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1我国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是适应我国实际国情客观发展需要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我国需要种植大量的水稻等农作物来养活十几亿人口,为了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要通过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量,增加总产量,以此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粮食安全。

2我国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也在逐渐完善。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我国不断研发水稻栽培品种,从原来的高秆水稻到矮秆水稻,从原来的常规水稻到如今大量种植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另外,水稻的育秧技术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到如今的塑料软盘育秧的过程,使秧苗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水稻的丰产也与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种植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方面,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栽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但是,为了保证水稻得到丰产,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栽培措施。

3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措施

3.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首先,在种植水稻之前,应根据水稻种植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栽培和管理技术等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品质好的水稻具备米质高、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选用过程中,要选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充分结合客观情况,选择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1]。

3.2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想要实现水稻丰产栽培,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秧苗培育环节的管控力度,而这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秧苗的质量好,水稻高产的概率就会更大。对于秧苗培育来讲,其有多个流程,即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7个步骤[2]。想要提升秧苗的质量,就需要完善这7个步骤。同时,要认真筛选育秧的地址和规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3.3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播种时机选得好,水稻才能有高产的基础,特别是秧龄的长短,对培育壮秧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d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3.4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

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万~1.6万穴/667m2,每穴4~6个茎蘖苗,8万~9万/667m2基本茎蘖苗[3]。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6.67~30.00cm,株距13.33~16.67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并且要有效治理病虫害。

3.5水肥管理与稻田晒田

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4]。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要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要合理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对于底肥,要多应用有机肥料,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补充养分,之后施用复合肥及尿素作为分蘖肥。然后,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具体来说,水稻抽穗灌浆期需要有效保障施肥量,对于施肥时间,一般选取水稻抽穗前15d左右。对于追肥的数量选择上,要结合水稻秧苗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可以选择尿素2.5~5.0kg,具体结合水稻苗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是,要充分保证追肥的数量,要将前期施用的氮肥扣一部分在后期施用,总的施氮肥量不变。需要注意的是,要特别注意对钾肥的施用。在抽穗灌浆期,水稻对于钾肥的需求量非常高,在这一阶段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茎干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抗早衰的能力,使得稻叶不会过早衰老。另外,也能过有效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正因为如此,该时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施用穗肥,并且要有效结合防治穗期病害,喷施叶面钾肥对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施用底肥时,可以只应用磷肥、碳铵的应注重根外施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抗倒能力,让水稻可以更加健壮地生长。

3.6有效防控高温热害

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此外,可以进行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调节剂,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高温的抵抗力,进而降低高温的热害。

3.7合理管控虫害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对二化螟、三化螟危害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这些虫害对于水稻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二化螟来说,当幼虫进入到稻秆时,治理难度将会增加。因此,想要有效治理,就需要在幼虫未蛀入乳稻秆前进行治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对于三化螟来说,其防治对于时间的要求较高,要求破口期施药。总之,想要提升水稻的产量,就需要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水稻生长营造最佳的生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水稻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4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通过加强对水稻的栽培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无论是种子的选取,育秧工作的开展,还是施肥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都对最终水稻产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全面进行管控,保障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跃东,侯守贵,林洪祥.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09(6):5-7.

[2]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3]马兴全,侯守贵,陈盈,等.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J].中国稻米,2014(1):36-40.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96

引 言

超高产顾名思义,就是水稻在高产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高产,即高产再高产。根据对水稻栽培研究发现,大面积水稻生产能够比目前主要水稻栽培品种生产高出15%以上,则能够称该种水稻为超高产水稻。超高产水稻的目标是利用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生产条件,改善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水稻生产的产量。

1 我国发展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背景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存在人口众多的问题,因此对粮食的需求较大,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致使我国农业用地越来越少,为了能够解决目前粮食的产量和安全问题,需要注重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研究。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业方面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研究更加透彻,因此我国具有较完善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理论。我国各地区在栽培水稻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促使超高产栽培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我国土地还有待开发,其具有充足的潜力,可以实现超高产水稻的栽培。

2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措施

2.1 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的优劣能够影响水稻的产量,在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择时,要注重选择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要考虑种植地区的种植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土壤特征进行科学的规划,发挥水稻品种的优势及土壤的优势,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一般超高产品种水稻具有吸肥、吸水、抗旱等能力,其能够适应多种环境,且能够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茁壮成长。超高产水稻品种还具有群体光合生产率,也能够有效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

2.2 注重对土地土壤的建设

土壤作为水稻的主要生长环境,其主要作用是为水稻提供养分,因此要保障土壤的肥沃性。在对土壤进行管理和建设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通过增加肥料和耕作措施等方式,来保障土壤能够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施肥问题。

2.3 注重对秧苗的培养

秧苗要保证茁壮性,才能够生长成超高产水稻,因此在进行秧苗的培育时,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壮秧技术。要注重选种、消毒等工作,保障种子的发芽率,随后注重土壤的选择,即土壤要具有肥沃性,能够为种子提供充足的养分,使种子能够被培育成茁壮的秧苗,提高插秧后的生长条件。需要根据秧苗的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插秧工作。要注重使秧苗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充分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以及秧苗的密度等。

2.4 注重管理田间水层

人们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会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因为水稻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够健康生长,因此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田间水层的管理。秧苗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量的需求不同,如在返青期则需要较浅的水层,分蘖期到拔节期也要用浅水管理。当进入温度升高时期,或进行施肥时,则需要提高水层,避免水稻因为缺水而出现生长不良情况。

2.5 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

为了能够使超高产水稻更加茁壮的成长,则其在施肥时,需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且需要注重化肥的使用量,不可太多。需要对肥料按照相关规定或相应标准进行配置,即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要适当,要注重土壤的实际情况,借助微量元素达到平衡养分的作用。施肥人员需要利用相应的施肥设备,将肥料均匀的洒在土壤层,避免养分的流失。在施肥工作中,要注重土壤的肥沃特征、水稻的生长趋势,水稻的产量等,合理使用化肥量。在水稻生长后期施穗肥,能够提高水稻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业用地的逐渐减少,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够保障人们的粮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需要加强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实现水稻超高产要注重种子的选择、土壤的建设、秧苗培育、施肥管理、水层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等.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J].中国稻米,2012(01):1-14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水稻;大田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适时早栽

水稻生长期少雨,高温,强光的可贵高温时段是5—7月份,月平均温度高于27℃。水稻适时早栽的目的是抢节令,抢温度,抢光照。立夏、小满两个节令的总日照时数在200h以上,可充分利用5月至6月前这一可贵的高温强光时段,使移栽后的秧苗有充足的大田营养生长期,促进主茎与所带蘖、新增蘖积累更多的同化物质,起到营养生长期“巧夺天工”的高温效应,为后期的生殖生长,穗大粒多打下基础。水稻高产经验表明:“十年早,九年好”,充分说明了适时早栽的重要意义。

二、增施有机肥

创造水稻“住得舒服”的良好土壤条件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肥能力和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供肥平稳,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亩施2000—3000kg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为水稻生长创造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

三、规范化栽培

坚持拉线实行东西向双行条栽,可控制和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东升西落的阳光通过行间照射使上下部叶片增强受光性,增加上下部叶片日照时数,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合效能高,能较好地协调群体(穗数)与个体(穗粒数和粒重)之间生长发育,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成穗率高,从而获得高产更高产。

四、科学运筹水肥

水稻移栽后5—7d开始分蘖,有效分蘖期在栽后15—20d。移栽后的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N、P、K和钙、镁、硫、铁、锌、硅、锰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后几种元素在土壤存在的可给生态数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氮、磷、钾三要素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最多,土壤不能满足,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肥料三要素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早施分蘖肥,促分蘖早生快发,是保证水稻有效分蘖成穗高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每生产100kg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2.5kg,磷酸1—1.2kg,氧化钾2.1—2.6kg。

五、水稻的中耕管理

水稻插秧后即进入田间管理,能不能得到高产,关键在“管”。综合运用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栽培技术,采取积极促进,适当控制的原则,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气等外界因素,促使苗、株、穗协调生长,达到增产目的。

主要技术措施是:“前期轰得起,中期稳起住,后期壮而健”的田间管理要求。“轰”是促进,但不是无限制的促进,要顾及中期能稳得住。“稳”是控制,但不抑制不长,而是为了后期进一步促进。没有“轰”就达不到足蘖多穗高产的基础;没有“稳”就不能巩固有效分蘖,更好的促进根系发育,达不到后期壮而健的要求。“轰”与“稳”是相辅而成的关系。

水稻大田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了壮杆大穗建立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早生快发,增蘖,争足穗。水稻移栽5—7d开始分蘖,55—60d秧龄的秧苗,移栽40—45d进入幼穗分化,在幼穗分化15d前的分蘖才能成穗。因此要把水稻一生中总用肥量的80%在移栽7d前作为中层肥或结合化除一次性施用,促进新生蘖早生快发,为幼穗分化打下基础。

水稻分蘖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浅栽勤灌,使其水稻分蘖期“喝足”水分,促使茎蘖形成壮株。干旱缺水不但不能新增分蘖,还将会带栽蘖,严重造成“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因此,这一时期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促进肥料吸收,使其苗棵达到“吃饱、喝足”,为创高产打下基础。

六、水稻拔节孕穗期的栽培管理

1.水稻分蘖期过后

就是拔节和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是水稻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我县多年来栽培粳稻品种的经验看,从育秧到这一时期一般是95—105d幼穗开始分化,田间茎蘖达最高。按照目标产量要求,亩茎蘖数要达到35—40万,1900m以上稻区要达40—45万。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中心由分蘖期以分蘖、叶片、根系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转入以茎及穗为中心的生长。由于生长中心的转移,拔节前后分蘖停止发生,分蘖已达到最高峰,而幼穗开始分化发育,直到出穗期,茎穗生长并进,是促进壮杆大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在早发、多穗的基础上,攻穗攻粒,争取穗大粒多。为使其达到成穗率80%的要求,这一时期田间管理应保持田间不干水,同时把留下的20%肥料及时在幼穗分化期前作穗粒肥施用,提高成穗率。高产目标:1900m以下地区亩有效穗达28—32万;1900m以上地区亩有效穗达30—35万。

2.病虫害防治

水稻拔节孕穗期主要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害以防治穗茎瘟、白叶枯病、水稻蚊枯病、稻曲病为主。虫害以防治第二代螟虫、粘虫、稻飞虱、叶蝉、稻苞虫为主。(参考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植保简报)。

七、水稻开花结实期的栽培管理

水稻抽穗后植株即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产并进期转入以穗粒发育为主的生殖生长期,包括抽穗、开化、灌浆、成熟等阶段,是最后决定结实粒数和粒重的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已经基本结束,生殖生长居于主导地位,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和茎杆、叶鞘内储存的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灌浆结实。灌浆结实期的长势长相,在生育前、中期“早发”、“中稳”的基础上,要求生长健壮,既不恋青,又不早衰;成熟杆青叶绿粒黄,整个植株显得坚韧有劲,达到“老健”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保穗、攻粒”,要求粒多、粒饱、粒重,栽培上采取干湿交替“养根、保叶”。

八、搞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及造成产量损失的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粘虫、螟虫、稻飞虱。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病虫害危害,预防保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德惠;水稻;种植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29-1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基础和前提。根据自然条件和栽培水平选择品种及根据品种特性采取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德惠市水稻生产中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多,但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的品种较少,在众多的水稻品种中经常因品种选择不当,栽培措施不合理,导致稻瘟病等病虫害大面积流行和水稻贪青晚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1 品种选择原则 要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栽培水平来确定品种类型,要特别注意品种熟期、产量、品质、抗病、抗逆等性状。品种熟期要保证8月5日前抽穗,一般有效积温高、土壤肥力高和栽培水平高的可适当选择中晚熟或晚熟品种,土壤肥力中等偏差、栽培水平稍差的宜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水口子,冷浆地应选择早熟品种。土壤肥力高,土壤保水性较强的可选择直立或半直立型品种。土壤肥力低、土壤保水性较差的地块应选择散穗型分蘖力较强的品种。栽培密度大,水稻分蘖率会降低,所以应选择分蘖力高、植株矮的小穗型品种。栽培密度小时如选择分蘖力高的品种,会增加高节位和后期的二三次分蘖,严重影响成熟度,造成减产。因此应选择分蘖力中等的高秆大穗型品种。

1.2 种子质量要求 纯度大于99%,净度大于98%,发芽率大于95%,水分低于14%。

2 适时育苗,培育壮秧

水稻育苗是冷凉地区有效利用积温,延长水稻生育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寒冷地区水稻栽培的关键环节。受传统栽培习惯的影响,德惠市一直采取春备土,春做床,春扣棚的生产陋习,致使水稻育苗时间一般都在4月中旬以后,比早育苗的地区要晚10-15d,造成插秧推迟,贻务农时,难以做到“不插6月秧”,另外因受水田开发持续时间较长的影响,在育苗方式上,大、中、小棚并存,而且以小、中棚为主,给苗期管理带来困难,苗床温度、湿度、光照难以控制,易导致秧苗感病、徒长、滞长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秧苗素质。为了实现早插秧争抢有效积温,应大力推广标准大棚(高2m以上,宽6-7m的钢骨架大棚)提早育苗,并采用简塑钵育苗等方式培育壮秧,以此缩短缓苗期,有效延长水稻生育时间,提高水稻结实率和成熟度,增加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为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2.1 苗床准备 苗床地应选择北风向阳、水源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地育苗。每公顷本田需育秧面积100-150m2,简塑盘500-550个,3月中旬扣大棚,保证苗床早化冻,提高地温。置床要搂平,每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15kg,浇适底水。

2.2 种子处理 晒种,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种子,厚度3cm,晒2-3d,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将晒过的种子用比重为1.13的盐水选种,选除秕谷后捞出稻种,用清水洗2-3遍。然后开始浸种,常温浸种5-7d,为防治恶苗病,可用咪鲜胺10ml,对水40kg浸30-40kg稻种。每天搅拌二次。浸种后不用清洗可直接催芽播种。根据品种熟期,气温、水资源、插秧时间等情况确定播种期,德惠市一般在4月1-8日较为适宜。

2.3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要求精心细致,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播种到出苗,这段时间主要是保证出苗所需的水分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度。第二阶段是从出苗到1叶1心,这段时间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尽量少浇水,1叶1心结合浇水喷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防立枯病。第三阶段是从1叶1心到3叶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2.5叶时追一次离乳肥,高温天及时通风练苗防止秧苗徒长。第四阶段是从3叶到插秧,要进行大通风练苗,浇水要及时充分,插秧前3-5d追一次送嫁肥,并且用40%氧化乐果乳油对水800倍防治潜叶蝇。

3 本田管理

3.1 精细整地 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较高的土壤肥力水平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基础。多年来因有机肥肥源不足,水田长期不施有机肥,并因长期耕翻土壤,致使水田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土壤板结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保肥供肥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增加水稻秸秆还田的数量,以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

3.2 应时插秧 水稻短期移栽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生产环节,德惠市水稻移栽时间大多在5月下旬进行,并有相当比例的水稻要插6月秧,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成熟度不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插秧时间根据温度,品种熟期,育秧早晚,秧苗大小,本田准备,水源情况来确定移栽期,一般气温稳定通过13度就可以插秧了,德惠市适宜插秧期在5月5-25日。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秧苗素质来确定,适宜栽培密度每公顷17-25万穴,(9×4-6,每穴2-3棵)。插秧改传统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向,角度为南偏西20度,水稻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宽行与栽植水稻窄行组成的组合行,通风透光超大行行距60cm,栽植行窄行行距20cm,地栽植行上种植2行水稻,株距为13-15cm。

3.3 合理施肥 科学施肥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保证,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品种特征特性,栽培密度,当年气候条件,水稻长势来确定。有机肥每公顷15-20t基肥;将氮肥的40%、钾肥的50%,磷肥的100%作基肥,在耙地时施入,做到深层施肥。分蘖肥,将氮肥的10%在插秧后10d左右施用。补肥,氮肥的15%在6月15-25日施用。穗肥,氮肥的25%和钾肥的50%做穗肥,在7月5日前后施用。粒肥,氮肥的10%做粒肥。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第5篇

一、技术原理

选用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稀播旱育壮秧,根据品种特性、土壤条件、栽培目标、秧苗素质等情况确定栽培方案。本田管理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措施,控制群体规模,培育健壮个体和建立适宜的田间群体结构,提高整体抗病虫能力。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技术措施

1.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根据所在稻区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并按品种特性、土壤条件等方面因素配套栽培方案,选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2.肥床旱育壮秧

(1)秧床地选择与培肥: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源条件,运输与管理比较方便的园田地,作为固定秧床地,连年进行有机培肥,培肥方法,每年起苗后每平方米秧床地施入有机肥20kg,施肥后可栽培蔬菜等园田作物。

(2)整床:秋后冻前整床,每平方米施入0.1kg磷酸二铵。春季按旱育秧要求,细整床地,秧床使用生态稻许可使用的无公害壮秧剂或移栽灵。

(3)种子处理及播种:种子处理使用生态稻许可使用的农药浸种灵进行浸种。稀播,每平方米下籽200~250g,按普通旱育秧方法播种。

(4)秧田管理

①水份控制:按生育进程控制秧床湿度,按旱育秧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湿度条件下,采取喷灌引水,其余时间实行旱育旱管。

②温度控制:采用控制通风量的办法控制膜内温度并锻炼秧苗,培育壮秧。温度控制指标为:播种至出苗28~32℃,出苗至一叶一心期控制在25℃左右;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控制在20℃左右;二叶一心以后除遇寒流外秧苗接受自然温度锻炼,当温度超过控制温度时通风降温,低于控制温度时,缩短通风时间,缩小通风量,遇寒流注意保温。

③壮秧标准:适龄壮秧,秧龄35~40d左右,叶片4.5~5叶,株高12~14cm。茎扁平,带1~1.5个分蘖,百株干重4g以上。

3.因地制宜,合理稀植

铲秧带土移栽。标准行距一般为30~33cm,穴距一般为10~13cm,亩穴数一般在15000~22000穴为宜,每穴基本苗3~4株。原则高秆大穗品种宜稀,矮秆小穗品种宜密,肥田壮秧宜稀,薄田弱秧宜密。A级生态稻宜稀,AA级生态稻宜密。具体栽培中,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状况,栽培目标灵活掌握。

4.安全施肥

田间整地时要求深耕增施农家肥(要求腐熟)3000kg/亩,再取土化验测试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合理适量施用有机复合肥、生物菌肥、水稻专用配方肥以及氮、磷、钾等单质肥料。根据隆化县地力条件水平,一般A级生态稻氮肥总量控制在9kg/亩(折纯),磷肥用量控制在4.5kg/亩(折纯),钾肥控制在5.5kg/亩(折纯),所有的磷肥、钾肥和30%的氮肥作底肥,其余的70%氮肥作追肥。AA级生态稻要求不施用化肥。底肥施用腐熟的农家肥5000kg/亩,追肥时施用水稻专用微生物菌肥或沼液。

5.节水灌溉

推行“前期浅湿交替,后期浅湿干交替”节水灌溉技术,缺水年份根据山区特点推行“分片轮番浅湿干交替”灌溉技术。分蘖达到计划目标时,撤水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最高分蘖数控制在每亩40万穗以内,有效分蘖数每亩达到30~33万穗,培育健壮个体和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提高整体抗逆性。除移栽泡田和需水临界期保持3cm左右水层外,其他时期均采用浅湿交替或浅湿干交替灌溉,全生育期内不灌5cm 以上大水,收获前7~10d撤水,总用水量控制在800mm以内。

6.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以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措施为主控制病虫害。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内,允许病虫存在,当病虫害超过经济阀值时,在测报的基础上,定时限量选用相应级别产品所允许的生物农药或化学制剂进行防治。草害以人工拔除为主,A级生态稻可以限量使用低残留的除草剂,AA级生态稻不使用任何除草剂。