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麻疹的护理措施

麻疹的护理措施

麻疹的护理措施

麻疹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本院于2011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了麻疹并发重症肺炎22例患儿,在给予患儿及时的抢救治疗的同时,予以所有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鉴于护理干预对患儿的治疗都具有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22例,男性患儿有16例,女性患儿有6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4±0.15)岁。给予所有患者入院ELISA法检测之后,所有患儿的麻疹抗体均呈现为阳性,已符合麻疹的诊断标准而确诊是麻疹,再给予所有患者胸片检查后,显示出重症肺炎的症状。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休克症状,3例患者出现脑水肿,12例患者出现高热症状,并且伴有严重的咳嗽、头痛以及喘息等临床症状。而有19例患者是在第4d的时候出现的皮疹,表现为淡红色,于耳后、额部、发际处最为多见,并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直至手心、足底。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符合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给予患儿发热护理 由于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通常会出现高热的症状,而如果高热长期不退,就可能会出现惊厥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危及到患儿生命。出诊期,体温上升可达40℃,所以要严密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4h/次,必要时测体温1次/h,并采取温水擦浴或温水沐浴以及减少被盖等物理降温措施,并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针对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患儿,必须谨慎的使用退热剂,并且不能使用冷敷,或者是酒精擦浴的方式[1]。通常情况下,经发热护理后,患儿的体温都会逐渐下降,但是为了防止因体温下降过快而影响透疹,应使患儿的体温保持在正常状态。而针对高热持久不退的患儿,必须给予实施药物降温,可以予以外用小剂量的退热剂,或者是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就能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给予患儿降温同时还应让患儿多饮水,按时进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无刺激性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少量多餐。

1.2.2给予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①确保患儿的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是实施抢救措施的关键环节。给予患儿行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并定时进行叩背,2h/次。予以口服适量的化痰类药物,3次/d,连续服用5d。同时,为了防止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必须及时予以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以给予患儿行雾化吸入配合溴环己胺醇[2]。②吸氧护理:根据患儿的呼吸困难程度,给予相应的面罩吸氧,或者是鼻管给氧。面罩吸氧时的氧流量为5~6.0L/min左右,而鼻管给氧时的氧流量为1. 0~1.8L/min左右。在给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心率以及意识、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情况,再对氧流量或给氧方法做出适当调整。

1.2.3给予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定时查看并记录患儿的瞳孔、意识、血压以及心率等。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任何异常,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治疗。②药物护理。由于强心剂有效的减轻患儿的心脏负荷,因此可以在医师的医嘱下给予适量的强心剂。同时密切观察和记录患儿的尿量,确保每小时尿量能够达到20ml。并严密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针对使用洋地黄制剂的患儿,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早搏以及心动过缓等症状。

1.2.3给予休克患儿的护理 针对出现休克症状的患儿,应予以行中凹,观察患儿的回心血量,并及时开通静脉通道,给予补液,合理调整液体速度,使患儿微循环得以改善。同时,给予患儿使用强心剂,以头孢哌酮联合葡萄糖注射液行静脉注射,2次/d。

2 结果

经我院护理人员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有21例(95.45%)患儿已成功治愈出院,有1例(4.55%)患儿因治疗无效后死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传染性。麻疹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特征等。当患上麻疹后,患儿的皮肤上会长出红色的斑丘疹,颊粘膜上也会出现麻疹粘膜斑,而且麻疹退去后,还有色素遗留沉着,并伴随着糠麸样的脱屑[3]。针对麻疹患儿,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就可能会引起诸如重症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重症肺炎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早期的肺纹理会明显的增多变粗,且在两肺下野的中内带迅速的长出双肺弥漫性网格状斑片状的阴影,给予肺部听诊后会发现湿性的音,且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患儿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

本院将22例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具体病症与实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21例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1例患儿因治疗且抢救无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此可见,给予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综述,针对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率,对患儿的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缌惠,阮启荣,柳克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婴幼儿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3,05(03):226-227.

麻疹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摩拉脱敏仪器;慢性荨麻疹;心理干预;不良情绪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1.091

慢性荨麻疹为临床中常见慢性过敏性疾病之一, 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易反复等特点, 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5]。脱敏治疗为临床中常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法, 摩拉脱敏仪器为临床中新型治疗慢性荨麻疹机械辅助治疗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慢性荨麻疹患者病史较长, 在长期疾病折磨下易合并不良心理, 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患者长期规律治疗, 影响患者临床疗效[6-9]。临床护理工作在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过程中配合心理干预, 获得显著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 7月本院采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100例。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治指南》[2], 明确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经评估后患者均有采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指征, 无治疗禁忌证。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摩拉脱敏仪器规律治疗, 治疗1次/周, 20~30 min/次, 连续治疗8周。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采用交谈、心理评估量表评估等方法评估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 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不良情绪状况拟定心理干预措施, 围绕提高患者健康知识、减轻不良情绪等方面实施。②告知患者经积极治疗和预防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 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采用, 摩拉脱敏仪器治疗可能获得疗效和预后, 提高患者治疗信心。③采用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移情疗法、鼓励安慰等方法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焦虑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 [3];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 [4]。②疗效评定标准[10]:根据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及复况评定。显效:患者瘙痒、红斑症状基本消失, 治疗后1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患者瘙痒、红斑症状较前显著改善, 停止治疗后复发;无效:患者瘙痒、红斑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的8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工作在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中具有重要实施效果, 但常规护理围绕患者疾病实施, 忽视患者生理、心理变化情况, 本次研究针对采用摩拉脱敏仪器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 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减轻。心理干预首先分析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 针对不良心理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可有效减轻患者存在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 进而协助提高临床疗效[11-15]。本次研究亦得出, 干预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摩拉脱敏仪器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过程中配合心理干预可针对性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 协助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茜, 邓永琼, 李雨欣, 等. 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0):739-742.

[2] 田荣辉, 郭倩, 周紫梦, 等. 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筛查和免疫治疗及护理体会.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 9(5):336-337.

[3] 刘丽娟, 杨晶, 尚元元, 等. 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1):42-45.

[4] 何玉红, 杨甜. 100例药疹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13(1):27-29.

[5] 慈超, 刘雯蓓, 王军, 等. 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影响. 安徽医药, 2010, 14(7):792-794.

[6] 刘润英, 陈小仁. 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脱敏治疗依从性分析的影响. 当代护士(旬刊), 2016(2):99-100.

[7] 李娜. 养血疏肝通络法配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33):3725-3727.

[8] 李建勤, 王慧敏. 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3):222-224.

[9] 陈丽红, 苏惠春, 郑真真, 等. 摩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 42(6):562-563.

[10] 朱小霞, 张长宋, 任雅君. 摩拉生物共振\疗仪治疗慢性荨麻疹44例. 医学争鸣, 2009(19):1871.

[11] 周建琼, 刘春蓉, 胥兴文. 慢性荨麻疹脱敏治疗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8(23):181-182.

[12] 朱向荣. 特异性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心理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1a):67.

[13] 张晶. 慢性荨麻疹瘙痒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护理. 当代医学, 2016(1):121-122.

[14] 吴维莲. 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6):2120-2121.

麻疹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二、目标

年全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

三、工作指标

——­以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儿童满8月龄、18月龄、6岁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0%以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15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到95%以上。

——­以区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0/100万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提高并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

1、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严格执行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8月龄儿童全部使用麻风联合疫苗,18月龄-24月龄儿童年5月1日后全部使用麻腮风联合疫苗,6岁儿童全部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1.5-5岁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6岁及以上儿童3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各针次疫苗要按照接种程序及时接种,适龄儿童在8月龄和18月龄当月接种及时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要每月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免疫空白。各地要把常规免疫接种率作为消除麻疹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

2、适时开展高质量的补充免疫活动。年,我区将结合自身麻疹发病强度、流行特征及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并充分考虑学龄儿童、流动人口及计划外出生儿童等人群麻疹防控工作需要,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及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应急免疫或强化免疫,切实有效地控制麻疹疫情。同时,将根据《市年麻疹疫情控制工作方案》要求,年秋季在全区范围对高中或大中专学生(含民办职业学校等)、流动人口等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单位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3、严格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补种工作。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每年9月集中开展的“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月”活动,切实保证在儿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

4、加强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做好疫情控制工作。在开展麻疹疫情和人群接种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高危地区和目标人群,分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疫情防控。以儿童发病为主的地区,要着力做好常规免疫工作,重点是采取措施加大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儿童的搜索力度,以发现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适龄儿童,并及时予以补种。以成人发病为主的区域,除了要继续保持当地适龄儿童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之外,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城乡结合部居住儿童、流动儿童和大中专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麻疹发病重点人群上来,加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避免因外来麻疹病例的输入波及本地易感人群进而导致麻疹疫情的蔓延。

(二)加强麻疹监测,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水平

各级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要严格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年版)》及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及时做好麻疹疫情网络直报、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确保各项监测指标保持在高水平;同时,自年6月起,各单位要对单例麻疹病例严格按照麻疹暴发疫情规范开展相应调查、处置工作。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不仅要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同时还要评估病例周围人群免疫状况,分析、确定可能发生暴发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和暴发原因,并对疫情向周边区域发生大规模扩散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三)加强麻疹疫情分析及疫情应急处置

区疾控中心要定期分析麻疹疫情,根据疫情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各单位要提高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聚集性麻疹病例,快速做出以应急免疫为主的处置措施,将麻疹暴发规模控制在最小范围。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大干预力度。

(四)控制医院感染,消除传播隐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同时对麻疹病例要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并加强陪护人员的防护和管理。区疾控中心要会同区卫生监督所依法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以及现场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及早发现并消除隐患。

(五)强化宣传教育,化解风险

各单位要以预防接种宣传日为契机,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消除麻疹相关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有利于消除麻疹工作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同时要开展舆情监测和风险沟通,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负面信息,及时解疑释惑,澄清事实。

五、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

麻疹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总结小儿麻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小儿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小儿麻疹患者的观察及合理的护理对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

关键词:麻疹;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前驱期和出疹期的眼结膜、鼻、咽、气管分泌物、血和尿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间接传播少见。临床表现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为特征.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2(1):7.

麻疹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麻疹 病情观察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0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减毒活疫苗普及接种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年由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他们多未参加计划免疫,导致局部小流行。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发病年龄以6个月~5岁小儿多见。典型麻疹临床经过可分为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0年9月收治麻疹患者115例,男61例,女54例;年龄3~8个月6例(5.21%),9个月~1岁15例(13.04%),1~5岁68例(59.13%),5~11岁18例(15.65%),成人8例(6.95%)。115例麻疹患者有32例并发支气管肺炎;27例并发喉炎;20例并发心肌炎;17例并发肝功能损害;39例未出现并发症。

病情观察

皮疹进展的观察:①前驱期:麻疹患者出疹前先有发热,一般3~4天,发热同时伴有上呼吸道症状。科普利克斑在起病2~3天,出现于双侧近第1臼齿颊黏膜上,0.5~1mm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一般2~3天内消失。115例患者仅有2例患者无明显发热,麻疹抗体阳性明确诊断。因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多已进入出疹期,只有23例患者有科普利克斑。②出疹期:于发热第3~4天开始出现皮疹。先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3~5天出齐。115例患者出疹时间和出疹程度有所不同。有35例患者出疹较轻,8例成人患者出疹较重,有4例患者出疹不顺利,病情危重。③恢复期:出疹3~5天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色素斑伴脱屑。

并发症及全身情况的观察:①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呼吸、脉搏或心率的变化。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发绀、躁动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②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并发症的护理

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严重肺炎可导致心力衰竭,是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地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具体措施:①根据患者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并采用加温湿化氧疗,以保持气道湿润;②对痰液黏稠不易咯出者行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轻症2~3次/日,重症4~6次/日。雾化后鼓励患者自行咯出痰液,对咯痰无力者及时吸痰,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流量,避免吸引时间过长、压力过高。并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色和黏稠度,以及患儿面色和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

喉炎的护理:麻疹过程中可有轻度喉炎,并发细菌感染后可发生严重声音嘶哑、咳嗽、呼吸困难。患儿出现喉炎的时候,护理人员首先应劝慰家属,稳定其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心肌炎的护理:如患者出现心肌炎,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和保护心肌药物,吸氧,并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的节律和频率的变化,同时控制输液总量和滴速,以防循环负荷过重发生心力衰竭。

肝损伤的护理:卧床休息,1周内以平卧位为主,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讨 论

麻疹是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及时的隔离治疗、健康教育及悉心护理是该患者痊愈的关键。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合理的护理对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应强调护理的重要性。

通过对115例麻疹患者的护理,认识到合理的护理对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应强调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以及并发症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控制病情进展,有效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做好与患者或患儿家属的沟通。因此护理人员要有耐心,要安抚患者或家属的情绪,缓解患者及家属的恐慌和焦虑的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