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范文第1篇

关键词:CBR模型;民航;直接维修成本;经济效益

民用飞机的直接维修成本( Direct Maintenance cost, 简称 DMC) 是指在完成飞机的维修中直接花费的人工时和材料的费用。它是航空公司直接运营成本 ( Direct Operating Cost, 简称 DOC) 的重要组成部分[1],直接决定着民航飞机的经济收支。现阶段,随着智能化、现代化理念的深入,多种先进的维修理念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CBR模型是当前较为现金的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民机直接维修过程中适度引入与借鉴CBR技术,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维修质量与维修效率,同时能够节省民机直接维修成本,从而实现民航管理与运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一、CBR模型的基本概念

从本质上说,CBR模型是一种智能化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方式,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人类过往解决问题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运用之前的经验去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相对来说,CBRd的应用分为比较广,医学生物、机械组装、企业管理等等多个领域都可以运用此模式去解决操作与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多种问题。另外,根据CBR的核心精神与运营模式,我们可将其主要步骤归纳为,案例表示、案例检索、案例修改以及保存等等几个方面。

民机直接维修成本管理是当前民航综合成本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内容,我们应该从民航维修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多年来我国在控制民机直接维修成本的经验,积极构建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民机直接维修成本管理与控制体制,从这一点来看,民机直接维修成本分析与管理的目标与CBR模式的方式与作用是一致的,这是在民机直接维修成本分析工作中运用CBR模型的前提。

二、基于CBR模型优化民机直接维修分析的具体措施

(一)注重多种数据的采集,构建民机直接维修数据库

注重对之前相似经验的汲取是CBR模型的核心精神,这是提升民机直接维修分析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确保相关工作精确性与合理性的基础。因此,在今后的时间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民机直接维修分析过程中各类数据的采集,比如CRJ-700,A320 ,B-737,ERJ-145,MD-90等等机型的记录,并对其维修时段与维修频率、常见故障类型、维修成本(包括更换的部件花费以及人员投入等等)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从而明确民机日常维修成本概况,为以后民机直接维修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要注重数据字典的建设,数据字典是实现数据库安全、完整、可恢复与可修改的重要保障,工作人员可以把各类案例用重要字检索的方式进行排列,更加便于今后分析工作的开展。

(二)设计维修数据系统平台,实现民机维修成本分析的现代化

维修数据系统平台的构建是加速实现民机维修成本分析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民机维修成本分析科学性与精确性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在遵循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界面简洁的根本目标,综合选用包括Visual Basic、Visual C++、Visual Fox Pro、Delphi等等开发工具设计维修数据系统,增加飞机维修成本控制相似度的评估功能,授予用户登录该系统进行案例查询、案例增删、处理方式下载等等功能,这样一来,维修分析人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搜集到更为全面的案例,为民机维修成本分析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三)组织高质量的培训与讲座,提升民机维修成本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

始终工作在民机维修成本分析的第一线,始终注重民机维修成本分析工作能力的提升是确保成本分析工作效率的前提。许多工作人员对于CBR模式并不是十分了解,在应用起来难度很大,因此,航空公司内部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入公司为员工讲解CBR的基本概念、内涵、原理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等等,并采取现场考核的方式,检验维修分析人员对于CBR模式的了解情况、操作情况等等,同时将考核情况与维修分析让维修分析人员的绩效与奖金挂钩,切实激发员工学习理念与技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飞机故障维修和制定维修大纲的智能化水平与效率,也为民航飞机维修成本分析等等相关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

三、结束语

飞机直接维修成本是飞机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三者之间的综合反映,随着民用飞机在设计维修性和可靠性技术领域的进步,在保障飞机的安全性和较高利用率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飞机直接运营成本[2],因此,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要吸收与运用CBR模型的理念,并根据民机直接维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化改造,从而有效推进民机直接维修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同时加速高效、完善的民机维修监控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直接成本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形成;经济增长;东盟;PVAR模型

一、引言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对双方进一步加深合作提供契机。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具有相似性,都在通过扩大开放程度,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最早的5个东盟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情况,分析东盟国家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形成额、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促使国内企业更好地依靠中国-东盟自贸区,参与东盟国家的建设开发。

二、东盟五国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形成、经济增长关系的现实描述

自20世纪90年代后东盟国家加快开放进程,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东盟五国,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危机影响消减后,外商直接投资数额上升,东盟五国依旧是外商直接投资吸引较大的地区。从投资数额上看,新加坡作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力最大,人力资源丰富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对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力也较强,相对来说,菲律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较弱。目前,对上述东盟五国最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目前,外商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涉及农林渔业、矿产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制造业、采掘业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而从长期来看,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是外商直接投资所青睐的热点。以外商独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形式进入东盟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拓宽了东盟国家的资金来源。外商直接投资为东盟国家创造了巨大的就业岗位,为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形成的关系。选取最早的5个东盟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数据,主要变量如下:资本形成额占GDP比重(k):体现一国资本形成状况。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占GDP比重(fdi):体现外商直接投资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幅(GDP):反映一国GDP的指标。由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式在基于传统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估计和检验时将失去通常的性质,故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综合面板数据特征,选取滞后期二期,运用stata 11.2软件,采用PP检验、IPS检验、fisher检验、Levinlin检验分别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初始面板数据不平稳,但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后,面板数据均平稳,面板数据的平稳性为PVAR模型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二)数据来源

本文出于数据完整性和代表性等原因,选取1981-2011年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资本形成额占GDP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占GDP比重、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等指标,分析上述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形成、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数据均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为本文的模型研究分析增加可靠性。

(三)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计量方法对东盟五国数据进行分析,所用程序为采用stata11.2中连玉君所编程序。

其中为系数,i表示国家,t表示年份,为随机扰动项。面板VAR模型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System-GMM方法对东盟五国数据进行估计,研究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2)生成脉冲响应函数,通过脉冲动态反应图来观察各变量对冲击的反映情况。

1.System-GMM估计结果。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对资本形成额作用显著,对第一期的资本形成额呈负相关,说明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东盟国家的资本形成有挤出效应。这主要因为东盟国家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实力较弱,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会减少其发展机会。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与第二期资本形成额呈正相关,长期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盟经济增长,带来崭新的投资机遇,拉动其国内资本增长,促进东盟国家形成新的资本投入再生产。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对后两期外商直接投资呈负相关,表明一定时间内流入东盟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有限,主要原因是东盟国家开放程度有限,阻碍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期GDP有正的效应,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二期GDP反映结果不显著,无法判断其对第二期GDP的影响。

GDP的变动对第一期的资本形成额和第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作用显著,均呈现负相关关系,从经济学角度,体现了要素的边际作用递减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东盟国家的开放程度有限,外商直接投资可以进入的范围较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形成障碍。

2.脉冲响应分析。为进一步检验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形成额、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使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

(1)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形成额的直接影响。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最初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会减少东盟国家的资本形成,即发生挤出效应。但第一期后迅速回升,并在第二期时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形成额的促进作用达到最高,之后影响逐步降低。原因在于外资企业进入东盟国家后,会相应的拉动配套设施的建设,带动当地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为资本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外商直接投资对东盟国家资本形成的作用时间较短,说明当前东盟国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率不高,投资结构局限,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投资周期短、利润回报快的行业。在此类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迅速转化为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的汇出,对资本形成额造成负面影响。此外,面对资本形成额的变动,外商直接投资长期内变化不大,表明东盟国家资本形成额对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无影响。当前东盟国家资本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其国内发展仍需要大量资金扶持。

(2)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形成额的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形成额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期内外商直接投资有限。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对下一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呈负相关,东盟国家目前的开放度有限,在行业准入和项目审批上,对外商直接投资造成限制。而从长期看,上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对下期无影响,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东盟国家的局面不会改变,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形成额的直接影响仍将持续。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变动促进第一期GDP增长,第二期后影响逐步趋于零;而在分析中,GDP变动对第一期资本形成额影响为负,第二期后影响逐步趋于零,综上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东盟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了投资周期短、利润回报快的行业,不利于东盟国家长期资本形成。GDP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呈负相关,表面上看违背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正相关的规律,实际是由于GDP统计口径中包含外资企业汇出本国的生产额,致使GDP统计指标未能正常反映其国内生产状况,此类状况在分析中也有体现。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System-GMM估计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笔者发现东盟国家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存在以下关系:第一,短期内外商投资对东盟国家资本形成存在挤出效应,长期内存在挤入效应。第二,东盟国家资本形成额短期内促进其经济增长、长期内对经济增长作用有限。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促进东盟国家经济增长,长期对东盟国家经济增长贡献有限。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流入东盟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多投资于投资回报高、回报快的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结构不合理,未能全方位调动国内生产要素,造成资源错配。因此,东盟国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应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扩大开放程度,加快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审批,保证外商直接投资长期的长期流入,形成生产资本,拉动经济增长。东盟国家经济要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政策非常必要。国外资本实力较强,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可以给本土的企业带来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其次,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行业,调整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甄别,对与国内产业具有较大关联性的外商直接投资实施优惠政策,从而鼓励其进入。同时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资本的挤出,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外商直接投资配套措施,使外商直接投资更多用于其国内生产。

再次,完善外商直接投资法律法规,保障外商企业利益,同时完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平台,更多让外资企业了解自己,吸引更多外资。此外,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及时反馈外商直接投资状况,以便适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资金性质,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最后,东盟国家需加强对其国内私人资本的扶持力度,东盟国家市场经济起步晚的国情决定其国内私人资本并不发达的现状。本土私人资本和国外大型企业相比,还是显得非常弱小的。东盟国家发展自身经济时需要练好内功,强大的私人资本能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其的促进效应。

直接成本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利用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方法解决企业财务问题这一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利用,它与传统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编制只是在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方法更符合其公司的财务详情,能使得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资金流动等指标被更好的展现。

一、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原理

在成本法下计算企业的母子公司财务状况时,母公司的财务报表里显示的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并没有显示投资后子公司为母公司贡献的收益,只显示了利润分配到子公司后每一个子公司应分到的限额,这样的计算方法使得企业账目上的总体流动金额不会减少,但子公司收益者的账面金额却在实时变化,只有在母公司要求缩减开支,减少成本时,总的金额才会被改变,这种编制方式使得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不能进行直接的支出收入抵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方法也不需要抵消计算,因为子公司所进行的收益分配并没有通过母公司的控制,相应的收益金额是由子公司自由掌控的,母公司的总财政金额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下设子公司的财政独立简化了母公司的财政管理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看,成本法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只需要明确的知道公司收益分配到个人手里时的具体金额,包括收益和损益,这样母公司就可以根据所有的单个信息得出母公司上层股权所有者应获得的收益。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基本原理是在财务报表上不增加新的要计算的事项,直接用母公司中股权所有者的投资收益来计算子公司中股权所有者应得的收益金额,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收益金额即可,统计过上述所有数据后,直接用子公司所获得的所有利益扣除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收益金额即可得到母公司可以享受到的所有权益。这个过程简化了财务报表的设计,对资金详细的走向流程要求宽松,只需要计算几个重点的收益值即可,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调整分析对比,所显示的条例清晰明了,对某些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二、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的流程

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而言,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流程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全资型的公司而言,其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消算法相对比较简单,由于是全资子公司,可以按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子公司的所有净资产直接分配到子公司自己的账户中,这一举措更加简化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但是对于母公司所创建的不属于全资公司的子公司而言,这一过程中除了需要将内部损耗抵消掉外,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少数特殊股东的利益情况,这些股东的利益既不能划分在母公司的正常消耗中,也不能算在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内,它是单独的一项,必须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明确的显示。这一部分资金与母公司的资金分配或者是子公司的收益金额都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母公司采用了哪种编制方法,编制后的合并财务报表都没有差别,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最重点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明确的计算出那少数的股东的收益或者是损益的情况,因为只有在少数股东收益明确的情况下,母,子公司间所有的资金流动才能利用抵消制一一对应。在非全资的控股合并中,子公司收到的来自于母公司的全部投资都将作为成本入账,在子公司正式开始运行后,母公司若利用成本法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核算,那应属于长期投资的金额不会发生变化,除非母公司额外的缩减或增加投资金额,但子公司所包含的所有投资者的权益却在这一过程中上下波动,因此母公司总的投资金额与子公司所有者的利益之间并没有衔接的渠道,这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不会呈现出对应的关系,从而不能进行简单的抵消操作。若子公司的所有者的利益发生了变动,母公司并不能在财务报表发现这一变化,抵消操作也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就需要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权益,在母公司的股权所有者和少数股东之间进行分配。在进行抵消操作时,要分清在不同时期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即在购买子公司是原本就存在的所有者收益和购买之后增加或减少的所有者收益,在这两部分都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抵消操作。要注意的是在抵消增加部分收益的过程中,首先应先计算变动的少数股权拥有者的权益,剩下的那些金额再进行进一步的分配。少数股权所有者收益的计算有一套固定的算法,即:少数股权所有者收益=初始净资产×股权+净利润×股权+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化额×股权-子公司分配的股利×股权。

1.成本法下第一年的合并财务报表流程

在成本法下,从成立子公司起一年内的合并财务报表直接编制第一步要做的是抵消处理,即为除去原本的母公司对子公司投入的成本和原本的股权所有者所拥有的利益,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权益情况,同时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转换,确定子公司的商誉价值;在这一基础上,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对比子公司所拥有的净资产价值是否与其所拥有的账面价值相符,若不符合那么差额是多少,子公司的后续影响有多大等等;第三将这一年内部交易的金额进行抵消处理;四:根据少数股东的净资产价值转换为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收益或损益,根据这一结果和子公司实际的发展状况,适当的增加或减少股权所有者的数目,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调整;五:在除去相应的开销之后,要确定子公司的权益分配是否对股权所有者造成了影响以及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2.成本法下第二年的合并财务报表流程

成本法下第二年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与第一年大同小异,但由于上年的财务报表并没有前一年的财务状况对比,所以在第二年的财务报表当中增加了与前一年的财务状况对比情况。第一:除去原本的母公司对子公司投入的成本和原本的股权所有者所拥有的利益,确定少数股权所有者的权益情况,同时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转换,确定子公司的商誉价值;第二:确认上一年的子公司所拥有的净资产价值,并与其所拥有的账面价值进行对比;第三:确定从子公司成立起至今的股权所有者的权益变动情况,以及变动之后对子公司的影响;最后抵消公司的内部资金交易与变动。

三、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处理

在实际的企业运营当中,常常存在企业内部自产自销的情况,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财务报表的制作就显得格外麻烦,既不能直接将这一过程省略,又不能计算的太复杂,那么对其进行抵消处理就是最可行的办法。例如,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要分配给子公司一定的资产,那么母公司的资金总数势必要减少,而子公司在收到母公司的投资之后其总的可用资产开始增加,权益资本总数变化,但实际上母公司,子公司都是整个公司的一部分,从外界看这并不能算是收益或损益的过程,对于整个集团来说,整体的资金总数是没有变化的,只是资金在集团内部的正常流动,那么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于这一部分资金就要做相应的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抵消处理。

四、总结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要与世界接轨,那么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编制算法,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灵活的运用这些不同的编制方法。对于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算法来说,它能有效的简化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使财务报表在形成之后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不会模糊重点,能将关键的资产分析点清晰的展现,值得相关人士考虑并使用。

参考文献:

[1]索玲玲,张宏亮,杨克智等.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成本法的原理及运用[J].财务与会计,2015,(5):43-44.

直接成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投标阶段;直接工程成本;控制

承包商进行投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以业主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工程性质与范围、工程量清单及其说明、计量与支付和投标须知等为基础,结合调研和现场考察获得的资料,并根据承包商企业自身的实际定额水平计算投标报价,投标报价的合适与否,不仅关系到投标的成败,更会对今后的整个经营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投标报价的核心是直接工程成本。

一、直接工程成本组成

(一)人工费用。系指为实施工程项目所需使用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费用的总和,包括标准工资、施工津贴、副食品及粮油价格补贴、地区津贴、夜班津贴、节日加班津贴、工会经费、职工福利基金、劳动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劳动保护费。影响人工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施工组织水平和地区差别。前者主要反映承包商的组织能力,因管理和生产人员数目、管理能力和机械化水平密切相关,且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二)材料费用。系指为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所使用的工程材料总费用,包括材料市场价、材料包装费、材料运杂费、材料保险费、采购及保管费。在土建工程项目中,材料费用占有很大的比重。故对直接工程成本有较大影响,而且可塑性很小。

(三)机械费。系指用于工程施工并且属于承包商的各种机械的总费用,包括机械基本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性燃料费、水费。机械费用是直接工程成本中伸缩度和影响程度最大的费用,是涉及经营方针和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直接工程成本的因素分析

对于物化成本(是指为本工程实施所购置的设备和所消耗的材料的总费用)而言,其价格构成要受市场价格条件的约束,我们把这种约束归结为市场因素。也就是说这方面的费用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条件。影响因素主要是选择好的供货商和好的采购时机。自身因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因素,另一类是经营因素;这两种因素对直接工程成本影响都很大。

(一)技术因素对直接成本的影响

工程实施的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工作,因此在承包工程中应用以技术工作为基础;而承包商实现工程项目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实施工程项目获得利润才是承包商的最终目的。施工措施对直接成本的影响面很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方法的选择。这对于直接工程成本的影响最大,因为施工方法的选择是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选择,它制约于施工设备和人力的选择。施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是:(1)应符合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2)应尽量选择企业自身有较大把握的施工方法;(3)根据工程情况和总体经营指导思想,选择机械化程度高、又能保证适用的施工设备;(4)密切注意投标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气候条件;(5)在进度上应尽量做到均衡、连续生产,降低高峰强度和减少高峰期的设备数目。

2、施工设备的选择。对于直接工程成本也有较大的影响;施工设备的选择与施工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例如洞挖石方,选用多臂钻进行开挖,其优点是施工速度快,但机械费用大;如选用手风钻进行开挖,则速度慢但机械费用小。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权衡各种利弊,一切施工方案及方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直接工程成本,以提高利润。如施工方法与施工设备选择不当,轻则将使直接工程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控制,重则将导致工程项目亏损。

3、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工程进度的实施对某些工程来说,将会对成本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时就尽量避免出现施工高峰,尽可能使施工强度平稳地进行,以减少机械设备的投入并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在施工时各个工序和各单项之间相互占工作面和相互干扰的情况是常见的,如果安排不当就会出现较大的施工强度。高峰过后出现机械设备忙闲不均的情况。为了合理地处理各工序的关系,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最好使用关键路线法。

4、使用定额水平的高低。这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设备及人工的数量,从费用方面讲将会影响到直接工程成本的高低。在投标编制报价时,可以参照省、部及地方颁布的有关定额,但不可迷信(因为在该定额中,相应子目的编制是综合考虑了不同的工程性质、工程环境等因素所确定的综合定额水平);针对某个工程项目来说,该定额中的有关子目有可能不适用。因此,必须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综合考虑,来确定适用于本投标项目的实际水平。

技术能力是承包商参与竞争的主要能力,必须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才能开始计算直接工程成本;绝对不可以在没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十分粗糙的情况下,简单地套用所颁布的定额来计算直接工程成本。

(二)经营因素对直接工程成本的影响

1、施工机械的品质选择。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机械费用一般只占工程成本的20%~35%左右。对于承包商来说,不是选用机械性能最好的设备,而是应选择性能创造最大利润的机械设备。选择施工机械型号的选用,应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2、施工机械折旧标准的选用。在现代施工中,工期呈短向发展趋势,因而施工机械化水平日益增高,机械费用(包括购置费)在直接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对直接工程成本影响较大。

三、结束语

直接成本范文第5篇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100094)

【摘要】为真实反映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所承担的各项目的成本,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满足项目审价、审计及财务验收的要求,文章对各种间接费用分摊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分摊方法的对比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既考虑操作的可行性,也考虑分摊的精确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选择分摊方式,降低成本的失真度,精确归集项目的实际成本,为决策提供客观、及时、准确的数据。

【关键词】军工科研事业单位 间接费用 分摊方法

一、概述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担负着国防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国防装备研究、试制及小批量生产的任务,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防地位也具有战略地位,同时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很好地体现了党中央军民结合的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科研生产管理以及大型科研项目系统的组织、开发能力。

国防科研经费一般由财政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等单位掌管,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一是集中统一性,属国家投入的专项经费,管理上高度集中,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指令色彩;二是具有特殊性,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的财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三是专款专用,有其特定的用途,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成本对象具有特殊性,除总体设计单位外,大多数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都很多,生产往往是以单件、小批量为主,项目经费总额动辄上亿元,总经费额度大,同时研制周期长,少则1年,多则三五年。而根据《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第二十条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必须进行项目、产品的成本核算,其成本费用包括研制成本和期间费用。”

根据《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按成本或者费用与科研生产经营活动的关联程度,可分为研制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为保证项目成本的归集合理,收益对象不明确的费用和支出,可选择合适的分摊方法记入项目成本。在实际成本核算过程中,项目成本一般由直接成本、间接费用和收益三部分组成,直接成本也称可追溯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项目存在直接、明显的因果关系或受益关系,可直接计入项目的成本,一般包括设计费、材料费、外协费、试验费和专用费等;间接费用是指与某一特定项目无直接联系的成本,不能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科研项目的成本,一般包括燃料动力费、固定资产使用费、人员工资,管理费等,该部分费用选用一定的分摊方法计入项目成本。

二、分摊方法的优缺点

(一)分摊方法

根据《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间接费用的分摊方法主要有4 种:直接成本比例法、直接人员比例法、直接工资比例法和工时比例法,其中直接成本比例法与人员无关,其他三种方法均与人员相关。

1. 直接成本比例法。它是指按某项目或产品发生的直接成本占全部项目和产品直接费用总额的比例,作为分配费用的一种方法。

分配率=本期费用总额÷ 本期科研项目及生产项目直接费用总额

某项目(产品)应分摊额=该项目(产品)直接费用× 分配率

2. 直接人员比例法。它是指以直接从事某项目的研制或生产人员占全部项目和产品直接从事科研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作为分配费用的一种方法。

分配率=本期费用总额÷ 本期科研生产直接人员总数

某项目(产品)应分摊额=从事该项目(产品)直接人员数× 分配率

3. 直接工资比例法。它是指以直接从事某项目(产品)直接人员数× 分配率工资占全部科研项目和生产产品人员的工资总数的比例,作为分配费用的一种方法。

分配率=本期费用总额÷ 本期科研及生产项目直接工资总额

某项目(产品)应分摊额=该项目(产品)直接工资× 分配率

4. 工时比例法。它是指按某项目或产品所耗用的实际或定额工时占全部项目和产品所耗用实际或定额工时总额比例,作为分配费用的一种方法。

分配率=本期费用总额÷ 本期科研生产实际或定额工时数

某项目(产品)应分摊额=该项目(产品)耗用的实际或定额工时数× 分配率

(二)分摊方法的优缺点

1. 与人员无关的分摊方法优缺点。其优点主要有:一是统计成本小;二是仅按照当年发生的直接成本作为分摊基础,不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配合。其缺点主要有:一是直接成本当年发生额难以真实反映项目的实际研制情况;二是难以实时反映项目成本;三是直接成本与间接费用存在线性关系,审计中直接成本的调减会连带间接费用随之调减。

2. 与人员有关的分摊方法优缺点。其优点主要有:一是可真实反映项目的实际研制情况;二是在审计调减直接成本时,间接费用不用随之审减,降低审计风险;三是能实时反映项目成本。其缺点主要有:一是统计比较复杂,人员、工资、工时的分配表需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工作;三是存在人为分摊不均衡的可能性。

三、分摊方法的对比分析

(一)分摊方法的特点

直接成本比例法与该项目当期发生的直接成本息息相关,间接费用的分摊情况与直接成本的发生额呈严格的线性关系,而直接成本的多少,不完全能体现高智商、高智力劳动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较适合科研生产任务为批量生产的制造单位,对研发、研制性等投入大量智力劳动的科研单位来说,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不完全能真实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

直接人员比例法与该项目投入的人员数量息息相关,间接费用的分摊情况与投入人员的数量呈严格的线性关系,在使用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发、研制性科研单位的高智商、高智力劳动的特点,但随着近年来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的项目越来越多,存在一人承担多个项目的分摊问题,逐步暴露出该分摊方法的弱点,不易进一步细化项目承担人数,造成分摊的间接费用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

直接工资比例法与该项目投入人员的工资额息息相关,间接费用的分摊情况与投入人员的工资呈严格的线性关系,在使用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细化高智商、高智力项目的劳动特点,但需要考虑参与人数和人员工资的差异性,计算比较复杂,且采用人员工资属间接体现对项目的贡献程度,人员的工资与对项目的贡献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分摊的间接费用也随之出现一定的偏差,不能精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

工时比例法与该项目投入的工时息息相关,间接费用的分摊情况与投入的工时呈严格的线性关系,直接反映了对项目的贡献程度,能够细化到各项目的分布,从逻辑上来讲相对更科学、更精确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工时统计的口径、范围以及调整系数等均对分摊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若工时统计数据相对准确,则分摊方法应该是相对科学的,能细化到各项目的分布。但随着目前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规模不断扩大,所承担任务的不断增加,工时数据的统计、处理工作量也会随之加大。

(二)分摊方法的差异

以XX 单位数据举例说明,承担A、B、C、D 四个项目,A、B 项目属研制,C 项目属研发,D 项目属批量生产,当年同期发生间接费用共计3 500 万元,已知条件具体如下:

项目A :直接成本2 800 万元,参与人员15 人,参与人员工资120 万元,工时4 万小时;

项目B :直接成本1 500 万元,参与人员40 人,参与人员工资450 万元,工时12 万小时;

项目C :直接成本1 000 万元,参与人员25 人,参与人员工资380 万元,工时8 万小时;

项目D :直接成本3 000 万元,参与人员20 人,参与人员工资150 万元,工时5 万小时。

按照不同的间接费用分摊方法进行计算,A、B、C、D 各项目的间接费用比例如下:

直接成本比例法:33.7%、18.1%、12%、36.1% ;

直接人员比例法:15%、40%、25%、20% ;

直接工资比例法:10.9%、40.9%、34.5%、13.6% ;

工时比例法:13.8%、41.4%、27.6%、17.2%。

按照不同的间接费用分摊比例进行计算,A、B、C、D 各项目分摊的间接费用(单位:万元)如下:

直接成本比例法:1 181,633,422,1 265 ;

直接人员比例法:525,1 400,875,700 ;

直接工资比例法:382,1 432,1 209,477 ;

工时比例法:483,1 448,966,603。

(三)分摊方法的差异分析

1. 从与人员是否相关的分摊方法对比来看,与人员无关的直接成本比例法分摊中,根据项目A ~项目D 的直接成本,通过比较简单的计算和统计,即可以得出各项目的成本,跟项目的特点无任何关系,无法体现高智商、高智力劳动的特点;而与人员有关的其他三种分摊结果比较接近,与直接成本比例法正好相反,差距较大,恰恰反映了研发、研制性项目,体现了高智商、高智力劳动的特点,即间接费用分摊结果与直接成本无关,仅与该项目投入的人力资源相关,但涉及的人员数量、工资、工时均需要通过特定的统计计算来实现。因此,直接成本比例法较适合科研生产任务为批量性的制造单位,而其他三种与人员相关的分摊方法较适合科研生产任务为研制、研发性的单位。

2. 与人员相关的三种分摊方法均能够大体反映高智商、高智力劳动的特点,但相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多项目并存,不同人员对项目的贡献存在差别的现象比较明显,统计数据需要一定的工作量。因此直接人员比例法和直接工资比例法均存在人为分摊不均衡的可能性。工时比例法属直接反映对项目的贡献程度,但统计数据量大,人为分配不均衡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工时统计的口径上,一般常用的统计口径有定额工时和实际工时。定额工时相当于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核定工时,存在核定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而实际工时一般无相对统一的标准,存在申报人员的主管因素和对标准理解的客观因素。

第二,在工时统计的范围上,目前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生产体系建设一般相对完善,除科研生产一线部门外,科技委、经营、计划、市场、质量、产保、物资、财务、档案等部门对科研项目也起到了直接促进作用,因此在工时统计的范围上,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统计范围。

第三,在工时调整系数上,目前个别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已在试行不同岗位、职称人员的工时调整系数,直接体现岗位、职称对科研项目的贡献程度,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调整系数,更加充分地体现了高智商、高智力劳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