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山修复监理工作总结

矿山修复监理工作总结

矿山修复监理工作总结

矿山修复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区;土地修复;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X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066-02

1 引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能源和资源的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但必须看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同时很多矿产资源埋藏在地下非常深的位置,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如果保护措施不当,势必会破坏生态景观以及造成土地压损;另外,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形成各种有毒性的废弃物,长期堆放成为持续污染源。也就是说,矿产资源的开采会对当地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影响到民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矿区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理与否,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针对矿区的废弃地和生态破坏进行有效的生态治理,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恢复、促进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1 造成重金属污染及大面积扩散

矿山开采特别是重金属的开采过程比较繁琐,要经过选矿、采矿以及冶矿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些过程中造成重金属污染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废弃物往往随意堆放,有些里面含有大量的硫化矿物和原生硫化物,在持久的雨水淋滤和自然氧化的作用下,会慢慢渗入到矿区的土壤之中。一般来说,硫化矿物氧化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其因素包括三方面:一是温度和时间;二是硫化物质的含量是必要条件;三是包括水、氧气、氧化铁杆菌等方面的外界环境因素,这是最重要的条件。相关研究表明,这3个条件同时具备了便会产生酸性废水。再加上围岩中往往都含有砷、铬、镉、铅等重金属,并且含量都较大,在矿物开采过程中酸性废水不可避免的要与这些重金属金属混在一起,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就会成为矿区的重要重金属污染源。

2.2 造成生态景观的破坏

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会对地表的生态景观及土壤表层造成破坏,并可能引起其发生重大变化。在矿产资源的露天开采方面,要进行露天开采第一步工作是将矿区表层土壤剥离,在开采中要有专门的场地堆放数量巨大的废石、尾矿、矿渣等,这些都会对植被和地表景观造成破坏;在矿产资源地下开采方面,因大面积的地下开采会造成岩体内部受力不均、地质结构不稳、覆岩层支撑不足等问题,甚至会形成大面积的地下采空区,如果继续在矿区范围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会有引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危险,造成房屋、道路、电网、管道等基础设施的损毁,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另外,各种采矿活动还会造成耕作土壤支离破碎,影响正常的耕作和地表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

2.3 影响水循环过程

矿产资源的露天开采,会对表层土壤造成损害,造成两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是破坏植被,削弱水分涵养方面的功能,二是降低地表径流的渗透性。对于矿山资源的地下开采,会因深度矿井的修建而改变地下水流动的方向,进而引起河溪断流问题。另外,在矿山开采中也会对地面河流及河流区域的生态功能造成直接的影响,一是将未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这会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二是将河床作为废石堆放场。

2.4 造成生物栖息生境破坏,降低生物多样性

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为了修建开采场地和废石堆放场,需要砍伐矿区的林木和草类,这会对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颠覆性的破坏;开采中有毒废弃矿物的随意堆放或者处理不当会对矿山的生态环境造成毒害,形成严重的污染,造成动植物的死亡。总之,水土流失、地面沉降、土壤退化、水体污染以及扩散到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3 我国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是综合利用生物技术、工程等技术将矿山资源开采中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接近原生生态环境、具有有益用途状态。我国在矿区土地修复和生态修复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本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发展历程

我国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工作起步较晚,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的,如今已走过了60年的历程,根据发展特点可以将之分为4个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到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主要以矿山土地的可耕种恢复为目标,开展的实际工作和相关研究的规模非常小,整体发展较为缓慢。二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从此矿区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步入有组织的修复治理和快速发展的阶段。此阶段主要以土地资源利用的持续稳定为主要目标。三是90年代以后,随着矿区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认识观念的转变,通过引入生态学理论来促进矿山废弃地基质改良。第四阶段是21世纪以来,此阶段生态恢复理念的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以矿区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安全为恢复目标。

3.2 我国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方面,普遍存在过度追求恢复目标和成本节约,不根据矿山实际进行恢复的状况。调查中发现,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追求短平快,为了在短期内达到矿山植被覆盖或覆绿目标,不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矿山生态环境相应的物种,而是选择生长快速的树种和草皮,到最后在此政策导向的作用下形成单一的草地或纯林,相应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不强。

(2)虽然我国已经有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并逐步完善,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了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的责任和基本准则。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详细的相关标准,主要表现为没有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二是没有具体规定相关主体在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中的职责和义务,这就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矿山资源的开采混乱、相应的权利关系不明确、责任相互推脱等问题。这就造成了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形成矿山资源管理中的难点和盲点。

(3)对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的监督主体和监督形式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监督。现阶段,我国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的监管体制的不健全,监督主体仅仅是政府部门,面对众多的监督对象,监督成本高和监管不力的现象非常明显,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

(4)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不够协调。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是一项多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庞大的工程,而在我国的实践中对矿山废弃地所进行的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大多是迫于法律和国土管理部门的压力而开展的,并且是矿山业主自己组织实施。由于其专业性不够,相应的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的意愿也不高,在具体操作中不能真正进行科学的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同时缺乏相应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社会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可见,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研究机构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上不同步,应该加强。

(5)对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的前期工作重视不够。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需要进行大量前期工作,否则会加大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的工作难度,相应的效果也不佳。目前,在实践中大部分矿山都没有开展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进行矿区基本状况和资源调查和分析,对于采用何种恢复技术也没有相应的支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的难度,也会降低矿山生态恢复效果。

4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的策略

当然,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和技术的共同支撑。从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整体进程而言,未来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增强管理者的环境意识,加大公众参与程度

一般来说,有效进行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的关键因素包括切实可行的政策、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等方面。因此,应改变政绩考核方式,不再仅仅考察经济增长单一指标,可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当地实际构建具有操作性的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另外,当地居民的参与和认识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效果。因此,有效推进矿区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不仅需要建立以绿色GDP政绩考核为核心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更需要各参与主体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并积极主动以各种有效形式参与到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之中。

4.2 建立矿区生态补偿机制

根据我国实际构建切实可行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以促进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获得补偿、开发者自觉保护、破坏者恢复局面的形成。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补偿机制的补偿方式、补偿主体和受体、补偿额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矿区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并设立专门的矿区生态补偿基金,专款专用,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专项拨款和征收矿区生态补偿费。

4.3 从源头考虑,树立预复垦和清洁生产理念

长久以来,我国比较重视矿区破坏后的事后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而对于开采前(事前)和开采过程中(事中)的预防重视不够,影响矿山土地修复和生态恢复效果。因此,应建立全过程的治理和恢复模式,即从开采源头、生产过程和采后治理的一系列过程中,都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在开采方式上,加大矿产资源绿色开采技术的推广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矿山开采中的塌陷、矸石占地以及环境污染。抛弃传统的矿区“先破坏、后恢复”模式,在实践中推广动态预生态恢复技术,实现事前预防一事中清洁生产与治理结合一事后生态恢复的一体化模式。

矿山修复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田县;矿产资源开发;环保建议

1引言

大田县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县域经济、农村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但同时也给辖区生态环境带来冲击和压力,给大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大田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大田县矿产资源丰富,有“闽中宝库”之称。现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铁等30多种。已探明煤炭储量2.25亿t,预测全县蕴藏量2.9亿t,是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铁矿石已探明储量为5914.7万t,预测全县蕴藏量1.5亿t,是省内五大铁矿之一;含氧化钙55%以上的石灰石预测储量5亿t;瓷土已探明储量182万t,预测总储量1.5亿t[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大田县财政的主要来源,县财政收入80%来自工业,而工业80%是资源型的[2]。

3大田县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生态治理待强化

大田矿山企业多为露采矿山,由于缺乏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布局,矿产企业较为分散不能形成连片和上规模的工业区,企业环保投资不到位,导致露采矿山开采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造成的矿区水土流失、采空区塌陷、地下水下降等现象比较严重。根据2011年遥感普查,大田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9.8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95%,其中:矿山水土流失面积3万亩,占流失总面积的7.53%;强烈流失6.11万亩,占流失面积的15.35%;极强烈以上流失1.89万亩,占流失总面积的4.74%[3]。永安煤业柯坑煤矿、仕坑石灰石矿、龙床石灰石矿因水源问题影响当地群众日常生活。2012年,大田县被列为福建省22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之一。

3.2土壤污染待修复

大田县矿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整体还是安全稳定的,但局部区域土壤污染状况不容忽视。根据环保部全国土壤现状调查数据,大田县土壤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超标率为14.29%,位居全省第10、全市第3。土壤重金属主要超标因子是镉、砷,土壤污染主要分布在矿区采、选区域。其中,建设、太华、均溪等以资源为主要产业的乡镇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较为严重[4]。3.3矿权整合待彻底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有的矿权整合不够彻底,矿权配置出现了区块交叉现象,导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权责不清,矿山企业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了废水、弃土、弃碴等环保设施的统一规划、治理。如银川矿区和均溪十八湾硫铁矿区,一个独立的开采区有多个开采权人[1]。

3.4科技含量待提升

产业链短,主要以探、采、选为主,有2/3的企业处于矿产资源的原矿初加工水平。如煤炭资源主要以原煤销售为主,加工转化率仅为3%,煤矸石等的综合利用率不高[1]。

3.5环保意识待提高

据2009年调查,大田矿产企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短,小学以下文化占46.6%,初中文化占4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2.9%[5]。由于矿山企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部分业主、员工存在“先污染后治理”、“重经济轻环保”的心理,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期经济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4对策及取得的成效

4.1矿产资源开发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

近年来,大田县采取法律支持、经济补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办法,集中整合矿产资源,截至2015年,整合配置矿权138个,面积达190km2[6]。随着探采区块的不断扩大,大田县矿产企业利用区域、资源等优势,加大对选、冶技术的科技攻关力度,就地提高精矿的品位,建设“海西机械铸造重要基地”就地生产铸件,延伸矿产业的产业链。如鑫荣矿业投资1亿元与武汉高等院校合作建设年可处理50万t低品位锰矿渣铁锰分离的项目,年产重型机械配件10万t的华伦特重工、年产5万t铸件的长鑫船舶配件铸造等35家机械铸造业先后投产[7]。

4.2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显成效

2012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大田矿山水土流失治理要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创治理样板”的要求。针对矿山水土流失严重问题,大田县委、县政府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推进矿山治理的“五园模式”,对不同的矿山实行分类治理,重点抓好贵竹林、山贵崎、十八湾、银顶格骏原工贸矿区、川石矿区等23个示范点建设,致力将矿山逐步修复打造成公园、工业园、物流园、田园、家园。2012~2014年,全县筹资3.79亿元,实施治理项目128个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91%,年减少土壤流失总量4.27万t[8]。

4.3统筹推进矿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近年来,大田县通过开展矿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有针对地在建设、太华、均溪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相对较为严重的乡镇开展土壤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建设,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矿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5大田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建议

5.1完善环境规划,把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关

大田矿产资源开发要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和环境保护状况,将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作为依据,修编矿产资源开发方案,将矿产资源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为项目所处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保护目标、准入条件、保护措施等提供环境准入依据。要做好资源整合、铅锌业发展、煤矿业发展、铸造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把专项规划环评作为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在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管理中,要严把环保关,凡不符合国家产业和技术政策、生态功能区划、发展规划、环境规划、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求的项目坚决“卡死”,一律不批,对新建项目全过程进行环境监管和竣工验收。

5.2注重生态保护,加强矿山水土流失治理

按照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并重的思路,大力恢复矿山植被和治理“青山挂白”,着力探索推行“五园治理”模式,把废弃矿区变为公园、田园、家园、物流园、工业园,推进废弃矿山复垦和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样板。

5.3推进土壤修复,改善矿区土壤环境质量

按《土十条》有关规定,把改善矿区土壤环境质量作为实现矿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将矿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监管和修复措施,开展矿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建设。

5.4推进矿业转型,打造绿色矿业园区

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淘汰落后产能,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转型升级,建设绿色矿业链群。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支持矿产品深加工产业的绿色转型,建立矿产资源粗放开发企业的升级改造和退出机制;引导县内优势企业整合全县矿产资源,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产业链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把现有园区逐步改造成为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无污染的绿色生态矿业园区。

5.5加大环保宣传,增强矿产资源从业人员环保意识

矿山修复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影响分区;防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159-02

乌鲁木齐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铜矿、石膏、盐、大理石等,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总储量84.9亿吨。内有各类矿山268座,均存在诸多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问题。通过对乌鲁木齐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进而了解了乌鲁木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分布特征,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环境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乌鲁木齐268座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因子质量评价进行量分析赋值,对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最终对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建议。

1 评估的原则

1)以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主,重点突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兼顾矿区环境背景条件的原则。

2)综合分析的原则。

相同的开采方式、不同的地质环境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同;而不同的开采方式、不同的矿种,在相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同。因此评估时,必须分析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相关联的因子作为分区指标因子,才能较客观地进行评估分区。

3)综合评估分区按照三级分区的原则。

根据《实施细则》(修改稿),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三个级别。

2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选取:评估时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2.1 定性评估

采取以各矿区为单元,对评估因素综合评判进行评估分级,具体标准按照《实施细则》(修改稿)中的附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定性综合评判评估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划分。

2.2 定量评估

本次定量评估采取加权比较法。具体方法为:首先确定主要评价因子,然后对评价指标体系赋于一定的分值,同时根据各类指标体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予以加权,将分值与权重相乘,得分越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越差。其次将全区矿山开采前的环境影响背景值设为0,结合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实际情况,将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最终得分的最大值与0之间进行分级,进而确定乌鲁木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区标准。评估因子的选取及评估因子的赋值见表1。

4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4.1 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并重原则,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闭坑全过程的地质环境综合保护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管理工作。

2)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的落实力度,实行定期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有关部门与财政、审计、银行共同监督使用。

3)各类矿山企业在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必须提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矿山企业应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的地区、地段提出预防和治理方案及最终达到的目标。

4.2 进一步开展矿山生态地质环境调查评估及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试点工作

1)在现有初步调查基础上,切实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的详细调查工作,根据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状况,积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立项工作,争取治理资金。

2)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方式且工作开展早、基础条件好、实施后具有推广意义的典型代表矿区开展治理与恢复示范工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逐步推进、树立样板、建立生态矿区,对重点矿区矿山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进行计划。

4.3 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

1)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力度。

2)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和逐步完善有关地质环境保护的组织机构,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逐步建立、健全、完善动态监测体系。建立防治体系,切实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落实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徐友宁.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J].西北地质,2005.

[2]孙立新,白喜庆.“3S”技术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4,16(增刊).

[3]赵永久.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8.

[4]刘绍文.浅谈乌鲁木齐环境问题及对策[J].丝路学刊,1995.

[5]陈健,张崇德.乌鲁木齐采煤塌陷特点、危害与治理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4.

[6]徐友宁,武征,赵志长.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J].西北地质,2002.

[7]陈哲夫.新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

[8]《实施细则》(修改稿).2004.

矿山修复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矿山机电 设备检修 安全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38-02

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对矿山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如何确保生产安全高效是矿山所面临的难题。做好机电设备检修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可将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提前排除。本文就对矿山机电设备检修和安全监控系统提出一些看法。

1 矿山机电设备检修要求

根据矿山安全开采相关法律法规,矿山必须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设施,矿山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安全生产。

1.1 完善设备管理机构

矿山企业必须针对机电设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做到分级管理,每级责任到人,从而全局统筹、互相协调地对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机电设备管理机构要做到定时检查设备、定期排除隐患,并保证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到位,能严格遵守操作要求,以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1.2 落实设备管理制度

矿山生产过程的每个步骤都涉及安全问题,故必须建立、落实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技术人员要按照制度对设备进行严格检查,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3 加强设备监管力度

加强对设备的监管力度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直接途径,而随时了解设备运转情况需要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可采用分级管理、逐级检查的方式了解和记录设备的运转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时,逐级之间应互相监督,以确保各个步骤都落实到位。

2.1 日常检修

针对矿山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我们可以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检修制度和检修方法。每天在一定的时间或时间段内对设备进行检修,可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或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也是设备检修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

2.2 定期大范围检修

矿山机电设备不仅需要日常检修,还需进行阶段性排查,可在年初针对每台机器制定出该年的排查日程表,并对一些易损坏、高消耗的部位进行重点排查,以消除某些部件因超负荷运转而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在定期大范围检修中,应做好设备的所有检修项目,以保证设备性能良好。

2.3 了解各台设备的损耗情况

矿山的每台机电设备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超负荷、超时间运作的情况,其损耗对设备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了解每台设备的损耗情况,对于多次维修的设备给予报废处理,这也是减少事故的途径之一。

2.4 技术改造与革新

更新矿山机电设备或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调整矿山产业结构,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矿山机电设备使用原则是收益高、投入少、安全事故少,而技术改造与革新可以实现这一原则,从而使矿山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同时,技术改造与革新也是减少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

2.5 实现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

3 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求

3.1 建立防患意识

矿山设备工作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将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因此,每位工作人员必须要有防患意识。每项工作的执行者最终主体都是人,所以,建立防患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应组织人员定期检查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水平和了解程度,并对找到隐患的操作人员给予奖励,这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发掘安全隐患。

4 安全监控系统

4.1 危险源监测

危险源覆盖矿山生产的全过程,它是能量和危险物质的集合体,也是矿山事故发生的根源。识别危险源是矿山安全风险预控的前提,能否识别、找到和处理危险源是监控系统的核心目标。

因此,我们必须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操作和设施方面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和监控,这也是需要矿山全员参与的过程。生产过程的监控包括日常检查和自动化网络监测。

危险源日常识别可通过矿山各个生产部门的安全检查来完成,主要任务是不定期对设备的日常运转进行全面检查,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的危险源及现有危险源是否牵连出了其他危险源,并且对危险源做好相关记录,上报风险总控中心备案,形成危险源库,为以后监控工作提供参考。网络监测主要是通过自动化装置在矿山对人无法用感官识别的危险源进行监测,主要任务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以达到事前预防和提前控制风险的目的。

4.2 监控系统分析

风险总控中心是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职责是在预控工作中进行长期规划和管理,并实行监控措施。风险总控中心应由矿山的最高管理者统筹管理,由矿山主要领导负责风险监控的日常管理,由基层技术人员、安全监督监察技术人员负责执行监控措施。总控中心要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操作、多次出现的事故以及可能危及人员和设备安全的行为及时进行预警,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对于已经发现的危险源,总控中心应通过对危险源信息的收集、检查和监测,综合分析,找到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和降低风险;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应通过整改或采取技术措施,制定相应的流程和标准,建立应急预案,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对于未能消灭的危险源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应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危险源库。总控中心要对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即将采用的风险措施进行评估,对其可行性和充分性进行专业的论证,而总控中心的相关责任人则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以扎实掌握监控措施。总控中心也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对符合要求的措施予以标准化,不符合的则更换新措施。

为解决上述风险控制问题,建立一个信息化的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十分必要。

该系统可通过对矿山设备原始信号的采集及对信息的分析和整理,推动设备维修和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提高矿山设备的应用水平。(1)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置。监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危险源,例如尽量选在设备的关键运转部位,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矿山设备的运转情况,使相关人员了解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2)获得多组监控信息和反映设备情况的各种信号,多方位、多角度地定时获取信息。(3)建立矿山设备正常运行的数据库或信息库。在检修完设备之后,收集相关检测信息并与信息库的资料进行比较,在允许波动的范围内进行评估,以确定设备是否正常运转。(4)设置过滤装置,防止信号扰或失真,以保证检测信息的准确可靠。

5 结语

建立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有助于全方位地掌握矿山设备的运转情况,从而指导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规避事故的发生。而要保障矿山的高效生产,做好机电设备的检修和监控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银龙.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及发展[J].科技资讯,2010(24).

[2] 马世稳,张著军,赵书梅,等.测井仪器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J].中国煤炭地质,2008(S1).

[3] 陈庆辉.XY-6B型钻机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及其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0(3).

[4] 原云霞.SL-500采煤机的使用和维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

[5] 赵云矿.矿井电动机故障的诊断及修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9).

[6] 杨光彩.浅谈煤矿机电设备及安全管理中的几种技术应用[J].科技风,2010(6).

[7] 章伟.ZK10吨工矿电机车常见故障排除[J].科技致富向导,2011(2).

[8] 吕艳利.矿用通风机常见的故障诊断和维护[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0).

矿山修复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维修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煤矿机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则会影响煤矿生产。为此,应该高度重视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以及维修。

1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状况

1.1设备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维护和维修

矿山机械长期运行和操作人员在道德上的操作手段不正当导致设备故障,这就要求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全面的,细致的,精心的维护。然而,中国仍然是一个缺乏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用专业的品质,再加上过时的机械和电气设备,导致中国矿山机械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维护和维修。出现异常气味,声音和振动现象机电设备不深入的分析,通常只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设备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统计,煤机电设备故障,80%是由于维护原因不到位,作为该操作的结果是不规范。

1.2系统的开发水平不高

在煤矿,煤矿主体改革系统事业的发展,许多煤炭企业不重视机电设备的开发。此外,在改革过程中,许多煤炭企业已经分居煤炭行业,导致电气和机械设备的研发人员短缺的问题。再加上工作人员服务于各类科研结构,无法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严重制约了机械和电气设备的发展,提高矿山的水平。

二,使用的采煤设备和原因常见故障

1.煤矿设备产生的主要故障

1.1损坏故障

包括压痕,裂纹,应变,变形,腐蚀,点蚀,裂纹和断裂。

1.2退化故障

包括异常磨损,剥落,变质和老化。

1.3松动故障

包括损耗和松动。

1.4胶印故障

包括间隙过小或过大,中风病症,压力过低或过高。

1.5泄漏和堵塞故障

包括漏油,漏气,漏水,堵塞。

1.6功能故障或性能异常故障

包括过热,性能下降,功能紊乱。

2 .煤矿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

我们分析矿山机械故障,一个是能够更好地确定故障的性质

质量和准确地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阐明失效机理,以便找到一种有效的改进策略,以避免失败矿山机械再次重复。我们在煤炭机电设备故障,从各种出现继续的现象,一般设备故障,然后按照它来找出故障的原因和机制,根据设备故障的诊断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经常受到一些现场条件,从而导致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所检测到的故障现象的限制属于该系统,如机械和电气设备中的地雷离心泵不会吸收水分。不过,这种现象可能会看到或在属于特定组件,如离心泵包装生产过热矿山机电设备检测;也可以属于这些设备的部分中的套筒的轴或表面损坏等。因此,矿井机电产品的不同部分的结构已经造成故障的模式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是不同的。失败的原因是实际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许多参与的知识,包括系统分析,腐蚀分析和测试分析。

三、维修策略

在使用中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由于磨损,难免会造成一些部位恶化,导致失败,甚至亏损,这直接影响到性能,精度和设备的效率以及经济,或者更严重的是,不能运行,有必要适时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机电设备维修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各类保养和维修。

1.维护模式。

对于煤矿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以下几个具体的方法。

1.1事后维修。也被称为故障维修,损伤修复。当装置发生故障或损坏,从而导致停机维护。

1.2定期维护。也被称为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时间。只需使用计划的维护时间。无论他们的技术状况,应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

1.3适当的维护。也被称为按需服务预防性维护或状态监测。这不是设备,但实际的在线监测和诊断设备的基础上预测,以确定的时间和内容维护故障特征。

1.4机会维修。这是视情况维修或保养的有效计划的维护活动同时进行。它不会造成生产损失。机会是定期维护或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必须被排除在外,这个服务的实现可以取得较好的效度。

1.5改进设计。在故障发生过于频繁,平均故障时间很短,而且维修或更换,大,即人力,成本,当零件或停机巨大的损失,提高了设计的成本是最好的办法。此外,设备维修工程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其基本原理通常是确定维修模式:生产安全,大型设备的经济影响,如果可用状态监测手段,以检测故障现象,应使用基于状态的维护,否则,采用计划的预防性维护,是在连续生产线,没有备用机设备应该有计划的预防性维护;主要故障的随机故障;安全性和经济影响不大或有备用机设备应该使用的表单修复后,故障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设备应修复后使用。

2.维修类型。

基于机械和电气设备故障,电力和煤炭机械设备维修类的种类上面的分析可以根据故障到浴盆曲线会更具体的头发类型,终身维护修理(丢失故障)两种。设备的组成部件,穿用其寿命可分为部件,耐用和永久的组成部分,其便于更换或替换零件可分为简单和复杂的部件可以改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精度一般部件程度进行分类和精密零件。确定易于维护人的类型的做出相应的修复方法,根据不同的故障,以实现和维护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故障率最小化控制。即使是一般的故障维修发型这是无法预测的,一般经过修复模式。不要把重要的,连续运行了不求回报,不允许设备意外停机,可用于在线连续状态监测。与备份系统和保护系统,以防止停机操作错误,遗漏,并检查突发事件的结果。故障报修和一般的生活是可以预见的,维修的基础上维护和停机时间,和安全要求的损失按以下方式的主要选择:

2.1零件和不申报的精密零件的复杂的解体检查,可用于预测维修。维护复杂度高更换零件,有时可以是故障维修,零件中充分受益。

2.2一般耐用的简单更换的部件,可以用来进行常规维护。

2.3简单的可互换的磨损部件可以被替换的检查的基础上。

2.4复杂的替换零件故障率较高,可以用来改善服务,或使用组件更换。

2.5永久部件,如底盘等,可以有针对性的维护的基础上进行检查。

2.6不影响简单的可互换部件的生产和安全性,可以事后进行修复。

3.提高了的维修实践

维修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实际,不断推进优化和改进维护实践矿山机械,提供了更好的维护矿山机械的良好的保护作用。故障树分析,可用于科学分析或简单的仪器,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矿山机械,您可以选择合理的维护措施,给予及时治疗的实际情况。

4.加强监督设备和管理

在实际监管矿山机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如何它的监督和管理,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你可以把每个工作指标矿山机械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技术规范按照这些规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到煤炭生产组织各单位的要求,并定期组织这些做不同的时间段,如月度,季度和年度的矿山生产绩效考核。

其次,它应该是为特定的工作专职设备维修的管理部门和给出的制度安排,在发送这些维护管理的专职专职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给予监督整个过程。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煤矿机电设备质量的提高、施工顺利进行以及发生事故的降低,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比如人为、环境等因素对施工管理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施工管理的困难。合理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能够使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从而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有序、正常进行和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后盾。因此,我们应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优化、同时也要加强质量以及安全控制,从而更好的确保煤矿事业的顺利进行,以此来保证经济效益,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为煤矿生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加民.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排查探索[J].科技资讯,2010(24).

[2]贾文艺.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0(8).

[3]窦超,许远.现代化矿井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