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专业

金融专业

金融专业

金融专业范文第1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女| 25岁(1988年8月26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6个月]

公 司:XX金融有限公司

行 业:金融/投资/证券

职 位:业务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 本科

专 业: 金融工程

学 校: 山西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毕业于金融工程专业,拥有较强的金融理论知识,对国际和国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金融产品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对股票行情、期货行情等金融市场分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能为客户制定全面的投资理财方式。对工作一丝不苟、处理问题和分析事情有敏捷的思维。心理素质强,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很强的业务推广能力。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银行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理财经理

工作经验

2012/8—至今: XX金融有限公司 [ 1年6个月]

所属行业: 金融/投资/证券

业务部 业务主管

1、 负责公司投融资体系建设及运作的战略管理;

2、 负责投融资项目团队的组织和管理;

3、 负责建立、协调、维护公司与金融系统的业务关系;

4、 负责公司与金融机构联系,寻找投融资资本,全面规划投融资项目;

5、 负责各种投融资渠道,寻求不同的投融资组合,展公司资本运作范围;

6、 负责代表公司与有关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2011/7—2012 /7: XX金融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金融/投资/证券

业务部 业务专员

1、 负责开拓市场,拜访客户,建立信任,销售适合客户的金融产品;

2、 负责团队协作,为客户良好的金融体验出谋划策;

3、 负责为客户提供个人金融业务知识普及,热情专业的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而努力;

4、 负责在压力下合作完成行内的业绩指标。

教育经历

2006/9 --2011 /7 山西财经大学 金融工程 本科

证 书

2008/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7/12 大学英语四级

金融专业范文第2篇

1 高校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金融学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滞后 邓小平同志1991年在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段讲话精辟地阐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然而,各高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却有很大差异,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有的学校规定为财经专业基础必修课,有的学校则安排为选修课,一学期课时有的达54课时,有的仅有34课时。同时,金融学界长期以来都以“货币银行学”的宏观金融为基本框架,包括冠以“二十一世纪”、“核心教材”字样的众多教材中,传统货币理论、信用理论、银行理论以及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内容所占比重往往过大,而当今日趋繁荣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微观金融运行机理的分析介绍有所欠缺。

1.2 教学方法过时,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非金融专业在金融学课程之后一般没有后续的金融类课程,学生学习金融学时如果能适当参与证券虚拟交易和银行业务模拟,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效果。然而,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总是以学术性、理论性知识的灌输为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就缺乏实践能力和必要的技术素养,因而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时候显得底气不足;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言必称马科维茨、夏普,对非金融专业学生上选修课也醉心于介绍和推演各种资本市场均衡模型、风险管理模型,要么就是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噪声交易理论,显得高深莫测,学生则是四顾茫然,如坠云端。

2 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一,牢固树立“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第二,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关照人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授人以渔”,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2 更新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 对于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课程,因授课时间有限,与政治经济学重复的部分如货币起源、货币制度等内容可以略讲;与西方经济学重复的部分如信用理论、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内容可以少讲,从而集中宝贵的时间资源重点介绍一些证券、保险、基金等微观金融的内容;对商业银行部分,可重点关注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混业经营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等内容;以前经常被忽视的电子货币、消费信用、民间信用、金钱道德观等内容也应该加强。对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金融危机等体现时代特色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2.3 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可以在整合和充分利用已有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设备和系统,建立涵盖证券、期货、保险、基金、银行、外汇等仿真交易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 “操盘”,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金融中介公司已经推出了各色各样的模拟交易平台,网页版、下载版、手机版不一而足,这是一个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实验途径。这些免费交易平台涵盖了外汇、股票、基金、ETF、衍生品交易等几乎所有的金融投资领域,通常拥有同步实时报价、最新财经动态、专家市场分析以及种类繁多的技术分析工具,还有各种有奖交易竞赛供学生个人或组团参与。相比固定的实验课,这些免费交易平台在学生操演学习的时间、地点等方面更加灵活,仿真性和趣味性也比较强,只要教师加强相应的指导、检查和评比考核,学生就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金融专业范文第3篇

作为就业前景好、薪酬高的热门专业,我国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学人才培养层次。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分别有341家、112家和28家院校具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2012年,全国具有培养金融专业硕士有85家。我国金融学人才培养的数量逐年增长,但是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严峻,各地纷纷将高端金融人才列为紧缺人才。当前,仍然有一些地区将学历作为衡量高端人才的依据,例如《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提出重点引进本科以上层次的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一直是重视科研水平,数量是最重要的指标,这一评价标准导致了激励导向与社会需求严重偏离。金融业相对发达地区更加重视人才的从业能力,具有相关从业资格或权威的职业能力水平资质的人才更受青睐。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不足10名①。《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将金融分析师、保险精算师、资产评估师、证券分析师等专业人才列为最紧缺人才,预计到2015年需求人数将达到近5000人。新兴服务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例,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服务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行业在发达国家主要依赖直接融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科技类企业比重达到17%。我国创业板市场设立目的也是便于新兴产业融资需求,但是运作过程出现了过高风险和非理性投资等问题。因此,需要更多具有合格资质金融分析师担任投资顾问、财务顾问。针对这一需求,我国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质量考核需要规范化,实现高层次人才能够真正适应高层次需求。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应该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接轨,按照广泛公认的评价标准为导向培养人才。国外已经广泛采用这一模式,英国很多大学金融专业学生需要参加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黄方亮(2009)研究显示:美国金融硕士的培养遵循市场原则,执业资格认证对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提供了一个外在约束。通过专业硕士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对接,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认可程度,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

二、优化课程知识体系

随着经济理论和数学等分析工具的发展,金融学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为解决金融业创新与风险并存的矛盾不断提供有力的支持。从金融学理论研究前沿来看,已经融入了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行为金融等新理论已经进入主流金融学教材。当前,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的课程主要集中于金融理论和金融机构管理,包括了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形成了金融机构运作机制与操作的问题的知识储备,从较为宏观的层面阐释了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原理。在当前知识体系中培养的金融人才,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但是金融产品和交易设计、产品定价的教学相对欠缺。周德才(2012)研究显示:我国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复杂化提高了人才需求的层次,资产证券化和金融结构化等创新扩大了人才缺口。当前,掌握现代金融技术与方法的人才成为社会紧缺人才,需要针对这一趋势完善金融专业硕士的知识体系。以《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为例,产品研发已经超越业务管理成为最急需的人才,金融产品开发、信托、基金、设计都是以掌握先进金融技术和方法为基础。以文化创业产业为例,缺乏固定资产作为合格抵押品制约了银行信贷融资,以版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当前金融创新的重要思路,对此类资产进行评估和产品开发的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因此,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应该增加金融产品设计的内容,增加金融市场和公司金融的知识比重,例如固定收益证券,金融产品定价,金融工程等等,从产品的开发、定价、模拟交易等多个环节提高金融投资工具的应用能力。

三、调整专业方向设置

为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方向在不断调整,向由原来单一货币银行专业方向转变为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保险学等多个专业。同时,一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例如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已经进行了理论、应用和数理金融的划分。随着产业结构不断的高端化、高新化和高质化,服务业呈现了服务形式多样化和服务层次精细化的趋势。作为生产业的重要组织部分,金融业不但要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还要适应产业链组织形式的变化,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因此,原有按照银行、证券、保险和衍生工具等金融业务类型划分的专业需要进行调整。按照原有划分标准,一些新兴的金融业务类型需要补充,例如融资租赁、理财规划等等。有报道显示:2012年前4个月,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离职人数约为1万人左右,去向主要是第三方理财等新兴金融行业②。同时,理财规划又是很多新兴消费业的重要支撑,教育服务业、社区服务业都与家庭消费和储蓄计划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增设一些专业或专业方向。同时,原有的划分标准需要调整。当前,金融业服务外包日趋增多,这一趋势与金融产业链的细分存在密切关系,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到323.9亿美元,占据全球的23.2%。据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预测,未来5年,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尤其是离岸服务外包将面临34万合格人才的缺口。造成人才缺口的原因是金融产业链细分,而人才培养的专业方面没有按照产业链进行细分,从而无法达到对某一产业环节高度专业化的要求。曹俊杰(2011)研究认为:发达国家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的特点,专业设置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从而培养了综合技术素养专业应用人才。因此,有必要与其他相关专业重构新的专业方向。例如,数据处理、支付结算、信用卡业务等与应用统计、市场营销等学科密切相关。新专业方向设置不但有利于适应产业融合和细分的需求,还有利于结合业务环节整合相关专业教学资源。

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金融专业范文第4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金融数据的能力,结合金融学科的特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由于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是进行金融定量分析的前提,因此这一目标强调建立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坚实基础,是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第二,培养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分析能力。由于金融学科特别是现代公司金融领域有大量数据体现为横截面数据;同时,横截面数据也是本科生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教学载体,因此,这一目标是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第三,培养学生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能力。金融的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领域有大量数据体现为时间序列数据;但由于本科生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少设计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教学,因此,这一目标是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补充目标。

2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三个培养目标决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围绕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以及分析金融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设计,具体地,教学内容可以相应地设计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由于收集、描述和展示数据属于统计学的描述统计范畴,因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统计学的教学来实现,在教学中,以应用为导向,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数据库获取金融数据、如何通过表格、图形和统计量来描述和展示数据;在教学别注意数据库(比如国泰安)和统计软件(比如SPSS)的运用,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扎实的数据分析基础,掌握常用数据库和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第二,通过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金融横截面数据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统计学课程使学生掌握横截面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例如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加深这些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拓展对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假设、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理解。通过这两门课程的结合教学建立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定量分析能力。第三,通过增加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或设立专门选修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能力。由于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涉及的实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内容较少,而这一部分内容在金融实践中又较为重要,因此可在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介绍,比如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构建等内容,或是将这些内容通过独立设置的选修课进行介绍,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完善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3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实施: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知名度较高的独立学院之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金融学专业设立3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统计学必修课、计量经济学必修课以及金融计量学选修课。三门课程横跨从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下学期的三个学期,三门课程均以提高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并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专业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对研究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具有借鉴意义。就教学内容而言,三门课程由同一老师授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教学风格的贯彻,教学内容注重原理解释与软件操作,淡化数学推导与证明。具体地,统计学课程侧重于建立学生定量分析的基本技能,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图表展示与概括性度量、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课程为三学分课程,每周两学时理论课结合两学时上机实验课,课程教学基于SPSS软件,通过软件运用的教学与练习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建立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分析能力基础。在统计学课程结束之后即进入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教学内容从回归分析的假设展开,主要包括回归分析估计量的统计理论、回归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各类线性和非线性回归的操作;课程为三学分课程,每周两学时理论课结合两学时上机实验课,课程教学在SPSS软件的基础上引入更适合进行回归分析的EVIEWS软件,加强培养学生的金融横截面数据分析能力,并为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选修金融计量学课程,教学内容侧重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主要包括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协整性分析以及金融时间序列模型构建;课程为两学分课程,通过EVIEW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模块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能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金融学专业通过以上三门课程的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掌握SPSS和EVIEWS软件的使用,为毕业论文和之后从事的金融工作打下基础。

4结论

金融专业范文第5篇

(一)提高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需要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过程其实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要建设高质量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就要求高职院校组织专任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专题培训和交流工作,通过研讨、观摩、体验等方式增进理解、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才能从社会的需求出发,从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出发,确定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就金融专业而言,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定期深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相关行业,吸收金融行业最新工作动态、了解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岗位需求,从而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课程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二)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接地气”的需要对很多高职院校来说,突出问题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型人才。就金融专业而言,在教学资源内容的开发上,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最新行业标准,要从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符合金融业执业标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搭建高职教育与银行、保险、证券业的仿真平台,授课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教中学”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赋予学生企业、行业员工的角色标准,使课程学习内容能最大程度满足金融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在仿真环境下进行职业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接地气”。

(三)减少资源重复性建设的需要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高职院校由于受到生源质量、师资配备、教学软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学生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呈现出层次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高职院校校际联系会逐步加强,各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会不断地将各类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如果我们不注重对资源梳理、归纳和总结,将会造成资源重复性建设,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高职院校只有做好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对来自不同地域和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才能便于各高职院校相互间学习、借鉴,减少数字资源库建设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服务功能展望

(一)服务于课堂教学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把各种材料简单堆积在一起,而是为了让高职院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其强大的教学服务功能。教高[2003]14号文件中曾提到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数字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能很好的实现这一需求。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来说,建设教学资源库平台,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可以不断增加诸如模拟银行柜面业务、演示银行服务礼仪、保险电话营销实战演练、证券模拟实训等模块,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形式多样学习模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性、互动性和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方式从“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服务于学生课外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岗位适应性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比掌握一门学科更重要。然而,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且缺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自主学习途径,其学习仍主要停留在课堂学习层面。我们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爱学习,更会学习。就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而言,其应用的主体是学生,其数字资源除了要满足学生课堂学习之外,还要满足学生课外学习延伸的需要。专业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将上传的各类资源整合梳理,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出发,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这样,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库平台找到有共同兴趣的学习伙伴,形成个人学习圈,通过情景演示、身临其境的学习,寓学于乐,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课堂学习的延伸。自主学习平台延伸了传统的课堂时空,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服务于学生就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未来岗位适应性和岗位迁移性,使得毕业生能够适销对路,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一方面,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开发建设阶段,由校企共同参与建设,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人才培养规格。如此一来,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就会遵循以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为逻辑起点,并依据这一逻辑起点确定人才的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资料和素材的选择就会有据可循,可以有效避免教学资源的简单堆积,凸显资源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出真正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另一方面,金融数字资源库内容还可以涵盖学生的考证需求,通过在平台中加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官网链接、考试流程、考证资料、历年考试真题、在线模拟考试和教师、专家在线答疑板块,并定期更新知识,就会助力学生实现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目标。

(四)服务于企业、行业培训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仅要为校内学生的学习服务、同时也要关注相关企业、行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需求,建立健全数字化网络平台可以为相关企业、行业实现在线培训,增强相关产业领域在岗人员技能,满足行业、企业工作人员在岗接受继续教育,为其个人的多样化学习提供服务。就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而言,我们可以在其平台的框架设计上,建立起针对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行业不同用户登录的界面设计,包括图形图像、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类型的复合型资源,实现教学资源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手机网络平台的功用,实现用户手机在线阅读、听讲座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可以充分考虑银行、证券、保险等相关金融行业的需求,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让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终端获取所需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资源,就能有效的保证企业、行业员工的在线培训和在岗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