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空间留言文字

空间留言文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空间留言文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空间留言文字

空间留言文字范文第1篇

【关键词】C语言;DSP程序;main()函数

传统的汇编语言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比较差。一般的高级语言具有很好的移植性,但是又难以实现汇编语言的某些功能。而C/C++语言作为一种高级语言,既可以访问物理地址又可以进行位操作,能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适合用作DSP开发语言。

1、C语言的基本结构

一个最小的C应用程序项目至少包含如下几个文件:

(1)有且必须有一个作为C程序入口点的包含main﹙﹚函数的C语言源文件(.C)。系统库初始化完毕后,就把控制权交给main﹙﹚函数。

(2)连接命令文件。该文件包含了DSP和目标板的存储空间的定义以及代码段、数据段是如何分配到这些存储空间的。

(3)C运行库文件rts2xx.lib。C运行库提供了编译器提供的所有功能,包括初始化C语言环境、设置堆栈及提供标准C的库函数如printf等。库文件及其源代码位于CCS安装目录下的\c2000\cgtools\lib目录下。

若用户所写程序要写进ROM存储器并在上电后直接运行,还必须包含中断向量表文件,中断向量表文件通常是汇编文件(.asm)的形式,此文件需要被链接器命令文件准确定位在DSP复位后执行指令的地址。

一个用C编写的DSP程序的常规执行流程为:中断向量表的第一条指令可设置为“B_c_int00”,从而在上电复位后,把控制权交给rts2xx.lib运行库中的C环境入口点_c_int00,在c_int00()函数中完成堆栈指针的初始化及全局变量初始化等操作,再调用main()函数,把控制权交给main()函数,从而执行用户的应用程序。

2、C程序中CMD文件

TI的CCS开发环境提供了将C语言编译为汇编语言的C/C++编译器。与汇编器类似,C/C++编译器对C程序编译后也产生已初始化段和未初始化段,具体的段名稍有不同。

C/C++编译器不会生成.data段,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段。

TMS320C2xx的C/C++编译器生成以下几种段。

(1)包括数据表或可执行代码的初始化段。编译器生成以下几种初始化段。

.text段:包括所有的可执行代码和常量。

.cinit 段:包括初始化数量和常量的表。

.const段:包括字符串常量、明显初始化的全局和静态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

.switch段:包含Switch语句表。

(2)用于保留空间的未初始化段。程序可在运行时使用这些空间建立和存储变量。编译器生成以下几种未初始化段。

.bss段:为全局和静态变量保留存储空间。若设置了-c连接选项,C的引导程序会将数据从.cinit段复制到bss段。

.ebss段:与bss段类似,只为far修饰的全局和静态变量保留存储空间。若设置了-c链接选项,C的引导程序再将数据从cinit段中复制到edss段。

.stack:段:系统堆栈段,通过堆栈可以给函数传递参数或为局部变量分配空间。

.sysmem段:为动态存储器分配保留空间。函数malloc()、calloc()和realloc()使用该保留空间。若程序没有使用这些函数,不会产生.sysmem段。

.esysmem段:与.sysmem段类似,只为far修饰的malloc()、calloc()和realloc()才能使用该保留空间。若程序没有使用这些函数,不会产生.esysmem段。

链接器将不同模块中同名段组合为输出段,一个完整的程序就是由这些输出段组成。用户可以将这些输出段分配到特定的地址空间,以满足系统需要。

通常.text、.cinit和switch段会被链接到ROM或RAM,且必须分配到程序存储器;.const段被链接到ROM或RAM,且必须分配到数据存储器;.bss/.ebss、.symsmem/.esysmem段必须被链接到RAM,且必须分配到数据储存器中。

使用#pragma伪指令,也可以在C程序中自定义代码段和数据段,#pragma是标准C中保留的预处理命令,它告诉编译器的预处理器如何处理函数和数据。#pragma必须在符号被定义和使用前使用,且不能在函数体内声明#pragma。

CODE-SECTION pragma伪指令函数在指明的段中分配空间,使用该伪指令创建的段可与.text段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它的语法为:

#pragma CODE-SECTION(func,“section name”)

其中func为函数名,section name是用户自己定义在程序空间的段名。

3、C编程的其他问题

(1)关键字

与标准C一样,DSP的C编译器也支持关键字,下面对常用的关键字进行介绍。

1)const关键字。DSP的C/C++编译器支持ANSIC中的const关键字,用于限定值不能被修改的变量或数组。若变量或数组被const关键字所修饰,则该变量或数组所占的存储空间会被分配到.const段。

2)volatile关键字。使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的变量每次被访问时,执行部件都会从其所在的内存单元中取出值。而未使用volatile修饰的变量在访问时则可能直接从CPU的寄存器中取值,因为该变量之前可能被访问过,读取寄存器的速度比读取内存要快得多。使用volatile修饰的变量会被分配到末初始化段中。程序设计时,那些随时可能被外部硬件改变的内存地址的内容要使用volatile修饰,如芯片内部的外设寄存器或某个随时可能改变的外部硬件的寄存器。

3)crgister关键字。使用crgister关键字可用高级语言直接访问DSP的控制寄存器,但crgister修饰的对象的名字要与C28x DSP的控制寄存器名相符,否则编译器会报错。该关键字不能在函数内部使用,且只能修饰整型或指针变量,而不能修饰浮点型及任何结构体及共用体。

4)interrupt关键字。interrupt关键字用于指定一个函数作为中断服务函数。使用该关键字指定一个函数后,编译器会按照中断服务函数的要求对寄存器进行保护并使用正确的返回顺序,函数的入口参数必须是void类型,函数返回值也必须是void类型,函数体内使用局部变量,也可自由是堆栈和全局变量。

(2)C运行支持库

同标准C一样,C28x的开发也可使用库函数来实现常用任务。C运行支持库的库文件位于\C2000\cgtools\lib,该库文件包括标准的C/C++运行支持库函数、浮点运算函数、I/O函数及程序的入口点c_int00等。在CCS的安装目录\C2000\cgtoo\lib中有库对应的源程序文件rts.src,用户可以利用归档器和建库器对rts.src中的文件进行提取、修改等操作,并重新生成自己需要的库文件。

参考文献

[1]王玮,万隆.DSP原理与实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空间留言文字范文第2篇

2、留言条格式:

留言条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第一行正中间写出“留言条”三个字。

第二部分,写出留言条是写给谁的,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

第三部分,再写有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要告诉对方的事情。这是留言条的正文,在称呼下一行写,要空两格。

第四部分,写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在留言条右下角写,先写名字再写日期,名字日期各占一行。

3、留言条例子。

留言条

老师:

您好,前天向您借了一本书,今天特意来归还。您不在办公室,因此把书放在您的办公桌。

学生小小

空间留言文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层次;语言积累;重点挖掘;文本仿写

一、发散课文内涵,加深阅读理解

作为语言教学工作者,在教授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通过采用开放式阅读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剖析。使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在掌握文本重点语句的同时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遣词造句方式方法的独到之处,体会作者相通过文字表达的真实意境。阅读训练是一种陶冶情操、重塑品格的独特方法,在不断的阅读中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系统化的提高个人的阅读素养。

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本中《草船借箭》一文时,在对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时,教师提出问题周瑜长叹的原因是什么?周瑜在长叹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一种状况?这种在阅读中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掌握内涵所在。学生1回答说:周瑜长叹时因为他对诸葛亮十分佩服,深深体会到诸葛亮的厉害之处.学生2:周瑜一定非常怨恨诸葛亮,心生嫉妒,想着以后怎么在他身上讨到便宜。学生3;周瑜长叹因想到诸葛亮果然厉害心生敬佩,同时也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这样好的策略。学生4认为周瑜在长叹时心中五味杂谈,即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为有这样一位对手感到担心。学生5则认为周瑜在感叹时心中不禁困惑,在我的地盘他竟可以这样从容,此人乃我心腹大患呐。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剖析解读,在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多层面理解有助于发挥学生在阅读中与文章进行呼应,通过理解文中人物思想进而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讲解。

二、利用课文留白,开发想象空间

在新课改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空白处被留了出来,这些地方有的是在文中转折处,有的是在引人入胜的地方戛然而止,使读者自行展开瞎想和深思,也有的地方是在鼓弄玄虚。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留白空间发挥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在思考过程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理解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训练过程中通过联系自身实际对阅读内容展开遐想,在增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在对阅读中的留白处进行填补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填充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学生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本中《最后一头战象》一文时,文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嘎羧在凝望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想的?它为什么会亲吻那块江中的礁石?它在呼唤着谁?这段文中的留白带来了诸多疑问,在探究这些疑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通过上下文的结合将文中留白处进行填充同时把握文中所刻画的情景,在探究与思考中提高阅读语言的训练。学生1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嘎羧在江面呆呆伫立,头脑中呈现的是当年战争中的惨烈场面,战友一个个的倒下,鲜血染红了整片江面,他们为了保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挥洒了自己年轻的汗水和鲜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当嘎羧站到那块礁石上时,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就是自己当年曾经倒下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还留有在战斗过程中搏杀所留下的痕迹以及弟兄们的呐喊。于是它情不自禁的亲吻了那块礁石,仿佛亲吻着当年一起战斗的的同胞,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想念。学生2认为,嘎羧站在那块礁石上,往日威武的战象驮着抗日英雄们穿梭于枪林弹雨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在场景中有鬼子被抗日英雄们杀的溃不成军,落荒而逃,英雄们也在枪林弹雨中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纷纷葬入江中,何等的悲壮……嘎羧看着这块埋葬了战友和敌人的土地,不自禁的亲了又亲。想起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想起战友最后血洒江中, 它不禁心中大喊:兄弟们,你们离开了好长时间,在这段时间有没有想我,我很快就来陪你们了,你们再等等我!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对文中留白进行填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深层次、多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在发挥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把握。

三、巧妙进行仿写,实现读写结合

在引导学生对文章段落进行理解时,教师应对文中富有个性的语言文字进行摘选,深入挖掘文字间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在掌握文章语言文字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文字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对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仿写,使学生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在这样的读与写并进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独立构建文字表述,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放视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在主旨和作者思想的解读。在仿写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表述,在打好自身文字运用基础的同时也促进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

空间留言文字范文第4篇

尼采在《朝霞》前言中说:“语文学是一门让人尊敬的艺术,要求其崇拜者最重要的是:走到一边,闲下来,静下来和慢下来。”安静的氛围,从容的姿态,踏实的行程,让我们能来到“语言本质深处交谈”。让阅读慢下来,过具有咀嚼、品味、沉思、回忆属性和品质的阅读生活,在阅读中仔细揣摩语言,推求语言的意味,累积阅读的愉悦经历与经验,从文字中获得乐趣、意义和成长——这样的品质,正是语文课堂阅读所要追求的。

一、失落:阅读变得匆忙、功利,偏离语文指向

几位老师上《少年王冕》一课,出现几个颇为相似的教学现象。

现象一:围绕“从哪里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还不到2分钟的时间,老师就叫停,开始交流。课堂上一个环节追赶一个环节,大部分学生的言说还是浮于文字的表面。

现象二:关于王冕怎样学画,文中一句话轻巧带过:“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无一不像真的。”教师以句式练习引导学生拓展想象,“白天放牛时”、“晚上回到家”、“烈日炎炎的盛夏”、“寒风凛冽的冬天”王冕分别是怎样学画的。从回答来看,学生谈到了王冕学画抓紧时间、不怕辛苦、不怕炎热、不怕寒冷。答案是正确,却显得刻板和空洞,与文字“隔着一层纱”,对人物“远远地观望”。

现象三:几堂课的教学流程相似。首先初读课文,说说总体印象,少年时的王冕是个怎样的人。接着细读课文,讨论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王冕孝顺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学生一处一处地找,一句一句地读,只字片语地谈,课文撕裂为诸多互不关联的碎片,感受显得虚飘而浮泛,一堂课下来,只得出了一个关于“王冕是个怎样的人”的抽象结论。

语文课堂阅读应该留下语言,留下情感,留下形象。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反映出当下语文课堂阅读的困顿,阅读的本义在课堂上被有意无意地丢弃……

1.匆忙,滋生了理解的肤浅和浮躁的习气

现在很多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环节多,内容满,教师不停地提问、追问,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不停地作答。虽然环环紧扣,不失精致,但总感觉课堂负载了太多的目标与任务,问题太多,节奏太快,进入不了舒展自如的状态,思想的翅膀没有办法张开。同时课堂上充斥着大声朗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角色体验,学生时而说,时而唱,时而画,时而演,时而游戏,很多时候看似活化了文本,实则往往游离文本。没有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沉思默想,与文本进行真切对话。

当我们把课堂塞得满满的时候,学生没有深入阅读的时间,没有自由思考的空间,没有咀嚼回味的余地,接触文本的时间不长,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不充分,文本唤起的体悟当然只能是单薄与模糊的,理解当然也不可能深入与透彻,怎么能奢望激发学生清亮的思想和涌动的灵感?热闹的推进,其实只是肤浅和浮躁。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式阅读,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虚飘浮泛的感受,长此以往,必然养成浮躁的习气。

2.功利,导致了机械的训练和无趣的言说

抓住文本的语言空白点引导想象无疑是催生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上述句式练习在教学中已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或者说训练模式,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想象李时珍为修撰《本草》长年累月奔波时会用,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想象谈迁撰写《国榷》时会用,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想象樟树四季常青的风姿时也会用……学生已“深谙此道”,呈现“老师想要的答案”——无论人或是物,都是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形象特点。对的答案,其实也是大而笼统的答案,没有深入文本内核,没有深入人物内心,贴标签式的交流,掩盖了人物的独特个性。

细细琢磨,这样的练习,其实说到底还是为了“应试”。要的只是正确的答案,无关乎是不是自己真切的阅读体验,无关乎是不是自己真正思考的阅读产物,无关乎是不是自己从内心深处流溢出来的切肤之感。功利的目光,机械的训练,会逐渐泯灭学生真正阅读、真实思考的意愿,于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得不到生长,课堂上便鲜见活泼的、灵动的阅读感受和个性言说。

3.偏离,消解了故事的张力和语言的魅力

最美的语言是文学,最生动的教材是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这是常识。可是,太多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总是很急迫地直奔意义而去,教学流程成为意义求证的过程,甚至异化为人物意志品质的求证过程,语言的意蕴与形式被边缘化,甚至被搁置与遗忘。

“从哪里感受到王冕勤奋好学、孝敬母亲”作为教学的主问题,表面上直奔中心,但得出结论过早,容易脱离文字,架空文本,仅仅将课文当作认识人物特点、感悟人物精神的凭借,落入文本人文意义分析的窠臼,使阅读陷入人文教育的空洞里。这样就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文本的通道,让学生静静地进入故事的情境,像亲历者一样去发现,去与语言文字真正发生新鲜的接触,语言内涵之味、形式之美在模糊和混沌之间被丢弃。狭隘的阅读指向,偏离语文课程的目标,消解了文本故事的张力和语言本身的魅力。

二、探寻:阅读需要从容、灵动,去看语言风景

空间留言文字范文第5篇

一、钻研课题,把握教材的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内容和主题的集中与概括。钻研教材先要琢磨琢磨题目,有些题目不仅反映了课文的主题,而且暗示了行文的线索,抓住文题则“举纲张目”,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

《诚实与信任》一课中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弄碎这件小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文章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我教学时,紧紧扣住课题展开教学,首先抓 “诚实”,让学生找出能表现“我”诚实的语句并认真品读。在学生深入理解了“我”的诚实以后,我问了这样的问题:“‘我’怎么敢把自己的姓名地址留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他不怕对方贪财吗?不怕对方敲诈他吗?不怕对方狮子大开口吗?”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因为‘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学生一语道破,理解了“信任”在这里的含义,同时也理解了小红车的主人为之感动的是“我”的诚实,更是“我”对他的信任。这样,以题目为突破口,围绕着题目“做文章”,就牢牢把握住了中心。正是因为“我”的诚实(主动留下字条要承担责任)和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留下真实姓名和地址)才赢得了对方的信任。

在钻研教材时,先和题目对话,从课题出发,扣住突出反映题眼的重点句段,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

二、挖掘语言,探究文字的内涵――“成为文本的知音”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应该认真推敲,反复琢磨,逐句体味。在品词析句中,品味语言文字美,体味作者在写作时的字斟句酌。

初读《诚实与信任》,觉得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什么“读头”,可是一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就发现了不少可以挖掘之处。教学1-3节时,我问学生这样的问题:“‘我’在留下纸条时,有没有犹豫呢?”学生立刻回答“没有犹豫”,我请学生再次读书说说从哪儿看出“‘我’的毫不犹豫”,学生通过读书,有所发现,从“毕竟”“应该”“便”能看出“我”毫不犹豫,从而更加突现了“我”的“诚实”。在学习第三节时,我请学生再读本节,让学生思考:“你能看出作者不光是个诚实的人,还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从“环顾四周”“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看出“我”是一个很细心、考虑问题很周全的人,从而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我”要用具体行动来承担责任的“诚实”的高尚品质。

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用好手中的教材,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因素,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琢磨标点,成就教材的完美――“标点符号也含情”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有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的作用,并借助语境而产生丰富的内涵。在钻研教材时,每一个标点符号也不应该放过,要认真思考琢磨有些标点符号的深刻含义。

《诚实与信任》一课中,在“我”和小红车主人的对话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分别是“哦!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我再一次谢谢你!”在初读课文时,往往会忽略这两个“!”,其实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包含着的深情,第一处表达了“我”的惊喜和期待,第二处表达了小红车主人很受感动满怀的感激之情。在教学时,让学生重视这两个“!”,并指导学生读出感叹的语气,在朗读中理解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细细的电话线传递的诚实、信任、感谢、温情……

标点符号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准确地理解和领会文章的内容,必须仔细琢磨标点符号的用法。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为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为学生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打下了认知基础。

四、巧借空白,拓宽教材的外延――“撬友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