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细化工设计规范

精细化工设计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细化工设计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细化工设计规范

精细化工设计规范范文第1篇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建立节约型社会,而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当下的新形势下,建设节约型校园。节约型校园的构建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资金的节约,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能精细到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能理顺每一对财务关系,实施资金运转的最优化,资金使用的最大化,推进节约型高校的构建。

二、当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构建的会计制度相对简单粗放

高校会计制度是在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等规定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工作规范、责任和评价机制、岗位分配体系,而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需要规范会计内部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是,很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都较简单粗放,过于笼统,没有精细化的规定。如关于学校专项资金的管理上,虽然规定了自己的使用范围,但是没有明确这些范围之间的资金比例,同样会造成资金使用失衡的问题。

2.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和分配的不合理

岗位设置: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主要是处办、综合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科室,其他如收费、基建财务、产业财务、招标办、固定资产管理以及电算化等科室设置的不多。从这些设置的岗位上可以看出,高校并没有形成内外安全保障的岗位机制,存在岗位重复设置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岗位分配:高校在岗位分配上同一些企业一样,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并没有根据工作人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受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人员配备不齐全以及校园一卡通、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开展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的会计人员身兼数岗,严重影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财务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低

国家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企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必须全面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推进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到高校,高校数字化校园逐步形成,高校的财务工作除了财务本身,还与教务、人事、水电、房产、图书管理、科研等部门有很强的联系。但是事实是财务部门在信息化的使用和分享上并没有和这些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对接、共享和利用,在整个精细化管理中的信息利用率较低。同时,随着网上业务的发展,目前高校财务部门提供的网上信息服务还停留在业务的查询功能,还未实现网络交换利用。

4.未形成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监督工作的缺失制约了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会计人员自身以及高校。高校方面,很多高校并没有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即便有也大多形式化,没有真正起到审计监督的作用。会计工作人员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业务能力不强,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高,没有形成对会计监督的意识。另一方面是繁琐的账务核算工作,让工作人员缺少开展监督工作的实践,使高校内部的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不仅影响了精细化管理的开展,还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

三、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有效的实施途径

1.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保障会计工作精细化

首先,高校管理者和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制度,结合本校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的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管理制度。其次,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会计工作规范、责任和评价机制、岗位分配体系。最后,必须以规范化为中小,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岗位业务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岗位业务流程必须避免岗位间隙、重叠等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保障精细化管理在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的运用。

2.细化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分配岗位设置

(1)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合理的岗位设置。针对高校的财务工作主要是对学校资金的预算、决算、运用核算以及资金的安全流动管理,高校在设置岗位上可以根据这些情况,以企业财务岗位设置为参照,设置出以财务处为领导,计划科、会计科、资金管理科和综合管理科为主的岗位体系。其中为了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会计科的岗位设置上应有会计核算、经费发放、

(2)人员分配。合理的岗位,必须要有合理的人员分配,才能更大的发挥会计工作在高校内部工作中的作用。高校在会计人员岗位分配上,可以在内部控制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下,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确定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能和责任,促进岗位工作人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此外,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专业很强的一项技术管理工作,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开展会计培训、业务研讨会、检查业务汇报等形式,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以更好的促进精细化管理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顺利开展,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3.信息共享,提高财务数据信息利用率

首先,高校必须加强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帮助各部门树立信息和资源共享、全局管理的意识。其次,要大力推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实施财务、教务、人事、水电、房产、图书管理、科研等部门的信息对接。再次,在信息的选择上要提供一些使用较为便捷,易于理解的信息。最后,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构建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工作

(1)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设计力度。审计部门一旦成立,就要履行自身的职责,定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审核、监督;对那些专业性较强、规模较大的业务工作必须跟踪调研,实行全程管理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功能,提高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保障精细化管理在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的有效开展。

(2)高校的各级财务部门必须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加强对各基层会计单位基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必须定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审核、清查,规范会计行为,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同时,要对各基层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实施奖惩制度,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

四、结语

精细化工设计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警大队 ;财务会计 ;精细管理 ;促进发展 ;提高效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强化公安机关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越来越重要,是保证公安交警履行职能、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保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高效运转、推进队伍建设的基础内容。笔者作为射阳县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的一名财务会计,就强化财务精细化管理,推进规范化建设进程。与同仁商榷。

一、细化管理内容、拓宽管理领域,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要把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和整合,达到控制、量化的目的,使财务管理与单位管理相融合。工作实践中,要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查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细化财务岗位职责,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采取各种措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绩效管理目标。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管理方式,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民主、科学理财的方针,以保障工作正常运转、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通过更新理念、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从而达到堵塞管理漏洞、克服资金困难、防止、实现科学管理的目的,全力保障机关的正常运转;教育引导机关人员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通过加强教育、落实制度、强化监督,可有效遏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能,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建立精细、全面、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抓好执行落实,要建立经费支出审批制度,对所有经费支出都要严格把关,逐级审批。要建立大额支出集体审批制度,大额支出要先立项,编制预算,报经领导集体研究后方可支出;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要建立问责制度。对未经批准,擅自开支的,要追究责任,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理。

二、强化业务学习,提升履职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立场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大力弘扬、严格落实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可以采取定期组织开展财务人员岗位练兵活动、定期组织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与考试、鼓励支持财务人员参加更深层次、更高等级的财务管理方式的资格考试、组织评选财务工作岗位标兵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促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财务人员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要利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与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要坚持业务理论学习不放松,强化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上级和财政部门组织的综合业务知识学习,主动参加各类会计知识培训,汲取新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要坚持专业知识学习不放松,要利用各种途径和媒介,系统学习国家新颁布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注重把理论业务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坚持会计管理制度执行,保证收入能及时入账,支出严格按报批流程出账。对支出票据的合法、合规性,会计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到往来账目的清理等方面,都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来执行。从原始凭证把关入手做好源头监管,对不合法、不合规、超标准、超范围的支出坚决予以拒付;对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予以退回;要勇于改革创新,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满腔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和认真的态度搞好服务。积极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财务软件操作的集中培训,熟练操作流程,提高会计信息处理能力,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强公安交警财务管理,推进公安交警装备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保障有力、管理规范、基础扎实、服务到位的管理目标。

三、强化规范建设,提高理财水平,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精细化工设计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 精细化管理; 建议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经营理念,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粗放式管理,不断增强执行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2009年8月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2011年6月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先后经历了扩张期—延续扩张期—控制扩张期三个阶段,高校为了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进行了相关条件建设来支撑,从财务资金投入来看:经历了增加拨款投入、增加贷款投入、增加化债资金投入、控制贷款建设规模等过程。2012年国家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从规模发展转向提高内涵质量的要求,财务管理要适应高校发展内涵建设的要求就要实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这也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之必需。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进行财务管理和核算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及时发现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才能够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

二、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相对粗放

高校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高校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它是贯彻实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和必要补充。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岗责体系;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则需要加强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在高校内部,虽然绝大部分的活动建立了相关的会计管理制度,但缺陷是会计管理制度比较笼统、简单,显得十分粗放。如一些专项资金,由于没有明确各项费用之间的比例,虽然在制度中规定了使用范围,但还是容易出现各项费用严重失衡,该使用的方面投入的少,不该或只应少投入的方面反而多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是学生活动费、学生招生就业费等的使用中,用于招待与个人补贴及奖励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这显然是财务制度粗放所致。

(二)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资本运作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经济活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但高校会计人员岗位的设置跟不上步伐。一方面,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及岗位设置主要有:处办、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综合管理、资金管理等职能科室,还有部分高校结合自己实际设置了收费、电算化、基建财务、产业财务、固定资产管理、招标办等职能科室。从这种形式可以看到,不仅预算能力较弱和资金流动不畅,而且没有内外安全保障机制,未彻底解决机构及岗位重复设置的业务交叉、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财务管理成本偏高以及资金资源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校园一卡通、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和纳税申报等业务的开展,有些高校会计人员身兼数岗:既审核凭证,又支付款项;既开具银行票据,又担任银行对账工作;既开具收费票据,又对收费票据进行核销登记工作等,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三)财务数据信息利用效率低

财政部制定并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助力。”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和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学校财务不仅涉及财务部门本身,还与教务、科研、人事、学生管理、图书、房产、水电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及上级管理部门、银行、税务等关系密切。目前高校财务提供的网上服务一般以信息为主的业务查询功能,尚未实现网络交换利用;财务与其他各部门管理系统均是独立的体系,学校财务信息与其他信息使用者之间难以形成共享、对接和相互利用,财务信息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四)财务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高校财务档案是记录学校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主要包括会计报表、账簿、银行对账单、数据备份盘等,随高校经济业务发生之日起建立到业务终了存档,直接反映的是学校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档案管理工作是保存历史、服务现在和将来,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但目前财务档案工作不重视现象较多。财务档案的范围已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凭证和账表,而且还应包括日常检查的纸质、电子资料,使用程序的日常变动资料及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介质等。如科研经费、专项经费等审计检查资料,“校园一卡通”等系统日常操作资料,财务部门只是象征性地将纸质资料装订起来,电子资料随便存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没有相关的接收规定,以致财务部门越积越多,造成所保存的会计数据、会计软件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和其他会计文档资料未能及时归档。

三、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随着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主体从原来单一的事业财务管理转变为基本建设、基金会及校办产业等多主体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内容增加了基本建设和基金会等相关业务,财务管理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要求和新问题。高校必须借助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岗位与岗位之间的间隙、机构重叠及业务重复现象的发生,制定各层级经济责任。同时,以规范化为中心,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为目的,建立财务各岗位的业务流程。流程决定绩效,从流程到绩效,再由绩效反馈到流程,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理圈。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和完善精细化管理所需的规章制度,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从而达到日常管理操作的规范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精细化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高校的财务工作主要是对学校资金的预算决算、资金的运用核算、资金的安全流动进行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多样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组织,以计划科、会计科、资金管理科(简称资金科)、综合管理科(简称管理科)为例,设置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具体模式如图1。

另外,关于高校会计人员的岗位,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和业务量,结合会计电算化和内部控制的要求,确定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如:处长,科长;现金出纳岗,银行出纳岗,审核,复核,收费核算岗,票据管理岗等)的具体职能,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以会计科为例(见表1)。

(三)共同协作,实行信息共享

财政部的《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第36条要求“规划和建立流程通畅、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一体化管理系统。”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高校“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各部门应树立全局的管理意识和一盘棋思想,避免各个系统的独立使用、信息分散、资源不共享,造成信息资源浪费的现象。要实现财务、教务、科研、人事、学生管理、图书、房产、水电等校内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高校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向教职员工提供方便使用、易于理解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功能,并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和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财务档案既是记录和反映高校经济业务的重要材料和证据,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对传统的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理念加以改变,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会计凭证、账本及报表等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而且也应该重视财务专项审计、“校园一卡通”系统日常操作等会计文档材料的归档、管理。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推广,财务核算业务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在高校已普遍实施。电算化财务档案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打印机打出来的纸质材料,更主要的是存储在磁性介质和光盘上的资料。对于这些磁性介质和光盘,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点保管、定期检查和定期复制,才能发挥财务档案的效用,为高校领导决策服务。

四、结束语

财务精细化管理目的是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财务风险。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高校财务核算的质量和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我们必须细化岗位职责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树立全局的管理意识,实行信息共享;适应时展,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意识,从而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快速发展的高校事业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 张桂炎.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2).

精细化工设计规范范文第4篇

Abstract: China implemented the valuation with bill quantity on July 1st, 2003.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 of new list valuatio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pric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it will play a more scientific and positive guidance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gineering cost.

关键词: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分析;探讨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valuation with bill quantity;specification;analysis;discussution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066-02

0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建设行业在突飞猛进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适应建设市场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总结我国工程建设实践,进一步健全、完善计价规范。随着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步深化,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也一直经受着重大的改革与考验,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正在不断演进,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更是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从原先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转变为2003清单计价,后又转换为2008清单计价,最近的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将于2013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工程造价即将面临的第四次革新。

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称新《规范》)的编制是对2008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称原《规范》)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它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原《规范》执行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对清单编制和计价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化,在“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动态监管、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决定价格”的基础上,新《规范》规定了合同价款约定、合同价款调整、合同价款中期支付、竣工结算支付以及合同解除的价款结算与支付、合同价款争议的解决方法,展现了加强市场监管的措施,强化了清单计价的执行力度。

1 新《规范》出台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两种计价模式并存。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造价管理方式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规范》的施行,将提高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的整体效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①更加有利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全面推行;②更加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计价行为;③更加有利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④是政府加强宏观管理转变工作职能的有效途径;⑤是快速实现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的重要手段;⑥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造价改革迈上新台阶的里程碑。

新《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工程价款管理迈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新时代,工程价款管理将向集约型管理、科学化管理、全过程管理、重在前期管理的方向转变和发展。

2 新《规范》的优点分析

2.1 专业划分更加精细 新《规范》将原《规范》中的六个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矿山专业,重新进行了精细化调整,调整后分为九个专业。将建筑与装饰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将仿古从园林专业中分开,拆解为一个新专业,新增了构筑物、城市轨道交通、爆破工程三个专业。保留安装、市政、园林、矿山四专业。由此可见,新《规范》各个专业之间的划分更加清晰、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 责任划分更加明确 新《规范》对原《规范》里诸多责任不够明确的内容做了明确的责任划分和补充。①阐释了招标工程量清单和已标价工程量清单的定义;②规定了计价风险合理分担的原则;③规定了招标控制价出现误差时投诉与处理的方法;④规定了合同价款调整中法律法规变化、工程变更、项目特征描述不符、工程量清单缺项、工程量偏差、物价变化等的解决办法与计算公式。

2.3 可执行性更加强化 新《规范》对原《规范》可执行性更加强化。①增强了与合同的契合度,需要造价管理与合同管理相统一;②明确了术语的概念,要求提高使用术语的精确度;③提高了合同各方面风险分担的强制性,要求发、承包双方明确各自的风险范围;④细化了措施项目清单编制和列项的规定,加大了工程造价管理复杂度;⑤改善了计量、计价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结算纠纷的处理。

2.4 合同价款调整更加完善 新《规范》明确,凡出现法律法规变化、工程变更、项目特征描述不符、工程量清单缺项、工程量偏差、物价变化、暂估价、计日工、现场签证、不可抗力、提前竣工(赶工补偿)、误期赔偿、索赔、暂列金额、发承包双方约定的其他调整事项等之一的,发承包双方应当调整合同价款。

2.5 风险分担更加合理 新《规范》强制了计价风险的分担原则,明确了应由发、承包人各自分别承担的风险范围和应由发、承包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范围以及完全不由承包人承担的风险范围。

2.6 方法、程序更加法治和明晰 招标控制价编制、复核、投诉、处理的方法、程序更加法治和明晰,并进行了详细阐述。

3 主要内容探讨

3.1 章、节、条数量变化明显 由原《规范》含5章19节变化为新《规范》含15章54节;由原《规范》条文137条变化为新《规范》条文253条;由原《规范》强制性条文15条变化为新《规范》强制性条文15条。可见,新规范更加细化、合理、科学。

3.2 内容涵盖更广泛 新《规范》相比原《规范》,增加了许多有关工程计量、合同价款(含约定、调整、中期支付、结算支付、争议解决等),各个环节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内容,基本反映了原《规范》实施以来的主要经验和成果。

新《规范》的内容涵盖了工程实施阶段从计价方式、计价风险开始到竣工结算与支付、合同价款争议的解决以及工程计价资料与档案建立的全过程。

3.3 重点内容更加突出 新《规范》在认真总结我国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明确了:①招标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②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包括的五大内容;③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根据相关工程现行国家计量规范规定的五项内容进行编制;④分部分项工程和措施项目清单应采用综合单价计价;⑤招标工程量清单标明的工程量是投标人投标报价的共同基础,竣工结算的工程量按发、承包双方在合同中的约定应予计量且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确定;⑥措施项目清单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应按照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计价,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⑦规费和税金应按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原清单规范涵盖从招标投标开始至竣工结算为止的施工阶段全过程工程计价技术与管理,使工程施工过程的每个计价环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并按施工顺序承前启后,相互贯通,构筑起规范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的长效机制,是一本融全过程工程计价技术与管理于一体的规范。2013版规范则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对争议的处理也会越来越明确,可执行性更强。新规范的出台和实施,将解决工程项目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更符合工程价款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必将推动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向更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12.15.

精细化工设计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控制;优势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规范化为前提,以系统化为保证,以数据化为标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完整、快捷的规范与控制。它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分析判断问题、考察评估对象的依据,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1 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目标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安全、环保、和谐、耐久、节约的建设新理念,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基础上,建立以合同为依据,涵盖项目管理、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细化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打造精品工程。

2 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2.1 组织机构的设立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质检、技术、计划、物资、设备、试验、测量等部门及施工队等单位的主管领导组成,项目经理部下设质量监察部具体实施该项工作,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各施工队成立以队长为小组长,现场工程师为副小组长,统计核算员及工班长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控制各队工序施工质量。

2.2 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2.2.1 建章立制,规范约束。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各部门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办法》《工程变更实施办法》《工程计量、支付实施办法》《试验质量保证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使制度管理不缺位,执行制度不漏位,用各项制度推动规范化管理,减少工作随意性。

2.2.2 严格执行程序,不违反或者擅自简化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把材料关、配比关、工序关、工艺关。严格工程缺陷责任期管理,系统地解决附属工程的完整性、排水防护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洪减灾的有效性、竣工资料的完整性等问题。

2.2.3 抓好进度控制。细化目标责任,坚持实行计划管理,层层下达施工组织计划,把计划分解到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要将合同约定的工期分解到年、月、旬。

2.2.4 抓好投资控制。加强合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严格履行财务制度,建立资金使用审签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加强计量支付管理,建立计量台账,及时掌握计量的进度。

2.2.5 抓好质量控制。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关口入手,层层分解质量责任,签订质量责任书。完善质保体系,严抓质量监管,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施工技术管理规范、专项施工流程和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按照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进行质量管理,实行分项、分部开工报告制度,质量评定制度和交验制度。在保证总体工程经济合理的同时,要重视局部、细节的技术处理。保证科学合理的建设工期,坚持速度服从质量,避免由于工期不合理或压缩工期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2.2.6 依靠科技,提高技术水平。积极推广比较成熟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引进新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增加科技含量,深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解决工程难题,不断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推行建设项目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在工程管理、财务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普及计算机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实现创新。

2.3 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2.3.1 加强质量教育。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质量法规的教育,增强全员的质量责任意识。

2.3.2 加强技术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有关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 “四新”成果的技术培训和推广。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成立提高工程质量的qc小组。

2.3.3 工程材料控制。水泥、钢材等其他外购材料必须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按规定抽检,合格后使用。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料。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清出现场。

2.3.4 质量自检制度。质量监察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施工队每天进行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2.3.5 制定质量奖罚规定。工程质量评为90分以上给予奖励;工程质量评为80分以下时给予处罚,奖罚到施工队、班、组和个人。

2.3.6 质量责任终身制。从项目部到工程施工队实行领导责任终身制。质量目标层层分解,终身责任,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从严格技术把关入手,抓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3.7 旁站制度。关键工序实行施工负责人、专业工程师旁站制度,在工程中,对施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实行旁站。

2.4 保证质量的控制措施

2.4.1 工程工艺控制。单位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2.4.2 施工操作控制。施工操作者必须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2.4.3 进度和质量关系的控制。生产指定任务、进度任务完成后,必须检验质量。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

3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优势

3.1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密切了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关系,为构建和谐项目施工创造条件。施工现场实施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效益真正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并作为奖金分配的唯一参考标准,通过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使管理者与操作者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化解了矛盾,理顺了关系,稳定了施工人员的情绪,调动了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班组是施工现场最小的组织单位和细胞,每个班组都按标准做好,安全和效益就有保证,项目质量安全就有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就有保证,为构建标化班组、标化项目、标化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明确、管理到位。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实现从项目、班组到个人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实施精细化管理施工,强化了施工人员的标准化作业,提高了施工人员岗位精细化意识,明确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确保了安全施工;明确了管理者管理的重点在于过程的控制,在于人本管理,强化了管理者的走动巡查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规范了管理者的责任标准和行为养成。

3.3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促进文化管理形成。通过实施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培养了施工人员精细化作业的习惯,标准明确,责任明确到位,施工人员按标准主动去做,变成了自觉行为。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服从意识和执行力,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逐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由单一制度管理正在向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并重转变。通过实施施工的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方式不断发生改变,相信不远的将来文化管理必将会一步步走向现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