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帮助别人的谚语

帮助别人的谚语

帮助别人的谚语

帮助别人的谚语范文第1篇

2、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3、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白居易《策林》

4、柴多力量高,人多力量大。

5、世间最庄严的问题是:我能做什么好事?

6、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7、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

8、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9、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10、风大便凉,人多便强。

11、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2、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

1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4、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别人

15、我越多地帮助他人成功,我就越成功。

16、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17、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友爱才是幸福。

18、当你遇到不幸悲伤的时候,看看比你不幸的人;当你遇到喜事忘乎所以的时候,要看看比你更幸运的人。

19、只有付出你才能拥有更多。

20、施比受更有福。

21、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22、每天要想着不计报酬地为别人做点事情。

23、给予是快乐的。

24、幸福就是用我的爱让每一个人感到温暖。

25、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26、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7、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

2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29、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30、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帮助别人的谚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谚语 英语教学 作用

英语作为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与其他语言一样包含着大量的谚语。谚语内涵丰富、富于哲理、涉及面广泛。在内容上,谚语涵盖社会、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在风格上,有的严肃深沉,有的轻松幽默。结构形式上,谚语或三言两语,或均衡对称,采用押韵、对偶、反衬等多种修辞方法,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在谚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谚语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增添教学乐趣,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英语谚语引入课堂,这不仅有助于语言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修养,促进身心健康。

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已有数年,在教学中从个别谚语的引用中逐渐体会到谚语的重要价值。近年来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介绍英语谚语,坚持从第一次课开始,尽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积极向上,利于成长的谚语。这种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总的来说,笔者体会到,谚语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谚语结构紧凑,韵律和谐,借助于头韵、押韵、对仗等多种方式表达思想,这些谚语的补充能使学生体会到语言之美,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诵读和记忆它们,变苦学为乐学,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例如: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

A fall into a pit,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

More haste,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教师如果利用这些材料精心组织活动,不仅可以用于语音、语调练习,还可以进行听说写多项能力训练,以提高语言能力,而且可利用谚语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进行以谚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

二、巩固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核心是词汇和句子结构。拥有一定量的单词和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是学好语言的前提。除了英语教材外,谚语是扩大词汇、学习句子结构的较好的辅助材料。熟读熟记一些谚语,既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又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英语的句子结构,吸收语法规则,学会地道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学习practice,pride,pour等单词时,我引入以下谚语。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兵必败。)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通过谚语的使用,学生在句子中更容易掌握单词的运用。

适当的谚语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在语法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谚语,能使学生觉得语法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单调。例如,在讲到定语从句时,有些句子不好理解,就可以给学生以下句子。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The one that suffers much knows much.(磨难多,见识广。)

在复习比较级时,下面的谚语就能发挥它们的作用。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

The higher up,the greater the fall.(爬得高,摔得惨。)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首先能从心理上解除对学习语法规则的恐惧和排斥情绪,从而能比较好地掌握语法知识,并进行灵活运用。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坚持引入精彩的英语谚语指导学生学习,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英语写作就会大有裨益。

三、了解西方文化

英语谚语集西方各民族文化于一体,是我们了解英语民族社会历史、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钥匙。通过英语谚语,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宗教历史、风土人情、文化典故,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Too much curiosity lost Paradise.(过于好奇就会失去乐园)和Forbidden fruit is the sweetest.(禁果格外香)都源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两人由于好奇心太重,偷吃禁果,结果被逐出伊甸园。再如:在英语谚语中有不少与罗马(Rome)有关的谚语: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了解历史的话,我们就知道,公元43年,英格兰被罗马征服,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于是社会生活随之出现罗马化的倾向。罗马人的占领长达400年之久,因此我们可以从今天的谚语中,发现深深的古罗马文化的印记。

英语谚语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熟悉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学生如果只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对文字所承载的文化背景不了解的话,就必然会影响对句子的正确理解。谚语的丰富的背景知识,又能加深对英语语言的学习、理解和领悟。

四、促进品德修养

英语谚语不仅有着较高的艺术性,而且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有选择地补充相应的谚语,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起到勉励学生,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例如在讲解话题为“时间”的文章时,可补充谚语: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我待);Time cannot be won again.(时光一去不复返)。有了这些谚语的补充,学生们就更加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增强时间观念。再如当课文的主题是围绕“友谊”时,就可引入下面的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A faithful friend is hard to find.(知音难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还能珍惜友谊,建立正确的友谊观。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穿插谚语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又能让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丰富英语背景文化知识,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帮助别人的谚语范文第3篇

LongmanDictionaryofEnglishIdioms(p.28)上对这条谚语的解释是"Therelationshipbetweenpeopleofthesamefamilyisstrongerthanotherrelationships”因此,这则谚语似可以借用汉语中一句俗语“亲不亲一家人”来译更能表达出“属于同一血缘关系的一家人比别人更亲近一些”的寓意。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某些英语谚语和汉语成语、俗语在表现形式和含义方面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汉译这些英语时,可惜用与其喻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谚语及俗语直接对译。这样不但可以比较好地保持原文的神韵和形式,又使译文易于为读者或听者接受。如:

Pridecomesbeforeafall.骄兵必败。

Amissisasgoodasamile,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Twoiscompany,butthreeisnone。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

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

Enoughisasgoodasafeast.知足常乐。

有些英语谚语虽然在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方面和其相对的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而且所比喻的事物并不一样,但他们的喻义却相互吻合,而且表达方式也很相似,汉译这些英语谚语时,常常需要“易其形式,存其精神”,即采用形象近似的汉语成语意译。这样可使译文既喻义明显,又含而不露,且可再现原文所具有的语言效果,容易达意。如:

Twocanplaythegame.孤掌难鸣。

Newbroomsweeps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Speakofthedevil,andheappears。说曹操,曹操到。

Thegrassisgreenerontheothersideofthehill.这山望着那山高。

Puttingthecartbeforethehorse。本未倒置。

有些英语谚语意在言外,语言含蓄,寓意深刻。如果仅从字面意义直译成汉语,而不领会原文的具体含义及其效果,译文势必平淡无味。这样既不能表达意思,又有损于原文的语言形象和丰富内涵。因此,在翻译时,应在汉语中寻找那些与原文喻义相同或效果相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来表达,则会使译文形象生动,准确达意。试比较下列各译例。

Peoplewholiveinglasshousesshouldnotthrowstones。如译成“住在玻璃房子里的人,不应扔石头”不如译成“己有过,勿正人’’或“责人必先责己”。

Infairweatherprepareforthefoul.如译成“晴天要防阴天”,不如译成“有备无患”或“居安思危”或“未雨绸缪”。

Murderwillout.如译成“谋杀终必败露”,不如译成“纸包不住火”。

Foolsrushinwhereangelsfeartotread.如译成“愚者敢闯天使不敢去的地方”,不如译成“初生牛犊不怕虎”

Onecannotmakeanomeletwithoutbreakingeggs。如译成“想吃煎蛋卷,就得打鸡蛋”,不如译成工“有得必有失”。或甚至可以引申为“不破不立”。

如果所要翻译的谚语喻义清新,形象逼真,按其字面直译其意,就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来,则可直译。这样做既能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且又可丰富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化,一举两得,请看下面的译例。

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或,自助者天助之。

Moneyistherootofallevil.金钱是万恶之源。

Anemptysackcannotstandupright.空袋立不直。

DOasyouwouldbedoneby。以你所期望的别人待你的方式待人。

这与另一谚语:Don''''tdountootherswhatyoudon''''twantothersdountoyou。“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相似。

Moneytalks。钱能通神。

有些英语谚语常常采用对称的修辞手段。使用这一修辞手段的目的在于加强语势,宜于说理,读后有心悦诚眼之感。汉译这些谚语时,应适当注意保持其修辞色彩,以便体现原文的表达方式。如:

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tmakeitdrink.

帮助别人的谚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谚语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02-02

一 引言

何谓谚语呢?谚语是一种民间自主创造、广为流传、简洁明了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内容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具有固定格式,寓意深刻的民间用语。

学习英语不可能不接触谚语,但是英语谚语是长期的文化和生活的沉淀,特别是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大大增加了我们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谚语的翻译对于我们理解谚语本身的意思及其涵盖的民族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这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人尝试从影响谚语翻译的因素入手,通过比较,对谚语的翻译做一些探索。

二 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制约了今天的谚语翻译,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把握翻译的要领与文化内涵,通过英语语言国的生存环境、天气气候、历史原因、等全方位考虑,正确理解谚语自身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1.生存环境

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环境息息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气候适宜。英吉利海峡是欧洲不少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入口,这使得它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从而也造就了英国繁荣的航海业和渔业,雄霸世界几个世纪。因此留下了很多与航海业和渔业有关的谚语。

例如:(1)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起风时就要扬起风帆出海。(喻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2)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 大鱼吃小鱼。(喻弱肉强食,自然淘汰。)

2.天气气候

英伦三岛远离欧洲大陆,地处大西洋之中,属于海洋性气候,湿气终年都比较大,容易形成雾。英国以多雾著称,首都伦敦更是被称为“雾都”,可见雾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英国虽然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在一天当中也常常忽雨忽晴,经常会看到在晴朗的早上有人带着雨伞出门,所以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在英国只有天气。”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性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正因如此,在英语中,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也比比皆是。

例如:(1)April weather,rain and shine both together. 一边日出一边雨,晴雨无常四月天。(2)All the months in the year curse a fair February. 二月天气好,全年气候糟。

3.历史原因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众所周知,古英语和中古英语,就其语言的结构和运用来说都与现代的英语有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变化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变化,旧的语言不断消亡,新的语言不断更新。今天我们再回头看去,谚语的发展与变化就如同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清楚地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就需要考虑其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才能正确理解谚语的含义。

公元前43年凯撒大帝征服英伦三岛,罗马人统治不列颠人,同时也将当时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传入,公元410年罗马帝国自英国撤离,罗马的占领和统治达400年之久,罗马文化对英国的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今天的英语语言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历史的痕迹,在谚语中就有这样的表达。

例如:(1)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喻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2)while Rome is burning.大难临头依然寻欢作乐。(喻对大事漠不关心。)

这两条谚语反映了语言文化的长期同化作用,反映出罗马帝国对英语发展的深刻影响。

4.

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是极其复杂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英国人的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历程。基督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信仰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英国国教为基督教新教,虽然英国人口中也有许多天主教徒,但众所周知的基督教分支追随者——基督教新教徒却占据了英国大部分人口。因此,英语谚语中带有基督教色彩的不在少数。

例如:If man proposes evil,God disposes of it. 上帝会阻止想要为恶的人(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尽人事,听天命。)

在西方国家,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因而上帝god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

例如:(1)God helps them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喻自助者,天助之。)(2)Pay to Caesar what belongs to Caesar and God what belongs to God. 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恺撒的归恺撒。(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做好自己的事。)

在英语谚语翻译中,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因素值得认真思索外,翻译者还要考虑古代的寓言和神话、文学、艺术、体育等因素同样也会影响我们对英语谚语的翻译和理解。

三 结束语

英语谚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是英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翻译时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以上种种因素,巧妙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这样我们就能准确表达谚语,就能全面地理解谚语的深刻含义。

参考文献

帮助别人的谚语范文第5篇

谚语是老百姓在与自然界打交道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但是非洲有些民族没有文字,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也为了增加谚语的形象性和说服力,许多非洲谚语借动物的口说出来。谚语中常见的动物有蛇、狗、猴子、兔子,但是最有份量的非龟莫属。因为乌龟能耐饥渴,寿命很长,是知识的象征,所以很多谚语都是这样开头的“乌龟说......”,听上去就好象中国人说“子曰”如何如何。乌龟说过的话很多,这里信手拈来几则:

“如果那是一只下蛋的鸡,它的主人还会卖它吗?”

“耳朵可以穿透黑暗,而不是眼睛。”

“雨和谁都不是朋友,谁在外面淋谁。”

“别跟疯子吵架,否则旁人会把你也看成是疯子的。”

“不睡觉,没有梦。”

“不睡觉,没有梦”很能概括非洲人的乐天性格。他们无忧无虑,不讲究省吃俭用、未雨绸缪,但却有许多关于借债还钱的箴言。为了劝戒人们不要随便向他人借钱,有一条谚语说:“缺什么总比借什么强。”如果你还没有被说服,还有另外的谚语等着你:“借来的衣服不合身”、“借来的锅总是要破。”。非洲人亲情观念重,一个人挣钱,七大姑姨和远近的朋友全来借钱,有点钱的人不借也是不可能的。正像一条谚语所言:“如果一个男人头上顶着水罐,他的兄弟渴不着。”

自从欧洲人来到了非洲,黑人的谚语中又增加了与白人有关的内容。黑人对白人来的目的很清楚:“有些人帮助你把篮子放在头顶上,其实是想看看篮子里装的什么货。”还有的“陌生人想跟你做朋友,他无非是看上了你漂亮的妹妹。”与白人打过交道的黑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别告诉白人说他把帽子忘在地上了,因为他会回答说:黑小子,给我拣起来。”

白人和黑人互相依赖而又互相矛盾的关系,也许可以用一句谚语来概括:“找我的麻烦总比忘记我强”。但是“医生总不能替病人喝药”,解决非洲贫困和发展问题最终还是要靠非洲人自己。穷没有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牛排端上来之前,先吃蚂蚱头。”“不要抱怨上帝创造了吃人的猛虎。相反,我们应该感谢上帝没有给老虎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