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测量

电力测量

电力测量

电力测量范文第1篇

1.1实地调查法

地下电缆的探查主要针对明显的线点(主要有接线箱、变压器、电缆井等附属设施)进行。作业时将所有电缆井逐一打开,一一测量电压等级、管径、走向、管道位置、深度等直接数据,并对走向判断不清的管线进行查证。电力沟要查明各点沟断面尺寸,直埋或套管等方式,埋埋深及根数、排列方式等。

1.2开挖调查法

开挖地面,将地下管线暴露出来,直接测量其位置、高程(或埋深),并调查管线属性。该法适用于情况太过复杂、采用物探方法无法查明或为验证物探法精度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工程量大。

1.3非开挖技术

地下电缆的特点是特征点全部埋在地下,需要用物探的方法将特征点的数据反映到地面上来,同时查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及其他各项属性然后对各管线的特征点进行施测和制作专业管线图或综合管线图。

1.3.1探地雷达技术

探地雷达测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脉冲波对测量目标发生一定波段反射回来进行探测。通过对回收波段的分析,能够确定测量目标的基本情况,该测量技术主要用在地下检测。

1.3.2磁梯度测量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对管道进行测量,对管道深度以及形态进行描述,对于非开挖法的施工,该技术能够在地下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强磁场环境,然后将次磁力探头放入指定空间内进行测量,进而获得详细的数据,进而为施工提高指导。

1.3.3人工地震波测量技术

该测量技术是利用不同介质抗阻抗值不同来实现测量。通过人工制造的波动信号对震动速度计抗阻值进行测量。该测量技术可以对地上计地下进行测量,对于地上测量主要是对振动波进行检测,地下则是对不同介质的震动波段进行分析来确定地下情况。

2地下电缆的测量

2.1地下电缆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对于已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原有控制点进行施测各电缆特征点如果没有控制点或密度不够时,则应建立精度适宜,密度合理,点位不易被施工破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可采用全站仪布设光电测距导线或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水准测量的方式,按城市测量规范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2.2地下电缆的测绘

地下电缆的测量可依据地下管线的探查所绘制的草图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电缆测量控制网,进行电缆点联测,确定电缆点的坐标与高程。(2)内业进行电缆平断面图的绘制。

2.3中线测设

电缆沟在开挖前,必须要严格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位置进行电缆沟中线及检查井位置的定位放线,需要注意的是检查井的两侧需要设置控制桩,以便施工完成后能够校核检查井。中线的坐标必须严格根据图纸进行施测,放线完成后,还要进行复核。

2.4标高测量

电缆沟的标高测量需要提前在施工区域沿线测设临时水准控制点,并且临时水准控制点必须要相对稳定,控制在100m的范围内设置一个,临时水准点设置完成后,统一编号在图纸上标明,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定期进行复核,确保标高符合使用要求。

2.5电缆排管测量

中线定位完成后,可以使用白灰撒出边线,然后开始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沟槽基底标高,并且在挖土过程中要不断对中线进行复核,确保中心线的位置精确无误。沟槽开挖后还要在沟槽底部设置高程控制点,以便对高程进行复核。电缆管沟在回填前,还要对电缆顶部标高进行测量,然后详细进行记录并且要标记到图纸上,作为竣工测量资料,相应的管头、检查井井底、井间距等均需进行测量。此外,电缆沟支架在安装时也要经过严格定位后方能进行施工,电缆支架水平间距不得超过1m,并且在固定时还要对其进行找平。

3质量保证措施

随着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地下电缆敷设越来越多,地下电缆与其他地下管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地下电缆测量中应该注意:(1)城市地下电缆探查与绘制是一项涉及多权属单位和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与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2)随着探测队伍和作业人员的不断增加,要不断提高探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测量人员需全部持证上岗,进入场地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后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3)由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核算校测合格并办理了交接手续后才能成为测量依据。(4)一些非金属材质的管线普遍应用,给地下管线探测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在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时,要经过试验,使其探测精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5)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测量工作质量有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6)在从事地下管线探测作业时,仪器设备带电作业,一定要安全用电,打开窨井盖调查时,要进行有害、有毒及可燃气体的浓度测定,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做到安全生产。

4总结

目前,地埋电缆工程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国各个角落,对于地埋电缆工程来说,测量技术作为电缆工程的基础,它对施工全过程、成本、质量等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测量仪器的更新发展,电力工程的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进步。必须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保证电缆测量技术的质量,促进城市的发展。

作者:唐骐 单位: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侯树刚,陈静.非开挖技术的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S1).

[2]郝印涛.地下电缆探测技术在供电生成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勘测设计,2008(6).

[3]杨志世.浅析电力工程测量测量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电力测量范文第2篇

供电企业在对电力市场的用电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过程中,应遵循着制度化原则、科学化原则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提高电量分析的可靠性、准确性,才能准确的对未来用电量的情况做出可靠的预测。(1)基础原则是电量分析预测的最基本原则,供电企业在发展中做出的重要决策都需要一些可靠的数据作为参考,而这些数据则是在电量预测过程中得到的,保证电量预测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2)制度化原则,顾名思义是要制定电量分析预测的制度,在对电力市场电量进行分析预测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制定合理的制度,要深入用电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同时要掌握各行各业的用电情况,并针对用电量采取制度的划分原则,必须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电量的预测分析,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电量分析预测的可靠性。(3)科学化原则,电量预测分析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不仅要对历史用电量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从社会发展、经济需求、电力供求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这样才能确定电量的走势,才能根据电力市场电量走势的情况,来推算供电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2电力市场电量分析预测的方法

2.1拆算分析预测法一般来说电力市场的用电量的增加,主要是受到电力企业业扩报装容量的影响,业扩报装容量越大,电力企业用电量增加幅度就越大,相反增长幅度则较小,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增长规律,而且,相互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两者的分析,能够从数据中对下一年电力市场的用电量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这也是当今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发展下用电量分析和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拆算法分析预测方法如下:下一年预测的用电量减去上一年的用电量,再除上上一年电力企业业扩报装容量则等于下一年的等效小时。而下一年的用电量的增长分析数据则等于当年的等效小时乘当年的业扩报报装容量。从这两个计算方式中能够预测到未来电力市场的用电量情况,当然,该种方法不是适用于所有电量的分析和预测,主要适用于对季度、半年以及一年的用电量走势的分析,以及未来用电量的预测。一般情况下,电力市场电量的分析预测主要定期为一年,但是,在实际的预测过程中,还需要对用电量的走势进行细化,而这是拆算分析预测法的软肋,因此,需要电力市场电量分析预测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

2.2进度推算分析预测法进度推算法主要是应用在局部区域内,并在每个用电区域内,根据月用电量的数据走势的情况,来判断该地区的天气变化、季节变化以及节假日等用电情况,并且,对区域内的用电企业以及用电居民等用电习惯进行分析,判断用电情况对电量走势的影响,最终得出电量使用的规律,从而更好的对地区的用电量进行预测。进度推算的预测方法主要是结合当地的用电情况与往期的电量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月用电量以及年度用电情况进行预测。进度推算分析预测方法,能够对当今的电量使用情况进行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预测,具体采用哪种预测方案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定,一般情况下会采用中层次的预测方案。进度推算分析预测法主要通过对本年的用电量进行预测,主要应用于过半年的预测,虽然也可以应用到对每月的用电量走势进行预测,但是,预测效果还不够明显。

2.3等效小时分析预测法等效小时分析预测法主要是根据小时发电方式进行分析,将小时发电充分利用到用电量分析预测的工作中,有效的提高了电力市场电量分析预测的质量。人们日常所使用的电力能源都是通过发电机组发电供给的,而我们要做的主要是对发电机组的发电量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如果用电量过大,用电量出现紧缺现象的话,那么发电机组的小时工作率肯定会高,相反,发电机组的小时工作率就会较低,根据这个原理可以推断出最大负荷等效小时的电量走势情况,从而起到对电量的预测。例如,表1为2012年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用电量情况和发电情况,以及2013年同比增长的的数据分析。

3结束语

电力测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售电量;数据挖掘;预测

0 引言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深化改革等政策措施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售电市场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售电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诸多学者对月售电量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各具特点的预测方法。其中,以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时间序列的回归模型的预测研究最为常见。

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寻找电量与各影响因素(如经济、人口等)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来进行分析预测,其优点是在不构建确定函数的情况下便可实现回归过程,具有一定的推广能力且预测精度较高。时间序列回归模型是根据电量过去的变化规律建模,预测未来变化的可能性及变化趋势,其优点是简单易行、便于掌握、样本需求量不大且预测精度较高。

本文应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充分收集内部、外部数据信息,挖掘分析影响售电量的主要因素。同时,在售电量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尝试应用时间序列和神经网络多种分析工具,构建预测模型,预测年度售电量情况,并综合评估各方法优劣。

1 方法

1.1 分析思路

C合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行业发展、气象等外部数据,以及分类别、分产业用电量、业扩报装等内部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售电量的内外部因素以及趋势规律特征,采用多种方法构建售电量预测模型,预测2015年售电量完成情况,为运营决策提供参考。

1.2 方法及评估

影响售电量的因素很多且部分因素存在共线性,售电量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发展波动规律,因此本次研究分别采用时间序列方法、RBF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售电量模型,并从模型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共线性、异方差、相对误差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

(1)方法一:时间序列

售电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性,因此可以选用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售电量。

(2)方法二:RBF神经网络

RBF网络是以函数逼近理论为基础而构造的一类前向网络,分析速度快,拟合效果优,尤其适合拟合因变量及自变量之间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采用RBF神经网络对售电量与其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复杂关系进行拟合,以期实现更小的预测误差。

2 数据挖掘分析

2.1 指标选取

本文研究外部数据涵盖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对外贸易、金融、财政、气温等方面,内部数据涵盖售电量、业扩报装、重点企业用电量等方面,数据时间跨度为2003年12月至2015年6月,共16,532条数据项。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分行业总产值、分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化率等。

景气指数数据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采购经理指数(PM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行业出厂价格、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含煤炭、螺纹钢、铝、铜、燃料油、铅、线材、锌)等。

对外贸易数据包括:进出口总额、出口总值等。

金融数据包括:货币供应量(含M2、M1)、国内信贷、金融存款(含存款金额、新增金额、存款余额)、境内上市总市值及总资本、股票成交金额及数量、上证所及深交所开户交易信息(含上市、上市证券、股票股本、股票市值、投资开户、市盈率、成交金额信息等)、保险收入、赔付金额、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保险营业费用等。

财政数据包括:财政收支差额、公共财政支出、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分类别公共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等。

气候数据包括:经营区各省会城市平均温度等。

2.2 指标与售电量相关系数

通过分类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性判断原则,可以发现: GDP、城镇化率与售电量及各分类售电量均强相关,相关系数均高于0.9;除共性影响因素外,工业售电量与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增加值、进出口总值强相关;非居民售电量及居民售电量与可支配收入强相关;农业售电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新装增容农业户数相关程度较高;商业售电量与可支配收入强相关,与新装增容户数容量相关程度较高。

3 模型构建及评估

基于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因变量及自变量的时间维度、指标维度如下:

(1)数据时间跨度

本次建模数据包括月度、季度和年度三个时间维度。其中,月度数据包括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共126个月;季度数据包括2005年1季度至2015年2季度共42个季度;年度数据包括2003年至2014年共12年。

(2)数据指标选取

月度、季度数据包括:售电量及分类别售电量、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及占工业用电量比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电量、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电量、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出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温度等。

年度数据包括:售电量、四大高耗能用电量、四大高耗能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比重、GDP、分产业增加值占比、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数、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温度等。

3.1 时间序列法

首先对售电量进行平稳性处理,通过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来决定ARIMA模型的参数,最终模型为ARIMA(1,1,2)(1,1,2)。

模型R方为0.988,说明拟合模型可以解释原序列98.8%的信息量;标准化BIC值为8.613,较小。按照时间序列法预测模型预测,预计2015年售电量完成34,8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5%。

从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各月售电量实际值与估值对比情况看,模型较好的拟合了售量的波动趋势,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基本控制在3%以内,2005年以来的误差控制在1%左右,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31%,最高相对误差为3.81%,最低相对误差为0.16%。模型拟合效果图详见图1。

3.2 RBF神经网络法

(1)自变量选取

RBF神经网络需要设置隐含中心层数,历史数据只有12条记录,因此自变量不宜选择过多,根据前文分析,经过反复训练模型,最终选取自变量GDP、高耗能用电量、气温、城镇化率。

按照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2015年售电量预计完成35,2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

(2)拟合效果

从历史上12年售电量实际完成值与模型估值对比情况看,预测平均误差仅为0.78%,模型较好的拟合了售电量的波动趋势,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基本控制在1%左右,2015年以来的误差控制在1%以内。平均相对误差为0.77%,最高相对误差为1.38%,最低相对误差为0.03%,预测准确度高(拟合效果详见图2)。

3.3 模型评估

按照时间序列法、RBF神经网络法预测模型,预测2015年售电量分别为34,899亿千瓦时和35,279亿千瓦时,同比增速分别为0.75%、1.6%,两类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差异较大。

为了对2015年售电量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客观评估,首先对售电量、经营区用电量、全国用电量、GDP进行对比分析:

(1)售电量、经营区用电量、全国用电量、GDP发展趋势一致,呈现正向强相关关系;

(2)2004―2014年,售电量、经营区用电量、全国用电量三者历年同比增速波动规律非常相似,且与GDP增速波动一致;但近3年全国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由高速转为中速发展,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由2004年的1.1降为2014年的0.4;

(3)经营区全社会用电量与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发展趋势一致,但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已由2004年的0.798降为2014年的0.790。

综合分析,我国2015年GDP增长目标设为7%,较2014年下调0.5个百分点,2014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4,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在3%左右,由于经营区用电占比下降,2015年经营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低于3%。

同时,由于售电量与经营区用电量强相关,且售电量增速下滑速度较快,因此售电量增速将远低于3%。

4 结论

4.1 售电量与GDP、城镇化率呈强相关关系

经分析发现,GDP、城镇化率与售电量呈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于0.94。除GDP、城镇化率等共性影响因素外,工业售电量与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增加值、进出口总值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4、0.91;非居民售电量及居民售电量与可支配收入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6;农业售电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新装增容农业户数相关程度较高。其中,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系数为0.81,与滞后1个月的新装增容农业户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0.8;商业售电量与可支配收入强相关,相关系数为0.9;与滞后8个月的新装增容户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0.82。

4.2 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售电量效果更佳

电力测量范文第4篇

(1)配合电力工程线路设计人员,增加线路路径选择的选项、加大跨越位置,开展定线测绘、对平断面图进行测绘以及测绘拥挤地段的平面图。此外,还对杆塔定位进行的量,将图纸上已经确定的塔位放样到实地上面,指导塔位的施工。

(2)配合发电站、变电站的工程设计人员,参加厂址选择的勘探;参与灰场、供水管线和灰管线和水源地的实地勘察;对各种大比例的地形图或者是纵断面图进行测量,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测量资料。

(3)和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人员密切配合,参与站址选择的现场勘察;对变电站站址的地形进行测量;提高测量所需的国家统一的坐标和高程。

(4)和水文、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密切协作,进行统一作业,测定洪水位的最高高程和钻孔的放样。向电力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勘探任务书》。《勘探任务书》是测量人员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的主要内容有工程的名称、工程的编号、设计阶段的划分、工程测量的范围和计划工作量等等。此外,还对电力工程的工程期限提出了要求,要求工程力争做到合理规划,以给测量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更好地完成各项测量工作,更好地为工程设计服务。

2工程测量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工程测量在送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送电线路的工程设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①初步设计阶段;

②施工图设计阶段。因此,工程测量也需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2.1.1工程测量在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析

在送电线路设计的初步阶段,工程的量的主要任务有参与现场勘察和送电线路的选择、开展大跨越段的定线测量和平断面图的测量;开展拥挤地段的平面图测量;开展重要交叉跨越的实际测量;参与对弱电线路的调查工作,绘制弱电线路路线图等等。其中,大跨越段指的是属于某条高压线路中的一段,或者是单独的一项工程。大跨越段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资金,其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对送电线路的走向和路径方案的确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阶段广泛开展外业工作,确保送电线路方案的顺利确定,避免返工。此外,在开展大跨越段的测量时,应该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定线,测量方法应该使用混凝土浇灌,以便可以长期保存。拥挤路段指的是建筑物聚集地段或者是各种线路比较集中的地段,在这些地段,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难度比较大,工程的投资额叶比较大,其对路径选择也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测量时,应该绘制较大比例的平面图,以便可以在平面图上选择最优的路径,从而可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而且技术上也可以达到应有的要求。

2.1.2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应用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测量主要有两个工作内容,一个是终勘,一个是定位。终勘也就是开展全线的实地定线,并对平断面图进行德惠。而定位工作则是把设计图纸上已经设计好了的塔位放样到实地上去,以指导工程施工。其中,定线工作应按照“分中法”的技术标准来开展。测量仪器对中整平之后,首先要照准后视方向上的测量目标,然后翻转望远镜确定首个前视点,接着把水平转动仪转动180°,以照准后视目标,再次翻转望远镜,从而确定第二个前视点。把前两个前视点连起来并按直线方向延伸,就可以确定前方的直线方向桩。对于桩位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其必须照顾到测量仪器的便利,确保其展望良好、容易寻找,且能够长期保存等等。平断面的测量主要是为了绘制平断面图,其测量内容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桩间距和高差;中线纵断面;带状平面图;转角测量;边线危险点或者是边线断面的测量;风偏危险点或者是横断面的测量。

2.2工程测量在发电站和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发电工程的设计总共分为四个阶段:

①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②可行性研究阶段;

③初步设计阶段;

④设计阶段。毫无疑问,在不同的阶段,工程测量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是参与厂址的选择,协助工程设计人员搜集1:50000的地形图。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搜集更大比例的地形图,其范围会进步一扩大,包括厂区、生活区以及灰场、水源地、铁路线等等。地形测量中的比例尺可以非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控制测量的比例尺,一部分是地形图绘制的比例尺。控制测量最主要的任务是测量出一定的控制点,计算出他们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施工放样和地形图绘测的依据。这类控制点对精度的要求特别高。标点工程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初步设计阶段;

②设计图设计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集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测量内容包括参加所址的勘察和选择等等。

2.3工程测量在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和变电工程设计相仿,在微波通讯工程设计中,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也集中的初步设计阶段,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站址的实地勘探和选择,测绘处1:200的站址地形图以及确定微波塔中心的平面直角坐标和地理坐标。为了更加经济合理地确定微波塔的高度和天线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需要在1:50000的地形图上图解数据,而且还要绘制纵向剖面图。此外,还要考虑到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2.4电力工程测量中新技术仪器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测量中,使用的是经纬仪和标尺花杆等,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且测量的精度非常低,工作效率也很低。近年来,电力工程测量的各种新技术和新仪器大量涌出,不断被应用到电力工程测量领域,使电力工程测量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红外测距仪可以之间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精度能够达到毫米,其是利用了红外线的波长原理,从而有效克服了使用卷尺的量的不少难题,极大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和测量工作的效率。而电子计算器和可编程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则减轻了工程测量人员的脑力劳动,使得野外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成为了可能,提高了野外测量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另外,还有许多电力工程测量新技术和新仪器,它们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测量工作水平。

3结语

电力测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江苏电力;物资质量;检测体系

[DOI]10.13939/ki.zgsc.2016.02.054

物资质量检测是指检查和验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活动。物资质量检测作为电力物资管理工作的控制手段,连接着物资生产现场和工程施工现场,关系着电网工程的安全、平稳运行。

现有文献对电力物资质量检测的研究,主要关注检测手段的创新、检测范围的界定等方面,较少涉及检测体系的优化研究。如汪新秀等[1]利用大量检测数据,分析入厂检测、到货检测和取样送检3种检测方式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肖汉明[2]在提出物资质量检测目标的基础上,给出了物资质量检测的范围。本文基于专业协同的角度,优化设计江苏电力物资质量检测体系,通过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的创新,提升江苏全省物资质量检测能力。

1江苏电力物资质量检测工作现状

现行的物资质量检测体系采用的是以省物资质量检测中心(依托省电科院)为主体、具有相应资质能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支撑的工作模式。该模式下的物资质量管控的方式主要有驻厂监造和抽检,其中,抽检方式又细分为出厂试验抽检、直管库抽检、厂内抽检和厂外抽检。随着全省物资检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电网物资检测的覆盖范围和工作要求均不断提升,检测业务量日益增长,现行的物资质量检测体系在承载能力、工作效率、资源利用、深度分析等方面暴露出一些不足,已不能适应江苏电网快速发展以及物力集约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1.1物资检测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随着电网建设和电网技术的日益发展,物资质量常规检测工作量逐年增长,已超出省物资质量检测中心现有承载能力。另外,由于常规检测工作量大,电科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标准制订、深度技术分析、检测能力建设和新检测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法适应当前物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的工作需要。

1.2物资检测方面的技术管理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部分类别物资应用的技术标准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定,进行盲样检测时在标准执行上容易出现偏差,易引发异议。部分类别物资招标技术规范书中要求的某些参数在相关技术标准缺乏明确规定,执行标准存在不确定性。部分类别物资招标技术规范书内容与应用的技术标准要求不一致,不利于物资全过程的技术管控。

1.3物资检测结果的深度分析和闭环管理有待提升

鉴于当前不合格样品的解体分析在政策支持、机制建立、程序实施等方面尚不具备条件,不合格样品未能进行进一步解体分析,仅靠单一物资检测无法有针对性地抑制类似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随着公司采购规模的逐年加大和公司物力集约化工作的深入推进,省物资质量检测中心急需在专项深度分析、技术标准完善、抽检策略调整、招标采购优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2江苏电力物资质量检测体系优化思路

江苏电力现行的物资质量检测体系未充分利用地市检测资源,可以通过建立地市物资质量检测分中心,发挥其在物资质量检测方面的支撑作用,提升物资检测承载能力。同时,优化省物资质量检测中心业务,发挥其在技术标准规范制修订、设备缺陷隐患分析及制定应对措施、体系化标准化建设经验、技术监督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省市两级物资质量检测体系,从而有效解决物资检测的工作效率和深度分析等方面的不足。

省物资质量检测中心保持现有管理关系不变。地市物资质量检测分中心由省电科院或省物资供应公司负责将检测业务委托省公司集体企业具体实施,省电科院或省物资供应公司负责分中心检测业务的管理、评价和考核。

3江苏电力物资质量检测体系优化设计

3.1组织功能定位

省物资质量检测中心:充分发挥“三个突出作用”,即在主网设备质量监督、专项物资质量抽检、外委物资检测督查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在物资质量检测相关技术标准制修订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在物资质量检测深度技术分析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地市物资质量检测分中心:充分发挥“三个支撑作用”,即在做实做强物资质量检测工作网络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在提升物资质量检测工作成效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在物资质量检测“三个百分百”(厂家、设备、批次)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3.2管理机制设计

江苏电力物资质量检测工作主要涉及公司物资部、公司项目管理部门(安质、运检、营销、科信、建设、调控)、省物资供应公司、省电科院、省物资检测分中心、地市物资供应中心等。其中,公司物资部物资质量的归口管理部门,省物资供应公司是物资质量检测计划的业务管理单位,省电科院是物资质量检测业务的实施及技术支撑单位。

公司物资部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编制公司两级物资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方案;负责牵头处理供应商不良行为;负责对省中心和分中心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公司项目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负责相关专业实施项目的物资质量管理;负责相关专业的技术管理;配合处理物资质量问题。

省物资供应公司的主要职责:负责编制全省物资检测计划,并跟踪计划实施进度;负责统计、汇总省中心和分中心检测数据;配合处理供应商不良行为,并监督供应商整改。

省电科院主要职责:负责编制物资质量检测技术标准;负责省中心的日常业务运作;负责对分中心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负责不定期对分中心抽样物资进行复检;参与物资质量问题分析,协助解决物资质量问题。

检测分中心的主要职责:负责分中心和移动检测站的建设和运行;负责抽检样品的接收和保管,并在计划时限内完成检测工作;负责编制物资质量检测报告,统计汇总检测数据,报送相关质量信息;参与物资质量问题分析,协助解决物资质量问题。

地市物资供应中心的主要职责:负责按照检测计划提供抽检样品;配合处理物资质量问题,并督促供应商整改;负责统计分析相关物资质量信息。

3.3运作机制设计

根据物资质量检测工作的需要,建立“源头管控、分级实施、高效协同、全程监督”的物资质量检测体系,即物资部门集中管控检测计划、检测中心集中实施检测业务、省市层面相互协同、监督部门全程见证。

省公司建立“以月度抽检计划为主、专项抽检计划为补充”的常态化抽检执行方式。省物资供应公司根据每月物资供应情况,制订并下达抽检计划;地市物资供应中心根据抽检计划做好留样准备;监理公司根据抽检计划进行取样、封样、送样;省物资质量检测中心和省物资质量检测分中心接收样品,按时完成检查任务,并出具检测报告报送物资部和省物资供应公司;物资部、省物资供应公司根据检测报告,对存在问题的供应商进行约谈、处理。

4结论

电力物资质量检测工作关系着电网工程的安全、平稳运行。本文针对江苏电力物资质量检测体系优化探讨研究,提出了建立地市物资质量检测分中心,优化省物资质量检测中心业务,通过省市两级物资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全面提升电网物资检测的承载能力,有效解决工作效率、深度分析等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对省级电网公司的物资质量检测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新秀,李众,毛柳明,等.湖南电网物资质量检测方式探讨[J].湖南电力,2014,34(6):61-63.

[2]肖汉明.浅析物资质量监督全过程管理[J].农电管理,2013,33(3):33-34.

(下接P49)

参考文献:

[1]李敏堂.军用车辆与器材仓储管理工程[M].天津:军事交通学院出版社,2007.

[2](美)爱德华・弗雷兹.当代仓储及物料管理[M].刘庆林,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