体现一种悲情,大都是诗人们在佳节里用文字为自己的心情疗伤,以浇胸中块垒。所谓的幸福的人不码字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了解一下传统节日的称谓、来历、意义以及不同节目常见的文化心理。

经常入诗的节日有:除夕,元旦,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

(1)除夕:又称除夜,就是大年三十。有守夜,吃饺子的习俗。“岁暮纷多思”,郁闷之人总结自己过去的生活“一事无成百不堪”,往往更加难过。多表达哀情。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表达了在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之时,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自己远离家人,心境凄然难以入睡的心境。

(2)元旦:又称元日。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就是太阳,下面的“一”象征地平线,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昭示新的一天开始。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个白天,是辞旧迎新之日。或者讴歌新气象如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或者哀叹年华老去,时光荏苒,来能归家等不幸境遇。如刘长卿的《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表达的正是自己年纪老大,官职低微,被贬他乡而思归的心痛。

(3)元宵节:又称元夕,元夜,上元节,上元,灯节,在正月十五日。是春节后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观花灯的习俗。其描绘景色大都离不开“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灯火辉煌的热闹场景,但依旧多抒发悲情或表明心志。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宵之夜,月光依然普照,华灯照旧齐放。风景无二,但人事全异,今昔对比,写尽物是人非、不堪回首的伤感。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歌着意刻画了在繁华热闹的佳节里,偏偏避开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之处,一个人静静地站在冷清之地的人物形象,进而借以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寒食节:又称禁火节、冷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顾名思义,不能生火做饭,要吃冷食。是晋公子重耳为了纪念“功不言禄”被火烧死的忠臣介子推所立。到了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寒食禁火的习俗逐渐消失。多用以咏史思古。描写自己落魄处境,思归,抨击社会现实等。如2008年高考上海卷王安石的《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同时融合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好一份沉甸甸的伤感。

(5)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四月五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春游踏青之日。大多表达祭祖之日的忧伤或者身在他乡不能归乡祭祖的痛苦。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体现悼念已亡人凄迷纷乱的心境。

(6)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在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佩戴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多怀古凭吊屈原,表明心志。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舒颉的《小重山・端午》:“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的情怀。

(7)七夕:又称七月七,乞巧节,少女节,在七月初七。家家户户的女子把瓜、果等摆列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神乞巧。诗歌主角多为女子,多体现男女相恋相思,夫妻聚少离多,或者其他怨情。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日。有全家团圆,望月赏月的习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多表达思乡盼团圆之情。

(9)重阳节:又称重九,登高节,茱萸节,节,在九月初九。有登高赏菊,喝酒,吃重阳糕的习俗。多表达思乡念亲之情。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冬至:又称小至,冬节,长至节,亚岁。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节日共三天,百官纷纷朝贺,君王暂不听政,民间歇市三日。依然多用来表达思归等哀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寒食古诗意思范文第3篇

1 节日

现代生活中,我们与不同节日的亲疏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例如,“春节”“元宵”“中秋”这些传统节日今天依然有。春节合家团聚,元宵观灯,中秋吃月饼,这些过节的形式也基本没变。因此,读唐代诗人高適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以及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们立刻明白这是在表达除夕之夜、中秋之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重阳”节,现在主要是老人们才过,过法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读到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时就会产生疑问:“行军途中为什么想要登高?为什么登高还希望有酒喝?为什么想的不是故乡的人而是?”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古人九月九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寒食”节已退出了今天的生活舞台。要准确理解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一诗中表达的讽喻之情,就必须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寒食节是古代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义高洁之士介子推而设的,在清明前一天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了解了这些,我们对韦应物在《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渲染的清冷孤寂之感和思念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也就能感同身受了。

类似的情形还有“清明”与“冬至”。现在我们很少在清明祭扫时看到泪流满面的人,但清明祭扫的基本内涵没变——为了纪念已故的亲人。读杜牧《清明》诗就不会费解为何“路上行人欲断魂”。而“冬至”在唐代是个与春节差不多热闹的节日,所以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会抒发“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思乡念家之心声。但是现在冬至只是个节气,不再被当作节日,于一般人而言完全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浓烈的情感,因而我们也就很难真正体会白居易冬至之夜孤身在外的愁苦。

2 星宿

古人将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古诗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星宿的名称,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含义,也会影响我们读诗赏诗的效果。古诗中常见的星宿主要有:(1)金星。它有时于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古人称它为“启明”;有时于黄昏出现在西方天空,又被称为“长庚”。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另外它也叫“太白”或“太白金星”。古人认为,金星主兵象,根据它的出没可以预测战争的进程和凶吉。①例如王维《陇头吟》中有“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夜观太白,说明少年游侠心系沙场,渴望建功。(2)北斗星、南斗星。无名氏作《哥舒歌》中就有“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之句,以北头当空,渲染哥舒夜出的神秘气氛;李白《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有“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之句,以南斗衬托庐山之高;刘方平《夜月》中有“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之句,同样以北斗、南斗描绘月朗星稀的春夜。(3)参星、井星、商星。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李白《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之句,表现由秦入蜀山路的高峻难行。参星和商星(又叫辰星)则是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此出彼没,永不同时出现。②杜甫《赠卫八处士》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之句,表现了世事的离乱苍茫感。敦煌词《菩萨蛮》中则以“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作为表达爱情的誓言。(4)北极星。古人把它看作是帝星,称作紫微,用来指朝廷。李白《古风》其三十四中有“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之句。

3 时令

大多数表示时令的词和今天差别不大,但也有一些表意含混,容易干扰我们对古诗的鉴赏。

寒食古诗意思范文第4篇

钟声、塔影、诗韵之寒山古刹人文经典,构建庄严、雅致、出尘的环境。在此可以享素食、品禅茶、听钟声、调素琴、赏书画、览一卷线装佛经,思百年禅悦人生……

本页左上图起(按顺时针方向):寒山寺素斋馆内布置古朴典雅;庭院回廊蜿蜒曲折;素斋馆为仿古式建筑,匾额上书:江枫楼。

对页图: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

回味历史 踏足乐土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钟声名扬天下。

寒山寺是为了纪念寒山和拾得两位唐代高僧而建,殿内的两尊石刻和尚就是寒山与拾得。拾得后来去了日本,于是日本便有了拾得寺,可见寒山寺与日本有很深的渊源,每年都有大批的日本游客来寒山寺朝拜敲钟。而这些来访的日本友好人士不无对寒山寺素斋馆的素斋称赞有加,称其素斋选料新鲜、精良,口味醇正,从中能够品味出真正的素斋精华。

寒山寺下 随缘行素

素食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吃,重要的是追求心灵的纯净。健康、清心、慈悲,简单的一味斋饭,让我们更接近自己真实的心灵。寒山寺素斋馆推出的素食融合了宫廷素菜的精细,民间素菜的天然,寺院斋菜的纯正,海派素菜之精华,并且在传统素斋的基础上,主要推出深海藻类、野生菌类、 绿色蔬菜类、仙人掌类食品,倡导健康饮食。

菌菇类: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具有改善睡眠、美容、调理肠胃,降三高功效。

海藻类:能很快吸收钾、锌、钙及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具有舒张血管,增进免疫,降低胆固醇,抗辐射等功效。

魔芋类: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卵磷脂含有高成分的低聚糖。具有减肥,降压抗癌,补钙,排毒,增强免疫功能。

野菜类:含有各种抗氧化成分和丰富的营养,清热解毒、美容养颜,改善人体肠胃消化功能。

寒食古诗意思范文第5篇

近几年高考古诗阅读题涉及的唐诗较多。如2009年高考语文有5套试卷涉及到唐诗,分别是:广东卷、山东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西卷。其中以独诗阅读居多,也有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的诗或题材同情感异,或情感同题材异,或有某种意象上的关联。从所选唐诗本身的知名度上看,多为名家的非名诗(一般不常为人所道的不在中学生阅读的视野之内的诗歌),或为非名家的名诗,但所选诗歌都有深刻的思想底蕴和鲜明的艺术特点。

阅读唐诗,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整体看

要四看,即看题目诗人,看意象炼字,看语句表达,看诗后注释。看题目,是因为题目或为诗人写作的缘由、目的,或与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对象有关,或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看诗人,能向读者揭示诗歌的背景,诗人的风格、倾向等,诗人不同,作品内容和艺术风格就有所区别。看意象,是因为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某一意象表达某种情感,象征特定的形象基本上统一。看炼字,应关注诗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活用了的词,它们或使诗句形象生动,或增强诗句感染力。看语句表达,即要懂“诗家语”,了解诗人对语言的灵活处理,或因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目的是依据格律以造成音乐美。阅读时要还原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看诗后注释,是因为注释或暗示背景,或解释重点字词、典故,阅读的体会深刻全面与否,恰恰左右着阅读层面的高低,我们一定要用足用好注释。

二、定类型

唐诗根据诗人借助的事物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运用的基本表现手法可大体分为5类诗歌和5种基本表现手法。这5类诗歌分别对应了5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即①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发的语句中。②借物的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③借景的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④借事的即事感怀诗――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相结合――情在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处。⑤借古迹的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情在古迹与作者今处环境的相通处。

常见的5种情感:①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悲痛;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昔盛今衰,借古讽今的情怀。②人生志向,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寄情山水田园,归隐山林之志。③人生感受,伤春悲秋之情;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伤感;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告慰平生的喜悦。④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⑤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的5种艺术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爱恨情长的形象。

阅读时,5种诗歌类别、5种表现手法、5种情感、5种艺术形象要分门别类,对号入座。

三、品语言

唐诗的语言,就语言风格而言,有平淡、直率、委婉、自然、清新、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就语言特色而言,有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平淡无奇、清新淡雅、辞藻华丽明快、沉郁顿挫、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就语言手法而言,有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

品味语言,尤其是诗人炼字炼句的着力点,我们要把握其内在意蕴,寻求聚焦诗人情感的核心词、中心句,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力求既能意会,又能言传。

四、赏手法

唐诗的艺术手法,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烘托、照应、渲染、对比、象征、起兴、作铺垫、埋伏笔、浑然天成等。具体包括: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等。②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③表现手法,如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等。

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诗人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在把握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时,要从作品的整体性着眼,不能孤立地去看,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诗歌的形象,领悟诗人的感情。我们也必须弄清各种艺术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阅读训练一】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颔联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的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训练二】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3.这首诗的尾联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阅读训练三】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3.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阅读训练四】

汴河①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②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④?

[注]①汴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这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阅读训练五】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③家。

[注]①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以纪念春秋时期被火烧死的介子推。②春城:指春天的长安城。③五侯:指帝王的贵近宠臣。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说说孟云卿的《寒食》一诗的首句写景的作用。

2.从抒情方式和诗的内容两个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

【阅读训练六】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高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①,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梦泽:云梦泽,古代面积极大,包括长江南北大小湖泊无数,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到唐代,一般称岳阳南边的青草湖为云梦。②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张挂在厅堂上。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这两句诗的内涵?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七】

无题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①啮锁烧香入,玉虎②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③韩掾少,宓妃留枕④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①金蟾:旧注说“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这里指蟾状香炉。②玉虎:井上的辘轳。③贾氏窥帘:晋韩寿貌美,侍中贾充召为僚属,贾充的女儿在帘后窥见韩寿,很是喜爱。贾充知后,便将女儿嫁给韩寿。④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曹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了怎样的环境氛围,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本诗善于用典,试以颈联“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为例,说说引用典故的妙处。

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这首诗抒情的高潮,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唐诗的阅读》

阅读训练一:

1.江水的浩荡和两岸青山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实写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晃动,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感。

阅读训练二:

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一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来衬静;后一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之情。

3.写出了诗人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尾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阅读训练三:

1.“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松声”。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急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寻”“卷”“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即“咏人”――咏有为之士)

3.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重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阅读训练四:

1.李益的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皮日休的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益的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日休的诗以议论为主,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

阅读训练五:

1.以乐景写哀情。为后一句写自己远在他乡,在孤独贫寒中过寒食节作反衬。

2.从抒情方式上说,孟云卿的诗“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是直抒胸臆;韩的诗寓情于景,寄情于事,含蓄委婉。从内容上说,孟云卿的诗表现的是自己在他乡的贫苦生活;韩的诗描绘的则是上层社会达官显贵在寒食这一天的生活情景,其内涵就较为丰富。

阅读训练六:

1.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洞庭晚景的壮阔,寄寓诗人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2.洞庭风景壮阔,美丽,可以画成图障,张挂在豪奢的大厅,让那些贵人们赏玩,或许可以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风波之苦,含蓄地抒发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之情。

3.诗人几经贬谪,不堪流离漂泊之苦,在描写湖光山色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怨和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阅读训练七:

1.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

相关期刊更多

汉语史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武汉文史资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