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研究石油与天然气的储存、输送及管理的一门综合学科。它连接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分配、输送等环节,主要包括油气集输、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油气储存与装卸及天然气的城市输配管网等。中国的油气储运行业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很多石油天然气的项目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在国外有许多的油库和管道都是由中国设计和施工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对外管道、油罐和油库进行设计和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其外语水平在油气储运专业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学好专业外语对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丰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外语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已学过的各类油气储运工程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注重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外语文献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语言基础、语言技术和语言的熟练程度,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但是,当今的大多数高校对专业外语课程并不十分重视,这样就导致了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进行以下的探讨和研究。

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

很多学校开设专业外语基本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学时一般为32学时,导致授课时间过少,教学质量也是差强人意。由于专业外语课时较少,所以考核方式大多采用在课堂内开卷考核这种单一的形式,这样造成学生对专业外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基础外语,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许多学校的专业外语一般设置在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在大二下学期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或者六级,在上了大三之后,由于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二)授课方式

专业外语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很多是教师翻译课文,学生记下不认识的单词;或者是教师让学生朗读外文并进行翻译,然后教师再进行纠正,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虽然现在已经有部分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讲课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但是授课实质上主要还是对原文进行翻译,并没有为学生传授专业外语的专业性和实践应用性。还有就是国内的一些相关资料,例如图片、视频或者其他素材并不多。这样就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材选择

近年来,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外语教材开始不断增多,而且很多学校也都能及时更换教材,但是,但大部分教材的形式都比较单一,内容比较相近,而且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很多数据、方法和实例都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情况,因此,这种教材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师资力量

由于各高等院校对专业外语课程的认识一直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专业的专业外语都是由经验不多的新教师来授课的。由于教师在专业外语教学时间短,连续性差,对专业外语的认识还不充分,因此该门课程的改革、创新力度没有太大的突破。再来,由于教师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国外相关专业,与本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外籍人士接触也不多,因此经验和外语水平还不是特别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经过多年的外语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是基础外语的课程内容很少涉及专业领域,造成学生一直缺少应用的机会,导致学生从内心深处认为学习外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通过了四六级就忽略了对外语的学习,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提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应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着手。[1]利用现有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优势,即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和文化接受程度高;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改革,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一)教学内容

1.选择合适的教材首先应选择适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点的教材。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因此在选择时应偏重那些与时代接轨的教材,并且应与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相适合的专业外语教材,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精选与实际工程相联系的英语资料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管道、油库及相关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因此其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前提条件下,给学生介绍一些现代储运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等具体的专业外语资料;同时结合专业图片,使学生将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英语词汇联系起来;并且鼓励学生多读相关外语资料,可以将感兴趣的中文资料翻译成英文,使他们真正克服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3.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专业外语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需要有良好的外语基础。一般专业外语课程安排在第五或者第六学期,相对于公共外语课程有一段时间的滞后性,并且大部分学生因为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所以对外语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所以专业外语的课程设置应与大学外语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并且应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使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有一个连贯性。因此专业外语最好开设在大二下学期,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外语四六级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2]除此之外,专业外语也应在大三和大四两个学年开设,这样可以保持学生一直受到英语的熏陶。由于受到时间,学分等一些因素的限制,可以适当减少每一学期专业外语的学时,比如8-16学时。虽然学时减少了,但是对英语的学习可以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

(二)教学方式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专业外语的教学目的侧重于外语的实际应用。所以,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专业外语的授课过程中应加入一些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提出与课程相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使专业知识与专业外语内容有效衔接起来。对于一些相关的较难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以外语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预先进行提出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和相关的电子资料来准备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采用提问或者让学生以做报告的形式来分析这些问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提问或是课堂讨论的方式,达到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对专业外语的学习产生兴趣。[3]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油气储运专业外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对油气的性质,储存设备的结构、输送方式和工艺以及施工过程的描述,如果采用传统的黑板加教科书的授课模式,学生往往容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为了使提高油气储运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效果,在内容讲授时,应以传统授课方式为基础,主要讲解一些专业词汇和重点句型等,再结合管道、储罐及相关设施的示意图、模型及施工视频等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既便于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又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促进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共同提高。实践证明,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是一些图像和视频资料,而不是简单的阅读、讲授与灌输,所以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克服传统板书的局限性,又可通过播放一些重要的和相关的专业视频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3.加强专业外语与工程实际的联系油气储运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管道、油库、站场及储罐的设计、管理、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是一门对工程实际要求很高的学科。在专业外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因此,应加入一定的工程实际知识,例如外文的图纸或国外的工程实例,这样学习专业外语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学生专业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4.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专业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读懂外文的专业文献,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并且可以用流利外语进行口语交流。因此专业外语的考核应该体现出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内容,包括专业科技论文方面的英译汉、汉译英以及平时在课堂回答问题情况。通过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外语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素质

1.专业外语中的不同内容应由不同教师讲授油气储运专业外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输送各种介质的管道、储罐、施工方法、各种介质的性质。由一位教师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难免力不从心,因此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由多人共同承担专业外语的教学,每位教师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内容讲授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专业外语中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会使学生对专业内容和外语产生浓厚的兴趣。2.提高专业外语教师的语言能力为了使专业外语教师具有更高的外语水平,应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可以在国内进修,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短期的出国进修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组织专业外语的授课教师进行讲课比赛或课件比赛,这样可以给老师起到很好的示范和督促作用。还可以定期组织专业外语教师在教研会上进行交流,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还可以探讨专业外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三、结语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设置 学时分配

进入21世纪,我国石油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给油气储运人才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储运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夯实基础、拓宽专业”的思想指导下和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基础上,从2001年起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4次修订和优化,首先是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然后多次对培养方案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以其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新形势下油气储运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本科专业建设的纲领。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的优势与特色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1)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相结合。

(2)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3)坚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4)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

(6)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

3、人才培养目标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外语、计算机、力学和油气储运工程学等方面知识,获得油气储运专业人才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识和科学素养,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城市燃气、石油石化和国防等行业与部门从事油气储运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课程设置主要的内容

课程设置是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包括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各学期学分及周学时分配、通识教育基础课程设置、学科及基础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专业任选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和双学位(双专业)课程设置。

二、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在进行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时,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和学时,即主要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课程进行增减,同时对已有课程的学时数进行调整。

下面就近4次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2001年,参照我校相关专业和兄弟院校的作法,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较上一版(1999版)有了较大的改变,在专业内增设了专业方向:工程建设方向和营销方向。两个专业方向的通识教育基础课和学科及基础课均相同,区别在方向课,工程建设方向的课程主要有“储运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营销方向的课程主要有“城市配气”、“工程项目概预算”等。

2006年,通过对2001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结果的分析,我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将专业方向更改为管道工程方向和配气工程方向,专业方向课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管道工程方向的课程主要包括“储运工程施工”、“管道运营与管理”、“储运工程节能方法”等,配气工程方向的课程主要有“城市配气”、“LNG技术”、“储运工程节能方法”等。

2012年,我专业对2006版级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把“储运工程施工”、“城市配气”、“LNG技术”三门课调整到了专业基础课中,专业方向仍为管道工程方向和配气工程方向,但配气工程方向突出LNG技术。管道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调整为“管道运行与管理”、“油气集输新技术”等,配气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调整为“低温与制冷”、“LNG安全技术”等。

2013年,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2012版基础上进行了再次修订,此次调整取消了专业方向,增加了专业任选课课程。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1、公共课程学分与专业课程学分分配的矛盾

根据教育部和我校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公共课程(思政类课程、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分有所增加,而学生培养总学分(180分)没有增加,势必造成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和学时数的减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提出了调整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的思路,即对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梳理,减少各课程的重复内容,把多门课程均涉及的内容整合到一门课程中,节约的课时用于专业课程核心内容和前沿内容的讲解 [1]。

2、专业方向课程与学生就业的矛盾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了专业方向课的选择,结果在双选时出现了所学专业课和就业单位不对口的情况。为此,我们调整了方向课程的设置,把多门与学生今后工作直接相关的课程如“储运工程施工”、“城市配气”纳入了专业必修课,同时把部分理论深度较深的课程取消或调整为专业任选课。

3、现有课程与石油工业外向发展的矛盾

为了实现中国石油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走出去”战略,需要更多懂得多种语言、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2],而现有的学分已经被限制,不能再增设新的课程。为此,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提出了两条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在相关课程中增加相应内容;二是增加专业任选课程,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注重专业课程内容与学科基础课程的衔接,在内容设计上强调综合性、整体性、启发性和超前性,注重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通过近4次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修订,为了培养出更适应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笔者认为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课程的比例不应过高,公共课程的设置应符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进行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使每个学期课程的学时数与学生当时的学习目的相一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重心相一致[3]。

3、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科学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并重才符合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理论的要求。在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时,除利用学校教学实验基地外,还应多建立社会实习基地,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合理配备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最终依靠的是任课教师,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是否有教师去完成该门课程,若有课程而没有教师,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

【参考文献】

[1] 袁东华.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探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10(5):101~103.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人们往往会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事,与高教无关。高校的一些管理者和教师觉得,以素质教育为重心的新课程改革,终结于高等教育之前,甚至在高中教育之前。而高校(包括高职)的课程建设仍应按部就班,亦步亦趋;仍然应该抱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放,守着“教、学、用”脱节的教学方法不变。这种片面的、偏颇的思维方式,对于高教层次的课程改革会产生误导作用,对于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高层”建设,也可能会产生断裂、变异和有始无终的负面影响。

首先,新课改剑指应试教育及其紧密配套的机制与模式,归结点在于高考,在于高等教育。这种传统的、顽固的课程建设及体制,对高教或消极、或积极的影响不言而喻。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是一场“讲”与“学”、高压灌输与高效引导、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博弈,它已经并将继续对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刻影响。一幢大厦始于奠基、终于封顶,基础教育阶段的任何课程改革都是为教育大厦的楼层累积服务的,不可能实施与高教无关的基础教育改革,不可能在经过新课程改革设计可能脱颖而出的崭新基础上,继续沿袭惯性的课程设计营造传统的高教楼层。

其次,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苦读之后,学生的目标是高考。但这绝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才需求才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的落脚点。如果高校的课程设置脱离于实际,落后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其毕业生只能是学非所用、学不能用、无所适从、就业困难。即使基础教育阶段成功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满怀“提升素质、开拓创新”愿望走进高校校门的学子们,也会在茫然不知所措之中“深造”,走出校门后仍“茫然不知所措”地面对社会和工作岗位。

因此,新课程改革绝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专利”,而应该是在高教阶段一脉相承的系统工程。为此,很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与有效实践。本刊于本期专设了相关专题,刊登了六篇各类高校有关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方面的文章,望能引起重视。

摘要:通过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得出四个主要岗位(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综合计量工),并归纳出各主要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最终重构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即:油气储存与装卸,油气管输工艺、油气储运设备操作与维护、油气集输、石油仪表及自动化、油品物性分析。

关键词:课程体系;重构;工作过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05-03

近年来,“压缩饼干式”本科课程体系已经不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1,2]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日益增多,急需要从传统“知识传递型”的课程体系向“能力传递型”的课程体系转变。[3,4]目前许多示范性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重构方面作了许多有益尝试,[5,6]但课程体系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单纯“知识传递”的痕迹。国外先进且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我们探索基于工程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7-10]本文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为例,按照“人才需求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对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需求调研

人才需求调研是课程体系重构的第一步,只有进行企业调研,掌握第一手的数据,才能了解企业真实需求,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要求,才能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的无缝对接。众所周知,川渝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通过对8家校企合作单位(中石油重庆销售分公司、重庆英达实业有限公司、重庆燃气集团、四川宏达集团,重庆伏牛溪油库、重启龙禹石油有限公司、重庆三峡燃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实地考察调研,通过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等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发现这些企业对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综合计量工等人才需求旺盛,同时也要求高职的毕业生“会技能、讲规范、能吃苦”,努力成为“四懂三会”人才,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此外,重庆今年成立了以黄奇帆市长为组长的页岩气开发工作小组,努力将重庆建设为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大量需要油气储运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情况,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油气田、油气管道建设施工、输油气管道、石油化工、油气销售、城市燃气输配、油库等企业从事油气储运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通过企业调研发现,油气储运行业企业主要岗位群工种有:集输工、司炉工、污水处理工、注水工、集输资料员、输油工、司泵工、综合计量工、油品分析工、化验员、资料员、输气工、自动化仪表工、电工、管工等。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对应的上述操作执行层岗位可归纳为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综合计量工等4个主要职业岗位群。

三、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每个主要职业岗位群工作的工作任务可能比较繁琐,但是通过细化整合,便可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体现岗位的具体技能要求,因此可以说归纳典型的工作任务是重构课程体系的关键所在。通过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座谈交流,到生产现场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与毕业生座谈、与相关技术人员对流等多种形式,并邀请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加盟系专业建设委员会(目前,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共8人,其中来自企业的教授级高工4人),进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群(集输工、输油工、输气工、综合计量工)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四、课程体系重构

基于上述分析,参照石油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输气工》、《输油工》等),按照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基本规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推导出具体的行动领域,进而物化为具体的学习领域,重构出基于油气储运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表2。通过分析可知,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原理可重构为六门专业核心课程,即:油气储存与装卸,油气管输工艺、油气储运设备操作与维护、油气集输、石油仪表及自动化、油品物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姜大元.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9.

[2]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4).

[3]应力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7).

[4]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2(4).

[5]孙阳华.2007~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发展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2(27).

[6]马和平.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9).

[7]高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王秀花.精品课程建设及其评审的误区[J].职业教育研究,2008,21(1).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1964年,在大庆油田,诞生了一首豪迈的歌:

“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茫茫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

这首歌叫作《我为祖国献石油》,这激昂的旋律把石油工人建设祖国的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不过,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石油工人身上,还深藏于每一位为能源安全殚精竭虑、兢兢业业的地质工作者心中。

我们知道,石油和天然气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地层中,地质学上把这种不规则分布、可储存油气的孔缝称作储集体。

揭示储集体的分布规律,预测它可能存在的地质条件和方位,这便是地质人的光荣使命,也是姜在兴教授的研究方向。

姜在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油气沉积地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为祖国找油找气,是他和团队义不容辞的责任。

找矿难度增大,精度要求更高

石油作为主要能源,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与其支柱能源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能源结构上的短板――原油对外依存度高。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原油产量跌破2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5%。

虽然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统计结果,2015年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885亿吨,仍有40%~45%的有效储层待发现,可供勘探的资源潜力很大,但现实情况仍是不容乐观的。

中国石油储集体类型多样,油田开发地质条件复杂,许多国外的相关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从常规油气资源到非常规油气资源,对储层预测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后续能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

在油田开发所遭遇的诸多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层的预测精度不够所引起的,常见的有:油田地震资料中对对象的解释停留在勘探阶段,地质数据在开发阶段因滞后性而精度下降;诸多新井的测井成果不具备统筹性;新式的储层反演软件大量引入,但精度和适用性太低等等。

“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一套兼具动态性、统筹性、适应性的高精度储层预测技术,建立一套更适合我国地质环境特征的沉积学理论体系刻不容缓。

突破传统思维,带来理论飞跃

当前流行的是基于相控建模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有相模式、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层预测技术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沉积现象和油气发现不能用现有理论和方法技术有效解释。

基于相控建模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中,只考虑地貌和水动力的影响,建立的相控模型通常是定性或半定量的,只能进行二维平面控制,并不能进行精细的三维空间约束。而且,传统的地震反演技术得到的波阻抗作为岩性标志,难以区分滩坝等与泥岩波阻抗差异较小的砂体。

姜在兴教授认为,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未充分考虑“物源”和“风浪”两个要素的作用所造成,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综合考虑物源、风浪和盆地的沉积模式。同时,现有模式及技术对石油勘探开发所起的推动作用趋于饱和,迫切需要新模式和新技术的研发来进一步推动油气勘探开发的向前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2005年以来,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姜在兴教授为首的团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油田企业配套课题的持续支撑下,联合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等相关单位,结合我国的实际,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局限,进行了十多年的室内水槽模拟、现代沉积观测、油田生产实践,最终提出了“风源盆”沉积模式,形成了优质储集体精准A测技术。

在“风源盆沉积模式优质储集体精准预测方法及油气重大发现”中,三维精细地震解释法得到了应用,这种方法将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进行了有机结合,令解释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优化了中后期油田开发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储层预测精度大幅提高――与国内外常用的相控建模技术相比储层预测精度提高了15%左右。

它就好比给传统地质导向技术加了一双“透视眼”,使地下千米储层状况一览无余。

从“一元”到“三元”,“透视”能力强大

都说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油气藏预测更是一门应用导向很强的专业。“风源盆沉积模式优质储集体精准预测方法及油气重大发现”一经问世,便显示出其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应用该预测方法及技术,在胜利油田东营凹陷迎风带发现高青―纯梁油田,新钻探井81口,钻遇优质储集体75口,使探井成功率从原来63%提高到93%;运用该技术方法,在东营凹陷的八面河、王家岗、广利、陈官庄、孤北鼻状构造带等地区也钻遇了具有良好油气显示的整装滩坝砂岩储层,预计整个东营凹陷南部迎风带滩坝砂岩储层有利分布面积可达678余平方千米,资源潜力在2.5亿吨以上。

经统计,该成果在胜利油田、中油国际尼日尔分公司成功预测了11个区块,新增地质储量2.5亿吨,2011年至今总计新增国内利润25.93亿元,创收外汇1.328亿美元,潜在经济效益35.09亿元。

“风源盆沉积模式优质储集体精准预测方法及油气重大发现”为什么会成为能看穿地下储集体的“透视眼”,它到底强大在哪里?

姜在兴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了它的创新含量。

首先,它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风场―物源―盆地”系统优质储集体沉积模式和定位方法。

在本成果形成之前,储集体的解释和预测方法是相模式。姜在兴团队提出了“风―源―盆”系统沉积模式,认为储集体是“风(风浪)―源(物源)―盆(盆地演化)”系统综合作用的产物。

他们以沉积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前缘视角,引入“风力场”的思路和方法,把储集体研究从“一元”的魍诚嗄J胶汀岸元”源汇系统,推进到“风场―物源―盆地”的“三元”沉积动力学体系。

他们通过古地貌、古水深、古风场、古物源的“四古”恢复,建立了区域的“风―源―盆”沉积动力学模型。在模型约束的基础上,可以把风源盆沉积系统分为“迎风体系、背风体系、侧风体系和深盆体系”四大体系。根据每个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定量预测有利储集体展布,实现优质储集体的平面定位。

这一系统理论和预测技术的提出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它解决了不同类型、不同体系的优质储集体的地质预测问题,同时也丰富和扩展了沉积学理论,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该项方法技术形成国家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国内外知名期刊论文50篇。

其次,形成了基于天文旋回(注:一般认为,旋回地层学主要是研究由于行星轨道参数变化所造成的地层韵律性变化,已经涉及到几乎所有天文因素)的优质储集体定层技术。

此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储集体进行等时格架和层位的确定。然而,层序地层学不能运用于深水环境,导致无法进行横跨深水、浅水的全盆地的等时旋回对比和定年。层序地层学也不能解决大套砂砾岩、砂岩储集体内幕期次划分的难题。

本项技术根据天文旋回信号在全盆地均有记录的特点进行深水、浅水的等时地层对比,利用风场、物源在天文旋回格架下周期性变化的属性,并结合盆地特征,解决了风源盆综合控制下的优质储集体发育层位和内幕期次划分的难题,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

姜在兴团队发现,在天文旋回的两个参数(125千年的偏心率旋回和23千年的岁差旋回)内,受日晒量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物源、风场强弱均表现为一次旋回变化,进而控制沉积旋回。该技术首先对单井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判断出与各天文旋回相对应的沉积旋回,确定储集体在单井旋回格架中的垂向位置。利用精确定年的“锚点”或全区稳定分布的标志层,综合运用测井、地震实现高精度旋回格架对比,在横向上统一深水细粒沉积与浅水粗碎屑沉积,从而确定优质储集体的有利分布层段和内幕期次。

该项技术已形成国家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项,国内外知名期刊论文35篇。

第三,开发了DNA沉积序列神经网络三维储层精准预测技术。

此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相控建模的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预测砂体分布,所用相控模型以二维平面相约束为主,只考虑地貌和水动力的影响,且依赖波阻抗参数作为岩性识别依据,对于与泥岩波阻抗数值差异较小的滩坝等砂体,预测效果较差。

本研究成果依据风源盆系系统中迎风体系、背风体系、侧风体系和深盆体系四个模式,借鉴生物DNA识别思想,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重点区域进行优质储集体三维储层精准预测,提出DNA沉积序列神经网络三维储层预测技术。

该技术首先构建风源盆沉积体系数字表征DNA标准数据库,从三维地震资料对应沉积体系空间分布的反射特征和几何特征进行数字表征,将传统地震沉积学的定性描述转换为定量表征。

利用DNA序列的模式对比技术,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对未知区域沉积体系进行匹配,自动判定该未知区域沉积类型,完成沉积体系在三维空间的智能划分,将得到的沉积体系构建地震地质反演初始模型。采用递进相关分析方法确定风源盆系统不同模式中优质储集体对应的敏感岩石物理参数,经过卷积神经网络对沉积体系样本集的学习训练后,利用神经网络的仿真功能,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仿真计算处理,完成优质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分布预测。

该项技术形成国家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4项,国内外知名期刊论文30篇。

上述一系列创新已形成授权国家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10项,出版专著4本,发表SCI论文56篇。已形成一套集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完备科技成果。

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将创新成果发表在纸面上、运用到实践中,还推动它走向国际,大幅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专业话语权:团队成员先后数次参加AAPG年会、国际沉积学大会、国际地质大会、国际层序地层学大会、国际湖泊地质学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中国科学院贾承造院士、王成善院士,中国工程院马永生院士、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Ron Steel教授、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Roman Koch教授、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Dag Nummedal教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Keyu Liu教授,美国Chevron公司Feng Xu Jian博士等多位教授和专家认为,该成果建立了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沉积模式及储层预测方法,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通过技术应用,在尼日尔、渤海湾等地成功发现了大量油气藏,是油气勘探领域的一次革命式进展。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维护工作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a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本文从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等方面就如何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言

油气储运顾名思义就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埋、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增长,油气储运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1 如何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1.1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应该实行每月定期“体检”,增强设备的“免疫力”。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为例,长期以来重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每个月对所有运行设备的振动情况都要进行一次检测,检测任务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承担,对不符合振动检测标准的运行设备单独核实,及时反馈给油气储运公司,油气储运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力的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

1.2 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压缩机是油气储运中的重要设备。为了使压缩机能够正常可靠地运行,保证机组的使用寿命,需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执行定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检查保养,使压缩机组保持清洁、无油、无污垢。

第一,维修及更换各部件时必须确定:压缩机系统内的压力都已释放,与其它压力源已隔开,主电路上的开关已经断开,且已做好不准合闸的安全标识;

第二,压缩机冷却润滑油的更换时间取决于使用环境、湿度、尘埃和空气中是否有酸碱性气体。新购置的压缩机首次运行500h须更换新油,以后按正常换油周期每4 000h更换一次,年运行不足4 000h的机器应每年更换一次;

第三,油过滤器在第一次开机运行300h~500h必须更换,第二次在使用2 000h更换,以后则按正常时间每2 000h更换;

第四,维修及更换空气过滤器或进气阀时切记防止任何杂物落入压缩机主机腔内。操作时将主机入口封闭,操作完毕后,要用手按主机转动方向旋转数圈,确定无任何阻碍,才能开机;

第五,在机器每运行2 000h左右须检查皮带的松紧度,如果皮带偏松,须调整,直至皮带张紧为止。为了保护皮带,在整个过程中需防止皮带因受油污染而报废。

1.3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要实行“三定”制度,维修要及时

实行“三定”制度,主要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每台设备的专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操作合格证”之后才能操作相关的设备;在采用多班制作业,多人操作设备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新购或经过大修的设备,必须经过磨合期的试运转过程,以延长使用寿命,防止机件过早磨损;此外还要严格实行安全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详细的了解,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维修措施,以防降低设备的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当设备必须送修时,绝不能允许带病作业,但是在没有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条件下,切勿勉强拆修,以切实保证修理质量。拆装要按使用说明书和一定的工艺程序,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在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和日晒雨淋。按目前施工生产的特点,设备维修工作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为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进行的定期检修业务,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以查明和消除隐患,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依据设备的大修和二、三级保养,同期对其进行定期维修的方法。故障后的排障维修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修理。

1.4 加强油泵日常维护与保养

油泵是一种理想的油气循环泵或作载热体输送油气泵。油泵日常维护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在开始运行初期有少量泄漏是正常的,在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泄漏将会减少或停止;

第二,选择泵的安装位置时,要使泵盖和轴承座的热量便于扩散,不出现任何蓄热现象。不许用输入管上的闸阀调节流量,避免产生气蚀;

第三,泵不宜在低于30%设计流量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该条件下运转,则应在出口装旁通管,且使流量达到上述最小值以上;

第四,注意泵运行时有无杂音,如发现异常状态时,应及时处理;

第五,停机:切断电源。将泵内液体放空,清洗且应定期把叶轮旋转180°,以防止轴变形,直到油泵完全冷却为止;

第六,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的松紧情况,泵的泵壳温度与入口温度是否一致,出口压力表的波动情况和泵的振动情况。

1.5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

2 结论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只有在坚持提高经济利益,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断提高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水平,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克祥.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与设备的前期管理[J].科技资讯,2009(31):117-119 .

[2]刘惠坤.浅谈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要求与提高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J].消费导刊,2009(5):105-109.

[3]卢继东.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4):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