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边坡治理

边坡治理

边坡治理

边坡治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路边坡;防治方法;治理措施;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the highway slope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highway slop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Management measures; explore

中图分类号:UU213.1+141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公路的修建过程中,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其防护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双重目标,在使用过程或施工过程中,路基出现失稳或显示失稳征兆时,应该详细调查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了解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对坡体变化和滑动面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并进行必要的试验,以便分析路基失稳的原因,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公路边坡防治

1.排水工程

在边坡的治理中需要特别重视对水的处理,其主要目的为:降低渗透水压力;减轻水对岩土体的软化和对岩土体架构的分解作用;消减水的冲刷和浪蚀作用。排水工程一般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它是指设置良好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系统,做好拦截、疏干和排除滑动区域内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工作,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地表水渗入坡体或冲刷坡脚。排除地表水目的在于拦截、引离边坡范围外的地表水,使其不致进入边坡区或不致渗入边坡体内。地表排水以拦截和旁引为原则,常采用的排水工程措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垂直排水井和急流槽等形式。排除地下水的目的在于降低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正应力从而提高抗滑力。常采用排水工程措施有:暗沟、渗井、排水孔、灌浆阻水及渗沟等。排水工程简单易行且加固效果好、工程造价低,应用广泛,但往往需要与其它的治理工程结合在一起,配套使用。

2.边坡形态

边坡失稳破坏通常是由于边坡过高、坡度太陡所致。通过改变坡体形态,削掉边坡一部分不稳定岩体,或增加阻止滑坡产生区的物质,使边坡坡度放缓,提高其稳定性。常用的工程措施是减重反压。这种措施主要是将边坡顶部的土石挖除从而减小下滑力和在原堤脚处加设反压护道以增大抗滑力,以提高边坡稳定性。该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边坡失稳的措施,技术上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该方法整治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削减和堆填的位置是否得当,且该法对边坡改造较大,扰动严重,不利于环保。

3.支挡与锚固

该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挡土墙、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SNS 柔性防护系统。

常见的挡土墙形式有: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等。在公路工程中,挡土墙可用以支撑路堤或路堑边坡,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同时也常被用于处理路基边坡滑坡崩坍等路基病害。挡土墙设计简单,适用范围很广泛,但容易出现“越顶”现象,且设置位置具有局限性。抗滑桩是一种大界面侧向受荷桩,是承受侧向荷载、整治滑坡的支撑建筑物。该方法是将一定规格的桩体埋入稳定的地层中,依靠桩及其周围岩土体的相互嵌制作用,以承受由上部桩身传来的推力。抗滑桩按其埋入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全埋式桩、悬臂桩、埋入式桩、椅式桩、排架桩、刚架桩等。

锚杆、预应力锚索是常用的锚固工程,它是一种把受力拉杆埋入地层的技术。它可以充分提高岩土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增强滑动面上的抗滑力,从而获得良好的稳固效果。其工作方法是:在拟固定的岩体中钻孔直到下部稳定基岩一定深度,在孔内插入锚杆,将其末端固定住,空口用锚头栓死,并在锚体上涂一些防腐化的化学物质,钻孔内的多余空间可以浇注水泥砂浆,以进一步固定锚杆。该防治方法布置灵活、能够大大减轻结构自重,节约工程材料,但锚固段应置于稳定地层且该地层须适合灌浆。SNS 柔性防护是一种以钢丝绳网为主要构件并以覆盖和拦截来防治崩塌落石、风化剥落等边坡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防护系统技术。该防护系统包括主动系统和被动系统两大类型。主动系统是通过固定在锚杆和支撑绳上并施以一定预张拉的钢丝网覆盖在有潜在地质灾害的坡面上,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和活动范围;被动系统是一种能拦截和堆存落石的柔性拦石网,由钢绳网、固定系统、减压环和钢柱四部分组成,通过拦截的手段控制灾害体的运动范围。

4.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技术是在边坡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水流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该技术是将岩土工程、生态学、土植物学等多学科结合成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生态护坡在首次成功应用之后便得到迅速发展,是今后公路建设发展的一种趋势,它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目前,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铺草皮护坡、植生带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喷混植生护坡,以及与其它工程手段相结合的骨架植被护坡等方式。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该防护方法本身的强度较低,其改变或保护的只是坡面及其浅层,所以只有在边坡本身稳定的前提下,植被护坡技术才可用于边坡浅层的防护。

三、公路边坡综合治理

通过介绍以上几种防治方法中不难发现,虽然这些技术能达到治理边坡失稳的效果,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而边坡的失稳往往是受多个因素控制的,单单采用一种技术手段是难以有效地根治边坡的失稳问题。因此在治理边坡时,应详细查明边坡的各种工程条件,应用若干种工程手段,将其有机地结合,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对边坡进行治理。

四、结论和建议

公路边坡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何种治理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在治理前应全面理解、详细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周边环境实施资料;在治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合理地借鉴工程经验,对不同的边坡治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在进行治理防治时都应注意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小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岳尚全,王清,蒋军等.地质工程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边坡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边坡复绿;喷混植生;客土吹附;三维网植草;液力喷播

一、边坡生态治理的发展

边坡生态治理涉及到岩石工程力学、地质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草业学、林学、环境生态学等。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目前国内所采用的边坡复绿技术也是从国外引进,结合国内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加以改良,形成了以喷混植生、客土吹附、三维网和液力喷播为主的边坡治理技术。

二、边坡复绿施工工艺

1喷混植生施工特点

喷混植生工艺一般用于边坡坡度30°以上的岩石坡面以及坡度45°以上的土质坡面,主要采用镀锌铁丝网和锚杆锚固,抗拉强度大,可有效防止山体崩塌和碎石掉落。喷混植生工艺基层厚度为10cm,能够确保植物安全生长的极限需求,一般施工完成后,1-2年内边坡形成灌草混交林,能够有效拦截雨水对坡面的冲刷,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蒸腾作用降低土体空隙压力,根系的纵横交错能增加土体的内聚力,提高建植层土体的强度以及边坡的稳定性。

2喷混植生施工材料

镀锌铁丝网 选用14#镀锌铁丝网,网孔4×4cm或5×5cm,网宽200cm,长度根据需要裁剪,

3保水剂

1)、安全环保、无毒无味,不污染植物、土壤和地下水,最终分解物为二氧化碳、水、氨态氮和钠或钾离子,无任何残留。

2)、保可有效抑制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

3)、改善土壤结构,同时促进土壤微生物发育,提高土壤有机物的周转利用效率。

4)、吸水速度快.一般自然水吸至饱和最长时间约为15-40分钟。

5)、水肥利用率高,保水剂能有效的减少因灌溉或降雨造成的微量元素减少,当再次干旱时,吸足水的保水剂使周围的土壤保持潮湿,以供给植物根系水分。

4、粘合剂

粘合剂是一种水溶性有机类土壤调理剂。属人工合成的高分子长链聚合物,无色无毒,分解物为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对环境无害。在土壤中有较强的沉降和絮凝土壤粒子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5、种植土

种植土就近选取本地山坡脚处落叶层土壤或种植土表层,土质以PH值微酸性、含水量达到40%以下富含腐殖质有机质为好,即手感松软、手握成团手松则散的土壤。土方运抵现场后用筛网进行过筛,去除土内碎石、树根等杂物,以孔眼直径2cm的筛子筛取为宜。筛好的成品土应作好防水保护。

6 喷混植生草种

边坡复绿成败的关键在于植物品种的选择,一般选择根系发达,生根性强、耐干旱、抗寒冷、耐瘠薄、抗病虫害强的品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工程实际情况,遵循适地适时的原则,多选用灌木、豆科植物和乡土植物品种。

7喷混植生施工工序

1)、人工清除表面松散石块、泥土、杂草以及突出的岩石,确保坡面基本平整,消除落石隐患。

2)、对坡面转角处及坡顶的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形。

3)、对于个别反坡及凹处,可用植生袋堆填。

4)、为防止水流在坡面形成大的汇水面,从而导致坡面径流,形成崩塌的灾害,在坡顶部易被侵蚀的岩土层设置截水沟,坡面有平台的可在平台上设置截水沟,坡脚挡土墙内应设置一条排水沟。

8镀锌网铺设及固定

1)、铺网 选用14#镀锌铁丝网,坡顶须延伸100cm左右,开沟并用锚杆固定后回填,坡顶固定好后自上而下铺设,左右两张网之间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上网与下网要错位连接,不可接在同一根铁丝上。

2)、钉网 锚钉形状选用L型,锚钉根据设计或实地情况,选用8钢筋打制,长度15㎝~40 ㎝。坡顶布置一行锚钉,横向间距50cm。坡面铁网搭接处布置一行,间距100cm,在坡面其余位置每平方米不少于5个锚钉,呈梅花形布置。对于凹凸不平的坡面须增设锚钉,保证铁网贴附坡面,对于比较平顺的坡面,一般保留2cm左右空隙(可用木制垫块控制)。对于土质坡面,一般用竹钉(L=25cm-40cm),每平米不少于5根,梅花型布置。

9喷射基材及草种

将保水剂、粘合剂、植物纤维、泥炭土、种植土、缓释复合肥等混合材料,按比例搅拌均匀后,用空压机和喷射泵将干料送至喷射管口,在喷射管口将混合基材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喷射在坡面和铁网上。喷射厚度6-8cm。

植物种子及营养液喷播 将草种、保水剂、粘合剂、植物纤维、泥炭土、过筛种植土、缓释复合肥等混合材料,按比例搅拌均匀后,用喷播机喷射在已经成形的基材上,喷射厚度1-2cm。

10养护措施

边坡植被养护是一项新的工程,由于它特殊的边坡地理条件,所以它的养护与平地有很大的不同,其养护工作主要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补种及后期苗木种植。

①浇水 浇水的原则是浇水量应大于植被地表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总和。浇水应该在植被最需要水的时候浇,以培育植被的强大根系,提高抗性。

②施肥 施肥分为施底肥和追肥。 底肥一般在喷射基材时一起加入,每平方米用缓释复混肥15-20g。

边坡治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边坡治理科学使用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高速公路,避免水土流失,增强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一战略思想下,今后我国高速公路还是会快速发展。

我国高速公路面临的边坡治理问题

我国高速公路的确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噪音污染,植被破坏、废弃物污染等,给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公路边坡的治理与防护,由于高速公路具有封闭性,所以对于边坡的要求就相对一般的公路较高,而边坡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使用质量与使用寿命,而我国复员辽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不同,这就要求更高的施工质量,然而事实是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经常出现问题,如出现裂缝导致水土流失、滑坡等问题,对于行车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边坡治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发展高速公路的一个较大的阻碍。

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布局以弃渣场和公路沿线施工区两侧为重点防治区域。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及复垦措施为辅,工程措施以弃渣场的防护为重点,植物措施以公路路基边坡及其附属建筑物的植物防护与绿化美化、弃渣场植物防护与植被再造恢复为主,土地整治和复垦措施以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及其它临时占地弃用后的复垦利用为主。

以云贵高原高速公路边坡治理实例探讨高速公路边坡治理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全部与贵州大部,以及广西西北部等,云贵高原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它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复杂化学反应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被水溶解和侵蚀而逐渐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分布着许多溶洞、暗河、石芽、石笋、峰林等稀奇古怪的地貌。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要想在这一地区建设高速公路,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这一地区的交通发展迟缓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云贵高原的高速公路经常发生和危害最大的就是滑坡灾害,对行车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而滑坡问题最终还是归结于边坡治理的问题,所以边坡治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边坡就是稳定路基,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而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根据高速公路“以直为准”的原则,就要在多山地区大规模挖山填坑和修筑公路路基,形成许多人造边坡,在云贵地区,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缘故,土质特别疏松,在人工边坡构筑的过程中,岩土块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使得岩体硬度下降,在云贵地区的特殊环境下,风化侵蚀等物理和化学作用比较明显,有的边坡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共同的作用下趋于稳定,逐渐变成较为稳定的公路边坡,而有的则经过调整,不能达到平衡,而发生崩塌、滑坡等现象,形成不稳定的边坡。对不稳定的公路边坡,我们要经过一定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将其改造成为稳定的边坡。

在云贵地区边坡可能发生的病害主要可分为以下3类:(1)滑坡危害。山体上的部分岩土体向下脱落,使得大量土石滑落堆积于路面,影响交通安全和秩序。(2)崩塌危害。整个岩土块忽然脱离其所在山体从较陡的山坡上崩落下来,并顺山坡剧烈翻滚,最后堆落在公路边或山脚下。由于具有突隐蔽性和不确定性,造成的危害较大;(3)剥落危害。表层土石受风化侵蚀等作用,在雨水冲刷和地球引力作用下,不断沿山坡向下滚落。这些危害对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对公路交通安全也产生了较大的隐患,尤其是突发的滑坡危害更大。

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时,由于在工程设计、施工方面等方面原因,对高速公路沿线水利设施造成影响,存在隐患。遇到大雨暴雨时,在大流量雨水冲刷下,沿线渠道损坏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大量泥沙冲入农田,造成农作物的损害。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护农民角度,以及高速公路单位的长远利益出发,建议在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时,要重视高速公路沿线水利设施的保护,同时加强沿线水利设施建设、维护、管理,避免影响周边村庄和农田。

而在云贵地区,地震频发,岩体破碎,高速公路边坡不容易稳定,所以就要采取一些比较科学的治理措施,最常见的就是用防滑栓,防滑桩用于不明显的山体和土块滑动情况下,是比较好的加固方法。而对于比较庞大的山体或是岩土块,就要从上往下逐层加固,但其工作量是庞大的,而且其技术难度也可想而知。

在边坡治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般要根据现场边坡土层、、地质、生态环境等条件,结合以前该地治理经验,并根据公路对治理边坡“一次解决,操作方便”的规定进行治理。对边坡的治理要注意一下几点:(1)治理足够科学坚实但不破坏岩土块总体稳定平衡,有的岩体内部可能比较破碎,在治理过程中就要格外注意,既要治理好出现的问题,又不能破坏岩体本身的稳定,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2)对周围环境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要充分考虑保护边坡周围生态环境问题。在工作前就要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一直贯穿于整个治理边坡过程中。

而在边坡施工前的考察也是不可缺少的,开挖前应提前规划、提前处理、一步到位。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开挖后而引起边坡不稳定再治理的现象十分普遍。滑坡发生后再进行治理,不仅工程量繁杂庞大,耗资甚巨,治理也较为困难。若能开工前提前设计、提前治理解决问题,则会事半功倍。再有就是进行滑坡的动态和静态监测。应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如GPS、RS等技术,对滑坡进行监测,对地面和地下移动进行观察,作好滑坡的预测工作,对滑坡频发地带变化和滑坡原理进行研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滑坡治理方案,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总结

高速公路边坡治理与防护问题始终是公路治理中的重点,经过对云贵高原高速公路治理实例的探讨,分析了一些边坡治理的基本方法,高速公路边坡治理要做到“因地而异”,灵活运用各种生物以及工程措施,做到“一次施工,终身使用”的施工质量,在未来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肯定会出现更多的科学治理边坡的方法,另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在其中找出可以互相搭配的方法。这也是边坡稳定处理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非每一种边坡都适合生物护坡或工程护坡,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做到科学治理边坡,科学使用公路,可持续发展公路。

参考文献:

[1]马宗磊.试论铁路岩石边坡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施工技术[J].大众科技,2006,""

[2]许英姿.公路边坡防护中常见格构锚固结构分析[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

[3]边坡喷锚支护施工技术浅议[J].金卡工程,2009,

边坡治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不稳定路堑高边坡;滑坡治理;施工技术

前言:分析高边坡滑坡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地貌特征、地层结构以及坡体覆盖物程度三个方面入手。其中,滑坡特征是造成边坡变形与滑坡现象的地质基础,脆弱的地质背景和破碎的岩体、风化的岩石都是潜在的滑坡安全威胁,坡体表面覆盖的残积物质虽然很多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碎石,但是在雨水的渗入作用中却起到了优化作用,从而成为高边滑坡的诱发因素。

1.治理不稳定路堑高边坡与滑坡动态设计的意义

1.1动态设计综合概述

公路施工工程浩大,在施工之前基本就已经根据资金预算确定了施工路线和施工方案,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公路施工期间需要不间断的进行地势考察与环境研究,针对不同的施工路段需要设计不同的施工方案。不稳定路堑的高边坡与滑坡很难单单依靠外在观察发现潜在危机,由于高速公路的施工地形基本稳定,且施工环境普遍难以控制,因此要判断不稳定路堑的地形外观与地质结构只有从坡面进行挖掘,将地表层面破开后再分析地层内部构造与土质,将分析的结构与原设计所参考的资料进行认真对比,对关键性的差异及时向设计方进行汇报,切忌为追赶公路建设进度而忽视对地势考察,导致不可挽回的错误发生。对于原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取消稳定地底的防护措施或者加强不稳定地段的防护治理,不应该受到施工图纸的限制而在实际功路建设中畏手畏脚[1]。

1.2设计方案的经济意义

动态设计的实现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还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对施工人员反馈的信息进行验证,从而对施工路段的地质、设计参数进行最后的评断,以此作为确认或者更改设计方案的依据。在增加高速公路施工质量之外,动态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经济意义。通过动态设计可以不断改善公路设计方案,准确判定出不稳定的施工路段,从而保证施工资金的充分利用,此外,从根源处对不稳定高边坡与滑坡地段进行防护还可以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曾强公路后期的稳定下,从而节省出相关的高速公路防护资金与重建资金。

2.不稳定路堑高边坡施工要点

2.1施工具体方案

开挖和防护是在不稳定高边坡施工段中的基本方针,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一个环节的紧密相连与工程最终的高质量。这样的公路施工方针,也是在不稳定地段的常用手段。在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设置截水沟、测量高边坡适合的挖线位置以及监控点的布局设计。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都需要以施工路段的地形面貌与地层结构作为设置前提,截水沟的设置主要由坡面覆盖层的厚度决定,其目的是将坡顶的水资源截留,防止水流入坡面后破坏边坡稳定性。挖线位置的测量需要借助全站仪设备,在坡面的断面处进行放样。为保证第二次机械作业的正常运作,在首次挖掘坡面时应该再次运用全站仪检测坡脚位置,根据测定结果设置过坡平台,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重复操作,可以将挖线控制在较为精确的范围中,从而实现测量的目的。一般而言,监控点会设置三个,位置分布在边坡左右两侧和中央位置。值得一提的是,监控点的设置情况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坡长与高速公路施工情况适当增加或者减少监控点的设置。在进行施工时,不稳定路堑高边坡的工序应该与路堑的挖方情况进行统协设计。在坡段较长时可以采用分段式挖掘,注意要按级操作,确定一级工程的防护工作完成后才能够开始下一级边坡的挖掘工作。对于岩体不稳定的路堑高边坡可以采取爆破式施工,在这期间,要严格控制药物用量,防止爆破工作对后期的工程造成影响[2]。

2.2不稳定路堑高边坡防护施工

对于不稳定路堑高边坡的防护方式有多种选择,如预应力锚索法、锚杆框格防护等。在防护施工中,钻孔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锚杆框格防护法为例,在工程开始之前首先需要通过测量计算确定孔位与钻孔设备,然后进行钻孔施工,钻孔施工合格后将锚杆按照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与安装,锚杆的安装位置注意要在钻孔中心处,确定锚杆安装就绪后进行注浆处理,注浆所选的材料一般为水泥砂浆,一般而言,实际所用的注浆量要略高于理论研究所确定的数量,将钢筋等材质全部设置完成后,最后还要进行一定的修理整合,确保设计外在形象的美观[3]。

3.滑坡治理相关研究

3.1排水设计

滑坡现象的发生往往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正是水资源在地表下的不断渗透从而导致了滑坡事件的发生。造成不稳定路堑滑坡的水主要来自雨水,因此,要防治滑坡现象首先要慈宁宫排水设计入手。截水沟的设置区域一般在滑坡范围之内,其目的是为了将坡面的雨水排放到滑坡区之外的地方,因此,在不稳定路堑的截水沟也可以称之为地表截水[4]。

3.2防滑设计

防滑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坡体自身的抗滑能力,这一设计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持,原理是通过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来实现增强坡体稳定性的设计要求。经过分析,相比削坡减载而言,人工加固的方式往往更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通过人工方式进行防滑设计最为常见的是修筑挡土墙和防护墙来支撑不稳定的岩体,此外搭建抗滑桩、灌浆加固或者修补沟缝也可以增强边坡岩体育土体的强度[5]。

结语:路堑高边坡通常是由于高速公路施工而产生的,高边坡即被挖出来的上边坡,一般这个称呼是相对于下边坡而言的。滑坡的形成则是由于岩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倾斜性,在经受外界压力的冲击作用时,其重心会逐渐向软弱带发生偏移,从而造成地势分散甚至向下滑动的情况发生。不稳定路堑高边坡与滑坡治理都是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弟勇. 不稳定路堑高边坡、滑坡治理施工技术[J]. 西南公路,2006,04:17-20.

[2]谢东辉. 不稳定路堑高边坡和滑坡治理施工技术[J].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5,04:12-17.

[3]李红杰. 高速铁路复杂边坡监测信息管理与边坡稳定性评价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2.

边坡治理范文第5篇

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岩土地质变动破坏岩土层结构,它不仅会影响边坡结构,而且对岩土层粘合度产生破坏,不利于地面工程改造的顺利进行。具体工程实践中,施工单位要注重边坡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具备较强的抗害能力,达到良好的边坡稳定效果。

关键词:

地质灾害;边坡;稳定

岩土体边坡稳定问题是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它的施工难度很大,需要考量的相关问题也比较多,直接关乎工程的整体造价及后期质量。岩土层异常变化产生地质灾害,对边坡结构产生影响,使其不够稳定。它属于突发性灾害。施工单位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制定完善的滑坡治理技术方案,以达到良好的工程效果,使边坡更加稳定。

1滑坡形成的原因

(1)物理性质。边坡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强度主要取决于地质结构。如果边坡中含有亲水矿物或粘土矿物,其稳定性很容易受到影响,结构也容易软化,出现地质变动,产生滑坡。

(2)岩土内结构面发育特征。岩土内部结构变化发育形成各种结构面,破坏边坡内部结构,影响其稳定性,也会因地质变动出现滑坡。结构面使边坡内部结构不够完整,降低岩体内部剪切力。

(3)岩体浸水破坏边坡。降雨量过大,会使岩体内部浸水,导致岩体内部结构松动,出现滑坡。

(4)地震破坏边坡。地震容易破坏地质结构,当边坡结构受到地震冲击,岩体内部会形成新的结构面,一旦被地震波冲击就会发生滑坡。

(5)人为因素影响。为满足岩土工程施工要求,常进行工程爆破或削坡施工,破坏岩土结构,产生滑坡[1]。

2边坡稳定性分析

2.1边坡结构对稳定性的影响

滑坡产生与边坡岩土体地质结构具有很大相关性,滑动的规模、条件、方向等主要取决于结构面的组合,其稳定性更容易受滑动面形态干扰。

(1)顺坡结构很容易形成滑动面。如果层面倾角比地面坡脚小,会出现完整的滑动面;反之,要加强对层面与缓倾角节理组合滑动面的关注度。层面倾角较小,表明结构相对稳定。如果结构面抗剪强度不足,需格外注意软弱面滑动问题。

(2)反坡结构面稳定性好。外力作用下,多种不同结构面共同切割岩土体,以出现组合滑动面。岩石软弱或节理发育部位,也会因岸坡重力干扰出现松动变形。

(3)圆弧形滑动面。该滑动面常见于松散体滑坡。部分基岩滑坡也会因切层情况,出现弧形滑动面。采用压脚方式,或减少上部重量,可对该类滑坡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2.2计算边坡稳定性

野外地质灾害治理勘察或施工中,以阻滑力和下滑力比值K作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判定依据。K一般包含三种状态。K=1,表明边坡处于临界状态;K>1,表明边坡稳定;K<1,表明边坡不够稳定[2]。

2.3人工边坡稳定坡度选择

倘若天然边坡无法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可以人工边坡代替。具体方法是采用开挖、回填、切削等方式,改造原有边坡或者对边坡进行重修。依据岩土物理性质、结构组合、滑动面抗剪强度、外力作用等指标,参考人工边坡允许坡度值,对人工边坡稳定坡度进行考量和确定。

3边坡支护方案设计

各类病害问题在边坡改造建设中极为常见,尤以滑坡最为普遍。采用边坡支护方式,不仅可及时处理地质灾害,而且可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使边坡更加稳定、安全,确保其整体质量。

(1)边坡支护方案。边坡支护过程中,需考量的要素比较多,包括工程地质条件、资金状况、开挖情况和支护效果等。需依据边坡岩土体参数,秉承技术性、安全性、经济性、便利性等原则,开展边坡支护设计工作。

(2)设计原则。地质灾害对边坡产生破坏,极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施工单位和设计人员要结合具体工程背景,对支护级别、支护结构和设计安全等级进行确定,确保设计过程更加动态、灵活。与此同时,也要依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施工情况、地质条件、变形和监测等,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核对、更改和补充等。

(3)材料配置。主要包括混凝土、普通钢筋和水泥砂浆三种。混凝土:依据具体规范,选用C30混凝土,用以冠梁、抗滑桩和面板施工中。普通钢筋:选用HPB300和HRB400两种。水泥砂浆:依据具体规范,对水泥砂浆配比进行有效确定。分别应用N30水泥砂浆和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灌浆材料,并依据具体工程背景,对氯化物和硫酸盐含量进行确定,避免对锚杆钢筋产生腐蚀[3]。

4滑坡预防和治理

结合变化规律和变形因素,对不稳定结构边坡进行有效治理,避免边坡出现变形破坏问题。具体治理方法如下: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受水的浸泡很容易产生滑坡,地表水下渗又使下滑力增加,导致滑动面软化,使滑坡体产生浮力,削弱它的抗剪强度。合理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分别在滑坡体内、外修筑环形截水沟和放射状排水沟,并将排水平洞设置在滑坡体内,或开挖渗沟,以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

(2)挡土墙设置。滑坡治理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常设置抗滑挡土墙,以实现减重和排水,对大型滑坡进行有效治理。或者同步应用中小型滑坡和支撑渗沟,以达到良好的边坡稳定效果。

(3)抗滑桩设置。依据具体工程背景,在滑动面下部嵌入各类桩体,有效避免坡体滑动。它的桩身材料主要有木桩、钢管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可采用连接、交错、间隔等方式,对其进行合理布置。它在中层和浅层滑坡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4]。

(4)钢筋锚固。部分岩体边坡不够稳定或者存在裂隙,如果岩石比较完整,可应用钢筋锚固处理方法,并合理确定锚杆长度,使其穿过滑坡体,且深入母岩1/3处。应用钢筋束和钢索制作锚杆,采用高标号水泥浆进行封堵和固定,与围岩连接。可依据具体工程诉求,增加锚杆预应力。

(5)减荷和压脚。该种处理方法可改善边坡,使其具备较好的平衡性。具体实施方法是减少上部荷载和下滑力,下部压脚,使其具备较大的阻滑力。可依据具体滑坡情况,对减荷和压脚处理方式进行合理选择[5]。

5结语

综上所述,边坡稳定性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极为重要。边坡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周边地质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可依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及区域空间背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在项目初期,将勘查工作落实到位,对滑坡病害具备明确的认知,分析边坡稳定性,设计和制定具体的支护方案,并进行滑坡治理,保障整体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琪亮.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和分析[J].山西建筑,2014(15):86-88.

[2]曾添华.浅谈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J].科技信息,2012(10):435-436.

[3]陈开明.珠海市边坡类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简述[J].科技信息,2012(13):348-349.

[4]龙明滔.边坡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技术方法总结[J].科技信息,2013(11):47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