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本院于2011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了麻疹并发重症肺炎22例患儿,在给予患儿及时的抢救治疗的同时,予以所有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鉴于护理干预对患儿的治疗都具有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22例,男性患儿有16例,女性患儿有6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4±0.15)岁。给予所有患者入院ELISA法检测之后,所有患儿的麻疹抗体均呈现为阳性,已符合麻疹的诊断标准而确诊是麻疹,再给予所有患者胸片检查后,显示出重症肺炎的症状。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休克症状,3例患者出现脑水肿,12例患者出现高热症状,并且伴有严重的咳嗽、头痛以及喘息等临床症状。而有19例患者是在第4d的时候出现的皮疹,表现为淡红色,于耳后、额部、发际处最为多见,并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直至手心、足底。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符合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给予患儿发热护理 由于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通常会出现高热的症状,而如果高热长期不退,就可能会出现惊厥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危及到患儿生命。出诊期,体温上升可达40℃,所以要严密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4h/次,必要时测体温1次/h,并采取温水擦浴或温水沐浴以及减少被盖等物理降温措施,并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针对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患儿,必须谨慎的使用退热剂,并且不能使用冷敷,或者是酒精擦浴的方式[1]。通常情况下,经发热护理后,患儿的体温都会逐渐下降,但是为了防止因体温下降过快而影响透疹,应使患儿的体温保持在正常状态。而针对高热持久不退的患儿,必须给予实施药物降温,可以予以外用小剂量的退热剂,或者是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就能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给予患儿降温同时还应让患儿多饮水,按时进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无刺激性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少量多餐。

1.2.2给予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①确保患儿的呼吸道始终保持通畅是实施抢救措施的关键环节。给予患儿行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并定时进行叩背,2h/次。予以口服适量的化痰类药物,3次/d,连续服用5d。同时,为了防止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必须及时予以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以给予患儿行雾化吸入配合溴环己胺醇[2]。②吸氧护理:根据患儿的呼吸困难程度,给予相应的面罩吸氧,或者是鼻管给氧。面罩吸氧时的氧流量为5~6.0L/min左右,而鼻管给氧时的氧流量为1. 0~1.8L/min左右。在给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心率以及意识、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情况,再对氧流量或给氧方法做出适当调整。

1.2.3给予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定时查看并记录患儿的瞳孔、意识、血压以及心率等。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任何异常,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治疗。②药物护理。由于强心剂有效的减轻患儿的心脏负荷,因此可以在医师的医嘱下给予适量的强心剂。同时密切观察和记录患儿的尿量,确保每小时尿量能够达到20ml。并严密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针对使用洋地黄制剂的患儿,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早搏以及心动过缓等症状。

1.2.3给予休克患儿的护理 针对出现休克症状的患儿,应予以行中凹,观察患儿的回心血量,并及时开通静脉通道,给予补液,合理调整液体速度,使患儿微循环得以改善。同时,给予患儿使用强心剂,以头孢哌酮联合葡萄糖注射液行静脉注射,2次/d。

2 结果

经我院护理人员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有21例(95.45%)患儿已成功治愈出院,有1例(4.55%)患儿因治疗无效后死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传染性。麻疹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特征等。当患上麻疹后,患儿的皮肤上会长出红色的斑丘疹,颊粘膜上也会出现麻疹粘膜斑,而且麻疹退去后,还有色素遗留沉着,并伴随着糠麸样的脱屑[3]。针对麻疹患儿,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就可能会引起诸如重症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重症肺炎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早期的肺纹理会明显的增多变粗,且在两肺下野的中内带迅速的长出双肺弥漫性网格状斑片状的阴影,给予肺部听诊后会发现湿性的音,且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患儿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

本院将22例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具体病症与实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21例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1例患儿因治疗且抢救无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此可见,给予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综述,针对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率,对患儿的康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缌惠,阮启荣,柳克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婴幼儿麻疹并发重症肺炎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3,05(03):226-227.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风疹;防控措施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不如麻疹,症状比麻疹轻,主要表现为低热(37℃或以上)、出疹、耳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最高,3-5月份达高峰,夏秋季发病率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发病为主。

1 传染性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春季发病为主。风疹病人和健康带毒者具有传染性。风疹病人在出疹前一周和出疹后5天内都可传染别人。风疹病人以儿童为主,成人可能有过隐性感染,且抵抗力较强,不易患病。接种过风疹疫苗和得过风疹的人有免疫力,不会感染风疹。

2 传播方式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方式。垂直传播,为先天性风疹的传播方式:接触传播。风疹患儿自粪便、尿中排出的病毒,可经手传播给患儿的护理者。

3 临床表现

3.1 潜伏期 14-21天。

3.2 前驱期 约1-2天,低热,头痛,全身不适、咳嗽、流涕、伴有结膜炎。

3.3 出疹期 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见于面部,迅速向下蔓延,一日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疹。皮疹是细点状淡红色斑疹,面部,四肢皮疹较少,部分融合似麻疹。而躯干,背部皮疹密集又类似猩红斑。皮疹一般持续3天,故有人称皮疹“一日似麻疹,二日似猩红热,三日即退疹”。皮疹退后不留色素沉着。伴有全身低热,上呼吸道炎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淋巴结肿大明显。轻度鼻炎症状可持续5-6天。风疹病情比较轻,过程短,不会留下后遗症。

4 护理措施

4.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关心患儿,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讲解隔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防止疾病发生流行。

4.2 一般护理 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疹出疹后5d。病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空气进行喷洒消毒,所用物品采用消毒剂或煮沸消毒,被服经常暴晒等。患儿后要用肥皂水冲洗干净。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加重病情。

4.3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眼、鼻、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不让风直接吹或阳光照射患儿眼睛,可用淡盐水漱口衣服不要过多,勤换洗,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皮肤瘙痒可用温水擦洗,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0.2%氯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滴眼数日。在清洗完鼻腔分泌物后,可涂石蜡油或金霉素软膏,以保护鼻黏膜。必要时可用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高热出汗时,及时擦身,换干净、柔软衣服。

4.4 对症护理 风疹患儿大部均为低热,对于大多数患儿均不需要特殊的降温处理。对发热者可用温水擦拭降温,多饮水。高热不退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眼部充血者,要避免光线刺激,可用眼药水滴眼。要注意口腔卫生,常用淡盐水含漱口。咳嗽者予以止咳药。

5 消毒隔离措施

5.1 启动传染病上级报告 对明确诊断的患者有专人在规定时限内报出丙类传染病报告卡,每日向上级疾控部门上报疫情;对高热和皮疹较重者,转上级医院传染病科住院隔离治疗。

5.2 实行预检分诊 设立专门诊室,有单独通道,由一名内科副主任医师专门诊治。

5.3 加强门诊、观察室、输液室、隔离病房等管理 室内地面、楼梯扶手、门把手、工作台面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消毒4次/d;治疗、护理过程中使用的体温计、止血带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时间30分钟;听诊器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再使用;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例患者后,均应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 健康教育措施

6.1 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湿式清扫 对患者原居住宿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喷雾进行疫区终末消毒;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都做到预防性消毒处理。大学生可自愿应急接种风疹疫苗,接种率40%。

6.2 加强晨检 一旦有发热和出疹的症状,应立即至医院就诊,发现病情班主任应立即向校医疗保健所报告,并做好隔离措施。有病例的班级,应对其教室、寝室进行彻底地消毒。

6.3 寝室、教室要保持开窗通风,尽量到空气流通处活动。疾病流行期尽量减少寝室间窜门、聚会、聚餐等室内的聚集性活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 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6.4 注意均衡饮食、经常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6.6 隔离检疫 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资料与方法

1996~2008年儿科收治麻疹患者258例,男142例,女116例,年龄1个月~3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麻疹诊断标准[1]。年龄1~4个月8例;4~8个月15例;8个月~5岁138例,5~14岁65例,14岁以上32例。季节1~3月112例,4~6月43例,7~9月16例,9~12月87例。

免疫接种史8个月以上、符合麻疹疫苗计划免疫接种条件的患者中,59例曾接种麻疹疫苗(25.1%),114例未接种(74.9%)。

258例患者中,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者82例,其中家族性发病者16例,可疑麻疹患者接触史者56例。43例确诊前曾多次到医院就诊和接受治疗,其中35例系1996年麻疹流行时最初到医院诊治者。其余77例无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及医院就诊史。

126例患者为典型单纯麻疹,余132例为非典型重型麻疹,其中合并肺炎89例,心肌炎32例,肝功能异常14例,喉炎9例,脑炎4例。

治疗方法: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多饮水,室内保持通风安静,加强口、鼻、眼部清洁护理等。此外,根据病情选用中、西药抗病毒治疗;高热者酌情降温;合并肺炎时使用抗生素,配合祛痰止咳、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等措施;合并心肌炎患儿给予营养心肌、纠正心衰等治疗;有肝功能异常者给予保肝治疗;脑炎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等给予脱水、脑保护治疗。重症患者早期运用丙种球蛋白和激素。

结果

本组258例患者,247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5.7%;死亡11例,死亡率4.3%。死亡原因:重症肺炎合并心衰6例,心肌炎3例,喉炎窒息1例,脑炎1例。

讨论

本组258例患者中,有正规麻疹疫苗接种史者比例远低于未接种者,说明麻疹疫苗对高原藏区预防麻疹发病亦有效。但近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易感人群的年龄发生明显变化[2,3]。本组除1996年有1次爆发流行,其余常年均有散发和局部流行。发病人群中8个月以下及成人发病47例(18.2%),小月龄及成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国内文献相似[1,4]。1次麻疹疫苗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免疫力仅可维持15年,以后就减弱甚至消失[5],故小月龄儿亦不能从母体获得足够的免疫力。以上是造成这两部分人群发病率上升的可能原因。

牧区藏族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淡薄,大部分病例到医院就诊前曾在家中盲目乱用藏药或在私人诊所接受诊治,拖延至病程后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同时牧村基层医疗条件较差,医务人员对麻疹缺乏警惕性,对非典型表现认识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高原藏区今后的麻疹防治应重点作好以下工作:①根据地区、民族、宗教、生产生活方式等,制定适宜的宣传方式,加强对高原藏区牧民传染病预防和麻疹防控宣传,提高防病和儿童免疫接种的主动意识;②加强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管理,针对不同牧场,采取集中和入户相结合的方式。还应注意保证冷链的正常运转,提高参与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质量,严格接种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免疫效果监督机制和相应的检测措施,及时发现“无效免疫”现象而采取补充免疫,强化成人免疫;③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在麻疹高发季节、重点地区要做好预检分诊、隔离治疗工作,提高对麻疹尤其是非典型重型麻疹的诊治能力。一旦出现麻疹流行,对周围人群迅速开展应急接种,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参考文献

1杨绍基.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61.

2常虹,唐岩.沈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53-54.

3都康平.消灭麻疹的进展.国外医学•流行病传染病分册,1983,10(2):56.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我院于2009年3月1日~2008年4月1日共收治麻疹患儿63例,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男41例,女22例。其中58例患儿是通过血清抗体测定检测出麻疹抗体阳性。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或确诊,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有柯氏斑及皮肤出现丘疹。单纯麻疹预后良好,若患儿免疫力低下且有并发症时可影响其预后,重型麻疹死亡率高。所有患儿确诊后均予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利巴韦林针等药物治疗,如合并感染时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应用痰热清给予化痰、人血丙种球蛋白等。本组治愈62例,转院1例。住院日6~8d,平均7d。

2 护理

2.1心理护理:在人们的观念中,麻疹是一种传染病,患儿一旦确诊,家长往往会焦虑、恐惧、悲观、自责,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护士在接待患儿家长过程中以和蔼的态度,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心理,解释此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及预后,讲解及时治疗本病的必要性,让他们知道坚持有计划的正规治疗,该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答复,多鼓励、开导。

2.2消毒隔离:麻疹主要由急性期病人直接经呼吸道传播。病毒随飞沫到达受染者鼻部,也可经眼结合膜侵入。病毒可通过唾液、丘疹液、粪便等污染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儿一经确诊为麻疹,即予安置隔离病房,病房空气使用紫外线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d,每次1h。物品表面及地面用1:100“84”消毒液擦拭消毒。对被患儿接触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奶瓶奶嘴实行高压消毒,患儿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集中焚烧处理。护士接触患儿应做好自我保护性隔离,防止职业性传播,操作时穿隔离衣、戴口罩及一次性手套,操作后及时脱去手套洗手。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2.3休息与营养: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以利患儿休息。室内光线要柔和,防止强光对患者眼睛的刺激。给予水分充足、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汁、豆浆、牛奶、稀饭、面条等,对有明显腹胀及消化不良者可暂时只给米汁及脱脂奶。脱水、不能进食或进食过少者,应予以静脉补液,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4病情观察与护理;护理人员应深入病房,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精神神志状态等。遇有体温过高、躁动不安、皮疹消退后再度发热、脉率及呼吸速率改变、呼吸困难、手足发凉及发绀等,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出疹期应密切观察出疹顺序、分布情况及皮疹色泽等。如出现体温过高、过低、皮肤灼热无汗、肢端发凉;或大汗淋漓、焦躁不安甚至谵妄、抽搐,或出疹延迟、分布稀少、隐约不出、出而复隐、疹色过淡、过暗等,均反映出疹过程不顺利,提示可能有并发症,需及时检查治疗。

2.5皮肤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清洁、无皱褶,益被宜轻柔,衣着应宽适,勤换内衣,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要注意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及时更换湿衣物、尿布;保持患儿全身皮肤清洁,每日进行温水擦浴1次,病情许可时每日温水浴1次;加强臀部皮肤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皮肤感染。出疹期宜保持皮肤温暖潮湿或微汗为宜。麻疹时及疹退后患者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2.6五官护理

2.6.1 眼:前驱期麻疹病毒所致的眼结膜炎很显著,严重者可导致永久性失明,应密切观察眼部情况,做好眼部护理,预防眼部并发症。

2.6.2耳:当患儿有高热、耳痛、烦躁哭闹、鼓膜充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时,应警惕中耳炎的发生。

2.6.3鼻:病程中应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以保持鼻部通畅。对已形成的鼻痂需用温水或油类滋润后予以清除,必要时可滴入0.5%~1%麻黄素,每日3~4次。

2.6.4口腔:应做好口腔护理,每日常规用温水彻底清洗口腔2~3次,进食后用温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黏胰湿润。口腔黏膜溃疡者,可给予1%~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干净。

2.7对症护理:高热对患者不利,但体温太低会影响发疹,因此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可不予处理。高热无汗且出疹不顺利者,可用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患者出现频繁呛咳,影响进食和睡眠时可酌情给予止咳祛痰剂。对咳嗽伴气急或呼吸困难时,需注意有无并发肺炎。患麻疹时婴幼儿常有腹胀、消化不良及腹泻,护理时应注意补充足够液体。适当补充钾盐,如大便呈脓血状或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至恢复期仍腹泻频繁者,应及时留取大便送检,观察是否有夹杂症或二重感染。

2.8并发症护理

2.8.1肺炎: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时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半坐卧位,保持患儿舒适,及时应用药物治疗。

2.8.2心功能不全: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严重心肌炎患儿遵医嘱给予激素治疗,心衰者遵医嘱给予洋地黄制剂,心率低于100次/min或儿童心率低于80次/min时不可给药,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洋地黄中毒症状。

2.9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向家长进行卫生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消毒隔离的意义及方法、传染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护理方法、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对患儿个人卫生的建议等,使他们能自觉地配合医院工作,并改变其不良的卫生习惯,减少传染病发生的机会。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法联合心理、饮食等护理措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5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耳穴贴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药予消风散,西药予氯雷他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持续耳定压豆法。同时配合饮食、心理等护理措施,治疗2个疗程(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15人痊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6人痊愈,总有效率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①突然发作,皮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②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③部分病例伴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④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⑤皮疹经3个月以上或反复间断发作者。

1,3纳入标准病程≥3月;每周至少2次或2天症状发作;纳入前24小时内有发作;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予消风散加减,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西药予氯雷他定(上海仙灵葆雅公司生产)10mg,每晚口服1次。

2,2治疗组采用与对照组同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予消风散加减,每天l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西药予氯雷他定(上海仙灵葆雅公司生产)10mg,每晚口服1次),并在服药同时给予持续耳穴压豆法。取穴:肺、肾上腺、内分泌、神门。操作方法:用75%酒精棉球擦洗全部耳廓皮肤,再用干棉球擦干。将粘有磁珠的小胶布(0.6×0.6cm)对准相应的穴位贴紧,以食指和拇指指腹相对按压,两耳交替。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5~10min。隔天1次,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

2,3护理措施

2,3,1一般护理: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清新,清扫时洒湿地面以减少飞尘。嘱患者注意气候变化,特别要避免湿、热的侵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以减少发作。尽量帮助患者追寻发病诱因并去除之,如禁用或禁食某些对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避免接触致敏物品,以及积极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等。

2,3,2心理护理: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且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病情发作时使患者坐卧不安,甚至出现失眠、多疑等,常有心情烦躁、情绪抑郁、感情脆弱等表现,对治疗方法不理解,甚至失去治疗信心,担心会增加新的痛苦。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用耐心和巧妙的言语与患者亲切交谈,解释本病的发病因素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实回答患者提出的种种疑问,尽量打消其顾虑与不安,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差异,采用因势利导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3,3饮食护理:嘱患者饮食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禁食辛辣鱼腥等动风发物,如鱼、虾、蟹、葱、韭、蒜、酒、牛羊肉、公鸡、竹笋等。忌食酸辣、煎炸、酒类、肥甘厚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保持大便通畅。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