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

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

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

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范文第1篇

在现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副词的辨析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意义相对的一组词。“就”和“才”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组。他们作为时间副词的时候是不定向的,这个像取决于句子中出现的是时间点还是时间段。在句子中没有出现时间的情况下,它们表示的究竟是早还是晚,取决于说话人的语气或者上下文。

关键词:时间副词;就;才;状态;变化

“就”和“才”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两个副词,都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数量等关系,这里只对它们表示时间的用法做以讨论。

一、“就”和“才”在表示时间意义上的区别

曾经有人认为“才”表示过去,“就”表示将来。但是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它们都是不定时的时间副词,“就”也能用于过去,“才”也能用于将来[1]。我们举例如下:

(1)a他昨天就来了。b他昨天才来。【过去】

(2)a他今天就来。 b他今天才来。【现在】

(3)a他明天就来。 b他明天才来。【将来】

以上例(1)――例(3)的例子中,a句用了“就”,表示在说话人看来,主语来的早或者来得快,b句则表示主语来的晚或来得慢。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时间词语出现在“就”和“才”之前的话,“就”和“才”作为状语所修饰的中心语是单个的谓词且处于句末。这时,如果前面是时间点,“就”字句表示这一中心语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得比较早,“才”字句表示这一中心语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的比较晚。如果前面是时间段,“才”字句表示这一中心语的动作状态实现的比较慢,“就”字句则表示这一谓词性词语的动作状态实现或完成的比较快。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才”和“就”在表示时间的早晚、快慢、长短方面形成对立,总结说来就是:

“才”表示的是在说话人看来,行为动作或情况发生、进行、完成得晚或慢,慢也就是说花费时间长。

“就”表示的是在说话人看来,行为动作或情况发生、进行、完成得早或快,快也表是说花费时间短。

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证实这一观点:

(4)a八点钟考试,我七点就到考场了。

b八点钟考试,我九点才到考觥

(5)a他1983年就结婚了。

b他1983年才结婚。

例(4)和例(5)的a句都表示动作时间早,b都表示动作时间晚。

(6)a他看这本书,三天就看完了。

b他看这本书,三天才看完。

例(6)中的a表示三天看完很快,b表示三天看完很慢。

(7)a你就到啊?!

b你才到啊?!

在例(7)中,虽然没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但我们可以从说话人的语气中看出来用“就”和用“才”的区别。a句表示“你”的“到来”很快很突然,让说话者措手不及,有一种吃惊的语气。而在b句中,说话者实在抱怨“你”来的太晚或太慢,有一种抱怨的语气。这也可以印证我们在前面得出的结论。

二、在特殊句法形中,“就”和“才”的区别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就”和“才”在表示时间意义上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时间段+就/才+动词”的句法形式,来判断一下哪个能说哪个不能说。

(7)a三两分钟就能完成。

b*三两分钟才能完成。

(8)a*好半天就能完成。

b好半天才能完成。

(9)a十分钟就能完成。

b十分钟才能完成。

例(7)当中的“三两分钟”在现在汉语里是一个表示时间很短的习惯用语,所以a句成立,b句不成立。而例(8)中,“好半天”用来表示时间长,所以只能用“才”来表示。我们再看例(9)中的“十分钟”,这个词是来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无所谓长还是短,所以就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我们在上面讨论的是“时间段+就/才+动词”的句法形式,但是如果句式结构反过来,时间词语放在位于后面,意思就会刚好相反。

若时间词语为时间点,“才”字句表述时间早,“就”字句则表述时间晚。

若时间词语为时间段,“才”字句表述时间短,“就”字句则表述时间长。(这种情况比较特殊,稍后详细讨论)

(10)a他到学校才七点钟,老师还没到呢。

b他到学校就七点钟,同学们都到了。

(11)a他回家才一星期,怎么走了?

b他回家就一星期了,怎么还没走?

例(10)中的“七点钟”是时间点,a句表示“他”到学校的时间还很早,b句则表示“他”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例(11)中的“一星期”是时间段,a句中的“才”字句表示“回家”的时间短,b句中的“就”表示回家的时间较长。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特殊情况:

我们认为,“就”和“才”在这种情况下,意思有相同的地方。比如:

(12)a我做完这些工作就用了三天。

b我做完这些工作才用了三天。

其实例(12)中的a、b两句话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都可以表示“做完工作”这一动作完成得快,用时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句有两种意思,要结合上下文来解释。

(13)a我做完这些工作就用了三天,还有好多天闲着没事干。

b我做完这些工作就用了三天,还有好多更难的工作等着我去干。

在例(13)中,a句表示的意思和例(12)a句一样,都是说明“我”的工作完成得快,用时短。而例(13)b句表示的意思则是,完成这些工作都已经花费“我”三天时间了,以后还有更浪费时间的工作,跟我们前面讨论的加粗部分的情况一样,即若时间词语为时间段,“就”字句表述时间长。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14) 他四十岁就当了个局长。

例(14)这句话单独来看有两个意思,一个说“他”年轻有为,别人四十岁的时候可能只是个科长,“他”都已经是个局长了;另一个是说“他”混的不咋地,别人可能都当上厅长了,“他”还只是个局长。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不能以偏概全。

三、“就”和“才”表示状态变化的区别

在表示时间的方面,除了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这些问题,“就”和“才”有一个区别:“就”表示某件事的情况先前就是这样,现在依旧是这样。“才”表示某件事的情况以前不是这样,现在变成了这样。即“就”表示一向如此,“才”表示某个时期的新情况,一向并不如此[2]。比如:

(15)十年前这片土地就寸草不生,人们都忍饥挨饿。

(16)他上初中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周杰伦。

(17)我连忙过去仔细打量了一番,才认出原来是老同学小明。

(18)我苦口婆心劝了他半天,他才同意不去炒股。

例(15)“这片土地就寸草不生”的意思是“这片土地”不但十年前很荒芜,现在还是一片荒芜,换句话说就是“这片土地”始终都这么贫瘠。例(16)“上初中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是说“他”自打上初中的时候就“喜欢”,一直到现在还“喜欢”,也就是说自始至终都“喜欢”。例(17)中“仔细打量了一番”,是说在“打量一番”之前认不出,现在能认出来了。例(18)中“劝了他半天,他才同意”,是说在“劝了半天”之前“他”是不同意,现在“他”终于同意了。

四、结语

“就”与“才”在做时间副词时,用法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是“才”与“就”都有时间短的意义;不同的是“才”又表示时间晚的意义,而“就”又表示时间早的意义[3]。需要注意的是,在表示时间短的情况下,它们又分为过去和将来。

其实“就”和“才”除了表示时间,还可以表示条件,如“只要……就……”和“只有……才……”;还可以表示数量,如“他吃了两碗饭就不吃了”和“他吃了两碗饭才不吃了”……这些都值得我们来探讨。

[参考文献]

[1]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22.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93.

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快节奏 慢英语 快乐学习

一、现状分析:快节奏带来的“疯狂英语”

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让一切都加快了节奏,很多事情不及思考就过去了。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像机器一样高速旋转着,来不及进行理性的思考。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以追求“高效”为名快节奏的展开着。那么,学生喜欢这种“高效”教学模式吗?笔者对身边很多今年读初一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比小学下降了,原因就是对快节奏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很难适应。

如今的初中英语课堂,老师为了追求“高效”,精确计算着课堂上每一分钟的利用。有一位老师曾自豪的告诉别人,她5分钟可以给学生默写多少词组,她本人说话的语速就像“机关枪”一样。在很多英语公开课中,同样为了追求“高效”,老师们忙着切换一张张的幻灯片,学生们还没从眼花缭乱中回过神,一个又一个的环节就已经过去了。然后老师高速的进行语法讲解,学生高度紧张的记录笔记,失去了应有的思考。公开课中经常出现的学生小组活动,在平时的课堂上其实很少出现,因为“太费时间”。阅读也是囫囵吞枣,没有树荫下愉悦的美文阅读,有的多是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作业式阅读。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进入“疯狂英语”时代了吗?

二、原因梳理:绕过“高效”看本质

显然,这种快节奏教学模式所追求的“高效”背后隐藏的还是“分数”,教学活动是围绕“中考指挥棒”展开的。大家都知道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分数”面前,这一点显得黯淡无光。老师们课前认真的备好课,上课的目的往往是完成预设的任务,这样一来势必导致教师快节奏的展开既定教学环节,不浪费一点时间,更不愿出现任何课堂意外。

(一)再现预设锁定了教师的思维

课堂教学依照教师的预设一环环展开,一步步完成。看上去很顺利。但其实这样一来暴露出一个问题: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预设,不敢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愿让学生选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更不希望在课堂上出现于自己预设相悖的状况。以“生”为本的教学本真被掩盖了。教师更忽略了学生本身是不同的,接受力也是不同的,课堂上可以紧跟老师脚步的往往是优生,基础差的学生或是疲于奔命,或是逐渐放弃。最终出现“少数尖子生当主角,多数学生做陪客”的局面,导致课堂缺乏活力。

(二)任务心理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很多老师给自己规定,一节课必须完成计划的任务,感觉有点来不及时,就不顾学生是否能接受,只管加快步伐。加快语速,加快幻灯片的呈现,加快提问的节奏,催促学生快速记录,总之就是一个“快”字。该拓展的不拓展了,该详细解释的草草了事,该强化训练的简单练,该学生思考的改为老师直接告知。在这种任务心理主导下,教学节奏如何慢的下来?

(三)按部就班阻止了课堂的生成

由于教师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计划,特别是在进行公开课的时候,为了维持完美的45分钟课堂模式,教师害怕课堂出现教学意外,所以当课堂出现生成时,教师往往轻描淡写的带过,甚至有时直接忽略。比如某一节公开课,教师在教对话?What's your father's job?突然有同学提问:“老师,我爸爸是公务员,怎么说?”老师一愣,然后回答:“以后告诉你。”随即继续自己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中很重视课堂生成,教师怎能简单忽略?教师此刻可以合理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说:“可能我们很多同学家长的职业是书上没有的,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查一下,明天我们来一个“职业名称show”。借此对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激发他们的好学心。

三、解决之道:融入“慢英语”,使教学张弛有道

“欲速则不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古训就是慢教育的真谛。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它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教育是需要一字一句地慢慢熏陶,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进行。张文质先生也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他说,“好的教育一定是慢的”。

“慢英语”不是说放慢所有程序的慢慢教,而是说语言知识的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该快的还是要快,但是该慢的必须慢下来。

(一)让学生在“慢读”中体味

1.长期不懈的朗读

很多时候,老师们注重于知识点的讲授,因而忽略了朗读。英语学习没了朗读就好像珍珠没了光泽。朗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语境,加强知识记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英语语感。

学习新课文前,可以安排学生在家朗读课文,要求达到基本流利。课前做好预读,有了这个基础,课上就不怕时间不够了。课上全班的齐声朗读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要求学生每天的课上全班齐读5到10分钟。这看似会花去很多时间,但这种细水长流的方式很有效果:学生朗读课文流利而整齐,即使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课文也是读的相当流利,为今后的口语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学生的听力水平稳步上升,会读就能听懂;学生充满学好英语的自信,因为至少他们擅长朗读。

2.情感升华的细读

在平时做到的阅读理解题目中,有一些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这种文章我都会放慢速度,细细和学生一起体会。我发现阅读这种文章时,学生很喜欢,听的特别认真。阅读中他们可以看到人间百态,可以感受到人间真情,可以学会明辨是非,可以学会如何帮助别人……很多很多。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绝不能只教学生英语知识,更应该在教学中渗入情感教学。

3.优美语篇的赏读

仅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老师可以介绍学生读一些英语经典美文,以提高英语掌析能力、阅读能力及口语能力。可以选一些西方最受欢迎的经典短篇,其中包括励志故事、幽默、散文、诗歌等,既有趣味性,又有启智性;既可以开拓视野,又可以提升心性。赏读美文不但会激发学习英语的动力,还会点燃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把英语学习提高到审美的层次上,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二)让学生在“慢想”中理解

这里的“想”指的是“想象”,也就是英语学习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时,不应总是依靠快速的口头讲述来指导学生学习。很多老师经常发牢骚:“这个知识点我讲了好多次了,怎么还有很多人不明白,学生的记性怎么那么差?”原因极有可能就是老师只在单纯的反复讲解,没有让学生身处真实情境中。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放慢速度,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景,让学生自己体会,这样学会的知识掌握的才会牢固。以现行版英语教材8年级下第4单元Reading(格列佛初登小人国)为例,很多老师都觉得里面的文字让学生很难理解,很不好教。我的做法是:课前让学生在家预习,把课文先读几遍,对语言材料有一定了解。课堂上先播放一遍相关视频,让学生对故事场景有大致了解,接下去再放一遍视频,这一遍是一句一句的放,让学生明白每一句句子的场景。这样一来,再学习课文时,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景,有些单靠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像move up over my stomach and neck, be tied to the ground, climb all over me, pull one hand free等等。有些地方视频表达不是很清楚,我就再创情景。比如讲到crash against是,我把英语书卷成筒状撞向讲台,然后让书弹到地上。这节课我上的很慢,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很深了,语言点掌握的也更快更好。

(三)让学生在“慢思”中吸收

陶行知先生说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能想,能看,能干,能谈,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不只是让学生想,看,还要能思考。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要做的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例如:在教It is +形容词+ of sb. to do结构时,学生自然会和It is+形容词+for sb. to do结构混淆。老师应该列出句型结构,让学生发现不同之处,然后展示多一些例句,给学生时间思考,甚至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发现:“of结构”使用的都是表示人的品质特性的形容词。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应放慢速度,进行思考,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后,不仅正确率提高,速度也会提升。

慢,滴水穿石,慢,聚沙成塔,慢,绿树成荫。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学习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慢英语”慢的是知识吸收的过程。学习过程的慢是为了学习能力的更快提升。正因为这个“慢”学生才会有更高的学习兴趣,才会有更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做到对所学知识更快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对学生要多一分等待,多一分耐心,多一分从容,让学生放慢脚步,徜徉在“慢英语”中。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文质. 慢教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掌握英语课堂教学节奏[EB/OL]. 豆丁网.

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口语 学习误区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都加强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培训的力度。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遗憾的是,相比阅读和书面表达方面,学生的口语却进步迟缓。通过多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多数大学生也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摆脱“哑巴英语”,以在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也把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放在里重要位置,但是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速度依旧缓慢。本人认为,这和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误区有关。 

1、缺乏练习 

在很多学生心中,学习英语的目的首先还是要通过考试,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更为关注的怎样通过四,六级考试,没有足够的时间顾及口语的练习。再加上各类考试对口语考试的淡化处理,久而久之,不断的写作文,做练习确实提高了英语水平,但这种做法也势必造成学生的“哑巴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觉得在英语学习上花了足够多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专业课上花费的时间,但英语口语水平却没有什么提高,甚至退步了。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一点,即语言的功能。简单地说,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口语则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社会交际和实践需要的产物,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1]。缺乏足够的练习,即便有再多的书面练习,口语的水平和能力必然不会得到提高。 

2、心理因素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坚持不懈,抓住一切机会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几乎不进行口语会话的练习,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周围的人都在讲汉语,自己却在说英语会觉得很怪,同时又没有合适的练习对象,所以他们不会花时间去说英语。同时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的英语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例如,会将“night”与“light”分不清楚;有的学生由于高中时期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口语训练,发音不标准;有得学生害怕说英语的时候犯错;还有的学生因为从中学时期起就养成了上课只听不说的习惯。这些消极的因素造成了他们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缺乏自信,从而失去了课堂上为数不多的练习机会。在课堂的练习中经常可以见到学生被问到问题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I’m sorry.”或者“My English is poor.”此时的他们已经把这两句话当成了自己害怕说英语的借口,成了他们对自己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口语的学习又有其自身的提点,不是教而学(learning by teaching),而是练而学(learning by practice)。

3、错误的方法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对英语口语能力的愈加重视,以及社会对英语口语人才需求的增加,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口语的能力的练习。但是笔者注意到,使用不正确的方法或者说不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口语练习的大学生不在少数。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以下两个例子在错误的方法中占很大的比重:第一,盲目的追求语速。有的口语练习方法指出,口语的练习要强调同时做到“清晰”与“快速”,在对大学二年级中4个班206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同“快速”的英语,他们认为说的“快”的英语,就是“好”的英语,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语速太快了他们听不明白,所以这就说明说的快得人口语好。这是一个相当缺乏逻辑的想法,语言若是失去了其交流沟通的作用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听不懂的交流又怎么能称之为“好”能。而通过学生对此方法的实践,笔者发现,能够同时做到“快速”与“清晰”二者的,在206人中人数为零。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偏重于“快速”,而做到“快速”的同时也严重了影响到了他们的语音语调。反复的通过此方法练习,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语音,起到反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口语的练习中,学生一定要学会寻找和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的练习才能起到好的作用。第二,忽视听力的重要性。口语是由一连串联系起来的有机的人类声音构成。是靠听觉系统收集协同大脑辨认。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听”在口

[1] [2] 

语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学生在口语的练习中往往以朗读课文为主,不进行会话的练习。而朗读又是在没有认真听过原文的朗读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着自己错误的语音,长时间下去,错误的发音将根深蒂固,很难再改。语言的学习依赖于听以及模仿所听到的内容,学习外语和我们学习母语是一样的,即从听到正确的发音并进行模仿开始。所以,缺乏了正确的发音进行参照,就无从改进自己的语音,只是不断重复犯错,口语水平也自然得不到提高。 

、知识面窄,缺乏词汇 

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背词汇枯燥,费力,而且背了没多长时间久忘记了,所以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背单词,导致学生在使用英语口语时词汇匮乏。另外,学生也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在除了专业课和英语课本之外的知识上,狭窄的知识面和有限的词汇量让学生在该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不愿意张口,或者说出的句子前言不搭后语,错误百出,想说英语却有心无力,没有办法表达自己。久而久之,不想说英语的负面思想愈加严重。 

、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范文第4篇

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运用游戏等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交际环境

丰富多彩的游戏最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也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小,好新奇,好活动,我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多种猜迷游戏。例如“听音猜动物”的游戏学习“Is it a…?Yes/.No. It's a…”。“听音猜人”的游戏学习“Who's he/she?”“蒙眼摸动物”的游戏学习“What is it ?”等句型。游戏活动的使用,既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了乐趣,又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二、用竞争意识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其说的欲望

对自尊心,荣誉感都很强的儿童来说,竟赛的形式往往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水激石鸣,人激则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复习表示动作和指令词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每次派出一名代表,按照老师的指令做活动。比如:Touch your head !Point to the window!Show me your ruler !Open the door!Look at the blackboard !Raise your left hand !获胜者将为他们组赢得一面小红旗,最后选出优胜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竟赛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激烈的竟争中,学生情绪高涨,学得主动,记得牢固。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当学生犯了错,教师的一个宽容的笑,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那安慰的眼神,都能在教学中起到作用,默契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使用 Good try!Try again! Don't be afraid !You're clever!等鼓励性语言,并通过大量的示范,表演和提示来帮助学生使用新词新语,用爱心去呵护、启迪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匀衡地享受到阳光,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恢复他们积极向上的源动力。

四、创设自然情景,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由于语言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在不同的交流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将真实生活情景引进课堂,既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又使学生似乎回到了活生生的现实。如我在教语言点“When do you…?”时,要求学生相互采访一天的生活,采访本组,采访邻组,采访朋友。学生们个个积极开口,人人踊跃表达,在很短时间内,便掌握了语言,巩固了短语,真实运用了语言,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五、关注学习过程,遵循无意与有意相结合原则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感觉的情绪性和无意性很明显,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记得很牢,反之,则忘却很快,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常常对学习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和学习的形式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设计一些诱人的片断,使学生在无意间对所学内容得到有意的认识。如我在教学生学比较级shorter,longer;smaller, bigger;taller, younger, thinner等词时,为了能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用多媒体在显示了一些动物,如:Monkey,elephant,snake,lizard,giraffe,dog等动物,让学生通过大屏幕,对这些动物进行比较后,让学生帮助它们找到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屋。这一些活动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底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语言带来的乐趣,又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得到了培养,效果很好。

六、注重学用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育学指出:学生所获得的认识,只有经过实际锻炼,才能变为行为,而且从体验中获得的感受是最深刻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随储随用,即时实践。如学了家庭成员后,建议学生制作自己的Family tree.填上英语名称、年龄、职业、爱好,将学过的日期、月份、季节制成活页、挂历,将天气情况制成小小气象台,根据每天实际情况进行预告。收集奇闻异事,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的由来,在制作过程中来体会英语文化的底蕴,在合作中分享成功的快乐。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选择信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范文第5篇

 

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丰富多彩的游戏最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也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小,好新奇,好活动,我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多种猜迷游戏。例如“听音猜动物”的游戏学习“Is it a…?Yes/.No.It's  a…”。“听音猜人”的游戏学习“Who's  he /she ?”“蒙眼摸动物”的游戏学习“What  is  it ?”等句型。游戏活动的使用,既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了乐趣,又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二、用竟争意识组织课堂教学

对自尊心,荣誉感都很强的儿童来说,竟赛的形式往往能大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水激石鸣,人激则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复习表示动作和指令词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每次派出一名代表,按照老师的指令做活动。比如:Tuch  your  head !  Point  to  the  window !  Show  me  your  ruler !  Open  the  door !   Look  at  the  blackboard !  Raise  your  left  hand ! 获胜者将为他们组赢得一面小红旗,最后选出优胜组,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竟赛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激烈的竟争中,学生情绪高涨,学得主动,记得牢固。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当学生犯了错,教师的一个宽容的笑,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那安慰的眼神,都能在教学中起到润滑作用,默契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使用 Good  try !  Try  again !  Don't  be  afraid !  You're  clever !等鼓励性语言,并通过大量的示范,表演和提示来帮助学生使用新词新语,用爱心去呵护、启迪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匀衡地享受到阳光,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恢复他们积极向上的源动力。

四、创设自然情景,给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由于语言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在不同的交流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将真实生活情景引进课堂,既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又使学生似乎回到了活生生的现实。如我在教语言点“When  do  you…?”时,要求学生相互采访一天的生活,采访本组,采访邻组,采访朋友。学生们个个积极开口,人人踊跃表达,在很短时间内,便掌握了语言,巩固了短语,真实运用了语言,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五、关注学习过程,遵循无意与有意相结合原则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感觉的情绪性和无意性很明显,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记得很牢,反之,则忘却很快,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常常对学习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和学习的形式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设计一些诱人的片断,使学生在无意间对所学内容得到有意的认识。如我在教学生学比较级shorter,longer;smaller, bigger;taller, younger, thinner等词时,为了能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用多媒体在显示了一些动物,如:Monkey, elephant, snake, lizard, giraffe, dog等动物,让学生通过大屏幕,对这些动物进行比较后,让学生帮助它们找到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屋。这一些活动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底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语言带来的乐趣,又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注意、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能力得到了培养,效果很好。

六、注重学用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