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游栖息地

导游栖息地

导游栖息地

导游栖息地范文第1篇

云栖小镇作为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其中之一,2015年度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在浙江省互联网产业发展推介会上,云栖小镇管委会主任吕钢锋分享了两个问题,一是云栖小镇怎么来的?二是云栖小镇的特色在哪里?

云栖小镇诞生记

“特色小镇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形态的必然产物。”吕钢锋归纳说。他从三个维度分享了云栖小镇的诞生缘由。

第一个维度是从传统产业园区的转型发展来看。云栖小镇的前身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园区(转塘科技经济园),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园区的劳动力成本等各种资源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因此,从园区本身发展来看,它需要转型。2013年,西湖区区政府前瞻性地看到了新一代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提出了要在云栖小镇这个地方发展信息化产业。

第二个维度是从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来看。2013年,云栖小镇聚集了一批互联网技术专业人士,尤其是以阿里巴巴王坚博士为代表的企业精英,他们一直在探讨信息产业如何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最后,他们提出以“小镇”的形态发展更为适合,它可以打破传统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的瓶颈。2014年8月份,时任省长的李强到云栖小镇调研,充分肯定了小镇的发展形态。

第三个维度是从政府的创新精神来看。在全国范围内,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站在第一序列。对于特色小镇,2015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描述:“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这一建设构想可谓是高屋建瓴。

云小镇特色记

“特色小镇离开‘特色’两个字,就没有生命力,云栖小镇有五个特点。”吕钢锋逐一解释了这五个特点。

一是有一批创新创业代表人物。在云栖小镇,集聚了一批创新创业的顶尖人才,特别是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中国云计算领域的领军人物王坚博士,联谊会会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联谊会副会长张辉博士,阿里云总裁胡晓明,银杏谷资本总裁陈向明等顶尖人才。2016年2月6日,杭州市市长张鸿铭为王坚博士颁发了“云栖小镇名誉镇长”的称号。同时,小镇还有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情怀的创业家,他们共同致力于把云栖小镇打造成中国未来创新的第一镇。

二是有一个创新运作模式。云栖小镇采用了“政府主导、名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运作方式。政府主导就是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打造产业空间、集聚产业要素、做优服务体系;名企引领就是充分发挥名企的龙头引领作用,输出核心能力,打造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加快创新目标的实现;创业者为主体就是政府和名企搭建平台,以创业者的需求和发展为主体,构建产业生态圈。这是云栖小镇最有创新活力的部分。

三是有一个高端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云栖小镇围绕新兴产业布局,坚持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经济产业,坚定不移打造云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硬件产业,建设创业创新第一镇,集聚了一批云计算、大数据、电商、金融、游戏、APP开发和智能硬件等领域的企业团队。

四是有一个全新产业生态。云栖小镇构建了“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创新生态圈。“创新牧场”是指凭借阿里巴巴的云服务能力,淘宝、天猫的互联网营销资源和富士康的工业4.0制造能力,以及Intel、中航工业、洛可可等大企业的核心能力,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创新服务基础设施,为中小微创业者服务。“产业黑土”是指建设西湖创新研究院、互联网工程中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助推传统企业加快实现“互联网+”。“科技蓝天”是指创建一所国际一流的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

导游栖息地范文第2篇

白鹭保护区是1998年市农业局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亩,核心保护区200余亩。白鹭保护区地处区白市驿镇西部,位于村二社吕家湾,景区所在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

自景区旅游开发以来,相继营造了能供白鹭栖息的竹林,树林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00余亩,使整个白鹭林区供白鹭栖息的面积达200多亩。随着白鹭栖息面积的逐渐扩大,环境的相应改善优化,让在此栖息繁衍的各种鹭鸟数量每年都有所递增。从评为国家旅游a级景区后,为了进一步的营造旅游氛围,增加旅游景观,为白鹭提供良好的栖息之地,景区租用土地修建了一座占地100多亩的白鹭湖,为白鹭景区增添了一道风景线。又成立了由重庆警备区授权指导组建了村民兵护鹭排,使白鹭在此栖息、繁衍及捕食等都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民兵护鹭排的成立也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在又得到了市环保局的重视,扩大规模、加大改建,规划了一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范围。

景区成立以来至今,景区管委会苦下功夫,在保护白鹭良好栖息之地的同时,在配套设施上不段完善更新,改善景区质量,以充分保障游客所需。景区先后增设完善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设计标识标牌等引导系统,安全与卫生维护等,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也逐渐提升。景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齐全合理,基本符合gb/t10001.1-的规定;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基本满足游客需要;景区管委会更认真执行公安、交通、劳动、质量监督、卫生安全、旅游等有关部门安全法规,安全保卫制度健全,工作落实;景区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安全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齐全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景区游乐园达到gb/t16767-1997规定的安全和服务标准,对危险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备齐全、有效;景区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无污水污物、无乱搭建、乱堆、乱放现象;景区食品卫生安全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景区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一类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的规定,污水排放达到gb8978-1996的规定,景区建筑布局合理,环境氛围较好,绿化覆盖优率较高,景观与环境美化效果较好;景区经过近几年发展赢得市场美誉,加之特有的原生态特色旅游风貌,让景区年接待市内外游客多达3万人次以上。近年来景区更投入大量资金,增修人行步道、安全护栏网、游客休息亭等一系列设施,更加大绿色覆盖面积。增种树木,既扩大了白鹭生活区域,又改善了景区旅游环境。

为了景区继续得到良好发展,区、镇相关部门非常关心和支持白鹭景区的发展问题,白市驿镇成立了白鹭景区管理委员会,由镇长任主任,并以农办、工商、税务、派出所等主要领导人员组成,村由村支书负责,有20余人组成的管理队伍,村委会专门安排村委委员具体负责景区日常工作,景区的建设、植树造林、森林防火、虫害防治、各种设施的维护管理、白鹭栖息区的标识维护管理、打扫核心区的环境卫生、投食饲鹭等等。

为了注重社会效益,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切实搞好大都市后花园建设,给市民营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白鹭保护区取消了门票收费,予以了游览者更大的方便。现白鹭景区内有“农家乐“二十余家,都是文明经营,礼貌服务,收费合理,清洁卫生。白鹭景区内还有三星级宾馆的白鹭大庄园、渔鹤园休闲度假村、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渔鹤园校区的青少年培训基地、体验中心、重庆腾迅旅游 公司等旅游企业,各旅游企业都有各自规范的停车场,规范的住宿条件并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保障游客停车及吃、住、行的安全放心。景区内通讯服务方便,“农家乐“家家都有固定电话,手机移动、联通信在景区内信号通畅。白鹭景区内游览标识齐全完好,符号规范,安全机构落实,安全设施齐全,安全预案完备,危险地带防护设施完好。景区里卫生良好,景区内有标准的旅游卫生厕所,环境绿化森林覆盖率90%,空气质量优秀。景区交通便捷,白鹭核心区离白金路的刘家坪车站仅300米路程,离白市驿街镇只有5公里,距市区也才23公里之路程,所以来白鹭景区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都觉得到白鹭景区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是最好的去处。自景区营业来至今,从未发生任何旅游安全事故,无游客任何投诉事件。游客们都乘兴而来,高兴而归。

白鹭保护区管理人员虽然人手不多,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热心于景区的管理、建设工作,视投身于保护白鹭景区工作是为国家和社会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己任,兢兢业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景区事业服务的思想。景区防火更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援助,专门为白鹭栖息地的森林修建了白鹭林森林防火抽水站,供白鹭林护火,干旱时可用于白鹭林灌溉。成立白鹭景区民兵护鹭排后,森林防火、安全预案得到可靠落实。如一旦出现险情,护鹭民兵排就一齐出动,完全能够完成白鹭景区的安全保护工作。所以整个白鹭景区运作良好,景区处在一个健康运行、生机盎然、蓬勃发展阶段。

导游栖息地范文第3篇

鸳鸯溪为白岩溪中的一段溪流,长约14公里,溪流平缓,有直余个形状各异、水碧镜的深潭,供鸳鸯栖息戏水;溪岸各色野果累累,可供鸳鸯觅食,而山林中栖息着娄百只猕猴,当鸳鸯的天敌——老鹰出现时,群猴即嗷嗷嘶叫,提醒鸳鸯飞避密林岩洞或潜入水中,成为鸳鸯天然的“卫士”。因此,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成为鸳鸯栖息的乐园。第年秋季有娄百上千只鸳鸯从北方飞平这里越冬,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鸟自然保护区。

鸳鸯溪的主要游览景点有白水洋、鸳鸯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鸳鸯湖等,其中景具特色的是白水洋和鸳鸯溪。白水洋一带林木葱郁,环境清幽,溪中三块巨石平铺水底,最在的块面积竟达4万平方米。水漫其石,仅深寸余,溪水清悠,波光潋滟,一片白炽,故称“白水洋”,亦称“水上广场”或“十里水街”。鸳鸯溪两岸峰峦叠嶂,古木参天,奇花异草,遍布山野。碧水潭中戏水的五彩鸳鸯,密林中嬉戏跳跃的猕猴,给这幽静的溪谷增添盎然微微生机,是一外奇绝的大自然旅游观赏点。鸳鸯溪一带还有一处为“漈水成烟”的百丈漈水帘洞,洞深穴秘,瀑帘挂壁,为全国五大水帘洞之首,其景色之奇丽,令人啧啧赞叹。

鸳鸯溪部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屏南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处屏南、周宁、政和三县交界。总面积78.8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鸟保护区。

鸳鸯鸟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水鸟。鸳鸯溪长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静而清净,是鸳鸯栖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数百上千只鸳鸯从北方飞来越冬,使这一带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发现鸳鸯,故屏南有“鸳鸯之乡”之美誉。

鸳鸯溪共分白水洋、鸳鸯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鸳鸯湖等5个游览区。

白水洋游览区在鸳鸯溪上游,为鸳鸯溪四大景观之一,除溪流两岸的大小飞瀑和岩洞之外,最使人称绝的为“十里水街”,它是由三块平坦的巨石铺于水底而成,最大的一块达4万平方米。人行其上,水恰淹脚背,波光潋滟,一片白炽,故称“白水洋”。白水洋平坦宽敞,上面可骑自行车,可驾驶汽车。下游有一条50多米长的天然滑道,赤身下滑不伤肌肤,被称为“天然冲浪游泳池”。

鸳鸯溪游览区,该游览区为鸳鸯溪的中心景区,它以野生动物鸳鸯、猕猴和稀有植物为特色,融溪、瀑、峰、岩、洞、潭、雾等山水景观为一体,成为不可多得的综合性游览区。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百丈祭水濂洞”,它已列为全国五大水濂洞之首。清代宜洋武举张朝升称之为“祭水成烟”,它的特点是落差大、瀑面宽、水量足且不枯竭,并可进洞仰看水濂。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 ·日光岩导游词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永定土楼导游词-

叉溪游览区位于鸳鸯溪下游,它以数千亩原始次森林为主,辅以丰富多彩的河谷景观,主要景点是可与“百丈祭水濂洞”相媲美的“百丈祭”。

水竹洋──考溪游览区位于叉溪游览区西面,它以险峰、幽谷和黄山松为主要特色。

导游栖息地范文第4篇

目前,长江干流局部位置存在或水深不足、或水流急乱等碍航问题,个别复杂滩险甚至兼有多种碍航特点,对航道畅通、航行安全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航运进一步发展。碍航礁石主要分布在长江上、中游,对其实施清除是实现航道发展规划,发挥航道整治总体效果,减少航行安全隐患的需要,所以炸礁是长江上、中游航道滩险整治的主要工程内容之一。

在长江干流实施炸礁施工,应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充分论证工程实施的环境可行性,为航道整治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开展炸礁对长江干流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在航道整治过程中均进行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但在其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内容上难以定量和缺乏完整性,制定的控制和减缓措施针对性较弱,本文在此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

?荩炸礁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全面和系统地预测分析和评价炸礁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是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从炸礁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行为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析,炸礁影响水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是爆破伤害、水质悬浮物增加和生境破坏。

炸礁施工区域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和噪声将直接伤害水生生物:炸礁将使施工区域底栖生物被直接摧毁,附近一定区域的底栖生物被掩埋,并将直接炸死、炸伤或影响施工区域的部分水生生物,对局部生态各组成成分的影响较大。

施工河段悬浮物增加将影响水生生物的局部生存环境:炸礁将造成河道水质悬浮物增加,局部悬浮物浓度升高短期内将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引起水体初级生产力降低,使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减小,局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

礁石爆破后引起的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将改变水生生物的生境:炸礁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对长江水域的占用和扰动,导致河道部分地形发生变化,原有的急流环境变为缓流,破坏了部分鱼类的栖息地和产卵场,改变了部分水生生物的生境。

长江上、中游主要珍稀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洄游鱼类有白暨豚,江豚、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炸礁可能将对其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将是主要评价和保护对象。

?荩炸礁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和分析

1、爆破对水生生物的直接危害影响

河流中的礁石区域往往是部分鱼类栖息地之一,鱼类可以在礁石周围觅食、产卵和栖息。鱼类等生物的死亡率与爆破产生的水下冲击波峰压值和距爆破点的远近有关。水下爆破的主要危害是水中冲击波,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强弱与炸药量、爆破方式有关。日本和前苏联的相关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的鱼类对冲击波的敏感程度不同,在相同冲击波作用下所受伤害和死亡的差别很大。

参照国内同类工程资料,爆破工程对鱼类影响范围采用下式进行模拟预测,根据水下爆破和炸礁后水下冲击波在水体介质中的衰减情况,结合爆破现场情况,可估算不同单响炸药量炸礁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半径范围。

冲击波峰值压力用下式计算:

Pm =31(Q1/3/R)1.45 ⑴

式中:Pm―冲击波峰值压力,kg/cm2;Q―一次起爆药量,kg;R―爆破点距测点距离,m。

冲击波对水生生物的安全距离用下式计算:

Rk = 25Q1/3 ⑵

式中:Rk―冲击波的安全距离(m);Q―一次起爆炸药量(kg);

根据上述爆破对鱼类杀伤半径、爆破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计算公式,预计一次最大爆炸药量为625kg时,水下爆破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杀伤半径为150m~300m。如果能进一步控制炸药用量,如将一次最大爆炸药量控制在100kg,则水下爆破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杀伤半径为100~150m,炸礁爆破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范围将大大减小。

根据韩雪慧等对长江某江段航道炸礁施工区域的水体主要理化指标、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渔获物、鱼类卵苗发生量进行了监测,并以鲢鱼卵为材料研究了水下爆破对鱼卵的损害。炸礁药量为120kg的35%硝化甘油炸药,钻孔深度1.0~1.5m的水下爆破,使距爆点300m内的鲢鱼卵破损或不能孵化,炸礁施工期渔获量比往年同期减少了约80%。上述计算结果和实际监测调查的影响范围较吻合。

2、爆破噪声对豚类的影响

长江珍稀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白暨豚、江豚终生生活在淡水中,由于水中能见度较陆地上低,豚类在长期的适应进化中视觉系统逐渐退化,发展出替代性的声纳系统,以完成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基于对白鳍豚、江豚听阈值和水下噪声的分析、比较,对常见噪音包括船舶噪音对江豚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10kHz以下的水流噪声(平均约90dB)对豚类影响不明显(阈值为80~100dB);10kHz以上的水流噪声(平均约50dB)对江豚的影响亦不明显(阈值为50~60dB)。10kHz以上的噪声均为60dB,达到了听力阈值上限(60dB)10dB,其对豚类的影响亦明显;从以上分析和对爆破产生的噪声传播进行影响预测分析及相关现场监测可以得出结论:炸礁爆破噪声对施工区域周边豚类等水生生物的通讯和回声定位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和距离有关,根据声音的水下传播特征,其影响范围可达到1000米以远。

3、悬浮物增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施工作业引起水中悬浮物的增加,降低了水的透光率,因而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减小,降低局部水域内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会打乱一些靠光线强度变化而进行上下垂直回游的动物的生活规律;悬浮物还会粘附在浮游生物体表,因而使其运动、摄食等活动受到影响,过量的悬浮物会堵塞桡足类动物的食物过滤系统和消化器官,对其存活和繁殖有抑制作用,严重时会造成死亡,从而使局部水域内浮游生物的数量减少。

悬浮物浓度增量大于150mg/L时,将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的伤害影响。根据长江干流某些炸礁施工的现场环境监测和类似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其浓度增加值大于10mg/L影响范围一般可控制在施工点区域100~500m以内,对水生生物影响不大;施工炸礁产生的悬浮物其浓度增加值大于150mg/L浓度影响范围一般在100米左右,将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的伤害影响。

4、炸礁对水生生物生境的直接影响

鱼类栖息地和产卵场的分布通常与河道的水文特点(如流速、底质等)有密切关系。河流中的礁石区域往往是鱼类栖息地之一,很多鱼类尤其是特有鱼类喜欢在礁石周围觅食、产卵和栖息。炸礁将部分破坏河流原有礁石区域激流流速,破坏其觅食、产卵和栖息生境,特有鱼类产卵场的功能可能因工程建设而发生变化或丧失。炸礁虽然不改变江段总体的生态现状,江段内鱼类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等长期行为基本不造成影响,但是局部区域的生境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对上游喜欢在礁石周围觅食、产卵和栖息特有鱼类的生境将产生毁灭性的破坏,从而影响该类鱼类唯一的生存环境,导致其灭绝。

河段炸礁施工将导致底栖生物的损失,,炸礁形成的冲击波和礁石覆盖将直接伤害施工区域的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是多种鱼类重要的饵料生物资源,因此将对鱼类资源带来间接的不利影响。

?荩控制炸礁影响范围的措施

炸礁对施工区域一定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将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上述爆破影响范围预测结果以及区域环境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和减缓炸礁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措施。

优化炸礁等施工方式,包括采用深孔松动爆破、分层爆破、微差爆破技术工艺,控制炸药用量,有效地控制爆破冲击波、震动、噪音和飞石。

选用低威力、低爆速的炸药――乳化炸药,有利于减小爆破产生的地震冲击波。

建议在满足爆破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一次最大炸药用量,同时爆破作业避开鱼类繁殖季节,以减少炸礁对渔业的影响程度。

水下施工前采用人工和小药量爆破对爆破区周围的水生生物进行驱赶;施工期间,密切监视工程区域珍稀水生生物活动情况。在豚类经常活动或迁徙通道上设置警戒船,聘请了解豚类野外活动规律的渔民或保护区管理人员,监视施工水域是否有豚类活动,防止伤害豚类;对施工致伤的珍稀特有鱼类进行救护救治,采取有效措施对受伤珍稀特有鱼类进行救治救护。

按照环评建议和主管部门批复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前应咨询当地渔政管理部门,协商确定施工时段,保证工程江段涉水施工避开鱼类洄游、产卵期。在禁渔期和鱼类产卵繁殖期严禁安排炸礁施工作业。

对航道附近有鱼类产卵场的滩险整治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尽量避免在产卵场、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河道进行炸礁,维持原生态功能。

炸礁对经济鱼类和早期资源的影响,可通过采取增殖放流进行一定的补偿。放流种类主要是受工程建设而影响其资源量及产漂流性的种类,对于短期内不能实现白暨豚、江豚、白鲟等的人工繁殖放流可兼顾白暨豚和江豚的主要捕食鱼类。根据《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总体规划(2011-2015年)》,放流对象主要是可能受影响的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部分保护物种、四大家鱼、其他重要经济渔业资源以及珍稀、特有鱼类等。具体增殖放流种类在项目环评阶段根据项目涉及区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划有针对性的提出。

导游栖息地范文第5篇

物种区系分析如表3所示,从居留型上看,万亩果园鸟类以留鸟居多,共有28种,占总种数的87.5%,这是因为万亩果园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自然环境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适合于鸟类的居留。而夏候鸟和旅鸟均有2种,各占总种数的6.3%。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的鸟类最多,有19种,占万亩果园鸟类种数的59.4%;古北界种有7种,占总数的21.9%;广布种有6种,占总数的18.8%。

2生态环境现状对野生动物栖息影响的分析

2.1植被条件

植物空间异质性对动物群落结构具有直接影响,从湿地生态系统来分析,植被的演替将会明显影响到鸟类的演替。尤其鸟类处于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生态系统的环境改变及其生物成分的改变都会通过食物链的扩大作用对鸟类产生极大的影响,影响鸟类的各类组成、数量水平和生态分布。目前万亩果园湿地生态公园内的植被均为新移植而来,大部分乔木树冠尚未成型,鸟类缺少藏身之处,因而种类和数量都会相对偏少。而芦苇灌木群落是各种雀形目鸟类筑巢和觅食的场所,芦苇的嫩芦根为雁群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所以调查所得雀形目鸟类的比例较大。

2.2人为干扰

人为干扰活动通过作用于栖息地而影响特种动态,从而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由它引起的野生动物群落的变化是目前主要的全球变化之一。由于万亩果园位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人为干扰活动在其中的主要体现为捕鱼、旅游、交通噪声等。研究表明,噪声大的交通工具会对动物造成更强的干扰[4],游客群的游览引起的鸟类行为反应更为强烈[5]。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时间基本与动物的活动时间一致,清晨和傍晚活动较为频繁,所以人为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更为明显,使得野生动物避开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而去寻找其它未受干扰的地方安家。

2.3农药使用

调查结果显示,万亩果园中食虫鸟是野生动物的主体,主要以昆虫为食。但果园中种植大量的果树,农药使用频繁,对食虫鸟的栖息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使用农药杀虫后,导致食虫食类的食物大量减少;另一方面许多农药(尤其是有机磷类农药)对鸟类产生危害。农药对鸟类的危害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农药对鸟类的急性中毒致死事故[6]。据统计,许多水禽、鸣禽、猛禽对杀虫剂的反应极为敏感,体型大小如麻雀的鸟类只需食用1粒克百威即可致死,因此喷洒杀虫剂极易发生鸟类中毒事件。

3生态环境改善措施

3.1增加植被配置

植物种类多样化,绿化结构立体化,适宜鸟类栖息和觅食,是造成一定区域内鸟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大的主要原因[7],因此要丰富果园内植物种类,增加浆果类和有花植物。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考虑鸟类的栖息、取食、筑巢等条件,选择鸟类愿意栖息、能提供食物的树种,而避开那些鸟类不喜欢的种类。采用多层次构成的植物群落配置,为鸟类提供天然的避风港,用于抵御大自然中的恶劣环境或天敌的威胁。水系两侧种植高大乔木或竹林,满足鹭鸟的需要,同时搭配好植物的花期,保证一年四季园中均有植物开花,为吸食花蜜的鸟类提供食物。

3.2设立相对封闭区域

目前万亩果园湿地生态公园从功能上更像是一个市民公园,通过限制市民入园休闲来减少人为干扰的做法不现实,但可在园中设立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限制游客的活动范围,并在其中种植高大乔木或密集的竹林,为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在该封闭区域附近设立一个观鸟台,便于游客观赏。

3.3加强农药使用管理

在中国,目前杀虫剂作为控制重大病虫危害、保障农业丰收的重要生产资料,无法做到在短期内全面禁止,但可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和可降解农药,并逐步减少使用范围和总量。同时加强农药管理措施,加强对农药生产和销售的管理,实行专柜销售,从销售环节上根本解决滥施滥用问题,并且在施用期间,可采用人工驱赶或在杀虫剂中添加鸟类驱避剂的措施,尽量减轻对鸟类的危害影响。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