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章导读

文章导读

文章导读

文章导读范文第1篇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2.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3.制作卡片。

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办手抄报。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5.谈感悟。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将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悟或对文章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下来,提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转贴于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1.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文章导读范文第2篇

一、教师导入的内容

1.语言知识的导入

在英语阅读中,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正如Williams认为,语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Alderson认为,成功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语言能力。所以,语言知识是阅读课导入阶段的必备内容。设计导入内容时,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和阅读教材,针对学生现有的英语实际水平,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比如词汇的理解或语言表达方式等有一个预先的判断,以便在导入时帮助学生消除这些障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做法不是为了运用语言知识去解释阅读中的所有生词,而主要是集中在可能会影响学生理解的词汇上。

2.背景知识的导入

文章的意义不仅存在于文字表面上,其背景知识也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里的“背景知识”包括读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知识和文章背景内容。在导入内容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恰当地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读懂文章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比如初中牛津英语教材中有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的春节和外国的圣诞节等各种节日,学生们对春节相对更熟悉一些,但是对圣诞节的氛围可能就了解较少。在学生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就有必要先介绍有关圣诞节的信息,如圣诞节的起源、圣诞节的习俗与中国春节的不同之处等,也可以根据圣诞节的习俗通过情境模拟,如圣诞老人送礼物等,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加深了解,让学生亲身体验外国过节的氛围。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初三年级第一学期Unit 6中“The Greatest Detective”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由19世纪末的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一个才华横溢的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形象。文章所涉及文学作品的内容是虚构的,而且距离现代社会比较遥远,如果缺乏相关的文章背景知识,恐怕学生对作品就会很难理解。教师如果在设计这篇文章的导入内容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阿瑟?柯南?道尔的个人经历和故事发生的时代的信息,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本身的理解。

3.语篇篇章结构的导入

Carrel和Connor在1991年进行了一项针对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阅读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文章结构的相关知识基础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可见读者对语篇篇章结构相关知识的了解也会影响阅读理解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文章中单句的理解能力较强,但是对由这些单句组成的文章的整体理解却出现了问题,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学生对英语语篇基本结构缺少了解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需要了解的语篇结构包括语篇组织模式和语篇思维模式,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将会对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导入时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英语教学的导入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它毕竟不是教学的主题,它是为教学主题服务的,所以阅读的导入部分不宜占用过长时间,否则会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教学重点,降低阅读课效率。

文章导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群文阅读;优选;朗读指导

文本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早已毋庸置疑。同样,在群文阅读、海量阅读等新形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安排精选优选的部分章节加以朗读指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加深学生领会文本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而且还能架起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沟通之桥,使听、说、读、写真正地连接起来,并逐步融合成为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课前的精选优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试以自己的实践、体验和思考粗浅地来谈谈群文阅读的几个常见现象及优选章节进行朗读指导的问题。

一、群文阅读中的几个错误常态

(一)集体阅读,一“读”到底

为增强群文阅读的一致性,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一段,我一段;此小组一段,彼小组一段;男生读一段,女生读一段,齐刷刷大家从头至尾的朗读,看上去热热闹闹,“很有群文阅读”的氛围,殊不知,这样的群文阅读能坚持多久,要浪费多少宝贵的时间。学生这样的读只是为读而读,没有意识到应当注意什么,怎样去读好,读便成了阅读过程走过场的形式,学生读得没了味道。

(二)自由阅读,一“看”到底

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心到、口到”。自由阅读,一“看”到底的群文阅读模式显然会使很大一本分学生丢失掉心到和口到,没有了“意会”,更别说有什么“言传”了。只有三者都做到才能体会出情味,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鲜明的人和物的形象,引起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教师就必须要在这方面多花功夫才是,而不是“放羊式”的阅读!

(三)教师领读,一“听”到底

很多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时,或迫于条件有限,或迫于其他原因,采取的是教师讲读的形式,让学生一律成了听众,甚至是观众!这样的群文阅读模式只能算是教师受益最大,学生受益聊聊,偶尔为之尚可理解,长此以往,所谓的群文阅读只会面目全非。

(四)指导无方,一“讲”到底

一些教师忙于应付一些外在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和理解文本,自己都尚未能把握本文的语言魅力、情感基调,心中尚没有具体的指导阅读的方法,就匆匆走进课堂。可想而知,教师自身的讲解水平与素养也影响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益。

低效的群文阅读的现象与归因,可能还会有更多。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有效的群文阅读”策略,我根据平时的教学,提出优选章节加以朗读指导的基本策略。

二、重视群文阅读中优选章节进行朗读指导

(一)选择画面感较强的章节加以指导

小学阶段是最好的想象发展时期,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插上无形的翅膀来激发内心的情感,方能不断地深入文本。当这种情感积蓄到一定的程度后,文字后面的画面在孩子们的大脑中就会逐渐清晰,甚至活跃起来。这时候教师再趁机指导学生朗读,由声音承载的情感就会从单薄走向丰富。教师选择画面感较强的章节加以指导,会使学生用眼睛去捕捉文字,用大脑去想象词语后面的画面,学生情感的倾泻便是水到渠成,学生的朗读就会渗透属于自己丰富的理解和想象,收到更好的文本理解效果。

(二)选择语言结合点加以朗读指导

语言结合点是指那些文本中极具Z言规律且又蕴含人文意义的片段或语句,这样的文本当然要成为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琢磨的内容。

(三)选择人物特点章节加以朗读指导

人物特点的章节相对比较容易找到,因为在小学阶段描写人物的文本占很大比例,被整合成群文阅读也往往乐此不疲。重彩浓墨的部分,我们当然不会放过朗读指导。甚至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就此强化文本中人物的特点,并以此作为支撑,唤醒学生对人物的了解与把握。

(四)选择“空白”处加以朗读指导

文章导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职英语阅读;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34-02

在英语教学领域,阅读是学习者获取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技能的重要途径。高职英语新课程标都对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由于目前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导致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达不到上述要求。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本文试图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旨在研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作思维导图、心智图或心像图。英文常用“MindMap、Thinking Map”等。它是指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等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 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托尼・巴赞,1999)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思维导图理论日渐成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追捧。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作为教学策略用来提高教学效率。Howitt(2009)认为在儿童教育中发现利用实物制作思维导图的效果更好,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分享知识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Dhindsa 和 Kasim (2007) 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自然科学专业的成人教学中,结果发现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学生成绩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成绩,而且可以使科学领域学术成绩性别差异最小化。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者都很重视阅读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高职教师们同样也在阅读教学方面作了很多的探索,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理论的影响,教学重点就是单词和语法,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讲解单词、词组搭配和分析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上面,阅读材料已经失去了它所具有的意义,已经被教师变成了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载体,教师用这种满堂灌的讲解方式把阅读课变成了单词课、语法课。

2、教师在阅读课上的导入活动方法较单一,不是简单对话就是图片或视频,这些活动往往会变成形式主义,很少能激发学生去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深入地思考有关阅读材料的各种问题。

3、学生基础偏弱,对英语文章的阅读兴趣不大,在阅读中过分依赖词汇和语法这些基础语言知识,在阅读前习惯性的必须扫清词汇障碍才能进行阅读。

因此,使用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务之急。

四、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的关系

思维导图的最大特征就是能充分调动我们的大脑,使字词、数字、逻辑、图像、色彩和空间意识等同时工作,使我们的大脑发挥最好的性能。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清晰的思考,直观地看到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并抓住语篇中的关键词。因此,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能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将注意力集中在长句子的理解上,而忽视抓住和记忆关键词。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清晰地理解阅读材料。而思维导图却是通过关键词、各种颜色和层级结构突显文章的主要内容,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明了,并去除多余的信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通过呈现制作好的文章思维导图,学生能清晰了解文章的框架;另外思维导图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图,学生可以往给出的思维导图中不断地加入自己的思维,从而制作新的思维导图。因此,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组织技能,同时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步骤中我们采用三步法:阅读前活动、阅读中活动和阅读后活动。

1、阅读前活动 阅读前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话题和了解文章体裁的特点;通过文章体裁的思维导图和文章的标题、图片等预测文章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正式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阅读前活动的目的,教师可以做以下活动:

(1)通过对阅读文章相关话题的提问,引导为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并共同制作相关思维导图。

(2)介绍阅读文章的体裁,并呈现该体裁的思维导图。

由于不同体裁的语篇都有不同的体裁特征,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语篇的体裁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体裁的语篇特征和篇章结构,为后面的文章学习提供体裁知识图式。在学生对文章话题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看题目,然后,猜测该文章的体裁,随后教师介绍该类体裁文章的特点和材料组织结构的特点,并呈现这类体裁文章的思维导图模型。由于学生缺乏对文章体裁知识的了解,因此,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让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体裁知识自己绘制思维导图。

(3)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文章导读范文第5篇

【关键字】初中 英语 阅读理解 教学 经验 建议

一、教师要从课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老师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来历,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或者通过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猜测生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环节的缺少会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2、阅读材料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即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如初一、初二的阅读材料,倾向于生活实际功能,问路、指路,接听电话,天气表达、寻物、招领等,而在初三、初四的阅读材料中,人文情感、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深深隐含在其中。另外多选择一些与所学课文训练要点相契和的文章,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强化课内学习。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阅读训练。比如要求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否则,读了半天也没能明了作者的意图,阅读效果不会好;考试中这部分题目的得分率也不会高。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稍微停顿一下,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二、教师要从课堂上做好阅读教学工作

1.阅读过程要有目的的去进行。有了目的才有动力,才有方向,所以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目的和针对性。老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学生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明了文章结构,深度理解

2.鼓励学生要独立进行阅读。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不会使用工具书,遇到生词,先问老师。乍眼一看,阅读课进行的轰轰烈烈,学生不懂就问,阅读积极性高涨,殊不知,这样的阅读不科学也低效。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提倡学生遇到疑问查找工具书,逐步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注重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的保障。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词汇障碍,遇到生词时,如果不影响语义的理解,跳过它,继续阅读,这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不打断阅读思路。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测词汇的意思,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搬字典。

3.教师要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给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略读,寻读,按照意群阅读的习惯及能力,逐步提高其阅读质量和速度。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如用手或者笔指读,出声读,以单词注视点阅读,回视等。同时我坚信,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例运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

4.阅读不仅仅是了解,还要记忆。阅读结束后,老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精讲,可以组织适当的口语和笔头训练,引导学生背诵几个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学要求复述文章(选择有价值的文章复述,否则只是增加学生负担)。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写下有价值的生词,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对文章大意的归纳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老师要查阅笔记,科学及时地给予评价,为了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更用心地去进行英语阅读,评价可以只是以认真程度,努力程度来进行,不以好坏而论。

三、具体的阅读理解做题技巧

首先要判断出所给文章的类别,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在开始阅读后有意识地着重去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内容和词汇。这样既抓住了要害,又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在若干细节及无关全局的问题上纠缠,初中阶段,碰到的主要是记叙文。如果是故事或传记,就应特别注意找出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情节以及最后结局。故事传记主要是叙述主人公的主要特征,他与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应同时记住。新闻报导、史地知识介绍,往往是一人一事地介绍,比故事、传记要简单,但也离不开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对于上述要求它们同样适用。而新闻报导特别强调时间性、准确性,因此要搞清时间、地点和数字。

其次在解题时不要边看问题边从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的文章。应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

再次要注意找出主题句,利用主题句来查找有关信息。一般说来,论述性较强的文章或说明文,每一段或相关的几段里总有一句话是主题句。读了主题句后,便能知道这一段大致的中心内容,因为主题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而该段其余的句子则是用来阐述或说明主题句的。

另外一定要掌握好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题。待全部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