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游词格式

导游词格式

导游词格式

导游词格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导游资格证;通过率;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05-02

随着《旅游法》的出台,旅游业也得到了极大的规范,对导游从业人员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导游证是导游人员从业行为能力的证明文件,是表明导游人员身份的外在标识,它是国家准许从事导游工作的证件。导游工作是众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初次就业的岗位,然而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过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帮助学生顺利获得导游资格证书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导游资格证考试现状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管理,各省级导游资格考评委员会组织实施。从2013年起,黑龙江省的导游资格证考试每年举办一次,时间一般在每年11月份举行。考试教材由黑龙江省旅游局统一编写,包括《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黑龙江省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和《现场导游考试指南》。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涉及领域广、知识面杂。导游资格证考试的报考条件宽松,参加考试的人员众多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非专业的学生和一些社会考生。但是考试通过率是每年考生人数的30%,考试频率也由一年两次改为现在的一年一次,黑龙江农业工程学院的考试通过率不足25%,所以无论是从考试内容还是考试形式来看,能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证考试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并非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二、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不高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自信心

中国现有的教育制度是按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考取学校的优劣,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一些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者是直接参加高职院校的单招考试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很多学生经历高考后更加没有信心,而导游资格证考试要掌握五本教材内包含的所有知识点,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很多学生翻阅教材之后直接打消了报考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念头,有的学生放弃复习直接裸考,更有甚者直接弃考。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到,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服务行业有偏见,不愿意毕业后从事导游这个职业。

(二)学生复习方法不合理,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黑龙江省导游资格证考试笔试部分共有两套试卷,《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黑龙江省导游基础知识》构成一套试卷,《导游业务》和《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构成另一套试卷,所有试题采用标准化试题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综合题。要求考生不但要掌握知识面广而且要掌握的知识量大。涉及笔试的教材中所有知识点要求全部记忆,没有侧重点。笔者通过调查,导游资格证考试未通过的考生大部分都是《导游基础知识》部分得分较低。《导游基础知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比如包括历史、地理、宗教、民族、建筑、饮食特产和客源国等内容,很多学生复习方法不当,每天都要进行枯燥的被动式记忆,学习兴趣不足。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在考试的过程当中,面对笔试试题感觉模棱两可不能准确作答,试题命中率不高。

(三)现场面试缺乏应变能力。

对于众多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最紧张的部分莫过于现场面试环节。黑龙江省导游资格证考试现场面试环节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景点导游词讲解,所讲导游词由考生在候考室从八篇导游词中随机抽取。第二部分是现场答题环节,景点导游词讲解完毕后,考生现场抽取试题并回答。通过现场面试,不但可以了解到考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清楚地掌握考生是否具备作为一名合格导游员的心理和素质。无论是景点导游词讲解还是现场面试环节的问题都有考试复习范围,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在他以往的学习历程中,所面对的考试多为试卷的形式,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需要敏捷的做出反应,像导游资格证考试这样直接面对考官的形式基本没有经历。因此在现场面试过程中,学生面对考官,经常过度紧张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景点导游词全部忘记或者讲解不流利,面对十分简单的问题也不会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当有考官进一步提示问题的时候答非所问,无法顺利通过现场面试。

三、提高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对策

(一)提高专业认识,树立考试信心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就业50强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在学生刚刚入学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的认识,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就职方向等,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初次就业岗位为旅行社的导游岗位,要求具有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那么,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就要针对专业特点进行专业介绍。在进行入学教育时,一方面在由专业教师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未来专业发展前景和就职方向;另一方面还可聘请业内人士进行行业介绍。特别是要邀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回来进行座谈交流,更加容易建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同时能够了解考取导游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进行主观学习的能动性,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能够了解导游资格证的考取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树立考试信心。

(二)科学合理地开设课程,强化知识记忆

由于黑龙江省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是在每年11月份,学生入学后一般都会参加下一年的导游资格证考试,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根据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导游资格证考试涉及教材分在两个学期内学习,第一学期开设黑龙江省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业务课程,第二学期开设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和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导游业务课主要讲授理论部分,而导游实务课主要偏重于实践,在这门课中教师会训练学生对导游资格证考试现场面试中所涉及到景点进行导游词讲解和导游词改写,并且根据教学需要会带学生到景点实地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对导游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设有导游证考试强化课,任课教师根据每周的授课进度,在每周五进行90分钟的导游证考试强化训练,课程内容就是针对一周的学习,让学生强化记忆一周所学知识点。

(三)加强专业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要头脑冷静,口齿清楚,心理素质好,能够解决带团过程中随时出现的突发事件。现场面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这样的素质。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在面试现场往往表现出不镇定,易慌张。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实践学习。一方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带学生深入景区进行模拟导游活动;另一方面鼓励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多深入旅行社进行社会实践,这样即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四)建立导游证考试模拟训练平台,让学生进行实时测验

由于黑龙江省导游资格证考试笔试所涉及的课程有四门,分在不同学期开设课程,并且每门课程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且记忆难度大。例如,黑龙江省导游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学生要到第三学期才再次复习并参加考试,中间间隔一个学期的时间,这样学生很容易忘记之前所学知识内容,教学达不到效果。因此,根据黑龙江省导游资格证考试笔试题型特点,围绕导游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参照考试试题形式,建立试题库,组建导游资格证考试模拟训练平台,试题全部采取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综合题形式。学生可以每学习完一门课程内容进行自我测评,也可以在所有课程学完之后进行导游资格证考试的模拟训练,同时教师根据每年导游资格证考试情况完善模拟训练平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考前的自我测评,为导游资格证考试做足准备。

导游词格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景区 数字解说 语音 MP3

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是旅游目的地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政策的影响,节假日变长,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旅游者通过旅游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更可以从旅游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获得知识和艺术的享受。有数据表示,文化享受是旅游者在旅游整个过程中期望得到的收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于景区的文化背景等往往由于各种因素而达不到期望,而解说系统可以有效的帮助游客得到充分的文化享受。

一、现有景区解说模式

吴忠宏认为,“解说是一种迅息传送的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和取悦游客,并阐释背后所代表的含义”;“提供相关资迅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激励游客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新见解与热忱”,从解说系统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来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两类。从功能上看,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包括交通导引解说系统、接待基础设施解说系统、景区解说系统、游客中心。旅游景区的传统的环境解说服务方法主要包括人员解说服务、视听节目、展示与陈列、出版物等类型。各种解说的方法和类型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旅游景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景区解说服务主要有导游解说模式,电子解说模式。导游解说模式为主要的传统的景区解说模式,能提供最为专业和互动的景区解说。从历年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人们在旅游过程中选择导游进行景区解说的数量只占到总游客人数的很少一部分,这说明,有大多数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并没有得到通过景区的解说服务获得应有的文化享受和收获。

游客不选择导游进行专业的景区解说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空间受限,游客必须位于导游身边一定范围内,不能任意走动或随意观看,旅游路线和节奏必须与导游同步,而且这个空间的大小还与导游自身解说的声音大小或所携带的扩音设备的质量有关。

2.时间受限,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时间是有限的, 接受信息的有效时间更有限。如果对导游的解说一次没有听清或因为其他原因没有听到,则无法再要求重新解说;获得解说服务的时间也是完全按导游的计划,不能随游客的要求获得。

3.费用受限,由于聘用导游需要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也成为直接影响游客使用导游解说服务参差不齐,游客所获得的导游解说服务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遇到水平较低的导游,则对游客的旅游质量起到不好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存在着一方面希望得到艺术和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却又没有选择导游进行解说的矛盾。这一矛盾如果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将较大地提高游客对于旅游过程的满意程度,并间接刺激下一次对旅游的兴趣。进而使旅游市场得到持续的增长。

作为导旅解说服务的有力补充,市面上出现了利用电子设备实现电子解说的解说模式。比如无线导游解说耳机、智能无线电子解说系统等。但这些电子解说系统却并没有广泛的受到游客的关注,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费用受限,与聘用导游进行解说服务一样,游客同样需要租用电子解说系统来享受解说服务。

(2)携带不方便,对于便携式电子解说系统来说,需要随身携带一定重要的电子设备,这对于本来就已背负一定重量食物,水及其他装备的游客来说,无疑成为游客拒绝使用电子解说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安全问题,由于该设备使用完毕需要归还,所以要在游览过程中随时注意该电子设备的安全,否则需要赔偿一笔不小的金额。

(4)卫生问题,由于该设备属大家公用设备,而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得到必要的消毒保证,所以很难避免在公众使用过程中,造成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相互传染。这使得游客的健康存在一定的隐患。

(5)解说词的个性化不强,现在是个性化的时代,游客应该有权利选择不同的解说内容和方式,比如游客对于与景区相关的人文,地理,传说,诗词,民歌等有不同的喜好,而电子解说设备中的解说内容和方式往往是一成不变的,不可能对于不同的游客提供不同的解说内容和方式。

(6)景区规范的解说规划和设计缺乏,普遍存在着信息内容不充分、主题不突出、文字错漏、语言呆板、设施缺乏艺术性、书写和语言不规范,景区导游词和标语标牌的英译错误比比皆是,如滥用词语、语法错误、翻译不当、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等问题。

(7)使用电子解说系统需要经过一定的使用方法的培训。

总之,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的解说系统还是现在已有的电子解说系统,都无法满足旅游日益增长的对景区文化享受的需要。而本文所提出的自助式数字解说系统以其免费、个性化强、携带方便、知识量大、安全卫生等优点以适应该需求的发展。

二、自助式数字解说模式

景区自助式数字解说模式是指利用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为主,以手机或MP3、MP4播放器作为景区解说语音资料的获取,存储和播放设备,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全免费的自助式的数字旅游景区解说服务。自助式数字解说模式的产生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及游客对于新技术和事物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而产生的。一方面,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为个人数字解说系统提出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信产品,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迅速发展为个人数字解说系统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自助式数字解说模式的提出可以较好的解决传统景区解说模式所遇到的的问题。

1.极大的扩展了游客在旅游前,获得景区资料的方式。传统的景区资料主要是纸制的文字,图片及数字的文字和图片。而通过数字解说,实现了游客通过声音方式来获得景区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需要。

2.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自助的通过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或MP3播放器来收听景区解说。而这种景区解说服务是全免费的,而且不存在任何赔偿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由于游客往往对自己的手机或播放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熟悉,所以,游客能在不需要任何培训的情况下很好的发挥播放器的作用。

4.数字解说系统却有着极大的存储量, 可以提供大量关于景区的准确信息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游客使用便携式解说系统的话, 则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所需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使游客接受信息的时间延长。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外游客数量的增多,各大旅游景区都在纷纷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如果能提供一个方便的解说系统,让游客充分了解景区,又能让游客长时间的保留以做纪念,这对提高景区的竞争力是很有帮助的!而个人数字解说系统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三、实现景区自助式数字解说模式的几个主要问题

1.游客使用习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7月版数据显示,网民总人数为123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的达82.6%。而使用搜索引擎服务的达66.3%,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35.1%。这说明已有较广泛的习惯使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和下载音频文件的游客基础。

自助式数字解说模式的一个重要设备,就是数字解说文件的播放设备。可用于自助式数字解说词播放的设施主要为移动音频设备,包括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不断增加的手机用户形成日益庞大的消费群体。根据IDC预测,2009年中国大陆手机用户数将达到5.3537亿,2005年起,由能够播放MP3格式音乐的MP3手机以及能够播放视频格式影音文件的MP4手机构成的音乐手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音乐手机也成为厂商重点推广的产品。公共汽车、地铁、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见挂着MP3戴着耳塞听音乐的潮流男女――MP3已经成为不少人随身必带的一样东西了。这为自助式数字解说模式的硬件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理由相信,用不了多久,在当前已将手机、MP3、上网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现代人生活中,习惯在旅游前从互联网上下载景区的数字语音解说资料并在旅游过程中,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收听着详尽专业的数字解说一定会成为一种旅游者的习惯方式。

2.资料搜索和下载。现在能在互联网上被搜索和下载的景区解说数字语音资料非常缺乏,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搜索并获得景区数字解说语音资料:

(1)通过通用音乐文件搜索引擎,比如百度MP3和雅虎音乐搜索等。目前,在互联网上可被搜索到的旅游景区数字解说词音频资源非常缺乏。从百度或雅虎音乐搜索等著名搜索引擎上只能搜索到少量的数字音频解说文件;

(2)普通的搜索引擎搜索通过相应的关键字进行音频解说词的搜索,但这种方式往往得到的大部分是无用信息,不太容易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音频解说词文件。

(3)通过一些专门的旅游网站的相应栏目来下载。现在也有部分网站提供语音导游词免费下载。比如解说词网,中国鼠标旅游网等。有理由相信,这些专业的数字解说音频文件搜索和下载网站将成为旅客进行数字解说音频文件搜索和下载的主要方式。

(4)通过单独的景区网站为该景区提供的音频解说词文件。这种方式较适合于已选择好景区的游客希望下载音频解说词文件时使用。也将成为旅客进行数字解说音频文件搜索和下载的又一重要方式。

3.其他相关技术问题。景区数字解说模式依赖的是解说媒体是数字音频文件,现在数字音频编码格式较多,但为了方便手机,MP3或MP4等播放器存储和播放的数字音频编码格式主要包括mp3、mp4、wma、rm等。但为了保证更广泛的播放设备对音频格式的兼容,建议采用mp3编码格式。每分钟数字音频资料的MP3格式只有1MB左右大小,一般对于某一个景点的解说约为3分钟~5分钟,即一般的景区数字音频解说文件大小只需要3M~5M。如果播放器的存储容量按215M来计算,则可以存储约45份~70份不同的数字音频解说文件。

除了保存音频解说文件之外,还可以同步下载和播放解说的文字版本,以保证在获得数字音频解说服务的同时,可以获得数字文字解说服务,以加深游客对景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解说的数字文本可采用LRC格式,LRC 歌词是一种包含着“[*:*]”形式的“标签(tag)”的、基于纯文本的歌词专用格式。最早由郭祥祥先生提出并在其程序中得到应用。LRC格式还支持其他版权和制作信息的。

制作数字解说文件固然重要,但是更需要一个流畅的平台让这些解说文件无阻碍的流向它的终端用户――游客;这就需要建设下载数字解说文件的网站;同时,考虑到个人数字解说系统要依赖于手机等移动设备而存在;还需要建设专门用于手机下载的网站,让用户通过手机上网直接下载数字解说文件。笔者在对以上方式和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专门的数字解说词搜索和下载网站“解说词网”,域名为省略。已提供了专业的数字解说文件的搜索和下载,同时还提供基于数字解说服务的其他相关功能。

四、结论

景区自助式数字解说模式以游客为中心,以互联网、手机、MP3播放器等作为数字解说语音资料的下载,存储和播放为手段,以向游客提供个性化的,自助式的景区解说服务。这一新的景区解说模式必将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外出旅游人数的增加,在游客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吴必虎金丽等: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1999,(14)2∶27~29

[2]孟明浩顾晓艳俞益武:浙江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服务现状及对策[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 (4)372-374

导游词格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交际

一、引言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中国加入了WTO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这些都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外国游客而言,中国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以及丰富的自然景观无不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魅力。外国游客了解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料宣传册,在有导游陪同解说时,旅游资料又被转换成为了导游词,它们包含的文化信息纷纭复杂而又极具特色,对它们的翻译从而成为旅游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在导游和外国游客的语言交际活动中,由于语言的障碍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 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会话语用失误, 甚至交际中断。因为在部分旅游资料宣传册中为了渲染景点之美,在行文中会存在一些修辞,作为本国人很容易理解那种意境,但会给国外游客带来理解上的障碍,汉语旅游材料宣传册中的这种会话含义是否该按照合作原则按部就班地翻译给外国游客,这个问题有待商榷。

二、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所作的学术报告中提出并于1975年正式发表了著名的“合作原则”。他认为日常会话中存在着一些规律,一切语言交际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谈话双方所说的话都是朝着这个目的前进的,并且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而不会答非所问、互不连贯、漫无边际。双方之间必须达成默契,相互配合以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口头交流通常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话语组成的,不然就不合情理。在某种程度上说,交流都是相互合作的过程。所有的人在合作过程中认同一种或多种共同目的,或双方接受同一方向”。也就是说,谈话双方似乎在遵守某种原则,他把这个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即尽量使你的话语在交谈时符合双方认同的谈话目的或方向。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会话原则,格赖斯套用康德的质、量、相关、方式四范畴,提出合作原则可以体现为四条准则,每个准则又包括一些次则:

1.数量准则。①使自己说的话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符合交谈的现时目的);②所提供的信息不要超出现实要求。

2.质量准则。①不要讲明知是虚假的话;②不要说没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所谈的内容要密切相关。

4.方式准则。①避免隐晦;②避免歧义;③简洁明了;④条理清晰。

合作原则是一种隐性规约,它存在于所有正常的言语交际中,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守的一种默契,是交际能够正常进行的保障,而这些准则是它的体现形式。

然而,不同于严格的语言规则,这些原则并非绝对不可违反。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故意不执行某一条准则,同时他还想让听话人知道他违反了这条准则,并且希望听话人应能够从他所听到的话中推导出说话人有可能表达的一些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即会话含义。

三、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

格赖斯认为,如果人们在交谈时,交际双方都遵循了这四条准则,那么他们可以进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语言交际。然而实践却正好相反,就像我们所亲身感受到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交谈并没有采取一种很直接的方式,更多时候,我们是在间接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格赖斯自己也察觉到了,于是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会话含意”理论,他认为“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理论正是相互支撑的,对话合作原则是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而会话含意理论反过来又补充和完善了合作原则,并解决了合作原则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分析旅游资料英译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下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旅游资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违反合作原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使外国游客更加充分地欣赏中国文化。

(1)数量原则

数量原则要求自己说的话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所提供的信息不要超出现时要求。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际,导游词的翻译要有意识的增加或删减内容。

例(1):公园北园景区,流泉飞瀑,绿草茵茵,花团锦簇,充满现代气息。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park, there are springs, waterfalls, grasslands, flowers, full of modern atmosphere.

原文中的“流泉飞瀑,绿草茵茵,花团锦簇”等词正是反映了汉语的这种特点。如果按原文字对字地译成flowing springs, flying waterfalls green grass like blanket…的话,就是违背了数量准则。因为spring本来就是流动的;而waterfall 就是从高处飞下来的grasslands本来就是绿色的平坦的。这个译文总的来说还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忽略了一点:modern这个词就完全可以表示出原文中的意思了。因此建议改译为: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ark is modern with springs, waterfalls, grasslands and flowers.

(二)质量准则

要求不要说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体现在导游词的翻译上,要求译者不能望文生义, 对于不懂或者模糊之处必须到实际景点现场观察。对于典故, 古诗的翻译要查找资料, 找出足够的证据, 作到译有所据。不要盲目地直译原文为遵守质量准则而造成误解。

例(2):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千古绝唱,其中的“寒山寺”的译文如果不去实地考察, 想当然的就会译为the Temple on cold Mountain 或 the Temple of Cold Mountain。但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寺的周围根本没有山,所以译文中的Mountain绝对错误。只因该寺是由名叫寒山、拾得的两位僧人所建, 故起名为“ 寒山寺” , 所以译文最好为the HanShan Temple。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中国重直觉与具象而西方人重理性与逻辑。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表现为汉语的形象性和英语的功能性,汉语介绍景点时,常用“天下第一”的字眼。如“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洞”等,但往往并不是真的说该处风景真的是天下第一,而是一种夸张,言其超凡脱俗,引人入胜,这种说法如果译成英语, 就要注意了,不能译成NO.1,否则就违反了质量准则。因为外国读者由于重理性与逻辑,往往会较真,如位于缙云县的鼎湖峰号称“天下第一峰”,就不能译成No.1peak in the world.否则就可能遭到外国游客的置疑。而“桂林山水甲天下”如要译成“Guilin ‘s scenery is No.1 in the world”的话,恐怕也不妙。可用此译文“Guilin’s natural beauty is next to none . 或East or west, Guilin landscape is best.

(三)关联准则

关联准则要求所谈的内容要密切相关。语境效果和话语的关联成正比。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但是,语境效果不是确定关联的唯一因素,因为语境效果由心理过程产生,心理过程包含听话人处理话语所作的努力――时间和精力的消耗。由此可看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话语的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话语的关联程度就取决于话语所具有的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所作的努力这两个因素。如果话语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听话人又只需付出最小的努力,那么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性。

旅游资料翻译不是表象文字上的吻合,而是信息和语言内涵上的契合,即用人们所熟悉的事例说明或解释未知的或较难理解的道理。运用类比,不需要长篇大论就可以把难以表达的概念或道理表达清楚。类比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外国游客理解克服文化差异,更好地理解译文,更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产生亲切感, 激发游客的兴趣,使译文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

例(3):济公劫富济贫, 深受穷苦人民爱戴。

Jigong, Robin Hood in China , 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

译文将济公比作外国游客非常熟悉的罗宾汉,不用更多的笔墨就可以让外国游客了解济公是什么样的人和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产生很好的效果。类比可以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使外国游客将他们陌生的中国历史年代、人物和事件等与他们熟悉的人物、事件等联系起来, 便于理解。总之,不要刻板地直接按原文翻译,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表面上是违反了合作原则,但最终是为了更好的交际。

(四)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会话避免隐晦;避免歧义;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因此,导游词的翻译要考虑到东西方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 西方人见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因而思维模式呈线形而东方人长于整体式,他们富于想象和依靠直觉,因此是一种圆形思维模式。”这就要求导游词的翻译中要照顾到西方游客的思维方式,尽量把导游词以分析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形式展现给游客。使其能够最快、最清楚的了解旅游景点的生态和人文景观。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写作时的推理方式也不同。西方人是直线思维,多采用演绎推理;而中国人是螺旋式思维,多采用归纳推理。在一个话题展开时,汉语往往迂回曲折,先分说,再总括,多用掉尾句;而英语则开门见山,先总括,再分说,多用松散句。翻译时有必要对原文的结构加以调整,使其与西方读者或游客的习惯相吻合。

例(4):在四川西部,有一处美妙的去处。它背倚岷山主峰雪宝顶,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语婉转,流谁潺潺。这就是松潘县的黄龙。

One of Sichuanps finest scenic spots is Huanglong (Yellow Dragon) , which lies in Songpan County just beneath Xuebao, the main peak of theM InshanMoun2tain. Its lush green forests, filled with fragrant flowers,bubbling streams, and songbirds, are rich in historical

interest as well as natural beauty.

译文用两个句子改写了原文,并且将“松潘县的黄龙”放在了句首,这样更符合英语的写作方式,也更符合西方游客的思维习惯。为了使导游会话更加有效,就要求会话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显然这遵守了方式准则但同时要违反数量和质量准则以达到言简意赅,交际成功。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导游词的翻译中不能把原语逐字逐句译成译入语,机械地遵守合作原则,这样会造成与译入语使用人群语言和行为准则相悖,从而阻碍了交际。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该在译文中按照译入语的使用人群的语言和行为准则来翻译译文,用各种翻译技巧尽量使译文与源文达到语用对等,从而确保交际的成功,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但却是为了达到深层次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夏欣.旅游资料英译原则与技巧[J].高教研究,2008,(5).

[2]樊宁瑜.论旅游资料英译中的文化阐释[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郭艳.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与导游词的英语翻译[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导游词格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游仙;游仙词;主题突破;叙事结构;清空缥缈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3-0130-03

游仙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颇有特色的文学体裁之一。人们谈起文学的游仙主题,“自然会想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仙诗,其实后者不过是整个中国文学中该主题历史性发展的一个阶段,虽重要远非全部”。[1]除游仙诗之外,游仙词亦是游仙文学中重要的文学形式,且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在中国词史上,游仙词既不同于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亦异于柳永、秦观为首的婉约词,是在内容与艺术风格上较为特殊的词体。然而,目前学界基本上忽略了对游仙词的研究,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故本文旨在对游仙词的渊源、发展以及其思想内涵与叙事结构等进行梳理,以期展现词学史上另类的词体风貌。

一、渊源与发展

游仙词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游仙文学。《楚辞》中《远游》篇以诗歌的形式叙写仙人传说,表现文人对神仙逍遥世界的向往,应该说在内容上具备了游仙文学的雏形。秦朝,秦始皇好仙,曾令人作《仙真人诗》以披管弦。汉乐府《日出入》、《天马》等诗歌亦反映出对神仙世界的渴望。魏晋时期,游仙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趋于成熟,文人创作游仙诗已蔚然成风。游仙诗本义乃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歌,从表现形式来看,有叙仙人自游,有叙作者与仙人共游。因此,作为第一部文学选本,梁朝萧统《文选》特列“游仙”一体。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文学批评著作皆有对游仙诗的专门评述。

然而,游仙诗毕竟属于诗歌体裁,由游仙诗发展而成游仙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吴承学教授称:“在新文体诞生之前,总有一些萌芽或者一些潜在发展因素。”[2]在游仙词正式出现以前,词史上已有相似性质的文体出现。据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称:“陈思王曹植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3]唐张籍《送吴炼师归王层》云:“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根据步虚音乐填写的字词,称为“步虚词”。《乐府诗集》卷七十八引《乐府解题》称:“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4]此处步虚词实属乐府杂曲歌辞,仍然是诗体之一种。诚如孙昌武先生所言:“道教科仪步墟中的步墟词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游仙诗,出现于东晋,大盛于唐宋时期。步墟词流行于社会,也被文人当做创作题材。”[5]

晚唐五代是词体孕育的最重要时期,词体风格与特征皆在此时得以形成。花间词作为晚唐五代词的杰出代表,奠定了“词风清艳”的基本观念。然而,此时的花间词受道教文化影响甚深,其常用的词牌蕴含着道教文化之意蕴,花间词题材亦常取自于神仙故事,如《瑶池宴》、《望仙门》、《献仙音》、《天仙子》、《女冠子》等取源于道教故事。在晚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后蜀特殊的文化土壤中,花间词中的道教文化烙印给花间词增添了空灵缥缈之美感。但是,此时花间词仍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游仙词,只能算是游仙词最直接的孕育时期。

二、思想内容:紧承游仙诗而有新质

游仙词的概念源于游仙诗,故其思想内容受游仙诗影响颇深,有纯粹游览仙境之作,如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此词从游仙之缘起至游仙的历程以及游仙的终结皆有所交代。然而,游仙词内容不仅仅为游仙而叙游仙,更重要地表现追求长生不老、借游仙超越自我,抒写愤世之言,表现词人不与俗人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如金代著名词人赵秉文,自号“闲闲居士”,颇有太白遗风,其《水调歌头》云:“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这首游仙词模拟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时又有太白诗风,充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内容上,词人较多地表现精神上的追求。上阕将自我比作李白,围绕“谪仙”层层剥离。下阕起句紧承上阕煞拍,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得的地仙游乐图。然而,紧接着笔锋急转直下,叙写词人酒后狂书,寄语沧浪之水,洗净尘世间的肮脏与污垢。

李清照《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言,又以其填词实绩奠定了词体婉约之正宗。然其《漱玉词》中《渔家傲》一词以游仙之笔法,写出了士大夫才应有之豪情。《渔家傲》云:“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牌名《渔家傲》一般适合演唱声情嘹亮高亢的曲子。此词不似其婉约词风,而显气势豪迈,充满着奇思壮语,在思想内容上属于典型的游仙词。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乙卷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三、叙事明显、结构清晰

在结构艺术上,游仙词又不同于一般词作,其叙事性特别明显,结构清晰,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游仙的缘起,二是游仙的历程,三是游仙的结束。

1.游仙的缘起

游仙词的缘起即叙写游仙的动机。游仙的动机与游仙词的思想内容紧密相关。总体而言,游仙词之动机不外乎有如下几种:因时间局限而产生死亡恐惧,促使词人追求长生不老;因空间局限而产生焦躁不安,迫使词人想象至另一世界与天地并生;因人间俗务而产生心理束缚,促使词人远离尘世,追求理想的乐园。当然,游仙词动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杂糅,表现出以某一种动机为主而杂以其他原因。

游仙词常用的词牌名有《戚氏》、《法驾导引》、《巫山一段云》、《望江南》、《谒金门》等,以小令或中调居多,其体裁短小,故常常省略游仙的缘起,直接进入游仙的历程。如陈与义《法驾导引》:“朝元路,朝元路,同驾玉华君。千乘载花红一色,人间遥指是祥云。回望海光新。”此词直写与仙人玉华君一同升天,游历仙境,没有交代游仙之缘起。

2.游仙的历程

游仙的历程主要有仙人度引、仙游、修炼等。当然,限于篇幅,词作并不会完整展现词人的游仙历程,而是选择与词作内容息息相关的片段加以展开描述。故江南倦客评叶英华《小游仙词》云:“此真所谓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昔坡仙借小秦玉以唱,渭城居士善南北曲,盍借以歌,此词当令闻者如听仙乐也。”此评颇为中肯。

倚声填词需词心词境。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填词要天资,要学力。平日之阅历,目前之境界,亦与有关系。无词境,即无词心。矫揉而强为之,非合作也。境之穷达,天也,无可如何者也。雅俗,人也,可择而处者也。”词境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境界,是词人以词心感悟周围环境之情景,况周颐称:“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鼎相和答。据梧暝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张维屏《游仙词》三十阙,采用《法驾导引》词牌名,自注曰:“《游仙词》三十阙作于壬戌之秋,时馆城西,藕花榭,半郭半村,有水有竹,卷帘隐几,白云山若图画,朝霞夕霭,紫绿万状。余时命酒独酌,酌已辄卧,卧则有梦,梦辄有见,见辄有作。盖以心造梦,以梦造境,境无定方,语无诠次,栩栩然不知周之为蝶,蝶之为周。”

3.游仙的结束

游仙词宛如记叙文一般记载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游仙词叙事的最后一个片段是叙写游仙的结束。游仙的结局因人而异,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超越而永恒,一是回归尘世。

超越现实而于神仙世界得到永恒,是游仙词人游仙之初的最大心愿,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神仙世界得以圆梦。如张维屏《法驾导引》:“飞去又飞还,小住红尘三万日,绿章先奏紫宸班,臣愿管琅。”张维屏乃道、咸年间著名文人,目睹社会之惨状,恨己无力挽狂澜,故于其《小游仙词》三十阙之末尾表明其心志:“臣愿管琅”。

有些游仙词的叙事结构在结尾处又重新回到原点,回归现实。如陈与义《法驾导引》:“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归路碧迢迢。”黄庭坚《水调歌头》:“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当然,游仙词叙事结尾的安排不仅仅只有以上所述两种情况,还有无疾而徘徊者,如杜安世《巫山一段云》:“惜恐尘埃染,惊疑紫府来。有时香喷入人怀。魂断客徘徊。”叶英华《法驾导引》:“空幻境,空幻境,弹指阅沧桑。籍证绯罗多孝友,丹成婴姹半荒唐,何处觅仙方。”

四、词风清空缥缈而浪漫

词体风格历来被公认为艳丽本色,故称词为艳科。业师彭玉平先生《花间集序与词体清艳观念之确立》阐述了词体的清艳观念在晚唐五代的确立:“《花间集》是太平景象的反映,这是其时士大夫尚艳和尚清彼此交叉的背景所在。‘西园英哲’的独特身份和学养造就了骨子里的‘清’,而‘南国婵娟’的轻歌曼舞又形成了事实上的‘艳’,清和艳就是这样或并行或交融着。”游仙词内容上摒弃了花前月下的缠绵恩爱,少了欧阳炯《花间集序》中所言“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多引入道教传说故事,表现词人清雅高洁之风,故游仙词在艺术风格上摒弃了花间之艳丽而继承了花间之清绝,在婉约基础上具有清空缥缈而富有浪漫气息。此处词人张维屏借用张华奇遇琅福地的传说故事,给全词增添了几分浪漫色调,同时也表明了词人愿像张华一样有如此际遇。

游仙词的出现,将词人视野由闺阁转至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神仙世界,丰富了词坛创作的内容,特别是晚清词人以游仙词写实更是对常州词派“词亦有史”说的理论实践。游仙词以游仙的叙事方式表达了词人除男女情爱以外的情感主题,是词体的一次重大突破,是一种合理运用词体体制表情达意的倚声填词。顾尔行《刻文体明辨序》云:“文有体,亦有用。体欲其辨,师心而匠意,则逸辔之御也;用欲其神,拘挛而执泥,则胶柱之瑟也。”游仙词不但丰富了词体的表现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词体的表现内容,同时亦反映了词人的文学观念与文体观念的演变。

[参考文献][1]王立.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游仙主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1).

[2]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201.

[3]刘敬叔.异苑[M].北京:中华书局,1996.

导游词格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 旅游应用文写作教学 教学体会

旅游应用文是一种带有明显旅游行业特色的应用文文体,熟悉与掌握旅游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是旅游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功。作为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学生应熟悉与掌握旅游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因此高职院校大都将旅游应用文写作课程纳入旅游类专业教学计划。旅游应用文体的结构比较程式化,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照本宣科、一言堂现象,学生因感觉枯燥而提不起学习兴趣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是很多授课教师在积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谈几点教学体会。

1.情境教学,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动

旅游应用文写作教材更多地注重格式的应用,内容容易条理化、理论化,使学生不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旅游应用文的教与学过程,其实应该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去体验、去建构的意识。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情景教学法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教师可运用语言描述、图片展示或视频等方式,多创设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启事》的教学中,我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校园学习生活情景:“甲同学在教室自习时,将包丢了,非常着急,怎么才能尽快找到包呢?乙同学在教室中捡到一个包,希望能及时还给失主,却不知从何找起。请在座同学帮忙想办法。”这是校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很多学生见过或有类似经历,不陌生,有认同感,也有处理经验。一些学生马上就想到要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怎么写才能做到格式规范、内容周全,该写的都写上,不宜写的不能写,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了评析,肯定了学生对的地方,指出了学生不足的地方,对《启事》的写作要领作了一个总结,并顺势将《启事》的写作情境延展到学生将来有可能从事的旅游工作环境。由于教学情景和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更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有联系,学生就更能认真体会自己在《启事》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就更好地掌握《启事》的写作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明白了“启事”的实用功能,培养了思考力和观察力,加深了学生对旅游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理解和兴趣,激发了他们主动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不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课,被动地学习。

2.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写作

旅游应用文写作中的很多文种跟旅游实际工作联系紧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种写作是陌生的。由于缺少必要的写作经验、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学生只能学到皮毛,只记住它的格式,而无法真正地将旅游应用文的内容写好。如:导游词、旅游指南、旅游广告、旅游投诉状等的写作,没有必要的写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是无法写好的。如果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弥补工作经验、生活阅历的不足,获得写作经验,为写作获取素材。

例如,教授“导游词”写作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阅读了解导游词写作要点,然后组织学生到市内景区景点现场体验导游员对景点的讲解,让学生对景区景点有较深入的认识,从导游员的专业讲解中初步印证之前所了解的导游词写作的内容要点,学会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写《导游词》的素材。学生有了这些阅历,才有可能在运用写作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使写作不再是空架子,从而更好地完成《导游词》的写作。

除了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获取写作素材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个人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注意积累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有了这些经验和阅历,学生在写作时就不再头疼是作无米之炊,在举一反三中提升学习旅游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3.提升专业素养,写作离不开旅游专业相关课程的支撑

旅游应用文是一种带有明显旅游行业特色的应用文文体。旅游应用文的写作涉及许多旅游专业知识,同时也关联到其他专业知识。如旅游合同、旅游投诉状的写作不仅涉及旅游政策与法规,而且牵扯经济法的内容;导游词的写作要熟知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还要了解旅游地理等情况。旅游广告的写作不仅要熟悉广告策划与制作,而且要熟悉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应用文写作如果脱离内容,徒有格式,那么,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就只会依葫芦画瓢,因此,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应注重与旅游应用文写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获取与积累。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授课时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学生有想要表达的内容,又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才能写旅游应用文,才能写好旅游应用文。

4.结语

如何尽快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旅游应用文写作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需要、社会需求,是目前旅游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旅游应用文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小庭.旅游应用文写作(2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包锦阳.旅游应用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潘岚.应用文写作“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06,(6).

[4]牟维珍.关于旅游应用文写作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